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过程心理学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这个阶
段关注于学习和记忆过程,研究教学方法和知识的获取方式。

代表人物有威廉·詹姆斯和希尔加·盖特纳。

2. 实用心理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这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开始关注个体差异和对教育干预方法的研究。

代表人物有赫尔曼·埃宾豪斯和凯尔·里夏德·贾斯特。

3. 社会心理学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这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开始关注教育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学校组织和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

代表人物有雅各布·博伊斯、
罗纳德·劳林和卡特·霍尔。

4. 个体心理学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这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开始关注个体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和差异,如认知发展、自我概念和动机等。

代表人物有让·皮亚杰、利维·维果茨基和阿尔伯特·班杜拉。

5. 社会认知心理学阶段(21世纪以来):这个阶段教育心理
学开始关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社会和情感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如情绪、社会互动和自我调节等。

代表人物有约翰·艾弗特和理查德·韦奇。

总的来说,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关注学习和记忆过程到关注个体差异和个体心理特征,再到关注社会和情感因素的影响。

这些不同阶段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推动了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一、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教育环境中的学习和发展过程的科学。

它涵盖了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沿革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起源于19世纪末。

早期的教育心理学家如皮亚杰、瓦尔多等致力于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和学习过程。

20世纪以后,教育心理学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支柱,为教学改革和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探讨了个体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其中,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部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认知主义理论则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个体内在的认知结构。

2.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发展过程,探讨了生理、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家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等。

3. 教学方法与策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指导。

个性化教学、合作学习等策略是在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1. 多元化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方式,教育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2. 课堂管理与教师角色教育心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行为和情感,提供有效的课堂管理建议,引导教师更好地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五、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教育心理学作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学科,将更加重视教育现场的实际问题,致力于提供更有效的教学解决方案。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心理学也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教育和网络教学的研究。

结语教育心理学是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通过研究学习和发展过程,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未来教育心理学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实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行为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以下是教育心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 德国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在19世纪末,德国的心理学家开始在大学中建立实验室,其中包括教育心理学实验室。

这些实验室为研究学习和教育行为提供了必要的研究工具和环境。

2. 功能主义的兴起:在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了功能主义心理学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心理过程是为了适应环境和实现目标而存在的。

功能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对于教育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行为主义的兴起:在20世纪初至中期,行为主义心理学成为主导。

行为主义强调学习的可观察行为和外部刺激之间的关系。

根据行为主义的理论,教育应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改变学习者的行为。

4.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在20世纪中期,认知心理学开始兴起。

认知心理学关注人类思维和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使得教育心理学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和教学的本质,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5. 社会认知理论的出现:20世纪后期,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了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激励的重要性。

同时,阿尔伯特·班达拉发展了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教育环境和社会学习对于个体发展的影响。

6. 科技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心理学也开始应用到教育技术中。

计算机辅助学习、网络教育和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创新。

通过以上里程碑,教育心理学不断发展,为教育学提供了学习和教学方面的理论基础,推动了教育改革和教育方法的创新。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特点,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教育的有效开展。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早期教育心理学早期的教育心理学主要关注儿童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基本心理过程。

在19世纪末期,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威廉德提出了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教育心理学实验室。

他的研究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基础,并对后来的教育心理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逐渐兴起。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对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将心理现象认为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改变上,例如,利用奖惩机制来促进学生行为的形成和改变。

认知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开始兴起。

认知心理学关注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重视思维、记忆、注意和解决问题等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认知教育的推崇和认知教学法的发展上,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维的培养。

发展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发展心理学开始兴起。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过程,关注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特点和需求。

发展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个性化教学和发展教育的兴起,强调因材施教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社会文化心理学20世纪80年代,社会文化心理学的发展成为教育心理学的新的研究方向。

社会文化心理学强调个体与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关注个体在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和学习。

社会文化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兴起和教育公平的追求,强调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和个体差异。

当代教育心理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心理学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代的教育心理学越来越关注学习与发展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以及教育技术的应用。

同时,教育心理学也面临着更加复杂和多变的教育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教育心理学基本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重要概念、相关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主要介绍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变化的学科,它重点研究人的学习、发展、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

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特点是应用性强、实用性强。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现代阶段。

初期阶段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他将教育与认知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中期阶段的代表人物是维果茨基,他提出了“文化历程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性。

现代阶段的代表人物有班杜拉、艾略特、加德纳等,他们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和观点,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包括:认知心理学、情感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

这些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指引。

4.教育心理学的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

这些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并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5.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涉及到教育目标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评价等方面。

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6.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学习、发展和教育过程,从而更好地实施教育。

7.教育心理学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教育心理学的挑战和发展趋势包括:教育多元化、技术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教育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将越来越趋向多元化和个性化。

教育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概念

教育心理学概念教育心理学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研究的对象包括学生的认知、情感、动机、人格等方面,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等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以及应用这些规律来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 早期阶段: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提出了“知识先天性”的观点。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洛克提出了“经验主义”思想。

2. 实验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威廉·詹姆斯、爱德华·李索斯等人开展了实验研究。

3. 应用阶段: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人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4. 现代阶段: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教育心理学在跨文化和跨国界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

2. 学习者的情感过程:包括情绪、态度、价值观等。

3. 学习者的动机过程:包括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等。

4. 学习者的人格特征:包括性格、自尊、自信等。

5. 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包括课堂管理、教学策略等。

四、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内部因素对行为的影响,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3.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如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4.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决定,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五、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评估:通过测量、评估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为教师提供科学依据。

2. 教育咨询:通过为学生、家长和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其解决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了人类在学习和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下面将简要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 起源阶段(19世纪末 - 20世纪初)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心理学刚刚成为独立的学科。

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威廉德提出了“儿童心理学”的概念,并开始研究儿童的认知和学习过程。

同时,美国的教育家爱德华·李·托尔曼也开始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学习问题。

这些早期的研究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2. 实证阶段(20世纪20年代 - 40年代)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教育心理学进入了实证研究阶段。

心理学家开始运用实验方法和统计分析来研究学习和教育过程。

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斯密斯·索克斯提出了“试错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尝试和错误来促进学习。

此外,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也对教育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种通过刺激和反应形成的习得过程,这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

3. 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 - 70年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学进入了发展阶段。

心理学家开始关注个体差异对学习的影响,研究智力、人格和学习风格等因素。

其中,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麦克莱兰提出了“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的内在动机和目标导向对学习成就起重要作用。

此外,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也为教育心理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

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研究记忆、注意力、问题解决等认知活动。

4. 应用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至今,教育心理学进入了应用阶段。

心理学家开始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育场景,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人具有多种智能类型,并提倡因材施教。

此外,情绪和社会因素对学习的影响也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与心理相互关系的学科,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阶段以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新趋势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教育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当时心理学家开始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威廉·斯特恩成为了第一位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的人,他提出了“个别差异”的概念,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此后,教育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1. 实验心理学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教育心理学主要以实验心理学为基础进行研究。

在这一阶段,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方法探讨学习、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对教育的影响。

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包括皮亚杰和索尔基。

2. 社会心理学阶段:20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教育心理学开始关注社会环境对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维果茨基等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和情感发展理论,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3. 认知心理学阶段: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教育心理学开始研究学习和思维过程中的认知机制。

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包括皮亚杰和维格茨基等。

三、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新趋势1. 个体差异的重视:现代教育心理学越来越重视个体差异的研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能力。

个体差异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

2. 技术与教育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育心理学开始关注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智能教育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3. 学习动机的研究: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成绩的重要因素。

现代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习动机的形成和调控机制,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4. 心理健康的关注:现代社会中,学生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抑郁等。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几乎可以追溯到西方“教育”和“心理学”二者混合而成的根源,在西方文明的它渊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尤其像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伊斯兰思想家,他们都认为孩子应该接受一定的教育,以便他们可以有理想的成长。

它就是今天的教育心理学,所有的根源都从古希腊诞生。

在19世纪,心理学从其母体物理学的研究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同时,它开始有了初步的形式,以欧洲文学家、哲学家约翰·洛克的《教育改良家的心理学报告》为例,他在书中提出了早期心理学和教育理论。

同时,洛克也提出了“教育心理学”一词,成为19世纪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发现者。

20世纪初,教育心理学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它也有不同的思想大家。

比如怀尔斯发展了“结构功能主义”,强调了心理变化、学习因素及人格发展等因素;波特萨尔则提出了“心术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个体心态、心理环境的过程;罗伯特·斯通则以社会心理的方式考虑了教育的方法,以改变个体心理活动的方式讨论教育观;皮亚杰也用不同的视角讨论了教育及心理现象,他说“教育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能力,塑造性格”。

20世纪40年代,教育心理学又继续发展,研究任务转向个体学习、指导行为的开发等特定的领域,研究内容也有所拓展,比如,艾米特·施贵塔克等,开发了“可操作测试”,对学习和教学工作有很深的影响,也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60年代以后,心理学受到西方问答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影响,随着这种影响,人们开始提出关于学习和教学模式的一系列观点,人们开始提出关于心理发展的一系列理论,比如艾米特斯提出的“情境学习理论”等。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加深,教育心理学也逐步独立,专注于心理学原理与教学实践、学习过程及人际关系等具体领域,帮助老师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未来将继续走向能力主义,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综合利用心理原理,推动教育心理学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解读

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解读

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解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着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特点,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教育改革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出发,解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演变。

一、起源和初步发展阶段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科学心理学的快速发展为教育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教育心理学在起步阶段主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习行为,探索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点。

二、行为主义阶段上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行为主义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主导理论。

行为主义强调外部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条件反射。

在教育实践中,行为主义理论主张通过激励和奖惩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行为。

三、认知心理学阶段上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认知心理学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主流理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心理过程,关注个体对信息的处理、存储和回忆。

教育者借助认知心理学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社会文化心理学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社会文化心理学开始受到重视,并渐成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社会文化心理学认为学习和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进行的,重视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影响。

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注重社交和协作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多元化发展趋势当今社会,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除了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心理学的影响外,还有其他诸如发展心理学、情感心理学等各种心理学分支纷纷涌现。

教育心理学不断吸收其他学科中的研究成果,努力为教育提供更全面、更科学的支持。

六、应用于教育实践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不仅仅是理论的发展,更是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与融合。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育实践也不断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实证数据和理论验证。

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历程基础知识(全)

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历程基础知识(全)

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历程基础知识(全)本文旨在介绍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和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下面将简要介绍教育学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是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第一阶段,由弗洛伊德等人提出。

该学派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深受潜意识的影响,通过分析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可以揭示人的行为和研究方式。

这一理论对后来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行为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是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华生、斯金纳等人为代表。

该学派关注个体的外在行为,强调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引导研究和发展。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塑造作用,提出了许多教学方法和技术。

认知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派是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第三阶段,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茨基等。

该学派认为个体的思维过程对研究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认知心理学派关注个体的思维结构、记忆、注意力等心理活动,提出了许多关于研究和教学的理论和模型。

社会文化学派社会文化学派是教育学心理学发展的第四阶段,以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心理学为核心。

该学派认为个体的发展不仅受到内部心理过程的影响,还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社会文化学派强调社会交往、文化传承等因素对个体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性。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是教育学心理学的重要内容,由皮亚杰提出。

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经历了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独特的认知和心理特征。

了解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

以上是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历程的基础知识简介。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和发展规律,可以优化教育过程,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发展水平。

请注意,本文没引用不能被证实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讲座课件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讲座课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 中广泛应用于程序教学、行为 塑造和行为矫正等方面。
认知学习理论
总结词
知识建构论
代表人物
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等。
详细描述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个体如何获取、存储、 处理和应用知识,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 构知识的过程,强调认知结构的重要性。
实践应用
认知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广泛应用于启 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 。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讲座
目录
• 教育心理学概述 • 学习理论 • 心理发展与教育 • 学习动机与策略 • 教育评价与测量 • 教师心理与学生心理
01 教育心理学概述
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研究教育环境中人类学习 和教育干预的效果。
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 过程、认知发展、动机、情感和 社会因素等,以及这些因素如何 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
形式操作阶段
12岁以后,能够进行抽象思维,教育应注 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通过自主 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认知发展。
情感发展与教育
自我意识
0-3岁,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 自我价值,教育应注重培养自信 心和自尊心,鼓励探索和尝试新 事物。
情感表达
3-6岁,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 绪,教育应注重培养情感表达和情 感理解能力,鼓励分享和交流情感。
情感调节
6岁以后,能够调节自己的情感和情 绪,教育应注重培养情绪调节能力, 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和方法。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人际关系
0-3岁,开始与他人建立关系, 教育应注重培养社交技能和合作 精神,鼓励与同龄人和成人进行
互动。
社会认知

教育心理学简介

教育心理学简介

教育心理学简介一、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呢?教育心理学啊,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我们了解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大门。

它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简单说呢,就是搞清楚在教育这个大舞台上,老师和学生的心里都在想啥,为啥会这么想,又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是经历了好长的一段路呢。

最开始的时候,它只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些简单融合的想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心理学家开始专门研究教育中的心理现象,像桑代克,他就做了好多实验,就像给教育心理学这个小树苗浇了好多水,让它慢慢长大。

后来,不断有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出现,教育心理学就像一棵大树一样,枝繁叶茂,有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方向和成果。

三、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1. 对于教师老师要是懂教育心理学啊,那可就像武林高手有了秘籍一样。

他们能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知道哪个学生是视觉型的,看东西学得快;哪个学生是听觉型的,听就能听明白。

这样老师就可以因材施教啦。

比如说,对于视觉型的学生,老师可以多给他们看一些图表、图片之类的教学资料;对于听觉型的学生,就可以多安排一些讲解、讨论之类的活动。

而且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教学方法,要是学生们都很疲惫了,老师就知道不能再讲那些枯燥的理论,得搞点有趣的小组活动来活跃气氛。

2. 对于学生学生要是了解一点教育心理学,也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方法。

他们能知道自己为什么在某些科目上总是学不好,是因为自己的注意力不集中呢,还是学习方法不对。

比如有的学生老是在数学上栽跟头,要是知道教育心理学里关于学习困难的一些知识,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像多做一些实际的数学模型,把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这样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

四、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些著名理论1. 行为主义理论这个理论觉得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训练和强化来改变的。

就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每次摇铃就给肉吃,时间长了,狗听到铃声就流口水。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的心理基础、心理过程和心理规律的学科。

它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以便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

下面将对教育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的发展过程、规律和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儿童发展、青少年发展和成人发展三个阶段。

1. 儿童发展:儿童发展是指从出生到青少年期的成长过程。

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儿童发展的关键理论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

2. 青少年发展:青少年期是从儿童期到成人期的过渡阶段。

青少年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青少年发展的重要理论有阿道尔夫·霍夫曼的身份形成理论和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 成人发展:成人发展指的是从青春期结束到晚年期的成熟过程。

成人的身心健康、自我认同和生活满意度都与其成人发展密切相关。

成人发展的重要理论有克劳斯·皮斯特莱克的传统发展理论和列维森的长寿发展理论。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研究学习的过程、方式和效果。

常见的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造主义。

1.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强调外界刺激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响应建立联系而形成的。

常见的行为主义理论有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理论。

2.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思考、记忆和理解进行的,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心理过程。

常见的认知主义理论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3. 构造主义:构造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主动构建和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的过程。

常见的构造主义理论有荷兰心理学家范赖克的概念建构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德鲁的个案研究法。

三、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每个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对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研究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研究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研究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行为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本文将从早期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开始,逐渐展开介绍,重点探讨了教育心理学在心理学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方面的发展。

1. 早期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在19世纪末,教育心理学主要关注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以儿童心理学为基础展开研究。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的感知、记忆、认知和智力发展方面,如儿童的语言习得、思维发展等。

这些早期的研究为后来的教育心理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心理学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种心理学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行为,这一理论促进了教育心理学对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理论强调个体的思维和学习过程,对于教育中的认知过程和学习策略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社会认知理论则关注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对于教育中的合作学习和社会化过程提供了理论支持。

3. 研究方法的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方法在教育心理学中得到了创新和拓展。

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学习者的认知和情绪状态。

实验研究方法的运用使得研究者能够控制变量,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神经科学研究方法的引入,使教育心理学得以从脑部功能和结构角度进一步理解学习和发展过程。

4. 实际应用的发展与改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仅停留在学术界,也对实际教育工作带来了重要影响。

研究者通过对学习和教育的理解,提供了改进教育实践的建议。

比如,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被提出和强调,同时,基于行为主义理论,奖励和惩罚等措施也得到了教育实践中的广泛运用。

此外,教育心理学在教育评价和咨询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5. 当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教育心理学研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注重个体差异的研究逐渐增多,教育心理学开始关注学习障碍、天赋和才能的培养等问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一、1.1 早期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萌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幼儿教育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对幼儿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幼儿是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引导。

真正意义上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20世纪初才开始形成的。

二、1.2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 行为主义时期(20世纪初至中期)行为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它主张通过观察和分析个体的行为来研究心理现象。

在这一时期,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和阿尔伯特·班杜拉等人提出了“模仿学习”和“自我效能感”等概念,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认知发展时期(20世纪中叶至末期)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幼儿的认知能力逐渐重视起来。

在这一时期,美国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了“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幼儿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加拿大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八阶段”理论,为幼儿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2.1 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研究2.1.1 儿童发展的阶段划分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这些阶段分别对应着儿童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能力和行为特点。

通过对这些阶段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发展过程,从而为幼儿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2.1.2 儿童发展的促进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因此,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需要关注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

四、2.2 幼儿教育方法的研究与实践4.1 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早期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这种方法强调通过游戏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直到20世纪初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下面将按时间顺序概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教育心理学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认为教育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此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们也对教育进行了一些思考,如柏拉图提出了学习过程中良好的环境和积极激励的重要性。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个时期,教育者开始意识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威廉·詹姆斯、赫伯特·斯宾塞和爱德华·索尔都是这个时期的重要教育心理学家,他们对认知发展、个体差异和学习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行为主义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主流思潮。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利用条件反射和刺激-反应理论研究学习过程。

其中,伊万·帕夫洛夫的经典实验和约翰·华生的行为地图理论对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认知心理学开始崭露头角。

认知心理学关注个体的思维过程和信息加工,提供了新的教育理论和指导。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包括简·皮亚杰、杰罗姆·布鲁纳和戴维·奥斯特拉克等。

21世纪以来,教育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注重个体差异、情感和人际关系的研究。

随着技术的发展,教育心理学也开始探索如何利用技术提升教学效果,如在线学习、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

总结起来,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直到20世纪初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从古代的哲学思考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再到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不断发展并与实践相结合,为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教育心理学继续研究个体差异、情感和人际关系,并探索如何利用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发展和应用心理学到教育领域的两个重要分支。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两个领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的心理发展和教育过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会结合这两个领域的发展历程,介绍它们的重要理论和研究方法,探讨它们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生命不同阶段所经历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是从20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传统阶段:在这个阶段,研究者主要通过观察婴儿和儿童的行为来推断他们的心理状态。

这些观察主要是一些不正式的、经验主义的观察,并且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2. 行为主义阶段:在20世纪初至中期,人们将研究眼光转向了响应的行为,通过学习理论、条件反射理论等来解释心理发展。

此阶段的代表是斯金纳。

3. 认知发展阶段:20世纪中后期,人们开始研究更深入和复杂的理念,如思维和思考。

研究者通过呈现抽象的概念、将记忆储存和推断运用于不同的情境等方法,研究了人们的思维和思考的规律。

代表人物包括皮亚杰。

4. 社会文化认知发展阶段:1990年代以后出现了科技和新媒体,促进了接触和交流以及文化融合,也进一步研究了社会和文化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5. 系统化阶段:现代发展心理学已经进入系统化、理论化的阶段,包括系统的、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理论,系统研究提高儿童思考技能的方法和策略的方法等。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在学习和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它的几个发展阶段:1. 神秘阶段:在这个阶段,研究者主要关注学习和教育的现象,并尝试通过对不同学生的评估来解决教育问题,但是并没有明确建立科学的理论框架。

2. 研究学阶段:从20世纪初开始,人们开始将发展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学校教育中,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要,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初创时期(20世纪20s以前)卡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冯特(德):1879年;科学心理学桑代克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1913-1914年扩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立的标志2、发展时期(20s-50s)20s和30s: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40s:弗洛伊德→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3、成熟时期(60s—70s)60s: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

60s起,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70s: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晚年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80s以后)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同化:是将新的客体或事件纳入到已有的图式中去。

“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即外物同化于认知结构。

”顺应:为适应新的情境而改变已有图式的过程,皮亚杰称之为顺应。

“认知结构受被同化刺激物的影响发生创造性的改变,即认知结构顺应于外物。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有什么不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1、语言智能2、逻辑—数理智能3、知觉—空间智能4、身体—动觉智能5、音乐—节奏智能6、人际智能7、内省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的教育观: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力组合,因此,应该实行“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

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他认为,人的智力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三种相对独立的能力构成。

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由智力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情景亚理论三部分构成成分亚理论:涉及智力的内部构成成分。

是个体对初级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或的成分)经验亚理论:涉及内部成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指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从而获益的能力。

情景亚理论:涉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它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环境的能力教学启示:(1)教师需要关注每一种学习行为对发展智力的作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智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不仅要加强智力的学术性方面,也要强调其实践性方面,还要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方面。

(2)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利用并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

什么叫流体智力?什么叫晶体智力?它们的区别联系?一般智力(G因素):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

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来度量。

晶体智力: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晶体智力测量的是人的知识经验。

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发展历程不同流体智力在青少年之前一直在增长,在30岁左右达到顶峰,随后逐渐衰退。

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都在增长,因为它包括了习得的技能和知识,例如词汇、一般信息和审美问题等。

人通过在解决问题时投入流体智力而发展晶体智力,但是生活中的许多任务(如数学推理)同时需要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对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的教学有什么建议?一:前运算阶段儿童教学建议1.让儿童对物体进行分类2.为了减少儿童自我中心倾向,应让儿童进行社会交往3.让儿童进行比较(大、小、长、宽)4.让儿童体验序列运算5.让儿童画出一定视角的场景6.要求儿童在下结论时,为自己的结论找到依据二: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发现概念和原理(三角形)2.让学生参加运算任务3.安排活动,让学生练习递加和递减分类概念4.安排要求置换面积、重量和体积守恒的活动5.创建活动,让儿童练习依次排序和颠倒排序6.将继续要求学生说出答案的依据7.鼓励学生分组活动,互相交换想法8.确保课堂材料丰富多样,足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9.在向学生传授较为复杂的知识时,应制作教具和提供视觉辅助工具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存在哪些差异1专业知识知识多结构合理专家型教师对问题的深层结构敏感,往往根据与问题解决途径有关的原理对问题分类。

新手型教师对问题的表层结构更敏感,常常根据问题陈述中的实体问题归类。

2解决问题的高效率专家型教师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或者是只需要较少的努力原因:熟练、技能自动化;有效的计划、监控和调整问题解决途径的能力有关 1专家教师比新手教师更善于发现问题;2专家教师对教学中的问题能形成正确而深刻的表征,新教师往往形成表面、肤浅的表征;3专家教师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基本的教学原理为基础,新教师则不大会运用原理解决问题;4专家教师主要运用程序性知识解决问题,新教师主要依靠陈述性只是解决问题;5专家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程序已高度熟练3洞察力专家型教师非常关注问题本身,对问题性质进行深入透视,快速有效地区分与问题解决相关和无关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组织和比较,从而更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教师职业倦怠有哪些主要特征?1耗竭感:生理耗竭和情感衰竭个体感到自己的能量和资源耗尽、用完。

生理耗竭表现为极度的慢性疲劳,力不从心、疲乏虚弱,睡眠障碍等;情感衰竭特指丧失工作热情、情绪波动大,容易迁怒他人,感到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状态。

职业倦怠的核心维度2去个性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用冷漠和忽视的态度。

教师表现: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对待有些学生像对待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用带有蔑视色彩的称谓称呼他们;用标签式语言来描述个别学生。

3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个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缺乏适应性。

教学效能感、教师控制点对教学活动的影响A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工作的影响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B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预测力。

举例说明学习的作用可以体现在那些方面?1.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1)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的工具(2)学习对越高等的动物,作用范围越大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剥夺研究黑猩猩实验大鼠实验证明:没有环境的刺激作用及学习活动,正常的成熟时不可能的。

脑成像研究,揭示:在学习过程中,随经验的丰富,皮层表征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早期双语者和晚期双语者说双语时的脑区激活情况3.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能,从而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学习与脑的可塑性的关系1.幼鼠实验2.脑成像的研究揭示:在学习过程中,随经验的丰富,皮层表征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表现:①特定脑区的适应或习惯②特定脑区的反应增强和范围扩展③不同脑区的相互激活或联系方式发生改变3.一些特殊的培训可以修复大脑的神经网络的连接以帮助那些阅读障碍或者诵读困难者举例说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分化和泛化有什么区别?泛化:条件反射形成后(尤其是初期),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它刺激也或多或少地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

此为条件反射的泛化。

分化: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的刺激不作出条件反应观察学习经历了什么过程?并举例说明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

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1.注意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境的各个方面。

影响注意的因素:(1)榜样的特征:与自己相似;有吸引力的人(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

(2)观察者:有依赖性的、自身概念水平低的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模仿行为。

(3)环境:强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2. 保持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观察到的信息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

3.复制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境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

4.动机过程: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

模仿动机:①直接强化,直接强化的作用并不是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

观察者对强化的期望影响了他注意榜样行为,激励他编码并记住可以模仿的、有价值的行为。

②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③自我强化,它依赖于社会化的结果,即个人的价值和信念。

四、简述桑代克的学习律对教学实践的指导课本136页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简述奥苏贝尔提出的意义学习及其条件有意义学习的实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实质性联系、非任意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即学习材料必须有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①学习者要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②学生认知结构中要有可以和新知识建立联系的适当观念;(同化点)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

(逻辑意义→心理意义)第七章建构主义一、对比初级知识与高级知识获得的差别?并分析其教学启示 P193--195二、用自己的话解释认知学徒制的含义简述认知学徒制在教学中的应用 P198 第八章学习动机一、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P242 P227二、有效反馈应该把握什么原则?利用学习结果进行反馈要注意:1.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避免遗忘和延续错误2.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3.学习结果的反馈要经常三、竞争是否必然导致消极的作用 P241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胜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提高。

竞赛的积极作用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对某些学习活动尤其是简单的任务来说,竞赛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个人竞争和团体竞争:从成绩的提高来说,个人竞争优于团体竞争竞争的消极作用①使学习迟缓的人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②对于知道自己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成功的人缺乏激励;③对于某些人有过分的压力;④对不合作是一种鼓励。

经常不断的竞赛活动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力量,出现为竞赛得高分而学习的现象。

第九章知识的学习一、概念关系图对学习和教学有哪些影响?P275通过制作概念关系图,学生就能“视觉化”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达到扩展和巩固知识的目的。

二、简述波斯纳概念转变模型提到的概念转变的四个条件 P282第一、必须对已有概念产生不满第二、新概念必须是可理解的第三、新概念必须是合理的第四、新概念必须是有效的三、如何在教学中促进正迁移的发生 P285正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促进四、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 P262影响因素内部因素先前知识相关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建构新知识速度快,产生意义学习,有利于新知识的保持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影响知识的获得学习动机和态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学习动机水平越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越高学习的心向和定势由先前的学习引起的,对以后的学习活动能产生特殊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