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教学的学科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教学的学科内容

汉字教学顾名思义指的是关于汉语言文字的教育科学。是讲述者和受教育者的相对过程,具体来讲,汉字教学所要解答的是关于汉字起源、历史发展、字体结构、音节发音、语法、书写规范、古今汉字学习等学科内的问题。汉字教学事关华夏文化传承的大局,同时也是教育事业中的大事,它自每个人学习之初就以单独一门学科的形式而存在,常见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之中。

一、为什么要进行汉字教学?汉字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举手发言环节。总结学生发言,得出以下教学观点。

这是由汉字的性质决定的,汉字是长期以来在中华大地上以汉民族为主题华夏先民,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文化交流而形成的习惯,这种习惯具体成为语言文字。自汉字现世至今,一直为中国历朝历代所广泛使用成为中国境内的主题性文字,它同时也是华夏文明传播的载体,并伴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向全世界扩大着它的影响力,世界各国围绕汉字开启了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潮。所以,学习和懂得使用汉字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的前提,是传播中华文化所必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汉字教学是汉语言的基础性问题,属于语言学应用方面的教程,主要为了让学生掌握汉字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并能利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去正确解决有关现代汉字运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不断

提高运用汉字的水平。

学生讨论:汉字教学必要性中隐含的几个问题。

汉字的地位、汉字教学的国内外形势、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如何对汉字展开教学。

二、汉字的起源与历史发展进程

关于汉字的起源有上古传说和商文化发现两种说法。上古传说中说到,汉字是仓颉创造的,他受命于黄帝,在鸟兽飞禽的活动中得到灵感,创造出了原始汉字,取代了上古时期的“结绳计事”,但传说历来是靠不住的;真正的汉字是韩民族的先驱们在生产生活中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自然而然的习惯。

据史可考,目前汉字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左右的商王朝,上世纪初,在河南安阳殷墟中发现了考古至今最早的成系统汉字的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释义: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商代贵族十分迷信神龟之说,凡军国大事不决,事无大小,都要在决策之前进行占卜,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甲骨使用前,要先经过加工,首先把甲骨的血肉除干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所要询问的事情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柱烧甲骨

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出现的裂纹就称之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结果,并把占卜是否应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随殷墟沉埋地下三千余年终见后人,是迄今为止华夏文明中最早的文字。

汉字的历史沿革(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汉字是不是从它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是与不是,且看它的前世今生)

上古时期:“书画同源”说,认为最早的汉字来源就是图画,书画如同手足,同根同基,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汉字起源与原始图画,原始人在生活中用来表达自己的“图画”形式,慢慢的从原始图画变成一种“表意符号”,认为这种符号就是原始汉字,科学上对这种符号进行了考据,最终释义为刻符,先后发现距今8000多年的贾湖刻符,7000多年的双墩刻符,6000多年的半坡陶符、青墩刻符、庄桥坟刻符,骨刻文,陶寺朱文,夏代水书。

殷商时期:上古刻符演变为“甲骨文”。

西周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加之一整套系统而全面的社会制度的施行,青铜文化蓬勃发展,青铜器大量生产使用,先秦汉子开始刻写在青铜的钟鼎和石鼓上,被称之为“金文”,亦称之为钟鼎文和石鼓文,相传金文自周宣王太史创写,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各自为政,使用的文字因地域差异也不尽相同,自秦始,方才统一。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专制集权帝国,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其中就有对汉字的统一措施。秦

始皇任命丞相李斯主持文字统一工作,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制作出通行全国的文字——“小篆”,亦称之为“秦篆”,已然没有象形文字的痕迹了。但由于小篆书写过于规范、缓慢,民间则开始出现许多区别于小篆的简便字体,它改小篆的曲折为直,还分化出一些偏旁部首,被称之为“秦隶”。

汉朝时期:汉朝建立后,汉承秦制,包括文字政策和使用范围,但隶书较为盛行,充分发挥了毛笔的特点,出现了“蚕头雁尾”的波折之笔,书写起来轻松自如,为全国通用,后世称之为“汉隶”。

与此同时,楷书开始萌芽。

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十分盛行,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楷书的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并流传了惊世骇俗的书法作品;楷书吸取了篆体字的圆转笔画,也保留了隶书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蚕头雁尾”。至此,汉字的结构字体大体上固定了下来,当时称之为“真书”,后人因为以这种字体作为书写汉字的楷模,即改称之为“楷书”。

唐朝时期:楷书广为盛行,“草书”兴起。草书之祖相传是战国时期楚国上官氏,真正的草书始自汉初,当时并不多见,现有“章草”,后有“今草”,再有“狂草”等字体,它完全区别于以往的各种字体书写,为了快捷和书写者抒发自己的胸臆,寄情于笔端的创造,因而产生了一种流畅、一气呵成,既具有韵律和艺术感染力的字体——“草书”。

比之于草书,唐朝时“行书”也兴起而为人们广泛书写,“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汉字字体,它没有楷书那样规范严肃,也没

有草书那样奔放和难以识别,而是优雅欢畅的运笔书写,且书写灵活贯通,十分受大众喜欢,最为常用。

宋朝时期:宋代的国策是“偃武重文”,文化十分兴盛,汉字的发展自然迈上新的台阶,随着中华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由北宋毕昇发明后,“宋体字”也应此而生,它由楷书变化而来,有肥体字和痩体字之分,两种字横细竖粗,方方正正,显得古朴端庄。最为有名的宋徽宗皇帝赵佶的“瘦金体”。

“宋体字”盛行后,直到近代,出现了模仿它的另外一种字体“仿宋体”,发展十分迅速,被人们广泛使用,之后还有黑体字的产生。

明清时期:大致杂糅以往各种字体之精髓,书写各取所好,出现汉字字典专著《康熙字典》。

新中国时期:出现了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字体。

课堂讨论:从汉字历史进程看汉字的趋势···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由繁变简、传承文化等······

三、汉字字体

主要有甲骨文、金文(铭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宋体、仿宋体、近代繁体字、现代简化字。

四、汉字音节、发音、谐音

汉字同其他语言一样,不仅仅有字体的书写认知,而且还有着相对应的发音以便于述说。音节是听觉能感受到的最自然的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