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第三纪煤的煤岩学特征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地区第三纪煤的煤岩学特征研究

第三纪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聚煤期之一,煤层集中,厚度大,储量丰富,主要以褐煤为主;煤的成因类型以腐植煤为主,镜质组为主要的显微煤岩组分,壳质组含量较少。而惰质组罕见,由于成煤植物的关系,煤中树脂体含量比其它时代的煤要多。

标签:东北地区;第三纪;煤岩学;镜质组;树脂体

引言

第三纪是我国东北地区仅次于晚侏罗~早白垩世的重要的聚煤期之一。煤类除抚顺为长焰煤和气煤,梅河、依兰为长焰煤外,其余均为褐煤。早第三纪含煤层位在辽宁省为抚顺煤田的古城子组,沈北煤田的杨连屯组和下辽河区的沙河街组;在吉林省以梅河组、舒兰组和珲春组为代表;在黑龙江省以达连河组、宝泉岭组和永庆组为代表。

1 含煤地层特征

早第三纪含煤地层主要沿依兰~伊通、抚顺~密山两条断裂带和珲春坳陷带分布,含煤地层不整合于白垩系或前震旦系古老岩系之上,含煤地层底部多有一层厚度不大的粗碎屑岩,往上渐变细,有的为凝灰岩,其上为主煤层,煤层集中,煤层厚度大。

晚第三纪含煤地层主要在黑龙江省东部分布。含煤地层底部有一层玄武岩、亦称中间玄武岩,往上为粉砂岩夹薄层中砂岩,其上为主煤层,主煤层直接顶部为巨厚硅藻岩层或粘土岩层。其上为粉细砂岩段,上部被上新统玄武岩不整合覆盖。

2 煤岩学特征

2.1 第三纪煤的成因类型

第三纪煤按其成煤的原始物质和沉积环境的不同,东北第三纪煤的成因类型以腐植煤类为主,腐泥煤类为辅。

2.1.1 腐植煤

腐植煤是东北地区第三纪煤的主要成因类型,肉眼观察时,多数具有明显的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和层状构造等典型的腐植煤宏观特征。其宏观煤岩类型:①光亮型煤,主要由镜煤和亮煤组成,第三纪低变质烟煤中光亮型煤呈黑色;而褐煤中光亮型煤呈深褐~褐黑色;②半亮型煤,主要由亮煤条带组成,夹有较多的镜煤条带、线理和透镜体;③半暗型煤,主要由暗煤及亮煤组成,以暗煤为主,

有时夹有镜煤和丝炭。④暗淡型煤,主要由暗煤组成,含少量镜煤、丝炭或夹矸透镜体。

2.1.2 腐植腐泥煤类

第三纪煤中多处发现腐植腐泥煤,其存在反映第三纪成煤时,由于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在广阔的森林泥炭沼泽环境中存在一些塘、湖凹地,由于覆水程度过深,森林植物难以生长,而大量水生繁殖低等浮游藻类植物,从而形成了零星小块的腐植腐泥煤,该煤常呈透镜体或薄层夹在腐植煤中,据原始物质成分可分为腐泥~腐植煤、腐植~腐泥煤、烛煤和煤精(见图1)。

2.2 早第三纪低变质烟煤的煤岩学特征

东北地区早第三纪低变质烟煤主要分布在抚顺、梅河、依兰和珲春八连城等区。可采煤层主要由光亮型煤和半亮型煤(见图2)组成。煤岩成分以镜煤和亮煤为主。肉眼观察呈褐黑色至黑色,沥青光泽~弱玻璃光泽,常见棱角状、阶梯状内生裂隙,煤呈条带状结构,具水平或波状层理。显微镜观察镜质组占绝对优势(见表1)。

2.3 早第三纪褐煤的煤岩学特征

东北地区早第三纪褐煤主要分布在虎林、永乐、珲春、宝泉岭、五常、伊通和沈北等煤田。煤层主要以半暗煤和半亮煤为主,夹不规则线理状和透镜状煤。肉眼观察呈深褐~褐黑色,暗淡沥青光泽,较平坦状断口,层面夹有植物炭化碎屑,木质结构,层状构造。煤以腐质组占绝对优势(见表2)。

2.4 早第三纪琥珀煤的煤岩学特征

东北地区早第三纪煤中均含琥珀颗粒,以抚顺煤田“本层煤”中的琥珀煤(见图3)为例,该煤田第三纪成煤的松科植物的树脂体大量富集,致使“本层煤”的下部煤分层或夹矸中含大量颗粒大小、形状、色调、赋存状态不同的琥珀颗粒,局部达到残殖煤标准。琥珀煤厚度一般在20mm以下,很不稳定,常呈断续透镜状,肉眼观察琥珀煤呈褐黑色,半暗型煤居多。显微镜观察煤由镜质组和琥珀粒组成,琥珀粒多呈不规则状出现,少呈椭圆形。

图3 辽宁抚顺煤田古城子河组琥珀煤

2.5 晚第三纪褐煤的煤岩学特征

东北地区晚第三纪褐煤主要分布在红火、七星河、朝阳和大青山等煤田。可采煤层主要以半暗煤和半亮煤为主要成分。肉眼观察呈深褐~褐黑色。条痕为浅棕~深棕色,无光泽或暗淡的沥青光泽,多数断口为平坦状,层面夹有较多植物炭化碎屑,呈木质结构,层状构造。显微镜观察,煤以腐质组占绝对优势(见表3)。

表3 东北地区部分煤田晚第三纪煤的显微组分含量表

3 结束语

3.1 三纪是我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聚煤期之一,此期形成了一系列大、中、小型煤田或煤产地。煤层集中,煤层厚,储量丰富。煤种除抚顺为长焰煤和气煤,梅河、依兰和珲春八连城为长焰煤外,部分发育有气煤外,其它均为褐煤。

3.2 早第三纪含煤地层除黑龙江省的孙吴、逊克等区外,其余主要沿依兰~伊通、抚顺~密山两条断裂带和珲春坳陷带分布。晚第三纪含煤地层主要在黑龙江省东部分布。

3.3 煤的成因类型划分为腐植煤类和腐植腐泥煤類两种。第三纪煤以腐殖煤为主,腐殖腐泥煤只是呈薄层或透镜体夹在腐植煤中,所占数量很少。

3.4 东北地区第三纪煤以镜质组为主要成分,惰质组一般罕见,壳质组含量少,树脂体含量比其它时代的煤要多些,这与成煤植物有关。

参考文献

[1]杨起,韩德馨.中国煤田地质学(上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79.

[2]斯塔赫,杨起,译.斯塔赫煤岩教程[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

[3]杨起,任德饴.中国煤变质问题的探讨[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1(1).

[4]杨起.煤地质学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5]黄振裕.关于一个煤田煤的岩相及地质因素的探讨[J].地质学报,1961(1).

作者简介:曲晗,女,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现在黑龙江省煤田地质物测队从事地质技术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