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强化练习(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宋太宗时期,东京开始出现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街巷狭小。宋真宗咸平五年,因街坊侵街现象严重,“诏开封府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侵占"。然而诏令有如一纸空文,权豪大户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这一现象说明( )
A.草市城市的繁盛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B.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城市管理制度
A.政府严格管制工商业B.社会经济平稳有序运行
C.民间手工业发展缓慢D.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极低
7.中国契税起源于东晋时期的“估税”,北宋开宝二年开始征收“印契钱”(性质是田产房屋交易 税,只是名称为钱),由买方缴纳,规定应在两月内向官府输钱,请求验印。材料表明宋代( )
A.政府重视增加财政收入B.土地私有开始合法化
A.保证了政府收支平衡B.表明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C.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D.说明宋朝国力强于唐朝
14.据史料记载,长安在盛唐时期人口总数约70万,其中皇室及服务人员15万,在京官吏约3万余,禁军和附近驻军约12万,到京师参加选官和科举的读书人1万,共需粮食580万石左右,其中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约32万。据此可以推知盛唐时期( )
9.唐代的“市”由“市令”专管或地方官兼职掌控,并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务”成为各级地方市场管理和税收机构。这反映出( )
A.政府社会控制加强B.坊市制度日益完善
C.重衣抑商政策瓦解D.政府市场观念变化
10.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与宋并列对峙时期,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是( )
A.长安已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B.对东南地区粮食需求增加
C.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局面D.坊市制度瓦解速度加快
15.“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在宋朝称为普遍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B.政府控制较为松弛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16.北宋丝织业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河南、河北、江西造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都相当大。明州、泉州、广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这些现象表明宋代( )
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趋势D.粮食供给危机日益显现
2.唐宋时期按户等高下有差别地征派赋税徭役。资料显示,一、二等的上户即地主阶层最少,他们占有的土地总量与中下层农户占有的土地总量大致持平。这一状况说明唐宋时期( )
A.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基础B.土地兼并受到政府的抑制
C.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减缓D.农民的赋役负担相对较轻
12.宋代,火葬流行成为一种新现象,但遭到许多士大夫的反对,朝廷也曾下令禁止。“河东地狭人众,随至亲之丧,悉皆焚弃。韩琦镇并州,以官钱市田数顷,给民安葬,至今为美谈。”据此可知,在宋代( )
A.火葬成为丧葬的主要习俗B.火葬流行与经济困窘有关
C.佛教文化成为民间的主流D. 火葬最早出现于河东地区
13.研究表明,宋廷岁入税钱额,北宋时最高为6000万贯,相当于晚唐时的7.5倍;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达到8000万贯,仅绍兴府征收的免役钱、折帛钱等杂税就有100万贯。这一变化( )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强化练习
一、单选题
1.12世纪,富庶的南方省份福建主要进口稻米,而在当地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和甘蔗,在北方市场上高价出售。以至于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尽管此举收效甚微。材料反映了( )
A.区域间长途贩运较发达B.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
C.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上的欠缺和疏漏D.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冲击着市坊制度
4.北宋时期,白银跻身于流通领域,从而形成了铜钱、铁钱、楮币和银两并行的过渡性货币体系。汴京、临安城内出现了“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即不同货币的兑换处。这反映了( )
A.商业规模的扩大交易频繁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动
C.白银开始出现货币化趋势D.城市发展打破了空间限制
C.物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品化的趋势明显D.土地兼并的现象严重
8.据史料记载和《清明上河图》所绘,北宋东京城十分繁华,《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中可清晰看到,当时的 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
A.对外贸易高度繁荣B.民众税收负担沉重
C.城市经济职能凸显D.实行不抑兼并政策
A.产业的区域分工较鲜明B.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C.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D.对外贸易成为经济的支柱
17.据黄仁宇《中国大历史》说,当时(北宋)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 500万至1 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金属货币已难以适应商品的巨额流通。这说明纸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金属货币的短缺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D.政府的强制发行
18.《宋史·食货志》载当时的农民,“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这说明当时( )
A.钱庄盛行B.借贷流行
C.租佃关系发展D.社会和谐稳定
二、简答题
19.材料一 唐宋时期,在商品经济更高程度发展基础上,一批富民乘势而起,形成了“富民社会”.顾名思叉,“富民“是占有财富的人,但就富民来说,“虽田连阡陌,家资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没有任何特权,因为没有特权,他们主要通过租细昊约实现对耕种者的剥削。伴随国家赋税的征收方式和乡里制度的变革,富民逐渐成为乡村控制的主要力量。中国社会也向流动化、市场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富民社会”之后,从理论上说,随着商品經济更高程度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将进入“市民社会",但具体就中国历史的发展而言,明清时期是否已经形成一个市民阶层还是值得慎重研究的大问题。——摘编自林文勋《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5.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这说明元朝( )
A.对外贸易成为重要财政来源B.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C.区域经济差异推动长途贩运D.北方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6.宋代设立了管理景德镇瓷务的衙门﹣“博易务”。全国百姓哪怕是买卖一些极为普通的日用品,也都要在朝廷设立的“市易务”(后改称“市易司”)进行交易。这说明宋代( )
A.丝路贸易B.朝贡贸易C.榷场贸易D.殖民贸易
11.南宋时期,出现了“圩田”、“沙田”、“涂田”等多种土地利用形式;稻麦两熟制得以推广,也有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粮食、蔬菜油料作物或绿肥作物。这些现象( )
A.有利于缓解人口增长的压力B.表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受到当时土地政策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