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真题
高三语文高考真题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独具匠心(jīng)老谋深算(suan)纵情声色(shēng)B. 轻车熟路(shú)鸡毛蒜皮(sān)碌碌无为(wéi)C. 落英缤纷(bīn)雕梁画栋(diāo)雕虫小技(cháo)D. 神采飞扬(fēi)雅俗共赏(yǎ)赴汤蹈火(fù)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国范围内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B. 由于他的工作表现出色,领导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并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了表彰。
C. 为了保护环境,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广新能源汽车、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等。
D. 这部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精神。
答案:D3.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照亮了整个房间。
B. 那座山峰仿佛一把利剑,直插云霄。
C. 她的歌声如泉水般清脆,让人陶醉。
D. 这场暴雨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人们的心火。
答案:B二、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答案:《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性格特点有:聪明机智、富有同情心、追求自由、独立思考、情感丰富、多愁善感等。
他不满封建礼教的束缚,向往自由的生活,对封建社会的不公和虚伪感到痛心疾首。
2. 请简要分析《荷塘月色》中月光的描写手法。
答案:《荷塘月色》中月光的描写手法有:比喻、拟人、动静结合等。
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月光比作水银,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清澈透明;运用拟人手法,将月光拟人化,赋予其情感,表现出月光的柔和;动静结合,通过描绘月光下荷塘的景色,使读者感受到月光的宁静与美丽。
三、作文题目: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以下为作文示例)题目:成长的岁月岁月如歌,时光荏苒。
回首过去,成长的岁月里,我们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收获了无数的美好。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事件,他变得更加成熟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他的演讲,不仅打动了听众,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答案:D解析:A项中“经过”应改为“经历”;B项中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他”之后;C项中“值得一读”前应加上“非常”。
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答案:A解析:A项中的“春风”赋予了春风以人的行为,使其具有了“绿”的动作,是拟人手法。
其他选项均未使用拟人。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落叶飘零了。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正直。
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答案:A解析:A项中“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使用了三个并列的短语,构成排比。
其他选项中B使用了排比,但不是三个并列短语;C使用了并列,但不是排比;D使用了比喻,不是排比。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这样做对吗?C. 这样做值得吗?D.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答案:B解析:B项中的“这样做对吗?”是一个设问句,即提出问题,不期待回答。
其他选项均不是设问。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
B. 他的心像水一样柔软。
C. 他的心像火一样热情。
D. 他的心像风一样自由。
答案:ABCD解析:ABCD项均使用了比喻,将“心”分别比喻为“石头”、“水”、“火”和“风”,形象地表达了不同的心情。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高三语文真题试卷
高三语文真题试卷一、语言知识与应用(共3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每题2分,共10分)(1)在这次演讲中,他______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A. 雄辩B. 雄心C. 雄厚D. 雄壮(2)面对困难,我们应该______,而不是轻易放弃。
A. 坚持B. 坚守C. 坚决D. 坚定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
(每题2分,共10分)(1)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依然______,精神抖擞。
A. 老当益壮B. 老态龙钟C. 老成持重D. 老马识途3.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有语病,并说明理由。
(每题2分,共10分)(1)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依然老当益壮,精神抖擞。
A. 正确B. 语序不当C. 用词不当D. 语意重复二、现代文阅读(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文章内容略)4.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10分)5. 分析文章中提到的事例是如何支持作者观点的。
(10分)6.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0分)三、古诗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古诗文内容略)7.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每题2分,共10分)8.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并说明其在文中的作用。
(10分)9. 分析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及其艺术特色。
(10分)四、写作(共50分)10. 根据题目所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50分)题目:《我眼中的传统文化》参考答案:一、语言知识与应用1. (1)A (2)D2. (1)A3. (1)A二、现代文阅读4. 略5. 略6. 略三、古诗文阅读7. 略8. 略9. 略四、写作10. 略注:以上内容为模拟试卷示例,实际考试内容会有所不同。
考生应根据实际考试的题目要求作答。
2023山西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
2023山西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word版)绝密启用前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 B 2. C 3. B4. “敲诈”“斗智”“拷问”在*中的特殊含义是调查研究的错误的立场、态度和方式,为了论证调查者搞社会调查不能与被调查者敌对,不能欺骗,不能居高临下,应该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从反面论证调查者应该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应尊重对方,目的是解答疑惑。
这三个词的运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调查者错误的调查目的、方式和态度,使论证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5. ①实现调查研究“客观”的目的,必须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②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
③调查研究要实现“客观”的目的,就要控制他所要观察的现象,要与被观察者取得充分合作;④观察社会现象时,要能确知观察情境中各种因子对于被观察现象所起的作用,要认清自己的立场和目的,站在被调查者的利益上才能获得相对客观的信息和结论。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 D 7. C8. ①正面描写:如写开锣时磕头焚香、杀牲、烧申神黄表等祭拜仪式,体现社戏的仪式感;写社戏演出的固定内容、顺序、打赏等体现其仪式感。
②侧面烘托:写人们看戏时服饰打扮的隆重来表现对社戏的重视;写看社戏时各种卖吃食的热闹场景,和长顺家请客等内容体现其仪式感;写吕家坪的重要人物出场,还备办酒席款待这些人物来表现社戏的仪式感。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
1.介绍本文将提供一份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以帮助同学们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更好地检验和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2.选择题
3.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是(A) A. 马上就要考试了。
B. 马上的面前尚有种种未解之谜。
C. 这道菜是马上要在桌上了的样子。
D. 我们马上了解到了这个情况。
4.恰如一位旷世奇才,____他的流畅修辞和情感表达体现了人类高度的审美标准(D) A. 越发巍然 B. 越发锁定 C. 越发翻江倒海 D. 越发卓尔不群
5.请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B)文不加点:此君能歌善舞的文化大革命“坏家伙”是指 A. 林枫 B. 蘇新、林晓燕等 C. 亲戚 D. 警察
6.填空题
7.春雷落在花瓣上,是花朵博爱的____之语。
(绽放)
8.岁月如梭,转眼就到了____的暮年。
(耄耋)
9.全文____了仙人指点石、林间结庐的儿童幼稚时光,昭示了未来的取向。
(描绘)
10.解答题请用一篇短文简要描述自己对文学的理解。
11.作文题请以。
衡水2025届高三年级10月份联考(广东、晋豫名校联盟)语文试题及答案
衡水2025届高三年级10月份联考(广东、晋豫名校联盟)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艾毕曼德悖论是逻辑悖论中最古老、最典型的例子,它是2500多年前由一个叫艾毕曼德的克里特人提出来的。
传说艾毕曼德是古希腊克里特岛上的先知,他曾轻蔑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撒谎者。
”寥寥数字却形成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发蒙的悖论。
艾毕曼德说的这句话究竟是真是假呢? 如果他说的是真话,即全部克里特人都是撒谎者,那么作为克里特人的艾毕曼德的这句话就是假话:如果他说的这句话是假话,那就意味着并非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撒谎者,包括是克里特人的艾毕曼德,就是说艾毕曼德的这句话有可能是真的。
悖论就是自相矛盾的说法,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不存在的,却存在于逻辑领域中,主要用来挑战人类思考的协调一致性,以验证每个螺丝是否都配对了相应的螺帽。
所谓逻辑的内部一致性,就是指不论用什么方法,都无法有效地证明两个论述处于绝对对立的情况。
如果两个论述经过分析是互相矛盾的,那肯定不会同时为真,这就好比向空中抛一枚硬币,落地后,它一定不会发生正反面同时出现的情况。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量子力学理论的提出者之一,但后来他发觉量子力学不完善,就花费了很长时间试图找到一个悖论来证明量子力学不具备一致性。
但爱因斯坦失败了,量子力学到今天仍然存在。
至今,寻找这个悖论的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物理学界的专家,而那些声称不感到困惑的肯定不是专家。
再回到艾毕曼德悖论。
它一定就是一个无懈可击的不解之谜吗? 难道真的没有跳出这个古典悖论的方法吗? 答案是否定的。
跳出常人的思维模式来看待这个悖论,艾毕曼德是说了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撒谎者,但这只能说明这句话的发出者——艾毕曼德是个撒谎者,却不能代表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撒谎者。
所以,这样一分析的话,结论就是:艾毕曼德在说谎,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撒谎者。
2025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5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一个具有高度干扰性和沉重信息负担的环境中,我们往往会感觉到备受影响而无法集中精神。
其实,令我们觉得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个可能的原因,与需求和能力之间的差异有关。
换句话说,我们所感知到的只是一个“相对的”注意力缺陷。
信息应激。
为了使我们的心智功能得到开发,我们有没有必要无条件地接收信息洪流呢?不,没这个必要。
我们必须时常提醒自己,我们在接受信息的尺度方面总是有极限的。
当要求超越了我们的能力时会发生什么,边开车边打电话所造成的事故就是最实在的警示。
另一个告诉我们在拥抱汹涌的信息洪流时应该有所保留的因素,就是它与应激之间的关联。
我们对于应激的了解在近些年得到了深化,无数的研究证明,高水平的应激激素会损害心脏、血管、免疫系统等我们身体几乎所有的部分,包括大脑。
对大脑而言,加剧的应激与工作记忆受损和长时记忆受损都有密切的联系。
科学家证明,应激,尤其是特定的几种类型,例如创伤后的应激,能够影响海马,这是一个对在长时记忆中储存信息非常重要的脑部结构。
但这只是对于长期的、高水平的应激而言,中度或暂时性的应激可能是有益处的,如对唤醒具有最佳效果。
应激激素与信息量之间也没有任何简单的联系。
在《为什么斑马不会得溃疡》一书中,萨波斯基综述了他与其他人在应激方面,以及与之有关的深层原因的研究。
应激水平与情境相关,并受到我们对自身所处状况的解读的影响。
“可控感”是一个很关键的概念。
应激,或者说压力,主要与我们感觉到或认识到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态有关。
美国心理学家奇克森特米哈伊提出过关于“心流”的概念,它指的是那种彻底专注并沉浸在所进行的事件之中的感觉。
一位艺术家正在绘制一幅画作,他忘我地投入到创作中,甚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就是一种心流的状态。
当一位外科医生在进行一项需要他投入全部心力和技巧才能成功的非常困难的手术时,也可以达到心流的境界。
山东省2024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24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随着“西学”的强势进入,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遇冷,中国学术界对“中国正义论”传统“集体失语”。
殊不知,中国的“正义”学说更加根深叶茂、内涵丰富,是核心价值观念的深厚土壤和牢固根基。
中国尧舜时代已开始思考正义问题。
《尧典》说帝尧的政治具备了这样的原则:“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黎民于变时雍。
”尧舜之治成为政治治理的样板,在于他们深入思考“天之历数”,思索在“人心”与“道心”之间“允执厥中”。
“礼”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共同价值基础,它从神圣、德性、程序、器物等不同向度确定着权力的合法性。
古代王朝常借助一定的仪式与典礼表示自己“奉天承运”,这源自政权的天命合法性追求。
儒学大师们通过诸如“王霸”“义利”“人禽”等的系列论辩,为道德、伦理、政治、法律的正义确立内涵和价值标准。
俞荣根先生在《儒家法思想通论》中说:“礼义、仁或仁义、天道、天理便是儒家法哲学中的理想法……儒家法文化的批判精神确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意义,它包含了良法观念,包含了正义和公道。
”《墨子·天志中》说“义者,正也”。
孔子曰“仁”曰“义”,孟子讲“仁义”,荀子则首提“正义”。
“义”包含人之行为的正当与公正,也包含社会制度评判的合宜与公平。
认真对比分析,不仅西人“正义论”的基本内容尽在其中,且意涵更丰富。
中国早期正义论思索古与今、我与世界、价值观与方法论,是通往中心坐标的最优路径、至佳选择。
儒家十分看重“爱”与“敬”,《论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说“爱与敬,其政之本与”。
美国的爱默生说:“我们确信,武力会招致另一种武力,只有爱和正义的法则才能实现彻底的革命。
”对于爱与正义,中华传统文明中的信奉全然而彻底。
高三联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高三联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刚出版的《黑池坝笔记(二)》,自然是7年前《黑池坝笔记(一)》的延续。
这些碎片式的随笔,是诗人陈先发在黑池坝湖边散步时内心的“游思”,与黑池坝既有关又无关,体现出一种断想短章式的复合文本形式。
套用宗白华先生“散步美学”的说法,这无疑是陈先发的“散步诗学”,而在我看来,这种散步诗学本质上是一种语言诗学。
诗人始终端坐在“语言的轮椅”上,以诗一般的语言谈论写作、诗歌和诗歌语言,以语言的灵性带动思辨,“融语言灵性与思想于一炉”,由此建立起个人的语言史和思想史。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也恰恰是在语言问题上,形成了诗人与诗人、诗作与诗作的根本区别。
正如论者所说:“陈先发式的写作,一直注重语言的‘在场’。
在他看来,写作的最高意义是对我们时代精神的记录。
”在《黑池坝笔记(二)》中,陈先发更加坚定地“通向语言之途”,有意识地凸显语言的神秘性、独创性和未完成性,以此对诗人、写作、世界和时代旁敲侧击。
语言的神秘性意味着世界的神秘性。
“一个诗人对世界和语言要完成双重的体验。
一个小说家呢?对世界重在体验,对语言则重在理解,他最核心的需要,是语言的工具理性。
而诗人须更深地参与语言中禁忌的、混沌的、神秘性的一面。
”这种语言神秘性似乎是对世界神秘性的模仿,在“坝上记事”中,陈先发多次述说这种神秘性,比如那个令人费解的“巫师”老乔,奇异本领突然而来又突然而去;那些精神病人能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刺绣作品,因为他们更能直观世界和语言的神秘。
语言的独创性意味着语言的个体性和思想的创造性。
按陈先发的意思,一个优秀的诗人应当能够“清算语言的遗产”,“恢复与拓展语言的表现力”,能够“把字和词的沙子拧成语言的绳子”,“形成不可复制的个体语言特性”。
个体化的语言并不意味着独语,而是意在提醒诗人自己,必须要有语言危机意识,慎重对待一切习以为常的公共性语言对个体语言的“驯化”。
2025届广东省高三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5届广东省高三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由于每个物种都有按照几何级数过度繁殖的趋向,而且各个物种中变异了的后代,可以通过其习性及构造的多样化去占据自然条件下多种多样的生活场所,以满足数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就更倾向于保存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
这样,在长期连续的变异过程中,同一物种的不同变种间细微的特征差异趋于增大,并成为同一属内不同物种间较大的特征差异。
新的改良变种必将替代旧的、少有改良的中间变种,并使其绝灭;这样,物种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为确定的、界限分明的自然群体了。
每一纲中凡是属于较大种群中的优势物种,它更能产生新的优势类型,其结果必然是每一个大的种群在规模上更趋于增大,同时性状分异也就更大。
由于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有限,不可能允许所有的种群都扩大规模,其结果就是优势类型在竞争中打败了较不占优势的类型。
这使大类群在规模上不断扩大,性状分异更趋明显,并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物种的绝灭;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仅有极少数大纲在竞争中自始至终占据着优势,而其中所有的生物类型都可以排列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次一级生物群。
用特创论的观点完全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自然系统下所有的生物都可以划归大小不等的类群这一重大事实。
由于自然选择仅通过对微小、连续且有益变异的逐步积累而产生作用,因而它不会导致巨大的突变,而只能按照短小而缓慢的步骤进行。
所以,已为新知识所不断证实的“自然界中没有飞跃”这一格言也是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
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中可以用几乎无穷多样的方式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其原因就在于每一种特性一经获得,便可永久遗传下去,通过不同方式变异了的构造必须适应一个同样的目的。
总之,自然界是吝于重大革新但奢于微小变异的。
但是假如说每一物种却是独立创造出来的话,那就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如何构成了自然界的一条法则。
许多其他的事实,据我看也可用这一理论予以解释。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B. 举世皆浊我独清(污浊)C.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D. 温故而知新(复习)答案:B(举世皆浊我独清中的“浊”应解释为“混浊不清”,而非“污浊”。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答案:C(C选项没有使用明显的修辞手法,而其他选项分别使用了设问、对偶和拟人。
)3-1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和选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答案:《诗经·郑风·子衿》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答案:范仲淹3-1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设置相应的填空题。
)三、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40分)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章内容略)问题:文章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哪些品质?答案:文章中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坚韧不拔、勇于探索和乐观向上的品质。
2-4. 略(根据实际文章内容,设置相应的阅读理解问题和答案。
)四、作文(30分)题目:《我眼中的传统文化》要求:结合个人经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不少于800字。
作文示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精神。
在我的眼中,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生活中的点滴体现。
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家里都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这些习俗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它们不仅仅是庆祝新年的方式,更是对家庭团圆和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许。
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传统文化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高三语文高考真题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夫文章者,所以载道也。
”这句话强调了文章的载道功能。
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解读。
1. 文章的载道功能体现在哪里?2. 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文章如何通过载道功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下列关于“夫文章者,所以载道也”这一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是承载思想的载体B. 文章是表达情感的媒介C. 文章是传播知识的工具D. 文章是记录历史的手段2. 下列关于刘勰《文心雕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文论著作B. 《文心雕龙》主要探讨文学创作的方法和技巧C. 《文心雕龙》分为上、下两编,共五十篇D. 《文心雕龙》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 下列关于文章载道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载道功能,使作者的思想情感得以表达B. 文章通过载道功能,使读者对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C. 文章通过载道功能,使读者对作者的人格魅力产生认同D. 文章通过载道功能,使读者对作者的生活经历产生兴趣(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 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文章如何通过载道功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2. 请谈谈你对“夫文章者,所以载道也”这一观点的理解。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节选自屈原《离骚》)【乙】《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浙江强基联盟2024年10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浙江强基联盟2024年10月高三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在衡量文学的价值时,往往提出“人民性”的概念。
从内容上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一个作家的作品是否有价值,首先要看它是否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表现人民的遭遇、理想和情绪,此外,自然还有人民的美学趣味等。
人民性越高,同时艺术的力量又能相称,这种作品无疑就是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在这个意义上,人民的口头创作有它的巨大的优越性。
在长期的阶级社会里,广大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同时也是许多民族文化财富的生产者。
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他们在文化创造上有着不利的条件,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却得到了极优厚的补偿。
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它的见证人。
作为文学艺术重要内容的广大人民的社会生活、斗争、思想、感情和希望等,他们是亲身的体验者。
他们的文艺传统又都是这株社会生活常绿树上所结的果子。
在这种意义上,他们正是“得天独厚”的。
过去长期的阶级社会里,许多优秀的进步作家,由于对人民的同情和理解,他们写作了具有人民性,乃至高度的人民性的作品,这当然是值得称赞的事。
但是,由于生活本身存在的距离,他们的作品尽管有其他不可企及之处,却在理解和表现人民的心理等方面就往往不能不有某些隔阂,因而使作品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种情况,我们很容易在我国古代那些表现民间疾苦的诗歌中找到例证。
在这点上,民间文学的作者却天然地占了便宜。
我们只要听听我国过去流传的那些“长工歌”及“长工和地主”的故事,就可以明白这一点了。
由于作者自身是文学内容的经验者或见证人,因此有些学者把这种人民性叫做“直接的人民性”,这是有道理的。
一般具有比较优越的人民性的民间文学,它的内容还是相当广阔的。
有的作品想象地描绘着自然的奇妙光景和万物的诞生;有的半写实半幻想地描绘着人类早期的处境、活动及其对文化的开拓;有的描绘着民族的由来及其迁徙过程和杰出的领导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1届高三最后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试卷类型:A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菁.华倩.影目不转睛.晴.天霹雳B.度假.蒹葭.闻名遐.迩久假.不归C.梯.田提.防晶莹剔.透醍.醐灌顶D.绮.丽崎.岖骑.虎难下倚.马可待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委曲编撰满堂彩以德抱怨B.慈祥挤身必需品一筹莫展C.赈灾妨碍挖墙脚反唇相讥D.熨帖告罄百页窗平心而论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2011年春运于近日落下帷幕。
本月25日,全国铁路旅客运送量达到2096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2.7%。
②,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透露,“平顶山天价逃费案”的再审开庭将进行现场直播,更好地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③功夫明星李连杰被传加入新加坡国籍一事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口诛笔伐,虽然有些网友们的观点不无道理,但在今天这种事情也。
A.截止日前无可厚非B.截至日前无可厚非C.截至目前无可非议D.截止目前无可非议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利比亚局势目前尚不明朗,为了尽快将尚在该国的我国公民接送回国,中国民航局今天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大规模运送任务。
B.美国国家安全局凭借20世纪40年代与英国、加拿大等国签署的《五国情报交换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一套监控系统,具备全面监听手机、传真、电子邮件等通信手段。
C.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将推出七期特别节目,目的就是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自救自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
D.著名非官方影评人周黎明认为,《国王的演讲》在奥斯卡上大获全胜的主要原因反映了美国好莱坞对纯美国式影片的不自信。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施蛰存说:“孔孟思想,是一种思想,还是两种思想?天下没有两个思想相同的人,孔孟思想,毕竟还是两家。
”(施蛰存《闲话孔子》)B.故乡啊,你记得么?还记得那个光着脚丫在沙路上奔跑的小毛猴么?还记得从八月的枝头偷摘酸枣而划破衣服、扎破手指的小调皮么?C.“春节过后,稻米价格涨得非常快,已经超过了去年的最高点。
”央企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我们已经达到了收购极限,仓库已全部装满。
”D.面对许多大学毕业生工资低于农民工的现象,接受采访的大多数大学生都表示能够坦然面对,“毕竟这是由市场决定的嘛”。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探索病毒病毒是病原体,这是人们早已形成的一种固有观念。
现在已经发现的病毒大约有4000种,这些被研究过的病毒,基本上都是能够导致人和家畜患病的、显示有病原性的病毒。
然而,日本国立遗传学研究所研究病毒进化的五条堀孝教授却告诉我们:“现在大家都知道病毒对于宿主是有害的,但人类现在所知道的病毒,其实只是病毒中很少的一部分。
”那么,病毒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病毒是生命还是非生命的物质?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病毒与大肠杆菌这类细菌做一个比较。
无论细菌还是病毒,两者的基因所使用的都是叫做“核酸”的高分子。
但是,包括细菌在内的细胞生物全都是把DNA当作基因;而病毒则有两类,有把DNA当作基因的DNA病毒,也有把RNA(核糖核酸)当作基因的RNA病毒。
只有病毒才会利用RNA作为基因。
病毒和细菌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是两者的大小相差很大。
大多数细菌的直径为1微米左右,而病毒的大小,通常只有细菌大小的1%~10%左右。
细菌在光学显微镜下就可以看见,而病毒很小,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必须使用电子显微镜。
病毒和细菌,两者的增殖方式也很不相同。
一般说来,哪怕是单独存在的细菌,也可以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增殖。
然而单独存在的病毒是不可能增殖的,它们必须寄生在宿主的细胞上才有可能实现增殖。
正是因为病毒的这个性质,有不少科学家并不把病毒看成是生命。
病毒侵入宿主的细胞内,利用细胞的系统,生产病毒的“部件”,然后复制出千万个子孙。
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将宿主的细胞摧毁,病毒显示出它们的病原性。
艾滋病病毒(HIV)等一类RNA病毒叫做“逆转录病毒”,这类病毒是利用逆转录酶来实现增殖的。
逆转录病毒一旦感染了宿主的细胞,病毒的RNA便会侵入细胞的内部。
然后,病毒的RNA在病毒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出病毒的DNA。
新制造出来的病毒DNA插入到宿主细胞核内的DNA中,从而使逆转录病毒与宿主的DNA结合为一体。
以前,科学家一直认为细菌和病毒是两类不同的东西,不难将两者区别开来。
然而近些年来,科学家却接连发现了一些新的病毒品种,这就使得病毒与细菌的界线变得模糊不清了。
这些奇怪病毒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新发现的一种叫做“米米病毒”的巨型病毒,它比支原体类的小型细胞生物还要大。
有一种把病毒和细菌区别开来的传统方法是让研究对象通过过滤器,病毒是“过滤性病原体”,应该能够通过过滤器。
然而,米米病毒却大到无法通过过滤器,在光学显微镜下就能够看见,这可不符合以前对病毒的认识。
(来自《科学世界》,有改动)6.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正确的的一项是A.对宿主有害的病毒只是病毒中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病毒对宿主无害。
B.对宿主有害的病毒只是病毒中很少的一部分,我们现在都知道了。
C.我们知道的对宿主有害的病毒只是病毒中很少的一部分。
D.我们现在知道的病毒只是病毒中很少的一部分,但它们都是对宿主有害的。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细菌和病毒都有可能将DNA当做基因,但细菌不可能将RNA当做基因。
B.病毒的体积通常都比细菌要小得多,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C.病毒必须依靠宿主细胞才能实现增殖,这是科学家认为病毒不是生命的理由。
D.RNA病毒是利用逆转录酶完成增殖过程的,新合成的病毒DNA将会摧毁宿主细胞。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并不是所有的病毒体积都比细菌要小,“米米病毒”的发现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于病毒的认识。
B.随着越来越多的病毒被发现,人们对于病毒这类物质的研究方法也会随之改变,对它们认识也会不断加深。
C.“病毒”这一命名并不能囊括所有此类物质的特性,而只是基于人类已知的一小部分做出的概括。
D.艾滋病病毒能够在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出病毒的DNA,并与宿主的DNA结合为一体,这也许是造成艾滋病现在还难以治愈的原因之一。
9.人们已经发现了病毒和细菌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请简要概括。
(3分)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论文偶记(节选)刘大櫆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
曹子桓①、苏子由②论文,以气为主,是矣。
然气随神转,神浑则气灏,神远则气逸,神伟则气高,神变则气奇,神深则气静,故神为气之主。
至专以理为主,则未尽其妙。
盖人不穷理读书,则出词鄙倍空疏。
人无经济,则言虽累牍,不适于用。
故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
文贵奇,所谓“珍爱者必非常物”。
然有奇在字句者,有奇在意思者,有奇在笔者,有奇在丘壑者。
有奇在气者,有奇在神者。
字句之奇,不足为奇;气奇则真奇矣;神奇则古来亦不多见。
次第虽如此,然字句亦不可不奇。
扬子③《太玄》、《法言》,昌黎④甚好之,故昌黎文奇。
奇气最难识,大约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
读古人文,于起灭转接之间,觉有不可测识处,便是奇气。
文贵简。
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
文贵变。
《易》曰:“虎变文炳,豹变文蔚。
”又曰:“物相杂,故曰文。
”故文者,变之谓也。
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
文法有平有奇,须是兼备,乃尽文人之能事。
上古文字初开,实字多,虚字少。
典谟训诰,何等简奥,然文法自是未备.。
至孔子之时,虚字详备,作者神态毕出。
《左氏》情韵并美,文采照耀。
至先秦战国,更加疏纵。
汉人敛之,稍归劲质,惟子长⑤集其大成。
唐人宗.汉,多峭硬。
宋人宗秦,得其疏纵,而失其厚茂,气味亦少薄矣。
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何可节损?然枝蔓软弱,少古人厚重之气,自是后人文渐薄处。
史迁句法似赘拙,而实古厚可爱。
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言也,故即事以寓情。
即物以明理,《庄子》之文也;即事以寓情,《史记》之文也。
注:①曹子桓,曹丕;②苏子由,苏辙;③扬子,西汉文学家扬雄;④昌黎,韩愈;⑤子长,司马迁,下文史迁也指司马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盖人不穷.理读书穷:洞彻B.凡.文,笔老则简凡:凡是C.然文法自是未备.备:准备D.唐人宗.汉,多峭硬宗:效法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属于正面阐述作者创作主张的一组是①故义理、书卷、经济者,行文之实。
②珍爱者必非常物③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④故文者,变之谓也。
⑤上古文字初开,实字多,虚字少。
⑥文必虚字备而后神态出,何可节损?A.①②⑤⑥B. ②③④⑥C.①③④⑥D.①③⑤⑥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曹子桓和苏子由关于文章的精神、气韵关系的观点与刘大櫆的观点基本一致。
B. 文章贵在奇特,但作者认为不能够追求字句方面的奇特,只有精神奇特才是真正的“奇”。
C.语言简洁是创作在形式上的追求,但能否做到简洁却主要是由文章的内容决定的。
D.作者认为虚词在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但如果因此而少了“厚重之气”,也不可取。
四.(24分)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奇气最难识,大约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
(3分)(2)文法有平有奇,须是兼备,乃尽文人之能事。
(3分)(3)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言也,故即事以寓情。
(4分)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南乡子苏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①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①居人:苏轼的好友陈述古,两人都曾因反对新法被贬,后一起在杭州任职。
(1)词的上阕中“谁似临平山上塔”一句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2)有人评价这首词的下阕说:“虚实结合,凄恻动人。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15.填空。
(6分)(1)法国作家_________创作的小说《项链》通过玛蒂尔德遭受的不幸来讽刺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同时谴责了资本主义社会不良的价值观。
(2)《登泰山记》的作者姚鼐是清朝著名散文流派(流派名)的代表作家之一。
(3文学能够带给人全然不同的审美感受。
我们可以跟王维一起享受“明月松间照,”的美妙意境,也可以感受到李清照“,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凄冷孤独;我们可以体会到陆游“,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情,也可以感受到杜甫“戎马关山北,”的愁苦。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