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教学设计】《宇宙的边疆》(人教)
抛锚式教学【教学设计】《宇宙的边疆》(人教)
抛锚式教学【教学设计】《宇宙的边疆》(人教)设计思路说明本文是一篇解说词。
跳跃性比较大,首先需要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以及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知识信息,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其次,通过语言赏析,重点感知解说词科学性与趣味性、直观性为一体的特点。
尤其是文章将说明、叙述、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在给人以知识的同时,还是作品显得多姿多彩,给人以美的熏陶。
教材分析本文是电视纪录片《宇宙》的解说词。
作者立足于浩瀚的宇宙,用一个个镜头向观众讲述宇宙的博大与神奇。
随着镜头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也一步步深入。
文章通过一连串问题促使人们产生无穷的好奇心,从而永不停息的对宇宙进行探索,向宇宙进军。
作为一篇解说词,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把知识性、趣味性、直观性融为一体,让人们在身临其境中学到知识。
正是由于是解说词,配合镜头与画面,所以跳跃性相对比较大,文章的结构层次思路比较隐蔽,需要通过对语言的探究寻知。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解说词的文体特点;2.培养学生整合文章结构的能力;3.品味解说词语言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1.巩固运用速读、精读、跳读相结合的科普文的阅读方法;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体会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寻找说明方法,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文章语言的科学性和趣味性;2.理清清层次结构。
【教学难点】1.领悟文中抒情议论的作用;2.作者对宇宙及人类的认识与思考。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抛锚】设置情境,引出问题《宇宙的边疆》是一篇科普文章,也是一篇解说词。
解说词有什么特点?宇宙本是无边无际的,本文的标题却是“宇宙的边疆”,这篇解说词将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宇宙的边疆》,去探寻宇宙的奥秘。
二、【探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独立阅读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等途径,解决问题。
《宇宙的边疆》语文教案(精选5篇)
《宇宙的边疆》语文教案(精选5篇)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二、能力培养目标初步学会写作解说词三、德育渗透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初步学会写作解说词【学生活动设计】1、阅读梳理全文结构2、分组合作,品析课文经典语段3、自己写一段解说词并演示。
【教学创意】本文位于第三模块第四单元,属于科普文章。
这类文章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学生不爱听,老师也不爱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而且本课涉及大量的地理、物理等跨学科知识,若只就其知识而学,一来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任务,二来也不能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所以我选择了“解说词”这个切入点。
“解说词”是新教材中新增的内容,我希望以本课为载体,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了解解说词的特点,并能初步学会写作解说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出示课件1)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外的长江!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
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的地方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
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长江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他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他总是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明确:这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第一回《源远流长》的解说词片段。
解说词有什么特点?我们能否也写出一篇漂亮的解说词呢?今天我们就来通过美国的天文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的《宇宙的边疆》一文来了解解说词吧!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2)二、整体梳理1、昨天的交流课上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请同学来说说,作者介绍了宇宙中哪些对象?这些对象是按什么顺序解说的?(出示课件3)明确: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地球)本文遵照的是从大尺度到小尺度的空间顺序。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目标1. 语言技能目标:阅读、理解并精读课文;用简单英语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描述宇宙的形成及演化。
2. 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宇宙起源、宇宙的组成,了解宇宙演化的历程,理解宇宙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了解天文学的常用专业术语。
3.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本身的兴趣和好奇心;学生树立人类对宇宙的无限热爱和对宇宙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宇宙演化的历程和宇宙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天文学的专业术语的深度理解和应用,对宇宙起源的深度探究。
三、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以图片、视频等视听性材料介绍宇宙的奇妙、广阔和神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 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结合团队进行合作探究,以课本为基础,进一步了解和探究天文学的专业术语和相关知识。
3. 互动交流法:采用课内外交流、思想碰撞、研究探究小组等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参与,丰富学生自身的认知,提高学习主动性。
四、教学流程第一部分:自然科学的发展1.自然科学的主流是什么?请描述天文学、物理学、地球科学的研究方向及其联系。
2.了解人类通过何种途径认识宇宙?第二部分:宇宙的成因与演化1.理解星云假说和大爆炸模型,叙述宇宙诞生与演化过程。
2.理解宇宙的构成和宇宙演化的历程。
第三部分:天体特征和运动1.掌握天体基本的特征和运动状态。
2.研究天文学中常用的专业术语,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第四部分:黑洞、暗物质、暗能量1.探究黑洞、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在宇宙演化中的作用。
2. 了解黑洞研究现状,去探讨暗物质和暗能量等前沿课题。
五、教学手段1. 课件:学习PPT,利用视频、动画等形式进行直观表现,生动形象。
2. 公开课:邀请天文学教授或爱好者进行公开课,学生在直接听取专家教授和学者对天文学的讲解,在互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9篇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9篇《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指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掌握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和教师点拨,练习运用抒情和议论的修辞方法,为解说词补充传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容。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抒情,了解作者所传递的思考(宇宙不但横无际涯、辽阔瑰丽,不但可以为人类所了解,而且,从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上说,人类的命运和宇宙息息相关,人类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可以追溯到宇宙及其起源),领会作者对人类好奇心、探索意识和质疑精神的肯定。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掌握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文本和教师点拨,练习运用抒情和议论的修辞方法,为解说词补充传达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容。
【教学方法】点拨法、提问法、讲解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PPT【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没有解说词的《动物世界》,再加上解说词,让学生体会解说词的重要性。
二、新课学习第一步: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希望学生可以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明确写好解说词的要点。
1.设置情境——假如要为宣传本校的纪录片配解说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思考解说词的特点。
问:你认为写好一篇解说词的关键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明确:解说词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解说词要有明晰合理的解说顺序。
②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
③解说要对解说对象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扩展。
2.说明顺序是一篇解说词解说效果的关键因素,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浏览课文,找出__的解说顺序。
(教师做方法上的指导)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明确:解说顺序——空间顺序,由远到近。
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第二步: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希望学生可以领会作者传递给我们的思考。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宇宙的边疆》一、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边疆的概念。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宇宙的概念2.宇宙的边疆的概念3.宇宙的边疆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精彩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知识讲授(15分钟)(1)讲解宇宙的概念和宇宙的边疆的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可以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向学生展示宇宙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到宇宙的广阔和神秘。
(2)讲解宇宙的边疆的特点和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到宇宙的边疆是一个未被完全探索的领域,科学家们通过观测、计算和理论推测等方法来研究宇宙的边疆。
3.思考讨论(2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对宇宙的边疆如此感兴趣?并整理出自己的观点。
(2)分组展示讨论结果,让学生彼此交流和学习,并由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实践活动(3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活动,观察夜空中的星座,并记录所观测到的星座的名称和位置。
(2)学生根据观测到的星座,利用天文软件或书籍等资料,了解这些星座的信息以及它们与宇宙的边疆的关系。
(3)学生根据观测和资料记录结果,撰写观察报告,并进行展示。
5.总结(10分钟)(1)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2)通过展示和观察报告等方式,总结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
(3)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索。
四、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播放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知识讲授: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等方式提供知识。
3.思考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讨论结果的方式鼓励学生思考和交流。
4.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独立观察和记录,激发学生的实践探究兴趣。
5.总结:通过总结和展示的方式巩固所学内容,并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五、教学资源准备1.播放视频资源2.幻灯片或图片3.天文软件或书籍等资料4.学生实践活动所需的记录表和报告纸张。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要点。
2、了解解说词特点,把握说明顺序,体会本文运用议论与抒情的好处。
3、理解作者在文中阐述的思想、观点。
4、了解并学会运用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欣赏、诵读体悟和鉴赏感受解说词的语言特点。
2、培养学生归纳文本内容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从文章中读出科学之美,且感受科学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3.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理为科学奉献的精神。
2学情分析1、经过高一一学年的学习,学生接触过类似的文章,对这类文章有印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就所带班级的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说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自主思考习惯、探究问题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尚且不足,本文注重关注他们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并尝试运用之。
2、学生知识比较肤浅,有时候可能只注重知识部分,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领会其科学精神,方法的运用和说明顺序的掌握是难点。
3、在根据以上情况的基础上,倡导学生学会应用说明文方法学写文章。
重点:了解解说词特点,学会运用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把握说明顺序,体会本文运用议论与抒情的好处。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解说词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1、把握课文结构以及说明顺序2、对能够引领课文结构及难点问题进行探讨第一课时导入:播放一小段萨尔的《宇宙》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兴趣,初步了解解说词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和初步把握解说词在影片中的作用。
一、文章结构及说明顺序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分几部分介绍宇宙的?概括说明。
(因为学生已经预习了,所以以学生回答为主,教师做必要的补充)明确:1、总分为五部分探索宇宙的奥秘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介绍宇宙中的星系;介绍宇宙中的恒星;介绍恒星和太阳系;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各部分详细说明宇宙(1—6):主要说明了宇宙是广袤、永存的,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探索宇宙的意义、方法、程度及宇宙的组成。
人教版《宇宙的边疆》教案设计
人教版《宇宙的边疆》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了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理解宇宙的边疆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1.2 教学内容宇宙的定义和组成宇宙的边疆的概念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宇宙的边疆的含义展示法:展示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图片和视频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宇宙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宇宙边疆含义的探讨第二章:宇宙的起源2.1 教学目标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理解大爆炸理论的基本内容掌握宇宙的膨胀现象2.2 教学内容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大爆炸理论的提出和证实宇宙膨胀的观测和解释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大爆炸理论的证实实验法:进行宇宙膨胀的模拟实验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宇宙起源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大爆炸理论的探讨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宇宙膨胀实验的理解和分析第三章:恒星的诞生与死亡3.1 教学目标了解恒星的诞生和演化过程理解恒星死亡的原因和结果掌握恒星生命周期的特点3.2 教学内容恒星的诞生过程和条件恒星演化的阶段和类型恒星死亡的原因和结果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恒星的诞生和演化过程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恒星死亡的原因和结果观察法:观察恒星的形成和死亡的过程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恒星诞生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恒星死亡原因和结果的探讨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对恒星形成和死亡过程的观察和分析第四章:星系和宇宙的结构4.1 教学目标了解星系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概念掌握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特征4.2 教学内容星系的定义和分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概念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特征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星系的定义和分类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概念观察法:观察宇宙的大尺度结构4.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星系的定义和分类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星系团和超星系团概念的探讨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观察和分析第五章:人类对宇宙的探索5.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理解不同探测手段的原理和应用掌握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成果5.2 教学内容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重要事件不同探测手段的原理和应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成果和发现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探测手段的应用展示法:展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成果和发现5.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人类对宇宙探索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探测手段应用的探讨展示报告:评估学生对人类对宇宙探索成果和发现的展示和分析第六章:黑洞和宇宙的奇异现象6.1 教学目标了解黑洞的定义和性质理解黑洞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掌握黑洞对宇宙的影响6.2 教学内容黑洞的定义和性质黑洞的形成和演化过程黑洞对宇宙的影响和观测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黑洞的定义和性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黑洞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观察法:观察黑洞的模拟和图像6.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黑洞定义和性质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黑洞形成和演化过程的探讨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对黑洞模拟和图像的观察和分析第七章:宇宙的膨胀和暗物质7.1 教学目标了解宇宙膨胀的证据和解释理解暗物质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宇宙膨胀和暗物质的关系7.2 教学内容宇宙膨胀的证据和解释暗物质的概念和性质宇宙膨胀和暗物质的关系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宇宙膨胀的证据和解释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暗物质的概念和性质实验法:进行宇宙膨胀和暗物质的模拟实验7.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宇宙膨胀证据和解释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暗物质概念和性质的探讨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宇宙膨胀和暗物质模拟实验的理解和分析第八章:多宇宙理论和大爆炸宇宙学8.1 教学目标了解多宇宙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大爆炸宇宙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多宇宙理论和大爆炸宇宙学的关系8.2 教学内容多宇宙理论的基本概念大爆炸宇宙学的基本原理多宇宙理论和大爆炸宇宙学的关系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多宇宙理论的基本概念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大爆炸宇宙学的基本原理比较法:比较多宇宙理论和大爆炸宇宙学的关系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多宇宙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大爆炸宇宙学基本原理的探讨比较报告:评估学生对多宇宙理论和大爆炸宇宙学关系的比较和分析第九章:宇宙的未来和人类的角色9.1 教学目标了解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理解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角色掌握宇宙的未来对人类的意义9.2 教学内容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角色宇宙的未来对人类的意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宇宙的未来发展趋势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角色讨论法:讨论宇宙的未来对人类的意义9.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宇宙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人类在宇宙中地位和角色的探讨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宇宙未来对人类意义的讨论和分析第十章:总结与反思总结学习宇宙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反思宇宙探索的重要性和方法激发对宇宙继续探索的兴趣和热情10.2 教学内容总结学习宇宙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反思宇宙探索的重要性和方法激发对宇宙继续探索的兴趣和热情10.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宇宙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反思法:引导学生反思宇宙探索的重要性和方法展示法:展示对宇宙继续探索的兴趣和热情10.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学习宇宙主要内容的掌握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宇宙探索重要性和方法的反思展示报告:评估学生对宇宙继续探索兴趣和热情的展示和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1.1 教学内容理解:理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是理解后续章节的基础,需要重点关注。
《宇宙的边疆》 教学设计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把握本文清晰的条理。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宇宙,培养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宇宙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宇宙的构成和特点,把握作者介绍宇宙的顺序和方法。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领会文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为学生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宇宙的奥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宇宙星空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的边疆在哪里?”从而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标注出生字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解决生僻字词。
请学生回答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明确本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作者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宇宙的构成、特点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3、精读课文,深入探究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顺序。
提问:“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宇宙的?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明确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空间顺序介绍宇宙的,这种顺序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分析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让学生找出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使学生明白恰当的说明方法能够使说明更准确、更生动、更形象。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人教版【三维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筛选出本文重要信息,,引发自己的思考。
3、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感知本文重要信息。
【难点】梳理、整合解说词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播放《银河系》短片(无声音,无画面,有声音有画面)让学生感知解说词的特点1解说。
学生谈观感。
明确知识要点。
激发学生兴趣,并对解说词在电视画面中的作用和特点有直观的感受。
课文重点内容的梳理,归纳。
解说词特点的整合。
释题:宇宙的边疆在哪里?宇宙的典型特点是什么?提问: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有哪些标志性的语言。
将文中文学性的语言抽去,读一段课文。
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情趣诗意。
要求学生任选取文中的一个图片,写一段解说词。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总结解说词的特点3对象听众。
学生书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课堂交流。
宇宙星系(距离我们80亿光年)、星系群、子星系(200万光年)银河系(4万光年)恒星。
太阳系(1光年)行星学生通过感受总结特点。
训练学生准确筛选信息的能力了解说明的顺序由感性到理性,符合认知规律。
拓展练习欣赏采石风景照,试写解说词,符合解说词的特点学生写作,展示写作实践,能力拓展训练小结,布置作业【附板书设计】解说词的特点:1、解说拓展。
2、情趣诗意。
3、对象听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宇宙的边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宇宙的边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宇宙探索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起源、演变和未来发展趋势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宇宙的复杂性和无穷性,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对宇宙的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应对策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浩瀚和复杂性;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通过播放有关宇宙的短片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宇宙探索的主题。
2.知识点讲解:讲解有关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演变、星体构成等内容。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剖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宇宙的奥秘和特性。
4.课堂互动:组织小组讨论或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同时穿插一些小游戏以增强趣味性。
5.课后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或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授课方式:采用教师主导和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网络平台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堂管理方式:采用分组管理的方式,设立小组长,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即时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课堂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点。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材料或思考题,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学习和思考,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评价方式及标准: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贡献、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设备:需要有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等辅助教学设备。
《宇宙的边疆》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宇宙的边疆》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宇宙的边疆》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宇宙的边疆》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作为必修三中的一篇重要课文,宇宙的边疆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较为困难的部分之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阅读理解、概念突破以及科学思维拓展,对这一教材进行详细讲解。
一、阅读理解宇宙的边疆是人类探索宇宙开发历程中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阅读理解环节是理解文章的重要初步环节,需要首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宇宙的边疆?宇宙的边疆是指宇宙的边缘或边界,包括宇宙的起源研究、宇宙的形态结构与演化规律研究、宇宙的极端环境探测等等。
2.文章讲述了哪些内容?文章通过介绍科学家如何利用 Hubble 望远镜来研究宇宙的边疆,探讨了宇宙起源的可能理论,以及大爆炸产生的若干问题。
同时,还介绍了人类对于宇宙边疆的几项极端环境探测。
3.文章的重点在哪里?文章的重点在于探讨宇宙起源的可能性及相关问题以及人类如何勘探宇宙的边疆。
因此,这部分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中宇宙的相关知识。
二、概念突破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关于宇宙的边疆的概念并进行突破。
1.宇宙边缘的意义在宇宙研究中,宇宙边缘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这代表了宇宙的尽头,是宇宙演化的极限,也可能是了解宇宙从何而来、到哪里去的窗口。
因此,研究宇宙边缘是探寻宇宙奥秘的非常必要的一部分。
2.宇宙起源的可能性宇宙起源是宇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文章介绍了两种可能性,即大爆炸理论和怪异物质理论。
大爆炸理论是最被广泛接受的理论之一,它认为宇宙在一瞬间由一个奇点(极度紧凑、密度无穷大的点)扩散而形成。
而怪异物质理论则认为宇宙的空间是由另外一种物质构成的。
3.探测宇宙边缘的技术手段文章介绍了通过利用不同的探测技术来掌握宇宙边缘的不同信息。
比如通过红移来推测宇宙的年龄,通过微波背景辐射来了解宇宙边界的形态等等。
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在探测过程中按照不同探测器的特性所需要考虑的问题。
宇宙的边疆 教案教学设计
《宇宙的边疆》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结构及其组成部分;(2)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重要成果;(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宇宙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宇宙的概念与组成1. 宇宙的定义2. 宇宙的组成部分(恒星、行星、星系等)3. 宇宙的尺度第二章: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 古代宇宙观2. 现代宇宙观3. 宇宙探索的重要成果(如黑洞、暗物质等)第三章:宇宙的演化1. 大爆炸理论2. 宇宙的膨胀3. 宇宙的演化过程第四章:恒星与行星1. 恒星的分类与特性2. 行星的分类与特性3. 星系与星系团第五章:宇宙中的生命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2. 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性3. 外星生命的探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宇宙的基本概念、结构及其组成部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重要成果;宇宙的演化过程。
难点:宇宙的演化过程;恒星与行星的特性;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性。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宇宙的奥秘;2.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宇宙的壮观景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与测试: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和测试成绩,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心得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宇宙的边疆》 教学设计
《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掌握本文条理清晰、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宇宙的特征。
(2)通过合作探究,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宇宙的神秘与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的渺小与伟大,培养学生的宇宙意识和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文章内容,理解作者对宇宙的认识。
(2)品味本文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2、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宇宙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宇宙的相关知识,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3、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有关宇宙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宇宙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宇宙的印象和想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
(3)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介绍了宇宙的哪些方面?3、梳理文章结构(1)小组讨论,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文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1-6 段):介绍宇宙的广阔和神秘,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部分(7-11 段):介绍星系的组成和分类。
第三部分(12-14 段):介绍恒星的基本情况。
第四部分(15-18 段):介绍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
第五部分(19-20 段):回归到人类自身,强调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
4、品味语言(1)学生找出文中自己认为生动形象或准确严谨的语句,进行赏析。
《宇宙的边疆》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宇宙的边疆》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宇宙的边疆》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宇宙的边疆》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宇宙的边疆》是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宇宙中的一些奇妙、神秘的现象,如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于宇宙的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暗物质、暗能量以及黑洞的定义和性质;2.了解宇宙中的一些奇妙现象及其科学解释;3. 学生能够运用重力公式计算黑洞质量,了解黑洞的运动以及引力透镜效应等;4.课堂氛围活跃,让学生通过小组教学合作学习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对我们周围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教学设计:第一节课:认识暗物质1.导入 - 通过日常生活小实验让学生认识空气的质量和重要性;2.引入 - 展示观测天文现象的视频及图片,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 商讨 - 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并试图回答暗物质的定义和性质;4. 讨论 - 让学生就暗物质和其他物质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讨论和发言,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暗物质的研究现状和科学相关知识;5.总结 - 通过案例分析暗物质的一些实例,总结本节课所学。
第二节课:了解暗能量1.导入 - 联想学生所熟悉的物理公式及概念,引出暗能量的概念;2.引入 - 以图表等方式展示暗能量与宇宙加速膨胀的不可分割关系;3.举例 - 让学生识别黑洞的简单情境,并解释暗能量的影响与4.分析 - 介绍暗能量在宇宙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是如何被发现的,并展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数学和观测证据;5.总结 - 引导学生概括暗能量与宇宙形成及演化的关系,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与宇宙的奥妙。
第三节课:探究黑洞1.导入 - 通过电影片段等方式展示黑洞的个别现象,激发学生对黑洞的兴趣;2.分析 - 介绍黑洞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质量、引力等;3.计算 - 讲授黑洞质量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计算;4.探究 - 以黑洞运动和引力透镜效应为例,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黑洞的运动和作用;5.联想 - 以科幻小说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黑洞和人类未来的关系和探险性质;6.总结 - 通过案例分析黑洞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黑洞的基本概念和物理特性。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
《宇宙的边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并掌握文中涉及的宇宙知识,如星系、恒星、行星等概念。
o培养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学会筛选和整合信息。
2.过程与方法o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o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o引导学生认识到宇宙的浩瀚与人类的渺小,培养谦卑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理解文中描述的宇宙结构和特点。
o学习科普文章的写作方法和特点。
2.教学难点o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
o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转化为个人感悟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你们是否曾仰望星空,对那浩瀚无垠的宇宙充满好奇?宇宙,这个充满神秘和未知的地方,一直吸引着人类去探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宇宙的科普文章——《宇宙的边疆》,一起揭开宇宙的面纱。
展示宇宙图片:通过展示宇宙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对宇宙有哪些了解?有哪些想要探索的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o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关于宇宙的内容?o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回答问题:o课文主要介绍了宇宙的浩瀚、结构和特点,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o课文结构可以分为引言、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提出探索宇宙的意义;主体部分详细介绍宇宙的结构和特点;结语部分总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并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分析宇宙结构:o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宇宙结构图,展示宇宙从大到小的层次结构。
o引导学生讨论:宇宙的结构有哪些特点?为什么宇宙会如此浩瀚无垠?2.探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o课文中提到哪些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活动?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o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中,有哪些困难和挑战?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3.分析科普文章的写作特点:o请同学们分析这篇科普文章的写作特点,如语言风格、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
《宇宙的边疆》教案
《宇宙的边疆》教案教案名称:《宇宙的边疆》课程:自然科学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边疆是指宇宙的边界和边缘。
2.掌握宇宙的边界和边缘的概念和特点。
3.理解宇宙的边疆对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和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引入(15分钟)1.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引入宇宙的边疆的话题。
2.向学生提出问题:你认为宇宙有边界吗?宇宙的边缘是什么样的?第二部分:知识讲解(30分钟)1.介绍宇宙的边界概念:讲解宇宙是什么、宇宙的大小和扩张等基本概念。
2.解释宇宙的边缘:讲解宇宙射线背景辐射和红移现象等。
3.研究宇宙边界的方法:介绍望远镜的作用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30分钟)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对于宇宙的边界和边缘展开讨论。
2.案例分析:给学生展示不同科学家对宇宙边界研究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观点和证据。
第四部分:实验与操作(30分钟)1.进行红移实验:学生通过测量物体的光谱,了解红移的概念和实验方法。
2.观测天空:利用望远镜观测夜空和星系,培养学生对宇宙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第五部分:总结(15分钟)1.综合性讨论:学生们汇报自己对宇宙边界和边缘的研究和思考。
2.总结与提问:回顾课堂内容,对于宇宙的边界和边缘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未来的研究方向。
教学资源:1.PPT展示2.实验用具:光谱仪、望远镜等3.案例分析材料:不同科学家对宇宙边界的研究论文和实验结果。
评估方式:1.讨论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评估其合作能力和思维逻辑。
2.实验报告评估:对于学生进行红移实验和天空观测后,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操作和科学写作能力。
课后拓展:1.阅读更多关于宇宙边界的资料,扩大对于宇宙的了解。
2.外出参观天文馆或参加相关科学活动,加深对于宇宙的实地了解。
3.尝试写一篇关于宇宙边界的科普文章,增强科学写作和科普能力。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案设计中,我注重了引入和实践的环节。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 3篇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8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2、能自己查找关于宇宙方面的知识。
3、通过本课学习,能对宇宙产生兴趣,并热爱我们的航天事业。
教学重点、难点: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关于宇宙方面的各种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让学生查找关于宇宙方面的资料。
2、结合上几节课的内容,引领学生学习宇宙,探索宇宙。
二、膨胀的宇宙1、我们知道在太阳系之外还有很多星体,你们都查找到了哪些关于宇宙方面的资料。
学生小组查找资料,并交流资料。
2、观察宇宙图片、资料,说说你对宇宙的认识,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3、你知道星系间的距离是多少?能用千米单位来计算吗?学生讨论,寻找资料。
4、引出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光年。
5、我们知道银河系是非常庞大的星系,在宇宙中你还发现和它类似的星系吗?学生查资料,仙女座星系、猎户座星系等。
6、师讲述:现在人人们用天文望远镜已经观测到距我们12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深处,仍没有看到宇宙的边缘,而且科学家还发现宇宙正处于膨胀之中!三、充满活力的宇宙1、出示恒星一生的图片。
说说恒星的一生。
学生边看图片,边查寻有关恒星资料。
2、师讲述宇宙中每时每刻都会诞生许多恒星,同时也有许多恒星消亡。
3、学生观察超新星的爆炸前后图片,想象充满活力的宇宙运动过程。
四、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你知道人类最早登上月球的是什么时候?学生查寻关于人类登月的新闻资料。
2、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火箭发源地,说说我国航天事业,以及对我国未来航天事业发展的猜想。
3、关于航天方面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学生继续查找资料。
4、阅读书本,人类在航天事业上所做出的贡献。
5、查寻为航天事业做出过贡献的科学家。
五、课后延伸:继续寻找关于宇宙方面和人类在探索宇宙方面的资料,以及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资料。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9教学目标:一、认识四个生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的边疆》
教学模式介绍
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情境性教学”、“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教育者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具有真实性的学习情境并提出问题,并且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放在情境中,
通过教师的帮助,使学生在解决了一个个生动而且真实的问题之后,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时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而建构的教学模
式称为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中的“锚”指的就是由教师所创建的有情节的故事事件或者问题,而创建这些真实的事件或问题的过程就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
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抛锚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设置情境,引出问题(抛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探锚)—交流评价,巩固练习(定锚)—课后反思,改进不足(思锚)
设计思路说明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
跳跃性比较大,首先需要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以及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知识信息,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其次,通过语言赏析,重点感知解说词
科学性与趣味性、直观性为一体的特点。
尤其是文章将说明、叙述、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在给人以知识的同时,还是作品显得多姿多彩,给人以美的熏陶。
教材分析
本文是电视纪录片《宇宙》的解说词。
作者立足于浩瀚的宇宙,用一个个镜头向观众讲
述宇宙的博大与神奇。
随着镜头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也一步步深入。
文章通过一连串问题促使人们产生无穷的好奇心,从而永不停息的对宇宙进行探索,向宇宙进军。
作为一篇解说词,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把知识性、趣味性、直观性融为一体,让
人们在身临其境中学到知识。
正是由于是解说词,配合镜头与画面,所以跳跃性相对比较大,文章的结构层次思路比较隐蔽,需要通过对语言的探究寻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2.培养学生整合文章结构的能力;
3.品味解说词语言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巩固运用速读、精读、跳读相结合的科普文的阅读方法;
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体会描写与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寻找说明方法,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语言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2.理清清层次结构。
【教学难点】
1.领悟文中抒情议论的作用;
2.作者对宇宙及人类的认识与思考。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抛锚】设置情境,引出问题
《宇宙的边疆》是一篇科普文章,也是一篇解说词。
解说词有什么特点?宇宙本是无
边无际的,本文的标题却是“宇宙的边疆”,这篇解说词将告诉我们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宇宙的边疆》,去探寻宇宙的奥秘。
二、【探锚】探究问题,分工合作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独立阅读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等途径,解决问题。
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请做好记录。
1.了解作者卡尔萨根,了解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2.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及说明顺序。
请抓住标志性语言。
3.辨析文章所用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
4.作者的解说顺序与人类认知宇宙的轨迹一致吗?为什么?
5.文中除了科学的说明之外,还有大量的议论和抒情,似乎会干扰对宇宙的说明。
请找出这些语句进行品读,并说说你的看法。
6.作者对宇宙及人类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
三、【定锚】交流评价,巩固练习
(一)交流评价
1.小组代表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1)行文及结构:
第一部分(1-6)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第二部分(7-11)解说星系的组成。
第三部分(12-14)介绍恒星。
第四部分(15-16)介绍彗核、行星和太阳系。
第五部分(17-18)写回归到人类家园——地球。
(2)作者把自己想象成空间旅行者,以下表明作者探索行踪的语句,显示了本文说明顺序。
①“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宇宙)
②“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本星系群””“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星系)
③“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恒星)
④“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太阳系)
⑤“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地球)结论:作者按照空间顺序,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从大尺度空间,向小尺度空间推进介绍。
(3)运用的说明方法有:
列数字:使人们对事物的大小、数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作比较:把光在每秒内通过的距离和地球周长作比较,使读者对光的速度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
打比方: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如同真的感受到了探索宇宙奥秘时的心情。
举例子:使说明更具体,更让人信服。
2.老师进行点拨、评价和补充。
(1)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作者的解说,却是从宇宙开始的。
采用这样的说明
顺序,其好处在于:
①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②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③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
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
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
种契合。
(2)作为一篇说明文,本文大量运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和
说明性文字也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
作为电视片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
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
文中作者在介绍有关知识的同时也发表自
己的观点,使得内容充实饱满,尤其是最后两段旅行到地球时作者满怀热情的赞颂我们的家
园,并且发表评论,用优美的语言赞颂了我们的时代,我们人类。
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
有干扰对宇宙的说明,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3)在文中,作者对宇宙是这样认识的: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
而人类生活的地球,
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
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作者对人类的认识则是: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二)巩固运用
1.学习了《宇宙的边疆》,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请相互交流。
2.请为你的班级撰写一段校运动会入场式上班级方队经过主席台时的解说词。
四、【思锚】课后反思,改进不足
学生比对交流分享与老师点拨指导,反思自主阅读思考中出现的偏差,进行自我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