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课堂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鹿头镇中心小学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在这大热天里,大家能够坐在这里听我们做几个小时的报告,我非常感动。所以,接下来我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大约十五分钟)来跟大家探讨一下高效课堂中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也是我校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我想大家一定也很关注这个问题,因为要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就要找到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就是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导学案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一个载体,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一个抓手。

那么,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学习小组(一般为6人,即AA\BB\CC形式)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兵帮兵、兵正兵、兵强兵),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了特定的教学目标。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所以要判断一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呢/?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参与X围、参与表现、合作的状况(比如是否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及目标达成情况来判断。

下面我重点跟大家交流一下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及如何搞好小组建设这两个问题。

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

前不久,在XX参加暑期教师培训时有个教授讲了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一个专家他做一个有点“缺德”的实验。开课前,他在学生的课桌下偷偷安放了一个微型的录音机。课上,大家看到学生个个踊跃参加小组讨论,气氛非常活跃。等评课的时候,这个专家把录音机一打开。听到的发言让人跌破眼镜。其中有个小组的学生说:“哎,昨晚看了什么电视?”另一个学生说:“我看了|、、、、、、”,“哎,把那个结尾给我讲一讲、、、、、、”学生津津有味的讲起来。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可能有的老师会说,不会吧,在公开课上学生竟这么大胆?那么,我们可以把目光聚焦在我们的课堂上。想一想,平时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又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一)场面太“乱”。

---------有序分工;授予合作技巧

很多老师抱怨:分了组,拉开桌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浓厚一些。可是噪音太大,秩序混乱,学生随意走动,我们无法实施教学、、、、、“所以干脆打回原形---再把座位合起来。那么,,既然是让学生合作、交流,咱们就不怕他乱,甚至鼓励学生大胆的下位、走动、爬黑板。但这个乱不是“放牛场”那么随意、散漫;也不像“菜市场”,你吆喝你的,他吆喝他的,它应该像蜂巢----是有序的分工合作(课件)。在孩子们合作交流时,你应该让他们有明确的分工:谁是小组长?谁是中心发言人,谁来做记录,谁来做补充?谁代表小组做汇报等。那孩子们都有活干了,他怎么会发呆呢,他怎么会若无其实的不参与讨论呢?他怎么会说闲话呢?当然,一周咱们再把这个角色重调整一下,这样,孩子既有新鲜感又能体验不同

角色的成就感。那么何愁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有序开展?

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技巧。告诉他们如何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课件)掌握了这些技能。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你就不怕他乱。再乱,他也是有序的,再乱,我们的孩子照样能学到知识,再乱,我们的课堂仍然是高效的。

(二)形式太“虚”

1、信手拈来—问题无探究价值

[案例一]

师:请小朋友们读一读第37课《勇敢的孩子》然后两人小组讨论一下:课文中勇敢的孩子说的是谁?

本案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有广泛的参与,选择了一个没有价值的问题,这个问题根本不用大X旗鼓地进行讨论,孩子只要瞄准一眼,课文就已经知道了。这样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实思维的含金量很低很低。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适宜合作学习呢?

一是某些有一定探索性、挑战性的内客。,这时靠个体的力量往往不能解决,学生会觉得有讨论的需要和必要,这时,教学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从而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是某些方法、结果容易产生分歧的内容。,教师可不加任何评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去讨论争议,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XX和谐的学习氛围,最后这个问题往往会在学生的自我探索中迎刃而解。

另外,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内容,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也适合通过小组合作进行。

总之,我们的合作学习应该根据教学任务、教学主体与教学环境条件等因素适时地适当的选择匹配,而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讨论而讨论。真正要达到“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效果”。

。二、逢场作戏—合作时间无保证「案例二」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8自然段,小组讨论交流:父亲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讨论时间3分钟。生各自默读。(一分多钟后)生1:(是组长)快讨论,时间来不及了!生2:我还没想好呢!(不情愿地转过身)(四个人凑在一起讨论)生1:(是组长)我先说,我认为父亲是个办事认真的人,……我的发言完毕,请你说。生2.犹豫一会儿后,说:“我认为—”(才说三个字,只听会老师“啪啪啪”三击掌,“时间到!“全班同学立即坐正。)教师为了赶教案,赶时间,只用了两三分钟就把学生的“合作探究”给打发了。教师没有保证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及交流的时间,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解决不了疑难,而且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所以教学中,无论是用什么方式的合作学习,都是应该建立在学生个人独立思考、体验感情的基础上,一旦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合作学习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可以说,没有独立的思考,没有自主学习也就没有真正的合作,因为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以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只有在学生思考达到一定程度后展开讨论,才有可

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究之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留给讨论交流的时间。

三、课堂监控不“实”

1、学生合作时,教师指导不到位

我曾经听过一节数学课,当老师布置完任务后,学生马上进入了小组合作学习,这时老师就站在讲台一边“袖手旁观’,站了几分钟,大约感觉没劲吧就下来巡视了,走到我左边的那个小组说“做完了吗”当学生回答还没做完时,老师说:“快点,快点”;然后走到我右边那个小组问同样的问题,学生回答说做完了,老师说:“检查检查”。从表面上看来老师加入了学生合作小组中去了,实则是无效的。所以,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视和听取意见,教师要注意观察各小组的行为,了解小组达到目标任务的情况,小组成员间有效合作的状况,洞悉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努力为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开展起到穿针引

线的作用。当学生思维受阻不能深入讨论时,教师要及时点拨,使学生排除障碍,能够顺利地与其他同学交流。当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面化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启发,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得问题的讨论不断深入。(4)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思维碰撞出现火花闪现时,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 并给予及时的肯定。真正做到“相机诱导”。

2、关注不全面,评价不到位

我们许多教师往往注意对小组个人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认真展示都闪现着学生的智慧之光。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做出情感评价。我们不光要使每一位勇于展示的学生都得到肯定,更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成就感升华为整个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如:整个小组参与合作的积极生、成员之间的协作、在活动中的创新、组员守纪状况、等。这样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与日俱增,学习的良性循环自然也就形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