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书匠到教育家

合集下载

洪宗礼:从教师到教育家

洪宗礼:从教师到教育家

洪宗礼:从教师成为教育家一、洪宗礼生平及其教育实践洪宗礼,1937年出生于江苏丹徒,1960年从扬州师范学院文史科毕业,分配到江苏省泰州中学任教。

历任教导主任、副校长,1984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中学语文特级教师,1988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被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于同年获“人民教师”奖章,1994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名教师,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中小学荣誉教授。

先后兼任南京师大、扬州大学兼职教授和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语会副理事长,全国中语会第三、四、五届理事会理事,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特殊津贴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第七、八届人大代表。

五十多年以来,洪宗礼一直默默致力于我国语文教育的实践和研究工作从理论探索到教材变革,他提出了以“五说”为基础的语文教育链思想以及“双引”的教学艺术,在高、初中各年级进行数十次教学实验,先后在《人民日报》、《人民教育》、《中学语文教学》等报刊上发表文章300余篇,撰写《语文教学之链》、《写作与辩证思维》等专著14部,出版论集两部。

他主编三套初中语文教材,在全国二十六个省市区使用,累计印刷己超亿册,每年有数百万学生使用,新华社、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多次报导了其优秀事迹。

他主持国家级“九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对22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套母语教材进行比较研究,出版了《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系列丛书,共 200余万字。

该项成果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填补了我国语文教材研究的空白、为今后我国乃至他国语文课程和教材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借鉴,受到部、省有关领导和国内外专家的关注。

他先后三次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个一等奖)、江苏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红杉树”金奖;1984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中学语文特级教师、1988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第一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同获“人民教师”奖章,1994年在全国普教界首次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定为首届江苏省名教师。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1. 引言1.1 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区别在教育领域中,教书匠和教育家是两种不同的角色。

教书匠通常只传授知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教育家则更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和引领。

教书匠更偏向于以考试为目的,希望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而教育家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

教书匠往往注重表面知识的传授,而教育家则更加注重学生内在修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品德、态度和情感等方面的提升。

教书匠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教育家则更注重学生个体的全面成长。

两者在教育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教育家的影响力更为深远。

教育家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和影响,塑造他们的人格和品格,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情操的人才。

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不仅仅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对学生和社会都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1.2 教育家的重要性教育家的重要性体现在他们对学生和社会的深远影响力上。

教育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格的塑造者。

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教育家能够培养出懂得尊重、合作、创新和责任的人才,这些品质是每个社会都需要的。

教育家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包括身心健康、品德修养、社会责任等方面。

教育家的角色在社会中是不可替代的。

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社会的栋梁。

通过他们的努力和付出,社会能够培养出更多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教育家是引领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发展。

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责任。

只有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家,才能真正影响学生和社会,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2. 正文2.1 教书匠只传授知识,教育家塑造人格教书匠和教育家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教书匠通常只注重传授知识,他们将课本上的内容简单地讲解给学生,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会应对考试。

2023年教师成长演讲稿(15篇)

2023年教师成长演讲稿(15篇)

2023年教师成长演讲稿(15篇)教师成长演讲稿1新课程的实施在我县已进入了第四个年头了,这一场新世纪的第一轮课程改革不仅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教学、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创新与突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与学习生活的改善,更给学校教师的职业生存与专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教学内容的飞速翻新,教学方法的日益进步,教学手段的逐步现代化都向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业务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课程功能的转变要求教师从“教会知识”到“教会学习”,要求教师必须从“教书匠”转为“教育家”,成为学生学习的顾问、交换意见的对象、帮助学生发现矛盾焦点的人;课程结构的改革,活动课程、综合课程、选修课和研究型课程的增设,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背景,要求教师的教学技能冲破学科的限制,并将它们整合起来;课程内容的现代化要求提升教师学术水平,拓宽学术视野,贴近本学科的学术前沿;课程内容的生活化要求教师在知识价值的理解上,超越学科的局限,去深切体悟知识的生活价值及其对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要保持一种持续的探索意识和学术敏感力;师生关系的转变、课程双主体的出现,要求教师角色要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为了应付这种挑战,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师只有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投入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

教师要怎样尽快达到课程改革所需的专业发展呢?这既要靠政府部门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为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各种导向和激励机制,靠科研部门对教师实施各种形式的引导和培训,也要靠教师群体间的合作互助,更要靠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与不懈摸索。

概括起来,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有:一、自我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作者:赵军立来源:《学周刊》2019年第30期摘要:班主任工作要有大格局,大思想。

重在教育引导,实则精细管理。

本文从三个重点、六个原则,九步走,阐述了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有效做法。

关键词:教育;管理;班主任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0-0163-01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9.30.155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决策者,要有大格局、大思想。

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要培养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就要有“不做教科书匠,要做教育家”的思想。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六九”工作模式。

即三个重点:健全各种制度,完善管理机构,建立良好班风;六个原则:以人为本、客观公正、奖罚分明、宽严有度、持之以恒、灵活机动;九个步骤:每个重点三步走。

一、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制度制定应本着公正客观,以人为本的原则。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执行者”,所以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宏观调控的合作关系,建立旨在自律的班级管理模式。

第一步,全面了解学生。

对所有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小学的制度、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学生学习、行为、卫生等习惯;家庭情况,家长文化程度及对待学生学习的态度。

同时对即将形成的新班级可能出现的特点和隐忧做定向分析,确定需要肯定、发扬、治理、矫正的内容和方法,并充分估计有可能出现的阻力和困难。

第二步,确定奋斗目标。

班级奋斗目标是一个班级共同奋斗的方向和要求,要言简意明,振奋人心,起到振奋学生精神、鼓舞学生意志、鼓足学生干劲、凝聚集体力量的目的。

奋斗目标是方向,是总纲,是制定班级各种制度的准绳。

第三步,制定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是一个集体赖以正常运行的保证。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教育是一项光荣而伟大的事业,而身为教育家更加有责任和使命感。

与教书匠这一称号相比,教育家更具有意义和价值。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任。

教书匠的工作简单而狭隘,只需传授学科知识,不需要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他们只是在完成一份工作,而教育家则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们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他们的指导下,学生不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勇于实践、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

他们认为,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教育与人生、教育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他们认为教育不是仅仅为了应试而存在的,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人生奠定基础。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能力、品德、情感等各个方面。

他们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追求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自身的修养和品德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教育家注重教育的创新和改革,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他们通过积极研究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他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

他们关注教育的公平性,注重培养每一位学生的才能和潜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教育家不仅仅是教书匠那般简单和狭隘,而是担负着更高的责任和使命。

他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培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积极推动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他们力求将教育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章节习题:教师观

中学综合素质《职业理念》章节习题:教师观

一、单项选择题1.()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A.教育者B.教师C.校长D.教务主任2.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指出,应该把教师职业视为一种()。

A.独立的社会职业B.非独立的社会职业C.非专门化职业D.专门化职业3.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是()。

A.《终身教育》B.《论终身教育》C.《终身教育导论》D.《终身教育——21世纪的教育改革》4.在我国,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文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5.教师职业的发展阶段是()。

A.非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B.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专业化阶段C.非职业化阶段、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D.非职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专门化阶段、职业化阶段6.教师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最早出现于()。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文艺复兴时期D.近代社会7.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

A.福禄贝尔B.培根C.卢梭D.拉萨儿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示范化B.合理化C.多样化D.个别化9.(2013年真题)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是()。

A.教学环境B.教师自身的条件C.学习的内容D.学生的能动性10.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这是教师在履行()的角色。

A.课程开发者B.心理医生C.管理者D.传道者11.下列不属于教师劳动复杂性特点的表现的是()。

A.教育任务的多样性B.教育目的的全面性C.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D.劳动对象的差异性12.(2012年真题)每当学生请教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时,李老师总是批评学生没有用心听讲,而雷老师则会耐心地给学生解答。

从草根老师到人民教育家 读后感

从草根老师到人民教育家 读后感

《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之路的感悟》
哎呀,说起这条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嘞路,心头那个滋味儿啊,就像吃了麻辣火锅,又辣又烫,但回味起来,那叫一个香!
想当年,我不过是个山沟沟里的教书匠,手里头一本书,脚下是泥泞路,娃儿些眼睛里头全是对知识的渴望。

那时候,条件差得嘞,黑板是土墙刷的,粉笔头儿都得省着用。

但我就认一个死理儿: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娃儿。

慢慢嘞,我晓得了,教育不光是教书本上的字儿,更是要点亮娃儿们心头的灯。

我开始琢磨,咋样让课堂活起来,让娃儿们爱上学?于是,我带他们到田间地头上课,讲庄稼和节气,也讲梦想和未来。

嘿,你别说,效果还真不错!
时间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

我从那个青涩嘞小伙子,变成了大家伙嘴里的“老教师”。

但我不觉得老,因为心里头那股子热乎劲儿,一直没散。

现在啊,我还被评为了“人民教育家”,听着光荣,其实更多的是责任。

我常常想,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能站在讲台上,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娃儿长大成人,有的成了科学家,有的成了医生,还有的回了家乡,用学到的知识建设家乡。

这,就是我最大的满足,也是我最大的骄傲。

所以啊,朋友们,别小看咱这草根出身,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教育这条路,虽然长且难,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走得有意义。

教师,努力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

教师,努力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

教师,努力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发布时间:2023-02-27T07:42:59.189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19期作者:和黎清[导读] “教书”是一种职业,“育人”是一种情怀。

一名优秀教师首先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书匠”。

和黎清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祥和学校 674100摘要:“教书”是一种职业,“育人”是一种情怀。

一名优秀教师首先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书匠”。

拥有扎实的教书技艺,具有“匠心精神”,不断磨练自己教学技艺,与时俱进。

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培育优秀人才,方能成为工匠之师。

关键词:教师素质教书匠教育家教育家,是指增进人们知识储备和技术能力、影响人们道德思想观念的教育专家。

我们平时说的“教育家”,是指学校教育工作者在当好“教书匠”的同时,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还带有创造和创新能力,给予学生方法论的培养,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

就像木匠塑造木料,每块木材在木匠眼中都有其潜在的可能性,并将其可能性塑造出来。

所以,真正的“教书匠”是尊重每一个学生,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学生潜力的匠人,这样的“教书匠”,也可以称时下的“教育家”。

--教育春天里,教师应有的素质素养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投身于教育事业,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素养。

顺应时代要求对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成为人们赞许的好老师,拥有“匠心精神”专业品质。

新时代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有教育梦想: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做合格教师,一辈子学做优秀教师。

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职业,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书匠”。

积极自我研究、扎根教育实践、磨练教书育人技能。

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事业的专技人才。

基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复杂性、示范性、实践性等特殊性,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科学和文化知识,这是教师最显著和专业的知识特征。

一直以来,人们歪曲了“教书匠”这一称谓,甚至对“教书匠”带有轻蔑之意;这是受功利主义影响,对“工匠精神”的误解。

--教育春天里,社会对“教育家”的期盼当“教书”成“匠”时,是为师者的一种境界。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形成了学生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维度体系,把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意识、全民健身意识和交往合作意识作为重点,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满足学生的需要。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培养,确保人人享受体育的乐趣,皆有所获。

这无疑给我们这些一线的体育教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而适应这一形势和要求,真正充分认识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也是一个先决条件。

只有如此,体育教师才可以把握教学“命脉”,尽早做到角色定位。

它要求教师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相应的角色转换。

1.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对教师而言,做“教书匠”只是最低层次的要求,成为“教育家”才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教书匠”充其量只是已有知识的传授者和一般疑难的解惑者,其对教育对象更多的是“灌”知识,至于教育对象的能力、素质、是否有所提高,往往不是所在意的,“教育家”则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是学生人生智慧的开启者,和人生航船的导向者,注重于“启”“导”、“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示各国教育界:“使教师们从一心传授知识的工作中摆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致力于他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

教育家应具备,现代教育观念,了解教育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能深刻理解和认真实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未来意识和未来眼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善于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思考、探究、创造;能从学生的眼神里看出困惑和希望给学生以力量和启迪,关注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开发。

2.从以教师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体育新课程标准倡导一种全能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主导性即对学习过程的指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教师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培养自主锻炼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正确的导向作用。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区别在哪里?教书匠只是单向地传授知识,而教育家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

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教书匠往往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他们只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教育家则关注的更多是培养学生的未来发展,这需要他们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教育理念。

教育家不仅要有扎实的学术基础,更需要有丰富的人文修养和广博的知识面。

他们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情况去调整教育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培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育家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引导者,他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树立榜样、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家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始终坚守初心,用真心和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他们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用激励和关爱,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不断向前。

他们不仅懂得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品德的帮助,他们传递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教育家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教学的艺术和科学。

他们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工作中常常注重发挥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用心去学习。

他们极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疑问解答,逐渐培养学生吃透知识的能力。

而不像繁重的课业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也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不断开阔眼界,勇于探索和创新。

教育家在工作中要有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包容心态。

他们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育模式,注重培养自己的跨学科知识,适应时代的发展,顺应教育的改革。

不断地积极向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以谦卑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差异。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倾听学生的心声,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学生最大的关心和支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关爱的。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教书匠,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人士,是教育行业中的从业者。

而教育家,则是在教书匠的基础上,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拓展和提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引领者和培养者。

教育家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承担着更高层次的责任和使命,是培养未来的人才、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力量。

所以,我们要求自己不做教书匠,而是要做一名真正的教育家。

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区别,首先在于视野。

教书匠往往只关注自己所教授的一门学科的知识,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教育家则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家不仅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更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他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品德、行为等方面,通过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成长。

而且,教育家还要关注社会的变化,了解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努力使教学内容贴近社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实用的知识。

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区别还在于方法。

教书匠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单一的,注重知识的传授,很少进行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

而教育家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地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教育家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使得学生能够以更主动的学习态度去面对问题和挑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区别还在于态度。

教书匠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专注知识的传授,不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和问题;而教育家则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学生,在对待学生成绩的问题上,更注重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只看到学生成绩的好坏。

教育家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发挥自己的爱心和耐心,让学生从心灵上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使得学生在这样一种关爱之下得到更全面的成长。

教书匠与教育家的区别还在于责任。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摘要】教书匠注重传授知识,而教育家则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书匠的局限性在于只关注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相比之下,教育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影响力,引导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

他们不仅要推动教育创新,还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给予他们更多可能性。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家,意味着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同时也体现了教育事业的价值与意义。

我们应该摒弃教书匠的思维,转变为教育家的角色,为教育事业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希望。

【关键词】关键词:教书匠、教育家、责任、影响力、终身学习者、教育创新、个性发展、优秀的教育家、学生可能性、教育事业、价值、意义。

1. 引言1.1 为什么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未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的方式和效果却可以有很大的不同。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往往被称为“教书匠”,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教育家”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为什么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呢?教书匠只注重传授知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

如果只是简单地灌输知识,很难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而教育家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成为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人。

教书匠的教育方式往往比较呆板和单一,难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教育家则更注重创新和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积极引领教育的发展方向。

通过培养终身学习者和推动教育创新,教育家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要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家,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育的创新和进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价值与意义,给予学生更多的可能性,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让我们共同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家,引领教育的未来。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传授知识,更是能够培养人的素质和价值观。

传统意义上,教师是教书匠,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进行教育。

但如今社会的变迁,教育者更应当成为教育家,具备更全面、更细致、更深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与素质方面都能全面发展。

首先,教育家应该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

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只会教授学生的专业知识,这样的教育者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了。

教育者还应该掌握多种领域的知识,在课程中关联不同学科,提高课程整体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应该具备人文素质,能够教育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感知自然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具有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其次,教育家要具有进取精神,不断探索教育方法和手段。

在信息时代,学生的学思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教育者需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时间赛跑,与技术竞争,使用多种手段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深度。

有时候,教育家要退一步,面对学生成长的瓶颈和问题,学会创新和调整教育方式和策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最后,教育家要有爱心。

教育工作不仅仅是轧铁成针,更是心灵沟通。

爱是灵魂的语言,教育者要用心理、卫生、思想等方面的照顾,去保护和呵护每一个学生。

教育者要了解学生的理论及实践水平,重视个性差异,对他们耐心考虑,仔细分析,不厌其烦地解决他们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爱和支持。

总之,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只是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我们需要广泛了解学科知识、掌握多种教育方法、保持进取精神、热爱教育工作,用我们的心得技巧去影响学生,去塑造学生成长的内修和外育,为社会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

由“教书匠”到“教育家”

由“教书匠”到“教育家”

由“教书匠”到“教育家”作者:钱青娥王冰来源:《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3年第01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各种教育改革如火如荼。

其中,人本化思想成为了各种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

在教育领域中,“以人为本”包括两层含义,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以幼儿为本”和幼儿园管理中的“以教师为本”。

“以学生为本”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而“以教师为本”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但一所幼儿园的发展主要靠教师,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是幼儿园的动力之源。

故幼儿园应重视教师群体,重视教师文化建设。

在国培中也应该着重构建教师文化建设,实现高端与中端、质与量的有效结合。

重塑教师职业的观念: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人本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感觉到“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

而且人们还体会到对于教师职业的观念若只停留于“表面的赞美,实际的工具”是不正确的,是缺乏人本思想的。

要知教师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也需要得到能量的补充,让自己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不断提高、完善和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继续不断的燃烧。

教师也是人,也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教学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重复性的机械技术工作,同时还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意识加工过程。

它要求教师不仅要能够“讲”还要能“演”,能够以技巧性和艺术性的方法,针对学生心理和教育规律,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教导学生。

这些都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有目的的去完成这一工作。

“以教师为本”,树立教师是教育家的观念,要求教师要承担起教育家的使命,这与做一个“教书匠”有本质上的不同。

要彻底转变这种观念,做真正的教育家,第一,灌输现代教育观念,使其了解教育与经济、文化、科技、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第二,使教师深刻理解并认真实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具有未来意识和未来眼光,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为己任;第三,使教师把握教育理论并能够灵活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创造,在培养新人这一创造性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第四,努力使教师成为塑造学生灵魂的艺术家,能从学生的眼神里看出困惑和希望,给学生以力量和启迪,能够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能得到开发,所培养的不是只会读书应试的“书呆子”,而是一个生龙活虎般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教书匠和教育家,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后者则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更多地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们需要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从而更好地满足当代教育需求。

教书匠注重的是传授知识,他们履行教学任务,传授教材上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内容。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学生不再需要依赖教师来获取信息,而是更需要教育家指导他们如何处理和运用这些知识。

我们需要超越传统的教书匠的角色,成为真正的教育家。

教育家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家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创新实践和追求卓越。

教育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他们发展潜能。

教育家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教育家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家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承担起塑造未来社会的责任。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家呢?教育家需要拥有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教育家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育家要有耐心和责任心,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和关怀。

教育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育家要有创新意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教育家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担当、有情怀的优秀人才。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教育家,而不是简单的教书匠。

教育家可以引领教育的创新,推动教育的发展。

教育家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综合能力。

教育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加强学习,努力实现“教书匠”与“教育家”之间的零距离

加强学习,努力实现“教书匠”与“教育家”之间的零距离

当成 一 门 艺 术 去追 求 、 去创 造 。教 学 技 艺 应 包 括 传 授 知 识 的
的 “ 者 , 以传 道 、 业 、 惑 也 , 不 能 完 全 适 应 当 今 社 师 所 授 解 已 会 学校 教 育 对 教 师 的 要 求 。 教 师 不 只 是 赋 予 学 生 生 命 或 成 长 的 。 魂 工 程 师 、 丁 ” 教 师 也有 自身 成 长 的 生 命 历 程 , 灵 园 , 即
索 、 手实 践 、 作交 流 的主 动学 习 。 动 合
的教 学 过 程 , 下 自己 执 教 的 切 身 体 会 或 疏 漏 失 误 , 下 学 写 记 生学 习 中 的 闪光 点 或 困 惑 ) 笔耕 不辍 甘 于 寂 寞 的 意 识 ( 教 、 即 师要 有 写 教 学 叙 事 或 教 学 案 例 或 写 教 育 日记 的 习 惯 ) 精 诚 、 合作 的 团 队意 识 ( 们 不 能 言 论 上 说 着 “ 人 拾柴 火 焰 高 ” 我 众 ,
中 围分 类 号 : 4 1 G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6 1 1 8 ( o 8 ¥ - O 1 ~ O 1 7 — 7 52 o )2 l3 l
新 一 轮 “ 改 ” 带 来 了全 新 的教 育 理 念 、 育 思 想 , 给 课 , 教 也 教 师进 行 创 造 性 的 工 作 提 供 了更 广 阔 的 时 间 和 空 间 。 苟 子
要 能灵 活 机智 并 及 时 调 整 教 学 策 略 , 应 学 生 发 展 的 需 要 , 顺
以达 到更 好 的教 学 效 果 ; 后 反 思 即课 后 要 回 顾 、 析 自己 课 分
课 本讲 到底 ) 为 教师 是学 生学 习 的组 织者 、 导者 、 作 者 ; 变 引 合 由 学 生单纯 地 依 赖 教 师 、 记 硬 背 、 死 生搬 硬套 的 学 习 变 为 自主 探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教书匠是指一位职业教师,专业教授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而教育家则相对于教书匠来说,更具有远见和影响力。

教育家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成为更好的人的能力。

下面将会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为什么要成为一名教育家。

教书匠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教育家则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个合格的教书匠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各类能力,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教育家通过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建立全面的人格,注重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

教育家对教育事业的影响力更大。

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可以通过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影响和激励更多的人。

他们的观点和方法常常被广泛传播和应用,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

教育家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自己的教室,而是辐射到整个社会、国家乃至世界,他们对教育的追求和热情可以改变整个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成为一名教育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教育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应该是倾听和理解学生的人。

他们应该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困惑,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发展潜能。

教育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成为一名教育家还需要积极追求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创新。

教育是一个瞬息万变的领域,教育家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观念。

他们应该关注前沿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积极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教育家应该与时俱进,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不断以创新的方法推动教育的发展。

成为一名教育家远比成为一名教书匠更有意义和价值。

教育家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

他们有更大的影响力,可以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成为一名教育家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积极追求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创新。

让我们不做教书匠,而要成为真正的教育家,为未来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

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教育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些教师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有些教师却成为了真正的教育家。

他们不仅仅注重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

我们应该明白,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家,而不是简单的教书匠。

一个教书匠,可能只是满足于每天上课讲授知识,布置作业和批改试卷。

他们可能会认为,只要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就算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这样的教育观念已经过时。

如今的社会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需要的是那些真正关心学生,愿意倾听他们的想法,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的教育家。

做一名教育家,意味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传授知识外,教育家还应该关心学生的品德、习惯养成、情商和创新能力。

他们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情怀,让他们成为具有理想和追求的人。

教育家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

做一名教育家,还意味着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一个好的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他们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

他们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和个性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教育家应该有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做一名教育家,还意味着具备高尚的师德。

教育家不仅要在教学上做出表率,更要在品德上做出表率。

他们应该注重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信任。

教育家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做一名教育家,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育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他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育家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教会他们如何掌握知识,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

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 读后感

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 读后感

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读〈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有感》在教育的这片广袤天地里,每一位教师都像是一颗独特的种子,有着自己的成长轨迹。

当我捧起《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这本书时,就仿佛开启了一段奇妙而又充满力量的教育之旅。

书中讲述的故事,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教育更深层次理解的大门。

那些从草根起步的教师,他们最初就像在教育田野里默默耕耘的小农夫,没有什么耀眼的光环,有的只是对教育的满腔热忱。

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的老师们,他们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草根教师”。

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张老师,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她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年轻女教师,扎着马尾辫,脸上总是带着腼腆的笑容。

那时候的教室还很简陋,黑板擦不干净的时候,她就用自己的手帕去擦。

同学们看到这一幕,都觉得特别惊讶。

有调皮的学生问她:“老师,手帕脏了多可惜啊。

”她就笑着说:“这黑板就像我们知识的田地,要是脏了怎么能种出好庄稼呢?”她就这么简单又朴实的一个人。

她教我们识字的时候,会把每个字都讲得像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比如说“休”字,她会说:“一个人累了,靠在大树旁边休息,这就是‘休’字啦。

”她的课堂就像一个小小的乐园,我们在里面欢快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这不就和书里那些草根教师最初的样子很像吗?从最平凡的点滴做起,用自己的方式去灌溉那些幼苗般的学生。

书里的那些草根教师逐渐成长为人民教育家,这个过程就像是一场充满挑战的登山之旅。

他们要面对无数的困难,就像在爬山时会遇到陡峭的山坡、荆棘密布的小路一样。

有的时候,教学理念得不到认同,就像在山上迷失了方向,那种无助感肯定会涌上心头。

可是他们没有放弃,就像真正的登山者不会因为一点困难就退缩。

我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教育研讨会,有位老教师分享了他的经历。

他在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遭到了很多家长的反对。

家长们觉得这是在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那时候他的压力大得就像一座大山压在身上。

他说:“我当时就想,难道我真的错了吗?我这是为了孩子们能更好地学习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教书匠到教育家——兼论教学风格的形成之所以要论及“教学风格”这个话题,实在是教学现象之驱使。

我们见到过夜听说过,有很多老师,特级教师的课倒挺了不少,可模仿他们上课,大多是不尽人意,乃至买口怨言,扫兴而弃。

我常想,究竟是社么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找到答案,这里面至少有着教书匠和教育家的文化底蕴、执教艺术、乃至教学风格的差异等方面的因素。

教学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因此,本文想通过对几个著名特级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剖析,就“教学风格的形成”的诸多问题谈谈浅陋的观点,以指导我本人乃至年轻教师的实践,以提高工作素质,从而也为指导广大教师逐步形成良好的个人教学风格做出一点小小的努力和贡献。

一、研究教学风格的形成对现代教学的现实意义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美的。

”凡是著名教育大家都具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我们大家公认的。

关于教学风格的概念,教育学界尚无一致的挂点。

本人认为,所谓教学风格应该是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高水平的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锤炼而成的具有个人魅力的稳定的教学风貌和教学格调。

教学风格的形成起于对教学艺术的追求,是教师教学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

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个性化,是教师教学伊始与教学个性的有机统一并达到稳定化的结晶,它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最高境界。

教学风格的形成对现代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科学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风格,对教学研究具有实践指导性。

我们所谈的教学风格,它指导教师们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去教育下一代,减少或避免了教学研究和教育决策的失误,帮助广大教师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去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教学风格,它对教师个人教学具有指导性,也有利于培养青年教师,一方面它一如既往的指导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继续完善和成熟。

另一方面,优秀教师的楷模作用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他们学有目标,仿有榜样,避免了不必要的弯路和牺牲。

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教学风格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科学的指导学生学习。

教学风格是教师心理水平、文化底蕴、道德涵养、业务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外在的综合反映。

因此,形成了教学风格的教师的师生关系表现的和谐和融洽。

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得愈近,他们愈喜欢老师。

教学活动中,谭门愈得心应手,教学的效果也愈好。

同时,千姿百态的教学风格有利于打破一成不变的封闭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科学的思想作理性指导。

否则就变得盲目从事,最终会导致教学乃至教学风格的失败。

而科学的教育思想又具有明显的现实批判性,它能够用理性尺度来评价现实,揭露现实教育中的不合理的因素,从而增强教学改革的方向性。

二、教学风格形成的基本因素(一)促成教学风格形成的基本因素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风格形成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中有着内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

1、内在的因素内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心理水平、文化底蕴、技能经验和艺术涵养等方面,他们在教学风格的形成中具有能动作用。

教师的心理水平如教师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还是以抽象思维为主,与其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如,教师的意志特点,情感的丰富程度,情绪的控制能力,意志力的持久性等等,都影响着教师风格的形成。

教师的文化涵养的深浅,技能经验的丰缺都影响着教师教学的发挥。

在教学风格的内部因素中,教师对教学艺术的主动的探索与追求,是构成教学风格的最为活跃的因素,对教学风格的形成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学艺术是培养额外呢,塑造人的心灵的艺术,它需要教师一生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没有教学艺术的追求就没有教学风格的形成。

我国著名教师如于漪、钱梦龙、魏书生、洪振涛等等,他们都是在长期的教学中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开展实验,并不断的总结经验,才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2、外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知能实际、教学媒体与教学要求以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等等方面。

他们在教学风格的形成中具有限制作用。

学生的知能实际、教学媒体与教学要求等是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例如文科教学就偏重形象性、情感性,而理科教学又要偏重抽象性、严密性;对年龄小的学生温和性和可接受性很重要,对年龄大的学生创造性和可持续性又显得更重要。

同样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教学效果也不同,运用现代化的视听电教手段也成为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对教学风格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日本推崇武士道精神,教学风格的形成就要为其政治思想服务。

再如,我国的教学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以讲解为主的教法发展到以启发式为主的教法,乃至已经推广的研究式教学法,教学风格也必须为之发生变化。

构成教学风格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是统一的,缺一不可的,他们相互制约,又彼此促进。

当酝酿到一种最佳状态时,就意味着教师教学风格形成了。

(二)教学风格形成的类型倾向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各个原因乃至教学中的作用,大多数基本是固定不变或只有很少变化的,而且有些因素如自身的教学技能,对教学艺术的追求精神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方面,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风格形成的类型将教学风格分类。

一般来说,一个具有什么样个性特征的教师在教学中总能或多或少的反映出与其类似的特征,而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又受它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制约的。

因此,我们根据巴浦洛夫的理论,可以把教学风格的形成的倾向性分为艺术型、推理型和混合型三种。

艺术型教学风格是指艺术性个性心理的教师所形成的艺术性教学的稳定状态。

一般而言,较多的出现在低年级教学和文科教学中。

其表现特征是,教学中形象思维占主导,运用丰富的道具,善于演绎和分析;教师有详实的资料,讲解能旁征博引,指导学生归纳答案;有较高的语言修养,谈吐幽默风趣,惯用美感陶冶;重视以情感人,讲授声情并茂,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推理型教学风格一般较多的出现在高年级和理科教学中。

其表现特征是,教学中抽象思维占优势,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言语表达有较强的逻辑性;理论知识所占比重大,善于概括和推理,长于知识分析;内容组织层次清楚,讲解知识步步深入,能抓住要领;重视以理服人,教学态度审慎冷静,强调用科学的力量感染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风格已经形成的或者即将形成的教师中,体现出来的并不都是单一的某种风格类型,大多数是属于艺术型和推理型之间的“中间型”,他们之中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不过是看哪一种占主导而已。

三、教学风格的特征教学风格至少有以下的一些特征:(一)教学风格具有艺术性教学风格是指教师教学艺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因此教学风格要有很强的艺术性。

但也不能将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混为一谈。

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都应该遵循教学规律,都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都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教学风格作为个性化的产物,是教师教学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

教学风格一旦形成,它就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的各个方面。

任何离开了教学艺术谈教学风格的论调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教学风格具有差异性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遵循其自身的规律的,有共性也有个性,且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同理,教学的共性也是寓于个性之中的。

同样的学生,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媒体,因不同的教师的教学,其效果也是不同的,这就是教学上的差异。

我们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良好的个性特征,没有个性的教学就是一团死水,没有个性就没有教学风格。

就是因为有了教师的良好的个性的发挥,才有了千姿百态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就是教师的良好的个性特征、科学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三)教学风格具有稳定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有许多教师,他们有的善“评”,以鼓励为重;有的善“导”,以指引为重;有的善“点”,以探讨为重;有的求“精”,博中求约;有的求“趣”,引人入胜;有的求“情”,以情感人。

我们不能以一时的精彩就说其形成了教学风格,而是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能提高教学质量的惯常的教学格调。

例如:魏书生老师多年的教学都遵循民主的原则,于漪老师无论什么课中,始终都带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这些都是表明教学风格已经形成。

教学风格的稳定性就是教学风格形成后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长期的理性发展过程,精彩的教学艺术的昙花一现不能算做教学风格。

(四)教学风格具有发展性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一生不懈的追求。

教学风格的形成作为一个过程发展开,其本身就是一个差生、发展、完善和成熟的过程,并且循环往复。

例如,钱梦龙老师的语文导读法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自从他在一次教师进修班上被指定为主讲教师后,他就开始了关于“基本式教学法”的构想,并逐步总结、实践、丰富、实验,得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的“三主”教学观,一个完整的语文阅读系统渐次显现出清晰的轮廓来了,以至于发展到后来水到渠成的“语文导读法”。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磨练过程,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总结、创造、完善。

事实表明,一个教师已经具备了形成教学风格的基本条件,并不等于能形成教学风格,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再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艰苦跋涉的人才有可能形成教学风格。

四、教学风格形成的过程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并能长期进行创造性实践才能逐步形成。

纵观著名教育大家教学风格形成过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教学风格的形成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模仿阶段作为一名初上教学岗位的教师来说,其教学都是从模仿自己的老师和自己知道的“教师”开始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脱离不了自己心中的老师形象,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语言、教学方式等绝大多数都是“套用”。

可以说“模仿”是教师教学的初级阶段。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我的语文“导读”观是怎样形成的》中回忆道,他为什么会成为一名教师,回想起来,有两件事也许起了决定性作用。

第一件事是他有幸遇到了一位值得终生铭记的好教师武老师;第二件事是一位评弹艺人引起了他对古代诗文的兴趣。

他回顾自己的学生时代,从武老师引发求知欲开始,又经评弹艺人的“文学启蒙”,直至在文科学习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可以看到一种明显的自学倾向,他还肯定的说,如果没有这一段自诩经历,他绝不会成为语文老师;即使成为语文老师,也绝不会采取现在这样的教法,形成现在这样的教风。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就是由于有了良好的启蒙作为钱老师的模仿对象,才有“钱氏教学风格”的形成。

在教学实践中老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成了新教师模仿的楷模,青年教师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寓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并逐步使自己的教学尽快的成熟和完善起来。

在这个阶段中,模仿教学有着其独有的特征:在模仿他人教学时要弃其糟粕,取其精要,然后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灵活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