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周易》的文化价值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周易》的文化价值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e0954a22192e45361066f5b6.png)
《周易》的文化价值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向来列为“五经”之首。
三千多年来,它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直放射着智慧的光芒,在东方各国有其广泛影响,在西方世界也日益受到重视。
近年来,无论国内国外,都掀起学习《周易》的热潮。
一部古代文化典籍有如此持久的魁力,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谓绝无仅有。
但是,社会上对《周易》的价值,认识很不一致,有加以澄清之必要。
《周易》是古代经邦济世的宝贵经典汉代以来,《易经》就被列入“五经”,它对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代明君贤相、志士仁人无不认真研读,从中汲取治理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经济、提高道德思想水平的原理原则。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易经》只有几千字,传说是周文王所作,《易传》有两万多字,传说是孔子写成的。
实际上经与传不一定是文王和孔子亲自写的,它代表了上古贤哲的社会政治思想,其中包含着民主性的精华,对后代政治思想、管理思想多有启发。
《周易》十分强调国家的统一,反对分散割据。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几千年来保持一统山河,各民族团结和睦。
《周易》提倡“万国咸宁”,中国从来主张天下一家,同领邦友好相处。
《周易》主张发展农业,安定人民生活;国家要节约开支,“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发展手工业,使物产丰富,方便群众,“备物致用,立成器,为天下利”;还要发展商业,促成物资交流,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周易》有浓厚的民本思想,要求君主时时注意“聚人”、“安民”,如果人民离散,无安士之心,社会就不会稳定。
它教导历代仁人志士“与民同患”,把人民的忧患放在心头。
《周易》也重法治,主张“明罚清而民服”,不纵容违法者,不枉罚无辜;执法公平,赏罚严明。
一切法令制度贯彻“遏恶扬善”的原则。
中华民族富有革新精神,每到历史发展的危急时刻,总有仁人志士奋起进行政治经济革新运动,这也同《周易》思想哺育分不开,《周易》最早提出“革命”主张,“天地革而四时成。
易经的地位
![易经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158fca4d852458fb770b565b.png)
周易的文化地位观众们好,昨天呢我们讲了《周易》形成的一个过程,是经过了三个圣人,这么一部《易经》实际上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结晶,也是国学的一个精华。
所以我们做管理者,应该说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了解它的精髓和它的智慧,那么《周易》这本书在世界文化史和中国文化史上,究竟有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我用两个唯一作为概括。
第一个就是:在世界文化史的轴心期时代,它是唯一的一本,由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共同构成的书。
这里出现了一个概念,叫做世界文化的轴心期时代,这个时代是什么时代,也就是说是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请大家记住这个时间公元前500年左右,左可以左到公元前1000年,右可以右到公元前100年,公元前500年左右在世界文化都出现了一个轴心,这是德国一个哲学家叫雅斯贝尔斯提出来的,叫轴心,什么意思?就是一个车子,那个车轮、车轮的车轴,就是最核心的那个部分。
那我把它看成什么呢?我把它叫做世界文化的高峰期,也就是说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出现一个高峰。
请大家注意,我们现在都是什么,都没有超越这个高峰。
高峰就一个,我们现在还在往下走,还没有出现第二个高峰,所以大家要有一种比较客观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对有一些基本错误,大家要纠正。
那么公元前500年左右,我们来简单的看一看,把我们的思路打开。
你看,这个时候的西方,公元前500年左右的西方是什么时代?古希腊时代,有一句话叫做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摇篮。
那么当时古希腊时期出了什么?一批巨人,比如说在哲学上有三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这三代为代表,当然还有一批当时还有古希腊的神话,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以宙斯为首的一个众神,众神系统。
有古希腊的史诗,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有古希腊的悲剧,最重要的是那个时候,我们看影响,现在影响西方文化的或者说是西方文化代表,作为它代表的一个东西是什么?是他们的宗教。
那么,基督教、基督教的形成是什么时期呢?当然它不可能是公元前500年左右,但是基督教的前身是犹太教,犹太教那个时候有犹太教,犹太教有一部圣经,这部圣经后来成为基督教的圣经里面的第一部分《旧约》全书、《旧约》部分。
《周易》的发展历史
![《周易》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4a69d8d933d4b14e852468e9.png)
《周易》的发展历史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
《周易》周文王著,文王出生在今陕西岐山周原古称西岐,后来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河南安阳汤阴一个县城羑里城位于汤阴县北2公里处)。
周易就这样诞生了。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
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
难。
《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
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
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
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
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
《周易经》研究被称为《易经》或“易学”,早就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
《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
”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
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目前,我国的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
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灵信宗教网—简单购中国》。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哲学家,最后一位大部分人也许不知道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哲学家,最后一位大部分人也许不知道](https://img.taocdn.com/s3/m/4fb6e36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c.png)
中国历史上的五⼤哲学家,最后⼀位⼤部分⼈也许不知道⼀、伏羲华夏民族⼈⽂先始、三皇之⼀,是⽬前中国最早的有⽂献记载的创世神。
⼋卦的创⽴者,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化之源。
伏羲⼋卦中所蕴含的“天⼈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化的原点。
发明了最原始的渔猎,驯养野兽,提⾼了⼈类的⽣产能⼒。
同时是⼈类婚姻、⽂字、乐器的发明者。
⼆、周⽂王《史记》载:“⽂王拘⽽演周易”。
历史上普遍认为《周易》为周⽂王的著作,这是对中国古代⽂明的巨⼤贡献。
《周易》奠定了中国传统⽂化的基础。
三、⽼⼦⽼⼦是中国古代伟⼤的思想家、哲学家、⽂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和主要代表⼈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道家崇尚⾃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为,反对⽃争;提倡道法⾃然,⽆所不容,⾃然⽆为,与⾃然和谐相处。
四、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闽学派的代表⼈物,儒学集⼤成者,世尊称为朱⼦。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成为三朝的官⽅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后的⼜⼀⼈。
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了庞⼤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其本⾝则与孔⼦圣⼈并提,称为“朱⼦“。
五、王阳明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的哲学思想。
在知与⾏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知中有⾏,⾏中有知,所谓“知⾏合⼀”,⼆者互为表⾥,不可分离。
知必然要表现为⾏,不⾏则不能算真知。
周易的地位与意义
![周易的地位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150096384868762cbaed511.png)
一、《周易》的地位和影响《周易》又称《易经》,简称《易》。
它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影响极为广泛深入的古代经典著作。
历代学者对它的研究和探讨,曾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至多的精力。
该书约在战国时期即被孔门弟子列为《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六经”;汉代则被奉为儒家经典之首(因西汉武帝时曾设“五经博士”,专门讲论《易》、《书》、《诗》、《礼》、《春秋》五经);魏晋南北朝时,玄学盛行,《周易》被列为“三玄”之一(即《老子》、《庄子》、《周易》);唐代修撰《五经正义》,《易》为首经;宋代注解《十三经》,《易》为第一经;元、明、清三代,《四书》、《五经》为钦定教材,《易》居“五经”之首;清代阮元编辑《十三经注疏》将《周易》排在第一位,清代乾隆时编纂大型的《四库全书》,同样将《周易》列为第一部经书。
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周易》占据着极为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因而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可看作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渊薮和先导。
《周易》之所以受到如此的尊崇,是与它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密不可分的,正如《四库全书·经部·易类小序》说的“《易》道广大,无所不包”。
它是上古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也是商周时期古人思想的真实反映。
其中不仅包含古代农业、牧业、渔业、手工业等方面的生活内容,而且包含古人关于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思想内容。
正因如此,历代学者面对这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曾为之孜孜以求、探赜索隐,作注解疑之书,可谓连篇累牍、层出不穷。
据初步统计,古代有关研究《周易》的著作,将近三千种,居各种经典著作之首。
而研究《周易》也已成了一门丰富多彩的专门学问——易学。
有人甚至将它称之为“经学中的经学,哲学中的哲学”。
它对后世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
尽管如此,清代著名学者皮锡瑞还大发感慨,谓“说《易》之书最多,可取者少”(《经学通论》)。
由此可见,研究《周易》的人最多,但真正将之融汇贯通的人则少之又少。
易经——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易经——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7aac5119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d.png)
易经——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
它是一本关于阴阳哲学、天人合一等深刻的思想内容的经典。
自古以来,易经一直被视为中国智慧的代表,对于中国文化和哲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易经的历史、文化价值、阐释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易经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易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易经是一个由六十四个卦象组成的体系,包括了一系列阴阳变化的图形和文本,它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被认为是道家和儒家的共同遗产。
易经的文本和卦象有太极、八卦、64卦等形式,它们描述了世界万物的本质和变化。
易经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商朝晚期,也就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之间。
当时,中国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时期,而易经的出现就是源于那个时代。
乱世中,人们需要找到一些方法来解决问题和预测未来,于是易经便应运而生。
易经作为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易经中所包含的阴阳哲学、天人合一等思想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最终演化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从这方面来说,易经不仅仅是一部哲学经典,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珍贵遗产。
易经与中华文化之间的交融易经和中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它不仅仅是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文化经典。
它所包含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哲学和艺术等各个方面。
易经中的六十四卦象,是一种有着独特意义和较高形式的文化组合。
对于中国文化而言,六十四卦象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和思想根源,更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性质。
这些卦象通过描绘“天人合一”、“自然与人的和谐”等本质与特质,深度解释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从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独特美学特质。
此外,易经中的思想和文化观念也深度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哲学和艺术等方面。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招隐士》中就有“味儒家之道,见易经之义”的诗句,并将易经与文化相结合,发掘出许多文学之美。
而宋代哲学家朱熹则在解读《周易》时,慷慨陈词,提倡“格物致知”,强调实学与经学的结合,在思想和学术方面都对中国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国学基础--周易概论
![国学基础--周易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9840a150f242336c1eb95e89.png)
二、《易传》对《易经》思想的发展
五、《说卦》,主要记述乾、坤、震、巽、坎、离、艮、 兑八卦(这八卦也称“八经卦”,因为是由它组成六十四 卦的。六十四卦,经过“经卦”的重叠,又叫“别卦”) 所象的事物。《说卦》说:“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 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这是原始 卦象。《说卦》又加引申,一个卦可以代表多种事物。 六、《序卦》,解说六十四卦的顺序。 七、《杂卦》,解说六十四卦的卦义,却不依照六十四卦 的顺序,错杂解释,所以叫“杂卦”。
1、自然现象、自然规律: 履霜,坚冰至。(坤六二)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小畜卦辞,小过六五) 2、政治斗争、社会矛盾: 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物用。(师上六) 何校灭耳,凶。(噬嗑上九) 3、古代战争记录: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既济九三) 4、古代农业、畜牧业知识: 不耕获,不菑畲。(无妄六二) 畜牝牛,吉。(离卦辞) 5、商业、交通知识: 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旅六三) 贲其趾,舍车而徒。(贲初九)
四、易学简史
• 《周易》问世后,最早见于《左传》 记载:鲁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27 年)。千余年来历代学者对《周易》 一书著述不辍,形成为独特理论体 系——“易学”。
• 先秦易学:逐步理论化,形成《易传》发展阐释 《周易》哲理,奠定易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两汉易学:经学分支,以象数推演为特色,开辟 《周易》象数学传统。 • 晋唐易学:受魏晋玄学影响,以王弼易学为代表, 将易理玄学化,开《周易》义理派之先河。
一、《易经》的结构及其文化内涵
• 《易经》中包含的古代思想文化资料相当 丰富,剥去其占筮体系的外壳,不难发现 其古奥文句之中,保存着许多宝贵的上古 知识:历史学家从中考证出殷先祖王亥 “丧牛于易”的故事(旅上九);民俗学 家发现有古代抢婚制度的纪录,“屯如邅 如,乘马斑如,匪寇,婚媾”(屯六二); 天文学家从中找到世界上最早关于太阳黑 子的记载,“丰其蔀,日中见斗”(丰六 二)。
《周易》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周易》对传统文化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6a6ac5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a.png)
《周易》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周易》是一部中国古代典籍,是周朝时期的经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历史长河中,《周易》被广泛应用于哲学、宗教、文化、历史等领域,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于它被视为“三统一”之一、在中国传统的学问分类中,“经、史、子、集”被称为“四书五经”,其中的五经被认为是五部重要的典籍。
而《周易》作为五经之一,以其独特的智慧和哲学观念与其他经典相辅相成,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其次,对于哲学方面,《周易》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周易》蕴含了“易经思想”,并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易经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提倡“阴阳平衡”的理念。
这种思想贯穿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各个学派,对于后来的道家、儒家、墨家等诸多学派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此外,《周易》对中国古代宗教也有深刻的影响。
易经被视作一种神秘的预测方法,常被用于卜筮和预测吉凶祸福。
《周易》中的“乾坤”、“八卦”、“占卜”等概念被广泛运用于中国古代的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中,对于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文化方面,《周易》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易经的典籍性质和精神内涵让它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至今,《周易》一直是中国人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心中。
《周易》的智慧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文人雅士的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中,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
此外,《周易》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易经被认为是预测历史的工具之一,被广泛用于皇帝和王朝的决策制定。
历史记载中,有许多历代皇帝和政府官员把经筵设在《周易》前,借助易经的智慧来辅助治理国家。
这些皇帝和政府的使用与推崇使《周易》在中国历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对历史进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综上所述,《周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它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籍之一,对于哲学、宗教、文化、历史等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
![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0f0c72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69.png)
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论,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历代中发展起来,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说是在中国文论发展史上具有独特地位、重要影响力的一门研究理论。
其中,《周易》是古代文论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论发展史上和现代社会发展中给文论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周易》为古代文论提供了一套观念体系。
它提供的深厚的内容和宏观视野,使古代文论以及其它学术领域受到极大的影响。
《周易》指出,“天地人三才,大有道理”。
它所提出的“三才”理论,以及它对天地间的关联性的阐释,都是古代文论研究的基础,并影响到其它学术领域。
同时,《周易》为古代文论提供了新的思想框架,如“八卦”概念,“六爻”图像,“天地象征”,“五行纲领”等等。
这些概念和理论为古代文论研究奠定了基础,使古代文论得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其次,《周易》也激发了古代文论家们的思考,并有利于古代文论研究的繁荣发展。
《周易》是一部神秘而复杂的学术著作,其中充满着复杂而抽象的概念,很多文论家纷纷研究它,认为它包含了宇宙万象、人物行动、诗词文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思想,发现了它对中国文论的深刻影响,他们努力从这些深刻的思想中提炼出古代文论的精髓,使得古代文论思想得以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发挥。
最后,《周易》在中国文论的发展史上的影响还体现在,它是中国宋元明清四大文论学派的基础思想,也是中国近现代文论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它不仅是古代文论发展史上形成的十分简明而完整的思想体系,而且也是中国文论宝库,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思想特征和文化发展。
综上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具有巨大的影响。
它为古代文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念体系,激发了古代文论家们的思考,也影响了中国文论家们和现代社会的思想特征和文化发展,它的影响力一直深远地影响着中国文论的发展。
中国十大哲学名著
![中国十大哲学名著](https://img.taocdn.com/s3/m/b7b26e5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4.png)
中国十大哲学名著范文1:作为一名学生,我们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影响着几千年来的政治、思想、道德、宗教、文艺等各个方面。
其中十大哲学名著更是代表着中国哲学的核心。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十大哲学名著及其重要意义。
1.《易经》: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被称为"中国智慧的结晶"。
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体系和宇宙观,还具备了对人类社会的宏观分析和微观管理的育人功能。
2.《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作的一本著作,道家哲学经典之一。
该著作强调了道的本源,阐明了道的本质和作用,强调了顺应自然和反对人为干涉。
3.《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一篇文章。
本书强调了恪守中庸之道是道德和思想的基石,是正确处理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关系的道路。
4.《论语》:是孔子和弟子的言行录,儒家经典之一。
本书通过描述孔子的言行,强调了儒家的思想和道德理念。
5.《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所作的一本著作。
本书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主张人性善恶并存,认为人们应该发挥出自己的良心和智慧,使世间更加美好。
6.《大学》:是从《礼记》中提取出来的一篇著作,儒家经典之一。
本书主张人的一切德行的根源在于学术,标志着儒家对社会治理和人类教育的长期追求。
7.《公羊传》:是春秋时期孔子弟子公羊高所作的历史文献注释。
该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典籍,对中国古代的舆论、文化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8.《左传》:也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历史文献记载,讲述了周朝后期至春秋时期的历史。
该书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9.《名家》:是春秋时期文学名家之一韩非所作的一部著作。
主张人的社会地位和功绩是社会价值的构成,主张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对中国法律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
10.《管子》:是战国时期管仲所作的一部政论著作。
本书主张把世界上的一切自然法则和道德原则融入到人类社会和政治的制度中,是中国古代政治和哲学思想中的重要范本。
《周易》传统思想及当代价值
![《周易》传统思想及当代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f344e6a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d.png)
此后,孟子将仁义之德进一步升华,提出“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 而 取 义 也 ”[2]的 仁 义 观,对 中 华 民 族 传 统 美 德 的 形成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周易》以“仁义”作为立德之本。《周易·说 卦》指出:“和 顺 于 道 德 而 理 于 义 ”,意 思 是 说 《周 易》“既和于天地的自然规律,又顺乎人性的仁义 之德。”[3]德,指 道 德、品 行。杭 辛 斋 先 生 认 为: “仁之术,或有时而穷,不能不裁之以义。……于 是礼缘义起。……有组织,有定程,则必有所契约 以共 守 之,而 信 著 焉。故 礼 与 信 者,仁 义 之 器 也。”[4]《周易》将仁义之德看作是出于人本身固 有的一种良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礼”“忠” “诚”“孝”“谦”“节 ”等 道 德 范 畴 和 关 于 思 想、品 德、意志、行 为 等 方 面 的 修 养 准 则。 如 《履 》卦 阐 释“循礼 而 行”的 道 理,《中 孚》卦 阐 明 “中 心 诚 信”的意义,《萃》卦 彖 辞 “致 孝 享 也”阐 发 “孝” 义,《谦》卦赞扬谦虚美德,《乾》《坤》两卦勉励人
《周易》以“仁义”作为“立业”之基。《周易》 崇尚以仁义为根本的道德哲学,强调“仁义”不仅 是每个人为人处事的标准,而且是治国立身、成就 功业的准则。《乾·文言》中说“君子体仁足以长 人”,认为“君子能够以人为体,全心全意地为人, 就可以作人的 首 长。”[5]《周 易 · 系 辞 下 》进 一 步 指出:“何 以 守 位? 曰 仁。”“理 财 正 辞、禁 民 为 非 曰义。”位,指 职 位,统 治 地 位,即 政 权。孔 颖 达 疏:“言圣人何以保守其位,必伸仁爱。”[6]阐明为 政者只有践行“仁义”之德,仁人爱物,众望所归, 管理财物,端正言辞,禁止百姓为非乱法才能“守 位”,成就“圣人功业”。
周朝的文化传统经典与传世之作
![周朝的文化传统经典与传世之作](https://img.taocdn.com/s3/m/76eab53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6c.png)
周朝的文化传统经典与传世之作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文化传统经典深受后世影响,许多作品至今仍被称为传世之作。
本文将通过探讨周朝文化传统经典的背景与特点以及几部代表性的传世之作,来阐述周朝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周朝文化传统的背景与特点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其文化传统以尊崇礼制、重视音乐、追求礼、乐、文、武相合为主要特点。
周朝的文化传统以儒家经典为基石,并融合了各个地区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周朝文化。
1. 尊崇礼制:周朝尊崇礼制,将其作为统治的核心价值观。
礼制指的是一种稳定社会秩序、维系社会关系的规范和仪式。
尊崇礼制是周朝文化传统的核心要素,也是后世儒家学说的基础。
2. 重视音乐:周朝非常注重音乐,将其视为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朝的礼乐制度中,音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视为传播福祉和治理国家的工具。
3. 追求礼、乐、文、武相合:周朝对礼、乐、文、武的要求非常严格,并强调四者的相互关联。
礼乐被认为是教化人民、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而文和武则是理解和实践礼乐的方法。
二、周朝的传世之作1. 《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周朝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收录了周朝早期至春秋时期的300多首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艺术表达而闻名于世。
2. 《周易》:《周易》是周朝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预测和卜筮文化遗产之一。
《周易》以卦象、爻辞的形式,通过占卜和推测来揭示人类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被誉为是“尊王之道”。
3. 《礼记》:《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周朝文化传统中礼乐文化的重要代表。
《礼记》记录了周朝社会的礼仪制度,对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构建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尚书》:《尚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治文献集,也是周朝文化传统中的经典之一。
《尚书》记录了周朝的政治制度、思想理念以及历代君主的治国策略,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经四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五经四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2696ea2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b.png)
五经四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五经四书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以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
自古以来,五经四书一直占据着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它们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思想和价值观的基石。
五经四书的地位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
首先,五经四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些经书是中国古代学者们对历史、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总结,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伦理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演变,是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途径。
其次,五经四书对于中国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经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论语》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强调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中庸》中有“中和而不倚”的教导,强调了人的内心的平衡和谦虚。
这些经书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
此外,五经四书还对中国的治理理念和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尚书》以及《礼记》中记录了中国古代君主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方法,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周易》则是古代中国天文、地理以及易学的瑰宝,对后来的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经书为中国古代政治、法律以及科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最后,五经四书在中国传统教育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自古以来,中国的教育就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将其作为培养学生德行和思想的重要教材。
尤其是在古代,考取功名、成为官僚是许多人的梦想,而通读五经四书则是实现这个梦想的重要途径。
因此,五经四书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士人共同的学习目标,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精英的象征。
总之,五经四书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思想和价值观的基石。
它们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对于中国的道德伦理观念、治理理念、法律体系以及教育体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易》简介
![《周易》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6472d2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7.png)
《周易》简介古代中国的两部经典之一,《周易》是一部包含着奥秘与智慧的著作。
它是在中国古代智慧的积淀和哲学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简要介绍《周易》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一、《周易》的内容《周易》通常被称为“易经”,它由两部分组成:《易经》和《系辞》。
《易经》包含六十四卦,每卦由六条爻组成,每条爻用阳线和阴线表示。
每个卦都具有独特的象征含义,象征着宇宙万物的不同状态和变化。
《系辞》则是对《易经》内涵的解释和阐释,通过解读卦辞、爻辞和文辞,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生的道路。
二、《周易》的背景《周易》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中国,据传是由一位智者名古子所创立,后经过多代智者的研究和扩充,最终形成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版本。
《周易》的创作与儒家文化、道家思想及中国古代宇宙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独特的地位使得它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
三、《周易》的重要地位1. 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周易》涵盖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精髓,融合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
它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宇宙、人生、时间和伦理道德的深刻思考,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预测与卜筮的工具《周易》在中国古代被广泛运用于预测和卜筮。
通过卦辞和爻辞的解读,人们可以预测天气、农作物的丰歉、君臣之间的关系等等。
在古代社会中,《周易》的卜筮术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在政治、军事和社会事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周易》不仅被视为精神智慧的积累,也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从古至今,《周易》的研究和阐释从未停止。
每一代学者都通过研究《周易》,试图从中发掘出更多的谜题和智慧,因此,《周易》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并持续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周易》作为古代中国的经典之作,以其深邃的智慧、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在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考和行为。
周易概论复习题
![周易概论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1a1275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a.png)
周易概论复习题1.《易》有“三义”指的是哪三义?《易》有“三义”指的是:简易、变易、不易。
2.“河出图”、“洛出书”指的是什么?出⾃《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则之。
”洛书河图,⼜称“河图洛书”,是河洛⽂化的滥觞,中华⽂明的源头,誉为“宇宙魔⽅”,是中国古代的两幅神秘图案。
伏羲依此⽽演成⼋卦--《周易》,源于洛阳东北孟津黄河龙马背负“河图”的典故。
3.乾卦六个⽘辞的哲学含义是什么?(1)代表了事物从低级到⾼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2)代表了事物物极必反的道理。
4.坤宫⼋卦是指哪⼋个卦象?坤宫⼋卦是指:坤、复、临、泰、⼤壮、夬、需、⽐。
5.离卦在⼈物上代表什么?离卦在⼈物上代表:中⼥、⽂⼈、⼤腹、⽬疾⼈、甲胄之⼠6.写出后天⼋卦的⽅位后天⼋卦的⽅位:乾:西北;坎:北;⾉:东北;震:东;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7.写出先天⼋卦的序数先天⼋卦的序数:乾⼀,兑⼆,离三,震四,巽五,坎六,⾉七,坤⼋。
8.五⾏的旺、相、休、囚、死是指什么?五⾏的旺、相、休、囚、死是指:春:⽊旺⽕相⼟死⾦囚⽔休夏:⽕旺⼟相⾦死⽔囚⽊休秋:⾦旺⽔相⽊死⽕囚⼟休冬:⽔旺⽊相⽕死⼟囚⾦休四季:⼟旺⾦相⽔死⽊囚⽕休记忆规律:当令者旺,令⽣者相,⽣令者休,克令者囚,令克者死。
9.天⼲地⽀纪年与公⽴纪年的近似换算公元后的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天⼲,除以12的余数是地⽀。
公元前的年份则先⽤⼤于所求年份的60的倍数减去所求年份(的绝对值),然后再减去2;除以10的余数是天⼲,除以12的余数是地⽀。
把天⼲数和地⽀数合并起来,即为所求的⼲⽀年份。
此⽅法的根据是公元4年为甲⼦年(没有公元0年)。
10.六⽘预测中的“六神”指哪六神?六神:青龙、朱雀、勾陈、腾蛇、⽩虎、⽞武。
11.谈谈孔⼦与《易经》的关系孔⼦晚年“读《易》,韦编三绝”,但是,孔⼦既没有像民间那样简单的把《易经》看作是⼀部占⼘之书,同时也没有像对待《诗》、《书》、《礼》、《乐》那样对它进⾏删定整理,以期从中发掘出进⾏社会教育的资源并找到根治社会疾病的良⽅。
《周易正义》及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略谈
![《周易正义》及其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略谈](https://img.taocdn.com/s3/m/70a1835c3c1ec5da50e270b3.png)
一 、《 周易正义》采用王弼、韩康伯 注本 的原因
《 周易正义》是 《 五经正义》之一 ,采用魏王弼 、晋韩
康伯注本, 此举反映了唐代统治者在易学方面对隋代的承
袭,依然采取 重南学 、轻北学 的做法 . 《 书 经籍 志j 隋 云: “ 至隋,王注盛行 ,郑 学浸微 ,今殆 绝矣 。 易 ”这说 明 郑 玄易学在隋朝已成式微 之势 ,孔顺达 等人 的做 法 只基 在
在 中国历史上 ,唐王朝 因其较开 明的政治 和较发达 的 经济以及萦荣的思想文 化艺术而 占有相当突 出的地位 . 从 单纯的哲学角度来看 ,唐代 的佛教哲学 无异是该 时期哲学 思想的一大特色. 尤其是在 唐代前期 和中期 ,佛教 哲学 的 理论进一步体系化和 中国化,并在 当时 的思想领域 处于举 足轻重的位 ! ,以至于一些哲 学史教材 在论及唐代 哲学时 特 别重 视唐代的佛教哲学及 反佛教哲 学,而对该时 期经学 著述 中 “ 土生 土长”的哲 学问题谈 得很少,甚至没有涉及 , 这 不能不说是一 种缺谧 . “一 夫六朝 玄学 、隋唐佛学 、宋 ” 明理学 ……云者 ,俱 非理实 ,举 其特色 育之耳 ,殊 不足 以 尽一 时代之全 。特 色实为殊相 ,言殊相 不言共相 ,此 学术 之所 以多凋敝也 。p7其实 ,虽然佛学 因其 “ 化人心, . 柔 , 、教 人 向兽 的作用得到 了唐太宗 、武则 天等统治 者的青 睐和支 持 ,但在真正经世致 用的 “ 治哲学” 中,中国的传 统经 政 学还是处于不可动 摇的主 导地位 . 唐太宗 曾言 : “ 联所 好 者 。惟尧舜周孔之道” ( 《 贞观政 要》卷六 ) . 尤其唐 承隋 制 ,开科取士仍 以 “ 五经”为墓础 ,且唐太 宗令孔预 达等 人撰定 《 五经正义 》并 作为官方 的教科 书颁行天下 ,经 学 的重要程度 由此可见一斑 .
中国20大经典国粹
![中国20大经典国粹](https://img.taocdn.com/s3/m/786cf9c205087632311212e2.png)
中国20大经典国粹
9、书法
中国的文字(汉字)起源,历史非常悠久。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轩辕黄 帝时代,文字开始出现。传说轩辕黄帝命令大臣仓颉造字,仓颉就发明创造 了文字。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文字始祖。
中国的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保存和 传承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中国号称“瓷之国”,中国所
制造的精美的瓷器,为全世界人民所喜爱。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中国被誉 为是“瓷器之国”。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传到世界各国,对中外文化交流作 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也博得了“世界瓷国”的光荣称号。
中国20大经典国粹
8、中国画(国画)
国画,是中国汉族传统绘画形式。国画是用毛笔蘸水、墨、 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其工具和材料有毛 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 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中国20大经典国粹
6、茶叶的种植培育加工制作技术、茶叶的饮用和茶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 是世界茶叶的祖国,这是世界公认的。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饮茶、种茶、 制茶都起源于我国。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 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说明,在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 中国就发现了茶叶,并且知道了茶叶具有神奇的药用作用。
中国20大经典国粹
中国20大经典国粹
国 粹 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起源于中国、并属于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中国共有20大国粹,这20大国粹是:
四书五经在中国古代的地位与作用
![四书五经在中国古代的地位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ae2fb1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9.png)
四书五经在中国古代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古代是一个崇尚文化和知识的国度,而四书五经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中之重。
四书五经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书经》、《礼记》、《周易》和《春秋》,在中国古代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最早的四书是由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罗马所编纂。
而这些书籍旨在培养子孙后代,使他们能够重视文化和知识,同时也是向人学习正确的行为和道德规范。
自其编纂以来,四书五经已成为了绝对的经典,成为世代传承的基础。
四书中以《论语》最为著名,它是孔子的语录,流传了2500年。
其内容主要阐述了君子待人处事的道德准则和修身养性的要领,影响了中国几乎所有时期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和《中庸》的作用也是重要的,它们与《论语》一样,都是孔子的著作之一。
《大学》主要阐述了教育思想和修身养正的要求,而《中庸》则强调了仁爱和恒心,提出了“中庸之道”的观念。
《孟子》则被誉为后代儒家学者和哲学家的启蒙书,其内容独具特色,提出了“天命”和“性恶论”的思想,引领了中国后代几乎所有智者对于“仁” “义”“礼”等核心概念的认识。
五经中,《易经》则是阴阳八卦哲学的代表,它以自然现象为内容,充满神秘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礼记》则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具体化的礼仪制度,成为了中国封建帝国社会治理的核心。
《周易》则是预测中国各时期政治动荡的重要工具,它强调相对的统治理论,成为了中国后代玄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经》和《春秋》则是编纂年代更为久远的经典,主要关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回溯和重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四书五经是一切知识和智慧的源头。
无论是社会精英、士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会通过向四书五经学习来强化自己的思想和道德观念,这将儒家思想不断深入人心。
同时,四书五经也被视为对古代社会裨益极大的经典,中国历代统治者、文化精英都会通过四书五经来继承祖先文化,加强对于社会的控制和管理。
儒家对周易的解释
![儒家对周易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372f0e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7.png)
儒家对周易的解释
1儒家与周易
儒家学派建立于公元前6世纪,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传统思想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学派。
它以孔子为首的“诸子”为首,其著作《周易》亦有重要影响。
2儒家的解释
儒家对“周易”的解释,强调“大道之行也”。
即中国古人智慧思想的本质是“大道”,始终保持一贯的、坚定的,而且宽容而有建设性的。
主张以内在的物质活动中积极追求精神的自我实现,避免放任人们的自私自利行为,以保持自然秩序的统一和平衡。
3精神上的逻辑
“周易”被儒家看作是“道”的抽象形式,它不仅包括物质及道德方面,也包含思想上的“智慧”,以物质经验为基础,以独到的思想精神来指导行为,实践出一套可以套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思想逻辑。
4具体逻辑
儒家认为“周易”之中包含关于社会协调与完善的细节,如国家的发展、善恶的界限判断、处理公共事务等等。
换句话说,“周易”有助于社会精神的开展,以此来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发展。
5结论
通过以上讨论可以明白,“周易”在儒家学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仅是一部箴言,而是一套细节的逻辑,可以套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创造一个有序、和谐的社会,达到大家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周易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周易》又称《易经》,在我国在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但却是秦汉后直至今日无人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
《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
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
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
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
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
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
”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
《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
”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
《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
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周易》在汉朝时,成为“五经”之首。
当时有许多天文学家用《周易》来解释天象,有许多医学家引用《周易》来解释人的生理现象,还有许多人用《周易》来算卦,所以《周易》在各个方面应用很广。
到三国时代,王弼改造易学,不讲象术。
他把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周
易》结合起来,来建立自己的思想,所以《周易》在魏晋玄学里也是影响很大的。
到了宋朝,理学家们要弘扬儒学的道统,主要是根据《周易》的经典来解释孔孟思想,来反对佛教和道教。
根据《周易》的辩证思想来建立他们的哲学理论体系。
《周易》本来是儒家的经典,宋朝以后,许多佛.道教徒也用《周易》来讲他们的思想,于是《周易》就成了三教宝典了。
《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是非常广远的。
主要是因为在经.传中的辨证思维是深刻而又丰富的,对事物的变化过程.事物之间的关系.对立统一规律都有深刻的明确的论述。
所以它影响到中国文化各个方面,在哲学.艺术.科学等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是在三个层面上展开的:
其一、民生与人生:群体生命与个体生命
此即中国哲学的群己关系问题。
儒、道两家都将《周易》奉为经典。
儒家关怀群体生命。
孔子主张“爱人”、“务民之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仁政及社会分工的探讨,荀子的王制思想和对“群”、“分”的探讨,都是企图寻求一种群体生存结构。
“礼”便是群体生存的保障,君臣、父子等等关系,无非阴阳结构。
道家关注个体生命。
老子研究“长生久视之道”。
庄子研究如何“养生”、“保身”、“全身”。
至于杨朱“贵生”、“重己”以至“一毛不拔”,则把这种个体生命哲学推向了极端。
其二、生存与发展:生命的维持与提升
群体的生存发展乃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也是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其实从来就是中国哲学的主题。
儒家关怀群体生命,讲集体的生存与发展。
《论语·子路》:“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庶、富、教,正是由求生存而到求发展的阶梯。
道家关注个体生命,讲个人的生存与发展:老子侧重生命的维持,庄子侧重生命的提升。
其三、肉体与心灵:生命的存在与超越
此即中国哲学的身心关系问题。
人总希求克服生命的有限,追求生命的无限。
儒家诉诸群体,讲“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将个体生命融入生生不息的群体生命之中。
道家诉诸个体生命的形上依据“道”,就是诉诸“自然”这个大生命。
老子偏重肉体存在,庄子偏重心灵超越。
老子“玄牝之门”,“可以为天下母”,“以顺众父”,几乎就是《周易》的原版。
周易哲学所确立的这种生命结构主义哲学,影响了后来整个的中国哲学史。
不同时代的哲学家所面临的历史课题各不相同,但他们的致思取向却惊人地一致,具体来说,中国哲学史表现为同一“生命结构”的主题变奏。
所谓中国哲学的转型,不外乎是生命结构的具体历史内容的转换,亦即剥除其失去现实意义的内容,赋予其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