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设计概念——人们为某特定的城市建设目标所进行的对城市外部空间和形体环境的设计和组织。

·评价标准
1.定性标准:特色、格局清晰、尺度宜人、美学原则、生态原则、社区原则、活动方便、丰富多样、可达
性、环境特色、场所内涵、结合自然。

2.定量标准:容积率、覆盖率、日照、通风、视觉艺术、功能组织单元要求
·我国城市设计的发展
中国现代城市设计的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城市空间环境提出了规模乃至质量上的更高要求。

城市设计在中国城市建设实践和管理中日益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相对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设计发展和主流趋势,中国城市设计整体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章
·城市设计发展的由来
现代的城市设计是在传统的设计上发展的。

1.传统城市设计发展
城市设计由来已久,有城市就有设计,civic design 。

早期的有工匠,以古代开始,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古典复兴(公元前8世纪——本世纪初)。

2.现代城市设计的发展
二次大战后,特别是50~60年代,伴随城市运动产生城市设计,60年代以来到现在,城市设计变成了重要学科,重要事件,40年代中,沙里宁提出:“要恢复城市设计,开始培养人才。


·古代城市设计特点
1.把自然引进城市
2.重视城市视觉形象和视觉感受
3.以有机秩序原则追求城市的整体统一协调
4.重视人的尺度
卡米络·西特:
他最早提出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有序”理论,是现代城市设计学科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

他的设计思想主要反映在《城市建设艺术》一书中。

卡米络·西特的城市设计的艺术原则与设计规律:
广场与建筑和纪念物之间的整体性、广场中心的开敞性、边界的围合性、尺度的适宜性、形态的不规则性事古代城市公共广场设计所遵循的共同规则;
古代公共广场与建筑物、纪念物之间有着整体性的关联关系;
喷泉一般位于广场的边缘,大型建筑物一般后退布置,以保持广场的开敞性;
古代广场采用大量巧妙的设计手法减少开口,从而达到边界封闭的艺术效果;
古代广场的尺度与周边建筑之间有着内在和谐的比例关系,并且广场与广场之间有着巧妙的组合关系。

伊利尔·沙里宁: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他提出城市的有机分散、城市设计和体形环境三方面理论,强调城市应该如同自然生长出来的一样,是有机统一的。

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体形环境”的基本概念,认为大到城市,小到艺术品,都是体形环境的一部分,都要讲求体形秩序,同时归纳出三方面的城市建设原则:
表现的原则。

即城市设计要反映城市的本质和内涵。

相互协调原则。

即城市和自然之间,城市各个部分之间,城市建筑群之间要相互协调。

有机秩序的原则。

是“宇宙结构的真正原则”,是协调指导一切原则的最基本原则。

芦原义信:
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空间秩序”、“逆空间”、“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和“加法空间与减法空间”,等启发性的概念。

他认为空间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主要是依据人的视觉来确定的。

建筑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能满足人的意图和功能需要。

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的基本特征,指出外部空间设计就是把大空间划分成小空间,或还原,或是使空间更充实更富有人情味的技术,即使竟可能将消极空间积极化。

由“尺度”和“质感”引出的两个理论:
“十分之一理论”:要获得与室内相似意义的空间,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8~10倍的尺度。

“外部模数”理论:外部空间设计可以采用20~25m为模数。

按照人的活动需求,外部空间可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两大类,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对这两类空间的区域划分是外部空间设计中平面布局的重点。

同时,还界定了外部空间的层次顺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划分。

最后总结了空间创造的两种方法:减法空间和加法空间。

前者首先确定内部,再向外建立秩序;后者首先确定外部,在向内建立秩序。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
勒·柯布西耶:
他的理论被称作为“城市集中主义”,主要思想体现在《明日的城市》与《阳光城》中。

他的城市设计原则:
以几何为基础去创造洁净、简单的外形。

崇尚秩序、功能与朴实。

理性与效率至上。

现代的建筑要使用现代的建材。

摒弃装饰,尤其是仿古。

最求标准化、重复化。

《雅典宪章》:
八个部分:1.、定义和引言。

2、城市的四大活动。

3、居住时城市的第一活动。

4、工作。

5、游憩。

6、交通。

7.、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

8、总结。

场所文脉理论
凯文·林奇:
他的《城市意象》第一次把环境心理学引进城市设计,将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边缘、地域、节点和标志五大因素。

他同时批驳了一些误解,认为在评判城市空间的价值上,是有可能形成标准理论的,这些标注有五个指标:活力、感受、适宜、可及性及管理,还有两个额外指标:效率和公平。

TEAM 10:
他们认为,城市设计涉及空间的环境个性、场所感和可识别性,城市社会中存在人类结合的不同层次。

“TEAM 10”关心的是人与环境的关系,他们的公式是“人+自然+人对自然的观念”,并建立起住宅——街道——地区——城市的纵向场所层次结构,以代替原有《雅典宪章》的横向功能结构。

人文社会设计理论
简·雅各布斯:
她认为城市问题是一个“有序的复杂问题”,对城市而言,“过程是本质的东西”,并指出城市多元化是城市生命力、活泼和安全之源。

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活动。

她还认为街道除交通功能外,还与人的心里和行为相关,应恢复街道和街区的“多样性”的活力,提出四个基本条件:
街区中应混合不同的土地使用形式,并考虑不同时间、不同使用要求的公用。

大部分街道要短,街道拐弯抹角的机会要多。

街区中必须混有不同年代、不同条件的建筑,老房子应占相当比例。

人流往返频繁,密度和拥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设计过程理论
乔纳森·巴奈特:
在《城市设计引介》一书中提出“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

强调城市形体必须是通过一个“连续决策过程”来塑造,所以应该将城市设计作为“公共政策”。

从方法论的角度,乔纳森·巴奈特还探讨了城市设计的重要性及方法,重点是区划、图则和城市更新三种手段。

如何理解“城镇景观不是一种静态情景,而是一种空间意识的连续系统”:
视觉连续:当我们以恒定的速度步行通过城镇,城镇景观总以一系列突现或隐现的方式出现。

场所:人们存在对于低于地坪或高于地坪的环境的特殊感受,也存在封闭与隧道中和在开阔广场上时的两种迥异感受。

内涵:现在私有交通及公共交通的发展打破了旧的城市形态,在环境的所有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是自然条件。

功能性的传统要素:城镇景观是不同材料、风格和尺度的混合体,应注意处理好尺度形式、质地、颜色及特征与个性方面的细微差,这些因素同时作用就能产生综合的视觉效果。

自然生态城市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有:伊安·麦克哈格、迈克尔·霍夫、约翰·西蒙兹
第四章
城市设计内容:从城市设计作用上看,城市设计是在综合协调多方面因素,以控制城市建设环境为目标,因此,城市设计的成果是多样的,在条例、规划设计、计划、引导与工程五种实践中,其作用是通过城市建设管理控制机制与城市实物环境规划建设实践来实现。

城市设计原则:
(一)创作形象鲜明的城市整体结构。

(二)保持整体环境的协调统一。

《建筑形态空间和秩序》如何体现:1.轴线:主次辅助轴线。

2.对称手法。

3.韵律和重复。

4.基准:像五线谱一样。

5.等级:通过对比形成整体协调统一,正常规则的背景当中,安排不规则的对象体现这种差别——靠大小差别、形状、位置。

(三)努力创造体现人的需求的环境条件。

马丘比丘宪章——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时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

不同的空间环境诱导不同的行为活动,设计者应预见到将来要出现的环境中的行为模式。

(四)时空综合效应。

不同的动线布置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

步行街设计成曲线、折线收到步移景异的效果,给人的感动强烈。

(五)尽力开拓完善城市开放空间,步行街,绿地广场、绿地、为公众所有,进入的,增加城市生气的,把城市里的“沙漠”变成“绿洲”。

(六)珍惜历史传统和地方文脉,创造在历史保持城市连续的城市环境,推陈出新,非复古。

(七)考虑经济条件,创造实施的可行性。

城市设计方法:
1、感性方法——凭经验、直觉(林奇的城市形象)传统的城市设计常采用的
2、理性的方法——通过各种分析、比较、选择最后做出决策,提出最佳方案,强调理性分析。

这个方法分为:认识阶段—分析阶段—方案阶段—评价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
城市设计的具体方法:1现场调查法。

2连续视景法。

3混合制图法。

4混合模法。

5 CAD法。

城市设计的类型:
1概念性城市设计
概念性城市设计是城市设计过程的一个阶段,主要目的在于为进一步指导下一阶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工作寻找具有引领性的城市设计方案。

2 策略性城市设计
策略性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发展特定问题的研究型城市设计,又称专项城市设计。

强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这包括一般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

3务实性城市设计
务实性城市设计是针对规划实施项目的城市设计,按其实践开展的不同价值取向和专业特点,可分为a 开发型b保护与更新型c社区型
a开发型: (建筑综合体)目标提供城市发展。

基本大规模城市发展计划,城市区段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

b保护型:保护传统特色,保护环境,回归自然,保护历史,针对具有环境特色的城市。

c社区型:旧城改造,在衰退的城市中发展强调市民公共参与。

针对居住区,邻里的改进。

是一个根据城市设计目标分析和综合城市发展现状及问题,确认城市形态环境发展的概念设计,并据此制定实施设计,研究相关实施手段的过程。

城市设计编制过程的实际工作内容:可以划分为1、基础调查与基础资料收集 2、城市设计分析与构思 3、城市设计成果编制三个阶段。

城市设计调研的基础资料主要内容:
包括城市自然、历史与文化背景资料、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城市景观、土地利用与建筑城市公共活动与场所、城市交通与活动体系、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以及相关资料八个部分。

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编制要点:
重点城市设计是以城市重点地段或重要节点为对象,将总体城市设计和片区城市设计的内容具体化,以指导和控制城市内一系列在形体环境或功能上有联系的整体形态设计,是城市设计中最活跃的层次。

其编制控制要点为:
(1)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一般应与总体和片区城市设计的内容相衔接,针对不同地段类型,对其自然条件、空间形态、建筑形体、环境设施、交通组织及人文活动等方面进行整合与设计,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与实施准则,以指导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
(2)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应与详细规划紧密配合,表达形式宜图、文结合,提高成果的可操作行;
(3)提供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图,比例为1:500到1:2000。

第五章
一、开放空间的构成要素,设计要求和特征手法
开放空间的概念:开放空间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如道路等),公园绿地,娱乐空间等。

开放空间具有四方面的特质:开放性,可达性,大众性,功能性。

城市开放空间主要具备以下职能:
1.提供公共活动场所,提高城市生活环境的品质;
2.维护改善生态环境,保存有生态学和景观意义的自然地景,维护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体现环境的可持续性;
3.有机组织城市空间和人的行为,行驶文化、教育、游憩等职能;
4.改善交通,便利运输,并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

空间构成的物质要素:
主要由二维导向的基面(包括地面的绿化、铺砌及由台阶造成的二度空间向三度空间的转化形式等)和三维结构的环境设施、建筑小品(多表现为标志性或图像性形式,如雕塑、柱灯、告示牌和书报亭)等共同构成。

开放空间的体系化设计:
在设计实践中,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往往比较注重公众的可达性、环境品质和开发的细条形;与此同时,开放空间的设计方式也从传统的注重规划主体的效率与经济利益转向重视综合的环境效益。

其中有两方面因素需特别注意。

1)开放空间在城市范围内的区位选择。

2)开放空间在城市范围内的“一体化”设计。

环境设施和建筑小品的设计要求:
1)兼顾装饰性、工艺性、功能性和科学性要求。

2)整体性和系统性的保证。

3)预备一定的更新可能性。

4)综合化、工业化和标准化。

构成手法
开放空间的构成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解析。

就其空间负载的功能属性来看,它可分为两类:单一功能体系和多功能体系。

单一功能体系:以一种类别的形体或自然特征为基础形成的空间体系,如河谷。

多功能体系:大多数开放空间体系其实都是集多功能于一身的,像各类建筑、街道
广场、公园、水域等均可共存于该体系中。

二、建筑形态:
建筑作为城市空间构成中最为主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其体量、尺度、比例、空间、功能、造型、材料、用色等均会对城市空间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建筑空间环境中的建筑形态至少具有以下特征:
1建筑形态与气候、日照、风向、地形地貌、开放空间具有密切关系
2建筑形态具有支持城市运转的功能
3建筑形态具有表达特定环境和历史文化特点的美学含义
4建筑形态与人们的社会和生活活动行为相关
5建筑形态与环境一样,具有文化的延续性和空间关系的性对稳定性
建筑形态总的设计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点:
1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空间环境的形成,不但在于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其是否能在所在地段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
2注重建筑物形成与相邻建筑之间的关系,基地的内外空间、交通流线、人流活动和城市景观等、均应与特定的地段环境文脉相协调。

3建筑设计还应与周边的环境或街景一起,共同形成整体的环境特色。

城市设计对建筑形态及其组合的引导和管理
从管理和控制方面看,城市设计考虑建筑形态和组合的整体性,乃是从一套弹性驾驭城市开发建设的导则和空间艺术要求入手进行的。

导则的具体内容包括建筑体量、高度、容积率、外观、色彩、沿街后退、风格、材料质感等。

第六章
6.1 街道
一、街道的基本特征:(笔记)
a、交通连续性的空间
b、街道空间是组织城市的框架
c、街道是观察者认识城市的参考坐标
d、是城市的社会生活空间,强调街道的生活化,特别是步行街更能体现生活化。

二、街道的类型:(笔记)
1、居住型
2、商业型
3、行政办公型
4、科技文化型
5、交通运输型
6、综合型
三、街道空间设计的相关要素(书P164)
1)比例
人们对于道路空间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感知道路宽度(D),与沿街建筑高度(H)之间的比例关系获得的。

当D/H<1时,空间具有一定的封闭感,当D/H=1~3时,存在围合感,且D/H>2时产生宽阔感。

对于大部分城市道路而言,D/H=1~2是比较理想的断面构成比值。

2)线型
城市道路的线型大体可以划分为直线型与曲线(折线)型两类。

3)沿街建筑与界面
4)铺装、栽植与相关设施
步行街
一、种类(书P168)
(1)根据不同的空间位置,步行街可以分为地面,地下,空中三种;
(2)根据不同的道路性质,步行街可以分为商业步行街,自然景观步行街与传统文化步行街。

(3)根据人车分离的不同形式,步行街又可分为完全分离式与非完全分离式。

二、步行街设计原则(书P170)
1、正确选址
2、具备良好的交通出行条件
3、步行街自身设计主要是解决好尺度与空间的问题。

4、环境景观
三、案例分析(书P172)
重点:美国,尼克雷特
6.2 城市广场空间
一、选址与布局(书P180)
(1)城市重要、特殊的公共建筑或区域,如政府建筑、剧场建筑、体育场馆、历史区、商业区、以及历史事件发生地附近。

(2)某些空间序列的节点位置,如城市轴线道路广场,步行街空间序列广场等。

(3)城市入口门户,此位置的广场多为火车站、汽车站、轮渡站等大型交通枢纽的站前广场。

(4)自然体边缘,位于溪流,江河,山岳,林地等自然景观资源附近的广场往往景色优美,生态价值凸显,是市民最为喜爱的广场用地。

(5)交通可达性良好,临近承载一定人口密度的沿街空间,大多数的城市社区广场多位于此。

二、广场的特色要求:(书P181)
三、广场设计的要求与原则(书P179)
(1)多样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宜人性原则
(4)生态性原则
四、案例
重点:佩雷广场(书P185)
P189 城市绿地的概念
作为城市设计典型空间类型的绿地空间,是指以全体社会公众作为服务对象,便于市民到达并进入,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作为主要存在形态,可满足市民观赏、休闲需要的城市空间,人们也常常称之为公园或游园。

P190 绿地设计的要求与原则
1 便利舒适原则
2 景观丰富原则
3 生态效益原则
P200 城市中心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 土地使用多样性原则
2 提升土地开发强度原则
3 提供便利交通原则
4创造方便有效的联系原则
5 建立正面意象原则
P201 城市中心区设计的相关要素
1 形态功能
2 交通系统
(1)合理处置过境交通;(2)建立多层次的立体交通网络;(3)公交优先原则;(4)注意步行环境的改善
3 自然人文环境
4 形象与高层建筑
(1)和谐;(2)韵律;(3)标点;(4)层次
P205 案例分析:
1 法国巴黎德方斯副中心规划设计:
1960年代,法国政府决定在巴黎东西向城市发展轴线的西部延长线上,即凯旋路延伸到诺特路的德方斯地区,开发建设面积约750h㎡城市副中心。

德方斯交通系统规划参照了柯布西耶的城市设计理念和原则,人车完全分离。

在功能布置上,德方斯则采取了与现代主义功能分区所不同的方法。

P206 英国曼彻斯特城市中心重建
曼彻斯特城市中心总体规划和其他优先策略很大程度上是以恢复城市骄傲和信心,建造一个活力四射的城市为目标的,其具体战略如下:
1 零售业中心地位的恢复和增强
2 城市经济基础的激励和多样化
3 交通系统整合发展
4 创建高质量的城市中心
5 建造一个鲜活的城市
6 结合城市中心多年的历史积淀,营造一个风格独特的千禧地。

P246 城市滨水区
城市滨水区的概念就是“城市中路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一般由水域,水际线,路域三部分组成。

P249 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的要求与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2适配、制宜、特色原则
3 生态优先原则
4 滚动渐进原则
5 岸线资源共享与社会公正原则
P250 城市滨水区城市设计的相关要素
1 位置与功能
2 交通组织
3 建筑景观
4生态设计
第七章
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城市设计的社会调查方法、城市设计数字化辅助技术。

城市设计空间分析方法:空间-形体分析方法(视觉秩序分析、图形-背景分析、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分析)场所-文脉分析方法(场所结构分析、城市活力分析、认知意象分析、文化生态分析)相关线-域面分析方法、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基地分析、心智地图分析、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序列视景分析、空间注记分析
城市设计的社会调查:文献调查法、观察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调查资料整理与分析
问卷调查法是指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来向调查对象了解情况,征询意见,以测量人们的行为和形态,
获取有关社会信息的资料收集方法,在城市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

按照问卷填写方式的不同,问卷调查可以分为代填问卷和自填问卷两类
实施要点:设计调查问卷、选择调查对象、分发问卷、回收问卷和审查整理、统计分析和理论研究
优点: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可以对不同地点的众多被调查者同时展开调查,范围广、容量大、突破了空间限制、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调查成本较稳低廉。

缺点:问卷调查一般经过统一设计,大男的伸缩余地较小,因此其范围覆盖面积较小,弹性和灵活性较差;问卷调查法要求被调查者必须看懂问卷、理解问题的含义、掌握填写问卷的方法,对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问卷调查时一种间接调查方法,调查者对调查对象的合作态度控制较弱问卷回收数量、问卷答复率和答复水平有事难以保证,这都会影响调查资料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