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先后掀起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几乎所有国家都开始将技术和生产劳动引进整个校内外活动之中,并成为整体课程设置中的内容。我国从80年代初正式开始使用“劳动技术”这个课程名称。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技术的发展水平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劳动技术教育是一种提高未来社会成员基本技术素养的教育,是一种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一种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
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技术素养的一门基础课程。劳动技术课程具有如下特征:
实践性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程区别于其他知识类课程的最大特点。任何技术知识、技术操作、技术意识的形成都不可能脱离学生亲身的技术活动体验。要求每个学习者都要通过技术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提高运用能力。
综合性劳动技术课程融科学、技术、人文于一体,它涉及到设计、材料、工艺、能源、环境等技术领域。它需要学生运用数、理、化、生、美等多门学科的知识,通过技术活动,实现知识内化,提升综合应用的能力。
创造性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给学生提供较多自主探究、创新应用、发明创造等空间的课程,有利于唤醒、激发、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课程理念
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其根本使命旨在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技术素养,培养具有技术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劳动技术课程应体现以下基本理念:1、以提高技术素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终身发展
劳动技术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技术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劳动技术课程在技术教育过程中,综合“科学”与“社会”(即STS)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认识技术的本质、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使学生在实际体验和实践探究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技术能力、技术意识,形成一定的与技术相联系的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经济意识、伦理意识、审美意识以及推动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及其终身发展的要求奠定基础。
2、以掌握基本知识、技能为基点,促进学生对技术的理解与应用
劳动技术课程以劳动教育为引导、以技术教育为主干、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方法,建立起一个科学的现代化的学科新体系。课程内容以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发展为线索,让学生在这些领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对技术的理解,结合现代技术的内容,加强传统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设置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的课程,课程的内容具有弹性和选择性。
3、以激发技术学习的兴趣为引导,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劳动技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树立技术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
4、以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为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人们用技术来改造自然界以适应自身的需要。技术存在于生活和生产的过程中,涉及设计与制造、能源与动力、农业与生物、电子电工等领域。劳动技术教育通过设计一个项目、完成
一件制作、满足一种需求、解决一个问题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需求的产生、方案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评估与改进等过程,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活动着重于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拓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5、以实施多元评价为手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劳动技术教育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技术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变化和发展,重视个性的形成。依据评价内容、评价手段及评价行为,进行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的总目标是通过学科教与学的实践,使每个学生都“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概括描述:1、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有关材料、工具等基本知识;学会加工、制作、表达的基本技能,重视技术活动中的操作规范;认识技术与科学、社会的关系;了解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素和核心概念。
2、使学生了解技术活动的一般过程;掌握基本的技术探究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使学生接受劳动观念和创新精神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初步建立技术价值观;形成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团队意识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激发振兴中华、服务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阶段目标
1、小学
小学作为技术素养的启蒙阶段,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学习兴趣、基本技能及基本的操作规范。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身边常见事物的基本技术内容及制作的简单加工方法
②了解若干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加工材料的特性和用途,初步学会根据设想选择材料
③能正确使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手工工具,并能合理地选择工具
④能识读一些简单的图样,并利用工具安全、有效地对材料进行加工
(2)过程与方法
①从某些熟悉的环境出发,利用已有知识及调查的结果,产生技术需求
②通过对各种想法的选择制订出一个设计草案并能给出选择的理由
③通过语言、文字、简单的图示对设想和作品进行描述或介绍
④根据设想及使用情况对作品进行自我评估并能倾听他人的意见与建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养成勤俭、负责、守纪的劳动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工具、节约材料的习惯
②培养对技术问题的兴趣,引发探究的欲望
③形成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氛围,养成诚实、负责、进取、热爱生活的精神品质
④培养不怕挫折、勇于创新的精神
⑤了解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