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小学数学

3.课题:人民币的认识(青岛版教材)

4.课时:1

5.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①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或者是人民币模型一套。

②查询百度网站收集的有关人民币的相关知识资料

教师课前准备:

查询百度网站收集的有关人民币的图片、视频以及有关知识资料。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辨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方法与过程目标:

经历兑换钱币的过程,体会人民币在学习生活及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受到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三、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元、角的十进制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来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使用人民币的机会不多,特别是大面额的币种,可以说他们对人民币只有最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个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认识。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帮助学生将这些抽象的事物转化为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事物,多媒体的使用在教学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教学难点:

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四、教学方法: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人民币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一些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动手实践,自主地学会新知。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

五、教学思路及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创新为主旨。

1、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和换钱游戏的环节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进而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索,并在参与过程中形成知识。在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这部分里,人人参与认知,让学生感知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在换钱游戏和实践活动中,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2人一组或4人一组。而此时教师成了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2、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设计模拟购物这个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亲历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感悟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上的人物头像及“国徽”,教育学生每个民族都应相亲相爱,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知道要爱护人民币。在“小小商店”的环节里,向学生渗透了在购物时要形成讲文明、守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设计给人民币分类这一环节时,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完成的.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分享到集体合作带来的成就,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

总之,本课所设计的各种教学环节里,紧紧围绕“认识人民币”展开,力争体现新课标。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有价值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今天你们带来了自己的存钱罐,看到自己的存钱罐你想知道什么?

生:想知道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

师:那你知道在我们国家钱叫做什么吗?

生:人民币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币。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揭示课题,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二)合作探究,认识人民币

1.小组合作,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学习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都认识哪些人民币?

生:……

【百度图片】:出示常见硬币图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5733725.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 ord=%C8%CB%C3%F1%B1%D2%D3%B2%B1%D2&in=9666&cl=2&lm=-1&st=&pn=1 2&rn=1&di=51372166200&ln=2000&fr=&fm=hao123&fmq=1329289277437_ 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4&-1&di65603276460&obj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7215733725.html,%2Fsdc%2Fol dimg%2Faa57%2Faa576d17191c2f9de2270a1192ac4dc1.jpg&fromURLhttp %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7215733725.html,%2Fjygood-201993-c4956ae17855c4a8 2d7bb9e6e35f8df7-show.html&W1024&H788&T9978&S236&TPjpg 【百度文库】:出示常见纸币图片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5733725.html,/view/2147484de518964bcf847ca0.html? from=related&hasrec=1

(教师根据学生对人民币认识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包括硬币和纸币。)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元角分

师: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元角分”。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认识这么多人民币,下面我们就拿出自己的存钱罐认一认,说一说,不认识的请小组的同学帮忙,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认得多,认得准(小组活动,熟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初步认识人民币)。

2、认识这么多的人民币,谁知道在使用人民币时要注意什么吗?

(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不乱花钱)

3、统计存钱罐的钱数

师:我们现在认识了人民币,下面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存钱罐里有多少钱好吗?

(小组活动,分类整理存钱罐内的人民币,教师巡视指导,也参与活动中)。

学生将统计结果填在教材中的统计表中,体会统计表的优越性,算一算自己存了多少钱。

4、开展人民币的兑换活动,掌握元、角、分间的进率关系。

师:(出示1元)将1元钱换成1角的,能换几角?

学生操作并回答1元=10角

师:(出示1角)1角钱能换几分?

学生操作并回答1角=10分

教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三)巩固拓展,实践运用。

【百度文库】:出示课件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5733725.html,/view/fe8bb7660b1c59eef8c7b4a9.html?

st=1

1、课本自主练习1,以活动化的形式进行人民币的兑换练习。

2、模拟购物

师:接下来我们开展一个购物活动,请同学来到我们“小小商店”拿出学具──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学生自由购物)

(四) 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更多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吗?

(钱币欣赏:古币、建国以来的5套人民币)

【百度文库】: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5733725.html,/view/0b0be288680203d8ce2f24e8.html 【百度文库】: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5733725.html,/view/91c4dbf8941ea76e58fa0438.html?from=r ec&pos=4&weight=2&lastweight=2&count=5

【百度视频】:

https://www.360docs.net/doc/7215733725.html,/u32/v_NDY4MDk0MjE.html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师: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还有许多,回去以后,多请教一下你的爸爸、妈妈以及周围的人。下节课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不好?下课!

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

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初步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了解元与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在认识人民币时,学生对于几角、几元的人民币还比较熟悉,大部分学生能认出,但对于几分的人民币学生却有些难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很少用到几分的钱,而且也不常见了。对于人民币的兑换,大部分学生能兑换,但是却不能灵活运用,看来要想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确实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练习。

人民币的认识

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使学生通过拿钱、摆放钱、 数一数等活动体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学会合理的使用零花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 元、角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个很特别的老朋友,我们一起重新认识它、了解它好吗?(出示人民币) 生:钱 师:你什么时候会用到钱呢? 师:那你们知道咱们国家的钱有个统一的名称叫什么吗? 生:人民币 师:对,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有关人民币

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师:关于人民币,你已经了解了哪些知识? 二、合作交流,体验感知 1.认识人民币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人民币都有一定的了解了,下面我们跟着微课再来简单的了解一下有关人民币的知识,比一比,谁听得最认真?你们认真听的时候姿势是怎么样的? 好的,我们一起来听听 (播放微课) 师:我们现在使用最多的是第五套人民币。老师出示人民币,小朋友说一说它的面值好吗? 师:出示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师:(生:。。。)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把它放进课件中,请看大屏幕(介绍看数字100,看汉字壹佰元) 师:(出示50元)看数字或下面的字就可以分出是100元还是50元了,还有其他区别的方法吗?(引导:颜色、大小) 师:出示(1分、2分、5分)。现在生活中我很难找到它们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也越来越好,这样的小币种人民币就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慢慢的就消失了。 2.纸币和硬币

人生储蓄罐_初中初三作文800字

人生储蓄罐 人生就像是一个储蓄罐,储藏着我们的快乐、悲伤、感动……我的“储蓄罐”里几乎所有的东西,在我看来,都是无比重要的。 石榴的记忆。 那是一个百无聊赖的夏夜,我无所事事地坐在沙发上吃着石榴,看着电视,妈妈在房间里写文章。我又剥开一个石榴,却发现吃得太饱了,已经吃不下去了。“给妈妈吃吧”我想:“但是别让妈妈发现是剥开了的,最后把石榴粒剥在碗里。”于是,我剥了一碗石榴送给了妈妈。过了一会,妈妈说她写了一篇文章,要我看看。我就过文章,看着看着眼睛就湿润了,原来,妈妈写的是我送石榴给她的事,她写道“看见女儿送来的那碗金莹剔透的石榴,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轻轻地咬了一颗石榴,那汁液真甜,因为,它包含了女儿的爱……”我惭愧极了,我那不经意间的行为,竟给我的母亲如此大的感动。这让我明白了子女对父母的回报不需要有多大,只要一个小小的爱的行为就好。 石榴的记忆,让我知道了,一个体贴的行为,就可以让父母感到快乐和欣慰。 骑自行车的代价。 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小学生,刚学会骑成人自行车。 我家旁边有一个广场,人来人往地,很是热闹。那天我推着成人自行车到广场骑,因为人很多,所以我骑着自行车就很困难,但是我还是坚持骑着。终于,在绕开一个行人后我撞到了一阶阶梯上摔了下来。很疼,但我没有哭,又继续去骑自行车。当我骑着自行车绕了广场一圈,我已经摔了无数个跟头,有时是被树枝绊的,有时是撞在了灯柱上,有时……可我还是很高兴,因为我的车技得到了提高。

骑自行车的代价是会摔交,但着不仅不让我觉得痛苦,反而很快乐,就像学习,学习的代价是牺牲玩的时间。固然对我们来说有玩的时间很重要,但是学习更加重要千万倍。 …… 在我的人生储蓄罐里储藏的对我无比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并伴随我的成长还会更多。 现在,我要小心地合上着储蓄罐的盒子,把它珍重地保存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储蓄罐》

储蓄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储蓄罐的结构特点,掌握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纸质材料和透明塑料片等非纸质材料,使用工具进行剪、刻、粘的 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节约零花钱的好习 惯。 4、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制订简单的制作计划。 【教学重点】 通过制作储蓄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掌握制作方法的技能。 【教学流程】 一、由一份《小学生零花钱数量及花费调查报告》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

看了这样的一份调查报告,结合自己和身边的小伙伴,对于零花钱的使用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2、这节课我们将自己动手为平时攒下的零花钱再造一个家。板书课题:储蓄罐 【设计说明:此环节我的出发点来源于孩子们课后乱花钱购买零食、玩具及家长的反应,孩子普遍存在着乱花零花钱的坏习惯,由一份调查报告入手,让学生明白今天的技术学习任务是与自己切身相关的,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学习的需要,为下面制作储蓄罐铺好路,搭好桥。】 二、探究学习,认识储蓄罐的结构。 1、储蓄罐过去称“扑满”,是西汉时民间创制的,演变到现代,更是各种各样,请看: 课件出示(各种储蓄罐) 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老师也做了一个储蓄罐,猜猜它是用什么做的?都需要哪些工具? (师一一出示,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刚才这些都是“准备工作” 3、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要做到胸有成竹,必须提前做好计划 想想“制作顺序,是计划中重要的环节。请看下面的一段视频,边看边思考:制作顺序应该怎样? ①师制作 ②请学生说一说制作顺序 ③课件出示制作顺序 【设计说明: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习方法比教育本身更重要,这一环

人民币的认识知识点+练习

人民币的认识知识点+练习 重点总结:【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1元=10角 1角=10分 【3】人民币计算方法:元加元,角加角、满10角变1 元;或元减元角减角、角不够减,借1元变10角再计算。 一、填空。 1、1角=()分 8角=()分 70分=()角 60分=()角 2元=()角 30角=()元3元2角=()角 12角=()元()角 12分=()角()分 4角8分=()分 2、在○里填上“+”或“-”. 9分○7分=2分 12分○5分=1角7分 90元○4元=94元 8角○3角=1元1角 40分○60分=1元 9角○5角=1元4角 3、在○里填上“>”、“<”或“=”. 9角○1元 8角9分○9角8分 1元○10角 3角7分○4角 9分○1角 1元○9角9分 4元○4角4分 8元4角○10元五、换钱填空。 4.5个2分—共是( )分,可换成( )角。

2.2个5角是( )角,可以换成( )元。 3.1张5元钱,可以换( )张1元钱。 4.1张100元钱可以换( )张10元钱。 5.1张]00元钱可以换( )张50元钱。 6.1张50元钱可以换( )张20元钱和( )张10元钱。 7.5元8角比6元少( )角。 8.7元5角比5元多( )元( )角。 二.计算. 5角+2角= 7元+3角= 5分+4分= 2元8角+5角= 30元+8元= 1元-7角= 3元4角-8角= 1元-10分= 三.看图填钱数. (1)一把扫帚和一个水壶,一共多少钱? (2)一个书包和一本练习本,一共多少钱? (3)一个水壶比一把扫帚贵多少钱? (4)一本练习本比一个书包便宜多少钱?

[四年级其他课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储蓄罐》

储蓄罐 盐城市大冈小学陈小兵 【教材分析】 《储蓄罐》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中第三单元中的内容,从制作内容上看储蓄罐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各种各样,千奇百态的储蓄罐,孩子会爱不释手;从制作的技能上看剪、刻、粘贴、折叠等这些技术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初步掌握,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并且经常使用。但在制作储蓄罐体的过程中切割投币口和镂空的空洞、及最后的粘贴部分是学生的难点,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在制作中思考创新,在合作中展示个性的特点。 【设计理念】 现代孩子消费的最大来源即是父母每天给的零花钱,那么,孩子每天的零花钱有多少呢?课前我从网上的一份问卷调查中知道,孩子最少的平均一天1元,即使家境是多么贫困,最多的达十几左右,有72%的学生每天有1——2元可支配货币。一位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每天早上2元,下午2元,这是天雷打不动的,如不给,就以不去上学来要挟,他也束手无策。针对这一调查结果,在《储蓄罐》的教学中,我就由此调查报告入手导入新课,再通过让学生了解制作储蓄罐前的制作计划分准备工作和制作顺序,最后在动手做一做,评一评。在整个过程中主要围绕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趣激学,享受乐趣。以趣贯践,享受智趣。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中学,学中做”,我让学生观察分析、自主探索、模仿他人、合作互助等方法完成学习和制作任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储蓄罐的结构特点,掌握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纸质材料和透明塑料片等非纸质材料,使用工具进行剪、刻、粘的 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节约零花钱的好习 惯。 4、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制订简单的制作计划。 【教学重点】 通过制作储蓄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掌握制作方法的技能。 【教学流程】 一、由一份《小学生零花钱数量及花费调查报告》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 看了这样的一份调查报告,结合自己和身边的小伙伴,对于零花钱的使用说一说自己的看

人生感悟有内涵的句子,让人瞬间醒悟

人生感悟有内涵的句子,让人瞬间醒悟 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毫无关系。 二、人来到世界上,没钱并不可怕,怕的是一直要等人来救济;孤单并不可怕,怕的是一直孤单;失业并不可怕,怕的是一直不去找工作;生病并不可怕,怕的是一病不起;输了并不可怕,怕的是一败涂地。 三、一个人的涵养,不在心平气和时,而是心浮气躁时;一个人的理性,不在风平浪静时,而是众声喧哗时;一个人的慈悲,不在居高临下时,而是人微言轻时;情侣间的尊重,不是闲情逸致时,而是观点相左时;夫妻间的恩爱,不在花前月下时,而是大难临头时。 四、只有你把你自己的生活过到足够好时,你才有闲心和资格去评论他人的生活,而当你过得真的足够好时,你可能更没有闲心去评论了,因为你只热爱你自己所拥有的生活。——杨昌溢 五、这个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今天你不用力走,明天就要用力跑。如果无法避免,那我们能做的,不过只是把自己变得更强大,强大到能够应对下一场挑战。

六、别人想什么,我们控制不了;别人做什么,我们也强求不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则,好好生活。即使有人亏待了你,时间也不会亏待你,人生更加不会亏待你! 七、人生就像一只储蓄罐,你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馈于你。而你所要做的,就是每天多努力一点点。请相信:别人拥有的,不必羡慕;只要努力,时间都会给你。 八、别把他人的善良当软弱,那是一种大度;别把他人的宽容当懦弱,那是一种慈悲。好脾气的人不轻易发火,不代表不会发火;性子淡的人只是装糊涂,不代表没有底线。 九、我始终认为在生活当中啊,自省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只有自省的人,才能分得清楚这个世界上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谁真对自己好,谁假对自己好。只有自省才能分得清楚生活中谁是真朋友,谁是真爱人。 十、不和社会较真,因为较不起;不和小人较真,因为不值得;不和朋友较真,因为不能弃;不和自己较真,因为伤身体;不和亲人较真,因为伤和气;不和往事较真,因为没价值;不和现实较真,因为要继续。 十一、人越是怕丢人,就越是在乎别人的看法。越是在乎别人的看法,就越是会忽略自己的感受。越是忽略自己的感受,就越是像木偶一样拼命活给别人看。十二、我们有时总把后果看得过于严重,最后难为了自己。就像你以为那个人不会理你了,其实对方戳了你头像好久了,就像小学时考了不及格,站在家门口不

储蓄罐的制作的教案设计

储蓄罐的制作的教案设计 《制作储蓄罐》教案 一、教学内容: 省编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生活与劳动》第八册第九课《制作储蓄罐》。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储蓄罐的结构特点和掌握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进行剪、刻、粘的动手能力。 3.素质培养: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爱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和节约零用钱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设计和制作储蓄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难点:掌握裁剪塑料瓶的技能。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1.制作材料:雪碧瓶、可乐瓶各一只、彩色纸、胶水、剪刀、工艺刻刀等等。 2.多媒体课件及各种样式的储蓄罐范作若干个。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谈话引入:

师:过年了,小朋友最开心的是什么? 你都把压岁钱藏哪里? 谁来介绍一下你们家的储蓄罐? 生:介绍家里的储蓄罐。 (教学设想:因为储蓄罐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生活物品,而课 一开始,就由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教学,能让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将自己动手为平时攒下的零花钱再造一个家。 (出示课件:制作储蓄罐)生齐读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设计储蓄罐: 师:瞧!电脑里也有各种各样的储蓄罐。 (出示课件:各种样式的储蓄罐。) 师:大家看,老师也做了几个储蓄罐。猜一猜她们是用什么做的,都需要哪些材料? (实物出示:若干个范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制作材料) (教学设想:让孩子充分感知不同形状、不同样式的储蓄罐, 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令其产生创作的欲望。这样也为下一步构思做怎样的储蓄罐作好铺垫。同时使孩子明白废物可再利用,渗透环保意识。) 师:你打算做怎样的储蓄罐?[同桌讨论]

(完整版)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认识

一年级人名币的初步认识讲义 资料简介】 本讲义是根据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知识点进行编制, 从人民币的分类,单位的认识,人民币的面值,人民币单位的换算进行编排, 结合了从多试卷的审阅总结得出的书面讲义,可以作为讲课用的教材资料。 讲义里面的内容包括:知识点罗列,例题讲解,知识练习巩固,以及方法总结。 知识归纳】 1、人民币的分类: 纸币: 硬币: 2、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3、人民币的面值: 壹佰圆、伍拾圆、贰拾圆、拾圆、伍圆、贰元、壹圆、伍角,贰角、壹角、伍分、壹分例1】认一认,写一写。 ()()() ()()() ()()()

()()()()()() 练习一 1、把钱数和相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100元 2元 1元 2、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 3、人民币的单位有()、()、();其中最大的面值的人民币是(),最小的面值的人民币是()。 例2】写出下面的钱数。 练习二 1、写出下面人民币面值。 2、数一数下面有多少钱。 10元 5角 2元 5角 2角 2角 5元 1角()元()角 2角 2角()元()角

知识归纳】 1、元>角>分 2、1元=10分 1角=10分 3、相邻单位相差10倍。 4、1元=10角=100分 4、不同单位要变成相同单位,再运算。 例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元=( )角 20分=( )角 1角=( )分 50角=( )元 练习一 1. 计算。 20分+40分= 14角+3角= 8元+10元= 17分-8分= 15角-10角= 19元 -7元= 2. 比较大小。 14分○9分+4分 19角-8角○12角 14元○14分 1角○1分 19分○19角 17元○170分 3. 填空。 20分=( )角 7角=( )分 60角=( )元 1元=( )分 40角=( )元 1元=( )角 4. 在( )里面填“元、角 或 分”。 1元=10( ) 100分=10( ) 10元=100( ) 例2】填空。 4元8角=( )角 9元6角=( )角 75角=( )元( )角 27角=( )元( )角 方法总结: 1、大变小,加个0 1元=(10)角 2、小变大,去个0 20分=(2)角

关于做好人生的加法的作文950字_高一作文

关于做好人生的加法的作文950字_高一作文 关于做好人生的加法的作文950字 我们刚来到人世时,一无所有,一切都是“0”,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的人生开始做加法,加入智慧的光芒,加入人格的力量,使人生丰盈。 让我们在人生的储蓄罐中投入一枚勤奋的硬币。 在乡间的小路上,每当金鸡唱晓,炊烟升起之时,道旁一株亭亭如盖的大树下,经常可以看见一个穿着简朴的教书先生坐在芦席上,每当行人路过,他热情地邀对方坐下,请他们讲他们的见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搜奇索异,偶闻一事,粉而饰之,如此历二十余寒暑”,终于创作出《聊斋志异》。蒲松龄在人生的储蓄罐中加入了勤奋。勤奋往往能结出硕果,正因为他有“金鸡唱晓芦席坐”的勤奋,才有今世响当当的奇书,只有勤奋积累,学习,不断扩充,才会使人聪颖,使人成功。 让我们在人生的储蓄罐中投入一枚自强的硬币。 邰丽华幼年时因高烧打针不幸药物中毒,从此失去听力,但她从小对音乐十分热爱,有很高的悟性,刻苦钻研舞蹈,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成为中国唯一登上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和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两大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的舞蹈演员。一切困难都无法阻挡她的前行,她听不见,但她能看见,舞蹈是她看得见的彩色音乐,也是表达内心世界的美丽语言。邰丽华在人生的储蓄罐中加入了自强,要不然我们如何见到这么灵动的舞蹈,比泉水更清亮,比目光更纯净,如何见到人间难见的、优美的“孔雀仙子”?所有人的人生都有阴晴圆缺,这是无法改变的,但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多看人生的圆满。自强,就是带领我们看到圆满、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让我们在人生的储蓄罐中加入一枚淡泊的硬币。 陶渊明的诗作之所以能流传后世,不只是因为诗的朴实优美,还有他淡泊名利的崇高品质。陶渊明还是县令时,有上司来视察,召见他,有人要他态度谦卑一点,给上司留个好印象,帮你说好话,得到皇上重用。陶渊明却不从,说“我不会为了升官发财而讨好他。”他毅然辞官回乡,过着自给自足、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在人生的储蓄罐中加入淡泊,不追名逐利,不随波逐流,他的一生并没有大富大贵,但那种没有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让他的心灵感到愉悦幸福,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每个中华儿女树立了淡泊高洁的榜样,让我们敬仰至今。 做好人生的加法,我们的人生会更丰富,更绚丽。 教师点评 小作者赋予了“人生的加法”更具体的内涵——加入勤奋、自强、淡泊,以及它们对于自己人生价值的感悟。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总领全文;主体部分用三个排比句领起,分层论述,

小小存钱罐-王承云-青州市益都街道刘店小学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通过交流得出1角=10分………、 (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百度搜索】https://www.360docs.net/doc/7215733725.html,/view/e2662300de80d4d8d15a4f3d.html 1、自主练习第1题。以活动化的形式进行人民币的兑换练习。教师也可以补充类似练习。 2、自主练习第2题。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关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 3、自主练习第3题。可以以比赛的形式进行,也可以补充类似的练习。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初步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分别是认识人民币、明确人民币之间的进率和购物。在本节课中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教后我觉得具有启发和收获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单调的课堂教学还原于社会生活,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通过创设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探究,激发学生的参与欲和求知欲。 二、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实质就是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师要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结合数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维和能力的训练。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认一认、分一分、辨一辨人民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练习中的评价尊重了个体差异。 人的差异是绝对的,应持有一种客观的态度,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课堂中,我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语来体现对每一个学生的欣赏和尊重。分一分人民币的活动中,有的学生分成硬币和纸币的,有的学生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的,有的学生分成新版和旧版的,有的学生分成数字大小不同的,我都予以肯定。还有些害羞和回答慢的学生,我都耐心等待,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会等待,善于等待,赏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总之,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根据了学生的特点,合理利用教材、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我的人生储蓄罐作文3篇

我的人生储蓄罐作文3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储蓄罐人人都有,无论存的钱是多是少,可却都是我们的宝贝。可是,每个人的人生,也何不是一个或大或小的储蓄罐,它们存储、珍藏着每一份记忆、每一个脚印、每一段故事……我的人生储蓄罐,虽然并未完全存满,但已拥有无数美好的东西,让我来看看吧——储蓄快乐哇!快乐存得可真多!童年时甜蜜的回忆,上学时成长的足迹,伴随现在生活的美丽,让我心花怒放。一切都是我快乐的源泉。我所珍藏的快乐,是我人生储蓄罐中最多且最重要的一部分。我的人生因快乐而焕发光彩、而与众不同。瞧!即使我如一位快乐天使,可我仍然有许多烦恼。但我一直努力地用快乐消除烦恼,将压力化为动力,把责任变成“光荣的使命”,

向勇敢、善良、正义的道路靠进。多听老师和家长的教诲,会使我的人生走得更顺利。感恩是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主题,在我人生储蓄罐中更是与快乐同等的重要。家人的一句话,老师的一个微笑鼓励,朋友的一次帮助,我都及时或永远的记住感恩。我的人生储蓄罐中装有一颗美丽的感恩的心,时刻提醒我懂得感恩。我总会长大,而现在的逐渐成长会令我离未来、离目标越来越近。人生必须充满希望,为了迎接更美好的明天,我要充满自信、乐观向上、笑对生活,我想,只要我不懈地奋斗与努力,胜利女神总会向我招手,希望之光定会照耀在我的身上。我的人生储蓄罐,能存的东西还有好多好多,虽然并未完全存满,但我已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会更加努力,不让自己的人生储蓄罐遭到破坏,也更不会留下不美好的东西。我会做我值得的事,向着明确的目标迈进。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

小小存钱罐

小小存钱罐 五-----人民币的认识1、我的存钱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9页,人民币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合理使用人民币的教育。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引入。师:请大家看屏幕,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一个小姑娘(小华)那一枚一元的硬币投到存钱罐里)师:你知道我国的钱你知道我国的钱叫什么吗?引出课题学生看主题图,然后发表自己的想法。板书课题:人民币的认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活动二、解决问题1、怎么数?师:听听小华还说了什么?课件:“我想数数存钱罐里有多少钱,大家说我应该怎么数呢?”师:快来一起整理一下吧。师:大家所想的数钱方法还真多,我们来看第三种方法: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2、认识人民币师:除了存钱罐里的这些钱,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面值的人民币?3、人民币的兑换。

师:听听小华又说了什么?“我们这里乘坐无人售票公交车的票价是1元,可是我只带了成角的钱,大家说我该怎么办呢?”小结:1元等于10角,5元是多少角?80角是多少元?师:拿起一张1角的纸币或者硬币,谁能拿出和我一样多的人民币?师:1角等于多少分?3角是多少分?60分是多少角?4、数一数师:现在大家能准确地数出存钱罐里到底有多少钱了吗?快点来数一数吧!活动三:实践1、出示文具超市(小刀2角、橡皮3角、铅笔4角、练习本3角5分、笔记本7角,铅笔盒2元)(1)1元钱能买哪些东西?要找回多少钱?(2)我有5角钱,能正好买些什么呢?2、买东西你能拿出正好的钱吗?(根据屏幕上商品的价格,学生拿出正好的钱)学生把存钱罐里的钱倒出来,小组合作探讨数钱的方法。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按质地数:纸币、硬币;(2)按版别:新版、旧版;(3)按面值数:元、角、分;先属成分的,再属成角的,最后数成元的……板书:元、角、分学生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人民币。(各种面值,版别的人民币都介绍)随着学生的介绍,老师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辨别的。学生操作,可能出现的情况:(1)两个5角,因为两个5角就是10角,10角就是1元;(2)5

《人民币的认识》教案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王村中心小学校廖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4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并能进行换算。 2、会用人民币付钱,体会付钱方式的多样化。 3、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勤俭意识,并进行爱护人民币的 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相邻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关系及简单换算与应用。 教师准备:不同面额人民币,教学软件。 学生准备: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学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去逛超市吗?(生)想。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逛逛超市如何?(课件显示超市效果图)。 (师)小朋友超市里各种各样的东西你们看了想买吗?(生)想 (师)那要用什么才能买到呢?(生)钱。 (师)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钱,比如买衣服、买文具,买食品、去旅游等都需要用钱。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我们国家使用的钱叫做人民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新授: (一)、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面额的人民币?(学生举例) (师)恩,说得很好,这些人民币你们见过它们吗?用过他们吗?什么时候用过?你们既然见过、用过这些人民币,那现在请看看大屏幕老师考考你们。(课件显示目前流通的各种钱币)教师说明(分币现在暂不用,世面上现在也没分币)。 2.(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几元里的元、几角里的角、几分里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人民币的单位就是元、角、分。 3.刚才同学们认识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现在我要请小朋友去参加人民币王国里举行的一次化妆舞会,请你们帮他们看看化的妆化得好不好。(教师用投影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游戏1:教师出示遮住一部分颜色和图案但留有数字的人民币。 (师)多媒体出示这张人民币你能认出他来吗?你觉得他伪装得好不好?(他的装化的一点也不好,我一下就看出来他是5角的人民币。)哦!原来他连最重要的特点都没遮好,怪不得我们一下就能认出他来呢!那好,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位朋友的化装的如何吧! 游戏2:教师出示遮住数字,只有颜色或图案的人民币。 (师)你能看出他是什么面额的人民币吗?你是怎么发现的呢?(他可能是1元的人民币,我是从他的颜色上看出来的,因为1元的人民币颜色是黄色的。)……

在我人生的储蓄罐里

在我人生的储蓄罐里 在我人生的储蓄罐里 春来冬去,一年年的时光不断地在流逝,窗前的树叶黄了又绿,绿了又黄……但美好的往事仍在脑海中储藏着,有些已被尘封了。可我的那些美好的往事却被时间的流水冲刷得更加璀璨。 在我的人生的旅途中,我时常随身携带的储蓄罐里储存下我的痛苦,我的喜悦,我的悲伤与成功。慢慢的,里面的一切已有好多了。在这个储蓄罐里,盛在我的人生的闪光点,也有经历的挫折,以及为了获得成功所付出的艰辛。 人生就像海洋,有时风平浪静,有时波涛汹涌,载着我的小船将我送向胜利的彼岸。对待这些事情,虽然有时看起来很大,但是,在人生的储蓄罐中,它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 "金珠" 将手伸进了眼前的七彩的储蓄罐中,一颗璀璨的金珠捏在了我的指间,它是我童年的骄傲。 那是我上小学3到6年级的事情了。在小学期间,由于我的不懈努力,家中的书架上已有三个荣誉证书了。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投向我的全身,亲朋们赞美的话语灌入我的耳窝。这个颗璀璨的金珠融合了我美好的回忆,体现了我的艰辛,更代表了我的成功。一路走来,辛酸与喜悦掺半,获得与失败对垒,但是,我认为我是幸福的,追随成功的过程依然是幸福的。 "榴莲"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我觉得榴莲的味道很独到,所以,手持储蓄罐中的小"榴莲",就能回忆起许多童年的好时光。打开童年的回忆之门,是最快乐的事了。时光在倒流,暂停在童年的快乐的时间隧道中,享受着儿时的纯真,回味着襁褓中的温情……好甜好美呀。 一不小心碰翻了我的储蓄罐。圆圆的硬币,方方的纸板,三角的积木,多棱的卡通……一件件在我眼前呈现着,一幕幕在我脑中放映着……在我的人生的储蓄罐中,我再一次地找回了自信与快乐,我爱时刻伴随我的它--人生储蓄罐--我的财富。

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小存钱罐

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小存钱罐 1、素材的选取。本单元以儿童熟悉的数钱、花钱活动为背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呈现了两组儿童倍感亲切的活动画面,把儿童的记忆拉回到了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人民币,提练学生对人民币的进一步理解。 2、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2个信息窗。依次是: 小小存钱罐--购买文体用品 二、单元知识分析 1、知识与经验分析。 经验:虽然是初次学习人民币知识,但学生对于人民币的感性认识是丰富的,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早已丰富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它的根源来自于社会生活的进步。今天的儿童与五、六十年代儿童相比,再也不是目不识丁,花钱卖东西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经验,教师大可不必反复去强调1元=10角等知识,要通过学生的探索活动来使学生理解掌握。 知识:100以内数的计算是本单元人民币计算的知识基础。 2、教材的地位。有三点: 人民币认识的初次学习阶段与结束阶段;

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基础; 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3、知识构成。共设有2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 信息窗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信息窗2: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三、单元教材解读 (一)信息窗1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在儿童(特别是幼儿)的世界里,人民币具有神奇的魔力--跟着家长去逛街、逛商店,喜欢的东西怎样才能得到?家长把一张小小的纸片交给售货员以后,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能到手,多次这样的经历之后,儿童知道了这张小纸片就是钱,是可以购买与兑换物品的人民币。于是能够得到人民币,成为儿童非常向往并且乐意去做的事情。为此,他们会经常收集小面额的人民币,把它们装在存钱罐中,期望能把钱攒得更多更多,然后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的存钱罐装满了以后,打开存钱罐数一数有多少钱的情景。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 巧做储蓄罐|辽海版 (2)

《巧做储蓄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储蓄罐的结构特点和掌握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进行剪、刻、粘的动手能力。 3、素质培养: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爱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和节约零用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设计和制作储蓄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难点:掌握裁剪塑料瓶的技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资料,储蓄罐若干个等。 学生准备:综合材料、剪刀、胶带等。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让学生将自己的存钱罐拿到课堂上,引发有关存钱罐的话题: 1、存钱罐的造型、色彩、材料有何特点? 2、存钱罐的取放是怎样设计的? 3、你带来的存钱罐适合什么人使用? 4、如果购买存钱罐,除了考虑它的用途,在造型等方面有何考虑? 使学生认识到设计师将造型与实际应用巧妙地结合,使他们感受到,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方便我们的使用。 二、课堂发展 1、指导学生分析教材上的示范作品,也可以出示范例实物引导学生分析: (1)这些作品用了怎样的材料? (2)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适合用来制作存钱罐? (3)存钱罐是怎样把设计与应用巧妙结合的? (4)它适合给谁使用?

2、分析讨论的话题逐渐转到: 如何将自己的设想转化成实际的物品呈现出来? 让学生畅所欲言,把大家的意见收集起来对比分析,使学生在分析对比中了解设计活动的特点,明确实用美观是设计存钱罐的关键。 3、进行必要的技法指导,如:怎样在纸盒上开洞,塑料瓶要如何切割、塑料瓶的粘连等问题。 三、创作作品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分层次指导,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创新,大胆尝试;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教师更要关注,施以必要的示范和指导。 四、课堂展示 互相评价,说一说自己的作品。形式不拘一格,教师把良好的道德观念渗透到参评中,(学生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提问题讨论)遇到不敢讲述的同学,教师从其他方面进行鼓励。 五、课堂小结 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利用有关存钱罐的发展历史、民俗和文学作品来增强本课人文情感的含量,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课后手写)

《小小储蓄罐——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1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小小存钱罐——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换钱的活动,体会“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会合理使用零花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常见的几种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领悟这种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相同. 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课前准备: 准备近期的人民币100元、50元、5元、1元、5角、1角、5分、2分、1分,包括1分、2分、5分、1角、5角、1元的纸币和硬币各1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导语: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与钱打交道,你知道中国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板书:人民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 2、交流自己对人民币的认识。 师导语:昨天晚上老师让同学们回家看自己储蓄罐里的或妈妈包里的钱,大家都有哪些发现,谁愿意先来说说。(生交流) 二、初步认识人民币,并引出钱的单位“元、角、分”。 师导语: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人民币的知识,看来昨晚你们真的用心去看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人民币,请看 1、(出示袋子里装的人民币100元、50元、5元、1元(纸币和硬币)、5角(纸币和硬币)、1角(纸币和硬币)、5(纸币和硬币)分、1分(纸币和硬币)),你认识哪些?谁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认识的人民币?(指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出单位“元、角、分”。你们是怎么认出每一张人民币的呢?(说说自己认识的方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_22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六年级读书笔记600字篇一_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第二部作品。当我捧起这本书美读时,我就好像走进了奇妙而神秘的海底世界。 1866年,海上出现了一个行动敏捷的“庞然大物”,人们认为它是一条独角鲸,一个学富五车的科学家阿龙纳斯教授要把它除掉,最后,知道了这条独角鲸是一艘鹦鹉螺号的潜水艇,这艘潜水艇上的船长尼摩是一位国籍不明的人,他把阿龙纳斯教授、阿龙纳斯教授的伙伴尼德·兰和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康塞尔一起囚禁了起来,没让他们离开潜水艇。 之后,他们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发现了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尼摩船长心地十分善良,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有一次,在南极缺氧的时候,潜水服的储蓄罐里只剩下一丝空气了,但是尼摩船长并没有吸最后的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空气给了阿龙纳斯教授,他为了别人而牺牲了自己,他的壮举让我顿时泪流满面,心生感动和震撼! 有一次,阿龙纳斯教授和尼摩船长去采珠,他们在途中

看到了许多稀有的珍珠,尼摩船长带着阿龙纳斯教授去了一个海底岩洞,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珍珠,这颗珍珠是尼摩船长自己养的,阿龙纳斯非常佩服尼摩船长。 还有一次,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伙伴们看见了一个巨型海马,他们到了小艇上,尼德·兰猛地用鱼叉叉那只海马,海马挣扎了一番就死了。回到船上,阿龙纳斯教授还和他们一起吃了一顿海马肉呢! 终于有一天,阿龙纳斯和他的伙伴一起逃出了鹦鹉螺号,但是,阿龙纳斯很想念善良多才的尼摩船长。 读完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我十分佩服作者写作的高超技巧,它是我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最喜欢的一部小说,我喜欢看《海底两万里》这部书。 六年级读书笔记600字篇二_ 《海底两万里》写于一八七0年,是凡尔纳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 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

我的储蓄罐(600字)作文

精选作文:我的储蓄罐(600字)作文 在我写作业的书桌上,放着一个金色的小猪罐。它有一身的毛因为金色代表财富(古代的钱有的是金色的);有神的大眼睛天天望着我;短短的尾巴带点红色(金色加红色,红色喜气),显得雅容尊贵。这是我过生日时姨妈送给我的礼物,我可喜欢了。几乎每天爸爸妈妈都要去菜市场买菜,而我专门负责向他(她)们要卖主找的零钱(硬币),有一元的、五角的、一角的。不管是多少,只要我投进小猪身上那圆圆的小孔,听见小猪咚的一声把硬币吃下去时,心里就乐开了花。我仿佛也看见小猪正在冲我咪咪笑呢!就这样,小猪的身体一点一点地增肥起来,我把他放在耳边摇一摇,嗯,真悦耳的音乐呀!小猪沉甸甸的,我估计了一下,应该有一百多元钱了吧。当我再次拿起小猪在腮边摇的时候,仿佛听见小猪对我说:小主人,你真是个节俭的人呀!有一次,表妹来我家玩,她明知小猪是我的心肝宝贝还有意要把小猪往桌下推,我心疼极了。虽然小猪毫发无损,但我还是趁表妹走后把小猪抱在怀里给它安慰,我似乎听见小猪坚强地说:小主人,我没事,你就放心吧。我看了看小猪,觉得它很懂事。还有一次,学校要捐款,我的小猪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我把小猪身体里一半的钱都倒了出来,小猪显得轻了些,不过小猪好像又在对我说:小主人,你真有爱心呀!这就是可爱的小猪,虽说现在我不用小猪了,可我还是将它一直保存着,因为它代表了我一段童年的回忆。四年级:蔡毅萌 篇一:小学作文:我喜欢我的储蓄罐 我喜欢我的储蓄罐 我的玩具很多,但我最喜欢的却是朋友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小企鹅储蓄罐。 小企鹅头戴一顶小红帽,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炯炯有神;黑黑的鼻子,黄黄的小嘴;短短的脖子上系着一个红色的蝴蝶结,真够神气的。瞧,它一只手举着,另一只手放在胸前,好像在同别人招手致意呢!自从有了这小企鹅储蓄罐,我就把买雪糕、面包、巧克力的钱节省下来,换成硬币,从小企鹅后脑勺的小孔塞进去。这时候小企鹅好像在高兴地说:“小主人,你做得对,小朋友从小就应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有时遇到非常诱人的小食品,我也会流口水,当我奔回家不由自主把手伸向小企鹅时,它两眼瞪得滴溜儿圆,好像在批评我,这时,我便立刻不好意思地把手缩回来。 日复一日,小企鹅越来越重了,里面装满了我的积蓄。一天,学校开展了“向贫困学生捐资助学”的活动,同学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这时我又想起了我的小企鹅,便立刻跑回家,对小企鹅说:“小企鹅,学校开展“向贫困学生捐资助学”的活动,我可不能置之不理呀!”小企鹅似乎听懂了我的话,高兴得两眼眯成一长缝,好像在说:“小主人,都拿去吧。这才是好孩子!” 瞧!这就是我最喜爱的储蓄罐——小企鹅。 篇二:我的储蓄罐 《我的储蓄罐》 我有一个非常漂亮的陶瓷储蓄罐。 它是爸爸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储蓄罐是一只可爱的小猪。全身光溜溜的、皮肤是粉红色的,真让人对它有点爱不释手啊。它胖乎乎的,大大

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小存钱罐 ——人民币的认识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兑换人民币.培养学生用不同单位的人民币凑成指定的钱数和根据人 民币的票面数出它们所表示的钱数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受到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教材分析: 本课时以“数存钱罐里的钱”这个活动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通过一系列学生熟悉的活动,使他们认识人民币,能解决与人民币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如,通过“小小存钱罐钱”认识小面值和大面值的人民币;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部分人民币样品,问:你们看这是什么? 【百度图片】部分人民币的面值 生:这是1元的钱,……、 师:对,这些是钱,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关于人民币你都认识哪些,知道哪些? 生:……、、 师:同学们想知道自己存钱罐里有多少钱吗?

生:想知道。 师:画面上的小同学和你们一样,也想知道他的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课件出示情境图,解读情境图。) 师:怎样才能知道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呢?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认识并整理人民币。 生:数一数存钱罐里的钱就知道了。 师:这么多这么乱的钱怎样数呢? 生:我们可以分类数,元和元数,角和角数,分和分数。 师:这是个好办法,下面就开始整理吧! 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将你们的整理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重点说说对于元、角、分你是怎样辨认出来的。 生:我们是将1元的放在一起,1角的放在一起,……、 如:这是1元的,正面有……,反面有……、、 【百度图片】:展示人民币一元钱的正反面 教师根据学生对人民币认识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识别不同面值人民币。 2、开展人民币的兑换活动,掌握元、角、分间的进率关系。 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就像一家人,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1)一张1角的能换几张1分的?(1角=10分) (2)拿起一张1元的纸币,你能拿出与我拿的一样多的人民币吗?(1元=10角) (3)一张5元能换几张1元?如果你有20元,你想怎样换?50元呢? 师总结:1角=10分 1元=10角 3、回答存钱罐里存了多少钱?

《制作储蓄罐》 教案

《制作储蓄罐》教案 《制作储蓄罐》教案 一、教学内容: 省编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生活与劳动》第八册第九课《制作储蓄罐》。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储蓄罐的结构特点和掌握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工具进行剪、刻、粘的动手能力。 3.素质培养: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爱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和节约零用钱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设计和制作储蓄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难点:掌握裁剪塑料瓶的技能。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1.制作材料:雪碧瓶、可乐瓶各一只、彩色纸、胶水、剪刀、工艺刻刀等等。 2.多媒体课件及各种样式的储蓄罐范作若干个。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谈话引入: 师:过年了,小朋友最开心的是什么? 你都把压岁钱藏哪里? 谁来介绍一下你们家的储蓄罐? 生:介绍家里的储蓄罐。 (教学设想:因为储蓄罐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生活物品,而课一开始,就由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教学,能让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将自己动手为平时攒下的零花钱再造一个家。 (出示课件:制作储蓄罐)生齐读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设计储蓄罐: 师:瞧!电脑里也有各种各样的储蓄罐。 (出示课件:各种样式的储蓄罐。) 师:大家看,老师也做了几个储蓄罐。猜一猜她们是用什么做的,都需要哪些材料? (实物出示:若干个范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制作材料) (教学设想:让孩子充分感知不同形状、不同样式的储蓄罐,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令其产生创作的欲望。这样也为下一步构思做怎样的储蓄罐作好铺垫。同时使孩子明白废物可再利用,渗透环保意识。) 师:你打算做怎样的储蓄罐?[同桌讨论] (课件出示:怎样设计漂亮的储蓄罐呢?) 生:阐述设计构思。 学生可能会说想要做个漂亮的花篮,高耸的火箭,两个组合的望远镜等等。而学生自己心中当然还会有更多更独特、更新颖的想法。而这些设想都是有可能实现的。 (教学设想:使孩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想要做的欲望。形成教学的第一个小高潮。) 2.制作储蓄罐过程: (1)制作步骤: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那到底怎样做?分几步完成 呢? 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翻开课本第29页自由读一读制作步骤,读完后说给同桌听听。 师:制作储蓄罐要分几步? 学生汇报 (出示课件:制作步骤) (教学设想:由孩子自学制作步骤到介绍制作步骤都充分突出了主体性。自学不仅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