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论创造教育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
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陶行知指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我们创造之工作;”要解决小孩的创造“自由”,要让他做有意思的活动,开发他们的天才;“手脑并用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一堂吹泡泡的综合实践课上,老师因为一位极其淘气的学生过于活跃屡次违反纪律很难控制,没有发给他吹泡泡的工具;在开始自主活动时,让人吃惊的是他却吹出了全班最大的泡泡;原来,他裁开矿泉水瓶,用上半部剪成漏斗状,蘸着肥皂液吹出了泡泡;我们先不去讨论他一再违反纪律的事,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一刻他是用双手与大脑一起去创造出了大泡泡;可以说同在一个教室,发挥创造力的只有他一个人;这件事情,不得不让我们做教师的人深深地思考;每一位学生都是有潜力的,相信人人都能成才,科学的教育能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保护学生自尊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施创造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总之,学校要培养新时期富于创造力的人才,全面实现创新教育,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究、质疑、交流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以开发学生潜能,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的世界角色需肩负起更大的国际责任;世界关注“中国制造”的目光,正在转移向“中国创造”;这转变同时是对教育的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不断前进;求真求实求
创造的教育理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历史所赋予的使命;。
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及启示
浅析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及启示摘要:陶行知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重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
研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了解创造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对当前教育改革,实现“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儿童教育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创造力六大解放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体系——以生活教育为基础、以终身教育为纲的人民教育理论,其中,创造教育理论是其思想精华。
研究这一理论,对指导我国当前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陶行知的儿童创造教育思想(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陶行知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人类祖先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才华的精华。
儿童一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一旦有适合的环境,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
他的这一思想被众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研究证实。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儿童在游戏中都能表现其创造力。
例如,在成人眼里再普通不过的泥巴、沙子等自然材料,到了儿童手里就可变成娃娃、椅子、小凳、杯子、山洞、城堡;几块积木,可以变成他们的手枪、篮子、公园和机器人……儿童的创造性还表现为其巨大的想象力。
他们可以想象自己和小花的对话“小花口渴了,我给她浇浇水”,还可以提出诸如“天空到底有多高呢?”“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像小鸟一样飞呢?”等千奇百怪的问题。
(二)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1.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
在他看来,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等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
因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2.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及时、正确的培养。
正如美国学者史蒂芬·利汉斯所说:“2—6岁是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培养,那么创造性在以后的生活中很难再被激发出来。
为创造而教——陶行知创造教育情怀
好家长 / 实践前沿为创造而教——陶行知创造教育情怀昆山高新区振华实验幼儿园/陈梦菲【摘要】陶行知在我国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成就,其创造教育理论,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 创造教育 情怀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提出了许多教育理论,其中创造教育理论对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教育理论下,学校教学过于呆板,缺乏创新,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
在陶行知对新教育道路不断积极探索下,提出了创新教育理论,它是陶行知所有理论的精华思想,使得“为创造而教”成为当今教育的一大潮流。
一、陶行知创造教育观的重要性创造教育观的提出与当时中国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想要实现创新教育,就必须转变传统教育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创造教育的地位逐渐提升及确立。
其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普及教育的需要。
教育应是全民教育,不应是贵族教育,也不是传统的教育。
教育应是创新教育,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攻破学校观”、“攻破城乡关”等等,阐述了创新教育观应是普及全民的教育。
2.教育现代化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中国教育想要满足其不断发展的要求,就应革新传统教育,进行创造教育,因此教育现代化需要创造教育。
3.教育改革的需要。
传统教育目的不够单纯,教学理念为学而优则仕,所以应对落后的、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实施创造教育。
而创造教育的本质是生活,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是其重要目标。
二、陶行知创造教育观内涵1.创造无处不在。
传统教育认为创造受到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创造。
而陶行知的创造教育观认为创造无处不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人人都可以创造、处处可以创造。
所以应把握儿童每一次的创造活动,例如在《区交自主游戏》时,一群孩子很投入的玩游戏,教师问幼儿是什么游戏,教师才了解,学生玩的游戏是根据接龙游戏,创新出来的游戏,教师对儿童创新游戏,提出了鼓励和赞扬,并告诉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这样就会激发儿童的创造力。
浅谈陶行知幼儿创造教育理论对当下幼儿创造教育的启示-精选教育文档
浅谈陶行知幼儿创造教育理论对当下幼儿创造教育的启示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把自己一生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光辉的教育事业,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一直指导着我们的教育工作,并且这种影响的良性作用正在日益深化。
在陶行知的诸多教育理论中,创造教育是其经常谈到的内容。
陶行知认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才是中国教育的完成”,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就创造教育本身而言,陶行知又继续说:“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自始至终都包含了要发掘幼儿创造力,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的思想。
他的创造教育理论和为之进行的诸多有益探索实践都为我们创造教育理论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习和研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和理论,对于当下开展幼儿创造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陶行知的幼儿创造教育理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是从倡导幼儿创造教育开始的,某种意义上来说创造教育理论就是幼儿创造教育理论。
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他认为“出世就是破蒙”,他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说:“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他极力主张教育要从小教起,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
美国杜威的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由于杜威“儿童中心论”的影响,陶行知非常注意对儿童潜能的研究。
在此理论基础上,他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儿童其实富有创造力,后来并主张对这种能力要加以培育。
其实这也是他多次教学实践探索的经验。
上世纪30年代晓庄学校停办的时候,晓庄小学没有合适教员,小孩就自己组织起来,自己推举同学当教员,开办“自动学校”,自己教学。
这是小学生的一个创举,陶行知获知后很高兴,于是赋诗一首去恭贺他们:“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
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可是学生并不认可诗中“大孩自动教小孩”一句,并反问难道小孩就不能教小孩?小孩也是可以自动的。
陶行知论创造教育
陶行知论创造教育王普堂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他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的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
陶先生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
终其一生的教育生涯,他坚持不渝的,其中重要的一个主张,就是创造教育,就是致力于为受教育者建设一个发挥创造力的环境。
无论是在他所开办的晓庄师范,创立的育才学校,无论是他所提倡的生活教育,还是他所开辟的平民教育,他都把创造教育作为其中的宗旨。
他为育才学校写的校歌巾,要学生“静观大千世界,啄开未知之门,飞人神秘之宇宙,找出真理之夜明珠”,热情讴歌“真善美的祖国,真善美的世界,真善美的人生,真善美的创造”!他激情澎湃地呼吁,要使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者创造之路迈进”!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他认为、迷信、成见、曲解,都像裹头巾一样,禁锢了儿童的创造力。
而这种束缚创造力的“裹头巾”,“今天裹,明天裹,今年裹,明年裹,似乎非把人人都裹成三寸金头不可。
如果中华民族不想以三寸金头出现于国际舞台,唱三花脸,就要把裹头布一起解开,使中毕民族的创造力可以突围而出。
”怎样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呢?陶先生提出“六个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下;解放他的眼晴,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人社会里去取得更十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通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
在这六大解放中,陶先生特别强调时间的解放,他说,“我个人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的存在。
谈陶行知关于创造教育的思想
陶行知(1891—1946),安徽省歙县人,原名陶文濬,笔名“知行”,后改为陶行知。
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校专攻教育行政,师从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博士。
回国后积极从事平民教育活动,先后创办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上海市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中学、重庆社会大学等学校。
针对当时学校教学的弊端,陶行知不仅提出了著名的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还提出了创造教育的思想,特别是他提出的“六大解放”学说,对我们今天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中不仅要启迪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创造,解放儿童创造力,“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使人人都能创造。
教师要把自己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以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
但是囿于传统文化、教育制度、教学方法的局限,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
因此我们必须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如何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呢?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思想。
陶行知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说:“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1、解放小孩子的头脑。
陶行知认为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的能力,只是长期以来,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
在解放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求知欲、好奇心,对学生的创造萌芽要积极的培植和爱护,使学生养成勇于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的创造精神。
浅析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及启示
浅析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及启示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最早形成于1913—1919年,而在1943年发表的《创造宣言》和《儿童的创造教育》,则可以看作是其创造教育理论完善和系统化的标志,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顶峰。
纵观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丰富多彩,各有特色,但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体制,却是各个国家的共识。
陶行知先生早年提出和推行的创造教育理论,超前地提出了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
虽然,我们今天所提的创造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与陶先生当年讲的创造教育有很多不同,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实践,仍对我们今天在新的条件下推行创造教育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一、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1、提出了“创造教育”的目的创造的教育目的是什么陶行知认为:一是培养“真善美的活人”。
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说:“教育者不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所谓“真善美”,是指勇于实践、实事求是、品德高尚、举止文明等,所谓“活人”,就是富有创造精神,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开拓进取的现代人。
二是“培养老百姓的创造力”,“给学生一种改造环境的能力”,“使他们为自己创造,为社会创造,为民族创造”。
2、阐述了“创造教育”的内涵陶行知把“培养创造力”作为生活教育的宗旨之一,认为“只有发明工具、创造工具、运用工具才是真的教育。
”在《育才学校节略》一文中,陶行知更加明确的提出:“本校师生之友以集体力量从事五项创造工作:甲、创造健康之堡垒;乙、创造艺术之环境;丙、创造生产之园地;丁、创造学术之气候;戍、创造真善美之人格。
”他进一步提出:“学校必须给学生一种生活力,使他们可能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这些论述,比较清晰的勾画出陶行知“创造教育”的内涵。
3、强调了“创造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在许多讲话和文章中,多次论述了“创造”的重要性,把创造教育提高到很高的高度。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陶行知,作为中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人物,其教育思想至今仍对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他提出的“创造的儿童教育”理念,旨在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首先回顾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思想的历史背景和核心理念,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环境。
接着,通过详细解读陶行知的相关著作和演讲,提炼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要素和实践方法。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探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2. 陶行知的儿童教育理念陶行知,这位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杰出人物,对儿童教育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
他坚信,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他认为,儿童天生具有无限的创造潜能,教育者的任务是激发这种潜能,引导儿童自主发展。
在陶行知看来,儿童教育应当以“生活即教育”为基本原则。
他主张教育应当融入儿童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这种教育理念不仅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
陶行知还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学不应当仅仅是教师的单方面传授,而应当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过程。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儿童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陶行知的儿童教育理念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创新精神,对于当今的教育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路径,即通过生活实践和教学合作来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3. 创造的儿童教育的方法和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创造的儿童教育”不仅是一种理论构想,更是一种具有鲜明操作性和实践导向的教育模式。
简述陶行知对创造的儿童教育的论述
1. 陶行知对创造的儿童教育的论述陶行知,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家,被誉为“民国教育界的领袖”、“我国教育的老一辈领袖”,在我国教育史上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在他的教育理论中,关于创造的儿童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人类最高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培养和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充分发展个性,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品质。
以下将就陶行知对创造的儿童教育的论述进行深入探讨。
2. 创造的内涵和意义在陶行知看来,创造是指通过独立思考、想象和发明,创造新的理念、观点、方法、技术、艺术作品等,以满足个人或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创造是人类的天赋和追求,也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陶行知强调,创造不仅仅是在科学、技术、艺术领域的创新,更包括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创造是培养孩子们全面发展的关键,也是激发他们潜能和独立人格的基础。
3. 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陶行知认为,儿童天生就具有创造潜能和好奇心,这种潜能和好奇心需要通过教育和环境的引导和激发才能得以发展和绽放。
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首先是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激发孩子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是引导和鼓励孩子们进行自主创造和实践,让他们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构思和创作。
4. 创造性教育的实践策略在实践中,陶行知提出了一系列创造性教育的实践策略。
教育者应该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充分理解孩子们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教育者应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学习任务,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再次,教育者应该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促进他们的多元化发展,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创新意识。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课程改革的启示在于:1.尊重每一位幼儿的发展天赋,因为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创造的潜力,都有丰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2.内容应该源于幼儿生活实际,课程实施要契合幼儿生活经验,满足幼儿当下及未来发展的需要;3.教师要具有创新思维和魄力,教育不是一尘不变的工作,它是具有创新性的工作,需要教师敢于批判质疑,敢于探索创新。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要全面贯彻“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理念,广大的中小学管理者和教师就应该切实转变观念,确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习观,借鉴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的思想,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为我国目前许多地区和学校正在进行的“新基础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主体性教育”实验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要从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从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中转变过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地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在课程评价中,教师要认识到传统的纸笔测验仅仅注重了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量逻辑智能的测量。
要切实转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又要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的潜能;既要注重定量分析,又要注重定性分析;既要做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又要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评价时应该更加注重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提高。
如何教育孩子阅读心得(精选10篇)
如何教育孩子阅读心得(精选10篇)如何教育孩子阅读心得篇1《陶行知论创造教育》暑假里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论创造教育》,受益颇深,这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一生教育理念的精髓,从“教学做合一”,“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方面,集中体现了陶先生教育理念的精华。
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积极地指导意义,特别是其中的一篇《创造的儿童教育》,令我印象特别深刻。
*中说道,创造的儿童教育,不是说教育可以创造儿童。
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
我们晓得特别是中国小孩,是在苦海中成长的。
我们应该把儿童苦海创造成一个儿童乐园。
读到此处,不禁令人感同身受。
现在有许多学校靠牺牲孩子的时间来换取所谓的“成绩”,这就失去了让儿童体验学习乐趣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等这样的孩子长成大人时,就不知创造为何物了。
那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啊!在说到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时,陶行知先生说到了三个方面:(1)需要充分的营养。
他说孩子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这个是创造的前提条件。
而这个都是要我们学校和家庭共同合力去努力的。
(2)需要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以解放上层得性能,才能从事于高级的思虑追求。
(3)需要因材施教。
陶先生用的比喻特别贴切,易懂。
他说,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
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
多么形象的比喻啊,我们的学生就是陶行知先生笔下的植物啊!只不过品种还要复杂,所以对于我们园丁来说工作的更加复杂,难度更加高,就更需要我们现代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以适应自己对各式各样植物的培养需要。
陶行知还特别提出,我们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要成为儿童中的一员,拥有一颗赤子之心,这样才能真正认识到儿童的力量,尊重儿童。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启示——读《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有感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对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启示 ——读《陶行知教育论著选》有感发布时间:2021-07-15T10:33:20.70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8期作者:刘峥[导读]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刘峥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幼儿园摘要: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创造教育思想,如“培养真善美的活人、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六大解放”等,从中国实际出发,反映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在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也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作为幼儿教师,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创造理论,充分发挥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我们做幼儿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幼儿创造力启发一、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创造教育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育的作用在于启发人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提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1]p560这种人既是“真善美的活人”,又应是手脑双全的人:即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子去想。
因此,“手和脑在一块儿用,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他要求教育者应从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培养。
(二)创造教育以生活为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内容的教育,就是在生活中才可以求到教育。
教育从生活中的来的,虽然书也是求知的一种工具,但生活中随处是工具,都是教育。
”[1]p375在创造教育方法上,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为什么呢?因为做是劳力上劳心,行动、思想、新价值的产生便是它的三个基本特征。
一边做一边想,必然产生新价值。
在他的“鲁滨孙漂流到荒岛”的事例中可很好解释这一点。
(三)实施创造教育必须实行“六大解放”“三大需要”“一大条件”陶行知认为,儿童多少有一些创造力,但需要经过后天的精心培养才能充分发展。
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教育管理
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教育管理陶行知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教育家和教育管理者。
他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实践以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等方面,探讨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
首先,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主张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实践和创造,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提出的“不以成绩评定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应该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
其次,陶行知在教育管理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主张教育管理应该注重人性化和民主化。
他强调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他提倡师生平等的教育关系,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和责任感。
陶行知还强调教育管理应该注重实践和经验的积累,通过不断总结和改进,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一致的。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知识。
其次,陶行知提倡的人性化和民主化的教育管理理念,也对现代学校管理提出了挑战。
现代学校管理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权利和参与,建立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
此外,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也提醒我们,教育不应该仅仅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而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
总之,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事业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他的教育管理实践强调人性化和民主化,对现代教育也提出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借鉴陶行知的思想,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
何谓创 造教育
动结合起来。”” ’ 这足以说 明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教 育界最早注意农民教育的人 。其后 ,陶行知先生专 心试 验乡村创造教育 ,成绩卓著 ,蜚声中外 ,于 13年 l月 1 日荣获上海 圣约翰大学科学博士称 99 2 4 号。陶行知创造乡村教育的影响与 日 俱增 ,因而激 怒了推行反动教晓庄学 校 。晓庄封闭后 ,陶行 知首遭通缉 ,被迫流亡 日 本。他在 日 期间,因见其工业发达 ,又丰富了自己 的教育思想 。13年 春回国后 ,便又创办 自然学 91 园 ,编儿童科学丛书和大众科学丛书,设立儿童科 学函授学校 ,创办乡村工学团,倡导小先生制、传 递先生制,创造普及教育运动于工农大众及其子女
之中,由平民教育 ,乡村教育到普及教育 ,陶行知 以创造教育 “ 向传统教育及国民党的党化教育所作
不屈不挠 的斗争 ,由理论 到行 动从未停息过一分 钟”。13年春 ;陶行知应邀在上海大夏大学教育 93 学院作 《 创造的教育 》的演讲 ,全面系统地介绍什 么是 创造教育 ,创造 教育 的 目的 、内容 和方法 。 什么是创造教育?陶行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个是 《 鲁滨逊漂流记 》中的鲁滨逊漂流到荒岛上 去 ,口渴 了,白天他用手捧水喝 ,到黑夜发生了困 难 。但 他发现 泥土 经过火 烧 变成坚 固且硬 的东 西 , 于是把泥土塑成 了瓶 ,放人火中去烧 ,瓶子烧成 了,盛水的计划也成功了。另一个是 《 红楼梦 》中 刘姥姥游大观园,贾母请客 ,唤了二只船来 , 贾母 同 媳妇 等 人 在 前 船 先 行 ,宝 玉 同姐 妹 们 在后 船 后 行 ,河内氽满 了破残荷叶 ,宝玉的船划不快 ,追不 上 前船 ,宝玉 心里 非常 忿怒 ,大声 说 : “ 这些 破荷 叶可恨 ,怎么不叫人来拔去?”黛玉道 :我最不喜 欢李 义山的诗 ,只喜他这一 句 : ‘ 留得残荷听雨 声 ’。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 : “ 果然 好句 !以后咱们别叫拔去了。”这两个例子 中。 鲁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范文
《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范文《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1今年寒假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一、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
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
”师爱(以及家长的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学生的心灵发展。
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在这样的认识下,我在教学上,把爱生放在了首位。
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禁绝粗话俗话,推行爱心用语,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
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
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只教人读书。
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是摧残人才。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
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
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
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
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摘要: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创精神。
创造性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这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性教育,教育思想一、陶行知创造性教育思想的形成陶行知创造性教育思想的形成,与他个人的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陶行知早年留学美国,接受了西方现代教育理念,回国后看到中国教育的落后状况,开始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革。
他认识到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过分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提出了创造性教育的理念。
二、陶行知创造性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 强调实践和创新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精神。
他主张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倡导“因材施教”陶行知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他主张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等手段,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力。
3. 主张“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学生应该从生活中学习、感悟和成长。
他主张教育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实践和创新。
4. 提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他主张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三、陶行知创造性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启示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它启示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和权威。
其次,它启示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力。
试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林峰(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224002)摘要: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和先行者.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理论体系的精髓之一。
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创造性人才就是真善美的活人。
创造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创造教育就是要培养行思结合、手脑相长、富有创造力的一代新人。
在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重温陶行知先生博大精深的创造教育思想.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现实意义早在60多年以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立生活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教育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和先行者。
在他丰厚的教育理论遗产中,创造教育思想是最值得珍视的内容之一。
陶行知视创造教育为教育目的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首开先例的。
“创造教育”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教育的一大潮流。
在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重温陶行知先生博大精深的创造教育思想。
对于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943年陶行知发表了《创造宣言》。
这篇宣言指出:“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
是我们的爱人。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这一思想充满了朝气和活力,揭示出教育的本质与真谛所在,是一种大创造教育概念。
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创造性人才就是真善美的活人。
而教育者必须要有创造性的理论和技术,才能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也才能向着创造生活前进。
陶行知说:“婆罗门教育有三大神:一是创造之神。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摘要】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现代意义。
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面,陶行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他还强调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陶行知还强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养。
陶行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我们应当积极借鉴他的创造教育思想,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 创造教育思想, 现代价值, 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 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思想, 教育教学改革。
1. 引言1.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陶行知作为中国教育界的泰斗,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仍然具有深远的启示。
陶行知提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认为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单纯依赖老师的指导。
这种观念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需要具备筛选、分析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而不只是被passively 接受信息。
陶行知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这与现代教育实践中的“学以致用”理念不谋而合,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而这正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所在。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然对当代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通过积极响应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我们可以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为培养更加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才做出贡献。
1.2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意义在当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论创造教育
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他认为,儿童的创造力是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的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
陶先生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
终其一生的教育生涯,他坚持不渝的,其中重要的一个主张,就是创造教育,就是致力于为受教育者建设一个发挥创造力的环境。
无论是在他所开办的晓庄师范,创立的育才学校,无论是他所提倡的生活教育,还是他所开辟的平民教育,他都把创造教育作为其中的宗旨。
他为育才学校写的校歌巾,要学生“静观大千世界,啄开未知之门,飞人神秘之宇宙,找出真理之夜明珠”,热情讴歌“真善美的祖国,真善美的世界,真善美的人生,真善美的创造”!他激情澎湃地呼吁,要使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者创造之路迈进”!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他认为、迷信、成见、曲解,都像裹头巾一样,禁锢了儿童的创造力。
而这种束缚创造力的“裹头巾”,“今天裹,明天裹,今年裹,明年裹,似乎非把人人都裹成三寸金头不可。
如果中华民族不想以三寸金头出现于国际舞台,唱三花脸,就要把裹头布一起解开,使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可以突围而出。
”
怎样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呢?陶先生提出“六个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下;解放他的眼睛,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人社会里去取得更十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通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
在这六大解放中,陶先生特别强调时间的解放,他说,“我个人反对过分的考试制度的存在。
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都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
”
陶行知先生在提出学生的创造能力时,也十分强调教师的创造精神。
陶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即: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
他提出"以教人者教己"的原则。
他用自己躬身实践的体会,归纳出一条重要的学理,"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
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使人明白,自己就自然而然要格外明白了。
根据乡村教育的需要,陶先生要求教师要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
因此,陶先生主张先生既要向学生学习,又要去创造新型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