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牵张成骨PPT(1)

合集下载

颌面部局部解剖—颌骨(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颌面部局部解剖—颌骨(口腔解剖生理学课件)

下颌隆突:下颌孔的前上方,是由喙突和髁突分别往后 下方和前下方汇合而成的骨嵴。此处由前向后有颊神经、 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越过。
下颌舌骨沟:下颌孔的下方有一向前下的沟,沿内斜线 的下方向前延伸,沟内有下颌舌骨肌神经、血管经过。
翼肌粗隆:下颌小舌的后下方骨面比较粗糙,称之,是 翼内肌的附着处。
(4)外面:
(三)大翼
下颌切迹:髁突与喙突之间凹陷,又称乙状切迹。有咬肌 血管、神经通过。
(3)内面:
下颌孔:漏斗状,开口朝向后上方。孔的前方有下颌小舌, 为蝶下颌韧带附着处。
下颌神经沟:下牙槽神经、血管通过此沟进入下颌孔。其 位置相当于下颌磨牙平面上方约1cm处。行下牙槽神经 阻滞麻醉经口内注射时,为了使针尖避开下颌小舌的阻挡, 接近下牙槽神经,注射器针尖应到达下颌孔上方约1cm 处。
易于发生骨折的薄弱部位: 1.正中联合 2.颏孔区 3.下颌角:骨质更薄 4.髁突颈部 由于下颌骨上有咀嚼肌附着,咀嚼肌的牵拉方向不
同,常使骨折块发生移位,产生咬合错乱,有的还可 能使舌后坠,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四)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血液供应:来自下牙槽动脉,周围软组织的动脉,如 翼内肌动脉、翼外肌动脉、颞下颌关节囊动脉、颞肌 动脉、咬肌动脉和舌下动脉等。
上颌结节:是后面下部比较粗糙 的圆形隆起,是翼内肌浅头的附 着点。
牙槽孔:后面中部、上颌结节上 方有数个小骨孔,是牙槽管的开 口,向下通入上颌窦后壁,有上 牙槽后神经、血管通过。上牙槽 后神经阻滞麻醉时,麻醉药物应 注入牙槽孔周围。
(3)上面:即眶面,构成眶下壁的大部。
眶下沟:向前、内、下通眶 下管。
垂直部:鼻腔的后外侧壁,外侧面有翼 腭沟与上颌体内面和蝶骨翼突前面的沟, 共同形成翼腭管。

牵张成骨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ppt课件

牵张成骨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ppt课件

-
8
• 二、牵张成骨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 DO术即利用这一基本生物学原理
• 将切断后仍保留骨膜、软组织附着及血供的两骨 段
• 通过安置其上的牵张器,施予特定强度与频率,以及 方向恒定而缓慢的牵引和张力,使两骨段按预定计 划分开
-
9
• (二)牵张成骨术的基本治疗程序与技术
• 包括颅颌面骨在内的DO术的治疗程序可归纳为四 个阶段:
• 4.固定期 • • 即结束牵张
• 在矫正位固定至拆除牵张器的时期
术的模式及临床应用 • (一)牵张成骨术的三种典型模式
• 以下颌骨短缩
• 采用口内牵张器为例
• 1.单切开线(点)式牵张成骨术(monofoc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
14
• 三、牵张成骨术的模式及临床应用 • (一)牵张成骨术的三种典型模式以下颌骨短缩,采用口
内牵张器为例。
• 2.双切开线(点)式牵张成骨术(bifocal distraction • osteogenesis)(先在骨缺损错位愈合部作一骨切开 • 线复位错位骨段并用牵张器固定后,再于第一切开线 • 远中侧按设计作第二骨切开线形成一定长度,带有软 • 组织及血供的小骨段,称骨运送盘(transport disc)。 • 继将连于同一牵张器的中组固位体固定其上,原位固 • 定。其后,按前述程序完成牵张治疗。
• 1.骨切开术
• 在患者计划部位施行骨切开术(osteotomy)
• 或骨皮质切开术(corticotomy)并安置牵张器。
-
10
• (二)牵张成骨术的基本治疗程序与技术包括颅颌
• 2.原位固定期
• 亦称间歇期或潜伏期
• 借助牵张器

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生理课件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生理课件PPT课件
脑颅骨:额骨、颞骨、蝶骨。 面颅骨:共14块
成对(6对):上颌骨、颧骨、鼻骨、 泪骨、腭骨、下鼻甲。
不成对:下颌骨、犁骨。 颈部骨:舌骨。
上颌骨(maxilla)
位置及特点: 位于面中部,解剖形态
极不规则。
结构:一体(上颌窦)(四面),四突。
上颌骨(maxilla)
一体(窦):中心部分为上颌骨体,其中
静脉
❖分类
浅静脉网 面前静脉 面后静脉
深静脉网 翼静脉丛(翼丛)
❖特点:静脉瓣较少或无瓣膜(危险三角)
第四节 淋巴组织与涎腺
淋巴组织
❖临床意义
口腔颌面颈部的淋巴组织(淋巴结和淋巴管) 十分丰富;共同组成此部的防御系统。正常 情况下,淋巴结的硬度与软组织相似,不易 触及。感染状态下淋巴结会肿大和疼痛;肿 瘤侵及淋巴结呈现无痛增大。
下颌骨(mandible)
是颌面骨中唯一可以活动且最坚实的骨骼 呈马蹄形 分下颌体和下颌支
下颌骨(mandible)
结构
下颌体:内面、外面、牙槽突、 下缘
下颌支:内面(下颌孔)、外面、 喙突、髁突
下颌角:
下颌骨(mandible)
薄弱部位
颏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 髁状突颈部
血供和神经支配
口腔颌面部 应用解剖生理
口腔外科
概述
口腔颌面部界限与分区
界限
上界:额部发际线 下界:舌骨 左右界:颞骨乳突连线
口腔颌面部界限与分区
分区
上、中、下三部分区法 器官功能分区法
13个解剖区
美人标准(三停五眼)
中国的传统审美观念对人的面部美特别重视,三停五眼是古代画家 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一种人物面部的普遍规律, 它阐明人体面部正面观的纵向和横向的比例关系,因此,三停五眼是衡 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三停 指将人面部正面横向分为三个等分,即从发际至眉间点为一停、眉间点 至鼻下点为二停、鼻下点至颏下点为三停。 五眼 是指将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等分,以一个眼长为一个单位,即两眼之间 距离为一个眼的距离,从外眼角垂线至耳轮垂线之间为一个眼的距离, 整个面部正面纵向分为五个眼距离。

牵张成骨在颌面外科的应用 PPT-

牵张成骨在颌面外科的应用 PPT-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 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六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版社,北京,2007
• 周树夏主编《手术学全集》口腔颌面外科卷第二 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 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版,2007
牵张成骨(DO)的组织学特征
纤 维 骨 痂








牵张器的种类
按照牵张器植入方式
外置式
external
内置式
internal
牵张方式
单焦点牵张 (Monofocal DO) 双焦点牵张 (Bifocal DO) 三焦点牵张 (trifocal DO)
MDO BDO TDO
小结
• 牵张成骨是充分利用组织自身再生修复潜能 完成组织修复的一种形式。
• 牵张成骨必须遵循其规则,否则不能达到治 疗目的。
• 在颌面外科领域理论上牵张成骨可以治疗各 年龄各种缺损与发育不足畸形。
• 牵张成骨仍有许多需要研究的课题。
• 授课对象: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
• 学时:2学时
• 本课目的:能够说出牵张成骨的基本原理, 能够阐述颌骨牵张成骨的临床临床分期,能 够复述牵张成骨操作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
• 能够复述张力拉力法则、说出牵张成骨的 基本原理,能够复述牵张成骨操作程序、 方法及注意事项
• 能够区别不同种类的颅颌面牵张器,能够 阐述颌骨牵张成骨的临床临床分期,概括 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参数,能够判断颌骨牵 张成骨的适应证。
思考题
• 牵张成骨的原理是什么? • 牵张成骨的分期与分类有哪些? • 牵张成骨的主要技术要求有哪些?

最新颌面部局部解剖.教学讲义PPT

最新颌面部局部解剖.教学讲义PPT
❖ ②腮腺鞘与腺体紧密结合,并发 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将其分为 若干小叶,化脓时形成独立散在小 脓灶,切开引流时应注意分开各腺 叶的脓腔,以使引流通畅;
③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 并发出索状纤维束,伸入外耳道前 下壁软骨部的裂隙(Santorini fissure)中,腮腺内的小动、静脉及 神经也经该裂隙进入外耳道,外耳 道前下部的淋巴亦经此裂隙流入腮 腺区的耳前淋巴结。故化脓性感染 可在腮腺与外耳道之间互通。
2~3cm 15.腮腺导管体表投影:耳
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 1/3段。
皮肤及皮肤分裂线
❖ 1.面部皮肤皱纹线 按照皱 纹产生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类。
❖ (1)动力性皱纹线:系面部 表情肌收缩牵拉皮肤的结果。 表情肌收缩牵引皮肤形成与肌 纤维长轴相垂直的皮肤皱纹线。 该线一旦形成,即使此部表情 肌不收缩,皱纹线亦不会完全 消失。动力性皱纹线为老化的 征象。
6.鼻唇沟:鼻面沟与唇面沟之 合称。
鼻下点:为鼻小柱与上唇的 连接点 7.口裂:为上下唇之间的横行 裂隙 8.口角:正常位置约相当于尖 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施行口角 开大或缩小术时,应注意此关系。
9.颏唇沟:下唇与颏部之间的 横形凹陷。 10.颏下点:为颏部正中最低点, 常用以作为测量面部距离的标志。 11.颏前点:为颏部最前点
主要的动力性皱纹线如下
❖ 1)额纹:抬头纹,位于眉和眉间与前 额发际之间,横向排列,与额肌纤维 方向垂直,为额肌收缩所致。
❖ 2)眉间纹:两眉之间,垂直走向, 下部皱纹常向两侧略呈八字形展开, 与眉间肌纤维方向垂直,为该肌收缩 所致。
❖ 3)鼻根纹:鼻根部,横向排列,为 纵行降眉间肌收缩所致。
❖ 4)眼睑纹:上睑纹中部垂直,内、 外侧部分别向内、外上方辐射;下睑 纹垂直方向或稍斜向外下,为环形眼 轮匝肌收缩所致。

颌面部牵张成骨PPT汇总.

颌面部牵张成骨PPT汇总.

参考文献
【1】Ilizarov GA. The principles of the Ilizarov method. 1988. Bull HospJt Dis. 1997;56(1):49-53. 【2】al Ruhaimi K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distraction rates in the mandible: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t J Oral MaxillofacSurg. 2001;30(3):220-227. 【3】Ilizarov GA. The tension-stress effect on the genesis and growth of tissues: Part II. The influence of the rate and frequency of distraction.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89;(239):263-285. 【4】龙洁,樊瑜波,田卫东,吴玲,郑晓辉 . 不同牵张速率对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中新骨形成的影响 .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7年 23卷 第01期 。 【5】李继华,胡静,王大章,等。不同牵张速度对下颌骨延长后新骨生成的影响【J】。口腔医学纵横,2001,17(4): 262-4. 【6】凌宁,王银龙.影响颌骨牵张成骨技术的主要因素.安微医药,2008年12卷09期 856-858. 【7】唐正龙,胡静。牵张成骨的血运变化和血管生成。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1年28卷05期 278-280.
2.2
牵引频率对牵张成骨的影响
Ilizarov 的实验观察,
狗胫骨在 1 mm/d 的牵引速度下,当频率增加到 60 次 (0.017 mm/24 min)时,X 射线检查就很难观察到纤维间区 ,稳定 1 个月后的皮质骨厚度和密度几乎与正常骨相当。

口腔颌面系统解剖上颌骨ppt课件

口腔颌面系统解剖上颌骨ppt课件

16
17
上颌骨结构特点
2、骨板: (1)麻醉:局部浸润 (2)拔牙:唇侧用力 (3)牙槽突骨组织的改建---破骨与成骨
18
上颌骨结构特点
3、牙槽窝:
固有牙槽骨 筛状板 硬板
19
上颌骨结构特点
将咀嚼压力传导至颅底 • 尖牙支柱:上颌尖牙区---眶内缘---额骨 • 颧突支柱:第一磨牙区-----眶外缘---额骨 -----颧弓---颅底 • 翼突支柱: 上颌牙槽突后端----蝶骨翼突
13
上颌骨
(3)牙槽间隔:两 牙之间的牙槽骨称 为牙槽间隔。 (4)牙根间隔:多 根牙诸牙根之间的 牙槽骨称为牙根间 隔。 (5)腭大孔:上颌骨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组成,腭 前神经由此穿出。位于腭中缝与腭侧第三磨牙(第二磨牙) 牙槽嵴顶弓形连线中点(或腭中缝与腭侧第三磨牙直线连 线中外1/3交点处)。
• • 4、内面: (1)上颌窦裂孔: 位于上颌骨鼻面, 为上颌窦与鼻腔之 间的通道。 (2)翼腭管:位 于上颌窦裂孔的后 方,向下开口于腭 大孔。为上颌骨后 部与腭骨垂直部共 同构成,内行腭降 动脉及腭神经

10
上颌骨
• 四突:即额突、颧突、腭突和牙槽突 • 1、额突:参与泪沟构成,外伤时应注意。 • 2、颧突:与颧骨相连。
口腔颌面系统解剖
1

• 颌面部14块骨,包括: 单一的下颌骨、犁骨 成对的:上颌骨、颧骨、腭骨、鼻骨、泪骨、 下鼻甲 • 颅骨---蝶骨、颞骨 • 颈部---舌骨
2

• 上述各骨与口腔科关系密切的是: 上颌骨、颧骨、腭骨、下颌骨。 另外其他科室的颞骨、舌骨与口 腔科关系密切。
3
4
5
上颌骨
• 参与构成颌面部的中央部,参与眼眶底、口腔 顶、鼻腔底及侧壁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 及眶下裂的构成。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PPT课件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PPT课件
美貌人群眼、鼻、口裂等颜面主要结构具有高度对称 性,平均非对称率为5.37~1.61%。6个中线附近标志 点(鼻尖点,鼻下点,上、下唇突点,颏唇沟点,颏前点) 与中线的左、右位置偏移均很小(在±0.5mm以内)。 水平断面非对称率均<10%,其中鼻根点水平最低,颏 前点水平最高。越靠近面下部,非对称率有增加趋势。 男性水平断面非对称率>女性。颜面主要结构具有高度 对称性,但非绝对对称。
硬腭中央部分,黏膜薄而缺乏 弹性
切牙乳头
腭大孔硬腭后缘前方的0.5cm

口底
Floor of the mouth
舌系带:舌腹部与舌下区 黏膜在中线形成的带状结 构
舌下肉阜:舌系带移行为 口底黏膜两侧的一对丘形 隆起。其顶部有颌下腺和 舌下腺导管的共同开口。
乳牙
乳中切牙 乳侧切牙 乳尖牙 第一乳磨牙 第二乳磨牙
表情肌
动脉
舌动脉 面动脉(颌外动脉) 面后静脉 深静脉网- 翼静脉丛
固有口腔: 由牙列、牙槽 骨、牙龈与其内侧的舌、腭、 口底构成
口腔前庭表面形态
前庭沟 唇系带 颊系带 腮腺导管开口 磨牙后区 翼下颌邹襞 颊脂垫尖
前庭沟:常用局部麻醉和手术切口部位
唇系带 颊系带
颊(cheek)
←腮腺导管口
颊脂垫尖 磨牙后区
固有口腔表面形态
颊面 点隙
舌面 点隙
(2)牙槽突、龈沟与龈乳头 牙槽突
(3)硬腭与软腭
Hard palate Soft palate
解剖标志
切牙乳头:切牙孔、 鼻腭神经血管
腭大孔:硬腭后缘 前方0.5cm处,上 颌第三磨牙腭侧, 深面为腭前神经、 腭大血管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ppt课件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ppt课件
Fra bibliotek图--21
47
牙 槽 骨
48
牙槽突唇颊侧骨板较薄 , 有许多小孔通向 骨松质:故临床行上颌牙、牙龈、牙槽骨治疗 或手术时,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由于唇颊侧骨板较薄 ,在拔除前牙时,向唇 侧用力则阻力较小。
49
腭大孔:
greater foramen palatine
上颌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构成腭大孔 (greater palatine foramen),有腭前神经通 过, 该孔一般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 顶至腭正中缝弓形连线的中点。在覆盖粘骨膜 的硬腭上 , 腭大孔的表面标志则为上颌第三磨 牙腭侧牙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I/3的交点 上,距硬腭后缘约0.5cm处。 图--22 50
下颌骨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 水平部称为下颌体, 垂直部称为下颌支,
下颌体下缘与下颌支后缘相连接的转角处 称为下颌角。

79
下颌骨外侧面
80
下颌骨
81
l、下颌体
mandibular body
呈弓形,
有内、外两面、牙槽突和下颌体下
缘。
82
(1)外面(1ateral surface): 主要结构:
27
眶下管的后段亦发出一牙槽管,有上牙 槽中神经经上颌窦的前外侧壁通过。 眶下管长约 1 。 5cm,在行眶下管麻醉时 进针不可过深,以免损伤眼球。
图--15
28
眶下沟
29
眶下管
30
(4)内面(medial surface):
又称鼻面(nasal surface)。 ----参与鼻腔外侧壁的构成。 内面上有三角形的上颌窦裂孔通向鼻腔。
53
牙槽突上尚有一些解剖结构与 临床关系密切..

口腔颌面外科:第十四章 颌骨牵张成骨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口腔颌面外科:第十四章 颌骨牵张成骨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 垂直牵张成骨:
对重度牙槽突吸收萎缩、缺失以及腓骨瓣重建的 病人采用垂直牵张成骨技术能有效提升其牙槽垂直高 度,为种植修复创造条件,达到功能性重建的目的。
• 上颌骨发育不全的牵张成骨:
唇腭裂患者及许多颅颌面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多并 发严重的上颌骨发育不全,颌骨牵张技术矫治严重上颌 骨发育不全,避免了传统正颌外科技术颌骨移动幅度受 限、矫治效果不理想、需要植骨以及术后复发率高的缺 点,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三.颌骨牵张成骨的适应证
• 小下颌畸形:
各种原因导致的重度小下颌畸形, 对双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导致的小下颌 畸形最佳,可同时矫正牙颌面畸形及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
• 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综合征:
不仅能纠正颌骨畸形,对伴发的软组织畸形也有较满 意的矫治效果,对未成年患者,早期牵张成骨大大减轻畸 形程度,利于患者心理发育,为成年后的矫治创造更好条 件。
牵引成骨器的发明 牵引成骨原则的建立
文献记载最早颌骨牵张成骨病例是德国Wassmund在 《口腔外科学》(1935)引用Rosenthal于1927年完成 的一例小下颌畸形病例。
1973年美国学者Snyder完成狗半侧下颌骨颌骨牵张成 骨动物实验模型。
1992年美国学者McCarthy首次进行真正临床意义上的 颌骨牵张成骨(4例儿童口外牵引)
二. 牵张成骨的基本原理:
张力拉力法则(Law of tension-stress):
又称Ilizarov法则,对生物活体组织逐渐施加牵引力 可以使其产生张力,而这种张力可以刺激和保持这些活体 组织的再生和生长。
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的概念:
指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在截开骨皮质的骨断面间会 产生持续缓慢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会促使骨组织和骨组 织周围软组织的再生,从而在牵开的骨断面之间的间隙内 形成新骨并导致骨周围软组织的同步生长。临床利用这一 技术来矫正骨骼畸形及伴发的软组织畸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9/8
1.3
牵张成骨的 4 个阶段 DO is to be completed in 4 stages
[骨切开术] osteotomy 全层骨皮质截开,新骨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保存骨髓血供的完整 [间歇期] latency period Generally speaking, 3~7 d [牵引期] distraction period DO关键阶段,其时间取决于增长或扩宽患骨的总量,可以通过改变牵张的速度和频率来改 变 [稳定期] consolidation period Generally speaking, maxillary:4~6 W,mandible :3~4 W
2018/9/8
参考文献
【1】Ilizarov GA. The principles of the Ilizarov method. 1988. Bull HospJt Dis. 1997;56(1):49-53. 【2】al Ruhaimi K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distraction rates in the mandible: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t J Oral MaxillofacSurg. 2001;30(3):220-227. 【3】Ilizarov GA. The tension-stress effect on the genesis and growth of tissues: Part II. The influence of the rate and frequency of distraction.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89;(239):263-285. 【4】龙洁,樊瑜波,田卫东,吴玲,郑晓辉 . 不同牵张速率对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中新骨形成的影响 .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7年 23卷 第01期 。 【5】李继华,胡静,王大章,等。不同牵张速度对下颌骨延长后新骨生成的影响【J】。口腔医学纵横,2001,17(4): 262-4. 【6】凌宁,王银龙.影响颌骨牵张成骨技术的主要因素.安微医药,2008年12卷09期 856-858. 【7】唐正龙,胡静。牵张成骨的血运变化和血管生成。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1年28卷05期 278-280.
2018/9/8
2.0
牵引速率和频率是影响牵张成骨 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牵张成骨的效果和疗程很大程度上由牵张成骨手术 的过程所决定,其中牵引速率及牵引频率对牵张成 骨效果及疗效的影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
2018/9/8
2.1
Ilizarov 的动物实验已证明,
在下肢牵张成骨中,1 mm/d 是最适宜的牵引速度, 当牵引速度为 2.0 mm/d,固定 4 周后,两断端是结缔组织愈合 而牵引速度为 1.0 mm/d 时,两断端则是骨痂愈合。
2018/9/8
2.1
提高牵引速率对成骨效果的影响
Al Ruhaimi 以兔为模型进行下颌骨快速牵引的研 究,结果都证实提高牵引速度将导致成骨不良, 并 且发现有牵引速度越快成骨质量越差的现象。 快速牵引使牵引区新生毛细血管断裂并形成小 血肿,同时也抑制了血管生成,使局部组织缺血, 出现坏死灶、囊性变及软骨生成,最终阻碍新骨生 成,甚至出现骨不连。在牵张成骨过程中,不论是 颌面骨还是四肢骨,单纯提高牵引速度会导致成骨 不良,骨愈合延迟或骨不连。
一般认为 2~4 次/d 为佳,即速度为 1 mm/d 时,每次 0.25~0.5 mm 为好
2018/9/8
3.0
Question:
1.牵张成骨、拔牙创愈合,骨折愈合之间的区别 2.更高频率的牵张器?连续牵引?自动牵引装置? 3.临床病例失败的原因
2018/9/8
4.1
Summary
作为牙 颌面畸形的一种新的治疗方式,目前已得到公认。 牵引速率和频率是影响牵张成骨效果及疗程的关键因素之 一,过小的牵引率达不到刺激新骨生成的目的,过大的牵 引速率能会导致纤维组织形成而无新骨生成,甚至造成骨不 联合。在一定的牵引速度下增加牵引频率可促进成骨,高 频率牵引或连续牵引是促进牵张成骨的有效方法。
2018/9/8
2.1
Al Ruhaimi的实验中, 比较兔下颌骨牵引不同速率的成骨作用
0.5
mm/d
未成熟的骨联合
mm/d
成骨的效果(稳 定性)最好
1
mm/d
纤维性联合
2
过小的牵引速率达不到刺激新骨生成的目的,过大的牵引速率能会导致纤维组织形成
目前以 1 mm/d 为牵引速 度在临床各个部位的牵张成骨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牵引速率及频率对牵张成骨的影响
Effects of distraction rate and frequency on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2018/9/8
2018/9/8
DO mechanism
1
2

experimental data distraction rate and frequency
Contents
Summary
4
3
question
2018/9/8
1.1
发展历史
History
Gavriil Abramovich Ilizarov (1921-1992)
伊里扎洛夫 俄罗斯 1951 张力拉力法则
西伯利亚
库尔干
活体组织逐渐施加牵引力产生张力,可以刺激和保持组织的 再生
1973年
2018/9/8
2.2
研究牵引速率恒定下( 1 mm/d ) 3 种频率延长山羊胫骨的影响
1 t/d
在日牵引速率固定的条件下, 牵张频率越高,成骨效果越好
4 t/d
60 t/d
2018/9/8
2.2
研究证明,在有效的牵张速度范围内, 牵张频率与新骨的生成能力成正比
The distraction rate is proportional to osteogenesis
synder
狗下颌骨牵引生成15MM
1980年 意大利 俄罗斯的第二次革命
2018/9/8
1.2
基本概念
Basic Concepts
•张力拉力法则
law of tension-stress
•牵张成骨术: 指将骨切断成为保留软组织附 着及血供的两个骨段,用牵张器 固定,经一段时间后按一定速度 和频率逐步施加牵拉力将骨段牵 开,骨间隙保持一定张力,刺激 组织生长新骨不断增殖,达到骨 延长目的
2018/9/8
2.2
牵引频率对牵张成骨的影响
Ilizarov 的实验观察,
狗胫骨在 1 mm/d 的牵引速度下,当频率增加到 60 次 (0.017 mm/24 min)时,X 射线检查就很难观察到纤维间区 ,稳定 1 个月后的皮质骨厚度和密度几乎与正常骨相当。
而以 1 mm×1 次/d 牵引的实验动物在稳定 0.5 年后才能 达到相近的成骨水平。
rate 1 mm/d and frequency 2~4 t/d 临床广泛应用,成骨效果最好
2018/9/8
4.2
Rate 1 mm/d and frequency 2~4 t/d
Broadly used in clinical medicine The result of osteogenesis is the best 临床广泛应用,成骨效果最好
2018/9/8
Slow and steady wins the race 慢而稳,事必成
Thanks!
2018/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