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

合集下载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查房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查房
认知训练
通过记忆、注意、思维等方面的训练 ,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心理干预和家庭支持重要性
心理干预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进行心理疏 导和干预,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
VS
家庭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康复训练,提供情感支持和 生活照顾,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05
出院前健康教育与随访计 划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提醒
发病机制
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由于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原因导 致血管破裂,使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刺激脑膜引起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 症状。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典型症状为突发剧 烈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意识障碍、癫痫 发作、偏瘫、视力视野障碍等表现。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保持情绪稳定,以降低再 次出血的风险。
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用力排便导致颅内压增 高。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 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
积极控制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 脂等指标。
药物使用指导及调整建议
1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 停药。
03
对于有后遗症的患者,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相应的 康复治疗和训练。
紧急情况自救互救技能培训
01
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紧急症状和处理方法,如突然头痛、呕 吐、意识障碍等,应及时就医。
02
学习基本的自救技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防止跌倒等

了解互救技能,如心肺复苏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提供帮
03
助。
心率与心律监测
定时测量心率和心律, 注意有无心律失常。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变化及瞳 孔变化,注意瞳孔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射。
1.饮食指导:意识清醒,可自行经口进食,因颅脑损伤早期 集体处于应激状态,机体能量消耗高,宜进食高热量,高 蛋白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避免诱因:指导病人尽量避免使血压骤然升高的各种因素, 保持心态平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适当 运动等 3.休息与活动:疾病早期,绝对卧床休息,未经医生护士许 可,切勿下床活动且头部不可频繁活动。 4.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表示理解和同情,提供 相关疾病的知识,介绍病房环境及其责任护士。
辅助检查
1.头颅CT(首选):是诊断SAH的首选方法,CT显示蛛网膜下腔内高密度影 可以确诊SAH。根据CT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或提示颅内动脉瘤的位臵
2.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方法,阳性率达95%, 可以清楚显示动脉瘤的位臵、大小、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有无血管痉挛 等,血管畸形也能清楚显示。条件具备、病情许可时应争取尽早行全脑 DSA检查以确定出血原因和决定治疗方法、判断预后。 3.头MRI:当病后数天CT的敏感性降低时,MRI可发挥较大作用。3-4天后能 清楚地显示外渗的血液,血液高信号可持续至少2周,因此,当病后1-2 周,CT不能提供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证据时,MRI可作为诊断蛛网膜下腔 出血和了解破裂动脉瘤部位的一种重要方法。 4.脑脊液(CSF)检查:通常CT检查已确诊者,腰穿不作为临床常规检查。 如果出血量少或者起病时间较长,CT检查可无阳性发现,而临床可疑下 腔出血需要行腰穿检查。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动态检测颅内主要动 脉流速是及时发现脑血管痉挛倾向和痉挛程度的最灵敏的方法。 5.其他: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动态检测颅内主要动脉流速是及时发现脑 血管痉挛倾向和痉挛程度的最灵敏的方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处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处理
脑积水分流
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 Key Words
➢分级管理 ➢多模态监测 ➢优化脑灌注和脑保护 ➢血管痉挛预防
多模态监测
• 床旁CT、超声 • TCD • ICP • EEG • Bis/镇静指数 • TEG • MR
蛛网膜下腔出血处理 Key Words
➢分级管理 ➢多模态监测 ➢优化脑灌注和脑保护 ➢血管痉挛预防
预防血管痉挛 10-14d 转二级医院继续治疗 根据病情3w左右出院
H-H IV级
手术(介入/开颅夹闭) 术后评估
脑积水
无脑积水
CT环池结构清晰 腰池引流7d 腰穿
CT环池结构不清 脑室引流7-12 d 腰池引流/腰穿
腰穿测压、腰池引流
强化体温管理 气管切开/空肠喂养
控制颅高压 TCD,CT/MR 预防血管痉挛 3w 转康复和高压氧
动脉瘤—再次出血
• 15% 在住院治疗前死亡 • 20% 在两周内发生再次出血 • 30% 在一个月内发生再次出血 • 40% 在六个月内发生再次出血
• 发生再次出血的死亡率:>25-30% (如不接受治疗)
SAH病理
•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 可逆流入或破入脑室系统(20%) • 血块如在脑实质、侧裂和纵裂内,压迫
40-50y 1:1 70-80y 1:10 75-85% 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动脉瘤破裂 aSAH年发病率约2.0/10万
发病危险因素
• 吸烟(11倍,吸后3h最易发病) • 酗酒、毒品 • 高血压 • 高血压同时吸烟(15倍) • 避孕药(有争议)、月经期
男性 晚秋,女性 春末 1/3在用力时发病
• 全身细菌或病毒感染 • 偏头疼 • 高血压危象 • 颈椎疾病 • 脑肿瘤 • 无菌性脑膜炎 • 副鼻窦炎 • 酒精中毒 • CO中毒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1、定义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和椎管内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隙的统称。

2、原因(1)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

(2)动脉硬化、血液病、动脉炎、脑炎等。

3、病理分类(1)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

(2)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瘤。

4、临床表现(1)头痛、呕吐、大汗淋漓,体温升高。

(2)病侧眼睑下垂、瞳孔散大。

(3)意识障碍。

5、辅助检查(1)头部CT。

(2)头部MRI。

(3)脑血管造影。

(4)腰椎穿刺。

6、治疗(1)一般治疗:出血急性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可应用止血药物。

头痛者可给予止痛、镇静剂,并保持大便通畅。

伴颅内压增高时,应用甘露醇脱水。

(2)大出血者可行手术治疗。

7、护理问题(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意识不清有关。

(2)营养失调 与呕吐、发热有关。

(3)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意识和肢体功能障碍及长期卧床有关。

8、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取侧卧位,以利于口腔分泌物排出。

(2)加强营养:创伤后的应急反应可产生严重分解代谢,使血糖增高、乳酸堆积,后者可加重脑水肿。

因此,必须及时、有效补充能量、蛋白质以减轻机体损耗。

(3)脑损伤患者因意识不清或肢体功能障碍,可发生关节挛缩和肌萎缩。

应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防止足下垂。

每日作四肢关节被动活动及按摩。

9、健康教育(1)心理指导:对恢复过程中出现的头痛、耳鸣、记忆减退的患者给予解释,使其树立信心。

(2)康复训练:协助制定康复计划,进行废损功能训练,如语言、记忆等。

中 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

中 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

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为了提高我国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治水平,规范临床诊疗行为,特制定本指南。

一、定义与流行病学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它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左右。

在我国,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约为 6 20/10 万人年。

发病年龄多在 40 60 岁之间,女性略多于男性。

常见的病因包括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烟雾病等。

二、临床表现1、头痛突发的剧烈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症状,常被描述为“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

疼痛多位于额部或枕部,可向颈部、肩部放射。

2、呕吐由于颅内压增高,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3、意识障碍轻者表现为短暂的意识模糊,重者可出现昏迷。

4、颈项强直是脑膜刺激征的表现之一,患者颈部肌肉强直,活动受限。

5、眼部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瞳孔不等大、眼底玻璃体下出血等。

6、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偏瘫、失语、癫痫发作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三、诊断1、头部 CT 检查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发病后 1 天内 CT 诊断的准确率接近 100%。

2、腰椎穿刺如果 CT 检查结果阴性,但高度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可行腰椎穿刺检查。

但需注意在颅内压明显增高时,应避免此项操作,以免诱发脑疝。

3、脑血管造影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 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是明确病因的重要手段。

四、治疗(1)绝对卧床休息 4 6 周,避免用力和情绪激动。

(2)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减少探视。

(3)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5)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降低颅内压常用的药物有甘露醇、呋塞米等。

如果颅内压过高,出现脑疝征象,应考虑行去骨瓣减压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查房护理课件

蛛网膜下腔出血查房护理课件

护理实践案例分享
成功护理案例一:稳定病情,促进康复
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患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情况危急。通过及时给药、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 吸道通畅等措施,成功稳定病情,促进康复。
成功护理案例二: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细致的观察和应对
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护理团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痰、调整抗生素等,有效控制病情,避 免并发症恶化。
感谢您的观看
观察患者情况
在查房过程中,观察患者 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 生命体征等指标,了解患 者的病情状况。
检查护理措施
检查患者的基础护理、疼 痛护理、康复训练等情况, 评估护理效果,提出改进 意见。
与患者沟通
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他 们的感受和需求,给予心 理支持和护理指导。
查房后的总结与反馈
STEP 02
处理颅内压增高
遵医嘱给予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同时注意观察尿量及电解质变化。
患者及家属沟通与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解答疑问,增强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感和配合度。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 保护意识和能力。
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护理技巧,如如何协助患者完成日常活动、如何观察病 情变化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如血 压波动、心律失常等,确保患者
安全。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预防肺部感染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给患者翻 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
处理再出血
患者需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 排便或剧烈咳嗽等增加颅内压的 因素,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定期给患者按摩下肢,促进血液 循环。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这可不是一个陌生的医学名词,但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可能对它的了解并不多。

简单来说,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健康威胁。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引发这种状况呢?首先,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常见且重要的原因。

动脉瘤就像是脑血管壁上鼓起来的一个薄弱的“小气球”。

正常的血管壁是坚韧而有弹性的,但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血管壁局部变得薄弱,血液的压力会使得这个薄弱部位向外膨出,形成动脉瘤。

当这个动脉瘤承受不住血压的冲击,或者受到其他刺激时,就可能破裂,导致大量的血液涌入蛛网膜下腔。

那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动脉瘤呢?一些先天性的因素可能使得某些人的血管壁本身就比较薄弱,容易出现动脉瘤。

另外,高血压也是一个重要的“幕后推手”。

长期的高血压会不断冲击血管壁,增加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的风险。

除了动脉瘤破裂,动静脉畸形也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原因。

动静脉畸形是指动脉和静脉之间出现了异常的短路通道,这些异常的血管结构容易破裂出血。

再者,头部外伤也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比如在交通事故、剧烈运动中的意外碰撞,或者从高处跌落等情况下,头部受到强烈的撞击,使得脑血管受到损伤,从而引发出血。

还有一些相对少见但也不能忽视的原因。

比如某些颅内肿瘤,特别是一些血管丰富的肿瘤,可能会因为肿瘤组织的生长、侵犯或者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

另外,一些全身性的疾病也可能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

比如血液系统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会影响血液的凝固功能,使得出血的风险增加。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增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

长期大量吸烟、酗酒,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

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情况,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增加脑血管的压力,从而增加出血的可能性。

总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了解这些原因,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占急性脑卒中的10%左右,多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出现意识障碍,重者危及生命。

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称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

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两种情况。

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病变所致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脑内血肿穿破脑组织,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原因:颅内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烟雾病、动静脉瘘等。

一般症状主要包括:头痛: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头痛被患者描述为“一生中经历的最严重的头痛”。

脑膜刺激征:以颈部强直(脖子发硬,不能前倾、低头)最多见。

眼部症状:大约20%的患者出现玻璃体下片状出血,部分患者可出现眼球活动障碍。

精神症状:部分患者出现欣快、谵妄、幻觉,均为非特异性表现。

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首先选择头颅CT平扫,可见大脑外侧裂池、前纵裂池、鞍上池、脑桥小脑脚池、环池和后纵裂池高密度出血征象。

如果CT 扫描结果阴性,建议完善腰椎穿刺检测脑脊液,均匀血性脑脊液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其次,应该完善相关检查查找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

常用的检查手段为:CT血管成像(CTA)和MR血管成像(MRA)。

医疗机构条件具备、患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建议尽早完善全脑血管造影(DSA),以确定有无动脉瘤、出血原因、治疗方案、判断预后。

全脑血管造影仍是临床明确有无动脉瘤的诊断金标准,可明确动脉瘤的大小、位置、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是否合并脑血管痉挛等解剖学特点。

但全脑血管造影有一定的时限要求:一般在出血3天内或3周后进行该项检查。

治疗原则:防治再出血,降低颅内压,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预防并发症,针对出血原因手术治疗原发病。

防治再出血:绝对卧床休息-6周,控制收缩压在160mmHg以下,早期短程(<72小时)应用抗纤溶药物(6-氨基己酸、氨甲苯酸、酚磺乙胺等)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是有益的。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_措施方案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_措施方案

控制血压和心率:保持 血压和心率的稳定,以 避免再次出血。
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站 立:剧烈运动和突然站 立可以导致颅内压波动 ,增加再次出血风险。 因此,患者需要避免剧 烈运动和突然站立。
定期检查头颅CT:定期 检查头颅CT可以及时发 现再次出血的迹象,如 头痛、呕吐、视力模糊 等。
手术治疗:在再次出血 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 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动 脉瘤夹闭术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_ 措施方案
汇报人:
2023-12-07
CATALOGUE
目 录
• 疾病概述 • 护理目标及原则 • 一般护理措施 • 专业护理措施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出院指导与随访护理
01
CATALOGUE
疾病概述
定义和诊断标准
定义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颅 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 下腔引起的综合征。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突发剧烈头痛、 恶心呕吐、眼部症状等)和影像 学检查(CT、MRI等)确诊。
疾病诱因和发病机制
疾病诱因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饮酒 等。
发病机制
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 脉硬化等导致血管破裂。
疾病对机体的影响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头痛、恶心呕吐、眼部症状、意识障碍等。
04
CATALOGUE
专业护理措施
病情监测与记录
01
Hale Waihona Puke 0203生命体征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体温、心率、呼吸 、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 情况并处理。
意识状态观察
留意患者是否出现意识障 碍、昏迷等情况,记录意 识状态的变化。
瞳孔变化观察
观察患者瞳孔大小、形状 、对光反射等变化,预防 脑疝等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概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概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概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毛薇一、概述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导致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约占急性脑卒中的 10% ,占出血性脑卒中的 20% 。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发病率1996 年 Linn 全球大样本、前瞻性人群调查结果显示, SAH 每年发病率为 10.5/10 万人,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自发性 SAH 每年发病率为 6-35.3/10 万人。

地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印度、中东和中国发病率最低,为 1 ~ 2/10 万人,日本、苏格兰发病率最高,为 26.4 ~96.1/10 万人。

男女发病率为 1:1.3 ~ 1.6 。

50 ~ 69 年龄段患者约占总病例数的 2/3 。

三、病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先天性动脉瘤先天性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总病例的 50% ~ 80% 。

先天性动脉瘤破裂发病年龄集中于 30 ~ 60 岁年龄段。

(二)脑血管畸形以动静脉畸形常见,发病多数见于青少年。

(三)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瘤(四)脑底异常血管网( Moyamoya 病),占儿童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 20% 。

(五)原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六)其他:真菌性动脉瘤、颅内肿瘤、结缔组织病、垂体卒中、脑血管炎、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妊娠并发症、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可卡因、安非他明滥用及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如 ppt6 图表所示为 SAH 主要病因与发病年龄的关系: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高峰为 30 ~ 60 岁年龄阶段。

动静脉血管畸形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生于 10 岁~ 20 岁年龄阶段。

其他原因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的增长与年龄增长有关。

四、发病机制先天性动脉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及血管发育缺陷有关。

动脉瘤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直径大于 5-7 毫米动脉瘤出血风险较大。

脑血管畸形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机制为胚胎期发育异常形成畸形血管团,其血管壁极薄,情绪激动、用力过度可诱发破裂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科普宣传PPT课件

蛛网膜下腔出血科普宣传PPT课件
蛛网膜下腔出血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2. 谁容易得蛛网膜下腔出血?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5. 如何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定义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脊液在脑和蛛网 膜之间的腔隙内出血。
这种情况通常由脑动脉瘤破裂或外伤引起。
出现突发性剧烈头痛时应立即就医。
如果伴随意识模糊或其他神经症状,应特别警惕 。
何时就医?
急救措施
在等待救护车到达时,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 运动。
适当的体位可以减轻不适感。
何时就医?
பைடு நூலகம்
及时诊断
通过CT或MRI检查可以快速确认出血情况。
早期诊断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如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如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方法
常见于有高血压、动脉瘤病史或家族史的人 群。
中年人和老年人更容易受影响。
谁容易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女性的发生率略高于男性。
特别是在绝经期后的女性中更为常见。
谁容易得蛛网膜下腔出血? 生活方式影响
吸烟和酗酒会增加患病风险。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风险。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警示症状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病机制
出血会导致脑组织受到压迫,影响脑部功能。
出血量的多少和出血的速度直接影响病情的严重 程度。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会体验到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意 识模糊等症状。
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颈部僵硬和光敏感等症状。
谁容易得蛛网膜下腔出血?
谁容易得蛛网膜下腔出血? 高风险人群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措施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措施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措施引言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由于蛛网膜下腔的血管破裂导致脑脊液和血液混合,使蛛网膜下腔内出现血肿。

SAH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神经外科疾病,常常伴随着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

因此,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护理措施1. 病情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情评估是护理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护士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状况和体温等。

此外,还应注意患者的神经状态和意识水平的变化。

破裂的血管会导致脑出血,可能引起颅内压增高和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及时评估和观察病情是至关重要的。

2. 维持呼吸道通畅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可能受损,导致肌肉无力和吞咽困难。

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及时处理可能的吞咽问题。

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辅助通气或插管。

3. 控制颅内压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蛛网膜下腔内出血,在局部形成血肿,从而增加颅内压。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处理。

这包括保持患者头部稍微抬高的姿势,限制液体和钠盐的摄入,以及按医嘱给予利尿药物。

4. 防治并发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能会发生多种并发症,包括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和感染等。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例如,对于可能发生脑血管痉挛的患者,可以给予钙拮抗剂,如尼莫地平或尼氮平。

对于可能发生感染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如定期更换导尿管、留置导管的消毒等。

5. 提供心理支持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和其家属来说有很大的心理压力。

护理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和家属理解疾病,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策略。

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提供信息和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应对疾病,并参与康复计划。

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疾病,对护理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中青年发病多见,起病突然,多数 发病前有明显诱因(剧烈运动、过度疲劳、 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等);
1.头痛: 动脉瘤性 SAH 典型表现为突发异常剧烈
全头痛,多伴发一过性意识障碍和恶心、 呕吐;动脉瘤逐渐扩张或发生警示性出 血时,可引起局灶性或广泛性头痛的前 驱症状;头痛可持续数日不变, 2 周后 逐渐减轻,头痛加重多提示再出血。 动静脉畸形破裂所致SAH头痛常不严重。
4.精神症状:
25%患者可出现如欣快、瞻妄、幻觉等精神症状,起病后3-4周内 自行消失。
5.其它症状:
脑心综合征、消化道出血、急性肺水肿、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 状等。
临床表现
动脉瘤的定位症状:
1.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 瘤:
前额、眼部疼痛、血管 杂音、突眼及Ⅲ、Ⅳ、Ⅵ、 Ⅴ1脑神经损害所致的眼动障 碍,其破裂可引起颈内动脉 海绵窦瘘。
临床表现
4.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 脉瘤: 患者出现精神症 状、单侧或双侧下肢 瘫痪和意识障碍等症 状,提示动脉瘤位于 大脑前动脉或前交通 动脉。
临床表现
5.大脑后动脉瘤: 患者出现同向 偏盲、Weber综合征 和第Ⅲ脑神经麻痹 的表现。
临床表现
6.椎-基底动脉瘤: 患者可出现枕 部和面部疼痛,面 肌痉挛、面瘫及脑 干受压等症状。
临床表现
2.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 瘤: 患者出现动眼神 经受压的表现,常提 示后交通动脉瘤。
注: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损 害时表现为上睑下垂、眼 球向外下斜视、不能向上、 向内、向下转动,复视, 瞳孔散大,光反射及调节 反射均消失。
临床表现
3.大脑中动脉瘤: 患者出现偏瘫、 失语和抽搐等症状, 多提示动脉瘤位于大 脑中动脉的第一分支 处。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及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动脉瘤、血管畸形或血管硬化等原因导致蛛网膜下腔出现出血的一种疾病。

蛛网膜下腔是指脑脊液流动的空间,膜下腔出血会导致脑室扩大、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引起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甚至死亡。

观察: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观察,包括以下方面:1.神经系统观察: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肢体活动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生命体征观察: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存在发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或降低等情况。

3.颅内压监测:对于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以行颅内压监测,及时了解颅内压的变化,指导临床治疗。

4.血液检查:定期抽取患者的血液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等,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

5.脑部影像学检查:包括脑CT(或MRI)扫描等,观察脑出血部位、大小、形状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护理: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护理措施十分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卧床休息:患者需要保持卧床休息,头部保持低位,避免剧烈运动或劳累,以减少颅内压的升高。

2.吸氧治疗:给予患者吸氧治疗,维持血氧饱和度的正常水平,促进脑组织的氧供。

3.神经功能保护:加强对患者神经功能的维护和护理,保持空气道通畅,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意识状态、瞳孔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反应。

4.血压控制: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控制血压,以防止脑血管痉挛和再出血的发生。

5.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降低颅内压的药物、抗惊厥药物等。

6.营养支持:给予患者适当的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促进患者的康复。

7.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增强治疗的信心。

8.安全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工作,防止跌倒、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查房课件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查房课件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症状改善
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所改善,如头痛减轻、意 识恢复等。
症状改善是评估护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护理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表明护理效果良好。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患者反馈
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及心理 状态。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查房课件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2. 为什么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4. 护理措施有哪些? 5. 如何评估护理效果?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定义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部蛛网膜下腔内出血,通 常由脑动脉瘤破裂或外伤导致。
出血可能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
及时发现病情变Βιβλιοθήκη ,便于快速处理。为什么需要护理? 并发症预防
护理需关注并发症如脑水肿、再出血等的预 防。
通过合理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为什么需要护理? 心理支持
患者及家属可能面临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 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恢复。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入院后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发病原因
主要原因包括脑动脉瘤、外伤、高血压等。
了解发病原因有助于制定预防措施。
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 碍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提示患者需立即就医。
为什么需要护理?
为什么需要护理? 病情监测
护理人员需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经 功能。
患者的反馈能帮助改进护理质量。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科普讲座PPT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科普讲座PPT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预防? 5. 如何治疗?
什么是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什么是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定义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部蛛网膜下腔内出血, 通常是由于血管破裂引起的。
它可能导致脑部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
戒烟限酒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如何预防?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压和血糖检查,及早发现健康问 题提高对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认识,了解其症 状和风险。
宣传教育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急救措施
一旦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需要进行紧急手 术或介入治疗。
及时处理可减少对脑组织的损伤。
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治疗可能包括使用止痛药、抗癫痫药物及血管收 缩药物。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如何治疗?
康复护理
出院后,患者可能需要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帮 助恢复功能。
康复过程中的支持非常重要。
谢谢观看
了解自身风险因素有助于采取预防措施。
谁会受到影响? 年龄因素
通常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年轻人虽然也可能发生,但相对较少。
谁会受到影响? 性别差异
男性患者相对较多,但女性在绝经后风险增 加。
性别因素也值得关注。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紧急症状
如出现剧烈头痛、意识模糊或癫痫发作,应立即 就医。
这些症状可能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警示信号。
何时就医?
定期检查
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脑部检查,早期发现潜在 问题。
MRI或CT扫描可以帮助诊断。
何时就医?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动脉破裂导致出血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情况。

该情况常见于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瘤体内的动脉破裂或动脉瘤术后出血等原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严重、紧急的危险情况,需要及时治疗。

以下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

1. 康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康复治疗的目标包括恢复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和预防并发症。

康复治疗通常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

2. 血管病变修复:对于脑动脉瘤引起的SAH,血管病变修复是关键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动脉内血管手术(endovascular coiling)和开颅手术(surgical clipping)。

动脉内血管手术通过导丝和线圈塞入血管瘤内,堵塞血流,防止再次破裂。

开颅手术则是通过外科手术将夹子夹住脑动脉瘤的颈部,切断血液供应。

3. 身体支持治疗:针对SAH患者,需要给予身体支持治疗,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控制颅内压、保持呼吸通畅、维持液体和电解质平衡等。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进行身体支持治疗的常见场所。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SAH治疗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常使用的药物包括:减压治疗药物,如呋塞米、甘露醇等,用于控制颅内压。

抗抑郁药物,如丙咪嗪、塞乙明等,用于缓解患者的情绪不良。

抗惊厥药物,如苯妥英钠、氯硝西泮等,用于控制患者的癫痫发作。

5. 并发症处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脑积水、血管痉挛、脑梗死等。

对于脑积水的处理,可采用腰穿、脑室引流等方式减轻脑积水的程度。

对于血管痉挛,可以给予钙拮抗剂或其他扩血管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脑梗死,可以采用溶栓治疗或抗凝治疗等。

总之,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康复治疗、血管病变修复、身体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和并发症处理。

对于不同的患者,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蛛网膜下腔出血名词解释

蛛网膜下腔出血名词解释

蛛网膜下腔出血名词解释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血液在蛛网膜下腔内的异常出血现象。

蛛网膜下腔是大脑皮质和脑半球表面之间的一层薄膜,其中充满了脑脊液。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严重疾病,常常由于脑动脉瘤自发破裂或动脉瘤破裂引起,也可能由其他疾病如脑出血、脑血管畸形等造成。

脑动脉瘤是最常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之一。

它是脑血管壁的一种局部扩张,形成类似“球囊”状的结构。

脑动脉瘤破裂时,血液会进入蛛网膜下腔,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动脉瘤破裂的原因可能是遗传基因突变、高血压、动脉壁炎症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通常是剧烈的头痛,常常被形容为“最糟糕的头痛”。

其他症状包括恶心、呕吐、颈部僵硬以及意识状态的改变。

严重的出血可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的严重损害,如肌肉瘫痪、言语障碍、感觉丧失等。

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使用头颅CT扫描或脑脊液检查。

头颅CT扫描可以显示蛛网膜下腔内的出血,而脑脊液检查可以确定出血的原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控制颅内压力、预防再出血以及手术治疗等。

对于脑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治疗通常是必要的,以去除动脉瘤并修复血管壁。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取决于出血的程度和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

严重的出血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和死亡。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总之,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通常由脑动脉瘤自发破裂或其他疾病引起。

及早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预后,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英文: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常见的病因是脑动脉畸形、动脉瘤、血液疾病等。

临床表现各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

多在情绪激动中或用力情况下急性发生,部分患者可有反复发作头痛史。

1、头痛与呕吐: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

2、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但可有烦躁不安。

危重者可有谵妄,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及至昏迷,少数可出现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

3、脑膜刺激征:青壮年病人多见且明显,伴有颈背部痛。

老年患者、出血早期或深昏迷者可无脑膜刺激征。

4、其它临床症状:如低热、腰背腿痛等。

亦可见轻偏瘫,视力障碍,第Ⅲ、Ⅴ、Ⅵ、Ⅶ等颅神经麻痹,视网膜片状出血和视乳头水肿等。

此外还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道感染等。

5、实验室检查:腰穿颅内压多增高,脑脊液早期为血性,3~4天后开始黄变。

发病初期部分患者周围血中白细胞可增高,且多伴有核左移。

心电图可有心律失常,并以心动过速、传导阻滞较多见。

4天内头颅CT扫描,阳性率为75-85%,表现为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密度增高,积血较厚处提示可能即系破裂动脉所在处或其附近部位。

并发症1、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个重要及严重的并发症,是指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数小时至7天以内的急性或亚急性脑室扩大所致的脑积水。

脑室系统充满血液是急性脑室扩张的先决条件,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而导致颅内压急骤升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生急性梗阻性脑积水。

提示预后不良。

如在早期发现双侧脑室扩张、腰穿压力可以不高,提示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应立即行脑室引流,有时可转危为安。

急性脑积水除了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外,常有意识障碍加重等颅内高压表现。

尤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天内逐渐出现昏迷、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病情恶化。

2、正常颅压脑积水(normal pressure hydroencephalus,NPH):是指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几周或几年后出现脑室扩大,是因多种原因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又称隐匿性脑积水、低压力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或脑积水性痴呆。

正常颅压脑积水的发病机制是凡能在脑室系统以外,即在脑基底诸池或大脑凸面处阻碍脑脊液正常流向上矢状窦者,均可引起正常颅压脑积水。

正常颅压脑积水的三大主征为精神障碍、步态异常和尿失禁。

还可出现性格改变、癫痫、锥体外系症状、强握反射、吸吮反射等。

晚期双下肢发生中枢性瘫痪。

[1]诊断鉴别诊断依据本病诊断较易,如突发剧烈头痛及呕吐,面色苍白,冷汗,脑膜刺激征阳性以及血性脑脊液或头颅CT见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中积血等。

少数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头痛等临床症状不明显,应注意避免漏诊,及时腰穿或头颅CT检查可明确诊断。

通过病史、神经系统检查、脑血管造影及头颅CT检查,可协助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

除和其它脑血管病鉴别外,还应与下列疾病鉴别:①脑膜炎: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有一定过程,脑脊液呈炎性改变。

②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在产后发病或病前有感染史,面部及头皮可见静脉扩张,脑膜刺激征阴性,脑脊液一般无血性改变。

症状特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量、积血部位、脑脊液循环受损程度等。

1、起病形式: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等情况下急骤发病。

2、主要症状:突发剧烈头痛,持续不能缓解或进行性加重;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短暂的意识障碍及烦躁、谵妄等精神症状,少数出现癫痫发作。

3、主要体征:脑膜刺激征明显,眼底可见玻璃膜下出血,少数可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征象,如轻偏瘫、失语、动眼神经麻痹等。

辅助检查1、头颅C T:是诊断SAH的首选方法,CT显示蛛网膜下腔内高密度影可以确诊SAH。

根据CT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或提示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如位于颈内动脉段常是鞍上池不对称积血;大脑中动脉段多见外侧裂积血;前交通动脉段则是前间裂基底部积血;而出血在脚间池和环池,一般无动脉瘤。

动态CT检查还有助于了解出血的吸收情况,有无再出血、继发脑梗死、脑积水及其程度等。

2、脑脊液(CSF)检查:通常CT检查已确诊者,腰穿不作为临床常规检查。

如果出血量少或者距起病时间较长,CT检查可无阳性发现,而临床可疑下腔出血需要行腰穿检查CSF。

均匀血性脑脊液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征性表现,且示新鲜出血,如CSF黄变或者发现吞噬了红细胞、含铁血黄素或胆红质结晶的吞噬细胞等,则提示已存在不同时间的SAH。

3、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颅内的异常血管。

(1)脑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方法,阳性率达95%,可以清楚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与载瘤动脉的关系、有无血管痉挛等。

条件具备、病情许可时应争取尽早行全脑DSA检查以确定出血原因和决定治疗方法、判断预后。

但由于血管造影可加重神经功能损害,如脑缺血、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等,因此造影时机宜避开脑血管痉挛和再出血的高峰期,即出血3天内或3周后进行为宜。

(2)CT血管成像(CTA)和MR血管成像(MRA):是无创性的脑血管显影方法,主要用于有动脉瘤家族史或破裂先兆者的筛查,动脉瘤患者的随访以及急性期不能耐受DSA检查的患者。

4、其他: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动态检测颅内主要动脉流速是及时发现脑血管痉挛(CVS)倾向和痉挛程度的最灵敏的方法;局部脑血流测定用以检测局部脑组织血流量的变化,可用于继发脑缺血的检测。

疾病治疗治疗原则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原则:制止继续出血,防治继发性脑血管痉挛,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去除病因和防治再出血及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对症治疗1、绝对卧床:患者应住院治疗,绝对卧床休息4~6周(避免一切可能引起血压或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如用力排便、咳嗽、喷嚏、情绪激动、劳累等)。

2、镇静止痛:头痛、烦躁不安、有精神症状者可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药物,避免使用影响呼吸与意识观察的药物。

3、调控血压:适当调整血压。

既往血压正常的患者,SAH后血压升高,控制血压到接近正常水平;既往血压高者,控制血压到接近平时血压水平。

一般收缩压不宜高于150~180mmHg。

4、抗抽搐:有痫性发作者可给予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安定等。

5、纠正低血钠:有低血钠时,给予等渗液体,血容量不足时及时补液纠正,避免使用低渗液体。

降低颅内压SAH的颅内压增高是由于血肿的占位效应和脑脊液循环通路被阻塞而致急性脑积水以及脑血管痉挛所致的脑缺血和脑水肿,因此SAH颅内压增高较其他脑血管病重而急。

可给予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复方甘油、白蛋白、地塞米松等。

止血及预防再出血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形成,推迟血块溶解,防治再出血的发生。

6-氨基己酸:4~6g溶于NS或5%~10%GS中静滴,每天24克,持续7~10天,逐渐减量至8g/日,维持2~3周。

止血芳酸(PAMBA):0.2~0.4g缓慢静滴,2次/日。

为避免继发脑缺血发生,需同时联合应用钙拮抗剂。

防治脑血管痉挛钙通道拮抗剂:可减轻血管痉挛。

常用尼膜同10mg~20mg/d缓慢静滴,1mg/h,连续5~14天,注意监控血压。

或者尼莫地平口服,20~40mg/次,3次/日。

扩容升压:血容量不足或血压偏低时,给予扩容升压治疗。

脑脊液置换疗法:对非动脉瘤性SAH或动脉瘤手术后者可用CSF置换疗法。

可腰椎穿刺置换脑脊液,10~30ml/次,2次/周;可根据颅压情况每次放脑脊液5~10ml。

有脑室出血者做侧脑室引流术。

判定动脉瘤的部位1、出血在脚间池和环池,一般无动脉瘤。

2、鞍上池不对称出血提示颈内动脉系统的动脉瘤。

3、外侧裂出血提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4、额叶半球间裂基底部出血提示前交通动脉的动脉瘤。

怀疑动脉瘤者,请神经外科会诊,非动脉瘤者进行一般内科治疗。

再出血:减少可能引起再出血的因素。

病人需卧床,减少刺激。

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用止痛药控制疼痛。

使用镇静剂。

规律使用大便软化剂和缓泻剂。

这些措施目的是避免血压升高,以免颅内压升高引起再出血。

如果可能,手术是最好的预防再出血的方法。

低钠血症:SAH后低血钠一般在出血后数天发生,常与血管痉挛的时间相平行。

低血钠更多见于临床症状重的脑积水患者,是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低血钠通常轻微不足以产生症状。

处理:(1)对最近发生SAH患者监测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液体平衡、体重,以评估容量状态。

出现容量量下降的趋势应补液纠正。

(2)SAH后低血钠的治疗应包括血管内输注等渗液体。

避免使用低渗液体,因其会导致低血钠;不要通过限制液体治疗低血钠。

发病紧急处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和血管畸形。

一旦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应及时在当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治疗或转送医院抢救治疗,转送病人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突然剧烈头痛、呕吐,应怀疑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送医院就诊;2、尽量让病人保持头高侧侧卧位,避免舌根后坠阻碍通气,及时清理口中呕吐物,以免误吸入气道;3、尽量避免长途转送,选就近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治疗;4、转送病人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随时采取必要措施:5、转运前应给予脱水、降压等治疗,.给予镇静、止痛药,并绝对卧床休息;6、运送过程中尽量避免震动;7、出血量大时可行脑室穿刺引流,或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头颅CT或腰椎穿刺可确认;8、积极查找原因,对颅内动脉和颅内静脉畸形者,确认后行手术根治;9、随时注意血压变化;10、保持患者心情愉快,避免情绪紧张。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常因心、肺、肾等脏器功能差而不能耐受“如此打击”,可继发呼吸道、肺感染、泌尿道感染等,抗感染治疗、降温治疗都十分重要。

若无禁忌应尽早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动脉瘤,若病人可耐受手术,最好能在病后一周内进行,可大大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和出血复发的危险性。

内科治疗用于术前、术后或不适宜手术的病人,其措施应包括:卧床休息四周、尽量减少活动和精神不安、避免用力大便、补充营养、维持水盐和酸碱平衡及以上所列的药物治疗。

不论是手术治疗或是内科治疗后,一定要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主要措施有:避免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控制血压,另外对可引起出血其他高危因素如:糖尿病、心脏病、肥胖、高血脂、吸烟、过度饮酒等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应及时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调整和控制饮食,保持积极愉快乐观的生活态度,对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都有一定的价值。

中医分证论治肝风内动,肝阳暴亢肝肾不足,虚火上扰痰浊内阻,清窍蒙蔽肝郁气滞,瘀血阻络护理措施l心理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因头痛难忍而致烦躁不安,因此对于清醒病人应多与其沟通,告知病人头痛是因为出血、脑水肿致颅内压增高,血液刺激脑膜或脑血管痉挛所致,随着出血停止、血肿吸收,头痛会逐渐缓解,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