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撑方案(最终定稿07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第二层内支撑拆除 (2)

2.第一层内支撑拆除 (3)

3.基坑回填 (4)

4.后浇带及车道处应力的换撑 (8)

5.如遇基坑变形过大须采取的措施 (16)

6.计算书 (16)

1.第二层内支撑拆除

1)底板换撑。在地板外侧砖模与支护桩之间按现状浇筑低于底板面300mm(即-14.65m)的素混凝土,实现底板结构对基坑应力的换撑。

2)负二层换撑。在○1-○4轴/○A-○C轴负二层地下室楼板处,设置Φ609,壁厚16mm,间距4000mm钢管换撑,墙体混凝土内预埋16mm厚、800×800mm端板,端板上焊接500mm 长、9C25钢筋(见钢管换撑大样图)。其他部位设置标号为C30的钢筋混凝土换撑墩,其截面400×400,配筋:C10@150(2),3C16,3C16(见换撑大样图)。换撑墩按每个桩设置一个,即间距1400mm(见混凝土换撑平面布置图)。换撑墩中心线齐平楼板中心线,且必须和地下室侧壁一次性浇筑完成。

3) 负二层后浇带处理。负二层温度后浇带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完12小时后封闭。如以后出现裂缝现象,裂缝处用环氧树脂注浆封闭。负二层沉降后浇带(○A-○M轴/○19-○20轴、○M-○K轴/○9-○20轴)布置砼型钢梁换撑,该垮次梁配筋需调整原设计,按面筋和底筋各4C25,箍筋规格不变,全跨间距100mm加密配置;后浇带梁埋设型钢,和该层结构一起浇筑,后浇带的板砼后浇,板采用快易收口网与梁分开。

4) 地下室侧壁施工至负二层地下室楼板以上500mm,地下三层墙柱、地下二层梁板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

5)做好基坑变形监测,如遇基坑变形过大等紧急情况须立即停止对内支撑梁的拆除并马上向项目汇报。

6)拆除第二道内支撑。

详图如下:

2.第一层内支撑拆除

1)换撑施工。在○1-○4轴/○A-○C轴负一层地下室楼板处,设置Φ609,壁厚16mm,间距4000mm钢管换撑,墙体混凝土内预埋16mm厚、800×800mm端板,端板上焊接500mm 长、9C25钢筋锚入混凝土墙体内(见钢管换撑大样图)。其他部位设置标号为C30的钢筋混凝土换撑墩,截面400×400,配筋:C10@150(2),3C16,3C16(见换撑大样图)。换撑墩按每个桩设置一个,即间距1400mm(见混凝土换撑平面布置图)。换撑墩中心线齐平楼板中心线,且必须和地下室侧壁一次性浇筑完成。

2)后浇带处理。负一层温度后浇带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完12小时后封闭。如以后出现裂缝现象,裂缝处用环氧树脂注浆封闭,负一层沉降后浇带(○A-○M轴/○19-○20轴、○M-○K 轴/○9-○20轴)布置砼型钢梁换撑,该垮次梁配筋需调整原设计,按面筋和底筋各4C25,箍筋规格不变,全跨间距100mm加密配置;后浇带梁埋设型钢,和该层结构一起浇筑,后浇带的板砼后浇,板采用快易收口网与梁分开。

3)地下室侧壁施工至负一层楼板以上500mm,第一层内支撑拆除前,地下二层墙柱、地下一层梁板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80%。

4)做好基坑变形监测,如遇基坑变形过大等紧急情况须立即停止对内支撑梁的拆除并马上向项目汇报。

5)第一道内支撑拆除。

详图如下:

3.施工地下室侧壁至地面标高以上500mm,待防水工程完成后回填砂压实。

○1-○4轴/○A-○C轴钢管换撑大样图

封板处详图支护桩处钢管支撑大样图

6 / 20

C

C

换撑大样图

混凝土换撑平面布置图

○1-○4轴/○A-○C轴楼板处,设置Φ609,壁厚16mm,间距4000mm钢管换撑;其他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换撑,按每个支护桩设置一个,即间距1.4m

4.后浇带应力的换撑

4.1温度后浇带

在两侧混凝土浇筑完12小时后封闭。如以后出现裂缝现象,裂缝处用环氧

树脂注浆封闭。

4.2负二层人防部分沉降后浇带(○A-○E轴/○19-○20轴)

布置间距1200mm的I25a(Q345)传力型钢,型钢腹板与楼板平行布置于楼

板内,埋入混凝土板500mm,端部设置250×116×10mm端板,见附图《人防后

浇带布置传力型钢平面示意图》。

4.3负二层非人防沉降后浇带(○E-○M轴/○19-○20轴、○M-○K轴/○19-○20)轴

布置I25a传力型钢于每道主次梁内,传力型钢埋入混凝土梁内500mm,端

部设置250×116×10mm端板;换撑处板钢筋预留,混凝土后浇,梁和该层结构

一起浇筑完成。见附图《负二层非人防后浇带布置传力型钢平面示意图》。

4.4负一层沉降后浇带(○A-○M轴/○19-○20轴、○M-○K轴/○9-○20轴)

布置I25a(Q345)传力型钢于主次梁内。传力型钢埋入混凝土梁500mm,端

部设置250×116×10mm端板;沉降后浇带换撑处板钢筋预留,混凝土后浇,梁

和该层结构一起浇筑完成。见附图《负一层后浇带布置传力型钢平面示意图》。5.车道应力的换撑

车道(○27-○28轴/○E-1/G轴)负二层处布置直径609mm、壁厚16mm,间距4000mm的圆钢管,实现应力的换撑;车道(○1-○3轴/○B–○E轴)负二层处布置直径609mm,壁厚16mm圆钢管;圆钢管中心应与两侧混凝土楼板中心对齐,

墙体混凝土内预埋16mm厚、800×800mm端板,端板上焊接500mm长、9C25钢

筋锚入混凝土墙体内(见换撑平面布置图及车道换撑大样图)。

负二层后浇带、车道换撑平面布置图

负一层沉降后浇带、车道换撑平面布置图砼型钢梁大样图

11 / 20

人防板后浇带内传力型钢布置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