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筋经十二式

合集下载

易筋经十二势(严蔚冰)

易筋经十二势(严蔚冰)

易筋经十二势(严蔚冰)衙门藏版《易筋经》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禀而受之,有筋驰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不,悉由胎禀如驰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康。

国术古本《易筋经》属拳操类柔术,以炼筋壮骨入门功夫。

十二势均可独立习练,以站桩为基本功。

◎十二势之外的功夫一预备势和收势《易筋经》之十二势流传甚广,世人有习练。

既已习练十二势,那十二势之外的功夫又作何解?按照我的老师唐金元先生的传承,《易筋经》有一预备势,名日:屈伸呼吸。

此势系门内所传,以热身、松筋、拔骨、吐纳为主。

其势要点为:团身下蹲,同时吐气,观想如在母腹。

团身倾时抻拔“踵”;起身时两手按膝,上身前躬抻拔膝后之“筋,'I两手十指交叉,翻掌心向下抻拔“腕骨”;两手上举,同时吸气,重心前移向上“抻拔”;叉手抱后脑,抬头挺胸、挺腹、挺小腹、挺腹股沟,随即放松,同时“咳”出声响;两手左右分开,从体侧慢慢放下,与肩平,两手.“握固”,依次放松肩、肘、腕、掌、指。

收势系由南怀瑾先生亲传,2002年6月我在香港亲近国学师南怀谨,南师说,《易筋经》之“掉尾势”并非收势,凡练功一定要有收势,否则就如只知播种,不懂收获。

很多人不知其重要,如果只练功,没有收功,功效会大打折扣。

言毕,南师指第十二式图下有一诀日:“左右膀伸七次”,此乃收势。

即练完十二式后,承上式,左右膀伸七次,两手合掌“守中”,此乃形、气、意兼收。

切记。

后再两手合掌对搓,待手掌热,先用右手拍左手内关七次,外关七次,然后用左手拍右手内关七次,外关七次;两手拍环跳穴七次,拍足三里七次。

以上所述预备势和收势系传承所得,不敢独享,供养大家。

希望世人得以窥《易筋经》之原貌,完整修习,事半功倍。

即使有习练者受条件所限,影响正常煅炼,可单练预备势和收势,可弥补停练的缺憾,亦有“易筋”之功效。

◎关于十二式《易筋经》之要领“精于心,简于形。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易筋经,又称易筋十二式,是中国古代武术经典之一。

易筋经十二式是易筋经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十二种拳法。

这些拳法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化,融合了道家、佛家、儒家的思想,具备独特的内外兼修之道,可达到强身健体、开发潜能的效果。

第一式:金刚护体金刚护体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最基础的一式,注重发力与舒展身体。

练习者需保持深蹲姿势,同时用意念将全身肌肉收缩,以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

第二式:瑜伽伸展瑜伽伸展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柔韧度的一式,主要通过各种伸展动作来放松肌肉,增加关节活动性,达到灵活的身体效果。

第三式:太极融合太极融合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身体平衡与正气运行的一式。

练习者需模仿太极拳的动作,通过缓慢的流动动作来调整身体的气血流动,达到和谐的状态。

第四式:静坐禅修静坐禅修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内功修炼的一式。

练习者需采取莲花坐姿,通过专注呼吸来调整身心状态,增强内心力量。

第五式:丹田锻炼丹田锻炼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呼吸与能量聚集的一式。

练习者需深度呼吸,通过意念将气息聚集于丹田,以增强身体能量。

第六式:五禽戏五禽戏是易筋经十二式中借鉴动物形态的一式,通过模仿鹿、虎、熊、猿、鸟等动物的动作,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第七式:蛟龙出海蛟龙出海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上升气势的一式。

练习者需以蹬腿为主,迅速将肩部展开,以达到拔地而起的效果。

第八式:飞燕穿林飞燕穿林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速度与灵活性的一式。

练习者需保持快速的跳跃与转身动作,模仿飞燕穿越林间的姿态,以提升反应能力。

第九式:霹雳火霹雳火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力量与爆发力的一式。

练习者需通过连续快速的拳脚动作,以迅猛的力量来表达出雷电的震撼效果。

第十式:狂风劈浪狂风劈浪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攻防与站稳脚步的一式。

练习者需保持身体的平衡,以风劲般的拳脚动作来应对敌人的攻击。

第十一式:无边真意无边真意是易筋经十二式中注重心境与意念的一式。

练习者需通过集中注意力,以提升对拳法的洞察力和领悟力。

健身气功易筋经十二式详细教学

健身气功易筋经十二式详细教学

健身气功易筋经十二式详细教学易筋经外经注重外壮,《易筋经外经图说》指出:“凡行外壮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

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

行第一式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

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

此炼力炼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本势效用:平心静气,安神定志。

对神经衰弱、烦躁失眠有良好的疗效。

动作要领: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横担降魔杵本势效用:宽胸理气,疏通血脉,平衡阴阳,改善心肺功能,对共济失调有效果。

动作要领: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掌托天门本势效用:调理三焦,激发脏腑之气,引血上行,增加头部血流量,对脑供血不足、低血压、心肺疾病、脾胃虚弱有良好的效果。

动作要领: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加重看。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本势效用:作用于中焦,使肝、胆、脾、胃等器脏受到柔和的自我按摩,增强消化功能,动作要领: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功法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上,手腕伸直;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第一式韦驮献杵第一式动作一(1)自然站立,两脚并立,全身放松,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

脊柱竖立端直,不可弓背弯腰,把两肩尖端处,微微向上略抬三四分高,则脊柱自然笔直,不带一点强硬的意味。

(2)自然站立,左脚踮脚缓慢向左横跨一步,两脚间距约与肩同宽。

(3)左脚从脚尖到脚跟慢慢落地站稳,头颈端正,两膝微微屈曲,成开立势。

动作二(1)两臂经身体两侧,由大拇指牵引慢慢向上平举。

(2)直至两手抬起与肩同高,掌心相对,指尖向前。

(3)利用手臂的力量,将平举的两掌合实。

动作三、四(1)两臂屈肘,自然向内回收至胸前约一拳停止,两拇指少商穴轻轻接触,指尖向上,两掌根贴合并与两乳之间的膻中穴同高,掌心为空,松肩虚腋;目视前方。

第二式韦陀献杵第二式(1)接上势,合拢的两指尖转向斜前上方约30°,两掌根开始至两指尖慢慢张开,同时由肘尖引领两肘用内劲(而非手劲)慢慢向上提,直至不能向上(指尖向下,掌心向下)。

随后肘尖用力向上抬伸伸展至极。

(2)松肩,松肘伴随两肘尖慢慢放下直至腋位斜下方约30°,同时慢慢平掌。

(3)两手掌从指尖相对慢慢转至指尖平行向前,掌心向下(即阴掌),靠拢平行于地面从胸前与肩同高向前伸直,随后继续向前伸展至极。

(4)两手臂水平向外慢慢分开至左右180°成“一字型”,又叫“横担降魔杖”,掌心向下,指尖向外,与肩同高。

(5)五指自然并拢,坐腕立掌,脚趾抓地。

掌心向外,指尖向上,目视前下方。

呼吸3-7次,每次呼吸时,两臂用暗劲后挺,胸部挺张,掌根用暗劲向外推,指尖内翘,脚跟微微提起离地。

第三式韦陀献杵第三式(1)接上势,平掌。

手腕彻底放松,呈平举状态,掌心向下。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直至收至胸前正前方,水平并拢。

(3)两臂屈肘,自然向内回收至胸前约一拳左右,两手掌尖相对,眼睛看着前下方。

(4)双掌同时开始向外翻转,向上抬至耳垂下,掌心向上,虎口相对,两肘朝外扩展,有微微酸胀感,约与双肩呈水平状态,体正头端。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一、功法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

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

经典《易筋经》十二式

经典《易筋经》十二式

经典《易筋经》十二式第一势韦佗献杵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也恭。

一、韦驮献杵第一式两手慢慢上抬,由下向头上缓缓划弧,使两掌在头上相附(图2)。

接上动作。

两掌由上向两侧工弧,然后屈肘叠掌于肚脐前,右掌在上,左掌在下(图3)。

两手由内向上环展,然后由外向内环抱,两掌附按贴住膻中穴,目视前方。

完成动作后持续半分钟(图4)。

第二势韦佗献杵足趾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韦驮献杵第二式接上式。

两足不动;两肘夹肋伸掌,掌心相对,掌指向前(图5)。

接上式。

两手向两侧展臂,使两臂成一字状,同时,两足跟翘起,掌心向下,目视前方。

意注眉心。

(图6)。

第三势韦佗献杵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骽肋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注:骽:意同腿,音亦读“腿”。

韦驮献杵第三式接上式。

逆呼吸,两足跟落地;同时,两臂向内屈肘托掌,两掌心向上,掌指向后,目平视(图7)。

接上动作。

两掌向上直臂托掌,使两手臂成U字形,掌心向上,掌指微向后(图8)。

接上动作。

两足跟相抵翘起,两腕外转,使两掌指端贴近;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

定式后静立半分钟(图9)。

第四势摘星换斗单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注:侔(móu),相等,齐。

四、接星换斗式右式接上式。

逆呼吸,两足跟落地;同时两掌向外、向下划弧,然后两掌变拳,屈肘,抱于腰际,目平视(10)。

接上动作。

两拳变掌,右掌屈肘向左,停于下腹左侧,掌心向下;左手背于腰后,目视右手(图11)。

接上动作。

右掌由左向右、向上划弧运掌,掌架头上右侧,掌心向前上方,掌指向左;同时,左掌尽力下按,头向右扭,目视右手。

意注劳宫(12)。

左式接上式。

左手由后向上、向前上方交会划弧,与右手在头前上方相附,掌心向前,目视两手(图13)。

接上动作。

两手由上向下划弧,下落腰际时变拳,抱于腰间,拳心向上,目视前方(图14)。

易筋经十二式全解

易筋经十二式全解

易筋经十二式第一式韦驮献杵第一式动作一(1)自然站立,两脚并立,全身放松,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

脊柱竖立端直,不可弓背弯腰,把两肩尖端处,微微向上略抬三四分高,则脊柱自然笔直,不带一点强硬的意味。

(2)自然站立,左脚踮脚缓慢向左横跨一步,两脚间距约与肩同宽。

(3)左脚从脚尖到脚跟慢慢落地站稳,头颈端正,两膝微微屈曲,成开立势。

动作二(1)两臂经身体两侧,由大拇指牵引慢慢向上平举。

(2)直至两手抬起与肩同高,掌心相对,指尖向前。

(3)利用手臂的力量,将平举的两掌合实。

动作三、四(1)两臂屈肘,自然向内回收至胸前约一拳停止,两拇指少商穴轻轻接触,指尖向上,两掌根贴合并与两乳之间的膻中穴同高,掌心为空,松肩虚腋;目视前方。

第二式韦陀献杵第二式(1)接上势,合拢的两指尖转向斜前上方约30°,两掌根开始至两指尖慢慢张开,同时由肘尖引领两肘用内劲(而非手劲)慢慢向上提,直至不能向上(指尖向下,掌心向下)。

随后肘尖用力向上抬伸伸展至极。

(2)松肩,松肘伴随两肘尖慢慢放下直至腋位斜下方约30°,同时慢慢平掌。

(3)两手掌从指尖相对慢慢转至指尖平行向前,掌心向下(即阴掌),靠拢平行于地面从胸前与肩同高向前伸直,随后继续向前伸展至极。

(4)两手臂水平向外慢慢分开至左右180°成“一字型”,又叫“横担降魔杖”,掌心向下,指尖向外,与肩同高。

(5)五指自然并拢,坐腕立掌,脚趾抓地。

掌心向外,指尖向上,目视前下方。

呼吸3-7次,每次呼吸时,两臂用暗劲后挺,胸部挺张,掌根用暗劲向外推,指尖内翘,脚跟微微提起离地。

第三式韦陀献杵第三式(1)接上势,平掌。

手腕彻底放松,呈平举状态,掌心向下。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直至收至胸前正前方,水平并拢。

(3)两臂屈肘,自然向内回收至胸前约一拳左右,两手掌尖相对,眼睛看着前下方。

(4)双掌同时开始向外翻转,向上抬至耳垂下,掌心向上,虎口相对,两肘朝外扩展,有微微酸胀感,约与双肩呈水平状态,体正头端。

易筋经十二势

易筋经十二势

易筋经十二势易筋经,又称《易筋洗髓十二势》是中国古代一部以修炼身体和提升武功的功法经典。

易筋经十二势是该经典中重要的拳术套路,通过练习这十二个姿势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武艺水平。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十二个姿势以及练习方法。

第一势:巨鹿冲山巨鹿冲山姿势要求腿部半蹲,上体微微前倾,双臂自然下垂。

练习时,双臂前伸,迅速张开,同时用力推手掌,仿佛要推开一座大山。

此姿势主要锻炼腿部和手臂的力量,增强腿部爆发力和上肢力量。

第二势:若耶溯源若耶溯源姿势要求身体保持直立,双臂挥至两侧收与臀部相齐,在踮足的同时做扭腰动作,尽量使腰部扭转幅度增大。

此姿势能帮助调整身体内脏,增加腰部灵活度,提高腰部力量。

第三势:振锥齐顶振锥齐顶姿势要求身体挺直,双臂下垂自然。

练习时,将双臂迅速向上挥起,使双掌呈锥形,用力向上顶起,仿佛要顶翻一座高峰。

此姿势锻炼腰部和上肢的力量,增强起身和爆发力。

第四势:鳌山推突鳌山推突姿势要求身体保持直立,双腿微微张开。

练习时,将双臂微微弯曲,手心朝上,手掌呈拳状。

迅速将双臂向前推出,同时用力用手肘向外推,仿佛要推开一座巨石。

此姿势主要锻炼背部、腰部和手臂的力量,增强推手和攻击力。

第五势:海龙摆尾海龙摆尾姿势要求身体保持直立,双腿微微张开。

练习时,将身体向右侧倾斜,同时将上体向后转动,右手放在腰部后方,左腿跨出,仿佛向右侧摆尾。

然后恢复身体直立,并向左侧做同样的动作。

此姿势能够增加腰部灵活度,提高旋转力和敏捷性。

第六势:北斗摇指北斗摇指姿势要求身体保持直立,双腿并拢。

练习时,将双臂至臀部位置,手掌呈掌心向下,然后将双臂迅速向后摇出,同时用力挥指,仿佛要指向北斗星。

此姿势主要锻炼腿部力量和手部灵活度,增强挥指力。

第七势:猛虎跳涧猛虎跳涧姿势要求身体保持直立,双臂自然下垂。

练习时,将身体向右侧倾斜,同时腿部用力跳跃,手臂迅速向上抬起,仿佛要跳过一条宽阔的山涧。

此姿势能够提高腿部爆发力和跳跃力。

第八势:狮子开喉狮子开喉姿势要求身体保持直立,双手合十置于腰部前方。

易筋经十二势口令

易筋经十二势口令

易筋经十二势口令易筋经是一本古老而重要的武术经典,其中蕴含着众多的武学奥秘。

其中的十二势口令是易筋经的核心部分,通过不同的口令,可以引导练习者正确地进行易筋经的动作和技巧。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易筋经十二势口令及其相应的讲解。

第一式:“虎视眈眈”虎视眈眈,要求练习者在动作开始之前,保持警觉的状态,眼神专注而锐利,仿佛在盯着猎物一般。

第二式:“龙行九天”龙行九天,描绘了龙腾飞翔的场景,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身体挺直,头部略向上抬,仿佛飞龙腾空一般。

第三式:“猿臂轻摇”猿臂轻摇,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将双臂柔和地来回摆动,类似猿猴摇晃动作。

第四式:“霸王挥斧”霸王挥斧,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运用大力,如同挥动巨斧砍伐敌人一般,力度要求强劲有力。

第五式:“佛光普照”佛光普照,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注重呼吸和内心的平静,仿佛周围全是佛光。

第六式:“风卷残云”风卷残云,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快速旋转身体,仿佛一阵强风掀起残云。

第七式:“鹰击长空”鹰击长空,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将双臂展开,仿佛一只展翅翱翔的鹰。

第八式:“蛟龙出水”蛟龙出水,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将身体迅速跃起,仿佛一条蛟龙从水中跃出。

第九式:“熊掌开山”熊掌开山,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双臂用力向前推,仿佛用熊掌推动山石一般。

第十式:“虎跃峭壁”虎跃峭壁,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将身体迅速跃起,仿佛一只虎类跃过险峭的山壁。

第十一式:“狮子吼”狮子吼,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以最大的声音发出威猛的吼声,仿佛一只威武的狮子。

第十二式:“龙腾盛世”龙腾盛世,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将全身的力量集中到一点,仿佛一个龙腾空飞的场景。

以上是易筋经十二势口令及其相应的讲解。

这些口令的运用能够帮助练习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易筋经的技巧和要领。

练习者可以根据这些口令来正确地进行易筋经的训练,力量和身体的灵活性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呼吸,避免受伤。

只有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易筋经的要领,提升自己的武学水平。

古传内功易筋经十二势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

古传内功易筋经十二势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

古传内功易筋经十二势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易筋经,是一本强身健体的武术经典,其中包含了古传内功易筋经十二势。

这十二势是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法来锻炼身体的内在力量,从而达到练气、强体、健身的效果。

下面将为大家一一介绍易筋经内功心法的全文。

第一势:势必高勾引人势必高勾引人,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一式。

这一势通过高举双臂向上拉伸躯干,同时深吸一口气,将气息集中在腹部。

这个动作有助于打通气血循环,并增强背部和手臂的力量。

第二势:产长使大器产长使大器,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二式。

这一势需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弯腰向前伸展双臂,尽力触碰脚尖。

这个动作能够拉伸腰部和背部的肌肉,增强骨骼的灵活性,同时还能够调整呼吸,增加肺活量。

第三势:凡感窑洞乃通凡感窑洞乃通,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三式。

这一势需抱肘微曲,双腿膝稍屈,然后屈腰精通向前,同时深吸一口气,将臀部的力量集中,向下施力。

这个动作能够增强臀部和腿部的力量,提升下半身的灵活性。

第四势:番种今肅大难番种今肃大难,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四式。

这一势需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双臂向两侧分开,手心向上,同时注视前方。

这个动作能够调整身体的平衡,增强腿部和腰部的力量,并提升专注力。

第五势:立世大势恒殊立世大势恒殊,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五式。

这一势需双脚并拢,身体挺直,然后双手置于胸前,十指互扣。

这个动作能够强化腿部和背部的力量,改善体姿,增强气血循环。

第六势:罕慢一世根堅罕慢一世根堅,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六式。

这一势需双腿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屈膝下蹲,尽量使大腿和小腿呈90度的弯曲。

这个动作能够强化腿部肌肉,增加腿部的力量和耐力。

第七势:完如老實气元完如老實气元,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七式。

这一势需屈膝下蹲,一手放在胸前,一手置于腰间,同时眼睛注视前方。

这个动作能够增强腿部和腰部的力量,调整呼吸,平衡体内能量。

第八势:炯炯二目恒鑒炯炯二目恒鑒,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八式。

少林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式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式图解相对,左掌心朝下,右掌心朝上,成三盘落地状;脊椎挺直,头顶向上,目视前方。

式定后约静立半分钟。

改写:1、XXX献杵第一式双腿挺直,脚跟内侧相抵,脚尖向外,保持正直姿势。

双手合十放在胸前膻中穴外,目视前方,呼吸自然。

静立一分钟。

2、XXX献轮杵第二式双手向后平开,手心朝上,双脚后跟翘起,脚尖着地,目视前方,呼吸平稳。

静立半分钟。

3、XXX献杵第三式双手分别向上抬起,双臂成U字状,掌心朝上,肘部微弯。

同时咬紧牙关,舌抵上腭,深吸一口气,胸部鼓起。

静立半分钟。

4、摘星换斗式右式:左手放在背后,掌心朝下,右手双拳向前翻抬,拳心朝上,同时扭颈,目视右手。

深吸一口气,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手放在背后,左手双拳向前翻抬,拳心朝上,同时扭颈,目视左手。

深吸一口气,静立半分钟。

5、倒曳九牛尾右式:右脚跨出一步,成右弓步,右手双拳向前翻抬,拳心朝上,左手放在身后。

目视右手,深吸一口气,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前移,左手双拳向前翻抬,拳心朝上,右手放在身后。

目视左手,深吸一口气,静立半分钟。

6、击爪亮翘式左腿蹬力,提起左脚,双手回收于腰际,拳心朝上,深吸一口气,挺身,双拳双掌向前推出,掌心朝前,掌根尽力外挺。

然后鼻呼气,双掌再双握拳,从原路回收于腰际,拳心向上,再鼻吸气,双拳双掌前推,如此反复七次。

静立半分钟。

7、九鬼拔马刀式右式:双手后腰际外分上接,至大臂与耳平行时,拔肩,屈肘,弯腰,扭颈,右手掌心朝内停于左面侧前,如抱头状,左手回背于身后。

目视右手,静立半分钟。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左手向前上接,右手从头后经体侧下落,成左式,目视左手,静立半分钟。

8、三盘落地式左脚外开成马步,左手下落,右手从后向前上抬,至两掌心相对,呼吸自然,静立半分钟。

双脚并拢,双手自然下垂,身体保持直立。

缓缓屈膝,同时双手向前推出,手掌心朝下,直至手臂与地面平行。

头部昂起,目视前方,神情专注,保持呼吸平稳。

易筋经十二式图解(综合版)

易筋经十二式图解(综合版)

后至左侧背部肩胛骨下方,掌心向内。左手掌前按, 蹲,同时两掌心翻转向下按至膝关节外侧,两脚缓缓伸直,同时
肘向后摆,项部用力后仰,身体随势充分向左拧转, 两掌心翻转向上,上托至与肩平,再屈膝下蹲,同时两掌心翻转
目向左视。双手同时撤力,身体转正,两臂呈侧平 举。收势:先深吸气,然后慢慢呼出,两手同时下 落于体侧,收左足,并步直立。以上为左式动作, 右式与左式动作相同,唯方向相反。
• 循序渐进,心脏病及哮喘
• 发作期忌用。注重动静结
• 合,保持精神宁静的状态,
• 全神贯注,呼吸自然和保
• 持气息运动的和谐。
2021/10/10
图3
图4-1
图4-2
4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式
①预备 两足并步直立,头正如顶物,双目平视前方,沉肩垂
肘,胸部内含,背部挺拔,腹部内收,腰部竖直,头顶之百会
• 收势:先深吸气,然后慢慢呼出,两手同时下落于体侧,
后慢慢呼出,同时放下两足及足跟,收左足,并步直立。
收左足,并步直立。
• ③动作要领:两手一字平开与肩平,两足跟提起,足尖着
• ③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沉肩垂肘,脊背舒展,上虚下实, 力,。两膝伸直内夹,提高动作稳定性。
各部肌肉放松,动静结合。体虚者慎练,量力而为,循序 渐进。
穴与裆下的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双臂自然下垂置于体侧,膝
关节微屈不超过足尖。心平气和,精神内守,神态安宁,呼吸
自然。
• ②动作 右式: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 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左掌顺势变拳, 拳心朝上停于体后,两肘皆微屈;力在双膀,目视右拳。
• 左式:左右手腿势互换,左腿蹬力,身体随之前移,重心落于 右腿,继左脚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从体后向体 前翻抬,右拳从面前向体后翻落,成左式;

易筋经十二式功法

易筋经十二式功法

易筋经十二式功法第一式韦驮献杵--韦驮捧杵身体直立如柱,两眼平视半垂帘,头悬如顶天,足立如入地三尺,两手劳宫相对,徐徐升起与肩平,两手劳宫慢慢相合曲肘,双手心相合,置于气会檀中穴处,两足与肩同宽.。

体验评论:“身体直立如柱,头悬如顶天,足立如入地三尺”气力从腰出,下到脚,上必须出于手。

四肢出筋骨随,肾气现。

顶天立地接天地气。

可见这是身体内外气的练习。

这也是天人观念,天地人相合,形正、心正、气正,三正天地气合于身。

“两眼平视半垂帘”放松身心,精神内守,更好释放经络气,发动气机。

“两手劳宫相对,徐徐升起与肩平,两手劳宫慢慢相合曲肘,双手心相合”这个是利用了关键穴位激发感应的原理,目的在于激发气。

劳宫是非常重要的内外气通道。

经络穴位左右合必开其中穴,激发檀中行气。

经常做,两手劳宫与肘都有气在互相吸引与牵扯的感觉,同时檀中穴处与双手心也有相通的体验。

这个的机理在医学上,外经雷公曰:请言心主之经。

岐伯曰:心主之经即包络之府也,又名膻中。

心包经之荣穴在劳宫,募穴在膻中。

就是说劳宫又引通心包经的作用,而心包经之气血是在檀中聚集的,从经络气走向上看,劳宫之部位之气沿着心包路线充实于檀中,这是人体的自然机能。

那么,加强劳宫天部之气,必定增加对心包经从手心到檀中的气血回流,使得心包经的墓穴汇集更多更强的心包气血。

人一身,心主之。

养身,不过养气血。

练习功夫么,也不过强气血。

那么关键是从何处入手? 这个易筋经显然是从主要处开始。

这里也最容易激发,也是养神之处,可以说立足非常巧妙。

也符合黄帝内经的气血论述---气血相依。

何况兼顾了神。

气聚则神足,神是以气和血作为基础,所以很容易体验到气血和精神的关系。

还借助气血最丰富的上肢展开激发导引。

这就是《易筋》入门练习的巧妙之处。

第二式韦驮献杵--横担降龙双手两侧分开,如展翅向上与肩平,掌心向下升降沉浮三运气,引气下丹田,然后地气上升,如青龙丝丝向上。

体验评论:双手两侧分开,如展翅向上与肩平。

古传外功易筋经十二势

古传外功易筋经十二势

古传外功易筋经十二势本易筋经,刚多柔少,即以力行气之法也。

以力为主,增加实力,一年之后,则精神委顿者,立可振作,而精神健旺者,则实力增加,神完气足,洵有易筋换骨之妙!久练气力必较未练时增加数倍,而收身强力壮之效,足以却病延年矣。

1、第一势练法:面向东方而立,两足分开,中间相距约一尺开阔。

足之位置,须趾与跗同一方向,切忌踏成八字形。

凝神调息,摒除一切杂念,鼓气于腹,毋使走泄。

头部向上微昂,口宜紧闭,牙齿相接,舌尖舔住牙关,两目向前睁视,睛珠须定,不可稍有启闭。

然后,将两手折腕昂起,使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再缓缓屈其肘节,将手提起少许,至腰部稍下处为度。

唯两手虽上提,而两臂之气力,必须下注,如按桌踊身之状。

略加停顿之后,乃将十指运力,向上翘起,而掌根则运力捺下。

行时须极徐缓,至极度后,再停顿片刻,乃放下手指,提起掌根,回复原状。

如此一翘一按,是为一度,徐行四十九度,而第一势功夫完毕。

要点:须默记其按,此势名混元一气之势,先天之象也。

一翘一捺,得乎动机;停顿贯气,得乎静定,动静相因,而阴阳判,万物生矣。

故以下各势,皆由此势而化生者也。

行时,宜全神贯注于指掌之间,不可相离。

日久之后,则气随神到,而运于内;力由气生,而行于外,内外相合,而超乎一切矣。

若神气涣散、力不专注,是为大忌!在两手上提之时,切不可过至腰上,否则,非但不得其益,且有损于筋骨,慎之!慎之!2、第二势练法:行前势功夫既毕之后,则将气力收起,复平常小立状态,使全身筋骨稍为舒展,以免过劳之弊。

其休息之时间,则不必限定。

行第二势时,先将两足紧并,全身正立,鼓气闭口,突视昂首,与第一势完全相同。

两手则将指屈转握拳,唯大指伸直。

此时握拳极松,不可用力。

握定之后,则将拳移置于大腿之前面,拳心与腿面相贴,两大指则遥遥相对。

至此略略停顿,之后,即将每手之大指向上翘起,以至极度;同时,两手之其余四指则用力紧握,务用全力。

而两臂之力则须下注,切不可有丝毫提劲。

民间易筋经十二式

民间易筋经十二式

民间易筋经十二式民间易筋经十二式预备姿势:两腿开立,全身放松,调匀呼吸。

(易筋经十二式,各式预备姿势完全相同,故以下从略,不再重复。

)预备姿势1.捣杵舂粮屈肘、立掌至胸前,掌心相对(相距2-3寸)手型如拱。

吸气时,用暗劲使掌根内挤,指向外翘(按:用暗劲是指形体姿势不变,而肌肉用力紧张起来);呼气时放松。

可酌情做8-10次,多至20次不等。

捣杵舂粮2.扁担挑粮两臂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

吸气时,臂后挺,胸部扩张;呼气时,掌向外撑,指尖内翘。

可反复进行8—20次不等。

扁担挑粮3.扬风净粮两臂上举,掌心向上。

全身伸展,臂挺直。

吸气时,两手尽力上托,两脚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掌心向前下翻。

可反复做8-20次不等。

扬风净粮4.换肩扛粮右手上举,掌心向下,两目仰视右掌心;左臂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

连续做5-l0次后,两手交换。

换肩扛粮5.推袋垛粮两臂前平举,立掌,掌心向前,目平视。

吸气时,两掌用力前推,手指后翘;呼气时,放松。

可连续做8-20次。

推袋垛粮6.牵牛拉粮右脚跨步屈膝,成右弓步。

双手握拳,右手举至前上方,左手斜垂于身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呼气时,放松复原如图。

连续做5—10次后,左右易位,随呼吸再做5-10次。

牵牛拉粮民间易筋经十二式 7-12式7.背牵运粮两臂屈肘背于身后,左右手指相互拉住,足趾抓地,身体略前倾,状若背牵。

吸气时,双手拉紧,呼气时放松。

连续做5—10次后,左右手易位,再做5-l0次。

背牵运粮8.盘箩卸粮左脚横跨一步,屈膝成马步。

两手屈肘翻掌向上,小臂平举,如托重物。

吸气时,手用力上托;呼气时,两手翻掌向下,放松。

可连续做5-10次。

盘箩卸粮9.围茓围粮左手握拳,置于腰间,右臂伸向左前方,五指捏成钩手。

呼气,腰自左至右转,右手随之向右划圆,至身体正前方时,上体前倾;继续向左转时,上体伸直,同时吸气。

连续做5-10次后,左右手交换,再做5-10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下生津将颚抵,鼻中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弛力还将挟重看。
要点:
双目内视天门,天门观掌背,足尖点地,呼吸三口。
第四式摘星换斗式
只手擎天掌复天,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吸口呼频调息,两手轮回左右侔。
要点:
呼吸三口,右手掌心向下,吸气时注意右掌心,
呼气时注意左心所贴命门,左右轮换3次。
第五式倒拉九牛尾
两腿前弓后箭,小腹运气空松,
第一式韦驮捧杵式
立身期正直,
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
心澄貌亦恭。
要点:
双手前伸,肩窝打开,呼吸三口,
双手合十当胸,呼吸三口,鼻纳鼻吐。
第二式横担降魔杵
足趾柱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要点:
脚尖立地,双手平开,呼吸三口。
第三式双掌托天式
双掌托天自上视,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骽胁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宽,
两掌持后脑,躬腰至膝前,
头垂探胯下,口紧咬牙关,
舌尖微抵腭,两肘对平弯,
掩耳鸣天鼓,八音奏管弦。
要点:
双手掩耳,食指中指相拌,
敲击脑后枕骨八次前吸气,
伏下呼气,往复八次。
第十二式持尾摇头式
膝直膀伸,推手及地,
瞪目摇头,凝神一志,
直起顿足,伸肱直臂,
左右七次,功课完毕,
祛病延年,无上三眛。
要点:
俯下呼气,双掌心尽量触地,头向左前右前左转,起身吸气,往复3次。
要点:
右手食指,中指夹耳,扭转看左脚跟,
扭身向后吸气,向前呼气,左右交替3次。
第八式三盘坠地式
上腭抵尖舌,张眸又咬牙,
开裆骑马式,双手按兼拿,
两掌翻阳起,千斤仿佛加,
口呼鼻吸气,蹲足莫顷斜。
要点:
向下按呼气,蹲立姿势呼吸三口,起身吸气。
第九式青龙探爪式
青龙探爪,左从右出,
左掌纠行,蜷傍胁部,
右爪乘风,云门左露,
气周肩背,扭腰收爪吸气,左右往复3次。
第十式饿虎扑食式
两足分躇身似倾,左弓右箭腿相更,
昂头胸作前探势,翅尾朝天掉换行,
呼吸调匀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
还将腰背偃低下,顺式收身复立平。
要点:
伏下呼气,抬头吸气,点右足,抬虎尾脚,吸气,
放下呼气,左右各3次。
第十一式打躬击鼓式
用意存于两膀,擒拿内视双瞳。
要点:
吸气时后拉,呼气时前探,呼吸三口,左右互换3次。
第六式出爪亮翅式
挺身兼胬目,推窗望月来,
排山还海汐,随息七徘徊。
要点:
推手时呼气,后拉时吸气,初推绵绵,
逐渐加力,反复多次。
第七式丑鬼拔刀式
侧首屈肱,抱头拔耳,
右腋开阳,左阴闭死,
右撼昆仑,左贴胛臂,
左右抡回,直身攀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