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肴之战讲解

合集下载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秦晋崤之战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

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

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

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

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精编版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精编版

秦晋崤之战知识点精编版1.战争背景:秦国和晋国是当时中国北方两个强大的国家,虽然晋国在继承性质上较为弱小,但仍然有很强的军事实力。

秦国的秦昭王统帅了强大的军队,秦晋崤之战是两国之间争夺霸权的一次决战。

2.战争起因:战争由于晋国国君楚灵王被秦灭后,为晋景公继任国君引发。

秦昭王乘机发动战争,企图将晋国吞并。

3.战争过程:秦昭王率军进攻晋国,晋国君主晋景公则在晋阳守城。

秦军包围了晋阳,晋景公见情况大不妙,转移军队到固始山抵抗。

然而,秦军通过将水泵送上山崤之下,将山洞内的水塞满,迫使晋军不得不退守山顶。

在激战中,秦军成功攻占了山顶,并围剿了晋军,最终晋军溃败,晋景公战死。

4.战争结果:秦晋崤之战是秦国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

晋国也因此受到了重大打击,其国力锐减,陷入了长期的衰落阶段。

5.影响:秦晋崤之战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标志着秦国逐渐崛起为中国的霸主,为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奠定了基础。

其次,晋国作为一个疆土辽阔的大国,从此开始走向衰落,为后来的齐国和韩国等国提供了政治和战略空间。

再次,秦晋崤之战也引发了后来的一系列战争,如秦赵之战和秦魏之战等,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6.战争策略:秦昭王在战争中采用了一些重要的战略。

首先,他意识到山地战的优势,利用山地地形将晋军困于固始山,难以退兵。

其次,他还利用水泵技术将水导入山洞,迫使晋军退守山顶,使其易于攻击。

秦昭王的战略决策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7.李斯的贡献:李斯是秦昭王的重要谋士,在秦晋崤之战中提供了决策和策略上的支持。

他建议利用水泵技术围攻固始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李斯在后来的秦国政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一位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和理论家。

总之,秦晋崤之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对秦国和晋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秦国建立统一的基础,也对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地理范围产生了重要变化。

这场战争中的策略和决策也对中国军事战略和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晋崤之战是怎么回事

秦晋崤之战是怎么回事

秦晋崤之战是怎么回事秦晋之间的崤之战是春秋时期一场非常重要的决定性战役,那么你知道秦晋崤之战是怎么回事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秦晋崤之战的详细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秦晋崤之战是怎么回事秦晋之间的崤之战是春秋时期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当时是齐桓公已经去世,齐国称霸的时代过去,而晋国在晋文公的带领之下趁机崛起,成为了中原霸主,而这个时候南方的楚国依旧强大,西方的秦国也蠢蠢欲动,所以晋国和秦国一直交好,以避免南抗楚国,西对秦国的艰难处境,而崤之战就改变了这一格局。

早在前630年的时候,秦晋就约好一起攻打郑国,因为郑国和秦国不接壤,所以约好打下郑国之后,晋国把自己的焦瑕之地给秦国,这正好符合秦国东进入中原的战略目的,所以秦国同意了。

但是碰上烛之武,他像秦穆公痛陈利弊,认为郑国灭亡只会便宜了晋国,而秦晋相接,一旦晋国强大起来,危险的就是秦国,于是秦穆公留下了几个士大夫,自己就回去了。

虽然晋文公觉得自己深受秦国大恩还未报所以没有和秦国交战,但是这件事也让双方的结盟变得不再牢固。

后来郑文公、晋文公相继去世,秦穆公觉得这是攻打郑国的大好时机,询问大夫蹇叔是否可以出兵,大夫蹇叔认为这样长途跋涉很难有所收获,是不会成功的,但是利益的诱惑太大,即使成功率很低秦穆公也愿意为之冒险,当时秦国首都在雍,要奔袭1500多里地,途径多个雄关险地才能达到,可以说是非常冒险,果然不出蹇叔所料,秦军到了滑国的时候,正好被在当地做生意的郑国商人碰上了,于是他一面假扮滑国国君的使者稳住秦军,一面通知国内,结果郑国做好了防守准备,秦军难以攻克只能回去。

班师回秦的途中经过崤山,结果被得知了情报的晋国大军埋伏,前后夹击,最后全军覆没,也让秦晋之好从此成为了过去式。

秦晋崤之战的基本介绍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

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

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 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秦晋崤之战- 原文- 翻译- 注释-文言知识秦晋崤之战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

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

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 名“丙”,字“白乙”,姓“蹇” ),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

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

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

秦晋崤之战 原文 翻译 注释 文言知识

秦晋崤之战 原文 翻译 注释 文言知识

秦晋崤之战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

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

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

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

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

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

秦晋崤之战的简介

秦晋崤之战的简介

秦晋崤之战的简介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崤之战是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隘道全歼偷袭郑国的秦军的重要伏击歼灭战。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秦晋崤之战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秦晋崤之战的分析中文名称:秦晋崤之战参战部队:晋国、秦国战争结果:晋军全歼秦军时间:周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627年)地点: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人物:晋襄公秦穆公秦晋崤之战的详情秦是春秋时的西方大国,穆公在位时又以贤名著称。

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一批贤臣,国势渐强,从此竭力图谋向东发展,参与中原争霸斗争。

他先后支持晋惠公、晋文公二位国君归国,其目的也正在于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而在东方寻求盟国或立足点。

晋在文公时,同秦国保持了一段良好的关系。

在城濮之战中,秦又出兵助晋,帮助晋文公登上了霸主的宝座。

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 年),晋文公会同秦穆公围攻郑国,讨伐郑国对晋怀有二心。

晋军驻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县),从东、北方面围郑;秦军驻在氾南(今河南中牟县南),从西面围郑。

郑文公为挽救国家危机,派特使烛之武劝说秦穆公:晋、秦围郑,郑国知道要灭亡了。

但是郑国灭亡对于秦国来说并无好处,它只会增强晋国的力量。

而晋国力量的增强则是秦国力量的削弱。

如果不灭郑国,而留下它作为秦国的东道主,供奉秦国往来的使臣,这对于秦不是更好吗?何况,贵君曾有恩于晋君,晋君答应割给秦焦、瑕之地,但晋君早晨渡河归国,晚上就对秦国设防。

晋如果向东并吞了郑国,那么向西不侵掠秦国,土地从哪里取得?所以灭郑其实是损害秦国以利于晋国的下策,请贵君考虑吧!烛之武一席话使秦穆公如梦初醒,他不但不再助晋灭郑,反而与郑国单独结了盟,并留下杞子、逢孙、扬孙三位大夫助郑戍守,自己则率兵归国了。

秦军撤退后,晋大夫狐偃等对穆公的背信弃义行径大为不满,主张攻击秦军。

晋文公则从大处着眼,认为秦有恩于晋,攻击秦军是不仁。

同时,晋为保持中原霸权,失去秦国这样一个盟友也是不智。

秦晋崤之战【原文 翻译 的知识解析汇报】

秦晋崤之战【原文 翻译 的知识解析汇报】

秦晋崤之战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

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

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

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

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

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知识解析】

精心整理秦晋崤之战原文: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明,百里奚之子)、西乞(子,称)!吾见师之出(出征)矣!蹇叔之子与(参加)夏后(君主,帝王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秦师遂东(向东进)。

中驾车)者三百乘。

王孙满(周襄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

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

词“四”用。

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

先,指先行的礼物),牛十二,犒师,曰:“寡君(谦词,我国国君)闻吾子(您)将步师(行军)出(经过)于敝邑(敝国),敢(敬辞,冒昧地)犒从者(跟从的人)。

不腆(富裕)敝邑,为(如果;假如)从者之淹(久留),居(留居,住)则具(供给)一日之积(食粮),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指保卫工作)。

”且(并且)使(名词,使者)遽(送信的快车;驿车)告于郑(此句说:商人弦高使人用送信的快车到郑国报信)。

郑穆公使(使者)视(察看)客馆(宾馆),则束载(束,捆束。

束载,捆束行装,收拾兵车)、厉(同“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兵、秣(喂养)马矣。

使皇武子(郑大夫)辞(辞谢。

指辞谢为保卫郑国而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大夫等人,要他们离开)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干肉)、资(同“粢”,粮食;干粮)、饩(xi,鲜肉;一说干肉。

秦晋崤之战的简介

秦晋崤之战的简介

秦晋崤之战的简介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崤之战是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隘道全歼偷袭郑国的秦军的重要伏击歼灭战。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秦晋崤之战的简介,希望你喜欢。

秦晋崤之战的分析中文名称:秦晋崤之战参战部队:晋国、秦国战争结果:晋军全歼秦军时间:周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627年)地点: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人物:晋襄公秦穆公秦晋崤之战的详情秦是春秋时的西方大国,穆公在位时又以贤名著称。

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一批贤臣,国势渐强,从此竭力图谋向东发展,参与中原争霸斗争。

他先后支持晋惠公、晋文公二位国君归国,其目的也正在于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而在东方寻求盟国或立足点。

晋在文公时,同秦国保持了一段良好的关系。

在城濮之战中,秦又出兵助晋,帮助晋文公登上了霸主的宝座。

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 年),晋文公会同秦穆公围攻郑国,讨伐郑国对晋怀有二心。

晋军驻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县),从东、北方面围郑;秦军驻在氾南(今河南中牟县南),从西面围郑。

郑文公为挽救国家危机,派特使烛之武劝说秦穆公:晋、秦围郑,郑国知道要灭亡了。

但是郑国灭亡对于秦国来说并无好处,它只会增强晋国的力量。

而晋国力量的增强则是秦国力量的削弱。

如果不灭郑国,而留下它作为秦国的东道主,供奉秦国往来的使臣,这对于秦不是更好吗?何况,贵君曾有恩于晋君,晋君答应割给秦焦、瑕之地,但晋君早晨渡河归国,晚上就对秦国设防。

晋如果向东并吞了郑国,那么向西不侵掠秦国,土地从哪里取得?所以灭郑其实是损害秦国以利于晋国的下策,请贵君考虑吧!烛之武一席话使秦穆公如梦初醒,他不但不再助晋灭郑,反而与郑国单独结了盟,并留下杞子、逢孙、扬孙三位大夫助郑戍守,自己则率兵归国了。

秦军撤退后,晋大夫狐偃等对穆公的背信弃义行径大为不满,主张攻击秦军。

晋文公则从大处着眼,认为秦有恩于晋,攻击秦军是不仁。

同时,晋为保持中原霸权,失去秦国这样一个盟友也是不智。

《秦晋崤之战》课件

《秦晋崤之战》课件

为了维护国际秩序和和平稳定,国际 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非常重要。在《秦 晋崤之战》中,虽然没有明确的国际 法规,但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基本的战 争规则和道德准则。在现代国际关系 中,各国应该遵守国际法规和准则, 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战争与和平的抉择
在《秦晋崤之战》中,秦穆公在战争与和平之间进行了抉择,最终选择 了战争。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并努力避免战争,通过 外交和谈判等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左传》的文学价值
叙事技巧
《左传》在叙事方面采用了多种技巧,如倒叙、插叙、伏笔等,使得故事更加紧凑和引人 入胜。在《秦晋崤之战》中,作者通过巧妙的叙事技巧,使得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
忠诚稳重
蹇叔对秦穆公和国家忠诚 不二,处事稳重,深受秦 穆公的信任和倚重。
外交手腕
蹇叔在外交场合表现出了 高超的谈判技巧和手腕, 为秦国争取到了有利的地 位。
先轸
勇猛善战
重情重义
先轸是晋国的一位名将,具有出色的 军事才能和勇猛的战斗精神,为晋国 立下了赫赫战功。
先轸为人正直,重情重义,对国家和 民族的利益始终放在首位。
在春秋时期,秦晋两国曾多次合作对抗其他诸侯国,但也有过一些矛盾和争斗。
战争的直接原因
01
崤之战前,秦国为了扩张领土, 向东进攻郑国,而郑国是晋国的 盟友。
02
晋国为了保护自己的盟友和阻止 秦国的扩张,派遣军队在崤山地 区与秦军展开激战。
战争前的国际形势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争霸激烈 ,领土扩张和势力范围之争是普
人物刻画
生动鲜明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 活动的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
明。
性格突出

《秦晋崤之战》课件

《秦晋崤之战》课件

战役结果
秦国胜利
秦国成功取得战役胜利,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结论和启示
1 历史意义
《秦晋崤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重 要的战役,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 领导力和策略
战役中涌现出了优秀的领导者和战略家,值 得学习和借鉴。
《秦晋崤之战》PPT课件
《秦晋崤之战》是中国战国时期一场重要的战役。本课件将介绍战役的背景、 概述、兵力对比以及关键战役节点,最后总结出结论和启示。
战役背景
《秦晋崤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和晋国之间。双方势力争夺地盘,为 了各自的利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
战役概述
《秦晋崤之战》是一场以争夺地盘为目的的战役,双方都希望扩大自己的势 力范围。这场战役非常激烈,影响深远。
双方兵力对比
秦国
兵力庞大,装备精良,士气高昂。
晋国
精锐部队,出奇制胜,军事技术领Leabharlann 。战役过程进攻与反攻
双方交替进攻,争夺控制权。
阵地战
双方依靠阵地进行激战。
围城战
双方围绕城市展开激烈的攻防战。
关键战役节点
1
攻城战
秦军成功攻占晋国重要城市。
2
晋军反击
晋军凭借出色战术反击秦军。
3
决战在即
双方决定在一处关键据点展开最后的决战。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秦晋崤之战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ﻫ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

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

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

拱:两手合抱)”。

ﻫ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ﻫ秦师遂东(向东进)。

ﻫ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

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

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

《崤之战‎》注释翻译‎赏析背景‎介绍‎春秋时期是‎以强凌弱,‎兼并战争极‎端频繁的年‎代。

崤之战‎是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崤山,所‎以称之为崤‎之战。

‎战前情况‎:公元前七‎世纪的上半‎期,北方的‎晋和西方的‎秦都成了强‎大的诸侯国‎。

晋国公子‎(晋文公)‎流亡在外时‎,曾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并且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文赢为妻‎,从此两国‎关系比较密‎切。

晋文公‎回国建立政‎权后,逐渐‎强大起来;‎秦国从秦穆‎公以来国家‎形势更加强‎盛,急于争‎霸。

崤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郑国,郑‎国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同盟,让‎秦国派出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代郑‎设防,实际‎上是对付晋‎国,因此秦‎晋之间出现‎了裂痕,但‎矛盾尚未表‎面化。

到了‎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秦‎国为了与晋‎争霸,便乘‎晋国新丧,‎以及杞子、‎逢孙、杨孙‎等人在郑颇‎得信任,郑‎掌管北门锁‎钥的便利,‎不听蹇叔的‎劝阻,悍然‎向郑进军。

‎秦国的东征‎军来到郑国‎,知道郑已‎经有所防备‎,便灭滑国‎而还,途经‎过崤山,遭‎遇晋国军队‎的伏击。

秦‎晋崤之战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发生‎的。

‎简介《左‎传》‎本文选自《‎左传》。

《‎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

‎作者左秋明‎,鲁国史官‎,与孔子同‎时代,双目‎失明,曾任‎鲁国太史。

‎另外还编有‎《国语》。

‎我们学过的‎《曹刿论战‎》就出自《‎左传》。

‎朗读试译‎‎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崤之战文言知识点总结

崤之战文言知识点总结

崤之战文言知识点总结一、战争背景崤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纷争时期,各国相互争斗,争夺地盘,争取霸业。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战争成为了春秋时期政治斗争的主要手段。

崤之战的发生,也是总结了前一阶段晋国和秦国之间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矛盾和磨擦。

1.晋国与秦国的关系晋国与秦国都是春秋时期的重要诸侯国,两国之间经常发生领土、势力和利益的争夺。

在晋国实力逐渐壮大的同时,秦国也在积极扩张势力范围。

两国之间的关系一直处于敌对状态,崤之战正是这种敌对关系的产物。

2.晋国对秦国的态度晋国在这个时期,国势不断强大,对周边邻国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而对于秦国而言,晋国是一个强大的对手,所以在两国关系中,晋国对秦国采取了比较强硬的态度,也是导致崤之战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军事准备晋国为了应对秦国的威胁,也在此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准备和军事演习,为进行崤之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史实分析关于崤之战的史实,我们主要依靠史书记载和历史文献的资料来进行分析和总结。

史书中有关崤之战的记载较为详细,下面我们将从史实的角度对崤之战进行详细的分析。

1.战争原因崤之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秦国对晋国的侵略。

在史书中有记载,秦国在向晋国的地盘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这引起了晋国的不满和愤怒。

因此,晋国发动了一场反击,最终在崤之战中取得了胜利。

2.战争过程崤之战的具体过程,史书中有关记载较为详细。

在战争初期,秦国的军队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在一些战场上取得了一些小胜利。

但随着战争的进行,晋国的军队逐渐发挥了自己的优势,最终在崤之战中取得了惊人的胜利。

3.战争结果崤之战的最终结果是晋国取得了胜利,这场战役的结果是晋国成为了春秋时期北方的霸主,而秦国则被迫接受了晋国的霸权地位。

这个结果对于当时的政治格局和各国的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认为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事件。

三、人物分析在崤之战中,有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崤之战》知识解析(最终5篇)

《崤之战》知识解析(最终5篇)

《崤之战》知识解析(最终5篇)第一篇:《崤之战》知识解析知识解析:一、文学常识《左传》是第一部叙事详明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集。

《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传”是解释经书的文章。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史记》称其为《左氏春秋》,《汉书》称为《春秋左氏传》,后人省称《左传》。

它多用事实解释《春秋》,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二、古今异义(1)不替孟明撤换、废弃(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3)国可得也都城(4)穆公访诸蹇叔之于(5)蹇叔之子与师参加(6)夏后皋之墓也君主(7)超乘者三百乘兵车(8)无礼则脱不谨慎(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10)以乘韦先四(11)为从者之淹停留(1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恩惠(1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14)秦伯素服郊次停留,等候(15)敢犒从者冒昧(16)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尚在栏内未杀的牲畜三、一词多义1、焉(1)击之,必大捷焉(语气助词,不译)(2)余收尔骨焉(兼词,于此,在那里)(3)君何辱讨焉(代词,他们)2、且(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2)且使遽告于郑(连词,并且)(3)死且不朽(副词,将要)3、以(1)劳师以袭远(连词,相当于“而”)(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连词,来)(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介词,用、拿)(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介词,因为)(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介词,把)4、其(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3)其为死君乎?(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代词,代军队)(5)吾子取其麋鹿(代词,那里)5、则(1)轻则寡谋(就,连词)(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是,副词,加强判断)(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秦晋崤课件

秦晋崤课件

秦晋崤之战的导火线
争夺战略要地崤山
崤山是连接秦晋两国的重要战略要地 ,控制了崤山,就掌握了通往晋国的 门户。秦国为了保障自身安全和加强 对晋国的控制,决定夺取崤山。
晋国内部动荡
当时晋国发生了政治动荡,国力衰弱 ,无法有效应对秦国的军事压力。秦 国趁机发动了对晋国的战争,企图通 过战争手段夺取崤山地区。
战争对科技发展的推动
秦晋崤之战中,双方使用了当时的先进武器和战术,如弓 箭、战车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于古代科技的发展 起到了推动作用。这表明战争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科技的 进步和创新。
THANK YOU
02
秦晋崤之战过程
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战争起因
秦国为了阻止晋国继续扩张势力,出兵 攻打郑国,晋国为了救援郑国而与秦国 发生战争。
VS
战争经过
晋国军队在崤山地区设伏,成功击败了秦 国军队,并俘虏了秦国的三位大将。
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战斗
重要战役
晋国军队在崤山地区设伏,利用地形优势击败了秦国军队。
重要战斗
来的战国时期的战争奠定了基础。
03
秦晋崤之战的影响和意义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政治影响
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对 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战后 ,秦国势力受到重创,失去了向东扩张的实 力,而晋国则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 原地区的霸权地位。
军事影响
秦晋崤之战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战略的 重要性。此战中,秦国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其 战略失误和轻敌所致,这为后世提供了宝贵 的战争教训,强调了知己知彼、谨慎用兵的 重要性。
秦晋崤之战
contents
目录
• 秦晋崤之战背景 • 秦晋崤之战过程 • 秦晋崤之战的影响和意义 • 秦晋崤之战的反思和评价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秦晋崤之战原文翻译注释文言知识

秦晋崤之战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 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 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 有声如牛。

卜偃 ( 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 使医生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公布对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 ( 西方的军队,指秦军) 过轶 ( 超出。

轶,超越) 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钥匙 ) ,若潜师 ( 奥密出兵。

潜:暗中 ) 以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体)不行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累)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恼恨之心)。

且(何况)行千里,其(同“岂”莫非)谁不知?”公辞(退却,没有采用)焉。

召孟明 ( 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 、西乞 ( 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 、白乙 ( 白乙丙,蹇叔的儿子 , 名“丙”,字“白乙”,姓“蹇”) ,使出师于东门以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 对孟明的尊称 ) !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假如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当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中寿:大部分老人的寿命。

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 ( 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闪避)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边)。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国都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

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秦晋崤之战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

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般认为《左传》非一时一人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
中期(公元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
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
《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
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 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 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评价
《左传》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 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对后世的史学产 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 了很大作用。而且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儒家思想倾向, 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 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 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第二部分
秦晋殽之战
秦晋殽之战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 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音邑,超前) 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 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 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 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怨恨)心。且行千里,其谁 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 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 罪也。不替(废去,这里指撤职)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 罪?且吾不以一眚(音省,目病,借指一般的疾病,引申为 行为中的过失)掩大德。”
《左传》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 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 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 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左传》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 秀的文学著作。它表现在:长于记述战争, 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左传》受到学界重视是在魏晋时期,先后 有郑玄杜预为其作注解,以后成为研究《春 秋》的重要典籍。
朝的赵匡首先怀疑《左传》不是左丘明所作。此后,有 许多学者也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
氏并非左丘明。叶梦得认为作者为战国时人;郑樵《六 经奥论》认为是战国时的楚人;朱熹认为是楚左史倚相 之后;项安世认为是魏人所作;程端学认为是伪书。清 朝的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却仍然认为是左丘明所 著。康有为则认为是刘歆所作。今人童书业则认为是吴 起所作,赵光贤认为是战国时鲁国人左氏所作。现在一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富厚) 敝邑,为従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 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干肉)、资(干粮)、饩 (音系,已宰杀的牲畜)、牵(未宰杀的牲畜)竭矣。为吾 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 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孟明曰: “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秦晋殽之战
第一部分
背景知识介绍
1、关于《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
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 《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 班固等人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唐朝的刘知几 《史通·六家》:崤之战”的历史背景
关于此次战争,《春秋》经文有关记载很简单: (鲁僖公)三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秦人
入滑。夏,四月,辛已,晋人及姜戎几秦师于 崤。癸已,葬晋文公。
这段文字经过左丘明“传注”,秦晋崤之 战、当时各诸侯之间的斗争,就被描写得具体 生动、有声有色了。
关于历史背景,补充说明以下两点: (1)所谓“秦晋之好”。晋文公(重耳)流亡在 外时,曾得到过秦穆公的帮助,并娶穆公之女为妻。 (2)所谓“春秋无义战”(孟子)。春秋时期。 各诸侯国为争夺霸权曾发生过许多次战争。 崤之战 前二年,秦晋联合围郑,郑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 同盟。有一篇文章《烛之武退秦师》,记载的就是 这件事。后来秦背弃晋,私自与郑结盟。并派大夫 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郑国。控制了郑国, 又用以对付晋国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 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 (忘记死去的国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 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 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 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音崔迭,衰,麻衣, 绖,麻的腰带,本来都是白色,古代以白色不吉利, 故用墨染之以免之),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 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文公夫人,襄公嫡母,实秦穆公之女也)请三帅,曰: “彼实构(挑拨离间)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满 足),君何辱讨(惩罚)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 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 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短时间, 剎那间)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 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 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釁(同衅)鼓, 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 三年将拜君赐。”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同 “崤”)。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夏代君主,桀的 祖父)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 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僖三十二年)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 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入险而脱。又不 能谋,能无败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