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2015指南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预防管理中文版
2022年ESC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要点解读
2022年ESC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要点解读近日,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公布了《2022年ESC 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管理及心源性猝死(SCD)预防指南》(简称“新指南”)[1],这是继2015年ESC[2]和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血管病学会(ACC)/心律协会(HRS)[3]“VA患者管理及SCD预防指南”相继发布之后的一次重要更新。
新指南在2015年ESC指南的基础上,基于近年来SCD的流行病学新认识、VA和SCD的危险分层新证据(基因,影像和临床特征等)、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新进展等,更新了关于VA管理和SCD预防的推荐。
指南的更新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是指南结构的更新,其二是指南内容的更新。
新指南在撰写时非常注重指南内容在指导日常临床实践的实用性,同时又提出了VA管理和SCD预防领域一些尚未回答的问题,指明了研究方向。
本文主要就新指南结构更新的五个方面解读如下。
1、结构更新在指南的诊断评估的概述方面,增加了以下三个内容的新章节,包括药物激发试验、基因检测和既往无心脏疾病史的患者在首次发生VA时的诊断评估流程。
01 药物激发试验药物激发试验在VA中的诊断价值得到提升。
指南进一步规范了不同药物激发试验的适应证、禁忌证、试验流程、药物用量及给药方法、阳性标准、终止试验标准和注意事项等,有助于临床实践执行操作。
如钠离子通道阻滞剂阿义马林和氟卡尼用于有Brugada综合征或猝死综合征家族史、复苏成功的无结构性心脏病的心脏骤停的诊断, 而其它的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如普罗帕酮并没有得到推荐。
肾上腺素类药物有助于在无法进行运动试验的患者中鉴别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复苏成功的心脏骤停;乙酰胆碱和麦角新碱用于怀疑冠脉痉挛所致室颤患者的药物激发;腺苷用于排除潜在的心室预激。
02 基因检测随着技术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基因检测的便捷性和临床可及性有了显著的提高,VA管理和SCD预防将步入基于询证的个体化精准医学时代。
2015ESC急性心衰共识-杨杰孚(长沙)
及入院早期管理共识
北京医院 杨杰孚
2015 HFA/ESC/EuSEM/SAEM: 急性心衰的院前和院内管理共识
急性心衰定义
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临床综合征:
由于心脏结构/功能异常导致急性 • 呼吸困难、下肢水肿、乏力和体征:颈静脉压升高、 肺部啰音等 • 伴有血浆利钠肽的显著升高 • 常常危及生命,需要立即进行医疗干预
急性心衰的院前和医院管理建议
入院临床评估
1. 首先判断
(1)呼吸困难严重度 (2)血压; (3)心律及心率; (4)体温,是否存在低灌注征象。 2.继续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充血,包括水肿、啰音、静脉压。 3.检查:(1)ECG(STMI)(2)实验室(3)胸部超声(4)胸片 4.除非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数不需要立即UCG 5.尽量避免导尿术。
新活素
早期其他用药
心衰合并房颤
• β受体阻滞剂也是心衰合并房颤时控制 心室率的一线推荐用药 • 静脉洋地黄类类药物控制心室率
32
AHF患者中需谨慎使用的药物
• 在急性心力衰竭中不推荐常规用阿片类药物;
ADHERE,147 362 AHF患者,应用吗啡 者(14.1%),机械通气增多,住院时间更 长,ICU时间更长,死亡率更高。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重症心肌炎,围产期心肌病等
3.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
急性瓣膜大量反流和(或)原有瓣膜反流加重,高血压危象, 重度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狭窄,主动脉夹层,心包压塞,急 性舒张性左心衰竭
6
急性心衰患者的构成
诱因
肺栓塞
心律失常
高血压危象
ACS
急性 心力 衰竭
感染
围生期心肌病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
· 283 ·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
·指南·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中图分类号 R54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659(2016)04-0283-43 DOI:10.13333/ki.cjcpe.2016.04.001 网络出版时间: 2016-08-16 15:17:00 网络出版地址: /kcms/detail/42.1421.R.20160816.1517.001.html
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类 与 心 电 图 分 类 见 表 1 。 [1-2,4]
1 室早
室早,亦称室性期 前 收 缩,是 指 His束 及 分 支 以 下 心 室 肌的异位兴奋灶提前除极而产生的心室期前收缩,是 临 床 上 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 发 生 ,临 床 症 状 变 异 性 大 ,一 般 预 后 良 好 。 1.1 流行病学
通讯作 者:曹 克 将,E-mail:kjcao@;黄 从 新:E-mail: huangcongxin@;张 澍 :E-mail:zsfuwai@
家共识》(简称《共 识》)编 写 委 员 会,在 参 照 上 述 室 性 心 律 失 常指南与专家共识以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 室 性 心 律失常的实际情 况 和 防 治 现 状,撰 写 了 《共 识 》。 期 望 该 《共 识》中所提出的指导建议有助于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患 者 的 诊 断、危险分层与治疗,有 助 于 促 进 中 国 室 性 心 律 失 常 的 防 治 更趋规范化。
无论是否合 并 结 构 性 心 脏 病,室 早 均 非 常 常 见 。 [7-8] 在 普通人群中,其发病率 约 为 1% ~4%[9]。一 项 针 对 普 通 人 群 的调查发现,通 过 普 通 12 导 联 心 电 图 检 出 的 室 早 患 病 率 为 1%,而通过24h或48h动态心电图 检 测 则 高 达 40% ~75% 。 [10] 室早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增加,在<11岁 的儿童 中,其发 病 率 <1%,而 在 >75 岁 的 人 群 中,其 发 病 率 高 达 69% 。 [11-12] 室早发生有昼夜节律变 化,大 部 分 人 在 日 间 交 感 神 经 兴 奋 性 较 高 的 时 间 增 多 ,亦 有 部 分 人 群 在 夜 间 多 发 。 1.2 病因和机制
ESC 急性心衰指南 中文版
急性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实施概要欧洲心脏病协会急性心衰特别委员会由加强治疗医学欧洲协会担保序言制定指南的目的是在一个特定的领域展现相关的证据,从而帮助临床医生衡量一种特殊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的益处和危险性。
这些指南应该对日常临床诊断有所帮助。
这些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其它不同组织及其它相关团体已经制定了大量的指南和专家共识文件。
这种共分制定将威胁到指南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只有经未受质疑的制定程序制定出的指南才能保证它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这是ESC及其它组织系统地制定指南的一个原因。
尽管已经制定出版高质量指南的标准,但近期对1985至1998年同等评论杂志出版的指南的研究发现,方法学标准并未应用到大多数的案例中。
因此重要的是,指南应该用易理解的形式表达。
其次,亦应很好地制定指南的推行计划。
已尝试确定指南是否促进临床实践及医疗资源的利用。
欧洲心脏病协会应用指南委员会(CPG)指导和协调由特殊委员会、专家讨论小组制定的新指南和专家共识文件的准备工作。
此写作小组所选择的专家被告知提供所有存在或可能有争议的论著。
此种开诚布公的形式存在于欧洲心脏协会及ESC总部的文件中。
委员会已有责任为这些指南和文件进行担保。
特别委员会已将建议的程序和/或治疗的作用或功效及证据的级别进行分类,如下表:建议的分类:第Ⅰ类:循证医学证据和/或大多数人同意所作的诊断/治疗是有益的、有帮助的且有效的;第Ⅱ类:对于治疗的作用和/或功效有冲突的循证医学证据和/或分歧;Ⅱa类: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观点认为治疗有效;Ⅱb类:循证医学证据/观点很少能证实治疗有效;第Ⅲ类:循证医学证据或大多数观点认为治疗无效且在有些情况下是有害的。
*ESC不推荐使用第Ⅲ类证据的分级:A级:从大量随机临床试验或其后的分析中得出的数据B级:从一个单独的随机临床试验或大的非随机研究中得出的数据C级:专家得出的一致意见和/或小型研究、回归性研究和注册得出的结论;1.简介指南的目的是描述成人急性心力衰竭(AHF)的诊断和治疗的合理性。
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主要内容
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主要内容近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在其官方杂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 发布了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及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该指南的重点关注内容为心源性猝死(SCD)的预防。
鉴于指南篇幅过长,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官网撷取了该指南的重点内容,作者为来自美国康卡迪亚大学的Thomas C Crawford。
1. 全球来每年有1700 万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SCD 占了25% 左右。
女性的SCD 发生率为1.40/1000 人- 年,男性为6.68/1000 人- 年。
约50% 的心脏骤停发生在无已知的心脏病个体中,但大部分患者有未诊断的缺血性心脏病。
2. 建议尸检用于明确猝死原因。
对于所有的遇难者,毒物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时,建议组织学检查和血液分析。
如果怀疑特定的遗传性离子通道病或心肌病,应该考虑有针对性的尸检遗传分析。
3. 心源性猝死遇难者一级亲属的家庭筛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干预措施,它不仅可以识别有风险的家属,对可用的治疗作出建议,还可以充分预防猝死。
在高达50% 心律失常性猝死综合征遇难者的亲属中,可作出遗传性致心律失常性疾病的诊断。
4. 建议在心脏骤停相对常见的地方制定公众启动除颤,如学校、体育馆、大型车站等地方。
5. 年轻运动员参赛前筛查可考虑体格检查和12 导联心电图(ECG)。
建议在成年运动员中注意既往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晕厥发作或SCD 的家族史。
当心电图异常提示结构性心脏病时,建议使用超声心动图或心脏磁共振扫描。
6. 心肺复苏后的治疗应在有足够多专家的中心进行,中心应能够提供直接冠脉介入、电生理、心脏辅助设备、心脏和血管外科以及低温治疗。
7. 建议所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出院前)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VEF)。
建议在心梗后6-12 周再次评估LVEF,以评估是否有植入式心律转复器(ICD)一级预防的潜在必要。
在既往存在LVEF 下降、部分血运重建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48 小时出现心律失常的情况下,或许可以考虑早期(<40 天)植入ICD 或使用可穿戴的心律转复器(WCD)。
危及生命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脏猝死的防治策略
心梗数周数月后胶 原沉 着 , 痕形 成 , 成室 性心 律失 疤 形 常慢性基 质, 出现持续性 V ( V ) T S T 和非持 续性 V ( S T 。 T N V ) 已有 多起 临床试验证 明 ( A A 、 E I A、 S Y MA I C MI T G SC MU T 、 DT) 心梗后 N V 2— 0个月 随访 S D发 生率 1 % ~1% , S T1 2 C 0 4 如 伴左室功能不全 2年死亡率 3 % , 0 因此发生 于心梗 后 N V ST 是非 良性 的 , 它的治疗策 略 , 除心梗 的基 础药物 治疗外应 评估 S D危 险 分 层 , 血 分 数 ( F C 射 E )<0 4 、 . 0 电生 理 检 查 (P) E S 能诱 发 S T或 V , 置 人 I D, P V F应 C E S即使 不能 诱 发
分离 , 因此在治疗上有赖 于最 佳的抗心 衰药物 治疗 , 还需有 心脏再 同步化 治疗 ( R ) C T 的辅助 。单 纯 C T不降低 S D的 R C
死亡率 ( O A IN试验 ) ,AR — F试验随机 8 3例 , C MP N O C EH 1
刺激 , 高交感活性将诱发多形性 V , T 急性心梗 中高交 感活性
C T与药物对 比, R 随访 2 月的结果 , R 9个 C T与药物二组死亡
率分别 2 % 、0 , 0 3 % 但二组 S D死亡 分别 为 3 % 、5 , C 2 3 % 因此
心衰 C T后死亡率降 低是 由于心功能 改善 , R 降低 S D仍需 C
I D治疗 。也有 采用 带有 ID功能 的双心室起搏 , C C 能改善 心衰 ( Y N HAⅢ一 的症 状和 生存 ( 1 V) 短期 1~ 2年随访 ) 。心 衰患者置人 ID的标准按缺血性和非 缺血性 心脏病 S D的 C C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
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夹层分离、心肌 桥等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也与心脏性猝死有关。
第四页,共55页。
心室颤动
第五页,共55页。
第六页,共55页。
第七页,共55页。
存活者发生猝死的危险。
除冠心病以外,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瓣膜病、先天 性心血管频发性与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存在,亦可预示心 肌梗死病、传导系统病变、先天性与获得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
不明原因的心室颤动、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所致电不稳定性等均可导 致猝死。
第三页,共55页。
病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理表现。 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如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等 在心脏性猝死的发生中起者重要的作用。
• 双向波:120至200J • 单向波:360J
• 如果首次电击没有成功,则后续电击至少应 使用与前次相当的能量级别或者更高能量级 别
第四十页,共55页。
身边没有除颤设备
• D ( Defibrillation ) 除颤
•
1、拳击除颤
•
• 用于目击有室颤发生而身边又没有除颤设备的紧急情况。
• 方法:手握空心拳,以鱼际肌面从约20cm高度快速垂直落下,击打胸骨 中下段1~2次,每次1-2秒,力量中等(能量≈10-30j)观察心电图变化
第三十二页,共55页。
六、人工呼吸
• 方法: 口对口,口对鼻、口对面罩、球囊-面罩等 • 最常用、最方便是球囊-面罩 • 气管插管后,每6秒给1次呼吸,每次呼吸超过1秒,潮气量(500-
600ml,6-7ml/kg),以胸廓上抬为原则,避免过度通气。
AHAACCHRS发布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及心源性猝死预防新指南
AHAACCHRS发布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及心源性猝死预防新指南2017年10月30日,AHA/ACC/HRS联合更新并在线发布了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管理及心源性猝死(SCD)预防指南。
指南编写委员会主席、杜克大学医学中心Sana Al-Khatib教授指出,该指南为VA的治疗及SCD的预防提供了以证据为基础的推荐,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在怀疑患者SCD风险增加时应如何对其进行评估与治疗。
新指南强调,心搏骤停及其最常见的后果——SCD是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占所有心血管死亡的50%,过去二三十年,美国每年有230 000~350 000人死于SCD。
对于VA患者及SCD风险增加的患者,新指南建议临床医生采用共享决策法,基于最佳可用证据及患者健康目标、偏好及对未来的预期来决定治疗策略。
此外,新指南建议有心搏骤停或持续VA病史的ICD患者,若因感染等原因需移除ICD时应佩戴穿戴式心脏复律除颤器(WCD)来预防SCD。
去年AHA发布的首项WCD相关科学咨询报告认为,对于有暂时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的患者和存在植入永久性除颤器适应症但暂时存在禁忌症的患者,WCD 可作为一种临时性手段用于预防SCD,这一声明也得到了美国心律学会认可。
此外,新指南就可增加VA患者SCD风险的特定疾病及综合征管理作了详细推荐。
其中,值得强调的是,新指南推荐对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植入ICD作一级预防。
新指南指出,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若经指南指导药物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为1级、LVEF≤35%,其预期寿命超过1年,则可考虑植入ICD。
另外,新指南承认,尽管SCD风险分层及SCD、VA防治均取得很多进展,但仍存在很多知识上的空白。
例如,我们需进一步研究新型标志物及标志物联合来识别可最可能从ICD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以及进一步了解ICD在不同亚组患者(如年龄≥80岁、肾脏疾病患者尤其是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及伴有多种并发症的患者)中的作用;需寻找可识别及治疗现有ICD适用标准不能发现的SCD高危人群(如心肌梗死发病40天内的患者)的方法;需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尤其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确定ICD对于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心脏结节病及遗传性心脏病患者中的作用;确定因电池耗尽而需择期更换ICD generator但心搏骤停风险较低的患者之最佳处理方法,以及积累有关与经静脉ICD相比皮下ICD疗效方面的更多数据和有关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等其他新技术的更多数据。
2015年心源性猝死指南
2006 Biventricular pacing in the absence of ICD therapy is reasonable for the prevention of SCD in patients with NYHA functional class III or IV HF, an LVEF less than or equal to 35% and a QRS complex equalto or wider than 160 ms (or at least 120 ms in the presence of other evidence of ventricular dyssynchrony) who are receiving chronic optimal medical therapy and who have 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survival with a good functional status for more than1 y. (IIa--Level of Evidence: B)
ß受体阻滞剂
胺碘酮
电复律
血运重建
电解质
冠脉综合征 口服ß受体阻
利多卡因
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肌冠脉综合征 住院期间 起搏和ICD植 入和管理指征
心动过缓 临时起搏
AVB 临 时起搏 冠脉造影
不恰当放电 的 ICD再程控
避免放电 ICD程控
48小时后,40天内的 VT ICD,WCD治疗
ICD 已应用ß阻滞剂 作二级预防
左交感神经节切除
LQT3,QTc>500 钠 通道阻滞剂 慢心率、 氟卡尼、雷诺嗪
ICD KCNH2 SCN5A QTc>500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AHAACCHRS指南解读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AHA/ACC/HRS指南解读心脏骤停(SCA)是心脏性猝死(SCD)的常见原因,是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其发生率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的50%[1,2]。
心律失常性猝死是SCD的最直接原因,其中约80%为快速室性心律失常(VA),20%为心脏骤停及各类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作为预防高危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ICD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针对SCD的高危患者防治恶性心律失常及SCD的发生;二级预防是针对发生过致命性心律失常或猝死者防治其再发恶性心律失常事件。
ICD二级预防循证医学证据包括AVID 研究、CIDS研究、CASH研究,研究结果均显示对于心脏骤停幸存者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或室颤患者,ICD比抗心律失常药物更有效。
在AVID试验[10]中,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相比,幸存的SCD或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VT的患者,ICD改善了总体生存率(主要是胺碘酮),在其为期2年的研究中发现死亡率相对降低27%,绝对风险降低7%。
基于ICD的良好获益,目前在VA的管理和SCD的预防上持续助力,为此指南首次专门开辟一个章节从成本效益角度考虑治疗(尤其是ICD治疗)的价值。
例如,经静脉ICD推荐用于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
当根据患者的并存疾病和心功能状态推测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风险很高而非心律失常(心源性或非心源性)死亡风险低时,患者更能够从ICD中获益。
下面将从与特定疾病状态相关及其他相关情况的VA和SCD风险的持续管理方面逐一阐述。
缺血性心肌病(IHD)新指南在缺血性心肌病二级预防的内容上涵盖了2008/2012年ICD 指南二级预防的内容,同时明确了对于患者预期寿命大于1年的要求。
对如下三种情况均给予了I类推荐:1、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因非可逆性原因引起的室颤(VF)或室速(VT)所致的心脏骤停,以及非可逆性原因的伴有[3-6]或不伴[7]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预期寿命1年以上应推荐植入ICD。
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从临床意义到治疗方案(全文)
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从临床意义到治疗方案(全文)室性早搏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是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心室提前除极引起的心脏搏动。
室性早搏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缺血可引起室性早搏,缺血缓解后早搏数量可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最初的数小时内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可达70%~100%,高龄、梗死面积大、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常见频发、成对、多源性、R-on-T室性早搏,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同时也是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常见征象之一。
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室性早搏非常常见,复杂性室性早搏发生率可达87%。
此外,洋地黄中毒、感染或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血症)可诱发室性早搏。
怎样识别室性早搏?偶尔的室性早搏,尤其是心功能良好的患者,可无任何不适。
如早搏频发,患者可感到心悸不适,心脏有较长的停歇,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如患者已有左室功能减退,室性早搏发作可加重心力衰竭,引起晕厥、心绞痛与低血压。
心脏听诊时,室早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其后有一较长间歇。
需要注意的是,室性早搏的症状严重程度、发作频度与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并非完全一致。
室早的心电图表现为:①提前出现的QRS-T前无相关P波;②提前出现的QRS波宽大畸形,时限>0.12秒;③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④常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应注意观察早搏发生的同时是否伴随心率波动、ST-T改变、QT间期延长等现象,也可以用Holter记录协助诊断,并指导治疗。
室性早搏的临床意义取决于基础心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在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即使频繁发生的室性早搏预后也一般良好;相反,心肌梗死合并左室射血分数下降的患者,即使室性早搏偶发其猝死风险也将显著升高。
ACS患者的室早治疗:纠正潜在诱因是关键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重点寻找并纠正室性早搏的潜在诱因,包括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合并心力衰竭等。
心肌缺血是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根本原因,治疗措施包括基本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和抗心肌缺血治疗)和再灌注治疗(溶栓、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2015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SCD定义、流行病学和SCD预防未来前景 突发猝死过去的定义是心脏骤停、特发性室颤,猝死预防详细见表格3
In the past 20 years,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has decreased in high-income countries in response to the adoption of preven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burden of CAD and HF. Despite these encouraging result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re responsible for approximately 17 million deaths every year in the world, approximately 25% of which are SCD. The risk of SCD is higher in men than in women, and it increases with age due to the higher prevalence of CAD in older age. Accordingly, the SCD rate is estimated to range from 1.40 per 100 000 person-year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95, 1.98] in women to 6.68 per 100 000 person-years (95% CI 6.24, 7.14) in men. SCD in younger individuals has an estimated incidence of 0.46–3.7 events per 100 000 personyears, corresponding to a rough estimate of 1100–9000 deaths in Europe and 800–6200 deaths in the USA every year.
ESC2022丨2022ESC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要点速读
ESC2022丨2022ESC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要点速读2022年8月26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2022)年会上,《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重磅发布,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器械治疗、合并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临床推荐变更,同时也新增了很多内容。
小编整理了指南的部分要点,以供参考(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指南全文)。
室性心律失常和电风暴的急性管理建议将直流电复律作为血流动力学不耐受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SMVT)患者的一线治疗(Ⅰ,B)。
如果麻醉/镇静风险较低,建议将直流电复律作为耐受SMVT患者的一线治疗(Ⅰ,C)。
对于血流动力学能够耐受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建议使用静脉β受体阻滞剂(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或维拉帕米(分支型室速)进行治疗(Ⅰ,C)。
不推荐静脉注射维拉帕米治疗机制不明的宽QRS波心动过速(Ⅲ,B)。
建议对电风暴患者采用轻至中度镇静,以减轻心理痛苦,降低交感神经活性(Ⅰ,C)。
SHD和电风暴患者建议使用β受体阻滞剂(首选非选择性)联合静脉胺碘酮进行抗心律失常治疗,除非有禁忌证(Ⅰ,B)。
建议尖端扭转性室速患者静脉注射镁并补充钾(Ⅰ,C)。
对于因药物难以控制的SMVT而出现持续性室速或电风暴的患者,建议进行导管消融(Ⅰ,B)。
非持续性室速的管理流程植入ICD的建议ICD仅适用于预期生存寿命>1年的患者(Ⅰ,C)。
室性心律失常未得到控制之前,不建议植入ICD(Ⅲ,C)。
心源性猝死的二级预防在无可逆性原因的情况下,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耐受的室速患者建议植入ICD(Ⅰ,A)。
避免ICD不恰当治疗的其他治疗建议对于因ICD治疗不当而导致复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ICD患者,建议采用导管消融术(Ⅰ,C)。
尽管设置了最佳ICD参数,但仍建议对房颤相关的不适当ICD治疗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或导管消融(Ⅰ,C)。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血管痉挛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建议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治疗用于STEMI期间复发多形性室速/室颤的患者(Ⅰ,B)。
2015国际心肺复苏新指南
心肺复苏国际最新指南前言●2015年10月15日,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在官方网站及杂志上公布了《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
本次更新共包括急救系统改进、成人基础生命支持肺复苏质量(非专业施救者和医护人员两种版本)、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儿童高级生支持等15部分文件。
AHA官网还提供了包括中文在内的十余种语言的指南摘要文件。
内容●心肺复苏的概念●心肺复苏步骤●2015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总结心肺复苏(C P R)的定义●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者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以挽救其生命;以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电击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促使心脏恢复自主搏动,人工呼吸纠正缺氧,并努力恢复自主呼吸。
●心肺脑复苏(CPCR):上述CPR内容,加:●早期即加强脑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恢复脑的功能。
●心肺脑复苏=心肺复苏+脑复苏只有心肺功能复苏而没有脑功能的恢复,复苏没有意义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
●心搏骤停●心脏性猝死: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心脏骤停后,主要损害依次为:大脑→心肺系统●→肾脏及内分泌……●5分钟是大脑的葡萄糖和ATP储存耗竭的时限!●心脏骤停的后果:● 3~5 秒:黑蒙● 5~10秒:昏厥● 10~20 秒:意识丧失● 30~60 秒:瞳孔散大● 60 秒:呼吸停止● 1~2 分钟:二便失禁● 3 分钟:脑水肿● 4 ~ 6 分钟:脑细胞死亡● 8 分钟:脑死亡●心肺复苏的“黄金4分钟”可电击性心律:心室颤动、无脉性室速●在猝死中占90%●非可电击性心律:心室静止、无脉性电活动●无脉性电活动心室自主心律、室性逸搏心律●@ 处理两类心律失常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电击有效,而后者无效、复苏效果普遍极差确认现场安全(院外复苏的第一步)●判断现场的安全性,在紧急情况下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嗅味等来对异常情况做出判断。
ICU常见疾病指南
AIUM:腹主动脉超声诊断和筛查实践指南(2015
心脏冲击伤临床诊疗规范(建议) 2014年ESC_EACTS 袖珍指南:血运重建(中文版)
肺炎 COPD与哮喘 肺动脉高压 呼吸衰竭
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 年版)
中国急诊重症肺炎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2016 NICE指南:脊髓损伤的评估和初始管理
以上只是常用的部分,多摘取中文版,相应指南多 有欧版及美版。
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 理而来,供大家参考,
感谢您的关注!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主动脉夹层
2016 SIGN国家临床指南:急性冠脉综合征 2016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5ESC指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
管理中文
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16) 2016ACC_AHA指南:冠心病患者双抗疗程指南 2015AHA科学声明:慢性肾病患者急性冠脉综合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201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 2014 SOAP共识声明:妊娠期心脏停搏的管理 2015 CNGOF/SRAR指南:产后出血 2016 SMFM临床指南:羊水栓塞的诊断和管理 2011 ATS/STR临床实践指南:妊娠期可疑肺栓
塞的评估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和外伤后癫痫的预防及治疗指南 _草案_全国神经外科癫痫防治协助组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更新版)
2015年心律学会关于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不
恰当的窦性心动过速和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专家共识 解读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
2010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吉兰-巴雷综合征诊 治指南
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要点(全文)
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要点(全文)8月26 H ,在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年会上,ESC颁布了《2022 ESC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管理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全文在线发表于《欧洲心脏杂志》。
新版指南对诊断和管理部分进行了全面更新,以促进其在日常临床决策中使用。
在诊断方面,新版指南增加了药物激发试验、基因检测以及原发性心电疾病先证者和亲属的系统检查等相关建议。
新版指南为5种常见的临床情况提供了综合流程图和建议,用于没有已知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次就诊时的诊断评估。
新版指南提出了优化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实用建议,以管理经常发生广泛复杂性室性心动过速和电风暴的患者。
心肺复苏术和AED亟待普及全球范围内,每年有多达600万人发生心脏骤停,其中幸存者不到10%。
如何预测和预防心脏骤停仍然需要大量研究,而生存的直接获益将来自公众。
指南建议在商场、体院场馆和火车站等公共场所配备更多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同时在学校和社区等进行基本生命支持的培训对于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指南工作组主席、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院Jacob Tfelt-Hansen教授表示, 公众是我们对抗社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盟友,每个人,包括学童,都应该学习如何进行心月市复苏(CPR )和使用AED ,以挽救更多生命。
对于院外心脏骤停(OHCA ),建议旁观者立即进行心肺复苏(I \冠状动脉疾病在西方,75%-80%的心脏性猝死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弓I起的。
可以通过养成有助于心脏健康的生活习惯来降低猝死风险,例如不吸烟、营养饮食、减重、锻炼以及减轻压力,这些措施有助于避免冠脉中的斑块积聚和血栓形成。
对于心梗患者,血运重建可以开通阻塞冠脉,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风险,还有助于通过恢复心肌的正常血供来保持心脏功能。
在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GB )实现血运重建后,与心脏性猝死发生相关的最重要因素是左心室的剩余功能。
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与心脏性猝死预防PPT课件
原因不明的猝死综合征 (SUDS)和原因不明的 婴儿猝死综合征(SUDI)
无明显病因且未经尸检证实死因的猝死为原因不明猝死综合征 (SUDS),死者小于1岁则称为原因不明的婴儿猝死综合征(SUDI)
心脏性猝死(SCD)
该术语适用于以下情况: • 已知的先天性或获得性的潜在致死性心脏病;或 • 尸检证实心血管异常为可能死因;或 • 尸检未见明确心脏外病因,因此心律失常事件可能为死因
B
已知有运动诱发的VA患者,如需评估药物或导管消融疗效时,应考虑进行运动负荷试验
IIa
C
影像学
所有疑似或已知有VA患者,推荐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LV功能及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 病
I
B
在有发生严重VAs或SCD的高危患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右室心肌病、急
性心肌梗死患者或发生SCD的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患者的家属,建议进行超声心动图 I
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中出现连续变化的多种形态的 QRS 波,心率在100〜300次/分之间
心室提前除极,心电图表现为一个提早出现的、 之前无 相关P波的宽QRS波群
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多30s和/或因血液动力学 不稳 定需要紧急终止的< 30s的室性心动过速
以QRS波群围绕等电位线扭转为特征的室性心动 过速, 可能与长QT综合征相关
当VAs患者依据年龄、症状判断存在中度可能罹患CAD但因躯体原因无法完成运动负荷试 验时,推荐进行药物激发负荷试验+负荷显像以明确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
I
B
当超声心动图检查不能精确评估LV及RV功能和/或心脏结构改变时应考虑进行心脏MR或 CT检查
IIa
B
ARVC=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CAD=冠状动脉疾病;CMR=心脏磁共振;CPVT=儿 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 性心动过速;CT=计算机断层显像;ECG=心电图;LBBB=左束 支传导阻滞;LV=左心室;RV=右心室;SA-7 ECG=信号平均心电阍;SCD=心脏性猝死; SPECT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VA =室性心律失常;WPW = Wolff-Parkinson-White.预 激综合征 a推荐等级 B证据水平
《室性心律失常》课件
射频消融术:通过射频能量破坏异 常心律的起源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改善 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心脏起搏器:用于控制心率,改善 心脏功能
手术适应症: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 手术方法: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激光消融术等 手术风险:心律失常复发、心脏损伤、心包积液等 术后护理: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等
室性心律失常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室性心律失常的基 本概念
室性心律失常的病 因
室性心律失常的诊 断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 疗
室性心律失常的预 防与保健
添加章节标题
室性心律失常的基 本概念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室性起搏点(心室)发生异常电活动,导致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室性颤动等类型。 室性心律失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 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悸、胸痛、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发现并治疗 相关疾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 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息等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 病
避免过度劳累、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如低盐、低脂、 高纤维等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 疫力
遵医嘱服用药物,定期复查,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心律失常 遵医嘱服用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降压药等,并定期复查药物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指南: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猝死预防管理(中文版)本指南五大亮点分别如下:1. 指南首次推荐将分析作为年轻猝死患者尸检的基本组成部分。
有助于识别发现导致结构性心脏病的遗传性因素及死者家属中心包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治疗。
2. 指南引入了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但之后很有可能成为Ⅰ类推荐的建议。
例如,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出现复发性昏厥或多态/双向室速、且具有置入风险或禁忌症的患者,可联合使用氟卡尼进行治疗。
3. 指南还指出,对部分患者(常规治疗无效或有禁忌症)可考虑谨慎使用新技术,如:可穿戴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可用于左室收缩功能不良、具有心律失常性猝死风险而又不适合置入的成年患者;对于静脉通路不畅通、因感染取出除颤器,或需长期使用治疗的年轻患者,皮下可替代静脉除颤器。
4. 识别具有高猝死风险并可能从中获益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是该指南的重要建议之一。
Ⅱ研究中8 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射血分数30% 以下或轻度/中度心衰(Ⅱ或Ⅲ类)的患者可从中获益。
故指南推荐,心梗之后6-12 周后对左室功能进行重新评估以明确置入的必要性。
5. 指南还强调应及早诊断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的疾病,可在相关疾病患者或心源性猝死者亲属中进行相关筛查。
猝死患者尸检与分子解剖表现1. 研究患者猝死的原因以及心源性猝死是否继发于心律失常或非心律失常(如主动脉瘤的破裂),应建议做尸检。
(I,C)2. 尸检时,建议做标准的心脏组织学检查,包括左右心室横向切片的映射标记块。
(I,C)3. 对所有原因不明的猝死患者建议进行血液分析以及充分收集其他体液用于毒理学和分子病理学分析。
(I,C)4. 对所有怀疑有特定遗传性离子通道病或原发性心肌病的猝死患者,应进行尸检后致病基因分析。
(,C)对疑有或已知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无创性评估1. 静息状态下心电图:针对所有检查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建议在静息状态下做12 导联心电图。
(I,A)2. 心电监护:(1)检查和诊断心律失常建议做动态心电图。
评估间期和段的改变建议做12 导联的动态心电图。
(I,A)(2)检查是否由短暂性的心律失常引起的偶发症状时,建议佩戴心脏事件记录仪。
(I,B)(3)当患者偶发症状(如晕厥)或疑有心律失常或当用传统诊断技术无法确定是否为心律失常引起的症状时,建议佩戴植入式心电监测仪。
(I,B)(4)在心律失常患者中或有发展为致命性的心律失常高危因素的患者中,为了提高诊断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的效率,建议采用信号叠加心电图()。
(I,B)3. 运动负荷试验(1)对于患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若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中度或高度可能发生冠心病,或存在引发缺血性症状或室性心律失常时,建议进行运动负荷试验。
(I,B)(2)对于已知或疑有运动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为了明确诊断和预后,建议患者进行运动负荷试验。
(I,B)(3)对于已知因运动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为了评估其对药物或消融治疗的反应性,考虑进行运动负荷试验。
(,C)4. 影像学(1)对所有疑有或已知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建议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室功能以及结构性心脏病的检测。
(I,B)(2)对有高风险发展为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如扩张性肥厚性心肌病或右心室性心肌病的患者,以及有过急性心梗病史的患者或有心源性猝死相关遗传病患者的家属,应建议做超声心电图评估左右心室功能及结构性心脏病的检测。
(I,B)(3)对于患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若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中度可能发生冠心病及其相关症状,且常规心电图无法检测以下情况时(如用地高辛,左室肌肥厚>1 ,静息时段下移,预激综合症,或左束支传导阻滞),建议患者采用运动负荷试验和影像学(运动应力超声心动图测试或核灌注)检查是否有无症状性缺血。
(I,B)(4)对于患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若随着年龄的增加有中度可能发生冠心病及其相关症状,且患者无法进行症状受限运动试验时,建议采用药物应力试验和影像学检是否为症状性缺血。
(I,B)(5)当超声心动图不能准确评估左右室功能和(或)心肌结构改变时,建议患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或。
(,B)疑有或已知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有创性评估1. 冠状动脉造影:对患有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或有心源性猝死病史同时因年龄的增加有中度或高度可能发生冠心病及其相关症状的患者,建议采用冠脉造影以确定或排除阻塞性冠心病。
(,C)2. 电生理检查(1)对于有远程心肌梗死并且有症状提示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悸,晕厥先兆和晕厥)的冠心病患者,建议做电生理检查。
(I,B)(2)根据患者症状(如心悸)或无创检查结果发现晕厥患者(尤其是患有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出现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时,建议做电生理检查。
(I,C)(3)鉴别诊断右心室心肌病与良性右室流出道()起源室速或室壁瘤,可以考虑做电生理检查。
(,B)心脏性猝死和室速二级预防1. 对于无可逆性病因导致,或心梗后接受最佳药物治疗且预期存活时间>1 年但48 小时之内发生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室速的患者,推荐植入。
(I,A)2. 对于接受最佳药物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水平正常且预期存活时间>1 年但反复发作持续性室速(非心梗48 小时之内)的患者,应考虑植入。
(,C)3. 对于室颤/室速且存在植入指征的患者,当无条件植入,存在禁忌症或患者拒绝时,可考虑使用胺碘酮。
(,C)皮下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1. 对于存在植入指征,但不需要针对心动过缓起搏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或抗心动过速起搏的患者,应考虑皮下作为经静脉的替代治疗方案。
(,C)2. 对于经静脉途径存在困难,因感染移除经静脉植入的的患者或需要长期治疗的年轻患者,皮下可作为经静脉的有效替代方案。
(,C)可佩带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对于左室收缩功能严重不全,有限期限内存在心律失常性猝死,但又不适合植入式除颤器(例如围产期心肌病、活动性心肌炎和心梗后早期心律失常等)的患者,可考虑可佩带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C)公众除颤计划1. 推荐在心脏骤停相对常见的场所(学校、体育馆、大型场所、娱乐场等)或在无法获取其它除颤途径的场所(列车、巡逻艇、飞机等)制定公众除颤计划。
(I,B)2. 可考虑对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家属实施初级生命支持教育。
(,C)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紧急处理1. 推荐对持续性室速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行直流电复律。
(I,C)2. 对于持续性室速但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可考虑静脉推注氟卡尼或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胺碘酮。
(,C)持续性单形室速射频消融1. 对于瘢痕相关心脏病出现持续室速或电风暴的患者,推荐紧急射频消融。
(I,B)2. 对于患有缺血性心脏病且因持续室速反复放电的患者,推荐射频消融。
(I,B)3. 对于患有缺血性心脏病并植入的患者,首次发作持续性室速后应考虑射频消融。
(,B)室速外科消融1. 对于射频消融失败(由经验丰富的心脏科医生实施)后抗心律失常药物难治性室速患者,推荐在外科消融经验丰富的医疗中心,通过术前和术中电生理检查指导外科消融。
(I,B)2. 对于射频消融失败后临床记录有室速或室颤的患者,可考虑心脏手术(冠脉搭桥或瓣膜手术)中行外科消融。
(,C)植入后社会心理管理1. 对于反复不恰当放电的患者,推荐评估心理状态并缓解痛苦。
(I,C)2. 推荐所有患者在植入之前和疾病进展过程中讨论生活质量问题。
(I,C)相关心脏性猝死预防:院前期1. 对于胸痛患者,推荐同时缩短症状出现至首次接诊以及首次接诊至再灌注治疗的时间。
(I,A)2. 推荐救护车团队接受专业训练并配置识别装置(心电图记录仪,必要时使用遥测技术),并通过初级生命支持和除颤治疗心脏性骤停。
(I,B)3. 推荐根据欧洲复苏委员会或国家或国际专业复苏团队制定的方案进行初级和高级生命支持。
(I,C)4. 推荐在能够提供多学科重症监护治疗(包括直接冠脉介入、心脏辅助装置、心脏和血管外科及低温治疗等)的多专家医疗中心开展复苏后治疗。
(I,B)5. 应考虑建立区域心脏骤停治疗网络以改善预后。
(,B)相关心脏性猝死预防:住院期1. 血运重建(1)推荐患者行紧急再灌注治疗。
(I,A)(2)根据指南,推荐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冠脉血运重建。
(I,C)(3)对于高危患者(包括出现威胁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推荐入院2 小时内行冠脉造影,必要时行血管成形术。
(I,C)(4)推荐迅速、完全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反复室速或室颤患者可能出现的心肌缺血。
(I,C)(5)推荐迅速开通梗死血管逆转新发房室传导障碍,尤其适用于下壁心梗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即使发病超过12 小时。
(I,C)(6)推荐院外心脏骤停复苏后呈昏迷状态,且复苏后心电图符合的患者直接进射频室治疗。
(I,B)(7)对于院外心脏骤停复苏后呈昏迷状态,复苏后心电图不符合的患者,应考虑停止重症以排除非冠脉病因,不存在明显冠脉病因的情况下,应尽快(2 小时内)行冠脉造影,尤其是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
(,B)(8)对于最佳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室速或室颤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应考虑植入左室辅助装置或体外生命支持装置。
(,B)(9)对于顽固性心脏骤停患者,可考虑在专科医疗中心行心脏辅助支持和血运重建治疗。
(,C)2. 除颤/复律/药物/射频消融(1)推荐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反复多形性室速。
(I,B)(2)推荐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反复多形性室速。
(I,C)(3)对于持续性室速或室颤患者,推荐立即电复律或除颤。
(I,C)(4)对于反复室速或室颤,且不能排除心肌缺血的患者,推荐紧急冠脉造影,必要时血运重建。
(I,C)(5)推荐反复室速或室颤患者纠正电解质紊乱。
(I,C)(6)若无禁忌症,所有患者院内及出院后应考虑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
(,B)(7)对于完全血运重建及最佳药物治疗后仍有反复室速、室颤或电风暴的患者,应考虑行射频消融术并植入。
(,C)(8)对于已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室速仍频繁复发,又无法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应考虑行经静脉射频快速刺激。
(,C)(9)对于β受体阻滞剂或胺碘酮无效或存在胺碘酮使用禁忌的反复持续性室速或室颤患者,可考虑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C)(10)不推荐预防性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除了β受体阻滞剂)。
(,B)3. 起搏器(1)对于经正性变时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推荐经静脉临时起搏。
(I,C)(2)对于无稳定性逸搏心律的症状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推荐经静脉临时起搏。
(I,C)(3)对于症状性高度房室传导组织且未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推荐紧急行冠脉造影。
(I,C)(4)对于反复不恰当放电的患者,推荐重新设置之前植入的参数。
(I,C)(5)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放电,应考虑重新设置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