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对性别气质的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文化对性别气质的建构
性别气质
社会性别概念的提出
性别社会化过程
应对性别发展危机
一、性别气质
1. 认识性别气质
⏹是否存在截然相异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
⏹什么是男性气质?什么是女性气质?试分别从体貌特征、服饰装扮、个性行为、喜好倾向等方面
举例说明男女两性的差异。
行事作风:果断独立犹豫依赖
责任心强细心敏感
粗心
看待问题:理性感性
兴趣
男性气质=阳刚;富于攻击性;富于独立性;不感情用事;不易受他人影响;富于支配性;喜好数学和科学;竞争性;冒险精神;决策果断……
女性气质=阴柔;圆通机敏;文雅温柔;感情敏感;虔诚;整洁;有强烈的安全需要;喜爱文学艺术……
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这种稳定的、固化的和两性对立的性别气质被称作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
人们倾向于期望女性和男性表现出与此一致的社会角色和行为。
有关男女理性与感性\男强女弱的论争,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模式。
这些对女性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对男性造成了不公。
2. 有关性别气质的争论:
在男权社会中,男女两性的差异有时被夸大,有时被否认。
在性别差异被夸大时
在性别差异被否定时
许多跨文化的研究得出,尽管人们所预想的男女性别角色和个性特征方面的跨文化变异几乎是无限的,但确实存在两条普遍的原则:
◆每个社会都确认性别差异,没有哪个社会一视同仁地对待男性和女性,无论在个性要求、服饰、劳动分工方面……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男性总是受到更高的评价。
⏹进一步的思考:
性别气质是完全天生的吗?如果不是,又是被如何确立的?其中反映了怎样的两性关系?
二、a社会性别概念的提出
性别(sex)——生物属性
社会性别(Gender)——社会属性
“社会性别”是指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下形成的性别特征和差异,即社会文化形成的对男女差异的理解,以及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
对“生物决定论”的批判
以男权为中心的“生物决定论”。把两性间的生理差异扩大化了,认为男性在智力、体力等方面优于女性,把两性的角色分工归结为男女两性生理构造和生理功能所决定,把性的自然差别归结为女人居于从
属地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社会性别分工制度。
法国哲学家西蒙娜.波伏娜:“女性是被造成的”。
波伏娜分析了一系列有关不同类型的女性气质,强调性别是在与环境和社会结构不断地互动中形成的,在这一意义上,性别气质并非是固定的性格类型,而是不同的生活方式。
1. 历史的考察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对新几内亚3个原始部落的研究:《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 A.阿拉佩什部落:男性与女性同样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男性具有其他社会文化中女性的特质。——男人像“女人”
◆ B. 蒙都哥莫部落:男性与女性都具有极强的竞争性和攻击性。
——女人像“男人”
◆ C. 昌布部落:女性居于主导地位,男性地位较为低下,男女两性特质与其他社会文化中的男女性
别特质相反。
——非常态的“男人”与“女人”
2.横a向的比较
跨文化的研究表明,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表现,但相似之外远多于差异。
人类的性别具有双重属性,既有生物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性别是以生理性别为基础的社会建构,a成长过程中获得性别认同的,在经过社会的建构之后才成长为男人和女人。虽然生理性别是天生的,但是社会性别既非内在的,也非固定的,而是与社会交互影响的产物,它会随着时间和文化的不同而改变。
3. 社会性a别制度的本质
性别气质的差异产生了权力之分。男性气质总是与工具性行为和体能性的能力相关,女性气质总是与表达性行为和亲和能力相关,而前者总是显得更为重要,拥有这一气质的人在社会中享有更高的地位和权力。
人类通过建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刻板印象从而将劳动性别分工合法化,实现一套社会性别关系秩序(社会性别制度),并通过社会化过程不断延续不平等的性别规范。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对性别气质的建构进行了批判,他不仅看到建构出来的性别气质对女性的压迫,也意识到它对男性的压迫,男性也是性别气质的隐性受害者。性别气质与其社会压迫的机制在于对两性气质的对立与强化。
三、性别社会化过程
a社会化的内涵
“生物人”——“社会人”
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假设你的婴儿期和童年期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房间里度过,没有任何有意义的人类接触。你能用一种人类语言说话吗?你会有自己的人格吗?或者,你能体验到人类的情感吗?
个案一:安娜是个私生子,母亲由于害羞,生下安娜后,把她藏在一间房子里,不与人接触。发现安娜时,她已经六岁半了,当时还不会走路、说话、自己吃饭,也不会保持自己的个人卫生。
她没有任何情感表达,对人十分冷漠。安娜被发现后,首先被送到一个智残儿童之家,尔后又送到一所育婴所,在她11岁去世时,她已开始学会说话。
个案二:伊沙贝尔也是一个私生子,被她的聋哑母亲藏了起来。尽管她没有学会说话,但她与自己的母亲可以通过手势进行交流。当她在6岁半时被首次发现时,她对别人的行为就像“野兽那
样”。后来,照料伊沙贝尔的人使她接受了强化训练。只有几年的时间,她获得了与同龄儿童相似的正常发展水平。
这些例子表明,一个人的出生是情感性和社会性的,也是生物性的、无助的。要成活下来并完全成长为人类中的一员,就必须与他人有正常的互动。他们必须向他人学习如何思考和行为。这种互动和学习的过程就是所谓的社会化。
思考下列问a题
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人对你的影响最大?
在你成长的各个时期中,哪些人对你的关系最密切?
你觉得在哪些方面更像你的父母?
你何时开始有强烈的性别意识?
社会化的内容:
包括人格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社会化态度的形成,社会角色的获得等。
政治社会化
民族社会化
法律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你赞成社会化主义制度吗?
民族社会化:你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吗?
法律社会化:你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吗?
道德社会化:你能按我们的道德标准支配自己的行为吗?
性别角色社会化:你能按照自己的性别角色做事吗?
总结
个体的社会化发展是不平衡的
个体社会化体现了生物意识与社会因素的辩证统一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是有主观能动作用
2. 个体a性别(角色)社会化
个体逐渐形成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规范和与之相符的行为过程。
性别社会化的内容涉及性别期望、性别角色和性别认同。
承担性别社会化的主体单位:
☐家庭
☐同辈群体
☐学校与社会
☐大众传媒
性别同一: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认自己是男性或是女性。
性别角色同一: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要求自己
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将生物学的性别和社会对性别的要求融入个体自我知觉和行为中的过程。a
性别同一性的发展
性别认同(2-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