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E盒结合锌指蛋白2、E-钙黏附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肺浸润性腺癌中肿瘤易感基因101和上皮型黏附蛋白的表达
肺浸润性腺癌中肿瘤易感基因101和上皮型黏附蛋白的表达常罡;肖旭阳;王小东;王冬冬【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7(037)009【摘要】目的检测肺浸润性腺癌中肿瘤易感基因(TSG)101和上皮型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探讨二者关系及意义.方法确诊为肺腺癌的术后标本6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距肿瘤边缘>3 cm的正常肺组织18例作为对照组,均留取术后石蜡包埋的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中TSG101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两组中TSG101和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TSG101和E-cadherin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TSG101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E-cadherin的表达与肿瘤的胸膜累犯密切相关(P<0.05).二者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在观察组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TSG101和E-cadherin 在肺腺癌中异常表达可以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TSG101和E-cadherin无明显的协同作用.【总页数】3页(P2201-2203)【作者】常罡;肖旭阳;王小东;王冬冬【作者单位】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辽宁锦州 121001;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辽宁锦州 121001;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辽宁锦州 121001;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辽宁锦州 12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锌指E-盒结合同源异形盒蛋白-1、-2和上皮型黏附素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 [J], 佟松;张浩民;王峰2.结肠腺癌中叉头框蛋白M1表达及其与上皮型黏附蛋白的关系 [J], 李晓峰;杨生虎;韩云;杨立平;秦伟3.肺鳞癌术后组织中转移相关蛋白2、上皮型黏附素和组织蛋白酶K表达及意义[J], 顾泽鑫;赵微微4.喉鳞癌中扭曲基因、上皮型钙黏附蛋白和神经型钙黏附蛋白基因表达及相关研究[J], 朱艳艳;俞建平;赵瑞力5.TGIF1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细胞上皮型钙黏附蛋白和Twist1蛋白表达的影响 [J], 刘颖; 乔如丽; 尚里; 张锋军; 赵庆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尿路上皮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
0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概述
HER2的生物学特性
定义
01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在细
胞生长、增殖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构
02
HER2具有跨膜区、胞外区、酪氨酸激酶区和胞内区,能与多种
配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
功能
03
参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迁移和血管生成等多个生物学过
目的
制定中国尿路上皮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提供指导和建议,以 提高尿路上皮癌患者HER2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
共识的形成过程
专家委员会成立
成立由泌尿外科、病理科、肿瘤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 共识制定委员会。
文献回顾与分析
委员会成员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了解当 前尿路上皮癌HER2检测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 。
标准与解读
需遵循统一的检测和解读标准,以确保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比性。
ABCD
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
检测肿瘤细胞中HER2基因的扩增情况。
质量控制
强调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实验结果的可 靠性。
03
中国尿路上皮癌患者HER2检 测的临床应用
患者筛选与样本采集
患者筛选
对于疑似患有尿路上皮癌的患者,应 进行HER2检测,以评估患者是否适 合接受靶向治疗。
VS
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之间的HER2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可能与遗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有 关,对HER2检测结果的解读造成一定困 扰。
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检测技术
针对现有检测技术的局限性,研究新型的HER2检测技术,如 数字病理学、基因测序等,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Slug蛋白、E-钙黏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预后的关系
Slug蛋白、E-钙黏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预后的关系岳银艳;吴秋歌;田文娴;周璐;郭亚涛;黄亚辉;王静【摘要】目的:测定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lug蛋白、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与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非小细胞肺癌及30例癌旁组织中Slug蛋白、E-钙黏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2种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lug蛋白、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Slug蛋白、E-钙黏蛋白的表达均与非小细胞肺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Slug蛋白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228,P=0.010).Slug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11个月,阴性表达的患者为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13个月,阴性表达的患者为1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3).结论:Slug蛋白、E-钙黏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且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标志物.【期刊名称】《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6(051)001【总页数】5页(P35-39)【关键词】Slug蛋白;E-钙黏蛋白;非小细胞肺癌;无进展生存期【作者】岳银艳;吴秋歌;田文娴;周璐;郭亚涛;黄亚辉;王静【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目前,肺癌是世界上引起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5%[1]。
微RNA-204-5p、蛋白锌指E盒结合同源盒蛋白1在新生儿肺炎血清中的表达
微RNA-204-5p、蛋白锌指E盒结合同源盒蛋白1在新生儿肺炎血清中的表达白彦红;陈华;谢影;王少君【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24(28)2【摘要】目的探讨微RNA-204-5p(miR-204-5p)、蛋白锌指E盒结合同源盒蛋白1(ZEB1)在新生儿肺炎(NP)病儿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在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NP病儿80例为NP组,另选取同期该院出生的健康新生儿80例为对照组。
检测血清miR-204-5p、ZEB1、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比较;采用Pearson法分析NP病儿血清miR-204-5p、ZEB1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204-5p、ZEB1及二者联合预测NP不良预后的价值。
结果 NP组血清miR-204-5p水平(0.47±0.16比1.01±0.21)、血氧饱和度[(83.99±6.15)%比(95.32±6.74)%]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ZEB1[(4.76±0.71)ng/L比(2.15±0.36)ng/L]、CK、CK-MB[(46.25±12.52)U/L比(23.22±9.64)U/L]及CRP水平[(18.09±4.29)mg/L比(3.31±0.71)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重症组血清miR-204-5p水平、血氧饱和度显著低于轻症组,血清ZEB1、CK、CK-MB及CRP水平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
血清miR-204-5p与CPIS评分、CK-MB及CRP水平呈负相关(r=-0.33、-0.30、-0.40,P<0.05),与血氧饱和度呈正相关(r=0.41,P<0.05);血清ZEB1水平与CPIS评分、CK-MB及CRP水平呈正相关(r=0.28、0.37、0.44,P<0.05),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0.36,P<0.05);血清miR-204-5p与ZEB1水平呈负相关(r=-0.56,P<0.05)。
Src、FAK对E-cadherin和integrin介导的串联以及肿瘤浸润、转移的影响
Src、FAK对E-cadherin和integrin介导的串联以及肿瘤浸润、转移的影响周俭珊;黄海燕【摘要】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整合素(Integrin)在协调控制细胞基本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形态发生、组织分化、伤口愈合、免疫监视、炎症反应、肿瘤进展和转移等.然而,目前调节钙黏蛋白和整合素之间通信的根本性分子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尽管大量的证据支持两种黏附受体家族间存在有精细调控的串联,而且这种串联可以影响他们的表达、翻转、定位和/或功能,并可根据细胞内外的环境背景来增强或抑制黏附连接,然而这些重要的现象中涉及到的分子和分子调控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和FAK与整合素和钙黏蛋白调控的细胞间黏附和信号转导的过程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是综述Src及FAK在串联中的重要作用,及探讨这种串联对肿瘤细胞的集体迁移、浸润和转移的潜力的影响.【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6(027)001【总页数】4页(P93-96)【关键词】钙黏蛋白;整合素;串联;Src;FAK【作者】周俭珊;黄海燕【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襄阳 443000;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襄阳4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所谓分子串联是指信号通路间的通信,在细胞生物学中起着核心作用,使细胞能够连接到相邻细胞或者较远的分子功能组件,来产生协同或拮抗效应,最终产生生物学效果[1]。
细胞间最重要的串联事件是连接到整合素和钙黏蛋白家族的黏附分子受体的信号网络。
钙黏蛋白(E-cadherins)和整合素(Integrins)是在上皮中分别介导细胞和细胞间、细胞和胞外基质间黏附的主要分子。
已有研究证实,这些分子参与了如细胞迁移、增殖、分化,生存和基因表达等重要生物过程的调节。
大量的体内和体外实验都证明了在细胞黏附和移动过程中E-cadherins和Integrins两者介导的连接存在着串联,且这种串联可以调控肿瘤细胞的可塑性,在肿瘤细胞的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3]。
miRNAs及其靶基因在膀胱癌诊治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膀胱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因膀胱癌早期无明显症状难以诊断和易转移、易复发的特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已成为当前临床研究关注的热点。
目前学术界致力于开发膀胱癌的有效检测途径,但限制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只能应用费用昂贵的膀胱镜检查和敏感性低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测。
临床诊断的局限性使许多患者在诊断出病症时癌细胞早已发生转移,因而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治疗或接受不到充分治疗。
当前研究表明,膀胱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是多基因及相关分子共同参与所致,此过程涉及多种相关癌基因、抑癌基因、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1]。
因此,从分子水平上识别膀胱癌的病因和病程已成为当前膀胱癌临床治疗的关键。
微小RNA(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的小miRNAs及其靶基因在膀胱癌诊治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高小俊1,2,林芳1,2,杨沁之1,2,陈果3综述罗茂1,2审校1.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泸州646000);2.西南医科大学药物研究中心(泸州646000);3.西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泸州646000)【摘要】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包括基因表达变异、蛋白降解和信号转导途径的改变。
微小RNAs(miRNAs)是由19~24个核苷酸组成的小型非编码调控RNA,识别靶mRNA的3’端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中的互补靶位点,在转录后抑制基因表达。
大量涉及miRNAs的膀胱癌研究表明,miRNAs通过下游特定靶标的差异表达间接参与细胞过程,例如修饰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细胞生长和分化。
因此,miRNAs可用作癌症表型的预后、治疗及发病前筛查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本文综述了膀胱癌中miRNAs分子靶基因的研究进展,揭示了膀胱癌中miRNAs所涉及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探讨了检测体液中miRNAs诊断膀胱癌的可能性,为将miRNAs作为诊断与治疗膀胱癌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新的见解。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换成为具有移行能力的间质细胞并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过程,它存在于人体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
上皮-间质转化(EMT)在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EMT的始发因素及其下游通路在肿瘤生长、侵袭、转移中的作用,阻断这一机制的发生发展,对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前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标签:上皮-间质转化(EMT);肿瘤侵袭;肿瘤转移;分子机制EMT在医学中是一类生理组织变化状况,其一般是上皮细胞在特殊的情况下发生向间质细胞转化的形式,这种转化最大的特点在于失去上皮细胞表型、获得间质细胞特性等。
从医学发展历史看,对于EMT的研究发现最早在发育生物学中,研究人员通过细胞实验总结出了相关的结论。
经过长期实验发现,EMT 对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变化的影响较大,针对这一点,本文主要研究了EMT 的发生机制以及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相关影响。
1EMT的概念在生物学研究工作深入开展的同时,人们对于各种生物学理念的认识更加充分。
1982年,Garry Greenburg[1]和Hay等[2]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获得了巨大的收获,发现晶状体上皮细胞在胶原凝胶中产生成伪足而出现出间质细胞的状态,EMT概念由此被提出来。
若上皮细胞产生EMT之后,形态上由立方形上皮细胞则转化为梭形的间充质细胞的形态。
同时,还观察到上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下调或者缺失,包括:E-钙黏蛋白(E-Cad)、黏蛋白、角蛋白、桥粒斑蛋白等;间质细胞标记物的表达上调,包括:波形蛋白、N-钙黏蛋白、纤连蛋白、表达上调。
2EMT的形成及肿瘤转移导致EMT产生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其包括:蛋白分子、转录调节因子、MicroRNA等方面的变化。
这些都会给患者的身体组织造成不利影响,容易使得肿瘤细胞被袭击而出现转移,由此增加了医生治疗的难度。
Snail蛋白诱导EMT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
Snail蛋白诱导EMT在肝癌中的研究进展[摘要]:Snail为锌指蛋白超家族的第一个成员,在转录调控、细胞信号和发育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有研究表明,Snail 可促使上皮-间充质转化及E-cadherin的降解,在许多肿瘤组织中呈中高表达,被认为是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因素。
对 Snail的深入研究不仅能更进一步阐明 Snail的作用机制,并且为进一步研究以 Snail 为靶点的肿瘤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Snail; 上皮-间充质转化;肿瘤1.Snail的结构Snail家族是富含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是锌指蛋白家族的一个分支,包括Snail(Snail1)、Slug(Snail2)、Smuc(Snail3)。
它们主要在人体的胎盘、胚胎中胚层、成人的心、肝、骨骼肌以及未分化的组织中表达。
Snail基因位于染色体20q13.2,分子量为29100,由264个氨基酸构成[1]。
它的羧基端由高度保守的包含4~6个锌指结构组成,其中锌指结构域中(C2H2)的半胱氨酸和组氨酸的残基能与锌离子形成共价键,可以结合在特异的DNA序列上。
羧基端通常与靶基因启动子的CAGGTG序列(E-box)结合;氨基端是相对保守的SNAG功能结构域,可以抑制靶基因的转录。
2.Snail的功能Snail转录因子家族在与细胞存活和分化相关的多个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转录水平上,Snail-1活性可能通过其他能够直接与Snail-1启动子相互作用的多功能因子进行调节,例如HIF-1α、NF-κB、Notch胞内结构域、IKKα、SMAD、HMGA2、Egr-1、PARP-1或STAT3。
一般来说,Snail-1扮演着转录阻遏子的角色,该阻遏子与包含称为E-box序列的调控区和启动子结合。
然而,由于E-box序列存在于许多不同基因的启动子中,Snail-1具有非常广泛的活性,同时也是参与致癌的关键基因的调节器。
Snail-1的主要功能无疑是抑制E-钙粘蛋白,但也抑制其他特征性上皮标记物。
鼻咽癌组织中 miR-200a的表达及意义
鼻咽癌组织中 miR-200a的表达及意义李晓雪;石书婧;易翔【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changes in levels of miR-200a in the tissue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 NPC) and nasopharyngitis and to analyze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PC.Methods We took 39 case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issue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12 cases of nasopharyngitis tissues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fication 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iR-200a in the two groups.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levels of miR-200a in NPC patients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 ( including age, gender, T stage, N stage and clinical grade)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of miR-200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0.539 ±0.281 and 0.744 ±0.358, respectively.The expression of miR-200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expression of miR-200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with T stage, N stage and the increasing clinical stages (P<0.05 or P<0.01).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miR-200ain the NPC tissues is down-regulated which may participate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NPC.%目的:观察鼻咽癌和鼻咽黏膜炎性组织中microRNA-200a( miR-200a)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emt指标
emt指标EMT指标(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即上皮-间充质转化指标,是指体内细胞从上皮性结构向间充质性结构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会伴随细胞极性丧失、细胞移动能力提高、信号传导通路改变等一系列生物学特征的变化。
EMT指标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在胚胎发育中,细胞在不同组织间的迁移、组织间间隙缝隙的闭合变成不同细胞类型的前体细胞都需要借助于EMT过程。
在成体生理和病理情况下,EMT过程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EMT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上皮细胞的转录表达型的改变、上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细胞间质中间型的构成变化。
这个过程被用于描述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EMT指标的评估和检测可以为癌症的诊断、分类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目前,EMT转化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研究中,也成为癌症车辆的重要指标。
EMT满足了癌细胞转移的需要,而转移是癌症形成、发展、恶化的关键步骤。
EMT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为癌细胞的逃避身体的免疫防御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肿瘤细胞侵袭周围正常组织并扩散到远处的机会。
EMT几个关键指标的研究1. E-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EpCAM是上皮细胞表面的一个糖蛋白,其表达水平在癌症中常常是异常高的,E-Cadherin和N-Cadherin表达水平的变化与EpCAM的表达具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显示,EpCAM不仅能够参与EMT的过程,而且是EMT过程的调控分子。
EpCAM在肿瘤侵袭、转移、耐药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 E-钙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E-cadherin是上皮细胞特异性胶接分子,对于维持组织结构的稳定至关重要,但它的出现被科学家们发现会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即所谓的肿瘤抑制基因。
由于 E-cadherin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经常可以看到癌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减少E-cadherin的表达,这是促进癌症侵袭和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
晚期尿路上皮癌二线系统治疗方案的生命质量真实世界数据分析:替雷利珠单抗单药对比二线化疗
《中国癌症杂志》2020年第30卷第10期 CHINA ONCOLOGY 2020 Vol.30 No.10798·论 著·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2099,81772706)。
通信作者:叶定伟 E-mail: dwyeli@晚期尿路上皮癌二线系统治疗方案的生命质量真实世界数据分析:替雷利珠单抗单药对比二线化疗卞晓洁,沈益君,朱一平,马春光,顾成元,叶定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摘要] 背景与目的:二线化疗单药在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不佳,并且接受治疗的患者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 )也较差,因此探索一种既具有良好疗效又能改善患者QoL 的治疗方法对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十分重要。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单抗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已获批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探索分析真实世界中,替雷利珠单抗单药与化疗单药治疗方案分别在二线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健康相关QoL (health-related QoL ,HRQoL )数据。
方法:利用“肿瘤免疫治疗进展与实践提升项目”数据库,纳入接受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或化疗单药治疗的晚期经治尿路上皮癌患者。
预先指定的关键HRQoL 分析是治疗后第2和第4个月较基线的平均变化值以及EORTC QLQ-C30量表中总体健康状况/QoL 评分的恶化时间。
结果:分析纳入了207例既往接受过一线含铂类药物治疗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其中替雷利珠单抗单药二线治疗组102例,化疗单药二线治疗组105例。
研究结果显示,与基线相比,替雷利珠单抗组患者治疗后第2个月的总体健康状况/QoL 评分的平均变化值为4.69,化疗单药组为-8.0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199,P =0.030);替雷利珠单抗组患者治疗后第4个月的整体健康状况/QoL 评分的平均变化值为14.58,化疗单药组为-8.97,两组之间同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3.538,P <0.001)。
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ZEB1和ZEB2的动态表达变化及意义
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ZEB1和ZEB2的动态表达变化及意义韩冰;谢汝佳;洪琴;张成俊;杨勤;程明亮【期刊名称】《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年(卷),期】2012(28)9【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肝损伤致肝纤维化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EMT)调节蛋白锌指E盒结合同源盒蛋白(ZEB)1和ZEB2的动态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调节机制。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周、4周、6周和8周模型组,每组各8只,模型组按3 mL/kg体重的剂量皮下注射60%CCl4,每隔3 d注射1次,处死大鼠后测定肝脏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ZEB1、ZEB2、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ZEB1及ZEB2 mRNA的表达变化。
结果:模型各组大鼠肝脏指数、血清ALT和AST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8周模型组肝纤维化明显;随着肝脏损伤逐渐加重,纤维化程度加深,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α-SM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ZEB1和ZEB2蛋白和mRNA表达量也逐渐增加,8周模型组肝组织中ZEB1和ZEB2蛋白(46.42±14.36和57.71±13.32)与mRNA(189.00±47.39和277.28±48.55)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
结论:ZEB1和ZEB2蛋白及mRNA表达量随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提示EMT可能通过ZEB1和ZEB2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总页数】5页(P1639-1643)【关键词】肝纤维化;慢性肝损伤;锌指E盒结合同源盒蛋白【作者】韩冰;谢汝佳;洪琴;张成俊;杨勤;程明亮【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3【相关文献】1.基于肝组织病理动态变化情况探讨血清学指标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意义 [J], 胡义扬;刘平;刘成;刘成海;徐列明2.大鼠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Smads锚着蛋白表达变化 [J], 陶艳艳;崔红燕;刘成海3.胆管细胞癌中CtBP1、Zeb1、Zeb2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胡洁;边立会;王晓玉;杨月丽;张小玲;肖胜军4.蛋白激酶CK2α在大鼠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J], 王珂琪;许维恒;丁力;张俊平5.ZEB1、ZEB2及miR-200a在上皮性卵巢癌I期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吴秋华;朱丽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上皮间质转化的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作者:张满卓纳郭占林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4年第35期[摘要] 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指在某些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出现的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表型转变的过程。
近年来发现,EMT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研究证实,通过激活TGF-β/Smad通路、Wnt/β-catenin通路、PI3K/AKT通路、Src通路、IL-6/STAT3通路等,调控Snail、Twist和ZEB等转录因子,可诱导上皮细胞发生间质转化,并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
此外,微小RNA(microRNA)也被证实参与肿瘤EMT调控。
揭示EMT 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其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对于预防和治疗癌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肿瘤;转移;调控因子[中图分类号] R7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2(b)-0163-04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尽管随着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的不断发展,对肿瘤的治疗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许多患者就诊时就已发生不同程度的转移,导致目前某些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仍较低。
究其治疗失败的原因,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重要的因素。
因此,深入研究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机制,可为更加有效地治疗肿瘤提供新策略。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最近被证实在肿瘤的发生和侵袭转移中起关键作用,现将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因子及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综述如下:1 上皮间质转化的概念EMT是指在某些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出现的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的现象。
EMT以上皮细胞表型的缺失和间充质细胞表型的出现为主要特征。
EMT现象最早在晶状体细胞中发现[1],在其后的研究中发现EMT主要参与以下三类生物学进程:①胚胎的发育和器官的形成;②组织(创伤)的修复和器官的纤维化;③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膀胱癌中c—erbB—2的表达及其在复发中的意义
维普资讯
30 。 0
新 乡医学 院学 报
J unl f n ix ei l olg v。 _9 No 4 o r a 。 XixmgM dc i e aC e l1
.
Au 2 02 g. 0
膀 胱 癌 中 C rB一2的 表 达 及 其 在 复 发 中 的 意 义 —eb
4 ) 无 复 发 者 C rB一2阳性 6例 ( 5 3 ) 两 % ; —eb 3 .% ;
者相 比有 极 显 著 差 异 (P <0. 1 。随 访 3年 中 , 0) 生
存2 9例 ( 6 3 7 , %) 生 存 组 C r B一2阳性 表 达 5例 , —eb
(7 2 1 . %) 死 亡 组 C—eb ; rB一2阳 性 表 达 7例 ( 7 7 . 7 %) 两 者 相 比有 极 显 著 差 异 (P <0 0 ) , .1 。
焦 亚 莉 高 恒 瑞 黄 臻 , ,
( ,安 阳 市 人 民 医 院 , 河 南 安 阳 1 4 5 0 ; ,山 东 莱 阳卫 校 , 山东 莱 阳 2 5 0 ) 50 02 6 2 0
摘 要 : 目的 观 察 C rB 一2在 膀 胱 移 形 细 胞 癌 中 的 表 达 , 讨 其 对 肿 瘤 发 展 及 复 发 —e b 探 的意 义 。方 法 应 用 免 疫 组 织 化 学 S—P法 检 测 6 7例 膀 胱 移 形 细 胞 癌 中 C—e b r B一2蛋 白 的 C r B一2阳 性 表 达 率 3 . % ( 2 6 ) C rB一2与 膀 胱 癌 病 理 —e b 2 4 2 / 7 , —eb
8 )G % ; 2级 阳性 表 达 1 例 ( 4 5 ) 两者 相 比有 极 1 3 .% , 显著 差 异 (P < 0 0 ) , 1 。G3级 阳性 表 达 7例 ( 7 8、 5 )与 G % , 2级 相 比有 极 显 著 差 异 (P < 0 0 ) 临 .1 。
e-cadherin细胞粘附功能
e-cadherin细胞粘附功能
E-钙粘蛋白(E-cadherin)是一种细胞间粘附蛋白,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中,并在细胞间连接部位形成黏附带。
它在细胞间黏附和细胞间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功能包括:
1.细胞间黏附:E-钙粘蛋白通过其在细胞表面的结合能力,在细胞之间形成黏附带,促进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和黏附,从而维持组织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细胞架构:E-钙粘蛋白参与细胞的架构和排列,通过调节细胞之间的相互连接,影响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对细胞的架构和形态具有重要影响。
3.信号传导:E-钙粘蛋白在细胞内外传递信号,参与调节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和分化等生命活动,影响细胞的功能和行为。
4.细胞黏附调控:E-钙粘蛋白通过与细胞内细胞骨架和信号传导分子的相互作用,调控细胞黏附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质,影响细胞的迁移、黏附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
综上所述,E-钙粘蛋白在细胞粘附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节细胞间的连接和信号传导,影响细胞的形态、功能和生物学行为,对维持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FEZ1、p3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FEZ1、p3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柳建军;叶木石;曹军;林红【期刊名称】《宁夏医学杂志》【年(卷),期】2008(30)7【摘要】目的检测FEZ1、p3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癌旁组织,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分析其对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癌旁黏膜、正常黏膜FEZ1、p34的表达.结果 FEZ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表达减少,FEZ1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与肿瘤的病理分期无相关性.p34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升高,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分级和分期呈正相关.p34、FEZ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与p34的表达呈负相关(r1=-0.348,P<0.05).结论 FEZ1、p3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FEZ1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使p3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过表达,从而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总页数】3页(P582-583,插1)【作者】柳建军;叶木石;曹军;林红【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湛江,524023;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湛江,524023;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湛江,524023;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湛江,52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5【相关文献】1.FEZ1/LZTS1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常睿;李庆文;关超;周文生2.膀胱尿路上皮癌中PD-L1和PD-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吴雅珣;张邢松;郑桂华3.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CD7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淡明江;张焕涛;李腾林;宋文;陆身修4.PHH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冯阳;侯四川5.miR-206、FAM83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杨青彦;刘君毅;梁亚林;王长安;孙强;李中学;索敬钧;魏澎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ER2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HER2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探讨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R2蛋白在62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和23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
结果HER2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5%,显著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蛋白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复发相关(P<0.05)。
结论HER2蛋白的过表达与人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检测HER2的表达情况可能对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标签:膀胱肿瘤;尿路上皮细胞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膀胱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90%以上为尿路上皮细胞癌[1],病死率较高。
肿瘤的药物靶向治疗具有选择性好、毒副作用小、临床疗效显著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肿瘤临床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卵巢、膀胱、胃、结肠、小肠和肺癌高表达。
抗HER2治疗已成功应用于乳腺癌、胃癌的临床治疗,将来也有可能成为膀胱癌治疗的靶点。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ER2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关系,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集2010年6月~2013年3月安阳市肿瘤医院开放手术切除,均经病理证实为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的组织标本62例,男47例,女15例;年龄34~78岁,平均(57.8±6.1)岁;按WHO病理分级标准,Ⅰ级22例,Ⅱ级24例,Ⅲ级16例;按UICC-TNM临床分期标准:Ta~Tl期37例,T2~T4期25例;初发35例,复发27例。
膀胱及尿路上皮癌中CD44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膀胱及尿路上皮癌中CD44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王永翔;刘小荣;赵立明;马弢业;刘学军;任玉林;薛国强【摘要】目的:探讨CD44s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研究其对膀胱及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膀胱及尿路上皮癌患者70例作为实验组,收集膀胱黏膜组织正常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从病理分期和临床分期两个方面,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CD44s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CD44s蛋白在正常膀胱黏膜上皮无表达,拷贝数小于1×102 copies/ml。
在70例膀胱及尿路上皮癌中,CD44s阳性表达是31例(44.3%),Ct值均小于35,基因拷贝数均大于1×104 copies/ml。
CD44s的表达在膀胱及尿路上皮癌TNM分期和WHO病理分级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CD44s与膀胱及尿路上皮癌的早期诊断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判断膀胱及尿路上皮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
【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年(卷),期】2016(034)016【总页数】3页(P133-135)【关键词】膀胱及尿路上皮癌;CD44s;早期诊断【作者】王永翔;刘小荣;赵立明;马弢业;刘学军;任玉林;薛国强【作者单位】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5膀胱肿瘤的复发、浸润和转移由肿瘤细胞的多种生物学行为所决定,其中肿瘤细胞的黏附能力是重要方面。
CD44最初被确认为一种淋巴细胞归巢受体和跨膜糖蛋白,一般表达在胚胎干细胞[1],在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增生的上皮细胞中都可检测到,也可见于肿瘤细胞的表面[2]。
Slug、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和E-钙黏蛋白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Slug、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和E-钙黏蛋白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徐娟【摘要】目的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组织进行Slug、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以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三者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以及三者间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对96例SACC组织中的Slug、EMMPRIN和E-cadherin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检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并结合SACC组织的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Slug、EMMPRIN 和E-cadherin表达情况与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三者的相关性分析情况.结果 Slug为强阳性表达,表达率高达77.08%;EMMPRIN为强阳性表达,表达率为68.75%;E-cadherin 为弱阳性表达,表达率仅为52.08%.SACC组织中Slug、EMMPRIN和E-cadherin的表达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lug、EMMPRIN在Ⅲ、Ⅳ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Slug、EMMPRIN实性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筛管型;Slug、EMMPRIN有神经侵袭、转移和复发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神经侵袭、转移、复发,均P <0.05;E-cadherin在Ⅰ、Ⅱ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Ⅲ、Ⅳ期(P <0.05);E-cadherin筛管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实性型(P <0.05);E-cadherin无神经侵袭、转移和复发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有神经侵袭、转移、复发(P<0.05).SACC中Slug的表达与EMMPRIN呈明显正相关(r=0.836,P<0.05);Slug的表达与E-cadherin呈明显负相关(r=-0.542,P <0.05);EMMPRIN的表达与E-cadherin呈明显负相关(r=-0.461,P<0.05).结论SACC组织中Slug、EMMPRIN 和E-cadherin表达水平与病理特征密切相关,SACC的发生机制可能与Slug、EMMPRIN的高表达有关,而E-cadherin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工程》【年(卷),期】2016(024)004【总页数】5页(P15-19)【关键词】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lug;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钙黏蛋白【作者】徐娟【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口腔科,山东菏泽 27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8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gland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SACC)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唾液腺恶性肿瘤的20%左右[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粤 北人 民医院 , 广 东韶 关 5 1 2 0 0 0; 2暨 南大 学附属 第一 医院)
摘要 : 目的
观察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 中 E盒结合锌指蛋 白 2 ( Z E B 2 ) 和E . 钙黏附蛋 白( E . c a d h e r i n ) 的表达变 选取 5 7例份膀 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 为观察组 , 1 5例份正常膀胱组 织标本
c a r c i n o ma o f u r i n a r y b l a d d e r
Z H O NG X i a o j i a n , HU A NG H o n g c a i ,Y E D o n g m i n g , H A N
P E N G L i a n。 C H E N Q i n g j i a n g, P A N B i n
中图分 类号 : R 7 3 7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2 - 2 6 6 X( 2 0 1 6 ) 3 9 - 0 0 0 9 - 0 3
Ex p r e s s i o n a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ZEB 2 a n d E— c a d h e r i n p r o t e i n i n u r o t h e U a l
山东医药 2 0 1 6年第 5 6 卷第 3 9期
膀 胱 尿 路 上 皮 癌 组 织 中 E盒结 合锌 指 蛋 白 2 、 E 一 钙 黏 附蛋 白的表 达 变 化 及 其 意 义
钟 晓 健 , 黄 洪 才 , 叶东 明 , 韩 跃辅 , 方 海林 , 彭潋 , 陈 清江 , 潘斌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2 6 6 X . 2 0 1 6 . 3 9 . 0 0 3
膀 胱
尿路 上皮 癌组织 中 Z E B 2蛋 白高表达 、 E - c a d h e i r n蛋 白在膀胱 尿路上皮 癌组织 中低 表达 。Z E B 2 、 E . c a d h e i r n的异 常
化, 并探讨其 意义。方法
为对照组 ,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两组 Z E B 2和 E — e a d h e i r n蛋 白。分 析 Z E B 2、 E . e a d h e i r n蛋 白表 达与膀胱 尿路上 皮癌临床病理参数 的关 系及 二者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观察组 、 对照组 Z E B 2蛋 白表达 阳性 率分别为5 0 . 9 %( 2 9 /
, F A N G H a i l i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 S h a o g u a n 5 1 2 0 0 0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c l i n i c a l s i g n i i f c a n c e o f E - b o x b i n d i n g z i n c i f n g e r p r o t e i n 2 ( Z E B 2 )a n d E — e a d h e r i n i n u r o t h e l i a l c a r c i n o ma o f u i r n a r y b l a d d e r .Me t h o d s T h e p r o t e i n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Z E B 2 a n d E - c a d - h e i r n f r o m 5 7 c a s e s o f t u m o r t i s s u e s p e c i m e n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b l a d d e r u r o t h e l i l a c a r c i n o ma(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1 5 c a — s e s o f n o r ma l b l a d d e r t i s s u e s p e c i m e n s(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a s d e t e c t e d b y i m 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s t r y ,a n d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b e ・
5 7 ) 、 1 3 . 3 %( 2 / 1 5 ) , 二者相 比, P< 0 . 0 5 。观察组 、 对照组 E — c a d h e i r n蛋 白表达 阳性率分别 为 3 3 . 3 %( 1 9 / 5 7 ) 、 8 0 %
( 1 2 / 1 5 ) , 二者相 比, P<0 . 0 5 。Z E B 2蛋 白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 T N M分期 、 是否存在淋 巴结转移情况有关 , P 均< 0 . 0 5 。E — c a d h e r i n蛋 白表 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病 理分 级、 T N M分期有关 , P均 < 0 . 0 5 。S p e a r m a n等级相 关 性分 析表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 中 Z E B 2 、 E - e a d h e i f n蛋 白的表达呈负相关 ( r =一 0 .6 1 1 , P= 0 . 0 0 0 ) 。结论 表达 可能 与膀 胱尿路上皮癌 的发生 、 发展有关 。 关键 词 : 膀胱尿路上皮癌 ; 膀胱肿瘤 ; E盒锌指结合蛋 白 2 ; E 一 钙黏附蛋 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