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让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体积分数。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的计算。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展示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性质。
2.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主动探究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来源和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的组成,讲解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3. 案例分析: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举例说明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提升:总结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强调保护空气资源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空气成分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空气污染及防治1.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2. 让学生掌握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七、教学重点:1. 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2. 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八、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的理解。
2. 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的运用。
九、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生动展示空气污染的实例。
2.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主动探究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十、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2.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讲解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空气污染的实例,讨论其危害及防治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分享自己的观点。
初中人教版化学空气教案
初中人教版化学空气教案主题:空气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及其作用。
3. 了解空气中其他气体和杂质的含量及其影响。
4. 掌握简单的检验空气的方法。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氧气和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和作用。
教学难点:1. 空气中其他气体和杂质的含量及其影响。
2. 检验空气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试管、燃烧装置等。
2. 实验材料:火柴、磁石等。
教学过程:一、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 引入:让学生观察气球被吹起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气球内装的气体是什么。
2. 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3. 讨论:和学生一起讨论空气中其他气体和杂质的含量及其影响。
二、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及作用1. 氧气的含量: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
2. 氮气的作用:讨论氮气的作用及其在空气中的比例。
三、检验空气的方法1. 灭火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氧气的支持燃烧的作用。
2. 磁石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空气中的杂质,让学生学会检验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和杂质。
四、总结:让学生总结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氧气和氮气的作用。
教学反馈:1.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空气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推理和实验技能。
课后作业:1. 完成空气相关的习题。
2. 思考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作用,并能简洁表达。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同时,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实验和检验。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设计第一章:空气的组成1.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其作用。
1.2 教学内容:1.2.1 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
1.2.2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水蒸气和杂质约占0.03%。
1.2.3 各成分的作用:氮气保护气、氧气供给呼吸、稀有气体用于光源、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水蒸气和杂质维持空气湿度。
1.3 教学活动:1.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
1.3.2 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空气成分的图片和数据,详细讲解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其作用。
1.3.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空气成分的作用。
1.3.4 练习:填写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的表格。
第二章:空气的污染及防治2.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掌握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2.2 教学内容:2.2.1 空气污染的来源:工业排放、车辆尾气、燃煤、秸秆焚烧等。
2.2.2 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2.2.3 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环保监管、发展清洁能源、提高环保意识等。
2.3 教学活动:2.3.1 导入:通过图片和数据展示我国空气污染的现状。
2.3.2 讲解: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方法。
2.3.3 互动:学生讨论空气污染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空气污染的建议。
2.3.4 练习:列举生活中可以采取的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第三章:氧气的性质与制取3.1 学习目标: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3.2.1 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3.2.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加热高锰酸钾等。
3.3 教学活动:3.3.1 导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性质。
人教版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课题:空气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能够描述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
3. 掌握空气的净化方法。
教学重点:
1. 空气的主要组成。
2. 空气的净化方法。
教学难点:
1.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
2. 空气的净化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教学参考书。
2. 学生准备:学习资料、实验报告。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问题:你知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二、讲解(15分钟)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占据空间、有压力等。
三、实验(20分钟)
让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
实验步骤包括:将一个气球充满空气,然后用针扎破气球看是否产生各种声音。
实验结论:空气有质量、占据空间、有弹性。
四、讨论(10分钟)
讨论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以及空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空气的重要性,并提出空气净化的方法。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教师分发的练习册,并撰写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空气的净化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是在实验环节,学生的配合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初中化学空气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及物理性质;
3.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氧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方法:
以问题导向、实验演示和讨论为主要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提出问题:什么是空气?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什么?
2. 讨论:让学生讨论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引导他们思考。
二、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1. 实验演示:将一根燃烧的木棒放入试管中,观察燃烧现象。
2. 讲解: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氧气是维持生物呼吸和燃烧的必需气体。
三、氧气的制备和性质
1. 实验演示:将过氧化氢加热,观察氧气气体的生成。
2. 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有分解过氧化氢法等,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支持生物呼吸和燃烧。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
1. 实验演示: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与醋酸反应,观察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
2. 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可用于饮料制作、消火等领域。
五、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空气组成和性质的掌握,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实验演示和问题导向为主要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加深对化学空气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描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认识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空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用一幅描绘大自然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大自然中有哪些元素?人是否需要这些
元素?为什么?引出本课将学习的内容。
2. 学习空气的组成(15分钟)
A. 进行实验,将空气通过氧气和氮气两种气体分析管分别放入氢气,观察气体发生的变化。
通过实验结果引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B.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让学生用笔记记录要点。
3. 学习空气的性质(15分钟)
A. 进行实验,用空气和火柴发生反应,让学生观察火柴燃烧和灭火的结果。
通过实验结果
引出空气中含有氧气,是燃烧的必需气体。
B. 教师讲解空气的性质,让学生用笔记记录要点。
4. 空气的应用和重要性(10分钟)
教师结合实际例子,讲解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5. 拓展练习(5分钟)
课后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初步了解,认识到空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珍惜资源的观念,让学生从小懂得保护大自然。
人教版初中化学目录空气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目录空气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空气的成分和性质;2.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氧气的重要性;3.理解氮气的应用;4.认识二氧化碳的来源和特性;5.学习空气中其他气体的性质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1.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特性;2.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应用;3.其他气体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认识氮气在工业上的应用;2.了解二氧化碳的来源和特性;3.理解其他气体的性质和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空气的成分和性质(1)介绍空气的成分和性质;(2)通过实验观察和测试来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3)讨论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氮气的应用(1)介绍氮气在工业上的应用;(2)讨论氮气在食品保鲜和航天工程中的作用;(3)通过案例分析来认识氮气的重要性。
3. 二氧化碳的来源和特性(1)介绍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性质;(2)通过实验观察和测试来了解二氧化碳的特性;(3)讨论二氧化碳在大气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其他气体的性质和作用(1)了解空气中其他气体的性质和作用;(2)讨论其他气体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展示氦气和氩气在光源和气球上的使用。
五、教学反馈与总结1.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空气及其组成的理解和思考;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空气及其成分的未来发展方向。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开展实地调查和实验,进一步探究空气中其他气体的性质和作用;2. 邀请专业人士或企业代表来学校进行讲座,展示关于空气和气体的生产和应用技术;3. 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竞赛或科技创新活动,拓展对空气和气体的认识和应用。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
3. 了解空气的污染问题及预防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空气的组成;
2.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
3. 空气的污染问题及预防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
2. 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
3. 空气污染及预防方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空气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
3. 实验:进行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空气的不同成分;
4. 讨论:讨论空气污染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六、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对空气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组织学生参加空气污染防治相关活动;
3. 督促学生完成相关作业。
七、教学反思:
1. 对于不同学生的理解程度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 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习题;
2. 收集空气污染相关新闻,撰写一篇小结。
以上为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教资教案空气
初中化学教资教案空气
主题:空气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导入(5分钟)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空气,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作用和重要性。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空气”。
二、探究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5分钟)
1. 讲解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比例。
2. 探究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不可见、具有质量等。
三、探究空气的重要性(15分钟)
1. 了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供给生物呼吸氧气、燃烧的必需品、传播声音等。
2. 讨论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四、小结与评价(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
通过提问或讨论,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整理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并写下自己对保护空气的看法。
六、延伸活动(10分钟)
对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如果没有空气会发生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空气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七、课后反思(5分钟)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课题1 空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总的看来,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知道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空气的组成、性质及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
2. 难点:空气中稀有气体的用途,以及如何保护空气。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空气成分图、实验器材。
2. 材料:教材、参考资料、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讲解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
3. 案例分析: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中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空气,提出具体的措施。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保护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及其体积分数3. 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4. 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5. 保护空气的措施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空气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
2. 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介绍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
3. 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5. 分组讨论,提出保护空气的具体措施。
八、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空气组成、性质和污染原因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保护空气措施的掌握。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提出的建议。
九、教学拓展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空气污染和保护的认识。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精选13篇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精选13篇《空气》初中化学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能力培养: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化学现象的科学描述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对空气成分的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介绍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使学生受对待任何事物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空气的组成成分。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空气的各组成成分,了解惰性气体的特殊性质和应用。
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可是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物质呢?在十八世纪70年代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物质。
直到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认识空气中有一种能供给呼吸维持生命后,人类才揭开与自己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的空气的面纱。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养气)和氮气(不可维持生命)组成的结论。
一、瑞雪——舍勒英国——普利斯特里法国——拉瓦锡讨论,回答倾听设疑问创设情境。
拉瓦锡的钟罩实验在燃烧匙内放入红磷,在酒精灯外焰上点燃后伸入集气瓶内,塞紧瓶塞,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和钟罩内水面的变化情况。
观察后描述出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1.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2.为什么会出现水面上升的情况?为什么水面上升到瓶的容积约1/5处就再上升?回答:2 因为红磷只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认识钟罩实验的意义。
空气成分示意图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惰性气体占空气体积的0.94%其它气体和杂质占空气体积的0.03%观察、讨论,是不是体积分数所占较小的气体的作用较少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空气污染的防治空气中有害物质分为:有害气体和粉尘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大气污染的主要防治方法:1.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
初中化学空气的优秀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优秀教案
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能够描述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3. 能够解释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和意义
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
2. 空气的性质
3.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
4. 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介绍空气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空气,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15分钟)
1. 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2. 空气中还包含少量的二氧化碳、氩气、氦气等气体
三、讨论空气的性质(10分钟)
1. 空气具有重量、体积和弹性等特性
2. 空气是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可以支持燃烧和生物呼吸
四、探究氧气和氮气(15分钟)
1. 氧气是燃烧的必需气体,我们呼吸需要氧气
2. 氮气是稳定的气体,常用于保存易氧化的物质
五、了解其他气体(10分钟)
1. 二氧化碳:植物呼吸的气体,也用于汽水制作
2. 氦气:用于气球充气
3. 氩气:用于保护气体焊接
六、小结(5分钟)
综合讨论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强调氧气和氮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延伸拓展(10分钟)
1. 学生自行探究空气中其他气体的性质和应用
2. 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比如水浴燃烧实验
八、作业布置
1. 撰写一篇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
2. 收集一些关于空气的新闻报道,分析其中包含的化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学生能够解释氧气和氮气的重要性和应用
3. 学生能够理解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及其意义。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怎么写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怎么写
主题:空气
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性
3. 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存在及作用
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由哪些气体组成,了解各种气体的性质
2. 知道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了解氧气的重要性
3. 了解其他气体在空气中的存在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
1. 理解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了解氧气的重要性
3. 了解其他气体在空气中的存在及其作用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空气的组成及性质,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学习空气的组成及性质(15分钟)
1. 教师介绍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让学生了解各气体的性质。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实验,观察空气中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三、学习氧气的重要性(15分钟)
1. 教师讲解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及其在生物呼吸中的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氧气的重要性,结合实际生活情况进行讨论。
四、学习其他气体在空气中的存在及作用(15分钟)
1. 教师介绍空气中除氮气、氧气外,还有其他气体的存在及作用。
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其他气体在空气中的作用及影响。
五、总结及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内容,并提出问题进行回答。
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气体在大气层中的分布及其作用,进一步扩展知识面。
教学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小组讨论及实验报告等形式进行反馈,了解学生对空气知识的掌握情况。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人教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人教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及其特点。
3. 了解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二、教学重点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和掌握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含量和特点。
2. 了解空气污染及其预防措施。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1)介绍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
氩气、氢气等气体组成。
(2)讨论空气的性质:无味、无色、能传播声音、具有弹性等。
2.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及特点
(1)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的21%,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气体,可以维持生命活动。
(2)氮气的含量:约占空气的78%,对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但对人体无害。
(3)氧气和氮气在空气中的比较:氧气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而氮气对人体无害,但对
植物却有重要作用。
3. 空气污染及预防措施
(1)介绍空气污染的常见来源: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煤等。
(2)讨论空气污染的危害:影响健康、破坏自然环境等。
(3)介绍空气污染的预防措施: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机动车量、加强环保宣传等。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及特点,同时能够认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及其预防措施。
希望学生能够重视保护环境,共同创造一个洁净的生活空间。
初中化学空气的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空气的教案人教版学科: 化学
年级: 初中
主题: 空气
教材: 人教版
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能够描述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
3. 掌握空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教学重点: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教学难点:
1.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
2. 空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工具。
2. 实验器材:试管、燃烧瓶、酸性氧化钴试剂等。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介绍空气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
2. 通过实验展示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
3. 解释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含量及性质。
第二课时:
1. 介绍空气的制备方法,包括分离法和化学法。
2. 探讨空气的性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总结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并进行讨论。
教学反馈:
1.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空气的理解程度。
2. 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空气的知识。
拓展延伸:
1. 让学生了解地球大气和空气保护的重要性。
2. 设计实验,让学生自行制备空气并观察其性质。
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2. 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展示对空气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反思:
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效果及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反馈和自身反思,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包括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等。
3. 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教学准备:1. 教材、PPT、实验器材。
2. 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空气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基础,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二、空气的组成(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10分钟)1. 教师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木条复燃等。
四、空气污染及防治(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
2.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如PM2.5检测等。
3. 学生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提出防治措施。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空气污染的防治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空气污染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
第一章 第一节 空气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篇
第一章第一节空气——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手段探究空气的组成。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教学难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实验探究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吗?请大家谈谈自己对空气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三)课堂讲解1.讲解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2.讲解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不易溶于水,能支持燃烧等。
3.讲解空气的用途:呼吸、燃烧、工业生产等。
(四)实验探究1.实验一: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氧气和水的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步骤:将集气瓶内的空气和水混合,观察氧气的消耗情况,计算氧气的体积分数。
(3)实验结果: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2.实验二: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的测定(1)实验原理:利用氮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测定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步骤:将集气瓶内的空气和水混合,观察氮气的溶解情况,计算氮气的体积分数。
(3)实验结果: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五)课堂小结(六)课后作业1.复习空气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2.完成实验报告: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记忆不清,需要在课后加强复习。
2.实验探究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熟练,需要在下次实验前加强训练。
3.课堂讲解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拓展1.介绍空气污染及其危害,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
2.介绍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和实验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空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总的看来,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
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教学模式】调查与讨论,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维。
实验导学探究原理(过渡) 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
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1、有关仪器的名称;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听故事、思考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1/5的?抢答有关问题。
连接装置,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
通过抢答,巩固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收分析讨论合得出结论(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小结)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这样的物质叫混合物。
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
比较各物质的异同,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
总结回忆归纳总结本课题知道了哪些知识?引导总结本课题内容要求。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
【板书设计】课题1 空气课题2 氧气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学习重点与难点: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2.氧气的获得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教学方法:1.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2.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3.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4.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探究内容:1.燃烧的现象及剧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取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学习内容:一、认识氧气(Oxygen)的性质1.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P.S.: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5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5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
2.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 氧气(O2)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 水(H2O)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4)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Mg)+ 氧气(O2)点燃——→氧化镁(MgO)(5)铜丝在空气中灼烧(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加热后,铜丝红热,冷却后,在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文字表达式:铜(Cu)+ 氧气(O2)加热——→氧化铜(CuO)(6)红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文字表达式:磷(P)+ 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7)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
结论:(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
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
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
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二、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介绍:(1)一般情况下,我们呼吸使用空气就可以了。
正常的人呼吸用纯氧气对人体有害,吸入纯氧气会损害肺的上皮层。
吸入100%的扬弃,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
一般医院中的氧气只是大于40%;(2)用氦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
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潜水员呼吸。
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
课题3 制取氧气1.自然界氧气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 水素叶绿光照 葡萄糖 + 氧气2.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1)具体过程(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3.实验室制法(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KMnO4)加热——→锰酸钾(K2MnO4)+ 二氧化锰(MnO2)+氧气(O2)b. 注意事项: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c. 实验步骤:a). 仪器组装: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b). 气密性检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c). 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d). 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 收集气体: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 检验及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g). 仪器的拆卸:按先右后左,先上后下的顺序。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 ————→ 水(H2O ) + 氧气(O2)b. 注意事项:a). 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b). 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c). 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d). 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e). 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