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十二式和经筋的关系

合集下载

易 筋 经 十 二 式

易 筋 经 十 二 式

易筋经十二式易筋经是一种以强身壮力为主的锻炼方法,“易”有变易的意思,“筋”指筋脉。

它的主要特点是动静结合,内静以收心调息,外动以强筋壮骨。

易筋经健身之法,首见于《易筋经》,该书据近人考证为明代天台紫凝道人于天启四年(1624年)撰成。

【基本内容和方法】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练方法,各有12势。

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

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

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

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

易筋经外功注重外壮,《易筋经外经图说》指出:“凡行外壮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

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

行第一式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

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

此炼力炼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

”(一)易筋经内功1.韦驮献杵第一式: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口诀)自然呼吸,两腿挺膝,两足跟内侧相抵,脚尖外撇,成立正姿式,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双手向前分抬合十,停于胸前膻中穴外,式定后约静立一分钟。

(详解)2.韦驮献杵第二式:足趾拄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

式定约静立半分钟。

3.韦驮献杵第三式:掌托天门目上视,足尖著地立身端。

力周骽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

易筋经之十二大劲

易筋经之十二大劲

易筋经之十二大劲易筋经经义堂编辑十二大劲功夫,亦称易筋经内外经之外经,此练力练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

务须严谨有恒,戒酒色。

日夜行五、六、七次,工无间断,食饭四、五顿。

专心练习至百日,能长千觔之力,此指少壮者言也。

即软弱无力之人,亦可练至五六百斤。

倘年老精气不足者,肯如法操练,日行二三次,亦能健食延年,除一切疾病。

在熟练的基础上,结合气功的“意守丹田,以意导气,以气推力,握时吸气,松时呼气”。

易筋经的外经是需要练紧的,紧是一个初学者应具备的,需要指出两点:一、紧不是单一的肌肉之紧,是需要意念、气、血、周身皮毛,以及周身脏腑器官协调统一;也就是在紧的一瞬间把身体的力量和内在机能有效的调动起来。

二、由紧到松必须要协调统一和相互配合,绝不能—味的紧,应是由紧到松、由松到紧、瞬间即紧、瞬间即松。

需要意念与劲力相挣,气与力相合,同时达到内壮脏腑,外润肌肤的功效。

它是为具备武术技击各方面素养而进行的针对训练,与于祖源所传的易筋经十二式(内养经)有本质的不同。

一个是服务于技击,一个是服务于养生的:虽然二者都对技击与养生有一定功效,但毕竟有主次之分。

外经训练主要是针对于人体的筋骨和气血、肌肤,较系统的训练,外经的初级阶段——易筋。

就易筋而言,传统训练方法分开筋、润筋、养筋三种层次。

需要指出的是:易筋不是单一的拉筋或者拔筋(挑筋),因为长期伸拉会使其人体之筋加速老化、失去弹性;正确的练法应是在筋拉开的同时给其补充养分,来润养其筋,更好的增加弹性,延缓其自然老化。

开筋、开骨始终是传统武学功力修炼的必修课。

开筋只是基本功,单纯开筋是不能达到易筋、易骨、易髓的应有的效果。

如要达到易髓的境界,还需进行开骨的训练。

这涉及到开骨、润骨、透骨的过程,经过这三步的训练,才可进行易髓的训练,使人体的机能产生质的变化。

十二大劲的练法一般开始有两种,一种为逐层以力加紧,紧张筋肉以求力;一种为松紧转换,紧后即松,松过再紧。

一般学者开始练习时候,首用层层加力的方式以求上体筋肉能够获得较多刺激,有助于人体对力量的精确掌控的确立,一到三个月后,再以松紧转换的练法来坚持练习,这样就能收到很好的获得武学基础的效果;开始即以松紧转换的练法来进行,并非不可,但初学者多不能对自己的筋肉的控制和力量的使用没有深度的体会,则有低效的可能,对于熟练者,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易筋经十二势(严蔚冰)

易筋经十二势(严蔚冰)

易筋经十二势(严蔚冰)衙门藏版《易筋经》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禀而受之,有筋驰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不,悉由胎禀如驰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康。

国术古本《易筋经》属拳操类柔术,以炼筋壮骨入门功夫。

十二势均可独立习练,以站桩为基本功。

◎十二势之外的功夫一预备势和收势《易筋经》之十二势流传甚广,世人有习练。

既已习练十二势,那十二势之外的功夫又作何解?按照我的老师唐金元先生的传承,《易筋经》有一预备势,名日:屈伸呼吸。

此势系门内所传,以热身、松筋、拔骨、吐纳为主。

其势要点为:团身下蹲,同时吐气,观想如在母腹。

团身倾时抻拔“踵”;起身时两手按膝,上身前躬抻拔膝后之“筋,'I两手十指交叉,翻掌心向下抻拔“腕骨”;两手上举,同时吸气,重心前移向上“抻拔”;叉手抱后脑,抬头挺胸、挺腹、挺小腹、挺腹股沟,随即放松,同时“咳”出声响;两手左右分开,从体侧慢慢放下,与肩平,两手.“握固”,依次放松肩、肘、腕、掌、指。

收势系由南怀瑾先生亲传,2002年6月我在香港亲近国学师南怀谨,南师说,《易筋经》之“掉尾势”并非收势,凡练功一定要有收势,否则就如只知播种,不懂收获。

很多人不知其重要,如果只练功,没有收功,功效会大打折扣。

言毕,南师指第十二式图下有一诀日:“左右膀伸七次”,此乃收势。

即练完十二式后,承上式,左右膀伸七次,两手合掌“守中”,此乃形、气、意兼收。

切记。

后再两手合掌对搓,待手掌热,先用右手拍左手内关七次,外关七次,然后用左手拍右手内关七次,外关七次;两手拍环跳穴七次,拍足三里七次。

以上所述预备势和收势系传承所得,不敢独享,供养大家。

希望世人得以窥《易筋经》之原貌,完整修习,事半功倍。

即使有习练者受条件所限,影响正常煅炼,可单练预备势和收势,可弥补停练的缺憾,亦有“易筋”之功效。

◎关于十二式《易筋经》之要领“精于心,简于形。

易筋经传人亲自教你: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摘星换斗、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势)

易筋经传人亲自教你: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摘星换斗、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势)

易筋经传人亲自教你: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摘星换斗、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势)养心凝神摘星换斗势导引法韦陀献杵第二势疏导手少阳经筋,与此相应的是手少阳三焦经。

摘星换斗势疏导手少阴经筋,与此相应的是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经筋起于手小指内侧,结于腕后,向上结于肘内侧,上入腋内,交手太阴经筋,伏行于乳里,结于胸中,沿膈向下,联系于脐部。

手少阴心经失调常表现为:咽干,渴而欲饮,胁痛,手臂内侧疼痛,掌中热痛,心痛,心悸,失眠,神志失常等。

【分解演示】第1步屈膝下蹲成大马步,身体保持正直。

两手在体前捧起。

第2步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两手同时转掌心向下。

第3步右手上顶,左手下探。

眼睛看上掌。

第4步两手同时外旋、摘星,成右摘星势。

第5步两手握拳,向下导引,至胸前交叉换手。

第6步左手上顶,右手下探。

两手同时外旋、摘星,成左摘星势。

第7步左势与右势合为一次,做七次后,两手握拳收于肋间。

依次放松肩、肘、腕、手指。

恢复松静站立。

【要点解析】1.摘星换斗势导引法疏导手少阴心经。

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

心失所养则心神不宁,容易导致心悸,失眠等症。

心神散乱易扰,则无法专注。

故导引此势有专注凝神之效。

2.对于长期伏案的脑力工作者而言,导引此势可舒展筋骨,缓解颈椎、肩、肘、腕、指关节的疲劳,远离慢性疲劳综合征。

3.长期坚持可消心下之积病,亦可散腹腔之聚病,对痔病亦有效果。

身轻如燕出爪亮翅势导引法出爪亮翅势导引法是鸟类的仿生导引法,脱胎于经典的导引势“鸟申”。

出爪亮翅势导引法疏导手阳明经筋,与此相应的是手阳明大肠经。

中医学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

手阳明经筋起于大拇指、食指,上行至头面。

其常见病候主要反应在头、面、耳、鼻、喉及热病。

如:口干,鼻塞,齿痛,颈肿,喉痹,面痒、面瘫、眼珠发黄,肩前、臂及食指痛等。

大肠经失调会引致与大肠功能有关的病症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等。

【分解演示】第1步动作要领:两脚并拢,自上而下放松。

第2步动作要领:两手握拳、提起,置于两肋。

易筋经与十二经脉的联系

易筋经与十二经脉的联系

易筋经与十二经脉的联系易筋经与人体的十二经脉运行人体的十二经脉运行气血,十二经脉通畅则气血调和,身体健康。

反之,十二经脉不通则气血瘀阻,百病始生。

人体周身肌肉,按十二经筋循行路线划分为十二经筋。

十二经脉循行于十二经筋之中,对十二经筋起着营养和主导作用。

所谓的《易筋经》之筋,指的就是十二经筋。

目的是修炼十二经脉。

站桩时调整全身经筋之内力,而逐条贯通每一条经脉,使全身经脉得以梳理。

这里的关键是站桩时姿势要自然、准确,因为每一势桩的姿势都是针对所练经筋而设定的,若有的动作姿势做不到位,也要清楚标准姿势,尽量去做。

而易筋经的玄妙之处,就是通过特定的姿势和意念的导引,使整条经筋处于激发态,从而刺激了所对应的整条经脉,使整条经脉处于有序的状态,加强了经脉的通导性,使气血通畅,增强人体的内力。

具体练功:1、《易筋经》每势皆为桩功。

2、《易筋经》各桩势的共同要点是头领身松。

头领,用头领周身,站桩时,意念不用身体各部位的支撑力支撑周身,而是用头之领劲把全身领起,领劲要达足跟。

所以站桩时要反复检查身体各部,看是否有用支撑力的地方,要及时放松下来。

头领时膈肌最容易紧张,放松心口窝使膈肌放松,周身也容易放松,重心自然下降。

总之,头领使精神提起,身松使重心下坠,二者一上一下的对立统一,使经筋处于激发状态。

加强经脉通导性。

3、心要宁静而深邃,无思无为,寂然不动。

多读《老子道德经》能提高自己的心境,此为易筋经之心法。

第一节手三阳桩势手三阳经皆循行于上肢外侧,其中手阳明经在上,手太阳经在下,手少阳经在中间。

手阳明经生向前之真力,手术阳经生向左右开之真力,手少阳经生向下之真力。

韦驮献杵第一势——手阳明经筋(经脉:从手走头: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颙、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桩势要领:双脚站桩、双手动作协同意念从商阳开始逐穴意念引气交止迎香;双手合十于胸前商阳接迎香,反复数次。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详细做法及配图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详细做法及配图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详细做法及配图“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是中医导引学经典。

以《易经》为哲学基础,中医经络学说、气血理论为指导,通过伸筋拔骨、吐故纳新、守中和合,达到强筋壮骨,固摄精气,濡养脏腑,涵养心性的效果。

预备势导引法预备势导引法疏导任、督二脉。

督脉督一身之阳,导引督脉使阳气升;任脉任一身之阴,导引任脉使阴气降。

预备势导引法通过蜷曲和伸展,可让筋归槽、骨对缝,使习练者形正、气和、体柔。

另外,预备势导引法可促进周身气血循行,使之达到末梢(手指、脚趾)起到热身活血的作用。

故预备势又名热身法。

韦陀献杵第一势韦陀献杵第一势疏导手太阴经筋,与此经筋相应的是手太阴肺经。

中医导引学非常重视对肺经的调摄。

肺朝百脉,主气、主治节。

导引此势对胸部满闷,气喘,心胸烦满,肩背、上肢麻木酸痛,两手支撑不能用劲,拘紧掣痛,胁肋拘急等有缓急之功效。

韦陀献杵第二势韦陀献杵第二势疏导手少阳经筋,与此经筋相应的是手少阳三焦经。

导引诀曰:“两手托天理三焦。

”经常导引此势可以及时消除疲劳,提高上、中、下三焦气化功能,破散脏腑之积聚,防病于未然。

摘星换斗势摘星换斗势疏导手少阴经筋,与此经筋相应的是手少阴心经。

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

心失所养则心神不宁,容易导致心悸,失眠等症。

心神散乱易扰,则无法专注。

故导引此势有专注凝神之效。

对于长期伏案的脑力工作者而言,导引此势可舒展筋骨,缓解颈椎、肩、肘、腕、指关节的疲劳,远离慢性疲劳综合征。

出爪亮翅势出爪亮翅势疏导手阳明经筋,与此经筋相应的是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经与肺经互为表里关系,此势是模仿鸟类形态的仿生导引法。

出爪亮翅势导引法,通过咬牙、舌抵、抬头、挺胸、收腹、提肛,助阳气上升,可聚精、养气、凝神。

长期坚持可身轻如燕。

导引此势对口干、鼻塞、齿痛、腹痛、泄泻、便秘等症有调理作用。

倒拽九牛尾势倒拽九牛尾势疏导足阳明经筋,与此经筋相应的是足阳明胃经。

易筋经十二势所用的是劲,而不是力,劲来源于筋,是用筋劲。

易筋经讲解

易筋经讲解

易筋经十二势衙门藏版《易筋经》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禀而受之,有筋驰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不,悉由胎禀如驰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康。

国术古本《易筋经》属拳操类柔术,以炼筋壮骨入门功夫。

十二势均可独立习练,以站桩为基本功。

◎十二势之外的功夫一预备势和收势《易筋经》之十二势流传甚广,世人有习练。

既已习练十二势,那十二势之外的功夫又作何解?按照我的老师唐金元先生的传承,《易筋经》有一预备势,名日:屈伸呼吸。

此势系门内所传,以热身、松筋、拔骨、吐纳为主。

其势要点为:团身下蹲,同时吐气,观想如在母腹。

团身倾时抻拔“踵”;起身时两手按膝,上身前躬抻拔膝后之“筋,'I两手十指交叉,翻掌心向下抻拔“腕骨”;两手上举,同时吸气,重心前移向上“抻拔”;叉手抱后脑,抬头挺胸、挺腹、挺小腹、挺腹股沟,随即放松,同时“咳”出声响;两手左右分开,从体侧慢慢放下,与肩平,两手.“握固”,依次放松肩、肘、腕、掌、指。

收势系由南怀瑾先生亲传,2002年6月我在香港亲近国学师南怀谨,南师说,《易筋经》之“掉尾势”并非收势,凡练功一定要有收势,否则就如只知播种,不懂收获。

很多人不知其重要,如果只练功,没有收功,功效会大打折扣。

言毕,南师指第十二式图下有一诀日:“左右膀伸七次”,此乃收势。

即练完十二式后,承上式,左右膀伸七次,两手合掌“守中”,此乃形、气、意兼收。

切记。

后再两手合掌对搓,待手掌热,先用右手拍左手内关七次,外关七次,然后用左手拍右手内关七次,外关七次;两手拍环跳穴七次,拍足三里七次。

以上所述预备势和收势系传承所得,不敢独享,供养大家。

希望世人得以窥《易筋经》之原貌,完整修习,事半功倍。

即使有习练者受条件所限,影响正常煅炼,可单练预备势和收势,可弥补停练的缺憾,亦有“易筋”之功效。

◎关于十二式《易筋经》之要领“精于心,简于形。

古本易筋经十二式

古本易筋经十二式

古本易筋经⼗⼆式古本易筋经⼗⼆势导引法预备势这个动作可以疏导任脉和督脉,放松全⾝筋⾻,动作重复3次。

⼀ .古本易筋经⼗⼆势导引法韦驮献杵第⼀势这⼀势可以疏导⼿太阴经筋,导引肺经,动作需重复7次。

⼆.古本易筋经⼗⼆势导引法韦驮献杵第⼆势这⼀势可以疏导⼿少阳经筋,导引三焦经,消除疲劳,动作需重复7次。

三 .古本易筋经⼗⼆势导引法摘星换⽃势这⼀势疏导⼿少阴经筋,导引⼼经,消除⼼、腹疾病,左势右势合为⼀次,动作需重复7次。

四 .古本易筋经⼗⼆势导引法出⽖亮翅势这⼀势可以疏导⼿阳明经筋,导引⼤肠经,对头⾯、颈项、肩背有很好的调理作⽤,动作需重复7次。

五.古本易筋经⼗⼆势导引法倒拽九⽜尾势可以疏导⾜阳明经筋,导引胃经,提⾼胃功能,预防胃肠疾病,左势右势合为⼀次,动作需重复7次。

六 .古本易筋经⼗⼆势导引法九⿁拔马⼑势可以疏导⾜太阳经筋,导引膀胱经,缓解下肢不畅、胸椎颈椎痛等,左势右势合为⼀次,动作需重复7次。

七.古本易筋经⼗⼆势导引法三盘落地势可以疏导⼿厥阳经筋,导引⼼包经,缓解胸闷、胀痛,保护胸腹部,动作要重复7次。

⼋.易筋经⼗⼆势导引法青龙探⽖势可以疏导⾜少阳经筋,导引胆经,有利全⾝⽓⾎运⾏,缓解腰腿、肩背、颈项拘紧,左势右势合为⼀次,动作需重复7次。

九.古本易筋经⼗⼆势导引法卧虎扑⾷势可以疏导⾜厥阴经筋,导引肝经,吐故纳新,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左势右势合为⼀次,动作需重复7次。

⼗.古本易筋经⼗⼆势导引法打躬势可以疏导⾜少阴经筋,导引肾经,有固肾壮腰的功效,动作要重复7次。

⼗⼀.古本易筋经⼗⼆势导引法⼯尾势可以疏导⼿太阳经筋,导引⼩肠经,对⽿鸣、⽿痛、颈椎病、肩关节痛等都有调理功效,需要顿地21次。

⼗⼆.古本易筋经⼗⼆势导引法收势可以疏导⾜太阴经筋,导引脾经,有醒脾养胃的功效,预防脾胃相关疾病,左势右势合为⼀次,动作要重复7次。

易筋经对应经络说明

易筋经对应经络说明

第一勢-拱手當胸肺易筋經肺易筋經::手太陰經筋功法手太陰經筋功法。

兩臂曲肘兩臂曲肘,,平舉至胸前平舉至胸前,,屈腕立掌屈腕立掌,,指尖向上指尖向上,,掌心相對掌心相對,,手型如拱手型如拱。

經筋病經筋病::胸脇痛胸脇痛、、肩痛肩痛、、手拇指痛手拇指痛、、掌心熱臟腑病臟腑病::氣逆氣逆、、喘咳喘咳、、胸滿胸滿、、吐血吐血、、鼻病鼻病、、皮膚養肺開竅於鼻肺與大腸相表裡,便秘、大便不順,可以大腸易筋經一起練。

寅時(早晨3-5點)第二勢–韋陀獻杵大腸易筋經大腸易筋經::手陽明筋經兩臂橫擔接前勢兩手自胸前徐徐外展兩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兩側平舉至兩側平舉,,立掌立掌,,掌心向外掌心向外。

卯時:早上5-7點經筋病:食指痛、手腕痛、肩前側痛、頸痛、齒痛、頰痛、頭痛、皮膚癢臟腑病:大便秘結、腹痛、痔瘡、口臭網球肘、五十肩、落枕第三勢-掌托天門胃易筋經:足陽明經筋兩腳開立,雙手上舉,掌心向上,虎口相對,呈月圓狀,兩臂挺直,全身伸展。

辰時:早上7-9點經筋病:頭痛(前額)、牙痛、眼痛、顏面神經麻痺、頸痛、胸腹痛、膝臏痛、骨及小腿前側痛、腳次指與中指痛腑臟:胃痛、胃下垂、打嗝、消化道疾病、泄瀉、嘔吐第四勢-摘星換斗勢脾易筋經:足太陰右手高舉伸直,掌心向下,頭微右斜,兩目仰視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於背後,左右手交換作。

上午9-11點經筋病:股膝內側痛、足大指內側痛、舌頭僵硬疼痛臟腑病:腹脹、消化不良、腹瀉、便秘、月經不調、慢性攝護腺炎第五勢-出爪亮翅勢12345678910心易筋經:手少陰兩腳開立,兩臂前平舉,立掌,掌心向前,兩眼平視前方,兩掌用暗勁前推手指向後翹。

午時:上午11點到下午1點經筋病:手臂、手腕內側痛、手肘內側痛、胸痛臟腑病:失眠、精神病、心率不整、心臟病第六勢-倒拽九牛尾勢小腸易筋經:手太陽右腳向前跨一步成右弓步,右手握拳舉至前上方,左手握權,左臂屈肘,時,兩拳緊握內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後,兩臂拳放鬆然後身體向後轉,成左弓步,左右手易位,左拳後垂。

[VIP专享]易筋经十二式和经筋的关系

[VIP专享]易筋经十二式和经筋的关系

易筋经十二式和十二经筋的关系易筋经经义堂咫尺天涯编述说明:本文从网络上搜集三种易筋经十二式练法,以屠龙先生的《周潜川先生十二式浅释》一文加以综述并评注,算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也征询了屠龙老师的指点,同时提供给经义堂各位同仁参考,同时向三位实践作者和曹英峰老师致敬,没有他们的文字,就没有后来学习者的思考和感悟。

易筋经十二式,以十二为数,那么和人体十二经筋到底有何关系呢?关于十二式每一式对用某条经筋或者经络的说法从网络上查了一下,就网上已有的三种见解整理综述如下:第一种;是精武杂志二十年代末期所刊署名孙晓峰著《易筋经系统修炼法要总则》,以下简称“晓峰说”。

第二种;由台湾著名的易筋经传习者易筋经儒(笔名)所写《易筋经讲义》,以下简称“经儒说”。

第三种;由网友闲来听语(网名)所写《闲来听语讲12式系列》,以下简称“听语说”。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上面几位的是如何解说各式的吧。

附录十二经络运行图如下:总体论述“晓峰说”:《易筋经》就是改善十二经筋的方法,而根本目的是修炼十二经脉。

具体分析,站桩时整条经筋处于激发状态,从而加强了循行于经筋之中的经脉的传导性。

这里的关键是站桩时要姿势准确,因为每一势桩的姿势都是针对所练经筋而设定的,若有的动作姿势做不到位,也要清楚标准姿势,尽量去做。

易筋经区别于一般的肢体活动,一般的肢体活动也锻炼十二经筋,但不是系统地对某一条经筋进行修炼,所以很难启动十二经脉。

而易筋经的玄妙之处,就是通过特定的姿势,使整条经筋处于激发态,从而刺激了所对应的整条经脉,使整条经脉处于有序的状态,加强了经脉的通导性,使气血通畅,增强人体的内动力——真力。

“经儒说”:易筋经练功法则依十二经脉的循环顺序以练「筋」、到顺「经」、而行「经」,达到濡养体内脏腑器官,遵循中国养生法则「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因此,此功法是对任何身体毛病都有帮助。

“听语说”:易筋经的顺序是按十二正经流注的次序排列的,练完十二式正好十二正经走了一圈;第二是抻的是十二经筋。

古版易筋经十二式导引术,每一式的作用解读

古版易筋经十二式导引术,每一式的作用解读

古版易筋经十二式导引术,每一式的作用解读大家好,我是初学者2014,今天给大家带来古板易筋经的十二式导引术每一式的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古版易筋经十二式导引术,每一式的作用解读!中医上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主要以十二经脉为主,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贯连全身,不仅养气血,同时也兼顾养神。

气聚则神足,神足则病除。

韦陀献杵第一势口诀: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韦陀献杵共分为三势,这三势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

尤其对于调节肺气作用巨大。

该动作直接掌握了“肺为气笥”的关键,控制了全体气运的总枢纽,是非常可贵的方法,比其他各宗派的“起手”空架子的确高明得多。

这一动作能使肺脏上下左右的升降开合、呼吸合度达到最完美的状态,从而使体内的气稳定,也就是“气定”。

气机稳定,则心境自然就澄清了。

韦陀献杵第二势口诀:足趾柱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这个动作配合呼吸把劳宫和檀中的气联系起来了,发动了整个气机,是对前一式练气的一个升级放大。

练习这一式让你可以体验到腹部饱满,有气沿任脉降下,达到聚气丹田的效果。

从此丹田开启,由此进入练气之道。

因为前面第一式只是激发了人体关键的得气穴位经络,后面借呼吸、动作和姿势发动气机,把气直接运行到丹田,并联系全身,也可以说是连接了天地气。

韦陀献杵第三势口诀:掌托天门自上视,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骽胁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宽,舌下生津将颚抵,鼻中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弛力还将挟重看。

上一个动作要求呼吸缓慢,配合动作,目的在于开通中脉。

这一个动作通过握拳、展开手指,从中脉化气入十二经络。

此招式务必要求意、气、力合一。

后按照开掌的顺序,又收于阴脉之海,练习后,全身通畅,气透全身,力贯四肢。

第四式摘星换斗口诀:只手擎天掌复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吸口呼频调息,两手轮回左右侔。

易筋经的秘密:十二经筋练法

易筋经的秘密:十二经筋练法

易筋经的秘密:十二经筋练法一、什么是易筋经易筋经,顾名思义,是改造人身、内壮神勇、外壮神力的功法。

易是改易、变易,这个不难理解。

筋是什么呢?不要以为筋是肌肉,汉语文言用字精准,如果筋是肌肉的话,老祖宗根本没必要创造“筋”这个字。

验证筋的办法也很简单:伸直手臂,然后手掌极力翘起。

这时任何人也能感受到筋的存在,感觉到筋和肉的极大不同。

说了什么是易,什么是筋,再说什么是经。

有人说,经嘛,就是经文、经书,易筋经就是变易筋的经文。

这大错特错。

经不是指经书,也不是经脉,它甚至不能与筋这个字分开。

经筋,筋经,易筋经这三个字的正确断句应该是易,筋经。

什么是筋经?筋经,也叫经筋,是指人身特定的、能调气运劲的十二条大筋。

这十二条大筋分别是:足太阳经筋、足少阳经筋、足阳明经筋、足太阴经筋、足少阴经筋、足厥阴经筋、手太阳经筋、手少阳经筋、手阳明经筋、手太阴经筋、手厥阴经筋、手少阴经筋。

经筋不是经脉,经脉现代探测不着,但经筋可以。

易筋经,就是通过锻炼十二经筋,以致内壮神勇、外壮神力的内修功法。

二、易筋经的宏效十二经筋起于四肢之“筋极”,终于太阴,流串起骨骼、关节,对于人身非常重要。

但普通人的经筋没有得到锻炼,就像沉睡一般,在日常生活、运动中,发挥不出它的作用,就像空有宝山而不自知。

比如说脊柱,作为人身上最重要的器官,也是经常受伤的部分。

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数不胜数。

脊椎容易受伤损,是因为它支撑人身,有负重的功能,各种力容易施加在它上面,久而久之的劳损产生病变。

脊椎的两侧,正好分布着两条大筋,大家可以用手摸一下自己的后背,脊柱旁的隆起,这是十二经筋里的足太阳经筋。

练易筋经,锻炼后背这两条大筋,让它们发挥支撑、承载的作用,替代脊柱,将脊柱从繁重中解放出来,能有效解决脊柱的病变。

解决疾病只是附带功效,易筋经的目的是内壮神勇,外壮神力。

以前跟着姨父练易筋经,他是屠夫。

姨父身材瘦削,一点也不壮,别的屠夫膀大腰圆,一看就一身的力气。

不传之秘易筋经各式对应的主通经脉及十二正经所主心理和生理表现

不传之秘易筋经各式对应的主通经脉及十二正经所主心理和生理表现

不传之秘易筋经各式对应的主通经脉及十二正经所主心理和生
理表现
易筋经各式对应的主通经脉及十二正经所主心理和生理表现不传之秘易筋经共十二式,循十二经脉导引;
外加预备式和静坐收功。

通过身体姿势的拉、拧、转,舒张人体的肌腱、筋膜、韧带、神经等;
强健十二筋经以带动十二筋脉运行的顺畅,养生保健。

易筋经的动作简单容易学习,练一趟只需三十分钟。

熬夜加班整理的——各式对应的主通经脉及十二正经所主心理和生理表现,呈送给大家。

易筋经十二势分别依照人体十二正经经脉顺序依次疏通全身经络,顺气血,继而调理五脏六腑,疗伤治病,使生理功能恢复到最正常的运作状况,再由弱转强,能将生理结构与心理层次,相互交替地层层调整和脱换。

易筋经十二式和经筋的关系

易筋经十二式和经筋的关系

易筋经十二式和十二经筋的关系易筋经经义堂咫尺天涯编述说明:本文从网络上搜集三种易筋经十二式练法,以屠龙先生的《周潜川先生十二式浅释》一文加以综述并评注,算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也征询了屠龙老师的指点,同时提供给经义堂各位同仁参考,同时向三位实践作者和曹英峰老师致敬,没有他们的文字,就没有后来学习者的思考和感悟。

易筋经十二式,以十二为数,那么和人体十二经筋到底有何关系呢?关于十二式每一式对用某条经筋或者经络的说法从网络上查了一下,就网上已有的三种见解整理综述如下:第一种;是精武杂志二十年代末期所刊署名孙晓峰著《易筋经系统修炼法要总则》,以下简称“晓峰说”。

第二种;由台湾著名的易筋经传习者易筋经儒(笔名)所写《易筋经讲义》,以下简称“经儒说”。

第三种;由网友闲来听语(网名)所写《闲来听语讲12式系列》,以下简称“听语说”。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上面几位的是如何解说各式的吧。

附录十二经络运行图如下:总体论述“晓峰说”:《易筋经》就是改善十二经筋的方法,而根本目的是修炼十二经脉。

具体分析,站桩时整条经筋处于激发状态,从而加强了循行于经筋之中的经脉的传导性。

这里的关键是站桩时要姿势准确,因为每一势桩的姿势都是针对所练经筋而设定的,若有的动作姿势做不到位,也要清楚标准姿势,尽量去做。

易筋经区别于一般的肢体活动,一般的肢体活动也锻炼十二经筋,但不是系统地对某一条经筋进行修炼,所以很难启动十二经脉。

而易筋经的玄妙之处,就是通过特定的姿势,使整条经筋处于激发态,从而刺激了所对应的整条经脉,使整条经脉处于有序的状态,加强了经脉的通导性,使气血通畅,增强人体的内动力——真力。

“经儒说”:易筋经练功法则依十二经脉的循环顺序以练「筋」、到顺「经」、而行「经」,达到濡养体内脏腑器官,遵循中国养生法则「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因此,此功法是对任何身体毛病都有帮助。

“听语说”:易筋经的顺序是按十二正经流注的次序排列的,练完十二式正好十二正经走了一圈;第二是抻的是十二经筋。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易筋经十二式,以十二为数,那么和人体十二经筋到底有何关系呢?关于十二式每一式对用某条经筋或者经络的说法做了一些总结,综述如下:十二经络运行图十二经筋是黄帝内经中提出专门对应人体十二正经的,十二经筋是经络内气运行的基础和供给。

虽然十二经筋涵盖了人体主要经筋内容,但不可否认,人体的经筋组织纵横,且和筋膜相互关联,而且经筋所包含的内容诸多。

涉及到了肌腱、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等综合内容,所以单纯说每一式对应某一经筋,未必能令人信服。

十二经络是循行于经筋之中的精微物质,这种经气按照特定轨迹和运行速度周流于人体系统内部而不可见,人体的运动对经络经气的运行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要明白,只有经筋的改变才会使得经络经气的运行产生改变,当然如果是病人,则经络经气的阻碍和衰缓并不单单是经筋的问题。

第一式:韦陀献杵这一式中锻炼的经筋为手阳明经筋,习练时必须两脚相距约一尺二三寸的距离,最好以本人的脚为标准,两只脚的距离等于一个脚的长度。

同时后踵和脚尖必须看齐,两脚的内侧空裆里,立成一个长方形的样子。

第二式:韦陀献杵-横担降魔杵这一式,实际锻炼中,双掌上托,对太阳经筋有抻拉的效果。

在具体实操中,双掌上托,反而是小指外侧面抻拉明显,立掌则食指抻拔明显,双掌向下,则食指、中指两处经筋都有明显感觉。

下肢的练法中,要足趾担负全身重量,如同房屋基石之立柱,其用意和足趾挂地的效果是一样的,目的是要强化从足趾到腹部的筋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皆走腿之内侧,故脚尖踮起及足趾挂地之之功效实为强化肝肾之功能也。

第三式:韦陀献杵-掌托天门这一式对少阳经筋和足阳明经筋都有作用,练法中并非是好像手掌托着天门一般往上用力,而是通过内视之法从头顶天门穴往上观去,实则意思则为使得全身气脉从下往上灌输之意。

第四式:摘星换斗这一式锻炼足太阴脾经筋,练习中上手手腕处要向里绷紧,要养成习惯,手臂要略弯,手用暗劲撑着;身体前面不要动,后面要拉伸,腿微弯,吸气时上手用背来托,不是臂上去的,整个上举的过程都用暗劲含着,需要仔细体会。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

神秘的易筋经很多武侠小说都将“易筋经”描写为修练上乘内功的武功秘笈。

其实易筋经为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动功,相传为南北朝时达摩和尚所创,其北渡到嵩山少林寺后,传授了易筋经,以缓解坐禅修炼的困倦和疲乏。

此法以伸腰踢腿为主,仿效古代各种劳动姿势,易学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

“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顾名思义,易筋经实质上就是活动肌肉、筋骨的方法,即要达到“伸筋拔骨”的锻炼效果。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

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

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不再神秘!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不再神秘!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不再神秘!本刊记者/ 柴玉采访专家/ 严蔚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疗法-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对于导引术和健身气功的关系,严蔚冰认为导引是中医五大技术体系之一,气功是近代对部分以养气炼气为目的的导引之俗称,强调练养人体之气的功夫,有健身和医疗之分,故在古籍文献看到的多是导引。

上海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上海传承导引医学研究所所长。

全国中医药科普金话筒奖获得者。

著有《帕金森病导引康复法(图解)》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疗法-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严蔚冰有一次在教学中,注意到一个年轻人,连续几天总是坐在角落,皱着眉,一言不发,情绪低落。

交谈后,得知年轻人患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对生活没有热情,常常焦虑,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尝试过各种治疗方法,效果不是很理想。

严蔚冰建议年轻人试试练习易筋经。

在他的指导下,这个年轻人开始学习、练习易筋经。

严蔚冰叮嘱年轻人,常做可疏肝解郁的青龙探爪势和卧虎扑食势。

半年后,年轻人的病情竟然有所好转,身体莫名的疼痛没有了,也开始喜欢与人交往。

易筋经改变了这个备受抑郁病折磨的年轻人。

易筋经的神奇功效,不可小觑。

经筋与经脉十二经筋为十二经脉“着床”提供载体,十二经脉为十二经筋的“活动”提供气血。

经筋与经脉互并为系,构成经络系统的主干线。

经筋是指十二经筋,具有联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具有运行气血,营养周身,协调阴阳的作用。

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相伴循行,十二经筋为十二经脉“着床”提供载体,十二经脉为十二经筋的“活动”提供气血,两者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经筋学说来源于《灵枢》,与经络学说并列成篇,其中详细阐述了人体十二筋的循行路线、分布部位和常见病症。

隋代杨上善所著的《黄帝内经太素》中,将经筋与经脉分立卷宗。

明代医家张介宾提出:“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所谓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

易筋经拉筋的原理是什么?

易筋经拉筋的原理是什么?

易筋经拉筋的原理是什么?
古法易筋经拉筋的直接疗效是祛痛、排毒、增强性功能,间接疗效则数不胜数。

其原理何在?
首先,十二筋经的走向与十二经络相同,故筋缩处经络也不通,不通则痛。

拉筋过程中,胯部、大腿内侧、腘窝等处会有疼痛感,说明这些部位筋缩,则相应的经络不畅。

拉筋使筋变柔,令?脊椎上的错位得以复位,于是“骨正筋柔,气血自流”,腰膝、四肢及全身各处的痛、麻、胀等病症因此消除、减缓;其次,拉筋可打通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这对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因为督脉是诸阳之会,元气的通道。

易筋经拉筋第二式
此脉通则肾功加强,而肾乃先天之本,精气源泉,人的精力、性能力旺盛都仰赖于肾功能的强大。

督脉就在脊椎上,而脊髓直通脑髓,故脊椎与脑部疾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任督二脉在人体上是个循环的圈,各种功法要打通的任督二脉即是此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系统,也是抵御风寒的重要屏障,膀胱经通畅,则风寒难以入侵,内毒随时排出,肥胖、便秘、粉刺、色斑等症状自然消除、减缓。

膀胱经又是脏腑的俞穴所在,即脊椎两旁膀胱经上每一个与脏腑同名的穴位,疏通膀胱经自然有利于所有的脏腑。

按西医理论解释,连接大脑和脏腑的主要神经、血管都依附在脊椎及其两边的骨头上。

疏通脊椎上下,自然就扫清了很多看得见的堡垒、障碍和看不见的地雷、陷阱。

易筋经的拉筋术这是中医整体疗法,跟“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西医不一样,拉筋术无需知道具体的穴位,也可以简单可行的疏通人体各大经络!“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所以易筋经拉筋术可以有效去除各种疼痛!而且这也是自然疗法,没有副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筋经十二式和十二经筋的关系易筋经经义堂咫尺天涯编述说明:本文从网络上搜集三种易筋经十二式练法,以屠龙先生的《周潜川先生十二式浅释》一文加以综述并评注,算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也征询了屠龙老师的指点,同时提供给经义堂各位参考,同时向三位实践作者和英峰老师致敬,没有他们的文字,就没有后来学习者的思考和感悟。

易筋经十二式,以十二为数,那么和人体十二经筋到底有何关系呢?关于十二式每一式对用某条经筋或者经络的说法从网络上查了一下,就网上已有的三种见解整理综述如下:第一种;是精武杂志二十年代末期所刊署名晓峰著《易筋经系统修炼法要总则》,以下简称“晓峰说”。

第二种;由著名的易筋经传习者易筋经儒(笔名)所写《易筋经讲义》,以下简称“经儒说”。

第三种;由网友闲来听语(网名)所写《闲来听语讲12式系列》,以下简称“听语说”。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上面几位的是如何解说各式的吧。

附录十二经络运行图如下:总体论述“晓峰说”:《易筋经》就是改善十二经筋的方法,而根本目的是修炼十二经脉。

具体分析,站桩时整条经筋处于激发状态,从而加强了循行于经筋之中的经脉的传导性。

这里的关键是站桩时要姿势准确,因为每一势桩的姿势都是针对所练经筋而设定的,若有的动作姿势做不到位,也要清楚标准姿势,尽量去做。

易筋经区别于一般的肢体活动,一般的肢体活动也锻炼十二经筋,但不是系统地对某一条经筋进行修炼,所以很难启动十二经脉。

而易筋经的玄妙之处,就是通过特定的姿势,使整条经筋处于激发态,从而刺激了所对应的整条经脉,使整条经脉处于有序的状态,加强了经脉的通导性,使气血通畅,增强人体的动力——真力。

“经儒说”:易筋经练功法则依十二经脉的循环顺序以练「筋」、到顺「经」、而行「经」,达到濡养体脏腑器官,遵循中国养生法则「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因此,此功法是对任何身体毛病都有帮助。

“听语说”:易筋经的顺序是按十二正经流注的次序排列的,练完十二式正好十二正经走了一圈;第二是抻的是十二经筋。

编者点评:十二经筋是黄帝经中提出专门对应人体十二正经的,十二经筋是经络气运行的基础和供给,虽然十二经筋涵盖了人体主要经筋容,但不可否认,人体的经筋组织纵横,且和筋膜相互关联,而且经筋所包含的容诸多,涉及到了肌腱、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等综合容,所以单纯说每一式对应某一经筋,未必能令人信服。

十二经络是循行于经筋之中的精微物质,这种经气按照特定轨迹和运行速度周流于人体系统部而不可见,人体的运动对经络经气的运行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要明白,只有经筋的改变才会使得经络经气的运行产生改变,当然如果是病人,则经络经气的阻碍和衰缓并不单单是经筋的问题。

第一式韦陀献杵“晓峰说”:手阳明经筋。

手三阳经皆循行于上肢外侧,其中手阳明经在上,手太阳经在下,手少阳经在中间。

手阳明经生向前之真力,手太阳经生向左右开之真力,手少阳经生向下之真力。

循行:手阳明经筋(经脉)分布于食指、臂的外侧前缘、肩前肩胛及面颊。

初站此桩,首先是肩前和上臂前缘酸麻热胀,常练自然消失,渐会感到手阳明经筋(经脉)循行部位有通畅之感,并且掌上生出向前之真力。

“经儒说”:走手太阴肺经。

十指伸直撑开,手背尽量与小臂垂直;两脚八,十趾扣紧地面;拇指稍用力往小臂折,手心最好有个向身体转的力;除了手脚,其余身体诸部要注意放松。

“听语说”:人的气从肺里出来,第一个走的是手太阴肺经。

大臂基本与肩平,这时你要是有意识的把大拇指外,就好比手里有个球在长;神态好比见人问询一样,手是环形的。

编者点评:这一式中,“晓峰说”认为所锻炼的经筋为手阳明经筋,而“经儒说”和“听语说”则都认为是手太阴经筋,从上面经筋图上可以看出,手阳明经筋在手太阴经筋上面,两者贴近,一个开始点在食指,一个开始点在拇指,“晓峰说”认为手阳明经筋生向前之真力,所以双手向前合拢作用于手阳明经筋。

在周潜川先生所注释的易筋经解说中并没有讲专一锻炼手太阴经筋,只讲练“肺”也就是整个人体呼吸系统,不光是太阴肺经,胸部和背部相关的大小经筋都要撑开,要“胸背筋开,气沉丹田”,另外,“听语说”中讲到腿部不可分开,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周潜川先生认为“两脚不可并踵站立着,一经并立,脚下气机发动,就会有劲,反而紧不会松软了。

因此,必须两脚相距约一尺二三寸的距离,最好以本人的脚为标准,两只脚的距离等于一个脚的长度。

同时后踵和脚尖必须看齐,两脚的侧空裆里,立成一个长方形的样子。

”看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第二式韦陀献杵-横担降魔杵“晓峰说”:手太阳经筋。

循行:手太阳经筋分布于手小指、臂的外侧后缘、耳周围及面颊。

初站此桩,肩后侧、上臂后侧会出现酸麻热胀等现象,久站自然消失,随后出现通畅轻快之感,双掌生出向左右开的真力。

“经儒说”:走手阳明大肠经。

十指伸直撑开,手背尽量与小臂垂直;两脚八,十趾扣紧地面;瞪大眼、大嘴撑住,稍收下颏,鼻子吸气,然后声带不震动发“哈”音;除了手脚眼嘴,其余身体诸部要注意放松。

收下巴的目的有二:一是让百会和会阴同一直线。

一是抬下巴再大嘴巴,有些人容易有呕吐感。

“听语说”:走手阳明大肠经。

手臂开与肩平,手心向上,但要平,肘略涵,这样有利于放松。

手上的经筋终点如在食指,其实稍微挑一下食指,向外向后扩胸动作,感觉幅度更大,是不是这样?是的,只要手平了就能感到。

好比托碗水,不能洒。

这时脚尖点地,为了气血运行。

双手最好加点力,需要主动的意识去抻;不要考虑呼吸和气,自然会有的,有也别管他,让他自然的在体运行,不要人为的导引他,这是先天气需要传到那里,都是你自己生理的需要。

心平气静,我想大家能明白怎么回事的,就是不要乱想,眼要平视,气息要匀。

编者点评:这一式,“晓峰说”认为手太阳经筋主左右外开,所以两侧平举为锻炼手太阳经筋,这个观点不知从何而来,只能存疑了,但就实际锻炼中,双掌上托,确实对太阳经筋有抻拉的效果。

“经儒说”和“听语说”均支持手阳明经筋,稍节点在食指,屠龙《浅注》中有“这一式有两掌平伸阴掌以及和两掌立掌,还有两掌平伸阳掌之分,各有方法”,而在具体实操中,双掌上托,反而是小指外侧面抻拉明显,立掌则食指抻拔明显,双掌向下,则食指、中指两处经筋都有明显感觉。

说明姿势的稍微转动,则里变化很大。

另就下肢的练法中,屠龙《浅注》中有:“潜川先生所传口诀为‘足趾柱地’,这里柱的意思是支撑,支持之意,也就是要足趾担负全身重量的意思,如同房屋基石之立柱,其用意和足趾挂地的效果是一样的,目的是要强化从足趾到腹部的筋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皆走腿之侧,故脚尖踮起及足趾挂地之之功效实为强化肝肾之功能也。

”第三式韦陀献杵-掌托天门“晓峰说”:手少阳经筋。

循行:手少阳经筋分布于无名指、臂的外侧中间(介于手阳明和手太阳经筋之间)、肩上颈侧与面颊两侧。

初站桩,肩上端易酸胀,久之自然消失。

劲到一定程度,手少阳经筋循行部会出现通畅轻快之感,随之掌上生出向下之真力。

“经儒说”:走足阳明胃经。

十指伸直撑开,手背尽量与小臂垂直;两脚平行或外八踮脚;咬紧牙关、双眼上瞪。

大手臂略贴耳朵效果更好。

可以八踮,效果更好,换脚掌平行或外八是因为一般人八踮脚会不平衡。

前后晃动,这样气容易不顺。

“听语说”:走足阳明胃经。

这式是抬头看天的,然后要咬牙,还得舌顶上腭,然后把气息调匀。

抻一定需要力的,不要用意念抻。

刚开始找不要怎么用力的,可以用大点的力,等熟悉了,自己就会体会出怎么用力了。

编者评语:武国忠先生在讲解胡海牙《功八段锦》中有:“前辈们在传授八段锦的时候,口授给我一个从未形成文字的窍门,就是双手向上托举,由无名指带动向上推,无名指与拇指之间犹如掐着一个球。

这是由于无名指上的关冲穴是三焦经的起始穴,把意识放在关冲穴时能让气血很快地充盈起来,对腹胀及三焦经的其他病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那么结合“晓峰说”中的少阳经筋和“经儒说”、“听语说”所支持的足阳明经筋都有作用,看来并非单纯作用于一条经筋。

另外,在“听语说”练法见解中有抬头看手的要求,则和其他版本要求不同,在屠龙《浅注》中讲:“潜川先生讲解了韦驮献杵的第三式,何为掌托天门,意思很明确,并非是好像手掌托着天门一般往上用力,而是通过视之法从头顶天门穴往上观去,实则意思则为使得全身气脉从下往上灌输之意…..。

”就这一式,英峰先生所传版本中有如下论述:1、双手上举,要尽量把臂贴到耳朵上,掌跟要撑足,手掌一定要与地面平行,可以交叉。

十指伸直翘,食指要挑起,向里翘,虎口圆。

2、脚尖支地时,脚踝略外展,全身绷住,这一式动作幅度不是很大,主要动在胸肋,气要吸满,身子要定住,混如金钟。

3、胸肋要像鱼鳃一样明显有撑拔的感觉。

以上三点可以在初练习此式时对习练者有所助益。

第四式摘星换斗“晓峰说”:手少阴经筋。

手三阴经循行在上肢侧,其中手太阴经循行于上肢上缘,手少阴经循行于上肢下缘,手厥阴经循行于上肢中间。

手太阴经生向后之真力,手少阴经生相合之真力,手厥阴经生向上之真力。

经筋循行:手少阴经筋分布于小指、臂的侧后缘及胸肋部位。

初站此桩,小鱼际会有酸胀感,久之手少阴经循行部位则生通畅感,掌上生出向相合之真力。

“经儒说”:走足太阴脾经。

十指伸直撐開,兩臂注意伸直,定式後再稍往後靠一下,手背盡量與小臂垂直;兩腳八,十趾扣緊地面;兩眼斜視上手(頭不要動)。

其餘身體諸部要注意放松。

脾经动作上手可往后靠,而非前倾于躯干。

上手还可往后转一点,也可靠近耳朵点。

“听语说”:走足太阴脾经。

有些人是一手下压一手上举,形成对拉。

但我练这个是一手背到后面放松,一手上举抻拉,然后再做另一侧。

要不断的刺激一面,另一面放松。

手向上的力不要太大,大脚趾下踩。

编者评语:八段锦中有:“调理脾胃单举手;五劳七伤往后瞧”的口诀,那么和易筋经中这式“摘星换斗”有何不同呢?“晓峰说”认为此式锻炼小指侧少阴经筋,而“经儒说”和“听语说”均支持调理脾胃功能,也就是足太阴脾经筋。

“晓峰说”的练法,是一手上撑,一手下按,则自然抻拔小指侧,也就是手少阴经筋,但却没注意下面的经筋练法,可谓局部练法了,要知道上领而下随,足趾点地,下面经筋一样锻炼;而“经儒”说和“听语说”的练法都是覆头手,着重于下面的足太阴经筋(足太阴经脉分布在足大趾、下肢侧前缘及胸腹部)而没有上肢经筋的说明,是和八段锦的说法相一致的,这也说明易筋经每式并非单纯对应某一条经筋,而是多条经筋。

英峰所传版本中有如下说明:“上手手腕处要向里绷紧,要养成习惯,手臂要略弯,手用暗劲撑着;身体前面不要动,后面要拉伸,腿微弯,吸气时上手用背来托,不是臂上去的,整个上举的过程都用暗劲含着,需要仔细体会。

这样慢慢就会感受到腰眼的开闭了。

腰眼起伏是自动发生的,只要做好,就会这样。

慢慢腰会热,强肾。

”屠龙《浅注》中有如下说明:“另外就具体动作而言,潜川先生解释甚多,手掌外托,抻拔胳膊侧阴面筋经,而手掌回扣,则抻拔胳膊阳面及后背之筋经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