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美术鉴赏(课程)教案

美术鉴赏(课程)教案

美术鉴赏(精品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不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内容1. 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包括审美、历史、文化、社会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

2.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形式分析、主题分析、创作背景分析等方法。

3. 美术作品欣赏:分别选取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欣赏分析法:组织学生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让学生针对美术作品进行讨论和分析,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名画作品,引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欣赏与分析:组织学生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鉴赏。

4.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针对美术作品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美术鉴赏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适时进行指导和调整教学策略。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美术鉴赏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掌握,以及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美术鉴赏课程方案模板范文

美术鉴赏课程方案模板范文

美术鉴赏课程二、课程背景美术鉴赏课程旨在通过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 培养学生欣赏、分析和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四、课程内容1. 美术鉴赏基础知识(1)美术史概述(2)美术流派与风格(3)美术技法与表现手法(4)美术作品的形式美2. 美术鉴赏实践(1)中外美术名作鉴赏(2)美术作品分析与评价(3)美术创作实践3. 美术鉴赏专题讲座(1)美术与生活(2)美术与社会(3)美术与科技1. 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美术鉴赏知识;(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个人观点;(3)实践法: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欣赏美术作品;(4)创作法:鼓励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提高实践能力。

2. 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适合美术鉴赏课程的教材;(2)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拓宽学生视野;(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开展美术创作活动。

3.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创作表现;(2)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3)实践成果: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美术作品、实践报告等。

六、课程安排1. 学期课时:32课时;2. 课时分配:理论教学16课时,实践教学16课时;3. 教学进度:每周2课时,共16周。

七、课程预期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 欣赏、分析和评价美术作品;3. 提高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4.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9.《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9.《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2.外国近现代雕塑艺术特色、发展规律及代表作品
分析
对外国建筑艺术作品
1.外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发展规律及代表作品
16
外国建筑艺术
进行独立鉴赏和美学 2
2.外国近现代建筑艺术特色、发展规律及代表作品
分析
17
艺术设计鉴赏
1.工业设计 2.环境艺术设计 3.装潢设计
对艺术设计作品进行 2
独立鉴赏和美学分析
3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二)
2.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赏析
1.中国古代花鸟画的概念及发展规律
4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三)
2.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代表画家及其作品赏析
1.什么是壁画
5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四) 2.中国古代壁画不同时期的特点
3.莫高窟壁画的赏析
1.中国近现代美术的艺术特色及发展规律
6
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绘画鉴赏
5、曹意强.美术鉴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品进行独立鉴赏和美 2
2.英国、俄国和其他国家绘画概述及作品赏析
学分析
1.西方近现代绘画概述及流派
14
外国近现代绘画
2.其他国家绘画概述及流派
对外国近现代绘画作 品进行独立鉴赏和美 2
3.外国近现代绘画作品赏析
学分析
对外国雕塑艺术作品
1.外国古代雕塑艺术特色、发展规律及代表作品
15
外国雕塑艺术
进行独立鉴赏和美学 2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0170015 课程类别 公共必修课
适用专业
各专业
总学时
36
适用类别
考核形式
考查
学分
理论学时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美术鉴赏适用对象课程编码开课系部课程总学时32学时拟制人课程总学分 2 审核人二、课程性质《美术鉴赏》是增强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感性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艺术不仅涉及有关的艺术知识,她还同一个人的形式感受能力、情感状态、深刻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长期的艺术修养有关。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美术基本常识◆了解美术鉴赏基本常识,能够独立分析点评美术作品◆了解各时代、各形式的美术◆认识了解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2、素质目标◆增强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感性素质◆提高个人艺术修养四、课程设计思路美术鉴赏课程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部分组成。

美术鉴赏课程内容由若干学习模块组成,各学习模块依据课程目标要求进行设计,并通过活动建议具体展开。

基础型课程:是使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健康的美术审美观念与情趣,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必修课程。

拓展型课程:是发展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美术的某些专长奠定基础的课程。

拓展型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探究型课程:是学生自主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针对美术某一领域的问题进行更深入地学习、研究,从而获得并应用新的知识,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

探究型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五、课程内容学习领域美术鉴赏学时:32课时职业行动领域:各艺术类专业的基础公共课,此类专业在以后工作中,对于美术素养是一种培养与增强。

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希望学生通过对各美术形式的了解,各代表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的解读,增长个人的美术知识,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感性素质。

六、课程教学保障1、教师要求具有专业的艺术知识、充实的美术相关知识、理论、丰富的教学经验。

精力充沛、团结协作精神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合理;有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参与到整个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2、学习场地、设施要求多媒体教室。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美术鉴赏》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美术鉴赏》课程是三年制高职各专业公共艺术教育理论限定性选修课程。

《美术鉴赏》从学习和认识美术作品的价值、功能、形式构成入手,然后按照观赏性美术(绘画、雕塑)和实用性美术(建筑艺术、设计艺术等)两大系统,对古今中外的美术名作逐一进行赏析,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及艺术鉴赏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欣赏美术名作,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通过美术欣赏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课程目标2.1课程目标根据《美术鉴赏》课程所面对的理论学习任务和理论素养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2.1.1 知识目标(1)正确认识和理解美术的价值;(2)正确认识和理解美术的功能;(3)理解美术作品的各种形式构成;(4)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类别;(5)掌握中外绘画艺术作品的赏析方法、思路、眼光;(6)掌握中外雕塑艺术作品的赏析方法、思路、要点;(7)掌握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作品的赏析方法、思路、精神探求;(8)掌握中外工艺美术作品的赏析方法;(9)掌握中国书法艺术作品的赏析方法;(10)掌握中外摄影艺术作品的赏析方法;(11)掌握现代艺术设计中二维、三维艺术设计的作品赏析方法。

2.1.2 技能目标(1)能够从理论高度正确认知美术,理解美术作品、现象的内涵,树立高尚的审美观;(2)具备丰富美术理论知识,能够客观科学地分析美术现象、作品、观念;(3)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较开阔的分析思路。

2.1.3 态度目标(1)具备严谨科学的求实态度;(2)具备精益求精的求精态度;(3)具有勇于开拓创新的求新态度。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普通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编写说明李松一、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目的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编写指导思想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都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

重要在于理解和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启发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作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中国美术鉴赏框架结构和教学要点中国美术鉴赏共18课,包括美术门类中的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与民间美术。

由于课时所限,还有些重要门类未包括,如书法、篆刻、摄影等。

课程内容尽量兼顾美术发展的纵向演变与横向参照。

选择各个门类、古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与作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地了解和认识该门类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参照《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电脑绘画·电脑设计》等教材的内容与图像,以丰富相关知识。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1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教学中可从进行美术作品的著录做起。

著录过程是认真观察、理解、研究作品与作者的过程,同时也是认识、熟悉该美术门类艺术特点的过程。

本教科书每课都有一些对具体作品的介绍和品评,可作为学生学习鉴赏不同门类美术作品的参照。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美术鉴赏课就是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得专业技能选修课。

开课目得就是训练与提高学生写好汉字得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踏实、持之以恒得好品质,提高学生得艺术水平与综合素质。

(二)课程作用通过该课程得学习,提高学生得综合素质。

它不仅就是中华民族得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美术在漫长得演变发展得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得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得造型艺术,使学生获得审美得能力。

(三)课程任务本课程从学习与掌握美术欣赏得基础知识入手,然后按照观赏性美术(绘画、雕塑)与实用性美术(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摄影艺术等)两大系统,对古今中外得名作逐一进行赏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史得发展进程,理解美术得创作方法与意图,并且能够掌握美术欣赏得方法,提高学生得艺术修养及艺术鉴赏能力。

二、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从学习与掌握美术欣赏得基础知识入手,然后按照观赏性美术(绘画、雕塑)与实用性美术(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摄影艺术等)两大系统,对古今中外得名作逐一进行赏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史得发展进程,理解美术得创作方法与意图,并且能够掌握美术欣赏得方法,提高学生得艺术修养及艺术鉴赏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实施职业教育阶段得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得潜能,能在她们不同得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得发展。

美术鉴赏课程适应素质教育得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得、有利于学生发展得美术知识与技能,结合过程与方法,组成课程得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得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得特征,形成基本得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中国美术史得发展脉络与风格演变,体会中国画线条得力度、美感与水墨得神韵、2、了解西方美术各个历史时期得风格演变,西方主要艺术流派得产生、特征、作者及作品得艺术地位。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3)整理优秀教学案例和学生学习案例,形成课程实施成果集。
2.成果推广与应用
(1)将课程实施成果在校园内进行展示,提升学校美术教育的知名度;
(2)将优秀成果推广至其他学校,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3)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实际运用。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为我国美术教育提供一个全面、科学、系统的教学指导框架。本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与目标、内容与要求、实施与评价、资源与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力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通过课程的组织与安排、评价与反馈、拓展与延伸、管理与支持、特色与创新、成效与展望等环节的精心设计,确保了课程实施的高效性和有效性。同时,课程评价与持续改进、推广与交流、实施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效果监测等环节的落实,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程质量。最终,通过课程实施成果的展示与推广,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也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外国美术鉴赏:占总课时量的30%;
(4)美术鉴赏实践:占总课时量的20%。
2.教学进度安排
(1)每学期至少安排16个学时的美术鉴赏课程;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六、课程评价与反馈
1.学生评价
(1)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3)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鼓励创新和实践。
九、课程特色与创新
1.教学模式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2)鼓励教师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方法;
(3)注重课程内容的跨学科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美术鉴赏》课程标准⼀、课程定位(⼀)课程性质美术鉴赏课就是⾯向学前教育专业学⽣开设得专业技能选修课。

开课⽬得就是训练与提⾼学⽣写好汉字得能⼒,培养学⽣认真、踏实、持之以恒得好品质,提⾼学⽣得艺术⽔平与综合素质。

(⼆)课程作⽤通过该课程得学习,提⾼学⽣得综合素质。

它不仅就是中华民族得⽂化瑰宝,⽽且在世界⽂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美术在漫长得演变发展得历史长河中⼀⽅⾯起着思想交流、⽂化继承等重要得社会作⽤,另⼀⽅⾯它本⾝⼜形成了⼀种独特得造型艺术,使学⽣获得审美得能⼒。

(三)课程任务本课程从学习与掌握美术欣赏得基础知识⼊⼿,然后按照观赏性美术(绘画、雕塑)与实⽤性美术(建筑艺术、⼯艺美术、摄影艺术等)两⼤系统,对古今中外得名作逐⼀进⾏赏析,使学⽣更好地了解美术史得发展进程,理解美术得创作⽅法与意图,并且能够掌握美术欣赏得⽅法,提⾼学⽣得艺术修养及艺术鉴赏能⼒。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从学习与掌握美术欣赏得基础知识⼊⼿,然后按照观赏性美术(绘画、雕塑)与实⽤性美术(建筑艺术、⼯艺美术、摄影艺术等)两⼤系统,对古今中外得名作逐⼀进⾏赏析,使学⽣更好地了解美术史得发展进程,理解美术得创作⽅法与意图,并且能够掌握美术欣赏得⽅法,提⾼学⽣得艺术修养及艺术鉴赏能⼒。

(⼆)课程设计思路实施职业教育阶段得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都具有学习美术得潜能,能在她们不同得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得发展。

美术鉴赏课程适应素质教育得要求,⾯向全体学⽣,选择基础得、有利于学⽣发展得美术知识与技能,结合过程与⽅法,组成课程得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得学习⽅式,帮助学⽣逐步体会美术学习得特征,形成基本得美术素养,为终⾝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标(⼀)知识⽬标:1、熟悉中国美术史得发展脉络与风格演变,体会中国画线条得⼒度、美感与⽔墨得神韵、2、了解西⽅美术各个历史时期得风格演变,西⽅主要艺术流派得产⽣、特征、作者及作品得艺术地位。

美术鉴赏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美术鉴赏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创作背景,提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水平。

二、课程内容和安排1. 西方美术史概述通过学习西方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流派,学生将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培养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中国美术史概述介绍中国古代和现代美术史的重要时期和代表作品,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和演变有更深入的认识,培养对中国文化传统的鉴赏理解能力。

3. 绘画艺术的基本元素和技法着重介绍绘画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基本元素,以及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

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绘画作品的深入理解。

4. 雕塑与立体艺术学习雕塑作品的创作理念、表现技巧和艺术性特点。

通过对立体艺术的研究,培养学生对空间和形体的感知能力,提升对雕塑作品的欣赏水平。

5. 书法和篆刻的欣赏与实践学习中国传统书法和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理解书法和篆刻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对书法和篆刻作品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2. 教学评价以学生的作品、论文和参与度等为主要评价指标,通过作品展览、鉴赏演讲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估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四、教材和参考资料1. 教材主教材:《美术鉴赏教程》辅助教材:《西方艺术史导读》、《中国美术史》2. 参考资料美术博物馆藏品图录、艺术期刊、艺术家作品集等。

五、学习要求和考核标准1. 学习要求学生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完成作业和考试,培养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和解读能力。

2. 考核标准考核主要以学生的作品和表现为评价依据,包括创作作品的质量、论文的深度和参与度等。

六、师资和设施需求1. 师资需求需配备有经验丰富、熟悉美术鉴赏和创作的教师,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和教学能力。

《美术鉴赏》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美术鉴赏 课程编号代码:08220420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学 分:2 总 学 时: 40 理论学时: 24 实践学时:16适合专业:图形图像制作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美术鉴赏》课通过介绍中、西方美术史和美学思想发展变化概况,欣赏评析经典美术作品、介绍著名艺术家生平追求,陶冶学生艺术、道德情操,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激发高尚、健康的人文精神,初步了解世界优秀美术遗产。

着眼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逐步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和审美观,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开拓大学生的艺术视野,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理论、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之后能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开拓大学生的艺术视野,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陶冶道德情操,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逐步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和审美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由于本课程的性质,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与视频、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中、西方美术史和美学思想发展变化概况,欣赏评析经典美术作品、介绍著名艺术家生平追求。

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考核方法基本要求: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通过作业成绩、出勤率及市场调研考核确定。

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

理论课和上机课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考试。

二、课程内容(一)美术欣赏基础知识1、使学生能描述美 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2、使学生能说明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二)中国画欣赏1、能叙述中国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2、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三)中国古、现代雕塑1、能描述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203101课程名称:美术鉴赏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Art课程类别:通识选修课学时:16课时学分:1学分适用对象:全校各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分散考查先修课程:美学概论二、课程简介《美术鉴赏》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强调从美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出发,全面阐述美术的艺术语言与分类,美术的内容与形式,美术的风格与流派;第二部分为分论,分别从绘画、雕塑、建筑与园林艺术、工艺美术、设计艺术、汉字艺术、摄影艺术等方面,分析其艺术特点与社会作用,并结合经典名作作全方位的介绍。

本课理论阐述清晰,作品素材典型鲜活、文化视野开阔,此外,还借鉴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授课过程注重探索和发掘艺术的人文精神,在授课形式上配备紧密结合课程内容的幻灯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深入浅出,例证丰富,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鉴赏美术,提高艺术素养。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Appreciation of Art consists of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brief introduction which emphasizes discussing artistic language and classification, artisitc content and form, and its style and schools from the point of aesthetics and culture. The second part is the detailed discussion which analyse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functions from all the aspects of painting, sculpture, construction and gardening, technological art, designing art, Chinese art, photographic art and so on. It is introduced on all sides with combination of classical works.This course is charaterized with its clear theoretical discussion, typical and vivid writing materials and broad cultural visions. Moreover, it also uses the latest research products home and abroad for referen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exploration of artistic humanities is emphasized, and lantern slides and multimedia courseware which tightly reflects teaching contents are prepared. Therefore, the teacher can explain the profound things in a simple way and give abundant examples, which will be beneficial for students to learn, comprehend and appreciate art and then improve their artistic accomplishment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性质《美术鉴赏》是教育部规定各高等院校必须开设的艺术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在我校属通识选修课。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美术鉴赏课程编码:20721003课程类型:理论开课部门:社会科学教研部规定课时:16一、前言1.课程性质《美术鉴赏》属于公共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课程定位《美术鉴赏》是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程设计思路基于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实际学情,本课程采用“讲授-欣赏-感悟”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1)讲授除了涉及到美术鉴赏的理论外,在讲授中还要介绍作品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艺术理念等方面,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美术这一艺术形式能进行全方位的把握,提高美术鉴赏层次。

(2)欣赏根据工科类高职院校的实际学情,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美术作品,通过图片展示和相关视频欣赏等形式将优秀中外美术作品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通过作品对比、现场观摩,引起学生的感官刺激,增强学习的兴趣。

(3)感悟让学生从自我出发,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能有所感受,进而加深对美术艺术“美”的感悟,并发展自我形象思维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对全院各专业共开设16课时。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如从文化的研究、技术特点、社会媒体、叙事分析等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一、知识目标1.了解美术的一般概念、本质以及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理论;2.把握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流派的美术创作特点二、能力目标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了解、吸纳中外优秀成果,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美术鉴赏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美术鉴赏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以提高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美术鉴赏能力为目的的校级通识平台选修课程。

教学内容以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以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以高雅的格调引领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凸显中华美育精神,充分体现思想性、民族性、创新性、实践性,落实美术教育主体责任,探索形成以美术发展史论、美术作品鉴赏、美术文化理解和美术艺术审美及实践为主体。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美术学科基础知识。

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历史知识及相关的艺术常识;认知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规律;能够辨识不同的美术风格、流派及其特征;熟悉中外优秀美术作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等。

课程目标2.美术鉴赏能力。

针对不同的美术作品能够从民族文化、艺术风格、艺术语言、表现手法、个性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和品鉴。

课程目标3.艺术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打破学科界限,借助相近学科的研究成果如考古学、民族学、文献学、美学、图像学等,从不同学科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激活学生的艺术通感能力。

课程目标4.人文价值观的培养。

在掌握民族审美历史的基础上,体会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具有的开放胸怀、创造精神和文化自信,肩负起继承与弘扬的责任。

课程目标5.事业与个人发展。

构建和谐健康人格,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让美术鉴赏及实践活动成为伴随人一生的生活方式,美化生活,提高精神生活品质。

三、课程内容第一篇精雅千古的意蕴——美术鉴赏概论1.教学内容:专题一美术的特征和分类专题二美术鉴赏的审美心理专题三美术鉴赏的主要方法2.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含义和美术作品的分类、美术审美的三个过程。

(2)要求学生通过认识美术鉴赏的概念、过程和特征,掌握美术鉴赏的意义,能够运用美术鉴赏审美的三个层级特点,开展美术鉴赏的审美活动。

美术鉴赏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教学大纲一、导言美术鉴赏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本教学大纲旨在指导教师开展美术鉴赏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二、教材选用本课程将采用经典美术作品集《世界艺术宝典》作为主教材,辅以一些著名画家的具体作品,以及相关艺术史、美学理论书籍,以满足学生对各个时期、各种类型艺术作品的鉴赏需求。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时期和不同类型艺术作品的鉴别能力;2.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客观评价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5. 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1. 古代艺术与文明发展- 埃及艺术与建筑- 古希腊雕塑与建筑- 罗马艺术与建筑2. 西方中世纪艺术- 拜占庭艺术- 罗曼式与哥特式建筑- 中世纪绘画与雕塑3.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艺术- 文艺复兴绘画与雕塑- 巴洛克绘画与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塑艺术4. 十九世纪欧洲艺术- 浪漫主义绘画与雕塑- 印象主义绘画- 后印象主义绘画与后印象主义雕塑5. 二十世纪现代艺术- 立体主义与未来派绘画- 抽象表现主义绘画- 波普艺术与超现实主义六、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介绍艺术作品的背景、艺术家的艺术理念和相关的美学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2. 视听欣赏:通过展示艺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艺术的美与魅力;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特定的艺术作品或艺术风格展开思考和交流;4. 创作实践:通过模仿、创作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望;5.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艺术展览、博物馆等场所,加深对艺术作品的了解和感受。

七、评价方式1. 口头评价:课堂讨论、小组报告等形式,评价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 书面评价:小论文、艺术评论等形式,评价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 实践评价:作品展示、创作表现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美术鉴赏 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 教学大纲
美术鉴赏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提高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对各类美术作品的分析、评价和批判能力。
3.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
1.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美术鉴赏的定义与意义
-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
2.绘画艺术鉴赏
-国画、油画、版画等绘画种类及其特点
2.促进教师之间的专业交流与合作,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4.与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艺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十七、教学总结与反思
1.每学期末进行教学总结,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总结经验教训。
在教学总结与反思的基础上,本课程将持续关注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不断优化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活动的持续发展。最终,通过教学成果的展示与推广,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为社区艺术教育做出了贡献,实现了美术鉴赏课程的深远影响。
十、教学策略与技巧
1.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表达观点,增强课堂的活跃氛围。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实物展示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入比较教学法,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艺术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的发展变化。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2.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结合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深化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
3.利用假期组织艺术考察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艺术场馆,体验艺术创作的现场氛围。
4.与艺术家合作,开展艺术创作工作坊,让学生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创作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鉴赏》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美术鉴赏课是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技能选修课。

开课目的是训练和提高学生写好汉字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踏实、持之以恒的好品质,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课程作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美术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使学生获得审美的能力。

(三)课程任务
本课程从学习和掌握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入手,然后按照观赏性美术(绘画、雕塑)和实用性美术(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摄影艺术等)两大系统,对古今中外的名作逐一进行赏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史的发展进程,理解美术的创作方法和意图,并且能够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及艺术鉴赏能力。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从学习和掌握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入手,然后按照观赏性美术(绘画、雕塑)和实用性美术(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摄影艺术等)两大系统,对古今中外的名作逐一进行赏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史的发展进程,理解美术的创作方法和意图,并且能够掌握美术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及艺术鉴赏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
实施职业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鉴赏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
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熟悉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和风格演变,体会中国画线条的力度、美感和水墨的神韵.
2. 了解西方美术各个历史时期的风格演变,西方主要艺术流派的产生、特征、作者及作品的艺术地位。

3. 掌握关于艺术品的构图、透视、色彩、结构等具体相关艺术理论。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鉴赏、分析和评价能力。

2. 加强、加深对技法和理念的理解,在绘画创作和实际设计中开放思维、汲取灵感
(三)职业素质目标:
1.加强高品位艺术修养和高尚艺术情操的教育。

2.注重学习的刻苦性和专注性精神的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提升职业素养。

四、课程内容
(一)内容选取
本课程的讲授为一个个学期,分为《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工艺美术》四部分。

本课程重点是绘画艺术;掌握绘画艺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 培养绘画赏析能力;难点是能够领会各类绘画的艺术特色。

《绘画艺术》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二章。

难点章节是第一章(七)、第二章(五)。

《雕塑艺术》的重点章节是第三章、第四章。

难点章节是第三章(二)、第四章(三)。

《建筑艺术》的重点章节是第五章、第六章。

难点章节是第五章(七)、第六章(四)。

《工美美术》的重点章节是第七章、第八章。

难点章节是第七章(三)、第八章(三)。

(二)内容组织与安排
1.内容组织
《美术欣赏》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观察分析、组织讨论的教学活动。

采用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片等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采用启发引导,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策略、方式与手段。

根据课程性质,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2.教学安排
五、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贯彻思想性、适用性、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注意选用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美术基础规范教材。

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去理解美术史中的美术作品。

强调使用正版教材,杜绝盗版。

教材:《美术欣赏》(共一册),杨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参考书:
1.《美术鉴赏》(共一册),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合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2.《现代艺术学导论》(共一册),李心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3.《现代美学体系》(共一册),叶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中国美学史大纲》(共一册),叶郎,上海人民出版社,l998
5.《西方美学史》(共二册),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由提高学生科学观察方法到学生熟练造型表现能力。

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大纲规定,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每学期的授课教学计划。

2.使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结合,加强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素描技术训练同时,注意学生的心智活动,培养高尚的视觉艺术审美观和正确的造型能力。

4.教学内容的实施,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素描理论知识,素描技能训练,优秀素描鉴赏,素描造型实践等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三)课程资源开发
多媒体资源库、网络资源、信息技术应用等。

(四)训练安排
为增强实践教学,加大学生课余训练力度,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后作业、课程设计进行课余学习与训练。

六、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美术欣赏是一门艺术欣赏的课程,课程的成绩考核由平时子项目成绩和综合项目考核成绩组成。

平时子项目成绩占总成绩的70%,综合项目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二)考核内容+实施办法+成绩评定
考核形式:考察。

评价办法:1、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占40%
2、期中考试,平常表现,出勤占10%
3、期末考察占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