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赏析
石头城赏析
石头城赏析《石头城》是中国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之一。
它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清朝贵族家庭的兴衰荣辱,同时也探讨了现实与理想,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不公。
《石头城》是一部浩瀚的巨著,共分为120回。
小说以贾府为背景,通过复杂的家族关系和琐碎的家庭生活,展现了乾隆年间两个世家的兴衰和贵族社会的危机。
小说开篇即以“荣府分脉仙逝”为引子,引发了故事的主线——贾家世代守护的“荣府”即将毁灭的伏笔。
小说的故事情节错综复杂,人物众多,阅读起来需要耐心。
然而,在这部小说中,每个人物都有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他们的言行举止看似琐碎,却融入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观察和揭示。
小说中最为著名的人物当属贾宝玉和林黛玉。
宝玉是一个纯真善良,富有才情的少年,他具有高贵的出身,却一直追逐着那虚无缥缈的西湖冷香世界。
林黛玉则是一个聪明而敏感的女子,作为贾宝玉的表妹,她与宝玉之间的痴缠纠葛成为小说中的一大看点。
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既真实又撕心裂肺,令人为之动容。
《石头城》对于现实和理想的思考也是其核心之一。
小说中的贾府是一个注重仪式和礼节,尊重传统的家族,但同时也隐藏着无穷的悲剧和虚伪。
小说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角色的个人命运和情感变故,剖析了人性的真实面貌和社会的虚伪和世俗。
小说开宗明义即提出了“薄命”和“浮生六亲”的概念,以及大成至浅的观点,这种从“命途”和“命终”的角度出发的思考方式,为整个小说增添了一种深邃的哲学意味。
同时,《石头城》也对社会不公和封建制度进行了批判。
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受到了封建道德准则和男权社会的压制,她们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家族和社会的牺牲品。
例如,薛宝钗和薛宝琴被逼嫁给了世子的情节,以及林黛玉的悲剧结局,都展现了女性命运的困境。
小说通过揭示这种世俗观念和封建制度的荒谬,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除了对人性、社会和现实的思考,小说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诗词歌赋。
作者曹雪芹深谙古代文人的风雅之道,他在小说中大量引用了古诗和古文,以及自己创作的许多诗词和乐府。
高中语文文言文刘禹锡《石头城》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刘禹锡《石头城》原文和译文(含鉴赏)【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韵译山围绕旧国都一一全还在,潮水打着空城寂寞又折回。
秦淮河的东边从前的月亮,夜深时还过那城上短墙来。
译文1: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刘禹锡,中唐诗人。
这首诗借描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
石头城,古城名。
本是古金陵城,三国时孙权重筑用此名。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2:石头城:在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3: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4:周遭:环绕。
5: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6: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7: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赏析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
这些朝代,国祚极短。
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
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若论写得早又写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刘禹锡的《金陵五题》。
《石头城》就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
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
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
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
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
关于石头城的古诗
关于石头城的古诗有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以下是其赏析: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着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仍然在围绕着它。
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
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
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
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
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
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
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
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
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此诗寄托诗人昔日繁华无处寻觅的感慨,江城涛声依旧在,繁华世事不复再。
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乌衣巷的东、西两侧如今是一般的石板灰砖砌成的民居。
作者仅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来表现昔日燕栖之地,而昔日鼎盛时期的乌衣巷的繁华景象和贵族人家,诗人也略去不写。
作者把全诗的情寓于寂静与冷落之中。
诗人着力渲染的只是“空城”的荒凉冷落气氛,对韦述的过访追忆也是借助“空城”营造的怀旧情调来展开的。
石头城刘禹锡翻译以及赏析
石头城刘禹锡翻译以及赏析石头城刘禹锡翻译以及赏析《石头城》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全诗着眼于石头城周围的地理环境,在群山、江潮、淮水和月色中凸显古城的荒凉和寂寞,格调莽苍,境界阔大,感慨深沉,历来备受赞誉。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石头城翻译以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石头城【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韵译山围绕旧国都一一全还在,潮水打着空城寂寞又折回。
秦淮河的东边从前的月亮,夜深时还过那城上短墙来。
注释1: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刘禹锡,中唐诗人。
这首诗借描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国运衰微的感慨。
石头城,古城名。
本是古金陵城,三国时孙权重筑用此名。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2:石头城:在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3: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4:周遭:环绕。
5: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6: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7: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赏析这是一首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
南京的江山形胜,素有“虎踞龙盘”之称,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于荒淫误国,这一个一个朝代皆灭亡得极快,“悲恨相续”。
这“虎踞龙盘”的六朝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刘禹锡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 )罢归洛阳,路过金陵,见昔日豪华胜地,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
“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
“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 山围故国”。
周遭,环绕的意思。
郑板桥《念奴娇 石头城》阅读答案及赏析
郑板桥《念奴娇·石头城》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念奴娇_________石头城(清)郑板桥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②,削成江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③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注]1石头城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后,曾是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
2“欧刀”指行刑的刀,“吴斧”指吴刚砍桂树的斧。
3王浚是两晋大将,曾用火攻的方式烧断石头城的铁索,攻破东吴。
(1)本词上片前五句对石头城的描写十分生动精妙,请予以赏析。
(4分)(2)“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与刘禹锡《石头城》中的两句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二者在写法与情感上的共同点。
(4分)【参考答案】:(1)用夸张、用典等手法写出石头城地势陡峭、险要等特点;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写作者的所见所闻,生动地写出石头城的坚固及慑人的气势。
(4分)(2)两句都用了衬托的手法。
首先以声(动)衬静,借湍急的江水击打在城墙的声音来表现环境的寂静;其次是以景衬情,用江水、山峦等自然景物的永恒来反衬石头城的空荡、寂寞、败落,抒发物是人非、历史兴衰的感慨。
(4分)注释:郑板桥,1693~1766,字克柔,号理庵,江苏兴化人。
他是清代著名的诗书画家,独创了颇具特色的“六分半书”,或称“板桥体”。
(1)欧刀吴斧:《后汉书·虞诩传》,“宁卧欧刀,以示远近。
”欧刀,行刑的刀。
吴斧,指吴刚砍桂树的斧。
(2)王浚楼船:历史典故,出自《晋书·王浚传》。
(3)旌麾(jīnghuī):帅旗;指挥军队的旗帜。
(4)风利何曾泊:据《晋书·王浚传》,晋帝要浚到秣陵后受王浑调度,船过秣陵,浚指着船帆对王浑的信使说”风利不得泊也“,自管下金陵抢功去了。
石头城翻译解释赏析
石头城翻译解释赏析石头城,是一座座由石头垒砌而成的城市。
这种城市在古代曾经非常常见,而如今在一些偏远地区,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城市。
石头城的建造方式,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们代表着古代人类对于城市建设的智慧和技术水平。
石头城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城市建设的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石头城的翻译解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石头城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城市的形式,即由石头垒砌而成的城市。
其次,石头城还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城市的象征,代表着古代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在这两个层面上,石头城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石头城的赏析,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从建筑的角度来看,石头城展现了古代人类的建筑智慧和技术水平。
在没有现代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古代人类能够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将巨大的石头垒砌成城市的墙体和建筑物。
这种建筑方式不仅仅展现了古代人类的勤劳和智慧,更代表了他们对于城市建设的热爱和追求。
其次,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石头城代表了古代文明和文化的传承。
在石头城中,人们可以看到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
石头城中的建筑物、雕塑和壁画,都是古代文明和文化的载体,它们记录着古代人类的智慧和情感,传承着古代文化的精髓。
此外,从艺术的角度来看,石头城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石头城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仅展现了古代人类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更代表了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独特魅力。
石头城中的艺术作品,是古代文明和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
总的来说,石头城是一种具有深刻意义和价值的城市形式。
它不仅仅是古代人类的建筑杰作,更是古代文明和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在石头城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类的智慧和勤劳,欣赏到古代文明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石头城,传承和发扬古代文明和文化的精髓。
同时,我们也应该通过研究和赏析石头城,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古代人类的智慧和艺术。
石头城解析【唐】刘禹锡
诗中采用了借古讽今、寓情于景的艺术手 法,在写景色的时候又兼用拟人的修辞。
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愤的氛围之中。 山川明月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 有。
这冷落荒凉的景象,寄寓着作者对唐朝国 运衰微和人生凄凉的感叹,暗藏了他对时政 治的抨击。
【拓展】《石头城》和《蜀相》的比较
相同点:《蜀相》和《石头城》都有大量景物 描写,而且都在景物描写中渗入感情。《蜀相》 第二联一个“自”一个“空”,写出了诸葛墓 的荒凉,也表达了杜甫心中的凄凉;《石头城》 的前两句用“故”和“空”二字表现山河依旧, 繁华不再的景象,三四句则让月作见证,强化 昔盛今衰的印象。
此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 境,写人的感慨。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察到石 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 默默退去。可是想当初,这里曾经过六代豪奢,曾经 是那么的繁华富贵。而如今山川依旧,金陵城昔日的 繁华却难觅踪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 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那么的凄清。面对着这荒芜冷 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 点痕迹?可以说,诗人在貌似平实的写景中,却饱含着 多少难言的情怀,多少深刻的历史教训。可谓字字千 钧,撼人心魄。
“诗豪”
有讽喻现实的意思。
意象——意境赏析
“这首诗借写石头城的萧条景象, 寄托国运衰微的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石头城——故国——空城
昔日繁华富贵,而今没落荒凉 沉寂的群山,冰凉的潮水,凄清的月色 在——回——还过 山水明月依旧,而昔日的繁华不再。
石头城主旨句赏析
石头城主旨句赏析石头城,是一座位于中国山东省的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这座城市中,有一句主旨句,它是对这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的诠释。
这句主旨句是,“石头城,见证千年风雨,传承中华文明。
”。
这句主旨句包含了石头城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通过对这句主旨句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和价值。
首先,这句主旨句中提到了石头城见证了千年风雨。
这表明石头城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无数次的变迁和风雨洗礼。
在这个古老的城市中,留下了无数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这些遗迹和遗产见证了石头城的兴衰和变迁,也承载了石头城的传统和文化。
这些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不仅是石头城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这句主旨句中提到了石头城传承了中华文明。
这说明石头城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石头城中,可以看到传统的建筑风格、古老的手工艺品和丰富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石头城传承中华文明的具体体现。
通过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石头城为中华文明的传统和特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世人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骄傲。
最后,这句主旨句中的“石头城”二字,也是对这座城市的深刻诠释。
石头,是坚硬的材料,代表了石头城的坚韧不拔和不屈不挠;城,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代表了石头城的繁荣和活力。
石头城的坚韧和活力,正是这座城市的精神所在,也是这座城市得以传承千年的重要原因。
通过对石头城主旨句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和价值。
石头城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还承载了中华文明的传统和特色。
石头城的精神内涵,正是这座城市得以传承千年的重要原因,也是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守护,石头城的魅力和价值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为世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骄傲。
《石头城》课文赏析
《石头城》课文赏析《石头城》是一首描写南京古城风貌的诗歌,诗人刘禹锡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生动地展现了这座古城的沧桑与历史。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主要从历史背景、主题思想、艺术手法、语言特色、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和社会意义等方面展开。
一、历史背景《石头城》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当时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南京)。
诗人看到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如今满目疮痍,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石头城沧桑变化的诗篇。
二、主题思想《石头城》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命运的无奈。
诗人通过对石头城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曾经繁华一时的城市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衰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命运无奈的感慨。
三、艺术手法1.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对石头城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借景抒情,使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对比手法:诗人通过对石头城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突出了城市的沧桑变化,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3.意象运用: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等,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四、语言特色《石头城》的语言简练明快,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
诗人通过运用平实、生动的语言,准确地描绘了石头城的景象,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人物形象《石头城》中没有具体的人物形象出现,但诗人通过对石头城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曾经繁华一时的城市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衰败的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城市中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命运变迁。
六、情感表达《石头城》的情感表达深沉而含蓄。
诗人通过对石头城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着凄凉与忧伤,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
七、社会意义《石头城》作为一首描绘城市衰败的诗歌,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它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动荡和变迁,也揭示了城市发展与衰败的必然规律。
石头城 刘禹锡
石头城刘禹锡这是诗人刘禹锡的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对水、山以及城墙等荒凉的景色描写,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也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①石头城:故址在南京市清凉山一带,战国时楚国为金陵城,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吴孙权重筑并改名为石头城。
城依山临江,南接秦淮河口,地势险要,有“钟阜龙盘,石头虎踞”之称。
故国:因金陵乃六朝故都,所以唐人常以“故国”称之。
②淮水:指秦淮河,六朝时代是京都繁华之处。
③女墙:城墙上面的城垛。
译文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赏析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
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
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
周遭,环绕的意思。
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
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
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
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
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
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
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
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
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
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
郑燮《念奴娇·石头城》原文译文赏析
郑燮《念奴娇·石头城》原文|译文|赏析《念奴娇·石头城》是由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燮于雍正十年参加乡试后游览南京城所作的一首词。
该词通过描写石头城的衰败荒凉,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无奈和感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念奴娇·石头城》原文清代:郑燮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千尺的悬岩上,被鬼斧神工似的削成了城郭。
千里长的石头城迂回不尽,在万里长江的洪涛中喷薄而出。
当年王浚的战船旗帜飞舞,直指南京,利用风而没有停泊,在船头点燃了火炬,轻易烧断了石头城的铁索。
如今春去秋来,过了很多年,数万南飞的大雁飞过,在它的鸣叫声中,建都在石头城的许多朝代都相继灭亡了。
山色苍凉,江水湍急,潮水拍打着空荡荡的石头城。
几声渔人的笛声,芦苇花在风中闪闪发光。
注释1、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2、石头城: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后,曾是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
石头城南北全长约3000米。
城基遗迹为赫红色,内有大量河光石。
此城原为楚威王的金陵邑,筑于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
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吴国孙权迁此,在原址上重筑,取名石头城。
在今清凉山麓,下临长江,形势险要,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地,有“石城虎踞”之称。
3、悬岩:指南京清凉山。
4、欧刀吴斧:《后汉书·虞诩传》,“宁卧欧刀,以示远近。
”春秋时期名工欧冶子和吴国人所铸造的兵器。
5、回:迂回。
6、喷薄:喷涌激荡。
7、王浚:西晋大将,两任益州刺史,曾用火攻的方式烧断石头城的铁索,攻破东吴。
8、楼船:带楼的战船。
9、旌麾(jīng huī):帅旗;指挥军队的旗帜。
石头城刘翰翻译赏析
《石头城》是刘翰的一首诗歌,其内容主要描述了一个充满沧桑感的古城。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歌的翻译赏析:
石头城
石头城已被岁月所追赶,
瓦砾之间闪烁着光芒。
白天它静静地沉睡,
夜晚它又回归到生命之中。
在石头城的夹缝中,
岁月留下了痕迹。
从那些残破的墙壁和石阶,
我们可以看到曾经的繁华。
石头城的街道被行人所占据,
他们经过时总是低头沉思。
他们在追寻着什么呢?
是远去的梦想还是未来的希望?
石头城的居民在它的怀抱中成长,
他们承载着它的历史和传承。
他们让这座城市继续生命,
并将它留传给下一代。
这首诗歌通过对石头城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珍视,以及对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作者用“被岁月所追赶”来形容石头城历史的沧桑感,用“瓦砾之间闪烁着光芒”来描绘石头城的历史价值。
作者通过描写城中行人的心境,表达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城市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总之,《石头城》是一首充满思考和情感的诗歌,它通过对石头城的描绘,引导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爱和传承文化遗产。
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赏析
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头城》赏析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少时曾随⽗亲在苏州⽣活,后来⼜回到长安和洛阳,作为学霸中的学霸,21岁就在长安⾦榜题名,并很快成为明⽇之星,供职于御史台,与韩愈、柳宗元、⽩居易是同事。
⽽正是因为才华出众,被皇帝的⽼师王叔⽂看中选为改⾰派先锋,没想到王叔⽂改⾰失败,不仅皇帝被迫让位,王叔⽂⾝死,刘禹锡和柳宗元也名列“⼆王⼋司马”,被贬偏远地区,长达数⼗年之久。
这也并⾮全是坏事,刘禹锡和柳宗元把⽂化的⽕种撒播到南⽅,个⼈的修为也不断提⾼,前者写出了千古名诗《乌⾐巷》、千古名篇《陋室铭》,被称为诗豪;后者留下了《捕蛇者说》,名列唐宋⼋⼤家。
《乌⾐巷》后⼈都⾮常熟悉,写的是南京乌⾐巷的情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巷⼝⼣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寻常百姓家。
但很多⼈不熟悉的是,《乌⾐巷》只是刘禹锡组诗《⾦陵五题·并序》中的第⼆⾸,除此之外还有四⾸。
并且刘禹锡为这组诗还写了序,交代了写作背景:余少为江南客,⽽未游秣陵,尝有遗恨。
后为历阳守,跂⽽望之。
适有客以《⾦陵五题》相⽰,逌尔⽣思,欻然有得。
他⽇友⼈⽩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不复措词矣。
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
意思是,刘禹锡从⼩就在江南长⼤,但是从来没去过南京(秣陵在今天的南京江宁区),感到很遗憾。
后来(824年)到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称历阳,在今天的马鞍⼭,常常踮起脚跟南望,还是没去成。
这时候有客⼈写了《⾦陵五题》给我看,⼀声长叹(逌尔,叹息状),忽然有些感触,就写了这五⾸诗。
后来,好朋友⽩居易写诗写到没灵感,看到这组诗,看了⼜看,直夸我“潮打空城寂寞回”写得好,说这句诗以后的⼈都很难超越。
我觉得,剩下四⾸虽然⽐不上第⼀⾸,但也还不错,也配得上⽩居易的赞美,哈哈。
从序⾔来看,刘禹锡实在是够狂,⽩居易稍微⼀夸他,他就飘飘然了。
但他没想到的是,他和⽩居易都认为第⼀⾸写得好,但是第⼆⾸却流传更⼴、更受欢迎。
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全诗翻译及赏析
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全诗翻译及赏析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一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注释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赏析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
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
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
周遭,环绕的意思。
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
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
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
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
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
石头城翻译及赏析
石头城翻译及赏析石头城翻译及赏析导语:对于古诗文这一版块的翻译是很多人的很难掌握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分享的石头城翻译及赏析,欢迎借鉴!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释:①石头城:古城名,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②周遭:四周,周围。
③淮水:指秦淮河。
④女墙: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短墙。
译文一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
赏析:刘禹锡《石头城》是一首吟咏石头城的七言绝句。
石头城即金陵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清凉山。
金陵城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建都之地。
六代豪奢,醉生梦死,追欢逐乐,诗家称之为金粉六朝。
但由于统治者荒淫误国,每个朝代急剧灭亡,昔日的豪华之都,也就荒凉下来了。
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回归洛阳时,路过金陵之地,看见昔日豪华胜地,而今已成了一座空城,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怀古诗篇。
诗人写道:山围故国周遭在。
这句写山。
故国即旧城、旧都,这里指石头城。
国本来应该指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
这里指都城。
杜甫《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其中的国即为此意。
周遭即环绕的意思。
山围故国即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
这句是说,围绕在石头城四周的山依然如旧。
这与杜甫在《春望》中写的国破山河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与荒凉。
第二句写道:潮打空城寂寞回。
这句写水。
空城即现在已经成为荒凉的石头城。
空即人烟稀少,或者已经没人。
《石头城》刘禹锡唐诗鉴赏
《石头城》刘禹锡唐诗鉴赏【作品介绍】《石头城》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全诗着眼于石头城周围的地理环境,在群山、江潮、淮水和月色中凸显古城的荒凉和寂寞,格调莽苍,境界阔大,感慨深沉,历来备受赞誉。
【原文】石头城1山围故国2周遭3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4东边旧时5月,夜深还过女墙6来。
【注释】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白话译文】译文一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译文二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创作背景】该诗选自《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建安十七年(212),孙权依清凉山西麓的峭壁修建了石头城,此城北缘长江,南抵秦淮河口,是建康(今南京)西部的防守要塞。
六朝统治者都视之为重地,以至后人常把它当作南京的代称,到唐代已经荒废。
在南京建都的六朝国祚都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
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
朝廷里面,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
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金陵五题·石头城刘禹锡(唐代)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译文城的东、南、西三面,依旧绵亘着高低起伏的群山,它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北面的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而后带着寂寞的心情退回。
那声音仿佛在叹惜,昔日的繁华已经化为乌有。
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还是过去那轮月亮。
见证历史过后,在夜深人静之际,又心恋恋地爬过凹凸的城墙,小心翼翼来窥探着什么。
注释石头城:位于今南京市西清凉山上,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称石头城。
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
曾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至唐废弃。
今为南京市。
故国:即旧都。
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
周遭:环绕。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
旧时:指汉魏六朝时。
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创作背景这首诗当作于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组诗中的第一首。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
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赏析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着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
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
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
周遭,环绕的意思。
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
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
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
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石头城》鉴赏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
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誉为“诗豪”。
他和柳宗元一同参与了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石头城即现今的南京,旧称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
这些朝代,国祚极短。
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
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
若论写得早又写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刘禹锡的《金陵五题》。
《石头城》就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围绕着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围绕着它。
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
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
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山城依然,石头城的旧日繁华已空无所有。
对着这冷落荒凉的景象,诗人不禁要问:为何一点痕迹不曾留下?没有人回答他的问题,只见那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旧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面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
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耐人寻味。
秦淮河曾经是六朝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曾经是彻夜笙歌、春风吹送、欢乐无时或已的地方,“旧时月”是它的见证。
然而繁华易逝,而今月下只剩一片凄凉了。
末句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有许多东西已经一去不返了。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谓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
其得力处在“只今惟有”四字。
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
一切都被包含在“旧时月”、“还过”的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
而诗境更浑厚、深远。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
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
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刘禹锡写此诗时,唐朝已日趋衰败,作者写诗的主旨就是讽喻现实,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白居易读了《石头城》一诗,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
”后来有些金陵怀古诗词受它的影响,化用它的意境词语,恰也成为名篇。
如元萨都刺的《念奴娇》中“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就是著例;而北宋周邦彦的《西河》词,更是以通篇化用《石头城》、《乌衣巷》诗意为能事了。
1、试分析诗中“月”这一形象。
答案:诗人把对金陵城的昔胜今衰的感慨寄托在“曾经照古人”的“旧时月”之上,用月来见证古今的变迁,人世的沧桑。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仔细体会"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意境,说说“在”
“回”二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答案:这两句诗整体写了石头城周围的环境,山和潮。
"在"说明群山依旧起伏,虎踞龙盘的姿态未变;而城却已空,北面的江潮依旧打着城根,却只有寂寞的退回,一"在"一"回"表现了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了作者对国运衰微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