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优秀课件-获奖课件
合集下载
散步-公开课获奖课件
![散步-公开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5dc59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0.png)
同学们,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半晌时间来体会, 它更需要我们用毕生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 条件付出,它更应当是子女们无言回报。让我们家永 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家永远充斥爱!
第41页
拓展延伸 体验亲情
请把你经历过 亲情故事与大家一 起分享吧,让我们 一起体验亲情。
第42页
父爱永铭 一位父亲
新年前三天,收到了儿子由中国人民大学寄来贺卡。这是他第一次离家在外过新年, 因此我和妻子心里每天都揣着无尽牵挂。可想不到,他还记着给我们贺卡。怀着喜悦心 情,小心翼翼地打开,更令我惊奇是,精致贺卡里面,尚有一块红色手帕,上面写着: “父爱永铭!”捧在手里,我这个很少落泪人眼圈湿润了。养儿育女为何?尚有比这愈 加紧乐更满足更舒心更自豪事吗?看着同事们羡慕目光,我甚至有点情不自禁:“这不 是一张贺卡,不是一块手帕,而是儿子一片孝心。”有了这四个字,养育,栽培,努力, 值了。
培育子女是动物也有本能,赡养父母 才是人类文化之举。
英国 培根
第48页
情感体验
晚饭后,全家人一起看 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 节目,父亲妈妈喜欢看时事 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 遥控器在你手里,此前你是 怎么做?今天学了这一课之 后你又会怎么做呀?
第49页
家庭是一种人成长摇篮, 浓浓亲情不止在作者笔下, 更萦绕在每一位同学身边。
第25页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仿佛我背上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何把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我”背是母亲,妻子背是儿子。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延续。这血脉相连三代人紧 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整体。一种家庭是这样,一种民族乃至 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 构成。因此说背起是整个世界。)
散步莫怀戚优秀课件获奖课件ppt学习教案-2024鲜版
![散步莫怀戚优秀课件获奖课件ppt学习教案-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4d132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9.png)
莫怀戚生前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副 主任、教授。
2024/3/28
4
《散步》创作背景
《散步》写于1985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 ,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 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 ,实在只是一种自然结果。
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两个。第一 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 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 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 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但是当时我们的笑和后来 的回味,都不在这个上;另一个契机则是较有理性色彩 。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 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 交谈。
通过作品展示和分享,互相交流创作 心得和感悟。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散步的经历 、感受和思考融入作品中。
2024/3/28
22
06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2024/3/28
23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01
02
03
04
散步的定义、特点和意 义
2024/3/28
散步与健康的关系,包 括身体和心理方面
正确的散步姿势和呼吸 方法
16
不同风格散文比较欣赏
《匆匆》
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以流畅自 然的语言表达时间流逝的无奈和 惋惜,与《散步》中对生命意义
的思考形成鲜明对比。
2024/3/28
《我与地坛》
史铁生的代表作之一,以地坛为载 体,讲述个人对生命、历史和命运 的深刻思考,风格深沉内敛。
《丑石》
贾平凹的散文作品,通过一块丑陋 的石头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探讨,语 言质朴而富有哲理。
第6课《散步》课件(共2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24)
![第6课《散步》课件(共2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24)](https://img.taocdn.com/s3/m/c7a45c7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09.png)
2
还是走小路吧!
一个“吧”字流露出商量的语气,表明母亲 心目中也有儿子和儿媳,展现一家人相互体 谅、生活和睦的温馨。
A:“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 也是妈妈和儿子。”
• A: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母子情 01
夫妻情
03
祖孙情 02
亲情
三、读懂情感意味
反复诵读最后一段,你读出了怎样的话外音?
提示:要读得愉悦、深沉;末句可以读得庄严、凝重, 给人以沉甸甸的感觉。
作者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 走得小心,从深层理解来说,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 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 使命感。“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 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 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本文写于1985年,其写作契机有两个: 一个是作者全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时,确实 在南方的田野散过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另 一个是作者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 曾就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进行晕交谈,柯尔特对 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这引起了作者 理性的思考。作者在思考之余,写下了此文。
信服 •xìn fú 分歧 •fēn qí
对称句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读起来 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这些句子体现了一个相亲相爱、和睦而又温馨的家庭。 可以看出作者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责任十分 重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咀嚼准确精当的用词
1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一个“熬”字形象地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漫长的严冬,在身体和精 神方面所经受的磨难之巨,一个“又”字意味丰厚,既流露出 “我”一直对母亲健康的忧虑担心,更饱含了“我”对母亲熬过 严冬的万分欣喜庆幸之情。
还是走小路吧!
一个“吧”字流露出商量的语气,表明母亲 心目中也有儿子和儿媳,展现一家人相互体 谅、生活和睦的温馨。
A:“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 也是妈妈和儿子。”
• A: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母子情 01
夫妻情
03
祖孙情 02
亲情
三、读懂情感意味
反复诵读最后一段,你读出了怎样的话外音?
提示:要读得愉悦、深沉;末句可以读得庄严、凝重, 给人以沉甸甸的感觉。
作者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 走得小心,从深层理解来说,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这是一句情思隽永、富含哲理 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 使命感。“慢慢地”“稳稳地”行走,可以看出中年人照顾一家老小、肩负家庭责任 时的小心、稳重;“整个世界”的感受,表现了人到中年的心情:亲人的平安、健康、 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本文写于1985年,其写作契机有两个: 一个是作者全家三代四口人,在初春时,确实 在南方的田野散过步,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另 一个是作者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 曾就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进行晕交谈,柯尔特对 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这引起了作者 理性的思考。作者在思考之余,写下了此文。
信服 •xìn fú 分歧 •fēn qí
对称句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读起来 连贯流畅,富有形式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这些句子体现了一个相亲相爱、和睦而又温馨的家庭。 可以看出作者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责任十分 重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咀嚼准确精当的用词
1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一个“熬”字形象地写出了老母亲面对漫长的严冬,在身体和精 神方面所经受的磨难之巨,一个“又”字意味丰厚,既流露出 “我”一直对母亲健康的忧虑担心,更饱含了“我”对母亲熬过 严冬的万分欣喜庆幸之情。
第6课《散步》 课件(共34张PPT)
![第6课《散步》 课件(共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8ed60b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1b.png)
讲故事,延续美
散步是生活中非常平常的事情,可文中一次平常的散 步,让我们感受那么多的美丽和温馨。请同学们用简单的 语言描述你生活中与家人最温馨的事情。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幸福故事。
课堂总结
莫怀戚的《散步》,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情与责 任的传承。学完这篇文章,有如接受了一次生命感悟上的 洗礼。初读,看到了自然的景和人间的情; 再读,体会的 是生命的美; 读至最后,不禁陡然感觉增加了生命的分量。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珍惜,珍惜亲情,珍惜一下,这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知识卡片: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思路 (1)概括描写的内容,明确景物的特点。 (2)结合语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作用包括: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设置背景); ②描绘景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做铺垫; ④借景抒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寻人物之美
故事中的这四个人,你觉得谁最“美”呢?说出你的 理由,可以从文章中找到相关的段落和语句加以说明。
寻人物之美
预设:母亲最美。因为母亲慈爱,疼爱孙子,理解他人。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很听她的话一样。”从“本不愿” 到出来体现母亲对我的迁就。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 吧。”“摸摸”体现慈爱,疼爱孙子。
检查预习——积累词语
信服:相信并佩服。 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的地方。 取决: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后面多跟有“于”字)。 熬: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等)。 一霎:一会儿;短时间。 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的样子。 各得其所:原指每个人都得到了满足。后指每一个人或事物 都得到恰当的安置。
整体感知
本文与《秋天的怀念》有着不同的感情基调。在了解 了本文的内容后,大家觉得本文感情基调应该怎样的?
第6课《散步》课件(共18张PPT)
![第6课《散步》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b42742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9.png)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熬过( áo )
嫩芽( nèn )
霎时( shà)
桑树( sāng)
分歧( qí )
蹲下( dūn )
脚huái( 踝 )
chāi散( 拆 ) 步lǚ( 履 )
水波lín lín( 粼粼 ) pán shān(蹒跚) 各dé其所( 得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分歧:(思想、意思、记载等等)不一致,有差别。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是指使儿子受到委
结尾点题,升华主题。“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 “我”以生命,儿子又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 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我”和妻子人到中年, 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对上肩负着赡养老人的义务;对下承担着培养 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地表明了“我”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
• 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把它们找出来, 品味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1)第一处景物描写在第四自然段:“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生命。” “新绿”“嫩芽儿”“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对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 诗意,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也暗示着母亲将随着春天的 到来而获得新的活力。
作用:①增添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②富含深意,耐人寻味。
(1)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 思...”说成是分歧;面对分歧,“分歧”一词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说明这件事关系重大,富含深意,实际上透露出作者言外的深意:散步 虽是小事,却折射出大道理。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 时那样。这样,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
《散步》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散步》优质课获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769ab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ef.png)
环境与人物心理的关联
作品中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变化紧密相连,突显了地理环境对人物 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REPORT
07
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
学生互动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分享个人对《散步》中人物、 情节和主题的独特理解
讨论《散步》中的写作风格和 语言特点,以及如何在自己的 写作中加以运用
交流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和困惑,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通过人物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展现家庭和谐与幸福对个体和社 会的积极影响。
家庭教育与传承
作品关注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家庭传统和文化的 传承。
地理学知识解读文中环境描写意义
自然环境的描绘
作品中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有助于读者感受地理环境的美感 和特色。
人文环境的呈现
通过对周围建筑、风俗等人文环境的描述,作品展现出丰富的人文 气息和文化底蕴。
鲜明的人物形象
02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和
心理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丰富的意象运用
03
作品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路”、“树”、“风”等,既丰
富了作品的内涵,又使读者产生更多的联想和共鸣。
民族传统文化在作品中体现
儒家思想的影响
作品中所倡导的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于 作者的影响。同时,作品中也体现了对于传统礼仪文化的尊重和传 承。
列举文本中使用的修辞手 法,如比喻、拟人等,引 导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艺 术。
结构安排
探讨文本的结构安排,如 情节铺垫、高潮处理等, 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叙事 技巧和谋篇布局。
REPORT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特点
主要人物角色介绍
作品中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变化紧密相连,突显了地理环境对人物 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REPORT
07
互动环节与课堂总结
学生互动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
分享个人对《散步》中人物、 情节和主题的独特理解
讨论《散步》中的写作风格和 语言特点,以及如何在自己的 写作中加以运用
交流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和困惑,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通过人物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展现家庭和谐与幸福对个体和社 会的积极影响。
家庭教育与传承
作品关注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家庭传统和文化的 传承。
地理学知识解读文中环境描写意义
自然环境的描绘
作品中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描绘,有助于读者感受地理环境的美感 和特色。
人文环境的呈现
通过对周围建筑、风俗等人文环境的描述,作品展现出丰富的人文 气息和文化底蕴。
鲜明的人物形象
02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色。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和
心理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丰富的意象运用
03
作品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路”、“树”、“风”等,既丰
富了作品的内涵,又使读者产生更多的联想和共鸣。
民族传统文化在作品中体现
儒家思想的影响
作品中所倡导的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于 作者的影响。同时,作品中也体现了对于传统礼仪文化的尊重和传 承。
列举文本中使用的修辞手 法,如比喻、拟人等,引 导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艺 术。
结构安排
探讨文本的结构安排,如 情节铺垫、高潮处理等, 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叙事 技巧和谋篇布局。
REPORT
03
人物形象塑造及特点
主要人物角色介绍
散步莫怀戚优秀课件获奖课件
![散步莫怀戚优秀课件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34475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7.png)
03
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 象、情感表达和语言 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与 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挖掘文本所蕴含的深 层含义和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 思考兴趣
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培 养其批判性思维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不同观 点的碰撞与交流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出生于重庆,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 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故事情节与主题思想
故事情节
《散步》一文通过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 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 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课件设计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通过互 动环节、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能力
课件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适应学生需求
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 好,设计符合其需求的课件内容,使 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创新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作品评价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作 品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 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活跃的课堂氛围
老师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的案 例和丰富的肢体语言等方式,营造轻 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参与度高
THANKS。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PPT优秀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94bb34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f.png)
1. 多重含义
(1)一语双关:指一个词或一句话关涉两个意思。如,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2)表面含义与深层含义:“菊花”表面上看是父亲最 喜爱的花,其实它还代表着父亲的品格,寄托着母亲对 父亲的深情。
小链接
2.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种具体形象,以表 现某种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如,梅花象征高洁情操,月亮象征 家乡,蜡烛象征默默奉献的人们等。
“菊花”的象征意:第5段 “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 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他常说 菊花飘逸清高,最具品格。我 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 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 象征着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专 心做学问的高尚情操。
小链接
(二)类似于“母亲的菊花”“合欢树”“海棠 树”“冰糖芋泥”这样的标题,多有如下作用:
活动二 文学创作
1.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感受到文章
的节奏美和诗意美,请选择一段课文改编成
小诗,并做诵读分析。 示例1:
春天 初春的田野, 新绿随意地铺着, 或大或小,或浓或淡; 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 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生命!
选择理由:新绿,那是新生命的诞生 和希望。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 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 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②我▲决定委屈儿子,ˇ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
··
·
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
人物特点:孝顺、温和、稳重
【朗读指导】“长”要读得语速稍慢,语气上扬,以体现时空的
长度;“短”字重音轻读,语气下沉,以表现对母亲时日不多的担忧
和痛心。可以预见的是“我”能够陪母亲的时日不多了,于是,“我”
(1)一语双关:指一个词或一句话关涉两个意思。如,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2)表面含义与深层含义:“菊花”表面上看是父亲最 喜爱的花,其实它还代表着父亲的品格,寄托着母亲对 父亲的深情。
小链接
2. 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种具体形象,以表 现某种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如,梅花象征高洁情操,月亮象征 家乡,蜡烛象征默默奉献的人们等。
“菊花”的象征意:第5段 “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 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他常说 菊花飘逸清高,最具品格。我 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 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 象征着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专 心做学问的高尚情操。
小链接
(二)类似于“母亲的菊花”“合欢树”“海棠 树”“冰糖芋泥”这样的标题,多有如下作用:
活动二 文学创作
1.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感受到文章
的节奏美和诗意美,请选择一段课文改编成
小诗,并做诵读分析。 示例1:
春天 初春的田野, 新绿随意地铺着, 或大或小,或浓或淡; 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 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生命!
选择理由:新绿,那是新生命的诞生 和希望。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 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 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②我▲决定委屈儿子,ˇ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
··
·
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
人物特点:孝顺、温和、稳重
【朗读指导】“长”要读得语速稍慢,语气上扬,以体现时空的
长度;“短”字重音轻读,语气下沉,以表现对母亲时日不多的担忧
和痛心。可以预见的是“我”能够陪母亲的时日不多了,于是,“我”
第6课《散步》课件(共38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6课《散步》课件(共38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b9dca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6.png)
这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熬”,表现了“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体现了“我”的 一片孝心。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 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环境描写,这一段描绘了田野、新绿、嫩芽、冬水等景色, 展现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富有诗意。既为散步设置了背景, 又用环境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愉快的心情。
我
孝顺、善良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 一样。
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要母亲出来,在初 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 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说:“走大路。”
当“我”的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的时候,决定委屈儿 子,顺从老人家的想法,走大路。表现出“我”对母亲的 尊敬和孝顺。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称的句子, 找一找,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 写的好处。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 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 总是听我的。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后来发生了 分歧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 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 小路,小路有意思……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第二单元
谢谢观看
3.“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①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②“我”要尽可能多的孝顺母亲。
4.“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①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 ②相信儿子,能够背她过去。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 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环境描写,这一段描绘了田野、新绿、嫩芽、冬水等景色, 展现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富有诗意。既为散步设置了背景, 又用环境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愉快的心情。
我
孝顺、善良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 一样。
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要母亲出来,在初 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 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说:“走大路。”
当“我”的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的时候,决定委屈儿 子,顺从老人家的想法,走大路。表现出“我”对母亲的 尊敬和孝顺。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称的句子, 找一找,画出这些句子,说说这样 写的好处。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 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 总是听我的。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后来发生了 分歧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 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 小路,小路有意思……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第二单元
谢谢观看
3.“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
①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②“我”要尽可能多的孝顺母亲。
4.“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
①疼爱孙子,满足他的想法; ②相信儿子,能够背她过去。
《散步》优秀课件ppt
![《散步》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956b35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e.png)
(2)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
第4段: 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了 熬过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 力.
第7段: 烘托了散步的温馨和快乐
文中两两对称 的句子很多, 这是本文语言 精美的主要原 因之一。你能 从文中找出其 他句子吗?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小路有意思。
01
如:
1.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母亲
和蔼慈爱、 善解人意
儿子
妻子
聪明、活泼、 贤惠、温柔 乖巧
品味语言:
01 《散步》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 耐人寻味,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有滋味。
02 请自主寻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进行品读、 赏析。
景物描写
(1)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 哪些景物?
第4段: 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 菜花、桑树、鱼塘
(2)后来是怎样解决这个分歧的 ?
我决定委屈儿子,但母亲变了主意,最后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家人在田野散步。
(3)从这个故事中,你感觉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温馨、和睦、甜蜜、幸福
品读人物:
通读课文,体会各个人物形象,说 说在“我”、妻子、母亲、儿子四个人物 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我”
孝顺、沉稳
读一读
nèn
嫩qū芽
shà
chāi
霎时 拆散 委屈
qí
áo
分歧 熬过
水波粼粼
释词:
(意见、思想)不一致, 有差别。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 心里难过。这里指使儿子 受到委屈。
信服: 分歧: 各得其所: 委屈:
相信并佩服。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 适的
安顿。
第4段: 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了 熬过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 力.
第7段: 烘托了散步的温馨和快乐
文中两两对称 的句子很多, 这是本文语言 精美的主要原 因之一。你能 从文中找出其 他句子吗?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小路有意思。
01
如:
1.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母亲
和蔼慈爱、 善解人意
儿子
妻子
聪明、活泼、 贤惠、温柔 乖巧
品味语言:
01 《散步》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 耐人寻味,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有滋味。
02 请自主寻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进行品读、 赏析。
景物描写
(1)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 哪些景物?
第4段: 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 菜花、桑树、鱼塘
(2)后来是怎样解决这个分歧的 ?
我决定委屈儿子,但母亲变了主意,最后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家人在田野散步。
(3)从这个故事中,你感觉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温馨、和睦、甜蜜、幸福
品读人物:
通读课文,体会各个人物形象,说 说在“我”、妻子、母亲、儿子四个人物 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我”
孝顺、沉稳
读一读
nèn
嫩qū芽
shà
chāi
霎时 拆散 委屈
qí
áo
分歧 熬过
水波粼粼
释词:
(意见、思想)不一致, 有差别。
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 心里难过。这里指使儿子 受到委屈。
信服: 分歧: 各得其所: 委屈:
相信并佩服。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 适的
安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
本文通过 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 个生活侧面,生动地展示了一家人互敬互爱、 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 生活情趣,以小见大 地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学以致用
表达亲情
借鉴本文的写法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亲情
梳头、揉肩、捶背、陪长辈散步等) 。 2 .家庭生活中与家人难免出现分歧,借鉴本文的写法, 写一写是如何解决分歧的.
我们一起品读最后一段
13. 这段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 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 体会这
段话的深刻象征意义,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个细节有深远的象征意义,“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 用,象征着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 代 , 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
我们一起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 我背上的同 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探究散步
七
评价人物 赠送鲜花
再读课文 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评价四位人物,派代表把鲜花送给你喜 欢的人物。并说说为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七.鲜花送给
( 慈爱 )的母亲 ( 孝敬 )的“我”
( 贤良 )的妻子
( 听话 )的儿子
趣说散步
散步(分歧)
尊老爱幼美
德
以
小
见
大
写 法
•八、探究“以小见大”写法
•这篇散文写散步,作者有没有面面俱到,把生活中各种事情都拿来写呢? •作者是怎样做的? •所谓 “小”,就是 故事、细节、情节 (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细节) •所谓“大”,就是指思想情感、立意、主旨 (亲情之歌、伦理之歌、 •生命之歌 ) •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作者用的就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 故事层面:亲情。 • 寓意层面:使命感。 • 哲理层面:生生不息 传统美德 •小结: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要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善于从身 •边的小事中发掘写作的材料,做一个有心人,从而使我们的作文增色添彩
一 .我们来看一条公益广告
二.老师朗读课文
散 步
莫怀戚
三 整体感知
抢答 1、散步的人有: 2、散步的地点是: 3、散步的季节是: 4、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 5、结果: 6、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怎 样的家庭?
四 .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嫩芽 nèn 拆散 chāi 分歧 qí
5.文中的景物描写是不是可有可无 呢? 不是
铺设和谐的氛围 为散步设置很好的条件。 6.这段景物描写在情节上还有什么作用? 为后文的分歧埋下伏笔
五、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7.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样的分歧?决 定权在谁?
(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2)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 (3)决定权在我。
各得其所:
霎时 shà 熬过 áo lí n 水波粼粼
每一个人或事都得到合适的安排。
分歧: 意见不一致
五、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1.文章一开头就说:“我,我的母亲,我的 妻子和儿子。”这不是很啰嗦吗? 2.如果把母亲冷落在家里,散步就带妻子、 孩子,母亲会怎么想? 3.第3自然段你觉得应抓住那几个字词读? 怎样读呢?
六、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8.“我”做出了怎样的决定来解决分歧呢?
9 大家一致同意了“我”的决定吗?
10.而母亲为什么又顺着孙子的心意改主意呢,请 结合你的生活实际简要分析。 奶奶疼爱孙子 又帮儿子解决了难题,体现了母亲慈爱。
六、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11 品读这几句 母亲改了主意,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 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 的鱼塘。” 对美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珍爱。
六、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4.品读第4自然段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 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 生命。
这段属于什么描写?写出来了什么情感? 景物描写 对春的喜爱之情
文中还有哪几句也是景物描写?
1. 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捶背、洗脚、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