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顶层设计的经典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边大学
论文
题目:论加强改革顶层设计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姓名:韦文金
学号:2014010183
摘要:“改革顶层设计”是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的,“改革顶层设计”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大部分人对其内容知之甚少。文章从“改革顶层设计”的内涵和背景、理论基础、具体牵扯的几个问题、任务和意义等几个方面,对其作了深入的表述和探讨,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达到在探讨中使自己和读者共同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改革顶层设计理论基础任务及意义
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对改革的意义、目标、路径选择、过程控制、改革内容及要处理好的各种关系发表了一系列讲话,构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并主持召开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改革思想为我国未来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所谓“顶层设计”是指用系统、全面的视角,审视系统建设中涉及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统筹、协调发展的目的[1]。“十二五”规划《建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的“顶层设计”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其一,指设计机构的最高层,即中央政府。“顶层设计”便涉及由中央政府进行的、自上而下的系统化设计。既要解决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各利益团体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又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国内与国外的关系问题。“顶层设计”就是强调这一切工作都由最高层的中央政府开始的系统工程,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零敲碎打。其二,指设计水平的最高层次。“顶层设计”的对象是一切工作的总体性、根本性、长期性依据,是从最高层次进行的全面设计,立足长远,不同于某个地区、某级政府或是自下而上式的改革思路。强调的是最关键、最根本、最基础、最重要的制度性变革,是其他改革工作的指导和前提[2]。
一、改革顶层设计的实质
对于“改革顶层设计”概念的理解,邹东涛(2011)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维度来理解:一是指设计机构的最高层,即中央政府;二是指设计水平的最高层。具体内容包括:明确改革的战略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确定改革的主攻方向、明确改革的优先顺序。吴敬琏(2010)指出,改革顶层设计一是对于改革的全局,对于经济体系、政府职能、法制体系。社会改革要有一个总体的顶层设计;二是改革要有决心,要有执行力[2,3]。
二、改革顶层设计的前提及注意事项(一)改革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
改革工作若要深入,在不能“摸着石头过河”,而要驾船或建桥过河。是驾船还是建桥,就需要有一个总体的考虑和设计,为此,必须加强“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促使改革工作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不断积累,要求从根本上做出调整[4]。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强国崛起的实现以及由“国富”到“民富”的跨越都需要系统、全面的设计作为保障。顶层设计不仅涉及经济体制改革,还涉及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的改革。这四方面的全面、协调推进将是今后改革工作的重心,但必须先做好顶层设计,尽量降低改革成本,协调多方利益,保
证人民安居乐业。只有搞好顶层设计,才能确保改革成果为民众共享,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二)改革的重点突破需要“顶层设计”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处于历史性转折和历史
性选择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5]。发展方式、重点领域的改革都带有结构
性改革的鲜明特征,都需要把握改革的关联性和配套性增强的现实需求,加强中央层面的统筹规划。按照民富优先的要求,尽快出台财税体制、行政体制联动改革的方案,对推进全面改革意义重大。
(三)改革方案要有战略性和综合性
首先,体制改革方案的制订应当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一是科学性原则。就是要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体现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要求,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更多地借鉴和吸取各国经济和政治发展中创造的文明成果,更好地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基本要求。这是能否有效推进中国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重要前提。二是连续性原则。制定体制改革方案并不是要终止原有的政治改革和发展进程,另起炉灶,而是要承前启后,在承认历史、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制定新的体制改革战略规划。三是可行性原则。体制改革规划制定的目的在于执行,改革方案的实施必须具
备方案实施的现实条件。因此,在制定改革规划时必须充分估计各种因素对改革实施的影响,注重可行性分析,使体制改革规划建立在现实可行的基础上[6-8]。否则,改革方案再好也无法实现。四是预测性原则。体制改革规划在时间概念上是以实现发展目标为诉求的行为,是对未来体制发展趋势的一种预先分析和选择,这种预先分析和选择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成败。因此,必须对体制改革的进程进行科学的预测和统筹[8,9]。其次,制定体制改革方案作为一种决策过程,是对各种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可能、途径和方法的选择过程。
体制改革方案制定出来后,还要对其进行可行性论证,以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政实施的可行性,即方案被决策机构或决策相关的群体接受的可能性。二是经济可行性,需要多少成本,即获得政策资源(包括一般性资源和特殊资源)的可能性。三是社会可行性,主要是发展基础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群体阶层的认可度和参与度。事实上,改革方案制定的目的在于规划国家长远的发展问题,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是改革方案抉择的最基本的依据。体制改革规划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必须由包括专家学者在内的智囊团对其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这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保证。
(四)重大改革应走“自上而下”的路径
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是我国改革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方针。这个方针所强调的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广、社会领域广泛、情况十分复杂的国家,重大改革必须坚持“自上而下”的基本路径。中央要加强对改革全局、改革进程的指导和调控。我们讲“宏观调控”,不能只局限于经济活动,对改革活动也应该进行宏观调控。如何对改革进行宏观调控?就是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顶层设计”就是要设计改革的总体方案和基本模式,“总体规划”就是要对改革全局和改革进程进行系统配套安排。全局性重要改革的基本精神、基本要求、基本原则,往往是以《决定》、《意见》、《通知》的形式提出的。但不能仅仅停留在《决定》、《意见》、《通知》上,还应该根据改革的基本精神、基本要求、基本原则设计总体方案和基本模式,做出总体规划,改革才能有效地自上而下、覆盖全局地推行。并能够推广到全局[8]。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路径的统一,才能有力推进改革,使改革进程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三、关于改革顶层设计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改革顶层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