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看法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以其特有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老师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来。
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容易出现形式化、低效化等问题。
所以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必须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形成机制。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探究能力合理评价
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以其特有的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老师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走进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来。
在多年的历史教学我一直在尝试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
一方面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活跃思维、深化认识,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容易出现形式化、低效化等问题。
所以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必须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形成机制。
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谈几点看法。
一、小组合作教学中容易存在的问题
1、合作交流过于匆忙。
有的老师课堂内容安排较多,往往一提出问题,马上就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气氛看起来很热烈,但因为缺
少思考的时间,缺乏自己的见解,因此很难达到合作的目的,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
老师为了实现预设的教学流程,往往很快终止了学生的讨论,以至于合作学习无果而终。
2、学生参与率不高,组织不力。
常常可以看到有的课堂上发表看法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多数学生不肯开口,有的学生根本不参与讨论;有的组会为谁发言而推诿;有的组学生静悄悄地讨论不起来;有的讨论起别的话题。
3、问题过于简单或太难没有实际效果。
这就与教师问题的设置有较大的关系:有些问题学生单独就能完成,无合作的意义;有些话题对于学生来说太难,就是花更多的时间学生也讨论不到什么成果。
这几种情况都不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改进措施
(一)科学合理的分配小组
1、组间平等的分配原则
分组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性格、性别等因素,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班内学生分到各组,全班各组人均成绩大致相同。
这种分组方式可以通过竞争调动组内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形成组内学习的合力,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2、小组成员角色任务的合理分工
小组人数一般在6—8人左右,教师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合理分工,也可以由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
比如分成记录员(记录好同学的发言要点)、展示员(可以有中等生担任)等,使各成员紧密合作。
,还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
我们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并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
3、小组成员、分工的动态管理
小组间成员要定期变动,可以是小组之间男女生的互换
或流动,也可以是某个角色的互换或轮换。
组内分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情况进行变换,使每个学生能担任不同的角色。
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提高合作水平,给每个学生提供不同的锻炼机会。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合作学习
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学习的实施前提。
要使小组合作具有价值,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有利于展开合作的学习目标,安排恰当学习材料和探究任务。
一节课上小组讨论的话题不能太多,每个话题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讨论的目的。
切忌为了讨论而进行讨论,切忌处处小组讨论,什么问题都由
小组讨论来解决,这样就会流于形式,使学生感到厌倦。
一般来说以下内容适合合作学习。
1、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的内容。
靠个体的力量往往不能解决,学生会觉得有讨论的需要和必要。
如在复习《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合作探究题: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有什么特点?从中你得
到什么启示?
2、开放性问题。
历史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开放性的题目,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同时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如复习百家争鸣后,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诸子百家思想对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现实意义?
总之探究的问题要有讨论交流的必要、意义和价值。
(三)制定小组合作的规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使课堂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
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
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参与其中
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成为小组讨论中的一员,参与其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
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引导。
但要注意,教师指导不宜太多从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参与时要多用启发性的语言而非结论性的语言。
(五)展示小组合作成果,并进行合理的评价
要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形式上可以采用小组积分,定期总结表彰;集五彩小旗,争流动红旗等形式。
激励小组的手段要精神物质齐头并进,颁发奖状、奖品、公开表扬,等等,让学生感觉到小组给自己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对于学生的个人评价应具有灵活性,应做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应完成。
当完成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后,首先要反馈小组合作的结果,组织全班性的交流,以扩大小组合作的效益。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汇报,也可以由教师指定那些在巡视中发现的持有典型问题或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汇报。
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以增加学生发言展示的积极性。
以上是笔者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粗浅看法。
虽然在以后的教学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深信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勤于总结,善于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定会使课堂更加精彩,更为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