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与儿童数学思维发展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案引导学生发展代数思维

小学数学教案引导学生发展代数思维

小学数学教案引导学生发展代数思维引言: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具有深远的实用价值和思维训练意义。

而代数作为数学的重要分支,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教案旨在引导小学生发展代数思维,使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

一、认识代数在启发学生发展代数思维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代数进行简单明了的解释,以激发学生对代数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代数的应用场景,如解决简单的等式和方程等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认识代数。

二、初步探索代数符号为了让学生逐步了解和运用代数符号,可以通过一些趣味的游戏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代数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例如,通过给定一些数字和代数符号的组合,让学生尝试将其转化为简单的等式,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解答一些简单的代数问题。

三、代数表达式的构造在学生对代数符号有了初步了解之后,可以开始引导学生构建代数表达式。

通过一些具体例子的引导,学生可以学会将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并进行简单的推断和解答。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图表、图形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代数表达式的构造。

四、代数方程的解决代数方程是代数思维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代数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通过提供一些有趣的例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类型的代数方程,并帮助他们发展解决方程的思维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图形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推理思路。

五、应用代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为了培养学生运用代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加强实际案例的引入。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将其转化为代数形式,并运用代数方法解决。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将深入理解代数思维的应用和实用性。

六、拓展代数思维的延伸为了培养学生对代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性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或者给出一些不完整的代数表达式,让学生补充完整并分析结果。

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是一门理性与逻辑思维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数学思维在小学阶段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

而小学数学教学则是培养孩子们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孩子们健康、积极的数学思维,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我们来谈谈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指运用数学概念和原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进行推理和演绎的能力。

数学思维强调的是逻辑性,因此在培养数学思维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思维也包括创新性思维,即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且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

培养这种创新性思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散思维,勇于思辨,勇于尝试,勇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方法,而有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而,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如何培养数学思维。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数学教师就应该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简单、接地气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人注目的教学实例或者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通过教具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探索不同的数学概念,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猜测和疑问,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通过观察问题本身和周围环境,积累思考问题的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合作、交流、探究,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启发和灵感,激起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与他人合作,而且还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1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1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阶段性总结2022年2月,我校理科组的小课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迎来了正式研究阶段。

到如今已经过去4个月了,回顾这段时间我们针对这个小课题开展的系列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课题研究进展情景1.研究的目标(1).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为目的,不断积累,进而总结和提炼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构建出1--6年级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水平的测试题库。

(3)通过以理论学习为指导、行动研究为主要的研究方式,切实提高教师数学专业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2.课题研究的资料(1)如何尝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思维的兴趣,构建高效的课堂提问艺术,让学生乐学、乐问,展开较有计划的实践研究。

(2)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

对于我任教班级的学困生来说,任课教师更应当加强学法指导。

当他们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及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或课下出现的点滴提高,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

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积极主动思维的习惯。

(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变紧张压抑的被动理解知识为简便愉快的主动学习知识,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投身到数学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来。

3.课题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法:研究者从数学学科出发,针对某一道题、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某个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并从中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数学教案二:探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轨迹

数学教案二:探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轨迹

数学教案二:探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轨迹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所具有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不相同,探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轨迹对于数学教育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的发展轨迹小学一年级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开端,此时的小学生数学智力发展处于最初阶段。

对于数学概念的认识尚不深入,只能通过观察和实践来进行数学运算。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育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为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精神以及创新思维。

在数学概念方面,小学一年级主要教授数字0-10、简单的数学符号和数学概念,如加减法、形状、分数等。

在数学运算方面,小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计数等方法进行数字的操作,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一些初步的数学规律。

对于数学中的空间想象能力等高级思维能力则还需要在后续学习中逐渐培养。

二、小学二年级数学思维的发展轨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数学智力发展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此时,学生对数学概念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技能和原则。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数学规律和性质。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数学运算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逻辑化的数学思维方式。

除了基础概念和运算之外,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育也开始涉及到一些初步的几何知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涉及到直线、角度、图形等,需要学生建立一定的几何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小学三年级数学思维的发展轨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数学智力发展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学生开始进一步认识数学的应用和实用性。

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育中,学生不仅需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和技能,而且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

此时,小学生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相结合,运用已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思维发展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思维发展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思维发展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的育人活动有必要由教师把握学情,展开持续的创新探索,从思维发展的角度,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案进行规划和设计,明确教育改革的目标,提高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

本文分析了思维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小学数学中的思维特点,提出了思维发展视域下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策略。

【关键词】思维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学生思维的发展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要求的必经之路,也是数学学科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主体角色,加强对学生为本思想的把握,促使学生思维意识、思维能力的多元建设与发展,使学生在思维层面上形成较强的自主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应用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权,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一、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思维能力的教育是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重要举措,因为小学生作为个体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具备主观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正处于关键的时期,其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意识,归根结底都是自身的思维能力水平所决定的,在小学阶段,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可以被调整和塑造。

因为小学生大脑思维尚未完全形成一定的系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会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对比思维。

因此,教师在数学学科的教育活动中,从思维发展的角度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培养,要突破局限性的限制,加强学生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课程中,很多的知识内容都是从人类生活中起源的,推动人们认知、思考。

和英语课程、语文课程相比,数学知识给学生造成了学习难度高的感受,学生认为有很多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

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视域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协助学生理解知识,拓宽思维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利用推理、转换、对比等方式,增强思维能力,学生的大脑思维将更加灵活。

面对数学知识学习的任务,降低学习难度,促使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水平。

数学思维发展在小学阶段的研究与分析

数学思维发展在小学阶段的研究与分析
能的训练。
学生思维水平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处于由具 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的阶段,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
弱。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 ,注重结果评价,对过程评价关
注不足。
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存在的问题
01
02
03
缺乏数学语言
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和运用 数学语言,导致在解决数 学问题时出现困难。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是影响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 重要因素。具备深厚的数学知识和教学技能的教师,能够更 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本质,培养其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学校教育环境因素
课程设置和教材
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合理设置数学课程 ,选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数学学科特点的教材,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 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开展家长培训
组织家长参加数学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家长对数 学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鼓励家庭辅导
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辅导孩子的数学学习,营 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数学思维发展具有阶段性
小学阶段是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逐渐从具体形象
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02
部分教师对数学思维发展持消极态度,认为数学思维发展是自然而 然的过程,不需要特别关注和引导。
缺乏有效方法
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性,但缺乏有效的教学方 法和手段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05
促进小学阶段数学思维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_1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_1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布时间:2021-06-22T16:02:59.73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2月6期作者:崔延凤[导读] 小学是现代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

崔延凤牡丹江市西苑小学黑龙江省 157099摘要:小学是现代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

受限于年龄和大脑发育水平,小学生的思维开发往往较低,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对小学生思维意识的建立,将对学生的未来学习状态将产生不利影响。

有鉴于此,本文基于数学思维的概念,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维的意义以及实践方法,为推动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有效措施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通过认知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明确教学目标,将知识学习和思维培养有效结合在一起。

另外,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适当地改变和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提升。

2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维的意义数学是一种文化活动,并且经历了丰富而卓越的文化历史发展,最终发展成为当今众所周知的多方面且高度复杂的学科。

在不试图定义数学本质的情况下,可以说数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构建用于解决问题的符号工具,以及数学思维的运用。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数学思维的渗透会从质量上改变小学生学习行为的结构,从而使其更具概念性。

维果茨基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重点,主要是提高孩子参加数学活动的能力。

将计算机纳入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过程有很大贡献。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小学使用计算机教学可以可以直观地显示数学问题,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当将外部意义(例如数学思维)交互地分配给儿童时,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师能够接触到学生之间的多样性,为数学动作创造了条件,以提供多种数学上的思考方式,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学好数学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关键词:探究;开发;脱颖学好数学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

因而从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贯穿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继续学习数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尊重学生自然思维发展水准度量学生的先天资质,尊重学生自然思维发展水准便是承认学生学习能力上的极限,接受学生看待问题的方法。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直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及相关的思维比较发达,抽象思维的演生和发展相对滞后。

他们对于数的认识,更多的是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

根据以上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认识,教师可以有准备地计划和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具体材料,予学生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抽象出数学的概念或内涵,并将其积累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达到对新知识的良性催化。

例如,开学伊始的第一节数学课《数一数》时,可先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学习环境——教室,让其寻找到“数”的联系,随后又领学生到花园,到运动场进行参观,使学生在乐趣中寻找到“数”,最后开启学生的萌动思维,从相同数目的事物中抽象归纳出共同的特征——数,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事物的分类抽象——数。

如1面红旗、1个铅球、1个篮球、1朵鲜花等——共同特征都是“1”这个数字。

这样就从丰富的感性认识中抽象出了“1”的内涵。

这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抽象思维过程。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动脑筋,让其敢说、多说——从而开启思维之门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幼小的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幼稚,所说的方法也有多种多样;虽说有些不妥,但毕竟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

此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指责和评价,应鼓励大多数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通过比较来确认最好的方法,来认识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这样,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思维,参与了说的机会,不仅解决了“数”的感性联系,更重要的是“数”之共性会水到渠成。

如“从1→2”的认识,1个苹果和1个梨子均摆在桌子上,学生均能说出“苹果和梨子都是水果”,有个别同学还加上一点“苹果和梨子都是甜的”……。

数学思维发展阶段特点与小学教学策略

数学思维发展阶段特点与小学教学策略

数学思维发展阶段特点与小学教学策略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培养了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而数学思维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小学开始,孩子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数学思维发展的不同阶段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小学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数学思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感性阶段、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思维阶段。

在感性阶段,孩子们对数学的认识主要基于感觉和直观的经验。

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来认识数学概念。

例如,在学习数的概念时,孩子们会通过数物体的个数来理解数的大小和数量。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通过实物、图片等形式,让孩子们亲自操作、观察和体验,培养他们的感性认识。

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孩子们逐渐进入了形象思维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开始运用符号和图形来表达数学概念和关系。

例如,在学习加法时,孩子们可以通过画图或使用算盘等工具来解决问题。

因此,小学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使用图形和符号来表达数学概念,并提供相关的教学工具和材料。

最后,孩子们进入了抽象思维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能够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规律和概念,并运用到不同的问题中。

例如,在学习乘法时,孩子们可以通过列式计算和算术口诀来解决问题。

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培养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考。

除了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

首先,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基础。

小学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进行逻辑推理和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孩子们通过推理和分析找到解决方法。

其次,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孩子们创新能力的关键。

小学教师应该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提出不同的构造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数学是一门智力训练和思维发展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数学思维的定义、数学思维的特点以及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学思维的定义数学思维是指运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具体问题的解决能力,还涵盖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等多个方面。

数学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维的特点1. 抽象思维:数学思维涉及到抽象的概念和符号,需要学生能够将现实问题抽象化并运用相应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2. 逻辑思维:数学思维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推理、推断、演绎等思维过程,准确地找出问题的解决路径。

3. 创造思维:数学思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力,能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提出新的方法和观点。

4. 综合思维:数学思维也要求学生能够整合多个数学概念和方法,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三、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途径1. 培养观察力和感知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注重观察和感知,通过观察问题的特征和关系,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

2. 提供实际问题:教学中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3. 构建数学思维模型: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构建数学思维模型,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鼓励自主学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对于他们的综合能力提升和未来学科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共同关注数学思维的培养,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探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探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探究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探究能力至关重要。

数学思维是指学生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探究能力。

一、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基础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第一,培养逻辑思维。

通过设计一些逻辑推理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思考,让他们从小培养起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逻辑上的谜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规律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培养抽象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具体形象的示例和概念进行对比和类比,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一些具体的物品,比如小球、积木等,通过观察他们的形状和数量,让学生能够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

第三,培养创造思维。

创造思维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手段。

可以利用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思维。

同时,也可以给学生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二、发展数学探究的能力数学探究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的能力。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第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他们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二,鼓励学生的合作探究。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研究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研究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研究数学思维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逻辑和创造力的关键。

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成为了教育领域中的研究重点。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一、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前提。

尽早培养孩子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并愿意思考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的数学问题、游戏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主要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培养抽象思维。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数学的美妙,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维。

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至关重要。

教室布置整洁美观,教学用具丰富多样,并且充满着数学的氛围,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和乐趣。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数学竞赛和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与学生家长的合作学生家长在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需要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庭环境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如给孩子提供一些数学游戏和挑战,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等。

总结: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维拓展与核心素养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维拓展与核心素养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维拓展与核心素养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拓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从数学思维拓展和核心素养培养两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数学思维拓展数学思维是指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归纳、推理、联想等思维活动,发现数学中的概念、规律和方法,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的数学问题,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问题的特点和规律,归纳总结出相应的数学规律和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生活例子或图形,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归纳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和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例如,可以组织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简单的逻辑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空间想象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能力之一,对于学生理解几何概念和解决几何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与措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与措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与措施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因为这一阶段是孩子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下面将从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和措施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1. 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学科,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加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 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更容易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创新精神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激发他们对于数学问题的独特见解,培养其创新精神,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上述意义说明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的重要性。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下面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优化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具体来说,应注重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和解决。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发现并探究其中的数学规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发展数学思维。

2. 多元化教学方法还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运用动画、视频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形式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常信中心小学高霞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获取的知识和能力,要比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更为高效。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小学生天性爱玩,在玩中学学生更轻松愉快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提高学习兴趣。

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等问题。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打造高效课堂,我们迫切希望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从研究以来,已经历了半年多的发展历程,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在课题组成员的认真研讨、广大师生的协作配合下,我积极投入到研究中,按照课题研究的步骤,扎实开展活动,努力探索适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形式、内容、策略等,获得了一些收获,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存在着一些疑惑,现就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策略: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平等、合作、自主的新型师生关系,造就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我们认为,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为确保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我们采取了以下研究策略:1、组建一支年青型、研究型的研究团队。

本课题组成员由常信中心小学一些年青骨干教师组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发展思维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长铺镇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一、研究背景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

经历、体验和探索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过程性目标的三个层次。

数学教学过程更应该是充满着探索和创造的过程。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知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具体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尽管如此,我们以往的研究仍停留在零碎、杂乱、毫无章法的阶段,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具体可行的操作程序。

为了更系统的、更有效地研究如何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实践的能力,我们确立“动手操作,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时代发展需要。

2、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方式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状况,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耳、动口,提高感知效果,为学生的数学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识水平的矛盾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操作活动,一方面是手与眼的协调活动,对数学材料的动态感知过程,另一方面是手与脑的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隐性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

操作时,儿童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部思维活动和谐的结合在一起,帮助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又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

二、研究目的1、运用课堂操作实践,将凝结于数学知识及其体系中的活动过程展开,将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机会,让学生自己通过有目的地操作、观察、比较、分析、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从感知到内化,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和经验,在探索中付出与前人发现这些结论时所曾付出的大体相同的智力代价,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耳等多种感官并用,协同作战,在操作活动中去品尝“学习劳动的成功”,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使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之目的。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与教学方法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与教学方法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与教学方法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1. 数的感知与数量的认知在小学阶段,学生首先需要通过感官来感知数的存在和数量的概念。

通过观察、比较和实践等方式,他们逐渐能够辨别不同的数量,并开始理解数的含义和作用。

2. 数的计数与排序接下来,学生开始学习计数和排序。

他们通过数数的方式来确定数量,并且能够将物体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数数技巧和排序能力。

3. 数的组合与分解在掌握了基本的计数和排序能力后,学生开始学习数的组合与分解。

他们能够将物体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并且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组合与分解能力,以及运算符号的理解和运用。

4. 数的运算与问题解决随着学生对数的理解的深入,他们开始学习数的运算和问题解决。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并且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方法1.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察问题和思维训练的机会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让学生观察一些图形的特征,推理出规律,并进行相应的解释。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4.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应该注重将数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孩子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并提供一些方法和具体技巧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有效地促进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发展。

一、认识数学思维发展的重要性数学思维发展是指孩子们通过数学学习,不断培养和提升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包括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多个方面。

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并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数学思维发展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下面,我们将介绍这些阶段,并提供相应的培养方法。

1. 数学感知阶段在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孩子们开始接触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符号。

他们通过感知和操作真实的物体来理解数学概念,例如使用计数棒、计数器等教具,帮助他们理解数量和加减法运算。

培养方法:- 利用有趣的物体和游戏引导孩子们进行计数和操作,如用糖果、玩具进行计数,并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 创设数学情境,让孩子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如购物计算、时间管理等。

2. 数学思维培养阶段在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孩子们开始学习更加抽象和复杂的数学概念,如乘法、除法、分数等。

他们需要进一步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方法:- 提供多样化的数学问题,鼓励孩子们分析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游戏、谜题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 进行奥数训练,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 创造性数学思维阶段在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孩子们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并开始进行更加综合和创造性的数学思维。

他们需要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培养方法:- 鼓励孩子们进行数学探究和发现,例如通过数学作业、项目等方式,让孩子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 提供实际应用的数学问题,如船的速度、图形的构造等,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与措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与措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与措施一、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1. 培养创造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

数学是一门很有创造性的学科,它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思维活动,进行推理和创造,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变得更有活力和灵感。

2. 锻炼逻辑思维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逻辑性思考,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推导结论等。

通过数学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有把握,更加从容。

2.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思维活动和练习,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有益的,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律性和毅力。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思维能力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积极的影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创造力的综合型人才。

1.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好奇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富有创新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问题背后的规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讨,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与儿童数学思维的发展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逻辑性。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掌握数学学科的特点,更要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

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的质量,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数学教学中有关的心理学问题,懂得数学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一方面按照心理学的规律进行教学,不断提高教学,一方面要通过教学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数学教学与思维发展
数学教学是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学生要掌握教学的概念、法则和定理,必须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应用所学概念进行符合逻辑的判断、推理。

所以学习数学要求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高度的想象力以及观察、注意、记忆等能力。

数学教学与心理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要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不仅在于使学生深刻而牢固地掌握数学大纲所规定的系统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技巧,而且还在于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素质和合理的学习习惯,并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才智。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二、数学思维发展的特征
具有自己独有的特征:一方面它是由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数学用以认识现实世界现象的研究方法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人们对具体的数学科学的认识。

数学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思维的概括性
也就是思维的广度,它是由数学具有概括性的特点所决定的。

思维的概括性指思维活动是一种概括的反映。

思维所反映的对象总是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和它们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它所把握的是一类现象,而不限于个别事物。

在数学教学中,思维的概括性还表现在学生能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归类和条理化,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多方面分析研究,找出问题本质,运用概括和类比的方法去解题。

正是由于思维具有概括性,就能指导学生举一反三,把在一种情况下学到的知识推广应用到其它场合。

比如让学生通过对同一问题不同方法的计算,得出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即a(b+c)=ab+ac,再运用定理计算出2.5×73+2.5×27=2.5×(73+27)的结果,这就是他们数学思维概括性——思维广度的表现。

(二)思维的深刻性
它的特点是善于洞察所研究的每一事实的实质,具有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最本质的问题,及这些事实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能力,从所研究的材料(已知条件,解法及结果)中提示被掩盖住的某些个别特殊性的能力,并达到事物的深刻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对概念的理解,公式的推导,定理的验证,都有赖于思维的深刻性,因此,思维深刻性也被称为分清实质的能力。

从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对于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在复杂的应用题的教学中,特别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

(三)思维的灵活性
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能根据客观条件,有的放矢地灵活运用数学的原理、公式,转化解题方法,具有超脱出习惯处理方法界限的能力。

一旦所给条件变化,也能随着新的条件迅速确定新的解题方法。

这种灵活性也表现为随着新掌握和经验的积累而重新组织已学会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它具有创造性的特征。

(四)思维的目的性
是指在思维的过程中能够有目的地寻求最有效、最合理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解题时,力求思维的方向放在达到寻求捷径这一目的上而做出机智的选择。

思维的目的性可以使解题时节省时间和精力,简化解题程序,以及利用各种图表,符号等现有条件,求得合理的最佳解法。

(五)思维的逻辑性
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表现为在思考问题时能遵循逻辑规律,推理、判断合乎逻辑规则,解题程序有条不紊,分析问题步骤清楚。

从已知条件能清晰地求出未知,从复杂的关系中推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力求解题的每一步都有根据,善于揭示习题本身的因果关系。

思维的各种特征是密切相关的,共处于有机的统一之中,而且能组成一定的相互关联的综合体。

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

儿童数学思维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相当大的
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影响与耐心培养。

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自己的教学示范,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思维的概括性、深刻性和逻辑性,给学生以启发引导;一方面要创设条件,加强训练,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逐步形成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

要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习题作业,不断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及积累的经验较深入地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

也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三、数学思维的基本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特殊与具体化等互相联系的各个阶段。

思维过程首先是分析与综合,其次才是抽象和概括,以及具体化特殊化。

(一)、分析和综合
分析和综合作为两种科学研究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作为思维过程的特殊形式,及其重要的思维的心理特征。

教学中,既是解题和证明定理、公式的方法,又是研究数学概念、性质……的方法。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或者把整体的个别特征、个别方面分解出来,即由整体到它的各部分的思维过程。

而综合则是在思想上把各组成部分,个别属性联合为一个整体,即由局部到整体的思维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的过程,同时彼此又相互联系。

在思维过程中,综合不断地过渡到分析,而且反过来分析不断地过渡到综合。

分析和综合是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方法。

既可以用来证明定理、公式,解答几何作图问题,也可以解答算术和代数中的文字应用题。

用分析法解题,就是从应用题提出的问题出发,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如果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这些条件,就提出新的问题,再找出解答新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用综合法解题,就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先组成第一个简单应用题;求出第一个简单得数,连同与它紧密联系的另一个已知数,再组成简单应用题;如此类推,最后一个简单应用题的得数,就是复合应用题的答案。

(二)、抽象和概括
抽象的思维过程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把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抽出来,单独地加以考虑的过程;而概括的思维过程则是通过分析综合把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联结起来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从思维发展过程来看分析——综合是认识问题的开始,是基本的思维活动;抽象——概括是更高一级的思维活动。

所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是更高级的要求。

在向学生进行解答习题,明确概念,掌握数学的法则、公式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抽象和概括是紧密相连的。

数学上的每一个概念、规律、公式,都是抽象和概括的结果。

(三)特殊化与具体化
和概括的过程紧密相连的是特殊化过程。

它是在思维活动中从被研
究对象的各种性质中分离出来的某一种性质。

例如从菱形集合中分离出来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我们就能得到正方形。

或者对被研究对象增加某些限制条件,如从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中,自然就异致出特殊化。

概括、抽象、特殊化、具体化、分析、综合在教学过程中与科学研究中总是互相作用,互相渗透,在思维过程中融为一体,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