紫外线疗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线疗法

一、紫外线的物理学及生物物理学特性

紫外线是光谱中位于紫光之外,波长小于紫光的不可见光线,其波长为

400~180nm,光量子能量高,有明显的光化学效应。

(一)紫外线的波段

根据紫外线的生物学特点,将医用紫外线分三段:

长波紫外线(UV A)400~320 nm

中波紫外线(UVB)320~250 nm

短波紫外线(UVC)250~180 nm

太阳光中含有大量的紫外线,但大气层面几乎将吸收殆尽,故辐射地面的只

有长、中波紫外线,短波紫外线靠人工光源获得。

(二)紫外线的光化学效应

紫外线具有光分解效应、光合作用、光聚合作用、光敏作用、荧光效应(参

阅本章第1节)。

(三)人体皮肤对紫外线的反射、折射、吸收和穿透

1、反射

皮肤对紫外线的反射依其波长而异,对于波长220~300 nm的紫外线,平均

反射5%~8%,对400 nm紫外线反射约为20%。皮肤对紫外线的反射与其皮肤的

色泽和组织的吸收有关,白种人皮肤可以反射30%~40%的320~400 nm的长波紫

外线,而黑人只能反射16%。对于中短波紫外线的反射,白人和黑人则相差不多,

是因为皮肤表层能强烈吸收之故。

2、散射

皮肤对紫外线能够散射。波长越短散射越明显。皮肤角质层扁平细胞对紫外

线的散射显著,脱氧核酸分子、蛋白纤维元的张力丝、透明角质颗粒,皆能散射

紫外线。散射的存在影响了光线的透入深度。

3、吸收

人体皮肤对紫外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如表11-5(以投射到表面为100%计)

表11-5 皮肤各层对紫外线的吸收(%)

短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

长波紫外线

皮肤层厚度(mm)

200(nm)250 (nm)280(nm)300 (nm)

角质层0.3 97 76 78 58 2 棘细胞层0.5 8 6 18 23 真皮层 2.0 11 9 16 56

皮下组织层25 0 0 0 1 从上表可见短波和中波紫外线很大部分被角质层和棘细胞层吸收,这是由于它们富含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的最大吸收波长为250~270 nm,核酸为270~300

nm。紫外线大部分在此吸收,故其光化学反应主要在浅层组织中发生。

4、穿透程度

紫外线透入皮肤的深度很浅,而且波长愈筐透入愈浅,因为大部分被皮肤的浅层所吸收,短波紫外线透入0.01~0.1 mm,中长波透入0.1~1 mm,相当于表皮

深层,部分达到真皮层、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

二、紫外线的治疗作用

(一)红斑反应

即以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经过一定时间,照射野皮肤上呈显现的边界清楚、均匀的充血反应。

1、紫外线红斑反应的潜伏期

紫外线照射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出现红斑反应,这段时间即称为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与紫外线的波长有关,长波紫外线红斑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

4~6小时,短波紫外线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5~2小时。红斑反应于12~24小

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消退。

2、紫外线红斑反应与波长的关系

紫外线的波长不同,皮肤的红斑反应亦不同。根据1934年Codletz和Stair 测得的红斑反应曲线中,以297 nm波长的红斑反应最显著,其次为254 nm,280

nm的红斑反应较差,330和420 nm的红斑最弱。

近年的研究认为,254 nm的红斑反应最犟,280 nm的反应略差,随波长的增加,红斑效应逐渐减弱至330 nm,降至最低水平。

3、紫外线红斑反应与剂量的关系

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引起红斑反应所需的剂量不同。对于254 nm波长的紫外线,较小剂量即可引起红斑反应,剂量增加红斑增强,但并非显著增强,当剂量

增加3~4倍时,红斑反应仅增加1~2倍。

对于297 nm、302 nm、313 nm的紫外线,需用较大剂量才可引起红斑反应,但剂量,红斑反应即明显增强。

因此,临床应用中,要注意所用紫外线床光谱特点,掌握适度的紫外线剂量。

皮肤红斑反应与波长、剂量的关系见图11-9。

4、紫外线红斑组织学改变

紫外线红斑的本质是一种光化性皮炎,属于非特异性炎症。局部组织学改变

为血管扩张、充血渗出、白细胞增多。通常于照射30分后发生变化,8~24小时达高峰,24~48小时表皮细胞和组织间水肿,72小时丝状分裂、增生,表皮亦厚,1周内棘细胞层厚度达最大,7~10天后细胞增生减弱,30~60天逐渐恢复正常。

5、影响红斑反应的因素

(1)波长和剂量,如前述。

(2)局部皮肤的敏感性,身体的各部位对紫外线的敏咸性不同,以腹胸背腰的敏感性为最高,其他部位依次为颈、面、臀、肢体、手足,肢体的屈侧较伸侧敏感,手足的敏感性为最低。同一剂量在敏感性不同区的反应不同。

(3)人的生理状态:月经前期,红斑反应增强,后期减弱。妊娠期红斑反应增强,产后反应减弱。

(4)疾病因素:一般状况恶劣、营养不良时反应减弱。合并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卟啉症时红斑反应增强;甲状腺机能低下、伤寒、气性坏疽、丹毒等,红斑反应减弱。

(5)药物:有些药约能增强红斑反应,如补骨脂、磺胺、四环素、奎宁、冬眠灵、非那根、维生素B、血卟啉;有些药物能减弱紫外线红斑,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消炎痛。

(6)植物:有些植物能增强红斑反应,如无花果、灰菜、苋菜、茴香、芹菜、萝卜缨、洋槐花、莴苣等。

(7)季节:春季红斑反应高于秋季。

(8)其他:长期室内工作者的红斑反应强于其他人。

6、红斑反应的机理

红斑发生的机理,目前尚未定论,仍在研究中,有关的学说如下:

(1)组织胺说:紫外线对组织蛋白的分解作用,使组织内的组胺酸分解,形成组织胺,组织胺从表皮渗透到真皮,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强,表现为皮肤充血,出现红斑反应。真皮内组织胺浓度积累的过程,就是红斑的潜伏期。目前认为红斑的形成非单纯组织胺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