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培养高质量人才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目前处境尴尬。本文就其尴尬的现状、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大学语文现状改革策略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工具理性主义在人们头脑中生根发芽,甚至枝繁叶茂。于是人文精神的培育,道德思想的提升,优秀素质的养成,作为社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逐渐被重新提出来,该通过何种方式来做出改变?需要人们认真去思考。结论很简单,教育。承载传统文化传达和人文精神培育任务的大学语文教育却陷入了尴尬境地:“电脑让我们远离了书法,数据库让我们远离了记诵,专业课则让我们远离了语文。”北大中文系主任兼教授陈平原如是说。

1 《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众所周知,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两课”均作为大学公共基础课而存在,但其他二者的地位似乎要比大学语文高许多,只有大学语文似乎可有可无,陷入一个怪圈。所以不少高校,大学语文正在为各种专业课“让路”,课时不断压缩甚至被取消。那么大学生们的实际语文水平又怎样呢?据反映,在每年毕业的几百万大学生中,语文水平普遍不尽如人意。2005年高考,广东的语文试卷有一道古文翻译,交白卷一万份。林则徐的名字也不知道。还有去年大

学生辩论,得第一的居然是留学生一方。惊心动魄!因此,许多教师痛心地发出了这样的呼声:“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品格的塑造,正在这一代大学生中慢慢丧失。”鉴于此,我们应该警醒: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应该怎么来改变这种局面?

2 大学语文“边缘化”的原因

既然现实如此需要,为何大学语文教育还是被列入了“边缘化”的课程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2.1课程相关因素

2.1.1无教学大纲

许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大学语文课,但并无具体的教学大纲,定位不清楚,加之大学语文作用的多重性,教学呈现无目的,与学生重实用的心态不符,引起了学生的反感。

2.1.2教材不统一

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在学生心目中有很重的份量。但现在大学语文的教材,不是篇目重复中学的内容,就是内容繁复,过于专业化,加之许多高校经常不停地换教材,甚至不同专业用不同教材,极少的课时,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内容讲清楚了篇目讲得少,篇目多了内容又简略,使学生产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感。2.1.3教学方法单一

语文课本来是一个很形象很有趣味的课程,但有的高校往往很少采用一些先进手段进行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使形象、有趣的内容失去了其生动性和趣味性。

2.1.4师资队伍薄弱。

大学语文由于它是非专业课,所以代课老师很少有进修机会,而且科研上也不被重视,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影响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就连申报“精品课程”也无法同专业课程“同等待遇”,更不要说经费的投入。

2.1.5考核无明确的标准

语文因其性质和内容所限,考核方法多样,但多样即意味着无明确的形式和标准,因而许多学校上完课只是象征性地考核一下,使学生产生不重要或者不重视的心理,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不认真学习,最终影响学习效果。

2.2其他因素

2.2.1政策扶持不够

2006年底,在“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教育部提出了在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的建议。但是在2007年5月11日,教育部却声明“并未对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开设作硬性规定”。许多高校往往望风而动,之前的建议掀起了开设语文课的热潮,但之后的声明又如冷水浇熄了这股热潮。诚然教育部有教育部的考虑,但任何工作都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

2.2.2各级主管部门重视不够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许多高校也会存在优胜劣汰的情况,学院的领导为了提升学校就业率,为招生做准备,所以比较重视一部分应用性强,见效快的课程。而《大学语文》这样的边缘课程不

开也罢。本省就笔者了解将近有一半以上的院校都没有开设本课程。

3 大学语文改革的策略

针对大学语文目前的窘境,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3.1明确教学目的,首先从根本上解决其处境问题

1978年,由时任南京大学校长的匡亚明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倡议,在全国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课”。开设的目的和意义有四个方面:“交流工具训练作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传承”;“对现代人类共同精神文明的建设”;“应对和解答当下开放社会各种文化困惑”。由此可见,语文的任务可谓任重道远。笔者认为教学目的应该从一个理论的高度去确定,而不是具体篇目的确定,或是内容的局限。应该让老师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去选择一些优秀的篇目来向学生展现灿烂的文明成果和人文精神,以此作为起点,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使之认识到语文和阅读的重要性,以此为契机从而通过大量的阅读提高其人文精神和对中华名族优秀文化成果的了解、继承。

3.2革新教学理念,从思想上使其发生改变

大学语文的教学理念,应侧重于以文学名篇或名著为点带出传统文学的精髓内容及有关人文素养品德这个面,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素养,培养文化亲和力与价值判断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对知识和真理的不懈追求;对生命、人类、社会、自然的尊重和关爱,并最终达到塑造完善人格的目的。

3.3教学手段及考核形式的革新

教学手段作为教学内容传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早已经为教师所摒弃。教学目的和形式的变化需要新的考核形式与之相适应。仅用试卷或论文已不足以反映学生的成绩。尤其是把人文精神培养作为目的,就应该把人文素养的成分加到考察当中去。

3.4教材建设的创新及教师水平的提升

教材和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两个必备要素,他们的水平高低也直接决定了语文课的成效。

3.5国家政策的帮扶和领导的重视

作为法制国家,政策是每项工作必备的“靠山”。有“靠山”则显示出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否则就无法立足。

语文的冷落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对症下药,才会真正挽救我们的语文课;才能逐步提高大学生写作、口语等相关的能力以及自身素质;也会增加一条传播中国古代文化的渠道。

参考文献:

[1] 邓少军 .是到了认真学习母语的时候了——大学开设语文

课提案出台的背后(中国青年网).

[2] 李裕德 . 语文教学大转轨,咱们怎么办.语文建设,1999,(增刊).

[3] 王步高 . 我国大学母语教育现状——三年来对全国近300

所高校“大学语文”开课情况的调查报告《中国大学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