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鉴赏三学生用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古代诗词的学习与鉴赏方法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古代诗词的学习与鉴赏方法

三年级语文上册重点复习古代诗词的学习与鉴赏方法古代诗词乃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重点复习古代诗词的学习与鉴赏方法,不仅有助于拓宽视野,培养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本文将介绍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古代诗词学习与鉴赏方法。

一、培养兴趣,选择合适的诗词作品学习古代诗词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古代诗词的背景故事,展示优秀的古代诗词作品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诗词作品。

三年级学生可以从简单的古诗词入手,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二、注重背诵与朗读古代诗词的特点之一就是韵律美,而背诵与朗读是培养学生对韵律感受的有效方法。

在学习某一首古代诗词时,可以让学生先背诵,然后进行朗读。

通过不断的背诵和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诗词的美,记住其中的词句和表达方式。

三、了解作者和背景知识古代诗词的学习不仅要关注诗词本身,还需要了解作者和背景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作者的传记、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等途径,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比如,在学习《静夜思》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词中的意境。

四、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开展情感鉴赏古代诗词富含情感,而学习与鉴赏古代诗词也是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课外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并帮助他们从个人角度出发,理解作者的情感。

通过感受和表达,学生可以更好地欣赏和鉴赏古代诗词。

五、开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古代诗词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其中的人情世故、生活哲理等思想依然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他们理解古代诗词中的智慧和人生道理。

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古代诗词中提到的友情、亲情、自然等主题与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何相似之处。

六、激发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在学习与鉴赏古代诗词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是非常重要的。

秋夕古诗鉴赏(5篇)

秋夕古诗鉴赏(5篇)

秋夕古诗鉴赏(5篇)秋夕古诗鉴赏1 [原文]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今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秋夕》: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讲解]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

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光阴,排遣愁绪。

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

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

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

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秋夕古诗鉴赏2 译文⑴星度:指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⑵销:一本作“消”。

⑶眉妩:谓眉样妩媚得意。

典出《汉书·张敞传》“张敞画眉”。

赏析/鉴赏《惜秋华》,梦窗词入夹钟商。

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韵,下片六仄韵。

《梦窗词集》收此词调五首,也因句逗有异可分为三格:上片八句,下片九句一格;上下片各九句一格;上片十句,下片九句一格。

“七夕”词除此之外,梦窗集中尚有《六么令·七夕》、《荔枝香近·七夕》、《秋蕊香·七夕》、《诉衷情·七夕》、《惜秋华·七夕》、《醉蓬莱·七夕和方南山》、《凤栖梧·甲辰七夕》等七首词,可以互相参阅。

“盐官”,即浙江海宁县。

三国吴时置盐官县,其后历代名之,元升县为州,改为海宁州,即今海宁。

据《宋史·地理志》:两浙路临安府县九盐官,上绍兴,中升畿。

“数日”三句。

“枣”者,早也。

扣题送人归盐官。

此言连日西风紧吹,打落了成熟的枣子,似乎在催促友人早早回“盐官”去。

“瓜果”两句,点题“七夕前一日”。

此处是说:明天就是“乞巧”夜,所以如今就要准备好祭祀用的瓜果,准备明晚仰视天河,看牛郎织女鹊桥会。

从以上五句,读者可体会到词人所送的人,他“归盐官”是去与亲人团聚的。

三年级拓展课程古诗鉴赏教学计划

三年级拓展课程古诗鉴赏教学计划

三年级拓展课程——诗词鉴赏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以黎校长提出的六大特质为培养目标,让学生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的熏陶中,进一步涵养“文雅、大气”之态。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提高审美观,学会欣赏,进而能够读懂学校走廊、文化墙等展示的诗词,让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

3.通过诗歌朗诵、配乐朗诵、音乐配画面朗诵、古诗新编讲故事、了解诗人的逸闻趣事等途径,把学生带进浩如烟海的古诗词文化氛围中,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并创造性地理解古诗词,多种形式展示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感悟。

4.为开州区中小学诗词大赛培养储备人才,激发学生参赛意识和勇争一流的意志。

二、教学内容%小学生诗词荟萃小学生诗词荟萃小学生诗词荟萃小学生诗词荟萃小学生诗词荟萃小学生诗词荟萃小学生诗词荟萃小学生诗词荟萃小学生诗词荟萃三、教学措施1 引发兴趣,诵中华经典,做谦谦君子。

认真备课,对于古诗中的典故、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导课时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的视野,介绍诗人的经历、特点、贡献等引领学生去读相关的课外书,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可谓一举两得。

同时让学生配乐朗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功感。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学生背诵累的时候,让学生古诗配画,既理解了古诗,又深化审美情趣。

让学生劳逸结合,对古诗不产生烦躁、厌烦的情绪。

编故事剧,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玩中学,学中玩。

举行小组对抗赛、评选吟诵小明星、男女生对抗赛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兴趣。

以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朗读、理解、诵读、表演“经典”的过程中,与一位又一位的思想家进行了跨越时空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2、保证数量。

首先把以前学过的古诗进行复习巩固,然后把没学过的经典古诗文背熟,及时掌握扎实。

再从《开州区第一届古诗词大赛》中规定的诗歌选取一部分古诗背熟,增加背诵数量,使学生养成背诵习惯,形成背诵能力。

2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全)

2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全)

2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目录8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 (1)1.长歌行(节录) (2)2.七步诗 (3)3.敕勒歌 (4)4.咏鹅 (6)5.回乡偶书 (7)6.咏柳 (8)7.凉州词 (9)8.登鹳雀楼 (11)9.春晓 (13)10.宿建德江 (14)11.凉州词 (15)12.出塞 (16)13.从军行 (18)14.芙蓉楼送辛渐 (22)15.鹿柴 (23)16.竹里馆 (25)17.送元二使安西 (26)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9)19.别董大 (30)20.静夜思 (31)1.长歌行(节录)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

2.晞(xī):晒干。

3.阳春:暖和的春天。

4.德泽:恩惠。

5.秋节:秋季。

6.焜(kūn)黄:枯黄色。

7.华:同“花”。

8.老大:年老。

9.徒:徒然。

【今译】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

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

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

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

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

“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

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

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

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望天门山_三年级应用文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望天门山_三年级应用文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望天门山本文是关于三年级应用文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望天门山,感谢您的阅读!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楚江:即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

5.出:突出。

6.日边:天边。

【赏析】天门山,就是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

两山夹江对峙,象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即由此得名。

诗题中的“望”字,说明诗中所描绘的是远望所见天门山壮美景色。

历来的许多注本由于没有弄清“望”的立脚点,所以往往把诗意理解错了。

天门山夹江对峙,所以写天门山离不开长江。

诗的前幅即从“江”与“山”的关系着笔。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流经旧楚地的一段)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

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

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

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

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

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

三年级小学生诗词鉴赏

三年级小学生诗词鉴赏

三年级小学生诗词鉴赏1.三年级小学生诗词鉴赏篇一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三年级小学生诗词鉴赏篇二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春江晚景》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肉味鲜美的鱼,有毒性。

上:指逆江而上。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3.三年级小学生诗词鉴赏篇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

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4.三年级小学生诗词鉴赏篇四《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满月飞明镜,回心折大刀。

【三首】小学三年级学生要学的古诗词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三首】小学三年级学生要学的古诗词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三首】小学三年级学生要学的古诗词的原文翻译及赏析【篇一】小儿垂钓唐代: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注释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鉴赏《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

“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

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学”是这首诗的诗眼。

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

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

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

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

“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鉴赏三年级上册的古诗词鉴赏是学生接触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下是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背诵和鉴赏的古诗词,以及对它们的简要赏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了强烈的情感。

2. 《望庐山瀑布》 -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赏析:李白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清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赏析: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远眺黄河,表达了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5. 《绝句》 -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赏析:杜甫通过对比黄鹂和白鹭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6.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赏析: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江边垂钓图,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

7.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赏析:这首诗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8. 《悯农》 - 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赏析:这首诗揭示了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提醒人们珍惜粮食。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三年级的学生不仅能够背诵经典,还能够培养对语言的感悟力和审美能力,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炼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优美的韵律,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还能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就如何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进行探讨。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首先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在教室里的墙壁上贴上名句,定期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诗词朗诵比赛、诗词创作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二、选择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诗词在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时,需要选择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诗词材料。

这些诗词应该内容简单、意境明确,语言通俗易懂,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比如《静夜思》、《咏鹅》等,这些诗词既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又不难理解,适合学生进行鉴赏。

三、培养学生的诗词朗读能力朗读是学习诗词鉴赏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该通过朗读来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教师可以为学生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并指导学生注意诗词的停顿、声调和语气等要素。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朗读的活动,让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朗读的乐趣,提升他们的朗读能力。

四、注重诗词的解读与理解学生在学习诗词鉴赏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诗词的解读与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词中的典故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比喻、象征和修辞手法等,加深他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五、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创作是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创作一些简单的诗词。

通过创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词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六、多媒体技术在诗词鉴赏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可以运用在诗词鉴赏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优秀的诗词作品,提供多样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古诗词鉴赏的三种方法

古诗词鉴赏的三种方法

古诗词鉴赏的三种方法古诗词鉴赏的三种方法古诗词鉴赏是高考备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老师头疼,学生害怕。

其实,只要注意方法,就可以化难为易了。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词鉴赏的三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一,三看法。

一首诗词到面前来要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

看标题,能基本地把握诗词的内容和主题,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看标题的话,这首诗分明是在写“池塘”的,其内容很难和“书”联系上;看作者,可知作品的风格,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飘逸豪放;看注释,如在诗的底部加上“这是诗人在安史之难期间写的一首小诗”一行小小注释,作用很大,可知此诗内容可能是对国家命运的兴叹,对民不聊生的悲歌。

其二,填表法。

一首诗词不管是什么内容一定都遵循一个规律:要么写景,要么叙事,但都表达一种情感,因为诗词的语言是浓缩的、是凝练的,因为有这个语言障碍,很多学生读诗时像读文言文一样,理解起来很费时,所以学生可以越过这道障碍。

就是填表法,时间(季节)——;地点——;人物——;事件——;景物——;情感——。

其三,记忆法,要求学生平时记住三个概念及该概念下的小小的术语。

(一)诗词的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题中考查的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攽《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可以使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生动。

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小学语文三年级古诗词鉴赏230字

小学语文三年级古诗词鉴赏230字

In the third grad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embark on a journey of exploring ancient Chinese poetry. These poems, rich in imagery and rhythm, introduce children to the beauty of nature, the wisdom of life, and the elegance of language. Through these verses, they learn to appreciate the delicate blend of emotion and scenery, and the profound meanings often concealed within simple words. This experience not only enhances their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cultivates their aesthetic sensibilities, making them more appreciative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ir ancestors.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开始探索古诗词的魅力。

这些诗歌充满意象和韵律,引领孩子们感受自然的美丽、生活的智慧和语言的优雅。

通过这些诗句,他们学会了欣赏情感与景色的巧妙结合,以及简单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这次经历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操,使他们更加珍视祖先的文化遗产。

语文学习重点小学三年级古诗词鉴赏技巧总结

语文学习重点小学三年级古诗词鉴赏技巧总结

语文学习重点小学三年级古诗词鉴赏技巧总结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古诗词鉴赏技巧既能培养审美情趣,又能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总结一些适合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古诗词作品。

一、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

因此,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首先要理解其中的含义。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理解:1. 熟悉古诗词作品的背景和历史: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作品中的意象和隐喻。

2. 分析诗词的语言特点:古诗词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比喻,需要仔细品味其中的言辞之美。

学生可以通过与现代汉语的对比,找出其中的差异和特点。

3. 研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古诗词作品往往带有深远的思想和哲理,学生可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二、把握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古诗词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把握好这些特点可以更好地欣赏并朗读古诗词。

以下几个方法可供学生参考:1. 熟悉常用的韵脚和格律:古诗词作品中常用的韵脚有仄声、平声、押韵等,学生可以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词来熟悉这些韵律。

2. 注意句子的停顿和抑扬顿挫:古诗词作品往往有特定的节奏感,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和模仿的方式,感受其中的音乐美。

三、培养对古诗词的情感共鸣古诗词作品往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绪,学生可以通过情感共鸣来更好地欣赏古诗词。

以下是一些培养情感共鸣的方法:1. 用心体验诗词的情感表达:学生可以试着将自己融入到诗词中描述的情境中,感受其中的忧喜哀乐。

2. 联想个人经历: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到与诗词作品相似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四、积累古诗词常识和背诵古诗词学习需要积累大量的常识和背诵,这样可以增加对古诗词的了解和理解,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学习古代诗词常见的意象和典故:古代诗词中常使用一些特定的意象和典故,学生可以通过积累这些常识,更好地理解并鉴赏古诗词作品。

75首小学生必备古诗词鉴赏

75首小学生必备古诗词鉴赏

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简析】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

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

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

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

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2.池上唐代: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提升三年级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提升三年级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提升三年级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通过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文化传统的认识和体验,还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下面我将从课堂教学、诗词鉴赏活动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以帮助三年级学生提升诗词鉴赏能力。

一、课堂教学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播放音乐、展示经典诗词作品或书法书籍等,营造浓厚的诗词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注重诗词的朗诵和朗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简单易懂的经典诗词作品,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或背诵,引导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诗词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3. 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技巧通过对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名句进行深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4. 配合相关学科进行诗词教学在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与诗词相关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对诗词鉴赏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二、诗词鉴赏活动1. 诗词朗诵比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比赛,在比赛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作品进行朗诵,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才华。

2. 参观诗词展览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诗词展览,观看名家书法作品和文学展览,通过实地感受和观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诗词的魅力。

3. 编写诗词手抄本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诗词手抄本,让他们通过亲自抄写、插图等方式来深入理解和欣赏诗词,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书法和绘画技能。

4. 诗词创作比赛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词创作比赛,鼓励他们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升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家庭教育1. 创造家庭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可以在家中营造一种注重诗词教育的氛围,如放置一些经典诗词作品的书籍、播放优美的音乐等,让孩子在家也能感受到诗词的魅力。

唐诗三首诗词赏析(学生版)

唐诗三首诗词赏析(学生版)

《唐诗三首》诗词赏析石壕吏杜甫〔唐代〕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赏析】《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

它以“耳闻”为线索,按时间的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投宿叙起,以告别结束,从差吏夜间捉人,到老妇随往;从老翁逾墙逃走,到事后潜归;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并颇为紧张。

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活动着的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前四句为第一段。

首句“暮投石壕村”,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

“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

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

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第二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

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小学三年级语文初步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

小学三年级语文初步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

小学三年级语文初步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韵律美感吸引了众多读者和学习者。

语文课堂上,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初步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对于培养孩子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古代诗词韵律以及相关的学习方法,帮助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

一、什么是古代诗词的韵律韵律是古代诗词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使诗词更加优美、动人。

简单地说,韵律就是诗句里面的音乐感。

古代诗词的韵律有两个层面的含义:平仄和押韵。

1. 平仄:平仄是指古代诗词中字音的高低变化。

古代汉语字音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

平声字在诗句中需要读轻声,而仄声字需要读重声。

通过平仄的变化,诗句才能形成优美的韵律。

2. 押韵:押韵是指诗句末尾的音韵相同或相近。

古代诗词多使用平水韵和双声韵进行押韵。

押韵的使用能够增强诗句的美感和韵律感,使读者在朗读或欣赏诗词时更加感受到诗意的力量。

二、如何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方法来初步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

1. 多读经典诗词:通过大量阅读经典诗词,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可以使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韵律有更直观的感受。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朗读经典诗词,同时帮助同学们理解诗词内容和韵律特点。

2. 视频学习: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可以为学生们播放古代诗词的朗诵视频。

通过观察演唱者的表演以及诗词的韵律演绎,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律之美。

3. 感悟体验法:在学习诗词韵律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帮助学生感悟的活动。

比如,以同学们生活中的事物为话题,引导他们写一首三句诗。

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让同学们体会到古代诗词的韵律之美。

三、小学三年级学生如何欣赏古代诗词的韵律学生们在初步了解古代诗词韵律的同时,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欣赏古代诗词的韵律。

1. 诗词朗读:学生们可以选择一首喜欢的古代诗词,在老师的指导下逐句朗读出来。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诗词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诗词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含答案)
16.唐白居易
17.对比
【分析】
15.本题考查对古诗句的识记能力。
《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全诗如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6.本题考查对古诗作者及朝代的识记。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
17.本题考查对古诗中写作手法的理解。
古诗中的前两句,把平地上百花凋零的景象跟高山古寺中桃花刚盛开时的景象进行对比,突出自己对桃花盛开的惊喜之情。
D.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23.“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的意思是( )
A.欲望B.喜欢C.将要D.需要
24.这首诗表达了杜甫的( )之情
A.喜悦B.兴奋C.伤感D.愤怒
诗歌鉴赏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5.古诗讲究对仗。诗句中“迟日”对“________”,“江山丽”对“________”,“泥融”对“________”,“________”对“鸳鸯”。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清明人们在细雨绵绵的日子扫墓、祭祀先人
【分析】
1.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诗词歌赋默写。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在识记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诗句的意思,平时要多背诵和理解一些常见的诗句。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包括作者及写作背景。这样,同学们做题时会游刃有余。
2.
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感悟能力。《清明》写的是清明节,描写了人们在细雨绵绵的日子扫墓、祭祀先人,诗人借问牧童哪里有酒家,牧童遥指不答的情景。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诗中依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学生用本周诗词的鉴赏一、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诗意含蓄。

古诗词多用形象说话,作品的主旨一般都体现在诗人描写的景、物、人、事等艺术形象中。

优秀的作品,总是通过艺术美的形象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情感态度。

所以,把握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对理解诗歌可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

古诗词中常见的思想内容如下:忧国忧民,怀古伤今,愤世嫉俗,怀才不遇,蔑视权贵,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念家乡,眷念亲人,相知相思,昔盛今衰,沧海桑田,寄情山水,别恨离愁,羁旅愁思等。

二、古诗词的题材古诗词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古诗词常见的题材如下:1、咏怀诗通过具体事件的叙写来抒发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叹等情怀的作品。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陆游的《书愤》等。

2、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咏史诗则不必。

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都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解或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如杜牧、王安石的《题乌江亭》,或结合史实与现实,感慨个人遭遇、抨击社会现实或借题发挥,以古讽今,如李商隐的《贾生》4、咏物诗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

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为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不同的意象又有不同的内蕴:如牡丹寄寓高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了·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诗都是借自然之物来抒自己的心志。

5、山水田园诗田园诗,东晋陶渊明为开山,如《饮酒》,《归园田居》等。

写山水风景和田园生活,唐代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6、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唐代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如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杜甫的《兵车行》,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爱情诗以爱情(含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虽相思之情。

如《蒹葭》、《迢迢牵牛星》,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诗等。

8、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观书有感》,陆游的《游山西村》,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9、赠别诗或互赠酬答,或临别寄赠的诗。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李白的《赠汪伦》等。

三、诗词鉴赏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

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起居多。

为此,特设计如下一表供师生储备:四、诗词鉴赏六种范式通过对近几年来高考试题和各地模拟题的探究和梳理,提炼出了古诗词鉴赏题的六种答题范式,以期同学能认清复习方向,把所握答题要领,明晰评分要点,朝着这个方向上训练提升。

一、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意境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慷慨悲壮。

如项羽的《垓下歌》2)雄浑苍劲。

如曹操的《步出夏门行》3)恬淡自然。

如陶渊明的《饮酒》4)清新淡雅。

如贺知章的《咏柳》5)悲壮苍凉。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6)雄奇瑰丽。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7)孤独冷寂。

如柳永的《雨霖铃》8)恢宏壮观。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润水东流得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试题训练】(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①近乘胜,司徒②急为破幽燕。

注:①河阳,今河南孟县,唐李光弼曾于此大败叛军。

②司徒:即李光弼。

1、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对这首诗的颈联有这样的评语:“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

请你结合诗境,赏析这样写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之后题目: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试从意境的角度,对这首诗作一番赏析。

(180字左右)(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之后题目。

寓驿舍陆游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1、后人评价说全诗无一字说“情”,其意象却又处处含深沉强烈的感情。

请结合本诗中的两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解题分析】应对前面的“表达技巧”表格内的各项分布的知识概念了解并了然于心。

【答题方式】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深沉(析感情)。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析感情)。

【试题训练】(化用典故)(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之后题目。

野望王绩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注】①皋:岸,水边地。

②徙倚:流连徘徊。

③采薇:周武王灭殷,伯夷、叔齐耻之,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薇,菜名)而食,终于饿死。

之后,因以喻隐居不仕。

1、在这首诗中,诗人抒发的感情是:2、体会诗意,谈谈诗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120字以内)(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雨陈与义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乾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注】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大举南侵,陈与义避寇逃难,辗转流徙,诗即写于此时。

1、尾联“正要群龙洗甲兵”一句化用了杜甫《洗兵马》中“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常不用”的诗句,两者的含义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桂枝香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①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采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故国:指金陵。

②门外楼头:典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意。

隋朝大将韩擒虎率军灭陈时,陈后主还在和宠妃张丽华寻欢作乐。

1、词中“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的寓意是:。

2、《人间词话》曰:“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唯王介甫为绝唱。

”为什么说是“绝唱”?【试题训练】(动静结合)(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诗歌的颈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试作赏析。

(80字左右)(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颔联中的“迷”字极为传神,它与诗中的“”字相呼应。

2、对作品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含联中的“好峰”,“峰”即是指“千山高复低”,“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与“适与野情惬”契合。

B、颈联两句是互文见义,描写了“山行”所见动景,更衬托了环境的幽静,而“熊升树”、“鹿饮溪”并非亲眼所见。

C、从章法上看,颈联不仅紧承上句的“幽”和“独”而来,而且对首句“适与野情惬”作了充分的表现。

D、尾联和杜牧的《山行》中“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景不同,杜诗中的“人家”是眼中所见,而梅诗中的“人家”则并非亲眼所见。

3、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在写作上所运用的主要手法。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①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③一日凉。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②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③浮生:取自《庄子·刻意》中“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1、“鹧鸪天”是这首词的。

苏轼是宋代派词风的代表作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