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合集下载

评价人物的一般方法(历史四合一)

评价人物的一般方法(历史四合一)

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一、人物定位首先要从整体上确定评价对象的身份,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还是兼而有之,以便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析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

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考察。

如对康熙帝的评价: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主要看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

3、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主要看其主张、措施和行动,对反侵略、反专制、挽救民族危亡有何作用(政治),对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何作用(经济),对西学的传播有何作用(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外交)。

4、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其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5、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影响。

从时间上看,有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从空间上看,有对本地区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

(同一类型的历史人物存在区别,一般可以从历史传统、社会现实、个人素养等角度进行思考。

)三、人物评价的常用方法1、历史的评价:把一定时期的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评价。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关于评价历史人物,老师上课只讲了方法:要“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根据这几个字,你会了吗?静下心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吧。

所谓历史人物,它不是指历史长河中的任何一个个人,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历史进程或重大历史事件有突出作用的、影响较大的、留下明显痕迹的人。

他们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还会起决定性作用。

一、明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要求第一,能够对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和历史作用做出恰当评价;第二,能够对历史人物在某一具体事件的立场、观点、态度做出分析评价;第三,能够对历史人物相互之间的评价(可以是同时代人,也可以是不同时代人)或现实中的人物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并能说明自己的观点;第四,具备从所提供的有关某一历史人物或相关历史人物活动的历史材料中,独立地提出适当的观点或假设,并运用基本的演绎或归纳,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方法做出较为完整的论证或阐述的能力。

二、从哪些方面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第一,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

在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时,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即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

因为,任何历史人物的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舞台,个人的思想和活动受众多条件的制约,只有考察历史人物个人背后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现历史规律,才能了解历史人物活动的实质。

如评价秦始皇就涉及到怎样认识他残暴的原因。

如果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就会发现他的残暴是秦统一六国后经济迅速发展加速了统治阶级腐朽的结果,是权力过分集中于君主一人的结果。

如果不考虑当时的历史条件,很容易把他的残暴归结为单纯的个人品德问题(事实也是如此,历史上持此论者不乏其人),这样的认识不仅流于浮浅而且还有很大危害——让人们把由根本制度带来的问题误认为是皇帝个人的品质问题,避重就轻,从而掩盖了历史真像。

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背景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历史人物评价——武则天

历史人物评价——武则天

现代人看武则天
郭沫若: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宋庆龄: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 ,不难看出武则天也是个好妻子。 毛泽东: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 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元芳,你怎么看?
“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 多,粟多则人富。” ——武则天 武则天向高宗建言劝农桑、薄赋敛;以后又向全国 颁布了《兆人本业记》,用以教导农民,内容包括农俗 四时种莳之法。……武则天执政时期,在营州(今山东 昌乐东南)东北所开的窦公渠,曲折三十里,受益之田 亦为数可观。……武则天时期,社会生产有所提高,户 口迅速增加。(由高宗初年的380万户增加到615万 户) ——《中国通史全编》
2、阶级性:历史人物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 3、全面性:一分为二地看待历史人物
全面了解历史人物,分清其功过是非,不能以点带面,以 偏概全,重点评价其主流。
二、评价方法
4、评价标准客观公正
不脱离特定的历史环境,历史地、唯物地看待问题。看问 题要全面,史实充分,多视角。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等。
①标准: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符合人民群众(长远)利益、 利于生产力发展 ②兼用传统革命史观和现代化、整体、文明、社会等 新史观,多视角(或多标准)看问题。
重视农业,发展经济
• 武则天首创殿试,亲自考问举人,然后任命官职。 • 她设立招收武官的武举制度,武举考试分骑射、马枪、步射、 才貌、言语、举重等,考试及格即被录用。 • 内外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资治通鉴》 • 武则天还开创了试官制度,她派人到各地收揽人才,任命为官, 选真正有才之人,加以提升任命,那些不称职的就被罢免,甚 至加以刑诛。 • 武则天在大批贤才中遴选出许多出色的将相,委以重任。如宰 相狄仁杰、张柬之,边将娄师德、唐休景等,有的在武则天死 发展科举制度,重视人才选拔任用 后仍继续发挥作用,姚崇,宋璟等人便是开元时期的著名人物。 • 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资治通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史论共享)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

2、秦始皇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他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这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家的杰出之处。

3、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史论共享)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1、唐太宗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而其纳谏、用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

2、而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帝范》,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

3、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史论共享)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增补:文字狱、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史论共享)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国整个思想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行为。

儒家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汉武帝清徐县王答乡一中乔小花一、背景一直以来,作为教师的我总是抱怨学生上历史课不积极,不能很好的和我合作,以致成绩总是不尽人意。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我和广大历史教师一样,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中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实践活动, 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主题历史学科涉及内容广博,涵盖古今中外。

要学好历史,单靠每节历史课上的45分钟,单靠薄薄的几本历史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课堂之外,教材之外,有更广阔的历史学习天地。

如何引领学生走向这片广阔的天地,方法有很多。

辩论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种。

我在讲完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有关汉朝的历史后,我计划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评价汉武帝,于是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任务,让学生先通过网络、图书等各种途径查找这方面的资料,以便更好地评价。

三、案例描述课堂上,我首先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做了指导:强调评价历史任务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特点、活动,辨证、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尤其着重评价该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史论结合最好,不要空发议论。

由于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此,我的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纷纷举手,一个个跃跃欲试。

生1:电视剧《汉武大帝》序幕中的几句话就是对汉武帝的最好评价。

“他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千古奇功,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年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久的名字。

”刘彻是个英明有雄才壮志的皇帝,为了巩固政权,他平藩废王;为了击破频繁侵扰边境的匈奴,他多次派卫青、霍去病远征,修养生息;他收回了盐、酒等奢侈品的国家专营权。

师:这个同学引用影视资料对汉武帝做了比较全面的极高的评价,谁还能对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作更具体的分析。

生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维护了思想的统一,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生3:汉武帝真正执政后不久,就着手解决王国问题,而且没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问题,为汉朝后来的统治打下基础。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第1讲先秦时期综述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第1讲先秦时期综述
现象:百家争鸣。 联系: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材料四 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国语· 晋语》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 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吕氏春秋· 审分》
印象东周
战国时期铁农具
(公元前483年)季孙欲以田赋(按田亩收取地租) 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 ——《左传· 哀公十一年》 (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 商君列传》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1.土地制度 2.农业 3.手工业 4.商业 礼崩乐坏 各国变法 5.小农经济 6.重农抑商政策
政治 经济
禅让制 1.土地制度 2.农业 3.手工业 4.商业
文化
文字:刻画 符号
文字:甲骨文
1.思想:百家争鸣 2.文学:《诗经》、楚辞 3.科技:司南
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阶段 1.政治:夏朝建立奴隶制国家,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时期奴隶 制崩溃,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 2.经济:原始农业出现后,农业在各部门中的主导地位逐渐确立;手工业、 商业发展,封建经济逐渐形成。 3.文化:以儒家思想等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
大宗、小宗示意图
表二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 政治
1.王位继承:世袭、“家天下”
2.西周分封制: 目的、内容、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提高 ②国家产生和完善
3.西周宗法制: 目的、内容、核心、作用
1.土地制度: 国有(井田制)
2.农业:仍以耒耜为主要农具
经济
3.手工业: “工商食官”、青铜业、冶铁业(块炼 铁)、 原始瓷器、丝织技术突飞猛进(斜纹提花 织物) 4.商业:职业商人、贝(商朝); “工商食官”(西周)

评价人物事件原则和方法

评价人物事件原则和方法

【答案】 (1)变化:先提倡平等,后来反对普选权(或主张贫富 有别)。 原因:前因: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以“平等” 激励革命; 后因:反对平等派,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 利益。 (2)理解: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平等是革命 的目标(或用法典确保公民平等权)。影响:法典巩固了 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3)政治倾向:满足社会上层(如富人、高级军官)的 利益。 价值:冲击封建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客观上传播革 命思想
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依据的观点与采用的方法 1.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 学的方法。全面的就是要一分为二的看人的一生,既要看主流又 要看到缺点或不足;历史的就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下, 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当时起的作用如何?既要看到功又要看到过, 一分为二对待他们。如功大于过的秦始皇 束了战国分裂割据混战局面,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利于国家巩 固、人民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而 “焚书坑儒”在加强中央集权有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 否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危害更大。它籍制了人民的思想、 摧残了文化,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破坏和阻碍 作用
一、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则与标准 1.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原则是:是否推动历史的发 展,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 发展趋势,既当是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二是看是否符合人 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 的发展。这三条标准是紧密相连.的、互为一体的。一般说来, 只要符合第一条其它两条也就顺理成章了。 2.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潮流是不同的:在中国古代史上统 一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近代史上主要是反侵略(1894年后为反 帝)反封建;现代史上主要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 发展。

让学生学会科学评价历史人物

让学生学会科学评价历史人物
科 知 识 实际 运 用 能 力 的 重要 方 法 。
的历史背景下作 出了相应 的选 择 , 有 的推动 了历史的进程 , 如李鸿章 、 曾 国藩 、 左 宗棠等人。而有 的则阻碍 了历史 的进 程, 如 高唱“ 立 国之道 , 尚礼 义不 尚权谋 , 根本 之图 , 在人 心 不在技艺 ” 主张“ 以忠信为甲胄 , 礼义 为干橹 ” 抵御外侮 的以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代表人物 。 三、 把 历 史人 物 置 于 具 体 历 史 事 件 当 中 在评 价历史人 物时 , 我们 不能 以现 代的标 准来看待 他
历 史 人 物 的方 法 。
是“ 功大于过” 还是“ 过大于功” 的结论。如八年级历 史《 抗1 3 救亡运动》 , 很 多人对蒋介 石 的印象是负 面的 , 甚 至也认 为
国 民 党 是妥 协 的 , 而 实 际上 , 在抗 日救 亡 运 动 中 , 很 多 所 谓 的“ 国民党 ” 人 士同样 在前线 卜冲锋 陷阵 , 抗 击侵 略者 。 然 而, 当抗 H战 争胜 利后 , 国共 两 党 为 了争 夺 执政 权 , 才 引
笔 者认 为 , 所谓“ 科学评价” 是指 客观 、 辩证 、 公正、 全 面 地评价对历史人物作出评价 , 评 价是 一 种 检 测 的手 段 , 其 最 终 的 爿的 不 在 于 给 学 生 排 排 座 — — 分 出个 高 低 , n i 『 是 要 让 每 个 学 生 在 教 师 评 价 过 程 和 结 论 巾对 自己 的 学 习 情 况 有 正 确的认识 , 找到自 存在 的不 足。评 价的 F { 的不是 分个 “ 谁 高谁低 、 谁好谁 坏” , 而是 与历 史 事 件 和 当 时 的 历 史 背 景 进 行融合 ,加深对历史进程的 了解 ,从历史 人物身 卜 学 优 点, 总结经验 、 吸 取 、 川。 坚持客观、 全 面 的 原则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第一,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第二,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

这实质是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

)第三,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

主要围绕他的政治主张和措施进行分析,看他对当时社会各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对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影响;对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的影响;对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的影响;对加强中外关系和国际交往的影响等。

2、中国古代农民起义领袖。

主要看他所领导的起义:在打击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方面有何直接作用(推翻或瓦解其统治);有何间接作用(即在多大程度上迫使后来的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从而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使生产力的发展);在斗争中提出的口号或纲领对提高农民革命斗争水平有何作用。

3、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

主要看他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行动: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进步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融合进步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

4、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

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张、措施或行动:对反对封建势力,动摇其统治基础有何作用;对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有何作用;对西学的传播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何作用;对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

特别要注意他在上述几个方面比他的前人有何进步,此点是确定近现代政治人物时应把握的总原则。

5、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

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第四,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活动对其做出应有的评价。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思路评价历史人物,要知道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

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辩证分析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

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考查。

如对康熙帝的评价:从纵向上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横向上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主要看其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有何作用,对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有何作用,对国家的统一巩固有何作用。

3.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主要看其主张、措施和行动对反侵略、反专制、挽救民族危亡有何作用(政治),对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有何作用(经济),对西学的传播有何作用(思想),对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外交)。

4.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其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等),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5.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其影响。

从时间上看,有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从空间上看,有对本地区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

同一类型的历史人物存在区别,一般可以从历史传统、社会现实、个人素养等角度进行思考。

二、评价人物的常用方法1.历史地评价:把一定时期的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评价。

任何人物的活动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我们要理清历史人物与其所处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要避免用现代人的标准苛求古人。

古代中国政治家

古代中国政治家

D
4.下列关于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为吐蕃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B.表明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C.加强了唐政府对吐蕃的管辖 D.表明了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
C
▲二.从“贞观之治”入手分析唐太宗对古代社会发展的历史作

思维能力训练
5.《步辇图》描绘了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 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 B.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遍民族的巨大向心力 C.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2)分阶段概括秦朝疆域的形成过程。 ①商鞅变法后,泰国成为当时强大的国家之一,秦王 赢政采取正确的策略,先后灭掉六国,实现了统一; ②赢政统一后,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巩固和扩大了 统治疆域。 (3)为巩固辽阔的疆域,秦始皇进行了哪些政治改革? ①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②确立皇帝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央行政机构; ③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度。
本单元:人物简单的定位
1.秦始皇——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创立者 2.唐太宗——封建社会全面繁荣时期的奠基者
3.康熙帝——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践者
4.但对于中国古代帝王,一方面考虑其超越前人之 处,但另一方面不能否认其带有专制性的一面。
课标要求突破
▲一.通过统一、建制等史实评价秦始皇历史功过 ▲二.从“贞观之治”入手分析唐太宗对古代社会发展的历史作 用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把握人物的总体特征。 2.评价要一分为二。 3.要史论结合。 4.时代性:用历史眼光评价人物,确定人物的时代背景,确定人 物的阶级属性;运用比较分析,点评历史人物,用世界眼光看 中国,把历史人物放在世界大环境中去认识。 5.发展性:人物是变化发展的。 6.主要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 会进步。 (1)维护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2)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稳定(政治) (3)调整经济措施,改善生产条件(经济) (4)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文化) (5)采取措施,巩固国家,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民族关系) (6)对外交往或者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对外关系) ◎历史造就英雄,英雄对历史起一定推动作用。

请简述如何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

请简述如何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

请简述如何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1.要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所处的“时代”这个大背景中去,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苛求古人。

2.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要综合分析,一分为二,切忌绝对化。

没有绝对的肯定或否定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要全面了解这个人物的所有事例,而不是以点带面。

4.要史论结合,不能空下结论。

先要叙述史实依据。

然后得出结论,做到有理有据。

5.要有正确的评价标准,要看其历史活动对历史发展是促进还是阻碍,或者个人素质是优是劣。

然而,许多历史人物的活动充满了矛盾。

评价的时候要看他们的主流(主要方面),根据主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扩展资料: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1.一分为二的原则: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杰出历史人物也不例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而在评价杰出人物时也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

2.时代性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把他们放在其特定的历史时代。

这个特定的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历史人物做的事情不可能超越他的时代。

比如对商鞅的评价,主要是基于他积极改革的史实。

他改革的结果是在秦国建立了封建制度,使其更加强大。

3.阶级性原则:历史人物大都生活于阶级社会中,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

4.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学生在明确评价标准和原则之后,要将其观点表达出来,就必须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即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以历史事实或者具体史料为依据,才能得出相应的观点,既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不能堆砌材料和历史事实。

历史人物,它指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历史上有记载,对人类历史起到推动作用的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古学佐证。

历史简单的概括:以前发生的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事,历史人物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就是在这些事件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了。

如何讲解历史人物

如何讲解历史人物

如何讲解历史人物作者:郭春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年第02期历史人物是历史知识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是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讲好历史人物的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那么,应如何讲解历史人物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的做法是:一、讲解历史人物,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和它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等方面联系起来这个联系是指联系主要的,决定人物本质特征的方面。

如讲解商鞅这个人物,必须考虑和联系“商鞅变法”以及变法的历史背景、内容和意义。

二、讲解历史人物,要有典型的、适量的、明了而具体的历史事实材料,突出人物形象由于字数和课时的限制,中学历史教材在介绍重要人物时,也往往对他们的身世和具体活动写得很简单。

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对那些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作用以及有现实借鉴意义的历史人物情况作适当的补充。

例如,讲解《鸦片战争》中吴淞之战中的牛鉴时,我作了以下的补充:“吴淞之战时,两江总督牛鉴率军进驻宝山,听说江南提督陈化成击毁了英舰,以为取胜的机会来了,竟然大摆其总督仪仗,大摇大摆地出来督战。

敌舰发现后,发炮轰击,牛鉴一听炮声,吓得面无血色,赶快从轿子里钻出来,脱掉靴帽,混在士兵中乱蹿逃命,致使全军溃败。

”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牛鉴的印象,可以看出牛鉴是一个贪功、怕死的军政首领。

三、充分运用教材中的人物画像等直观教具这样讲解历史人物,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有关历史人物的知识。

例如,在讲述岳飞抗金斗争史实之前,结合课文彩图《岳飞像》,先对岳飞的形象进行生动的介绍,然后模拟岳飞手迹,板书“还我河山”四个字。

这样,学生就会进一步加深对岳飞这一历史人物的印象。

四、运用综合、归纳、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人物概念中学历史课本中一些历史人物活动不是集中一章节中,而是穿插在几个章节之中。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42 文言文阅读中人物短评写作含详解

2024年上海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精讲精练 专题42 文言文阅读中人物短评写作含详解

专题42文言文阅读中人物短评写作【典例示例】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21.人物短评通常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人物的评价。

请结合全文,围绕何易于“爱民如子”这一品质,为其写一则人物短评。

(5分)【对点演练】(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仕世民论[宋]范祖禹①初,洗马魏征常劝太子建成早除秦王,及建成败,世民召征谓曰:“汝何为离间我兄弟?”众为之惧,征举止自若,对曰:“先太子若早从征言,比无今日之祸。

”世民素重其才,改容礼之,引为詹士主簿,亦召王珪、韦挺于嶲州,皆以为谏议大夫。

②臣祖禹曰:齐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又相桓公以霸,何哉?桓公、子纠皆以公子出奔,子纠未尝为世子也。

桓公先入而得齐,非取☐子纠也。

桓公既入,而杀子纠,恶则恶矣,然纳桓公者齐也。

《春秋》书“公伐齐,纳纠”,称“纠”,而不称“子”,不当立者也。

“齐小白入于齐”,以小白系之“齐”,当立者也。

又曰“齐人取子纠杀之”,称“子纠”,所以恶齐也。

是以管仲不得终雠桓公,而得以之为君。

今建成为太子,且兄也;秦王为藩王,又弟也。

王、魏受命为东宫之臣,则建成其君也。

岂有人杀其君而可北面为之臣乎?且以弟杀兄,以藩王杀太子而夺其位,王、魏不事太宗可也。

夫食君之禄而不死其难,朝以为雠,暮以为君,于其不可事而事之,皆有罪焉。

臣之事君,如妇之从夫也,其义不可以不明。

苟不明于君臣之义,而委质于人,虽曰不利,臣不信也。

(选自《唐鉴》卷一,题目为编者所加)22.综合阅读《魏征传》(节选)、《魏征仕世民论》和课文《谏太宗十思疏》,围绕“君臣之义”,为魏征写一则人物短评,100字左右。

(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高适者,渤海蓚人也。

适少濩落不事生业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取给。

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

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诵。

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

高考历史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模式、原则和方法

高考历史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模式、原则和方法

高考历史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模式、原则和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需要用他们的具体言论、行为评述其是非功过,只有史实正确、详实,才有可能史论结合正确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具体该怎么做?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模式:(一)评价历史人物重大活动的一般模式首先,概述历史人物生活的历史环境概述时,一般可以考虑以下因素: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如何;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什么等。

其次,点明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即由什么阶级组成,代表着什么阶级的利益。

第三,简要评述历史人物重大活动中的具体史实一般地说,评述人物事迹大体上采用分类法和分期法。

1.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

一般可分为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

如汉武帝的事迹可概括成:①政治上:a、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

②经济上: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

经济发展,国家富裕。

③民族关系上: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b、派张骞出使西域;c、派人在西南设郡县。

④文化上:在中央设太学,郡国设学校。

评述近代历史人物如林则徐、李鸿章、那拉氏、袁世凯等也可用此法。

如林则徐事迹可分为禁烟、抗英、学习西方三大类。

李鸿章活动也可分为三大类:①参加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设立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创建北洋水师。

②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组建淮军,伙同戈登洋枪队进攻太平天国控制的苏州、常州。

③投降卖国:a、中法战争中奉行“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政策,致使马尾海战中福建水师损失惨重,战后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进一步打开了西南门户;b、甲午中日战争中,奉行“避战自保”方针,推行“ 保舰”政策,致使威海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后又订《马关条约》;c、1896年同沙俄订立《中俄密约》出卖东北主权。

历史人物评价——武则天

历史人物评价——武则天
最后,给出对该人物的总体称谓。(如, 某某家)
互动探究:评价一代女皇武则天
• 中文名:武曌
• 职业:大周皇帝
• 别名:武则天、武媚娘 • 信仰:佛教
• 国籍:中国
• 主要成就:废唐,改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利州(山西文水) • 生卒:624——705年
号为周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 统的女皇帝 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
你认识我吗?
一个女强人 一个褒贬不一的女强人 一个明知大家对她褒贬 不一的女强人 一个女人
武则天
你是怎么认识我的?
文献史料
史料实证,获取信息;多重论证,孤证不立
实物史料
口述史料
音像史料
武则天玉玺
一、评价步骤
1、收集相关史料。 2、甄别史料,去伪存真。 3、归纳整理史料,史论结合进行评价。 (1)分类法
放手招官,官僚集团急剧膨胀
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
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
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
观。……武则天时期,社会生产有所提高,户
口迅速增加。(由高宗初年的380万户增加到
615万户)
——《中国通史全编》
重视农业,发展经济
• 武则天首创殿试,亲自考问举人,然后任命官职。
• 她设立招收武官的武举制度,武举考试分骑射、马 枪、步射、才貌、言语、举重等,考试及格即被录 用。
• 内外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资治通鉴》
把人物活动按类别归纳评述。 (2)分期法
把人物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
分类法:秦始皇的重大活动
措施
政治
中央: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地方:郡县制
文化 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河北司玉红闫凤新
在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各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功不可没,如华盛顿、拿破仑、林肯等。

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过程是让学生感受
历史,体验历史的过程,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有助于
促使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和整体教学目标的完成。

全面、辩证地评价重
要的历史人物也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评价
历史人物的方法。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有多种:如“论从史出、史论结
合”的方法、“画龙点睛”的方法等。

其中的“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方法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常用的方法。

下面以评价华盛顿为例,说明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方法的运用。

【人物传真】
华盛顿(1732~1799),美国首任总统(1789~1797),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

1732年2月22日生于弗吉尼亚,卒于1799年12月14日。

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

早年当过土地测量员。

1752年,成为维农山庄园的主人。

曾参加七年战争,获中校和上校衔,积累了军事指挥的经验。

1758年当选为弗吉尼亚议员。

翌年与富孀M.D.卡斯蒂斯结婚,获得大批奴隶和60.75平方千米土地,成为弗吉尼亚最大的种植园主。

在经营农场、手工作坊的过程中,华盛顿饱尝了英国殖民当局限制、盘剥之苦。

1774年和1775年,先后作为弗吉尼亚议会的代表出席第一届、第二届大陆会议。

1775年7月3日,华盛顿就任大陆军总司令。

他把一支组织松散、训练不足、装备落后、给养匮乏,主要由地方民兵组成的队伍整编和锻炼成为一支能与英军正面抗衡的正规军。

通过特伦顿、普林斯顿和约克德等战役,击败英军,取得了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

1783年《巴黎和约》签订,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同年12月23日递交辞呈,解甲归田。

1787年他主持召开费城制宪会议。

制定联邦宪法,为根除君主制,制订和批准维护有产者民主权利的宪法作出不懈的努力。

从而开创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

次年,回到维农山庄园。

因对美国独立作出重大贡献,被尊为美国国父。

【学法指导】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华盛顿进行评价。

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出色的政治家(总评)。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他被委任为大陆军的总司令,负责组建大陆军,开展抗英斗争(史实),为美国独立和统一做出巨大贡献(评论)。

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总统,他坚持三权分立的思想,领导美国建立政权机构,主动放弃第3届美国总统的竞选(史实),他的民主精神在美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为以后的国家领导人做出了榜样,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评论)。

华盛顿是一位杰出的、德才兼备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不愧于美国“国父”的称号。

(总评)
【沙场点兵】
1.请你用同样的方法评价拿破仑。

参考答案:
拿破仑:著名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总评)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他执政时,采取了一系列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帮助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制定《民法典》,(史实)以法律形式肯定资产阶级的胜利,废除了封建特权,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各资产阶级国家的民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评论)他执政时的对外战争,打击了各国旧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将法国大革命的某些成果推广到欧洲各地,但由于他的对外战争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侵犯了别国人民的利益,遭到各国的联合抵抗,并造成了国内的经济困难,1815年在滑铁卢战役中被反法同盟打败,从此退出政治舞台。

(史实)他的一生对19世纪的法国和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评)
2. 马克思曾经这样评价林肯:“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

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林肯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

(总评)
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1861年4月,开始领导北方人民进行反对国家分裂的战争;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1865年,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

(史实)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维护了国家统一,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