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空中(一) 》教案1
小学科学36《在星空中(一)》(教案)

小学科学36《在星空中(一)》(教案)在星空中(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绘图,学生能够辨别并熟悉太阳、月亮和星星;2. 让学生了解太阳是地球的光源,月亮是地球的卫星;3. 引导学生探索星星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4. 增强学生对宇宙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辨识和基本属性;2. 太阳的作用和地球的特点;3. 星星的形状和位置变化。
三、教学准备:1. 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图片或绘图;2. 教学所需的视频、动画或实物模型;3. 实验器材:小黑板、尺子、玻璃杯、手电筒。
四、教学过程:引入:1. 让学生观察一幅描绘星空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夜晚的星星有哪些特点,并了解到星星都在宇宙中。
提问:你们在晚上经常看到哪个天体?2. 通过展示太阳的图片,询问学生太阳的外貌和作用,建立太阳是地球的光源的认知。
探究:1. 让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并引导他们发现月亮有时圆满、有时是个弯弯的形状。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月亮形状会变化?请预测一下月亮完全变圆的时间。
2. 通过投影或绘图展示月亮的形状变化,让学生了解到月亮就是一个能反射太阳光的卫星,并且它的形状变化是由于月亮的位置不同所造成的。
3. 引导学生使用小黑板上的太阳和月亮的图示,让他们模拟太阳和月亮的位置变化,观察月亮在不同的位置时形状的变化。
实践:1. 利用实验装置(玻璃杯和手电筒),模拟太阳的光线通过地球再照到月亮上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月亮的形状变化与太阳的位置有关。
2. 用手电筒代表太阳,学生们分别扮演地球和月亮,让他们移动来模拟地球、太阳和月亮上天体的位置关系,逐步导出太阳、地球和月亮的位置变化与月亮的形状变化之间的关系。
总结:1. 结合已学内容,让学生描述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基本特点。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总结认识出太阳是地球的光源,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并能够以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天空,继续发现和记录星星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并在下节课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教学优质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教学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在星空中一》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星空中常见的星座及其特点,如大熊座、小熊座、北斗七星等;探究星空的规律和变化,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对星空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星空中常见星座的名称、形状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星座知识观察星空的能力,激发对天文学的兴趣。
3. 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对星空现象的影响,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星空中常见星座的识别及特点。
难点:地球自转与公转对星空现象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星空图、星座卡片、地球仪等教学道具。
2. 学生分组准备星座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星空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星座,激发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星空中常见的星座。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观察星座,记录星座的名称、形状和特点。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对星空现象的影响。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星座观察和星空现象分析的练习。
7. 课堂延伸: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观察星空,探索更多星座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星空中的常见星座大熊座、小熊座、北斗七星等2. 地球自转与公转对星空现象的影响星座位置的变化星空景象的变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星空,记录自己喜欢的星座,并描述其形状和特点。
2. 答案示例:猎户座,形状像猎人,腰带三星最为显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讲解例题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星空中常见星座的知识,了解了地球自转与公转对星空现象的影响。
课后反思如下:1. 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2.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知识点的掌握?3. 课后拓展延伸是否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否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观察星空,发现更多有趣的星座,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星空现象。
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第三单元第6课在星空中(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全天星空图、投影仪、课件、北斗七星模型、全黑的教室。
【教室座位图】【教学过程】一、导入T: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段话。
课件出示【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
】T:你们知道这段话是谁说的吗?课件出示【温家宝】T:你们有没有仰望过天空?看懂天空了吗?T:的确如此,不要说你们,我也看不懂,科学家也没有真正看懂天空。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星空中的粗浅知识,揭题:在星空中(一)二、星座的认识T:来看这两幅图。
课件出示北天全天星空图和北天夏夜星空图。
T:看到什么了,真正的天空中有这些线吗?那为什么这里有一些线呢?【等学生回答完后出示星座想象图。
】T:你们看到什么了?【学生说出许多星座】这些图案在天空中有吗?那为什么这里有呢?【课件出示星座的概念:人们把看起来相互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区域,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
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T:为什么说是看起来相互距离保持不变?【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其实在天空中这些星星就是跟太阳一样自身会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们基本保持在固定的位置,太阳这颗恒星在宇宙所有恒星中属于中等大小。
《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

《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发展规律,探究内容应该简单到复杂。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现在教学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觉得实践能力是指学生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中学生最应该习得的是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逐渐把自己培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者。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
涉及星座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立北斗七星的模型,第三部分认识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开个观察交流会,第五部分制作活动星图。
本课时主要是开展前两部分:了解星座和建立北斗七星的模型,主要认识大熊座和小熊座两个星座。
学会通过星座寻找北极星。
主要教学方法是多媒体课件,视频,照片,动画提供想象支架,实验探究,建立北斗七星立体的模型,认识星球是在立体的空间里,修正自己的平面视觉图像。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星座有一定的了解,可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说的,你是哪个星座的?此星座非我们星空中的星座,对于在星空中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学生是模糊不清的。
学生对星空、星座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对组成各个星球之间的关系也了解很少,通过晚上夜空中观看,对星星只有一些平面的认识。
那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明白星座中各个星球之间的立体关系,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是本课学习的主要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2、认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星座,星座图形也就不同。
3、了解大熊座,学会寻找北极星。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利用专题学习网站开展关于星座的主题学习。
2、尝试用多种方法认识星座,为野外观星活动作准备。
3、小组合作制作星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和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星空的兴趣,懂得认识星座需要长期、持续地观察的道理。
科学《在星空中》教案

科学《在星空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特点;(2)掌握如何观测星星;(3)了解恒星、星座和银河系的概念;(4)学习使用星图找到不同的星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展示、实物演示和图片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激发探索未知的好奇心;(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增强保护环境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团队合作与互助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行星及其特点的认识;(2)观测星星的方法和技巧;(3)恒星、星座和银河系的认识;(4)使用星图找到不同的星座。
2.教学难点:(1)学生对观测星星的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2)学生对于恒星、星座和银河系的概念的理解和区分;(3)学生对星图的解读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1)大型星图;(2)照片资料和课堂展示用的星球模型;(3)恒星、星座和银河系的展示材料。
2.教学环境准备:教室中央需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能够进行观星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通过展示星球模型和图片,引出话题:你是否喜欢观察星星?你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行星吗?(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提醒学生,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星星来了解宇宙的奥秘。
2.新知讲解(25分钟)(1)介绍行星:通过讲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每个行星的大小、轨道、表面温度等。
(2)观测星星的方法和技巧:讲解如何观测星星,包括选择观测的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
(3)恒星、星座和银河系的认识:介绍恒星、星座和银河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
(4)星图的使用:介绍星图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并给学生演示如何使用星图找到不同的星座。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教案一. 教材分析《在星空中(一)》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包括恒星、行星、卫星等,使学生认识星空,培养他们观察星空的兴趣。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观星方法,了解星空中的各种天体,为深入学习天文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地球与宇宙》这一单元,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对于星空的好奇心较强,喜欢观察天空中的变化。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天文学名词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认识恒星、行星、卫星等天体,学会使用简单的观星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星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星空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星空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简单的观星方法。
2.难点:对一些天文学名词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星空,亲身体验观星的过程。
2.讲授法:讲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和观星方法。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观星心得和发现。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星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观星工具,如望远镜、星图等。
3.划分教室空间,便于学生观察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星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星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星空的哪些知识?”2.呈现(10分钟)讲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包括恒星、行星、卫星等,让学生了解天体的种类。
讲解观星方法,如使用望远镜、星图等工具。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观星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观察星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观星心得和发现,讨论星空中的有趣现象。
教师点评学生的观察成果,总结观星技巧。
5.拓展(10分钟)介绍一些星空中的特殊现象,如流星、彗星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宇宙奥秘。
《在星空中》教案

《在星空中》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小说《在星空中(一)》,了解太空探索的背景和意义。
2.学习并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关键词汇并理解其在文中的意义。
2.能够理解和讨论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学会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文中的句子。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科学概念和背景知识。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课文《在星空中(一)》的复印件。
2.小黑板或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问问题导入,如:你们听说过太空探索吗?对它的背景和意义有了解吗?有人想过要成为一名宇航员吗?为什么?二、阅读理解(20分钟)1.给学生发放课文《在星空中(一)》的复印件。
2.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a.故事的背景是什么?b.主人公是谁?他的梦想是什么?c.为什么主人公的梦想遭到了别人的嘲笑?d.主人公如何应对这种情况?e.主人公最后有什么惊人的发现?3.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答案,并解释相关词汇和句型。
三、词汇扩展(15分钟)1.教师将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在黑板上展示,并解释其意义。
2.教师带领全班进行词汇分类,并单词连连看游戏,以复习课文中的词汇。
四、语法运用(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过去时态,并向学生解释该时态的用法。
2.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含有过去时态的句子,要求学生进行仿写,并与同学分享。
五、口语表达(20分钟)1.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自由对话。
2.教师组织小组对话比赛,评选出最佳表现。
六、写作练习(20分钟)1.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我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的题目写一篇短文。
2.学生互相交换短文,并进行互评。
七、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学习成果,强调关键词汇和语法。
布置下节课阅读第二部分并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太空探索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学会了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教科版小学科学《在星空中一》优质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在星空中一》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在星空中”中,探索星空奥秘。
我们将详细学习星座识别、星星特征以及人类对宇宙认识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星座基本知识,能够识别常见星座。
2. 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兴趣,激发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
3. 使学生掌握星星特征,解人类对宇宙认识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星座识别和星星特征。
重点: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兴趣,提高他们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星座图、天文望远镜、星星卡片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让学生亲身体验星空魅力,引发他们对宇宙好奇心。
2. 新课导入(1)展示星座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星座名称?”(2)讲解星座由来和命名规则,帮助学生认识星座。
3. 例题讲解(1)通过展示星星卡片,讲解星星特征,如亮度、颜色等。
(2)举例说明人类对宇宙认识过程,如古代天文学、现代太空探索等。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利用星座图和望远镜观察星空,尝试识别星座。
(2)进行星星特征识别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星座名称和图示2. 星星特征3. 人类对宇宙认识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你最喜欢星座图,并标注其名称。
(2)简述星星特征,以及人类对宇宙认识过程。
2. 答案:(1)星座图及名称:略(2)星星特征及人类对宇宙认识过程: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表现出较高兴趣,但在星座识别方面仍有一定难度,今后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组织天文观测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星座识别能力。
(2)开展太空探索主题班会,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需要我特别关注。
是实践情景引入,这是激发学生兴趣关键环节。
是星座识别和星星特征,这是本节课教学难点和重点。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星空中(一)》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星空的基本知识,包括星座、恒星、行星等。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天文知识的一次初步接触,旨在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星空、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天文方面,大部分学生可能只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如知道一些常见的星座,对恒星、行星等概念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天文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如星座、恒星、行星等;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恒星、行星、星座等基本天文概念的理解。
2.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式教学: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望远镜,加深对天文知识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观察星空,共同完成观察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场所:教室、天文观测场地。
2.教学器材:天文望远镜、星空图、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星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星空,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介绍恒星、行星、星座等基本天文概念,为学生观察星空打下理论基础。
3.操练(15分钟)教师演示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然后学生分组实践,用望远镜观察星空。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讨论观察到的星空现象,引导学生总结恒星、行星、星座的特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天文问题,如“为什么恒星会闪烁?”、“行星和恒星有什么区别?”等,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科学《在星空中(一)》教案(二篇)

在星空中(一)教案(一)【教材分析】《在星空中(一)》是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通过前五课时的积累,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空间概念。
本课将通过建模的方法来进一步建立星座的空间概念,即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相对位置基本不变的恒星在天穹中构成的不同视觉图像。
在建立星座概念后,教材安排认识大熊座和北极星,并让学生学会在夜空中找星、辨星座的方法,从而为下一课开星空观测交流会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2、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全天星空图、投影仪。
学生准备:纸板、细线、橡皮泥、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了解星座1、(教师出示全天星空图)茫茫星空,常常使人望而兴叹,你能说出哪些星座的名称?听说过哪些有关星座的神话故事?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介绍星座的由来及其作用。
(人们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有6000多颗,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将全天划分为88个星区,结合神话故事,根据其形态不同分别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二、建立星座模型1、谈话:让我们用纸板、细线、橡皮泥来做一个星座模型。
2、阅读课本第57页星座模型的制作方法。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按要求在纸上打孔,按长短要求把细线剪好挂在小孔上,再把橡皮泥球挂在细线的下端。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在星空中一

在星空中(一)一、教学内容分析:《在星空中(一)》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中的第6课。
本单元前面4课是通过推测、模拟实验、实际观测等方式研究地月系中月球的运行规律;第5课则把空间范围扩大到了太阳系,通过建模的方式来熟悉太阳系的组成;而从本课开始把空间范围又扩大到整个宇宙,本课将继续通过建模的方式来成立星座的空间概念,即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材中的第一个活动是了解星座,在那个地址直接出示了星座的概念,通过如此简单的文字表述,学生关于这一概念是难于明白得的,于是有了第二个活动——建一个“星座”模型,通过建模活动学生才真正成立星座这一科学概念,第三个活动则是通过熟悉大熊座和小熊座来让学生学会在夜空中找星、识别星座的方式,从而使学生课后能真正去观测星空,为后面一课的开星空观测交流会做预备。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若是从不同角度观看,视觉图像也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要紧标志,利用北斗七星能够找到北极星(小熊座。
2.进程与方式:(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说明。
(2)学会依照星座的特点及星座间的视觉联系来观看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对天文方面的爱好,熟悉到较长时刻内持续地观看星座是必要的。
三、教学重点:成立星座概念(即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四、教学难点:通过制作和观看星座模型来成立星座概念。
五、教学预备:1.教师预备:全天星空图、星座图、传奇资料。
2.学生预备:纸板、细线、橡皮泥。
六、教学进程:(一)比较平面和立体,铺垫星座概念。
1.出示正方形和立方体,问: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2.出示圆和球形,问: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3.出示平面点图和“风铃”(1)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什么?(2)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二)制作和观看星座模型,建构星座概念。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课件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在星空中》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星座的基本知识,掌握星座的分布及特点,学习使用星座图观察星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星座的概念,掌握星座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星座图观察星空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星座图的识别和使用。
教学重点:星座的基本知识,星空观察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星座图、星图、天文望远镜。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星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星空中的规律和奥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星座的定义,介绍星座的基本知识,如星座的名称、形状、分布等。
3. 实践观察: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星座图,指导学生使用星图查找星座,并进行实际观察。
4. 例题讲解:结合星座图,讲解如何识别星座,以及星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星座图的识别和绘制。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检查学生对星座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星座的概念和基本知识2. 星座图的使用方法3. 星座的分布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你所在地区的星空,标注出至少三个星座。
答案:根据实际观察,绘制星空图,并标注出已知星座。
2. 作业题目:查阅资料,了解一个你感兴趣的星座,写一篇关于该星座的介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星座图的识别和使用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多关于星座的观察和研究,了解星座背后的故事和传说,提高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星座图的识别和使用2. 实践观察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观察方法3. 作业设计中星座绘制和资料查阅的指导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星座图的识别和使用星座图是学习星座知识的重要工具,对于学生来说,正确识别和使用星座图是一大难点。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教学课件(1)

教科版科学六下《在星空中一》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在星空中》单元第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星空,了解星座的分布和特点,学习使用星图,探索星空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星座的基本知识,认识常见的星座,并掌握其分布和特点。
2. 培养学生使用星图的能力,能独立观察星空,找出星座的位置。
3. 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星座,学会使用星图。
难点:理解星座的分布和特点,独立观察星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星图、天文望远镜、多媒体课件。
学具:星图、观察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星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星空的认识。
提问:“你们知道哪些星座?它们长什么样?”2. 例题讲解讲解星座的基本知识,如星座的名称、分布和特点。
演示如何使用星图,引导学生学习星图的使用方法。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使用星图找出指定的星座,并进行观察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星座,讨论星座的特点。
拓展话题:介绍我国古代的星宿划分和民间故事。
六、板书设计1. 星座的基本知识名称、分布、特点2. 星图的使用方法3. 常见星座介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星空,找出自己喜欢的星座,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根据观察结果,描述星座的名称、形状、位置等信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星座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但在使用星图时还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星空,了解更多的星座知识,提高观察能力。
同时,开展天文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星图的使用方法2.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3. 教学过程中的分组合作与教师指导4. 作业设计的观察与实践相结合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星图的使用方法1. 星图的结构:星图通常包含方位指示、星座图案、星等标记等元素。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在星空中(一)1》教学设计

在星空中(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六(下)第三单元《宇宙》第6课,通过本单元前面5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平时接触较多的月球、月相变化、日食和月食、太阳系。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本课主要开展前面两个环节的学习:了解星座、建一个“星座”模型。
学生平时通过各种途径,对星座有一定的了解,对每个人对应的“星座”很感兴趣,但对宇宙中“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知之甚少。
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星座概念,是本课学习的重要内容。
让学生建一个“星座”模型,引导学生对星座的理解从“平面”走向“立体”,客观真实地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北斗七星”模型的建立,是本课教学的主要部分,通过“模型”的建立,帮助学生建立起星座的正确概念---远近不同的恒星在视觉上形成的一个构图。
同时,又要避免把“建模”过程简单地演绎成学生的手工操作过程。
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参与是教学中需要动脑筋解决的一个难题,学生对“立体”星座概念的建立,需要一定的认知迁移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给学生的空间想象提供一定的“支架”,帮助学生完成星座概念的建立。
二、教学设计:①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②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建模”完成对星座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星星的远近和我们视觉上形成的平面构图之间的关系。
③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模型等。
学生准备:模型制作材料、北斗七星模型、光源等。
④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星空图片,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星空、研究星空。
2.大家一定接触过各种关于星空方面的信息,谁来说说你知道的星空方面的知识?3.出示概念:人们把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结合神话故事,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
教科版小学科学《在星空中一》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在星空中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在星空中》的第一课时。
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星空的基本知识,识别几种典型的星座,探索星空的变化规律,以及了解人类对星空的认知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识别并描述几种常见的星座,了解星空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探索,培养学生观察天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识别星座,了解星空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天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星座图、地球仪、星空观察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学具:望远镜、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美丽的星空图片,引发学生对宇宙的思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星空是由什么组成的吗?”2. 讲解:介绍星空的基本知识,讲解星座的概念,展示星座图,引导学生认识几种典型的星座。
3. 实践:组织学生使用望远镜观察星空,记录观察到的星座,分析星空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4. 例题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发放星空观察记录表,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星座进行连线,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星座的基本概念2. 几种典型的星座3. 星空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星空,记录一周内星座的变化,绘制星座图。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绘制出正确的星座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星空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天文观测活动,了解更多的星座知识,培养学生对天文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识别星座和了解星空变化规律。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36《在星空中(一)》(教案)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36《在星空中(一)》(教案)在星空中(一)是小学科学第三单元的教案,教导学生有关在夜晚观察星空的知识。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夜晚的天空产生令人惊叹的星星以及它们的一些基本特征。
我们将探索星星的形状、颜色和亮度,并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工具来观察和记录天空中的星星。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知道夜晚的星空是如何形成的;2. 了解星星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和亮度;3. 掌握使用简单的工具观察和记录天空中的星星。
二、教学准备1. 星星图片或幻灯片;2. 显微镜;3. 夜空观察工具,如望远镜。
三、教学过程1. 引入(10分钟)在引入部分,老师可以使用一些引人入胜的星星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美丽的夜空。
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在夜晚是否仔细观察过星星,并引导学生开始思考星星的形状、颜色和亮度。
2. 探索(20分钟)接下来,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模型星星,包括不同形状、颜色和亮度的星星,并将这些星星分发给学生。
学生应该使用显微镜仔细观察每个星星,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每个星星的形状、颜色和亮度,并与同学们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3. 分享和讨论(20分钟)在这一部分,老师将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推动他们进行讨论和思考。
老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星星具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亮度。
这将帮助学生理解星星的特征与它们的实际构成和光谱有关。
4. 使用望远镜观察星空(30分钟)在本节课的最后一部分,老师将引导学生使用望远镜观察天空中的星星。
老师可以提前找到一个合适的观星地点,并确保天空晴朗。
老师应该向学生解释如何正确使用望远镜,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学生应该仔细观察星星的形状、颜色和亮度,并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下来。
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四、总结和延伸(10分钟)在本节课的总结部分,老师将带领学生回顾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关于星星的知识和观察方法。
在星空中(一)教学设计1

在星空中(一)教学内容: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六课。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视觉图像也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主要标志,利用北斗七星可以找到北极星(小熊座)。
过程与方法:1、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2、学会根据星座的特征及星座间的视觉联系来观察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教学重点:建立星座概念(即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通过制作和观察星座模型来建立星座概念。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模型。
2、学生准备:橡皮泥。
教学过程:导入:蒙老师带领大家对宇宙有了一些认识,我们一起继续去探索宇宙中的奥秘。
在观察月相的过程中,我们在美丽的夜空中还发现了什么?孩子们对此有哪些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在星空中(一)》。
揭示并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看到如此美丽的星空,孩子们想知道些什么呢?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师提出从以下问题入手:(1)人们是怎样认识和区分星星的呢?(2)这些星星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它们距离地球的远近相同吗?(3)前人对星空已经有了哪些基本认识?(4)人们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认识星空吗?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问题解决(一)1、师:如此繁多的星星,人们究竟是如何去认识和区分的呢?有谁知道,请给大伙儿说说。
2、根据学生回答投影展示星座概念和图形。
并指出目的、依据等。
问题解决(二)1、师:那些星座中星星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它们距离地球的远近相同吗?猜猜看。
简单说说理由。
2、有什么办法证明我们的猜测吗?A、我们可以先来做个比较比较平面和立体,铺垫星座概念。
特别是平面点图和“风铃”师:平面点图能看出风铃中每一个铃铛距离我们的远近吗?如果将风铃转动一定角度,还能看到与左图一样的图案吗?B、我们再来建一个星座模型看看。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6《在星空中(一)》教案

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星图APP软件
学生准备:边长约50厘米正方形的硬纸板、薄木板(或A4纸大小的硬纸板、薄木板)
细线、剪刀、胶带、尺子(或细铁丝,钳子,胶枪);橡皮泥小球(或其他材质小球,如、花生米、莲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思考,讨论,反思利用手机APP进行探究活动和实际探究活动之间的关系
纸上得来终觉浅,实践出真知,学以致用。
渗透环境教育,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与环境带来的影响。
人们对星空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让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便利。
学会利用新技术解决实际观察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思考利用科学技术提升实际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但是,利用星图APP探究不能代替实际观察星空活动。
通过两种观察方法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使科学结论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
通过问题研讨,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通过星座模型看到的现象,加深对星座的理解。
探究一
2、如果我们从别的星球观察大熊星座,和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大熊星座的形状相同吗?为什么?
如果我们从别的星球观察大熊星座,和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大熊星座的形状是不相同。就像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北斗七星”模型一样,观察者的位置不同,看到恒星的排列图像也是不同的。
观察
思考
提出星座概念,观察星座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聚焦星座模型制作
探究一
1.建一个“星座”模型
(1)PPT出示教材上制作星座模型的方法和示意图。使学生明确要求是建造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北斗七星”的模型。
制作难点:根据图示准确的确定七个恒星在纸板上的位置。
难点突破方法:A、通过25×25网格图确定每个恒星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星空中(一)》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2、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并用图画做好相关的记录。
2、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
2、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认识星座。
【教学难点】制作活动观星图,并运用到实际的观察中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以及相关资料、夏季星空图、事先考察夜间观察星象的地理位置
学生准备:活动星图、硬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开星空交流会
1、前段时间同学们观察了月相,最近又观察了星座,这节课我们开个星空交流会,交流一下在观察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展示观星记录表及月相观察记录表。
3、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参观、学习。
4、小组交流观星、观月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
5、小结月相的变化规律,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二、认识夏季主要星座
1、谈话:同学们,你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吗?(教师简单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
2、(出示夏季星空图)请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星座?它们有何明显的标志?
3、学生观察并汇报。
(预设: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是夏季星空中有名的亮星,形成一个三角形,被称为“夏季大三角”。
找到它们,也就找到天琴、天鹅、天鹰三个星座。
天蝎座形似蝎子,它的主要标志是心宿二,也称大火星,是一颗耀眼的红色亮星。
)
4、阅读课本第59页的文字资料。
5、提问: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它们呢?
(天琴、天鹰星座的主要标志分别是牛郎、织女星。
天空中有一条闪亮的光带,就是人们常说的“银河”。
我们根据这条光带去寻找,“河”东是牛郎,“河”西是织女,“河”中是天津四,织女旁的四颗不太亮的星,就是押送织女的天兵;牛郎旁的两颗星,就是他担筐中的两个子女;银河就是阻隔他们的一条河流。
)
6、小结寻找星座的两种主要方法:利用亮星形成的图形特征;根据已知星座来确认未知星座。
三、制作活动观星图
1、谈话:如果我们想认识更多的星座,就需要制作一个活动观星图,帮助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季节观察不同的星座。
2、讲解制作方法:
(1)将全天星图剪下来做活动底盘。
(2)另外将两张连在一起的纸片也剪成比底盘稍大一点的纸盘,其中一个剪下如教材中所示的一个椭圆,然后用细线将纸盘与活动底盘以北极星为圆心组合起来。
3、介绍星图的使用方法:
(1)将活动观星图举过头顶。
(2)转动星图,让图中的“北斗七星”与天空中的北斗七星处于同一方向,再根据图中的其他星座来认识相应方向的天空中的星座。
4、学生制作活动星图。
5、指导学生在夜间进行观星活动:成立观星小组、制定观星计划。
6、小结:星座在天空中是运动变化的。
随季节的变换,在天空中会出现不同的代表性星座。
应用拓展:
观察:在夏季的星空,根据“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织女星和牛郎星,分别找出天鹅座、天琴座、天鹰座。
板书设计:
7、在星空中(二)
夏季主要星座——天鹅座(天津四)、天琴座(织女)、
天鹰座(牛郎)、天蝎座(心宿二)
亮星构成的图形是星座的主要标志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