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的培养

主题:1、中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

2、中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3、中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受控能力培养实践

现代教育研究表明,人的素质包括三个方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三种素质协调发展,共同提高的关键时期,其中心理健康发展是身体健康的保证,又是文化素质得以提高的基础。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现阶段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就成了基础教育阶段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而在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中,尤其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的培养。心理适应能力就是个体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环境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就是个体能承受外来的各方面压力,对失败、困难和挫折具备坚韧不拨的毅力和意志的心理品质。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往往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中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存在问题的表现

目前,很多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目前的中学生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教了。其难管难教的原因就是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太差,承受能力十分低下。去年九

月,我刚接手了一个初一新班的班主任,按以往的经验,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基本就可以归顺了。可是这个班到现在为止,还在没有群体意识,不定期在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而且不到一年,已有近十人辍学。

1、很大一部分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低下

心理适应能力低下的学生多表现为不能尽快完成小学向初中阶段的过渡,比如我们有位女生,刚进学校三天,就闹着嚷着不读了,究其原因,她说她见不着父母心理很难过。这充分表明,她其实根本就没有主动适应新环境的心理准备。

2、心理承受能力欠佳

初中与小学相比,课程增多了,难度加大了,竞争也增大了,上些学生带着自信而来,抱着自卑而退,多数辍学的同学都是因为恐惧心理而导致的。

二、中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一贯制,但中学和小学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习阶段,小学阶段大多一个自然村一所,学生结构单一,而且多以走读为主。教学内容少,难度小。而中学相对集中,学生来源广,多以寄宿制为主,教学内容多,难度相对加大,主使一些学生难以适应,难以承受。而导致中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着的原因我以为有以下几方面:

1、家庭的原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家庭摆脱了贫困。“不能苦了孩子”的观念已成为很多家长的共识。在家里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就是只要读好书就行了,一些父母往往连

扫地、洗衣服、收拾家屋这些简单的家务活都不让子女做,家长要外出,大多要提前把孩子衣食住行等问题全数安排妥当。还有一些家庭,过分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把子女的成绩抓好,陪读书,倍做作业,甚至有些父母还到学校替子女值日。孩子的所有要求,均无条件的满足。勿庸违言,这充分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但这种过分的关爱使得孩子什么都勿需考虑。这样一来,多数学生均养成了十分严重的依赖思想。一旦这种生活发生了变化,就措手不及、不知所往。不经风雨,无以见彩虹,在家庭生活中,很多家长从来不让子女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剥夺了孩子承受挫折的心理体验。孩子进入中学开始独立生活。生活上,学习上一系列的困难和挫折迎面而来,这就难怪他们无法适应和承受。

2、学校的原因

学校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可是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已提了若干年,但考核制度仍存在着不配套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衡量一所学校一个老师的标准,仍然是考分。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仍然是学校和老师们的重要途径。同时“安全问题一票否决”又是目前提得十分响亮的口号,学校、教师们为了能使学生的总体成绩提高,又保证不出现安全问题,不得不整天把学生关在学校里读书、背书、做作业,于是,学生没有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就难以适应,遇到突出其来的挫折和困难,就茫然不知所措,完全丧失了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

3、社会的原因

一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能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目前,一些中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太少,为了把学生安全责任关,一些学校严禁组织学生

的社会活动,有的甚至连课外活动都取消了。同时社会对学生提供的场合也十分有限,中学生深入社会,体验生活,往往会被冠以“不学无术”的恶名,学生失去了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无疑就限制了他们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的发展,一旦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就显得束手无策,一个小小的压力,就会使他们彻底失去心理支柱。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竞争的时代,人才竞争除了学识、技能的竞争,最重要的就是心理素质的竞争,一个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的。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难,我想除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外,恐怕也与才子们的心理素质有关。一个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无论什么工作都能适应,他不怕失败,不怕碰壁,可我们的秀才们很大一部分人恐怕就没有这种心理素质。这些现象无疑给我们的教育敲了警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努力培养出具有极强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人才。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我认为应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加强中学生适应能力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刚进中学的孩子,由于在此之前,他们接触社会的范围狭窄,又大多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过来的。他们进入新的环境,往往心理闭锁,自信心不强,不敢或羞于在公共场所发表自己的狗崽子解和与他人进行交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有意创设上些新环境,设置一些让其充分展示的新平台。

1、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角色的竞选和志愿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人的知识和心理素质水平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人通过实践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还易于发现自身的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