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十二势(严蔚冰)

合集下载

易筋经十二势(严蔚冰)

易筋经十二势(严蔚冰)

易筋经十二势(严蔚冰)衙门藏版《易筋经》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禀而受之,有筋驰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不,悉由胎禀如驰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康。

国术古本《易筋经》属拳操类柔术,以炼筋壮骨入门功夫。

十二势均可独立习练,以站桩为基本功。

◎十二势之外的功夫一预备势和收势《易筋经》之十二势流传甚广,世人有习练。

既已习练十二势,那十二势之外的功夫又作何解?按照我的老师唐金元先生的传承,《易筋经》有一预备势,名日:屈伸呼吸。

此势系门内所传,以热身、松筋、拔骨、吐纳为主。

其势要点为:团身下蹲,同时吐气,观想如在母腹。

团身倾时抻拔“踵”;起身时两手按膝,上身前躬抻拔膝后之“筋,'I两手十指交叉,翻掌心向下抻拔“腕骨”;两手上举,同时吸气,重心前移向上“抻拔”;叉手抱后脑,抬头挺胸、挺腹、挺小腹、挺腹股沟,随即放松,同时“咳”出声响;两手左右分开,从体侧慢慢放下,与肩平,两手.“握固”,依次放松肩、肘、腕、掌、指。

收势系由南怀瑾先生亲传,2002年6月我在香港亲近国学师南怀谨,南师说,《易筋经》之“掉尾势”并非收势,凡练功一定要有收势,否则就如只知播种,不懂收获。

很多人不知其重要,如果只练功,没有收功,功效会大打折扣。

言毕,南师指第十二式图下有一诀日:“左右膀伸七次”,此乃收势。

即练完十二式后,承上式,左右膀伸七次,两手合掌“守中”,此乃形、气、意兼收。

切记。

后再两手合掌对搓,待手掌热,先用右手拍左手内关七次,外关七次,然后用左手拍右手内关七次,外关七次;两手拍环跳穴七次,拍足三里七次。

以上所述预备势和收势系传承所得,不敢独享,供养大家。

希望世人得以窥《易筋经》之原貌,完整修习,事半功倍。

即使有习练者受条件所限,影响正常煅炼,可单练预备势和收势,可弥补停练的缺憾,亦有“易筋”之功效。

◎关于十二式《易筋经》之要领“精于心,简于形。

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清晰完整版)

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清晰完整版)

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朱修林1994.12二十年前拳友倪霆奎借给我一本木刻版本《易筋经八段锦合刻》一书,是苏州振行新书社藏版。

此书图文并茂、阐述清楚,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真是爱不释手,于是将全书描录下,然后归还。

近几年来,又见好友周晓东拳师授传《达摩易筋经》第六势,即“出爪亮翅式”,锻炼者都说效果很好,所以深受人们欢迎。

我受他的启发以后,发现我们峨嵋气功大师周潜川在《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一书中也有载有“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的阐述。

今将周大师的有关内容与咸丰八年木刻版古本《易筋经十二图》加以合编补充,可以丰富《达摩易筋经》也有益于练此功的爱好者。

但是以上两书,都有各自的门派特点。

要编成观点一致的内容,似有困难,因此,我决定用以下方法,进行叙述,以供探讨。

(一)保持原貌,在文句上一字不改,如遇疑难之处,用本人的按语,谈我的见解。

(二)名日:《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实是少林峨嵋两派秘诀大成:同时亦弥补《峨嵋十二庄》的不足之处,最可贵的是周先生能将古文易筋经的拳经释密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精义不变,完全符合古代养生家的哲理,又符合中医学说。

(三)其中韦驮献杵第一势等所站的脚型,与少林派立式有所不同,前者采用的是“外八字型”,后者是“方型”,站立的脚型不同,而内经气脉的走向,也就不同了。

“外八字型”走的是三阴气脉。

“方型”走的是三阳经,这是佛、道两家练功的根本区别,须得爱好者细细琢磨和探讨。

《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祖达摩创造。

据传,达摩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门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我国的第一代祖师(照印度推算他是二十八祖)。

他看到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功法。

他的内容包括“静功”与“动功”。

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

我曾普遍地叩问过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而且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竞至不能配合运用了。

严蔚冰老师的易筋经十三式

严蔚冰老师的易筋经十三式

严蔚冰老师的易筋经十三式现如今,中医养生的概念传播越来越广泛,更多人开始从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养生保健。

这些年,严蔚冰老师带着“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走进社区,成为日常保健养生法;走进校园,帮助孩子们强壮体格;走进企业,帮助员工及时消除疲劳,让大家学习感受中医的智慧,掌握养生技法,并逐渐将中医变为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

通过伸筋拔骨、吐故纳新、守中用和,“动中取静”来达到强筋壮骨、固摄精气、濡养脏腑、涵养心性,改善人体的筋骨、气息、心性的效果。

严蔚冰老师介绍说,所谓古本是指有经典可以作为依据,易筋经有完整的理论和方法,现在传授的主要是方法,叫易筋经十二势。

“为什么是十二呢?因为它针对人体的十二条筋经,每条筋经又对应人体的十二条经脉,每一条经脉运行两个小时,所以把一天的筋经都疏导了。

‘势’不是格式的式,而是气势的势,情势的势,所以在做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气势和情势,经常做对人的心理也有慢慢改变的作用。

”导引法是中医的六种方法之一,除了砭、针、灸、药和按跷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导引,他需要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易筋经十二势的导引之法,如想练习,请自行观看严老师网络视频,慢慢修炼,网络链接:/v/XMjE0OTU2MzQ3Ng==● 源于中医理论的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从明清时期就已广泛流传,并在传承应用中不断增演发展,最终形成了以《易》为哲学基础,《素问》、《灵枢》为理论指导的学术流派。

● '易' 即改变;'筋'即经筋; '经'通'径',指路径、方法。

● '十二'内应人体十二经筋。

● '势'指动态的,气势、态势、情势等。

● '导引法'中医六大技术体系之一,强调自身修证与里应外合。

● 特点:是分筋疏导,每一势导引都针对性的疏导人体一条经筋。

易筋经导引法的准备功课※ 咬牙:● 易筋导引行气前均有咬牙,舌抵上腭,双目平视,调匀鼻息的要求。

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清晰完整版)

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清晰完整版)

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朱修林1994.12二十年前拳友倪霆奎借给我一本木刻版本《易筋经八段锦合刻》一书,是苏州振行新书社藏版。

此书图文并茂、阐述清楚,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真是爱不释手,于是将全书描录下,然后归还。

近几年来,又见好友周晓东拳师授传《达摩易筋经》第六势,即“出爪亮翅式”,锻炼者都说效果很好,所以深受人们欢迎。

我受他的启发以后,发现我们峨嵋气功大师周潜川在《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一书中也有载有“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的阐述。

今将周大师的有关内容与咸丰八年木刻版古本《易筋经十二图》加以合编补充,可以丰富《达摩易筋经》也有益于练此功的爱好者。

但是以上两书,都有各自的门派特点。

要编成观点一致的内容,似有困难,因此,我决定用以下方法,进行叙述,以供探讨。

(一)保持原貌,在文句上一字不改,如遇疑难之处,用本人的按语,谈我的见解。

(二)名日:《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实是少林峨嵋两派秘诀大成:同时亦弥补《峨嵋十二庄》的不足之处,最可贵的是周先生能将古文易筋经的拳经释密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精义不变,完全符合古代养生家的哲理,又符合中医学说。

(三)其中韦驮献杵第一势等所站的脚型,与少林派立式有所不同,前者采用的是“外八字型”,后者是“方型”,站立的脚型不同,而内经气脉的走向,也就不同了。

“外八字型”走的是三阴气脉。

“方型”走的是三阳经,这是佛、道两家练功的根本区别,须得爱好者细细琢磨和探讨。

《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祖达摩创造。

据传,达摩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门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我国的第一代祖师(照印度推算他是二十八祖)。

他看到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功法。

他的内容包括“静功”与“动功”。

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

我曾普遍地叩问过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而且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竞至不能配合运用了。

易筋经十二式(有图解)

易筋经十二式(有图解)

易筋经十二式(有图解)2006-12-29 11:13易筋经十二式(有图解)(未完)易筋经是一种以强身壮力为主的锻炼方法,“易”有变易的意思,“筋”指筋脉。

它的主要特点是动静结合,内静以收心调息,外动以强筋壮骨。

易筋经健身之法,首见于《易筋经》,该书据近人考证为明代天台紫凝道人于天启四年(1624年)撰成。

【基本内容和方法】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练方法,各有12势。

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

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

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

古代相传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

易筋经外功注重外壮,《易筋经外经图说》指出:“凡行外壮功夫,须于静处面向东立,静虑凝神,通身不必用力,只须使其气贯两手,若一用力则不能贯两手矣。

每行一式,默数四十九字,接行下式,毋相间断。

行第一式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

速者半月,迟者一月,各式俱熟,其力自能贯上头顶。

此炼力炼气,运行易筋脉之法也。

”(一)易筋经内功1.韦驮献杵第一式: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口诀) 自然呼吸,两腿挺膝,两足跟内侧相抵,脚尖外撇,成立正姿式,躯干正直,头顶之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要成一条直线;两掌自然下垂于体侧;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双手向前分抬合十,停于胸前膻中穴外,式定后约静立一分钟。

(详解)2.韦驮献杵第二式:足趾拄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

式定约静立半分钟。

3.韦驮献杵第三式:掌托天门目上视,足尖著地立身端。

力周骽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

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功法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上,手腕伸直;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第一式韦驮献杵第一式动作一(1)自然站立,两脚并立,全身放松,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

脊柱竖立端直,不可弓背弯腰,把两肩尖端处,微微向上略抬三四分高,则脊柱自然笔直,不带一点强硬的意味。

(2)自然站立,左脚踮脚缓慢向左横跨一步,两脚间距约与肩同宽。

(3)左脚从脚尖到脚跟慢慢落地站稳,头颈端正,两膝微微屈曲,成开立势。

动作二(1)两臂经身体两侧,由大拇指牵引慢慢向上平举。

(2)直至两手抬起与肩同高,掌心相对,指尖向前。

(3)利用手臂的力量,将平举的两掌合实。

动作三、四(1)两臂屈肘,自然向内回收至胸前约一拳停止,两拇指少商穴轻轻接触,指尖向上,两掌根贴合并与两乳之间的膻中穴同高,掌心为空,松肩虚腋;目视前方。

第二式韦陀献杵第二式(1)接上势,合拢的两指尖转向斜前上方约30°,两掌根开始至两指尖慢慢张开,同时由肘尖引领两肘用内劲(而非手劲)慢慢向上提,直至不能向上(指尖向下,掌心向下)。

随后肘尖用力向上抬伸伸展至极。

(2)松肩,松肘伴随两肘尖慢慢放下直至腋位斜下方约30°,同时慢慢平掌。

(3)两手掌从指尖相对慢慢转至指尖平行向前,掌心向下(即阴掌),靠拢平行于地面从胸前与肩同高向前伸直,随后继续向前伸展至极。

(4)两手臂水平向外慢慢分开至左右180°成“一字型”,又叫“横担降魔杖”,掌心向下,指尖向外,与肩同高。

(5)五指自然并拢,坐腕立掌,脚趾抓地。

掌心向外,指尖向上,目视前下方。

呼吸3-7次,每次呼吸时,两臂用暗劲后挺,胸部挺张,掌根用暗劲向外推,指尖内翘,脚跟微微提起离地。

第三式韦陀献杵第三式(1)接上势,平掌。

手腕彻底放松,呈平举状态,掌心向下。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直至收至胸前正前方,水平并拢。

(3)两臂屈肘,自然向内回收至胸前约一拳左右,两手掌尖相对,眼睛看着前下方。

(4)双掌同时开始向外翻转,向上抬至耳垂下,掌心向上,虎口相对,两肘朝外扩展,有微微酸胀感,约与双肩呈水平状态,体正头端。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一、功法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

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

易筋经十二式全解

易筋经十二式全解

易筋经十二式第一式韦驮献杵第一式动作一(1)自然站立,两脚并立,全身放松,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

脊柱竖立端直,不可弓背弯腰,把两肩尖端处,微微向上略抬三四分高,则脊柱自然笔直,不带一点强硬的意味。

(2)自然站立,左脚踮脚缓慢向左横跨一步,两脚间距约与肩同宽。

(3)左脚从脚尖到脚跟慢慢落地站稳,头颈端正,两膝微微屈曲,成开立势。

动作二(1)两臂经身体两侧,由大拇指牵引慢慢向上平举。

(2)直至两手抬起与肩同高,掌心相对,指尖向前。

(3)利用手臂的力量,将平举的两掌合实。

动作三、四(1)两臂屈肘,自然向内回收至胸前约一拳停止,两拇指少商穴轻轻接触,指尖向上,两掌根贴合并与两乳之间的膻中穴同高,掌心为空,松肩虚腋;目视前方。

第二式韦陀献杵第二式(1)接上势,合拢的两指尖转向斜前上方约30°,两掌根开始至两指尖慢慢张开,同时由肘尖引领两肘用内劲(而非手劲)慢慢向上提,直至不能向上(指尖向下,掌心向下)。

随后肘尖用力向上抬伸伸展至极。

(2)松肩,松肘伴随两肘尖慢慢放下直至腋位斜下方约30°,同时慢慢平掌。

(3)两手掌从指尖相对慢慢转至指尖平行向前,掌心向下(即阴掌),靠拢平行于地面从胸前与肩同高向前伸直,随后继续向前伸展至极。

(4)两手臂水平向外慢慢分开至左右180°成“一字型”,又叫“横担降魔杖”,掌心向下,指尖向外,与肩同高。

(5)五指自然并拢,坐腕立掌,脚趾抓地。

掌心向外,指尖向上,目视前下方。

呼吸3-7次,每次呼吸时,两臂用暗劲后挺,胸部挺张,掌根用暗劲向外推,指尖内翘,脚跟微微提起离地。

第三式韦陀献杵第三式(1)接上势,平掌。

手腕彻底放松,呈平举状态,掌心向下。

(2)两臂慢慢向前平举,直至收至胸前正前方,水平并拢。

(3)两臂屈肘,自然向内回收至胸前约一拳左右,两手掌尖相对,眼睛看着前下方。

(4)双掌同时开始向外翻转,向上抬至耳垂下,掌心向上,虎口相对,两肘朝外扩展,有微微酸胀感,约与双肩呈水平状态,体正头端。

老幼皆宜的易筋经练起来

老幼皆宜的易筋经练起来

COVER STORY封面报道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以分筋疏导作为入门的抓手,将人体十二经筋作为疏导和锻炼的目标,使筋弱者变强壮,筋弛者变刚劲,使诸经筋和合而获得健康。

学练前,首先要了解和学习十二经筋图谱,记住十二经筋的起止十分重要。

十二经筋行止诀曰:“六条(三阴、三阳)足经筋,起于足趾爪,归于头面;六条(三阴、三阳)手经筋,起于手指爪,归于胸腹:最终结聚于阴器(宗筋)。

”练习前的准备功课在练习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前,先排空大、小便,穿上宽松透气的衣服,然后在腰上扎一根腰带。

因腰带处为人体带脉所在,带脉将身体一分为二,带脉以上为阳,带脉以下为阴,带脉约束着人体经脉与阴阳,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清浊分离,人的气色就好,精力也会充沛。

要注意的是腰带不可用松紧带,松紧带会随着腹部的收缩和鼓胀而变化,而腰带则是约束其鼓胀,是防止腹部壅塞的有效措施,同时也可以对腰肌和腰椎有保护作用。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各势开始时,均有咬牙,舌抵上腭,双目平视,调匀鼻息的要求。

“咬牙”“咬牙”是练筋骨的开始。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

“咬牙叩齿”可固齿和壮骨。

无论坐、卧、站、行,均可叩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严蔚冰记得曾有学员问及:已是满口假牙,还用得着咬牙吗?回答是肯定的,咬假牙还可以刺激牙床,以防萎缩。

“舌抵上腭”舌为心之苗。

舌尖上抵则津液生。

舌抵上腭形成任脉与督脉的环流,称为小周天。

“双目平视”眼为神舍。

睁眼有练神之功效。

如果习练者神弱,在锻炼时不自觉地闭上眼睛,可稍事休息,待恢复精神后再行练习。

“调匀鼻息”初习导引者,可鼻吸口呼,待呼吸调匀后再鼻吸鼻呼,初习调息宜刻意为之,久久自成习惯。

以上是练习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前的准备功课。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可合练亦可分练,化整为零,或化零为整,练一势有一势的效果,随处随时都可进行,尤其适合工作生活压力大,时间紧张、生活作息不规律的现代人。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上)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上)

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上)作者:严蔚冰严石卿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15年第6期严蔚冰严石卿一、导引前的准备与热身在练习易筋经十二势前,先排空大小便,穿宽松透气的衣服,在腰间扎一根腰带,腰部有一条脉,叫带脉,带脉横于腰间,约束着人体经脉与阴阳,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清浊分离,人的气色就好,精力也会充沛。

要注意的是,腰带不可用松紧带,松紧带会随着腹部的收缩和鼓胀而变化,而腰带则是约束其鼓胀,是防止腹部雍塞的有效措施,同时也可以对腰肌和腰椎有保护作用。

易筋经十二势各势开始时,均有咬牙,舌抵上腭,双目平视,调匀鼻息的要求。

“咬牙”是练筋骨的开始。

中医学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

“咬牙叩齿”可固齿壮骨。

咬牙,也称“叩齿”、“啄齿”,养生十六宜曰:“齿宜常叩。

”无论坐、卧、站、行均可叩齿。

记得曾有学员问及,已是满口假牙,还用得着咬牙吗?回答是肯定的,咬假牙可以刺激牙床,以防萎缩。

“舌抵上腭”,中医学认为,舌为心之苗。

舌尖上抵则津液生。

养生十六宜曰:“舌宜常柱。

”舌抵上腭形成任脉与督脉的环流,道家称为小周天。

“双目平视”,易筋经十二势是要求睁开眼练的。

中医学认为,眼为神舍。

睁眼有练神之功效。

如果习练者神弱,在锻炼时不知觉的闭上眼睛,可稍事休息,待恢复精神后再行练习。

“调匀鼻息”,初学者,可鼻吸口呼,待呼吸调匀后再鼻吸鼻呼,养生十六宜曰:“鼻息宜调匀。

”初习调息宜刻意为之,久久自成习惯。

注意:年纪大的习练者,尤其是男性,如果鼻毛长,请修剪短一些,因为毛发的功能之一是帮助收缩,而鼻毛太长也会影响通气。

以上为修习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的准备功课。

若要深入研究,请参阅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达摩易筋经》和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科学普及版)。

二、易筋经十二势要点解析1.预备势导引法预备势又名热身法,为非遗传承所特有,整个导引形体的过程与呼吸,充分体现了“升降出入”的生命特征,其作用是疏导任脉和督脉,任督两脉是人体最为重要的,任脉,从舌尖到会阴穴,任一身之阴。

易筋经导引法启动人体十二经脉

易筋经导引法启动人体十二经脉

易筋经导引法启动人体十二经脉作者:来源:《中医健康养生》2016年第10期对于导引术和健身气功的关系a,严蔚冰认为导引是中医五大技术体系之一,气功是近代对部分以养气炼气为目的的导引之俗称,强调练养人体之气的功夫,有健身和医疗之分,故在古籍文献看到的多是导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严蔚冰有一次在教学中,注意到一个年轻人,连续几天总是坐在角落,皱着眉,一言不发,情绪低落。

交谈后,得知年轻人患有比较严重的抑郁症,对生活没有热情,常常焦虑,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尝试过各种治疗方法,效果不是很理想。

严蔚冰建议年轻人试试练习易筋经。

在他的指导下,这个年轻人开始学习、练习易筋经。

严蔚冰叮嘱年轻人,常做可疏肝解郁的青龙探爪势和卧虎扑食势。

半年后,年轻人的病情竟然有所好转,身体莫名的疼痛没有了,也开始喜欢与人交往。

易筋经改变了这个备受抑郁病折磨的年轻人。

易筋经的神奇功效,不可小觑。

经筋与经脉十二经筋为十二经脉“着床”提供载体,十二经脉为十二经筋的“活动”提供气血。

经筋与经脉互并为系,构成经络系统的主干线。

经筋是指十二经筋,具有联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具有运行气血,营养周身,协调阴阳的作用。

十二经筋与十二经脉相伴循行,十二经筋为十二经脉“着床”提供载体,十二经脉为十二经筋的“活动”提供气血,两者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经筋学说来源于《灵枢》,与经络学说并列成篇,其中详细阐述了人体十二筋的循行路线、分布部位和常见病症。

隋代杨上善所著的《黄帝内经太素》中,将经筋与经脉分立卷宗。

明代医家张介宾提出:“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所谓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

虽经筋所行之部,多与经脉相同,然其所结所盛之处,则惟四肢溪谷之间为最,以筋会于节也。

”可见,经筋与经脉有着各自规律。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上,手腕伸直;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

易筋经十二势口令

易筋经十二势口令

易筋经十二势口令易筋经是一本古老而重要的武术经典,其中蕴含着众多的武学奥秘。

其中的十二势口令是易筋经的核心部分,通过不同的口令,可以引导练习者正确地进行易筋经的动作和技巧。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易筋经十二势口令及其相应的讲解。

第一式:“虎视眈眈”虎视眈眈,要求练习者在动作开始之前,保持警觉的状态,眼神专注而锐利,仿佛在盯着猎物一般。

第二式:“龙行九天”龙行九天,描绘了龙腾飞翔的场景,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身体挺直,头部略向上抬,仿佛飞龙腾空一般。

第三式:“猿臂轻摇”猿臂轻摇,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将双臂柔和地来回摆动,类似猿猴摇晃动作。

第四式:“霸王挥斧”霸王挥斧,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运用大力,如同挥动巨斧砍伐敌人一般,力度要求强劲有力。

第五式:“佛光普照”佛光普照,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注重呼吸和内心的平静,仿佛周围全是佛光。

第六式:“风卷残云”风卷残云,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快速旋转身体,仿佛一阵强风掀起残云。

第七式:“鹰击长空”鹰击长空,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将双臂展开,仿佛一只展翅翱翔的鹰。

第八式:“蛟龙出水”蛟龙出水,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将身体迅速跃起,仿佛一条蛟龙从水中跃出。

第九式:“熊掌开山”熊掌开山,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双臂用力向前推,仿佛用熊掌推动山石一般。

第十式:“虎跃峭壁”虎跃峭壁,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将身体迅速跃起,仿佛一只虎类跃过险峭的山壁。

第十一式:“狮子吼”狮子吼,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以最大的声音发出威猛的吼声,仿佛一只威武的狮子。

第十二式:“龙腾盛世”龙腾盛世,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将全身的力量集中到一点,仿佛一个龙腾空飞的场景。

以上是易筋经十二势口令及其相应的讲解。

这些口令的运用能够帮助练习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易筋经的技巧和要领。

练习者可以根据这些口令来正确地进行易筋经的训练,力量和身体的灵活性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呼吸,避免受伤。

只有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易筋经的要领,提升自己的武学水平。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少林易筋经》十二势图解

一、功法总考诀曰:总考其法,图成十二。

谁实贻诸,五代之季。

达摩西来,传少林寺。

有宋岳候,更为鉴识。

却病延年,功无与类。

预备式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第五势:倒拽九牛尾势右脚前跨一步,屈膝成右弓步。

右手握拳,举至前上方,双目观拳;左手握拳;左臂屈肘,斜垂于背后。

吸气时,两拳紧握内收,右拳收至右肩,左拳垂至背后;呼气时,两拳两臂放松还原为本势预备动作。

再身体后转,成左弓步,左右手交替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筋经十二势(严蔚冰)
衙门藏版《易筋经》属拳操类柔术,以炼筋壮骨为入门功夫。

十二势均可独立习练,以站桩为基本功。

◎十二势之外的功夫一预备势和收势
《易筋经》之十二势流传甚广,世人有习练。

既已习练十二势,那十二势之外的功夫又作何解?
按照我的老师唐金元先生的传承,《易筋经》有一预备势,名日:屈伸呼吸。

此势系门内所传,以热身、松筋、拔骨、吐纳为主。

其势要点为:团身下蹲,同时吐气,观想如在母腹。

团身倾时抻拔“踵”;起身时两手按膝,上身前躬抻拔膝后之“筋”;两手十指交叉,翻掌心向下抻拔“腕骨”;两手上举,同时吸气,重心前移向上“抻拔”;叉手抱后脑,抬头挺胸、挺腹、挺小腹、挺腹股沟,随即放松,同时“咳”出声响;两手左右分开,从体侧慢慢放下,与肩平,两手.“握固”,依次放松肩、肘、腕、掌、指。

收势系由南怀瑾先生亲传,2002年6月我在香港亲近国学师南怀谨,南师说,《易筋经》之“掉尾势”并非收势,凡练功一定要有收势,否则就如只知播种,不懂收获。

很多人不知其重要,如果只练功,没有收功,功效会大打折扣。

言毕,南师指第十二式图下有一诀日:“左右膀伸七次”,此乃收势。

即练完十二式后,承上式,左右膀伸七次,两手合掌“守中”,此乃形、气、意兼收。

切记。

后再两手合掌对搓,待手掌热,先用右手拍左手内关七次,外关七次,然后用左手拍右手内关七次,外关七次;两手拍环跳穴七次,拍足三里七次。

以上所述预备势和收势系传承所得,不敢独享,供养大家。

希望世人得以窥《易筋经》之原貌,完整修习,事半功倍。

即使有习练者受条件所限,影响正常煅炼,可单练预备势和收势,可弥补停练的缺憾,亦有“易筋”之功效。

◎关于十二式
《易筋经》之要领“精于心,简于形。

动作要古朴,紧扣古谱,不求好看,但求有用”。

一、韦驮献杵第一势。

韦驮是佛教的护法金刚,一身正气,显将军相。

在汉传佛教寺院中,天王殿的弥勒菩萨后,站立一位将军手持降魔杵的就是韦驮。

“衙门藏版”((易筋经》韦驮献杵共二图式,其他版本有三图式,细究之,我之传承将一、二图式合而为一,故只有二图式。

第一势,拳经:“定心息气,身体立定,两手如拱,心存极静。

”平步桩,是起势动作,要求身体中正平稳,动中求静。

整套动作是佛教中最为常见的“两手合十”,一直练到火气(心火)全消,动作快慢随呼吸,舒展大方,注意“守中”部位的开合。

二、韦驮献杵第二势。

拳经:“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腿肋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两脚开立,呈马步桩,两手上意在“理三焦”,三焦位在胸腹,注意“守中”部位上下“升降”,升吸气,降呼气。

常练此式,可改变上气不接下气的生理现象。

三、摘星换斗第三势。

拳经:“单手高举,掌须下覆,目注双掌,吸气不呼,鼻吸调匀,用力收回,左右同之。

”两脚开立,呈马步桩,左右单举之目的,是为了调理脾胃,注意“守中”部位“左右、上下”移动,一动为一吸,停顿为呼,一吸一呼为一息。

手腕用力抓紧收回。

四、出爪亮翘第四势。

拳经:“掌向上分,足指拄地,'两肋用力,并腿立膀,鼻吸调匀,目观天门,牙咬舌抵上腭,十指用力。

”呈平步桩,牙咬舌抵上腭(注意:不同于舌舐上腭,下同),属象形动作,仿鸟。

抬头挺胸“守中”,重心前移,两手上举,同时吸气,两手放下曲肘后收,如夹物,同时呼气还原。

五、倒拽九牛尾第五势。

拳经:“小腹运气空松,前跪后腿伸直,两目观拳,两膀用力。

”呈马步桩转左右弓步,运气发力的动作,在左右转体运动中感受“气与力合”,注意“守中”部位的“内在”变化,发力时吸气,转体时呼气。

六、九鬼拔马刀第六势。

拳经:“单膀用力,夹抱颈项,自头收回,鼻吸调匀,两膝里直,左右同之。

”呈平步桩,上身保持正直,两手侧平举,同时转体“转动脊柱”,屈肘勾带嘴角,转动了胸椎和颈椎,注意“脊椎”及两侧的变化,此乃真“导引”也。

七、三盘落地第七势。

拳经:“目注牙眦,舌抵上腭,睛瞪口裂,两腿分跪,两手用力抓地,反掌托起,如托子金,两腿直收。

”呈低马步桩,此势练内壮功,外动笫一盘用“推”法,第二盘用“托”法,第
三盘用“盈”法。

得法后动作可细化为:插、推、托、拉、压、揪、提、盈八法。

八、青龙探爪第八势。

拳经:“肩背用力,平掌探出,至地围手,两目注平。

”呈平步桩,属仿生功,从转体上探到下探转体一百八十度起身,一气呵成,动作连贯,手、肩、背、腰的动作,使意气相随。

九、卧虎扑食第九势。

拳经:“膀背十指用力,两足蹲开,前跪后直,十指柱地,腰平头仰,胸向前探,鼻吸调匀,左右同之。

”虎形桩,仿老虎的动作,十趾和十指柱地,呲牙裂嘴,前探时发出吼声,对虚火上炎有很好的疗效。

十、打躬势第十势。

拳经:“两肘用力,夹抱后脑,头前用力探出,牙咬舌抵上腭,躬身低头至腿,两耳掩紧,鼻吸调匀。

”呈平步桩,以练腰为主,注意“命门”,起身时昂头抬起,腰部用力,同时吸气,下势两小臂夹耳,同时呼气、收腹、提“会阴。


十一、掉尾势第十一势。

拳经:“膝直膀伸,躬鞠,两手交推至地,头昂目注,鼻吸调匀,徐徐收入,脚跟顿地二十一次。

”呈熊形桩,属仿生功法。

膝直膀伸似“熊径”,以练腰为主,头昂目注前方,以练颈椎,脚跟顿地促使气血上升。

十二、收势。

拳经:“左右伸膀七次。

”眼看脚后跟。

两臂上下交合时,鼻吸调匀,同时注意“守中”。

欲练好十二势,须练好三个基本功:
一、站桩,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握于后,舌砥上腭,抬头挺胸,站立5分钟。

二、正压腿,脚后跟架在压杠上,左右腿各压5分钟。

三、压双肩,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握住压杠,略宽于肩,抬头,慢慢下压,5分钟。

练好站桩,十二势动作下盘桩基才会稳固,抬头挺胸、压好腿和肩,抻筋拔骨动作才能做到位。

易筋经独特的抻筋拔骨运动方式,是从紧张中体会松弛,使人体始终保持身稳颈直,内强外壮。

行功禁忌:
练功一定要动作规范,天长日久才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切不可随心所欲,自行添枝加叶。

成年男子练易筋经十二势,百日之内,房事不宜过频。

成年女子凡遇例假,只练一、二、三、四式和收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