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6张ppt).ppt
![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6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13fdf5d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6.png)
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 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质疑答疑。
(1)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 难句。
(2)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并向全班质疑问难。
疏通文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
赞叹的啊。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三、品读,赏析写景之妙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在清流两岸壁立千仞的高峰之上,常年色彩变幻莫测, 这奇幻瑰丽的颜色,呈现着大自然的奥秘。五色交辉四字, 高度凝练,又极富动感,美景更兼奇文,令人目眩神迷, 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竹树青翠欲滴,“俱”字写出终年常绿,霜压不弯腰, 雪欺不变色,朴素至极,却终岁不改。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谢征,作者的朋友。中 书,是谢征的官职。
答谢中书书
答复, 回复
陶弘景
书信
谢中书,即谢征(公元500~536年),字 玄度,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少有才名, 曾任中书舍人,起草诏令,参与机密。
文言文原本没有标点句读,是后人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 解加上去的,现在请同学们读屏幕上的文字,前后三句的标 点已标出,中间部分40字,努力读出正确的句读。
小结: 就像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
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40字的写景文字,在同学们的 品析之下,果真神韵不凡。眼中的美景,是作者心境的投射, 在他的笔下,一年四季,清晨黄昏,所有的山林溪水,虫鱼鸟 兽,都带着人格化的特征,好像是自己多年的老友一样,陶弘 景完全忘了自己,与自然浑然融为一体。以致梁武帝想请他出 山做官的时候,他赋诗一首拒绝: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堪自怡悦,不可持赠君。成为当 时著名的“山中宰相”。
第11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课件(共26页)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答谢中书书》教学课件(共26页)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d945434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4.png)
解释题目
山 水 小 品
书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回答,回复
信函,书信
陶弘景
即谢征,曾任中书 舍人,中书是官职。
朗读文章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PPT模板:/ moba n/
PPT背景:/ beijin 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手抄报:/shouchaobao/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视角 (视角、动静结合、巧用动词“入”、人格化……)
品文学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的时候,猿猴和鸟儿的叫声此
起彼伏,表现了山林的XXX和活力,写出了山川的早晨万 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
品文学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 水面。鱼儿争着跳出水面,也是生机勃勃、此起彼伏、 想跳就跳的画面。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
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山川风景的美丽,自古以 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颂的。
解文言
流动的山水诗 清丽的山水画
解文言——山川之美何以体现?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 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 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
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文体特点
四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字短
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
语 ,
【2024四川专用】中考文言文专题-04-《答谢中书书》 课件(共42张PPT)
![【2024四川专用】中考文言文专题-04-《答谢中书书》 课件(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05b957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d.png)
重点问题
4.“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 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 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 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
2.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_四__季__________________
3.晓雾将歇
歇:_________消__散_________________
4.夕日欲颓
颓:_________坠__落_________________
5.沉鳞竞跃
沉鳞:________指__水___中__潜___游__的___鱼_____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内容上:是作者针对眼前的美景发出的感慨和展开的议论,突 出了山水的奇绝,并表达了自己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的心愿。
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文本理解 巩固训练
4.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中“乱”“竞”的表达 效果。
㈠对比阅读《与顾章书》文言文,完成试题。(共12分)
4.下面语段【甲】和语段【乙】中的句子表现出两位作者怎样的处世态度?你如 何看待他们的这种处世态度?(4分)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这两句话体现了两位作者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处世态度。 他们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拥有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襟、超 凡的气度,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b2b662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d.png)
示例:写景手法方面,两篇短文都运用了夸张手法;如《与谢中书书》中“高峰入 云”,《与施从事书》中“绝壁干天,都写出了山之高峻;思想情感方面,两位作 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山川的热爱。
作
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预习《记承天寺夜游》
划分节奏,大声诵读
朗读正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颓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tuí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与
实是/欲界之仙都。
yù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的
共同
耸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贰 山河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实是欲界之仙都。
贰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输入标题
指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山水诗派鼻祖, 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又、再 参与,这里是欣赏、领悟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贰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
输 入 标 题 种奇丽景色了。
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原文吧!
“齐”和“共”字没有“乱”生动。“乱”在这里形容的是猿鸟的鸣叫声音此起彼伏。“乱”表 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写出了山川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其中有什么 言外之意?
三层言外之意,期待补充更多:
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二、自谢灵运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三、“我”是自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于谢公比肩之意的 自豪溢于言表。
作
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预习《记承天寺夜游》
划分节奏,大声诵读
朗读正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颓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tuí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与
实是/欲界之仙都。
yù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
的
共同
耸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贰 山河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赏的。
实是欲界之仙都。
贰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输入标题
指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山水诗派鼻祖, 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又、再 参与,这里是欣赏、领悟的意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贰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
输 入 标 题 种奇丽景色了。
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原文吧!
“齐”和“共”字没有“乱”生动。“乱”在这里形容的是猿鸟的鸣叫声音此起彼伏。“乱”表 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写出了山川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其中有什么 言外之意?
三层言外之意,期待补充更多:
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二、自谢灵运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 三、“我”是自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于谢公比肩之意的 自豪溢于言表。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49页)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49页)](https://img.taocdn.com/s3/m/1012d38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6.png)
思想探究: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隐含着什么感情?
自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 赏这奇丽景色的了;但作者却能 从中发现无尽的妙处;带有自豪 之感;也有与谢灵运比肩之意&
品析表达——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
• 带着美去升华美& 山水
高峰入云;
仰视
概括文中景色之
相映
清流见底&
俯视
四季之景
美;并思考作者是
1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
&“两
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
了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
日欲颓;沉鳞竞跃” 表现了晨昏变化之美&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12. 语言特点:
1用词方面:简洁凝练;准确生动
2句式方面:四言为主;骈、散结合&
主题思想
•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
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 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 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 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 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yù其奇者&
两分钟后;比比谁读的最好&
一、朗读课文;正音并解释重点词语&
交相辉映 季节 消散 坠落
朗读——感受文章的节 奏音韵之美
• 答谢中书书
•
陶弘景
•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共24张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共24张](https://img.taocdn.com/s3/m/cca0ff8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1.png)
当时的情况可以用文中的哪个词语概括?
陶弘景认为,“天命谓性,率性谓道,使性成真。”意 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率性而为是正道,只有率 性而为,才会找回自我,成就自我。陶弘景的本性是什 么呢?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坐卧其间,吟咏盘桓。 《南史·陶弘景传》。即喜欢游山玩水,如痴如醉。陶 弘景天性爱山水,十五岁著《寻山志》。他从小就喜欢 书法,6岁时书法就小有成就。十岁时获得葛洪《神仙 传》,日夜研读,立志养生。他又喜爱医药学,亲自到 自然中去寻找药物,以实际的观察印证书中的内容。误 入尘网十几年后,他毅然决然跳出了华乐的欲界,迁入 山中,率性而为,生命之灯绽放光芒。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课文朗读
疏通文意
的
共同,一起。
耸入(进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 清澈见底。
交相。
全,都。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3.听到“仙都”一词,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结合文中的语句说一说。 ?
③“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漫步山林中,眼前都是绿油油的树木,竹林,环境很清 幽,一年四季都是如此,真是人间仙境。 ④“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雾气将散未散,淡淡的晨雾在树林里若隐若现, 如梦如幻,还幽幽的传来猿鸟的叫声,显得宁静;
将要。 消散。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争相,争着。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跃 出水面。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19张PPT)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5f99e4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c.png)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里巍峨的山峰耸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树木,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翻译课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听到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傍晚,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
要求:读出景物的壮美和秀美
提示: “高峰入云--四时俱备”应读出景物的壮美 “晓雾将歇--沉粼竞跃”应读出景物的秀美
三读课文
要求:读出作者的陶醉和赞叹
佳句赏析
方法指导:
1.第一层,对句子描绘的内容进行“再描绘”。
2.第二层,评赞这个句子写出了什么,其字、 句、手法好在哪里?
佳句赏析
赏析景物描写切入点: 1.视角:仰视、俯视、平视、环视 2.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3.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 4.主要表达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细绘、 衬托 5.情感: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景由心生、托物言志 6.用词巧妙:用词准确;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1 作者介绍 2 简介课文 3 词语释义 4 课文翻译 5 美读课文 6 赏析佳句
7 探究主题
目录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齐梁间 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自号华 阳居士,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卒谥贞 白先生。其思想源于老庄,并受葛洪道教影响, 亦杂有儒佛观点。主张儒、佛、道三家合流, 鼓吹“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梁武帝对 其恩遇有加,遇到国事每每往山中请教,因此 有“山中宰相”之誉。
佳句赏析
示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树木,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翻译课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听到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傍晚,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
要求:读出景物的壮美和秀美
提示: “高峰入云--四时俱备”应读出景物的壮美 “晓雾将歇--沉粼竞跃”应读出景物的秀美
三读课文
要求:读出作者的陶醉和赞叹
佳句赏析
方法指导:
1.第一层,对句子描绘的内容进行“再描绘”。
2.第二层,评赞这个句子写出了什么,其字、 句、手法好在哪里?
佳句赏析
赏析景物描写切入点: 1.视角:仰视、俯视、平视、环视 2.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3.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 4.主要表达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细绘、 衬托 5.情感: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景由心生、托物言志 6.用词巧妙:用词准确;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1 作者介绍 2 简介课文 3 词语释义 4 课文翻译 5 美读课文 6 赏析佳句
7 探究主题
目录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齐梁间 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自号华 阳居士,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卒谥贞 白先生。其思想源于老庄,并受葛洪道教影响, 亦杂有儒佛观点。主张儒、佛、道三家合流, 鼓吹“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梁武帝对 其恩遇有加,遇到国事每每往山中请教,因此 有“山中宰相”之誉。
佳句赏析
示例: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ppt课件
![《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22c07d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9.png)
2、青林:青葱的树林。
3:翠竹:翠绿的竹林。
4、四时:四季。
5、俱:都。
我来解释课文
实是欲界之仙都。
1、实:确实。 2、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 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 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 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我来解释课文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我来介绍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写给谢中书 的一封谈山水的信。书,书信。谢中 书即谢征,字元度,夏阳(今河南太 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 书”。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信中的 一部分内容,是作者写景的名篇。
我来学知识我来读课文Fra bibliotek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 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 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 /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文章以感概发端,总领全文,点明中心,奠定了 全文的写景抒情基调。
从仰视、俯瞰两种角度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 境界开阔、清新。
我来研读课文
描写静景: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 出一派绚丽辉煌的景象。
描写动景:山猿啼叫,林鸟相鸣,游鱼竞跃,表现 了万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我”能够和谢灵运一样欣赏到山 川风物的绮丽美妙,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隐含着作者的 自豪之情,也表现了作者期望与谢灵运比肩之意。
我来研读课文
(1)不好。 原句的“歇”“颓”把晓雾和夕日拟人化了,赋予自
然景色以生命力,表现作者对山川心驰神往并完全融入的 情感。
我来研读课文
(1)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山峻峭,水明丽;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 水相伴相映,情趣盎然。 (2)缤纷的色彩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 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林,一年四季都有。蓝天做背景, 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答谢中书书课件(20张ppt)
![答谢中书书课件(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40cc263e45c3b3567ec8b89.png)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翻译课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
2、翻译课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e03ea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e.png)
品意境之美
本文写景,没有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 的灵魂,通过高低、动静等变化,视觉、听觉等立体 感受,来呈现出“①山水相映、②色彩配合、③动静 相衬、④晨昏变化”的意境之美。
示例1: 山水相映之美
夸张,突出山的高峻
高峰入云
视
仰 视
觉
水
俯
山
俯仰结合
视
清流见底
示例2: 色彩配合之美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结合以上链接材料,给这句话加上不同标点,读一 读,揣摩句子的内在情感。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加感叹号)
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为自己的审美 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加省略号)
表达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以及对世人热衷于 功名利禄、无暇欣赏山水美景的惋惜之情。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一同走进了《 答谢中书书》的诗意世界。既领 略了文中描绘的美丽山水,也通 过品读与分析,感受到了作者寄 情山水、超脱世俗的雅致情怀。
希望大家能将这份对自然的热 爱与对生活的诗意态度带入日常 ,用心去发现身边的美好,让心 灵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片刻的宁 静与升华。
将要
纷乱
将要
指水中潜游的鱼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消散
坠落 竞:争相,争着。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人间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实是欲界之仙都。
指谢灵运
再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之
➢ 南北朝时,政局动荡,社会混乱,不少 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中寻求精神上的 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 表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作为对友人的 安慰。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
![《答谢中书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739d4c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4.png)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 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 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2024/1/28
5
南北朝时期文化背景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 时期,创造了著名的唐宋文化成为中 国文化代表之一。南北朝时期出现了 很多优秀的文学家和作品。
2024/1/28
倡导返璞归真
强调回归自然、顺应自然 ,追求内心的纯净和宁静 ,体现了归真返璞的思想 。
批判世俗纷扰
对世俗的功名利禄和纷繁 复杂进行批判,表达了作 者对自然与纯真之美的向 往。
12
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精神风貌展示
追求自由精神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个人情 感,展现了作者追求自由、不受
拘束的精神风貌。
超脱世俗纷扰
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 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体现了其高
洁的情操和品格。
倡导独立思考
鼓励人们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和 自由,不盲从权威和传统观念。
2024/1/28
13
对现代人生态度启示
2024/1/28
回归自然与内心
01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可以借鉴归真返璞的思
想,回归自然与内心,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6
2024/1/28
02
CATALOGUE
文本解读与赏析
7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01
02
03
结构清晰
文章以答谢为由,表达对 山川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 的热爱和向往,结构严谨 ,层次分明。
2024/1/28
骈文特点
文章运用了大量对偶、排 比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 ,音韵和谐,具有骈文的 典型特点。
2024/1/28
5
南北朝时期文化背景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 时期,创造了著名的唐宋文化成为中 国文化代表之一。南北朝时期出现了 很多优秀的文学家和作品。
2024/1/28
倡导返璞归真
强调回归自然、顺应自然 ,追求内心的纯净和宁静 ,体现了归真返璞的思想 。
批判世俗纷扰
对世俗的功名利禄和纷繁 复杂进行批判,表达了作 者对自然与纯真之美的向 往。
12
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精神风貌展示
追求自由精神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个人情 感,展现了作者追求自由、不受
拘束的精神风貌。
超脱世俗纷扰
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 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体现了其高
洁的情操和品格。
倡导独立思考
鼓励人们独立思考、追求真理和 自由,不盲从权威和传统观念。
2024/1/28
13
对现代人生态度启示
2024/1/28
回归自然与内心
01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可以借鉴归真返璞的思
想,回归自然与内心,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6
2024/1/28
02
CATALOGUE
文本解读与赏析
7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01
02
03
结构清晰
文章以答谢为由,表达对 山川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 的热爱和向往,结构严谨 ,层次分明。
2024/1/28
骈文特点
文章运用了大量对偶、排 比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 ,音韵和谐,具有骈文的 典型特点。
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27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件 (共27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148d61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b8.png)
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
后又一“与其奇者”, 自 己 沉 醉 山 水 的 愉 悦 、 与 谢 公 比
肩的得意之情。
探究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文末谈及谢灵运的原因。
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描绘的山水清新 自然,备受后世山水诗人的尊重;陶弘景来 到谢灵运曾涉足的山水胜地,写下“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表达了对谢 灵运的敬仰之情,又表现了自己热爱山水、 淡泊名利的志趣。
(形体)
静
动
动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静
色彩配合之美: 静
动
相
(光色)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衬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之
晨昏变化之美: 静
动
美
(声响)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研读赏析
思考:文中哪一句最能体仙都。自康 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 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其 一 ,康乐是“能与其奇者”, 表 现 出 作 者 对 谢 灵 运 的 钦慕;其 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树木
全,都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此起彼伏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
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
坠落
争相跃出水面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实是欲 界 之 仙 都,
实 在 人 间 的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与其奇者。
比肩的得意之情。
感谢观看
山水相映之美
谢 写 两岸石壁
态
中 描 五色交辉 平视
后又一“与其奇者”, 自 己 沉 醉 山 水 的 愉 悦 、 与 谢 公 比
肩的得意之情。
探究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文末谈及谢灵运的原因。
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描绘的山水清新 自然,备受后世山水诗人的尊重;陶弘景来 到谢灵运曾涉足的山水胜地,写下“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既表达了对谢 灵运的敬仰之情,又表现了自己热爱山水、 淡泊名利的志趣。
(形体)
静
动
动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静
色彩配合之美: 静
动
相
(光色)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衬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之
晨昏变化之美: 静
动
美
(声响)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研读赏析
思考:文中哪一句最能体仙都。自康 乐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 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其 一 ,康乐是“能与其奇者”, 表 现 出 作 者 对 谢 灵 运 的 钦慕;其 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树木
全,都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此起彼伏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
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
坠落
争相跃出水面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实是欲 界 之 仙 都,
实 在 人 间 的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这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与其奇者。
比肩的得意之情。
感谢观看
山水相映之美
谢 写 两岸石壁
态
中 描 五色交辉 平视
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9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9张)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9b3cc2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8.png)
___快__要______________ ____欲__望______________ ____意__愿______________
谢谢 观看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
清澈见底。
交相。
四季。 都。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将要。 消散。
将要。
指水中潜游的鱼。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坠落。
争相,争着。
诵读,读通顺
自由诵读课文明确字音。
xiē tuí lín yù 歇 颓 沉鳞 能与其奇者
听朗诵,注意停顿和断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6.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作者笔下的景色美在哪 里?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之美的?
高峰如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仰视 俯视 静景 平视、静景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搭配之美
视觉、静景 听觉、动景 视觉、静景 视觉、动景
泰山之雄峻
黄山之幽奇
峨嵋之清凉
黄河之浑茫
长江之浩渺
西湖之妩媚
洱海之绚丽
仁爱而有智慧的人能从自然山水中看到自 己的天性和追求,乃至看到自己精神的映照, 所以见山水而欣悦。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1.认识陶弘景其人,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并能够背诵全文 。 3.能够借助课下注释、文言文工具书积累文言知识, 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4.感受文章语言的多层次美感,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 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
总领
写景
抒怀
品一品 情感美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 皆情语,意思是景物描写 中必然蕴含作者的思想情 感,本文景物描写流露出 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哪些 句子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感。
康乐:南朝著名山水
诗人谢灵运,他18岁时继 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 康乐公。谢灵运是中国诗 歌史上第一个大批量创作 山水诗的诗人,第一个以 山水作为诗歌主要描写对 象的诗人。他的诗歌的出 现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上 的山水诗歌的形成。因此 赢得了中国山水诗派开山
思考: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 及能够和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 有能与其奇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常见于古 代散文、诗歌中。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 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 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 “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 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 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
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
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
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 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介绍作者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 华阳隐居。南朝齐梁间文学 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好读书,喜道术。遍游名山 大川。陶弘景一生纵情山水, 修身养性,留下许多经典作 品,有《华阳陶隐居集》等。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 阳隐居,丹阳人。南朝时人。 有《陶隐居集》。曾担任诸 王的侍读,因看透了浑浊的 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 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 (《南史》)后隐居句曲山, 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 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 有数信,时人谓‘山中宰 相’”。
理解题目: 给一个姓谢的任职中书 的朋友的书信。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欣赏 这奇异景色的人了。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 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 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 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 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 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 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 色了。
山水相映 之美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静
意 境 美
色彩配合 之美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相 衬 之 美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晨昏变化 之美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动
沉鳞竞跃。
课文理解
写作思路:
高峰入云 (仰视) 清流见底 (俯视) 山 古 川 来 之 共 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平视)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静景) (动景) 实 是 欲 界 之 仙 都 自未 康复 乐有 以能 来与 其 奇 者
题
解
答………回复 谢中书…谢徵,作者的朋友 书………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 “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整体把握之朗读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yù )其奇者。
整体把握之朗读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峰入云,清
的
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 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 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
总领全文的一句话 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品味美点 语言美 结构美 意境美 情感美
语言美
四字骈句 整饬生动 清丽明朗
品一品 结构美
首尾呼应 层次分明
细心的同学们,你们发现具体写景的句子了吗?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首尾部分起到什么作用?
鼻祖的称号。
高峰入云
。
背 诵 课 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背 诵 课 文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背 诵 课 文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背 诵 课 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背 诵 课 文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南朝 陶弘景
泰山之雄峻
黄山之幽奇
答谢中书书
匡庐之韶秀
答谢中书书
峨嵋之清凉
黄河之浑茫
长江之浩渺
西湖之妩媚
洱海之绚丽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
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
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
译一译
山 川 之 美, 古 来 共 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高 峰 入 云, 清 流 见 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 岸 石 壁, 五 色 交 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 林 翠 竹, 四 时 俱 备。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晓 雾 将 歇, 猿 鸟 乱 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 日 欲 颓, 沉 鳞 竞 跃。 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结构:总-分-总
品一品 意境美
以声衬静、借景抒情
品一品 意境美
你能选择一个角度,说说文章意境美体现在哪 里?
山水相映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作者很注意动与静的变幻与配搭。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 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 乱鸣为动; 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 动。
坠落 水中的鱼 人间
不再 欣赏 它们的 都 消散
奇者。
美丽景色
整体把握之字义
交相辉映
季节
消散 坠落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全、都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潜游在水中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的鱼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欣赏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