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色谱法导论

合集下载

第二章 色谱法导论

第二章 色谱法导论

3、峰高
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h表示,如 图中B′A。是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之一。
4、保留值(retention value)
(1)死时间tm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进入色谱柱时,从进样到出 现峰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称为死时间,它正比于色谱柱的 空隙体积,如图中 O′A′。因为这种物质不被固定相吸附 或溶解,故其流动速度将与流动相的流动速度相近.测 定流动相平均线速ū时,可用往长L与tm的比值计算。
范围色谱法与现代新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已广泛食品质量与安全等的有关工作如样品中农药残留量的测定农副产品分析食品质量检验生物制品的分离制备2色谱法的起源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首创了这种分离技术他把植物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浸渍液倒入一根装有碳酸钙吸附剂的细直玻璃柱中再加入纯石油醚任其自由流下原混合物开始被分离成不同颜色的谱带色素的分离且以不同速度通过子然后按谱带颜色对混合物进行鉴定分析
3、色谱法的本质
色谱法共同的基本特点是具备两个相: 不动的一相,称 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样品流过固定相的流动体,称 为流动相。 当流动相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 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 定相相互作用的类型、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 力的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滞留时间长短不同,从 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色谱法是基于混合物各组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之 间的不均匀分配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目前色谱法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成为十分重要 的分离分析手段。许多气体、液体和固体样品都能找到 合适的色谱法进行分离和分析。
式中, tr′(i)为后出峰的调整保留时间,所以这时α总是大 于1的 。相对保留值往往可作为衡量固定相选择性的指 标,又称选择因子。

色谱法导论ppt文档

色谱法导论ppt文档
4. 一般来说色谱检测器比分子光谱法灵敏度更高,比 质谱灵敏度低。
18.2.色谱法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术语
18.2.1. 色谱分离和相应 基础理论范畴
色谱基础理论是从微 观分子运动和宏观分布平 衡探讨最大限度提高分离 迁移和降低离散迁移的科 学原理,包括色谱热力学、 色谱动力学和色谱分离理 论。
各种色谱方法具有基 本相同的动力学理论,也 有相似的分离理论规律。
18.2.2. 分布平衡
色谱过程涉及溶质在两相中的分布平衡(distribution equilibrium),平衡常数K称为分布系数或分配系数:
K Cs Cm
(G)T.P 0
s sRlTnas mmRlTn am
s RlT n a sm RlT n a m
K Cs exp( )
Cm
RT
18.2.3.分布等温线
18.1.5.色谱法与其他分离、分析方法比较
18.1.5.3.与光谱、质谱分析方法比较 1. 光谱、质谱主要是物质定性鉴定分析方法,色谱法
本质上不具备定性分析功能。
2. 色谱法最主要的特点是适用于多组分复杂混合物分 离分析。
3. 色谱仪器的价格相对比分子光谱、质谱仪器低得多, 适用范围和领域更广。
经典柱色谱、制备色谱、萃取、精馏、结晶 精馏、萃取、吸附、吸收、膜分离
18.1.3. 分离方法分类
18.1.3.1. 按相的类型分类
18.1.3. 分离方法分类
18.1.3.2. 按分离机理分类
18.1.3. 分离方法分类
18.1.3.3.按分离过程推动力分类
18.1.4.色谱法分类
18.1.4.1. 按固定相的形态分类 柱色谱:填充柱、整体柱、毛细管或开管柱 平面色谱: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18.1.4.2. 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类 淋洗色谱法 置换色谱法 迎头色谱法

色谱法导论

色谱法导论

质通过不同的色谱柱,分别计算出n有效进行比较.
t R t M (1 k ' )
n有效
k' 2 n( ) ' 1 k
tR 2 tR 2 n 16 ( ) 5.54 ( ) Wb ' W1/ 2 ' tR 2 tR 2 n有效 16 ( ) 5.54 ( ) Wb W1/ 2
i/s

在多元混合物分析中,通常选择一对最难分离的物质对,
将它们的相对保留值作业重要参数,称选择因子,用符号表示,


t t
' R2 ' R1
式中tR (2)为后出峰的调整保留时间,所以总是大于1的。 可作为衡量固定相选择性的指标。 越大,越容易分离。=1,分离不能实现。
Vs K p csVs k' K q cmVm Vm
(一) 基线
当没有待测组分进入检测器时,在实验操作条件下, 反映检测器噪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基线,稳定的基 线应该是一条水平直线。
(二)峰高
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h)表示。
(三)区域宽度
用于衡量柱效率及反映色谱操作条件的动力学因素。
表示色谱峰区域宽度通常有三种方法:
1)标准偏差---即0.607倍峰高处色谱峰宽的一半。

' t R2 ' t R1
k K2 k K1
' 2 ' 1
(k
'
t
' R2
tM
)
α是两个组分平衡常数或容量因子之比,是两组分在色 谱体系中平衡分配差异的量度,是热力学参数。它是柱温、 组分的性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性质的函数。而与其它实验 条件,如柱径、柱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等无关。是广 泛使用的定性数据。

色谱法导论 hgh

色谱法导论 hgh
W1 2 2 2 ln 2 2.355
3. 峰底宽度(基线宽度)
W b = 4σ
色谱峰的区域宽度是组份在色谱柱中谱带扩张的 函数,它反映了色谱操作条件的动力学因素.
(四) 保留值 1. 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①死时间 t M
②保留时间 t R
③调整保留时间 t
′ R
1)、 死时间t0或tM: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组分 流经色谱柱所需的时间。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 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 气相色谱—惰性气体(空气、甲烷等)流出 色谱柱所需的时间。 tM
吸附能力不同进行分离。
(3)离子交换色谱: 利用不同组分对离子交换剂
亲和力不同进行分离。
(4)凝胶色谱:利用凝胶对分子的大小和形状不同
的组分所产生的阻碍作用不同而进行分离的色谱法。
3.按操作形式分类:
柱色谱
填充柱色谱 毛细管柱色谱
平面色谱
纸色谱 薄层色谱 高分子薄膜色谱
(1)柱色谱:
填充柱色谱—固定相填充到柱管内。
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
组分要达到完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
两峰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 的,即与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但是两峰 间虽有一定距离,如果每个峰都很宽,以致彼此 重叠,还是不能分开。这些峰的宽或窄是由组分
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行为决定的,即与色谱过
t V
R R 2 2 2.1 t V R R 1 1
选择因子α
在定性分析中,通常固定一个色谱峰作为标准 (s),然后再求其它峰(i)对这个峰的相对保留 值.此时,ri,s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在多元混 合物分析中,通常选择一对最难分离的物质对,将它 们的相对保留值作为重要参数.在这种特殊情况下, 可用符号α表示: tR 2 tR 1

第二章-色谱导论PPT课件

第二章-色谱导论PPT课件
A.J. P. MARTIN. (1910-2002) of the Britis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shared with fellow countryman R. L. M Synge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1952) for the invention of partition chromatography. R.L.M. Synge born Oct. 28, 1914, Liverpool, Eng.died Aug. 18, 1994, Norwich, Norfolk.
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
2.按固定相的外形分
柱色谱
填充柱色谱 毛细管柱色谱
平面色谱
纸色谱 薄层色谱 高分子薄膜色谱
3.按分离原理分:
分配色谱:利用分配系数的不同 吸附色谱:利用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异 离子交换色谱:利用离子交换原理 空间排阻色谱:利用排阻作用力的不同
六 色谱法的特点
优点: • 高选择性—可将性质相似的组分分开 • 高效能—反复多次利用组分性质的差异产生很好的
如图IJ的距离.它与标准偏差σ的关系是: W = 4σ
W1.7W1/2
色谱流出曲线得到的重要信息
(l)色谱峰的个数,判断样品中所含组份的最少个数。 (2)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或位置),进行定性分析。 (3)根据色谱峰下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4)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
3 分配系数K与分配比k的关系
KCs p/Vs k•Vmk•
Cm q/Vm Vs
(1)β称为相比率,它是反映色谱柱柱型特点的参数。 对填充柱,β=6~35;对毛细管柱,β=60~1500。

2. 色谱法导论

2. 色谱法导论

(动画)
固定相颗粒越小 dp↓ ,填充的越均匀, A↓,H↓,柱效 n↑; 表现在涡流扩散所引起的色谱峰变宽现象减轻,色谱峰较 窄。
2019/2/19
B/u —分子扩散项
B = 2Dg : 弯曲因子。 Dg:试样组分分子在气相中的 扩散系数(cm2· s-1)
(动画)
(1) 存在着浓度差,产生纵向扩散,扩散导致色谱峰变宽; (2) 分子扩散项与流速有关,流速↓,滞留时间↑,扩散↑; (3) 扩散系数:Dg ∝(M载气)-1/2 ; M载气↑,B值↓。
2019/2/19
第二章 色谱法导论
introduction of chromatography
一、塔板理论
plate theory
二、速率理论
rate theory
第二节 色谱理论
theory of chromatography
2019/2/19
三、分离度
resolution
一、塔板理论
1. 塔板理论(plate theory)
高效毛细管电泳:
九十年代快速发展、特别适 合生物试样分析分离的高效 分析仪器。
2019/2/19
二、色谱法分离原理
1. 色谱分离过程
动画演示
使用外力使含有混合样品的流动相(气体、液体或
超临界流体)通过一固定于色谱柱上且与流动相互不相
溶的固定相表面。 样品中各组分在两相中作用力不同,与固定相作用 强的组分随流动相流出的速度慢,反之,与固定相作用 弱的组分随流动相流出的速度快。由于流出的速度的差 异,使得混合组分最终形成各个单组分的“带(band)”或 “区(zone)”,对依次流出的各个单组分物质可分别进行 定性、定量分析。
R=0.8:两峰的分离程度可达89%; R=1:分离程度98%; R=1.5:达99.7%(相邻两峰完全分离的标准)。

色谱法导论PPT课件

色谱法导论PPT课件

色谱法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化学分析
色谱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 域,用于分离和测定复杂有机 化合物、无机离子和金属配合 物等。
生物医药
在生物医药领域,色谱法用于 分离和纯化生物分子、药物成 分以及检测药物残留等。
环境监测
在环境监测领域,色谱法用于 检测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有害 物质,如有机污染物、重金属 等。
新型硅胶基质固定相
硅胶基质固定相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可用于分离各种极性化合物。
新型聚合物固定相
聚合物固定相具有高选择性、高柱效和良好的耐受性, 可用于分离复杂样品。
新型手性固定相
手性固定相可用于拆分光学异构体,为手性化合物的 分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色谱仪器的发展
高效液相色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和广 泛应用的特点,已成为色谱分析的重要手段。
食品成分分析
色谱法用于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如脂肪、蛋白 质、糖类等,以评估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食品添加剂检测
色谱法用于检测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确保食品的 安全性和合规性。
食品污染物检测
色谱法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如农药残留、重 金属等,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01
空气污染物的分离 与测定
食品工业
在食品工业中,色谱法用于检 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 和营养成分等。
02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分离原理
分离原理
色谱法通过流动相和固定相之 间的相互作用,使不同组分在 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 数不同,从而实现各组分的分 离。
分配系数
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 的分配系数决定了它们在色谱 分离中的行为。分配系数越大 ,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保留越强 ,越难以被洗脱。

色谱分析法导论课件

色谱分析法导论课件

检测原理基于物质与 检测器之间的相互作 用,如热导、光吸收、 荧光等。
定量原理
通过比较标准品和样品的色谱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
01
02
标准品和样品需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分析,以获得准确的定量结果。
定量方法包括外标法和内标法,选择合适的定量方法可以提高
03
分析准确度。
03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按固定相的状态分类
实验操作步骤
色谱柱的安装与条件设置
流动相的准备与泵的操作
样品的处理与进样
检测器的操作与数据采集
按照操作规程正确安装色谱柱, 并根据实验需求设置色谱柱的 温度、压力等条件。确保色谱 柱的稳定性和分离效果。
根据实验方案准备适量的流动 相,并按照操作规程启动泵, 调整流动相的流速和组成。确 保流动相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实验环境设置
根据实验需求,设置实验室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确保 实验过程中环境因素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仪器设备检查
检查色谱仪、检测器、泵等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保仪器 处于良好状态。同时,对仪器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整,以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安全措施准备
根据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准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 施,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环境监测
在环境监测中,色谱分析法用于空气、 水体、土壤等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检 测和分析,如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 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生物医药
在生物医药领域,色谱分析法用于蛋 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 化,以及药物成分的分析和质量控制。
食品检测
在食品检测中,色谱分析法用于食品 中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 物质的检测和分析,以确保食品安全。

色谱法导论

色谱法导论

其它色谱方法
• 毛细管电泳
是一种将毛细管色谱柱 与电泳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新型的分离技术,九十年 代得到快速发展,尤其适 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分 析。 • 制备色谱 • 色谱联用技术
色谱流出曲线及术语
• 色谱图及色谱流出曲线即色谱色谱图, 也称色谱峰。 如下图所示 • 理想的色谱流出曲线应呈正态分布。
色谱法的分类
• • • • 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 按两相的状态分 按分离原理分 按固定相形态分
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
• 淋洗色谱法 • 置换色谱法 • 迎头色谱法
按两相状态分
气固色谱 气相色谱法 按流动相状态分 按固定相状态分 按固定相状态分 气液色谱 液固色谱
液相色谱法
超临界流体色谱
液液色谱
其中,气固和液固色谱中的固定相是一种多孔的、具有较大表面积的吸附剂颗粒 这种固定相与组分间存在物理吸附作用; 气液和液液色谱中的固定相是在具有化学惰性的固体颗粒(称担体)表面涂敷一 层高沸点有机化合物的液膜,称之为固定液,它能够溶解组分。
相对保留值只与固定相性质与柱温有关,可用作组分的 定性分析; 数值大小体现了柱选择性的好坏, α值越大, 则柱选择性越 好, 两组分分离得越开;当α等于1时,两组份重叠, 不能分开.
色谱流动相流速
• 色谱流动相的流速通常有两种度量方式。 • 体积流量(Fc):是单位时间流过色谱柱 的平均体积,单位mL· -1。不同的色谱 min 法Fc的测量方法不同。 • 线速度(u):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流动相 流经色谱柱的长度,单位cm· -1,实际 min 应用中,可用柱长L和死时间tM求出。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
死体积(VM):VM = tM ×Fc ; Fc为柱出口处的流动相 流量(单位:mL/ min)。 保留体积(VR):VR = tR×F0 调整保留体积(VR'):V R' = VR -VM

环境仪器分析:第2章 色谱分析法

环境仪器分析:第2章 色谱分析法
(v) 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或流动相) 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第二节 气相色谱理论基础
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组 分要达到完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两峰 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的,即与 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但是两峰间虽有一定距 离,如果每个峰都很宽,以致彼此重叠,还是不能分 开。这些峰的宽或窄是由组分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 行为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的动力学性质有关。因此, 要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来研究色谱行为。
对A、B两组分的选择因子,用下式表示:
α= tR(B)/tR(A)= k(A)/k(B)=K(A)/K(B)
通过选
择因子α把实验测量值k与热力学性质的分配系数K直接联系起来,
α对固定相的选择具有实际意义。如果两组分的K或k值相等,则
α=1,两个组分的色谱峰必将重合,说明分不开。两组分的K或k
值相差越大,则分离得越好。因此两组分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是
它不仅随柱温、柱压变化而变化,而且还与流动相及固定相的体 积有关。
k = ms/mm =CsVs/CmVm
式中cs,cm分别为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浓度;Vm为柱中流 动相的体积,近似等于死体积。Vs为柱中固定相的体积,在各种 不同类型的色谱中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分配色谱中,Vs表示固定液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积;在尺寸排阻色谱中, 则表示固定相的孔体积。
➢基线漂移(baseline drift):基线随时间定向的缓慢变化。
➢基线噪声(baseline noise):指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基线起 伏。
3. 峰高 色谱峰顶点与基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以(h)表示。
4. 保留值 (1) 死时间 tM 不被固定相吸附或溶解的物质(如空气、甲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理: 将两相溶剂中的一相涂覆在硅胶等载体上作为固定相,
c.离子交换色谱
原理: 以离子交换树脂或表面涂有液体离子交换树脂的固
体颗粒为固定相,装在柱中,以水或含水溶剂为流动相, 使样品溶液流过交换柱,溶液中的中性分子及具有与离子 交换树脂可交换基团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柱子从柱底流出, 而具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则与树脂上的交换基团进行离子交 换并被吸附到柱上。
a.吸附色谱法
原理: 被分离物与吸附剂表面分子相互作用而被吸附,由于
不同化合物结构及性质上的差异,在吸附剂上的吸附性能是 不同的,在色谱分离过程中,用一定的溶剂系统洗脱柱子时, 由于溶剂(洗脱剂)与混合物里各组分争夺吸附剂的活性表面, 解吸出来的组分与溶剂始终存在着对吸附剂的竞争吸附,洗 脱剂对不同的物质的洗脱能力也是不同的。 特点: 因此吸附与解吸始终贯穿整个色谱过程,吸附与解吸 是吸附色谱法的理论基础。吸附过程无选择性,吸附与解吸 附过程可逆,但吸附强弱和先后顺序都基本遵循“相似相吸 附”的经验规律。吸附力最弱的组分随溶剂首先流出。
7.峰面积
由色谱峰与基线之间所围成的面积称为峰面积,用“A”表 示,是色谱定量分析的基本依据,对理想的对称峰,峰面 积与峰高,半峰宽的关系为 A=1.065h ×W1/2。
一组分的色谱流出曲线对色谱分析十分重要,从色谱 图上可以获得以下信息: (l)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以判断样品中所合组 份 的最少个数。 (2)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或位置),可以进行定 性分析。 (3) 根据色谱峰下的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 析。 (4)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 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5)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和流动 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
第一节 概述
1、色谱法的概念
概念 色谱法又称色层法、层析法,是用于多组分有机混 合物的一种高效分离技术。 特点 选择性好、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 优点。 先进性 已逐步实现仪器化、自动化、高速化,并从分离手 段发展到分析手段,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分离的对象早已不 限于有色物质,但“色谱法”这一名称一直被沿用。 范围 色谱法与现代新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已 广泛食品质量与安全等的有关工作,如样品中农药残留量的 测定、农副产品分析、食品质量检验、生物制品的分离制备 等。
(4)死体积 Vm
指色谱柱在填充后,柱管内固定相颗粒间所剩留的空间、色 谱 仪 中 管路 和 连 接头 间 的 空间 以 及检测 器 的空间 的 总 和.当后两项很小而可忽略不计时,死体积可由死时间与 流动相体积流速F0(mL/min)计算: Vm = tm F0
(5)保留体积VR
指从进样开始到被测组分在柱后出现浓度极大点时所通过的 流动相的体积。保留时间与保留体积的关系:
2、色谱法的起源
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首创了这种分离 技术,他把植物叶绿体色素的石油醚浸渍液 倒入一根装有碳酸钙吸附剂的细直玻璃柱中, 再加入纯石油醚,任其自由流下,原混合物 开始被分离成不同颜色的谱带(色素的分离), 且以不同速度通过子,然后按谱带颜色对混 合物进行鉴定分析。茨维特把这种分离结果 称为色谱图,把这种分离方法命名为色谱法 (chromatography)。 此后,出现了种类繁多的各种色谱法。
色谱分离
淋洗液
慢 中等 快
Temporal course
4、色谱法的分类 (1)按两相状态分类
气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气相色谱(GC), 气固色谱(GS C)固定相是固体吸附剂; 气液色谱(GLC)固定相是固定液(附着在惰性载体上的一 薄层有机化合物液体)。 液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液相色谱(LC), 液固色谱(LSC); 液液色谱(LLC)。 超临界流体为流动相的色谱称为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随着色谱工作的发展,通过化学反应将固定液键合到载体 表面,这种化学键合固定相的色谱又称化学键合相色谱 (CBPC)。
L u tm
(2)保留时间tR
试样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峰极大点时所经历的时间,称为 保留时间,如图中的 O′B.它相应于样品到达柱末端的检 测器所需的时间.
(3)调整保留时间tR′
某组份的保留时间扣除死时间后称为该组份的调整保留 时间,即 tR′= tR-tm 由于组份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 tR包含了组份随流动相通过 柱子所需的时间和组份在固定相中滞留所需的时间,所以 tR实际上是组份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总时间。 保留时间是色谱法定性的基本依据,但同一组份的保留时 间常受到流动相流速的影响,因此色谱工作者有时用保留 体积等参数进行定性检定.
(1)葡聚糖凝胶 (2) 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
分类:
至凝胶颗粒内部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故在经历一段时间 流动并达到动态平衡,即按分子由大到小次序先后流出 并得到分离。
过程: 样品混合物中各个成分因分子大小各异,渗入
e.亲和色谱
(3)按固相的外形分类
固定相装于柱内的色谱法,称为柱色谱。 固定相呈平板状的色谱法,称为平板色谱,它又可 分为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所用载体,如葡聚糖凝胶,是不溶于水,但可在水中膨胀 的球形颗粒,具有三维空间的网状结构。当在水中充分膨 胀后装入层析柱中。
加入样品,用同一溶剂洗脱时,由于凝胶网孔半径的限 制,大分子将不能渗入凝胶颗粒内部(即被排阻在凝胶颗 粒外部),所以在颗粒间隙移动,并随溶剂一起从柱底先 流出,小分子因可自由渗入并扩散到凝胶颗粒内部,故通 过层析柱时阻力增大、流速变缓,较晚流出。
VR = tR· F0
(6)调整保留体积VR′
某组分的保留体积扣除死体积后,为该组分的调整保留体积 VR ′= VR-Vm
(7) 相对保留值r2.1
某组份2的调整保留值与组份1的调整保留值之比,称为相对保 留值: V t 2.1 R 2 R2 t R1 VR1 由于相对保留值只与柱温及固定相的性质有关,而与柱径、柱 长、填充情况及流动相流速无关,因此,它是色谱法中,特 别是气相色谱法中,广泛使用的定性数据。 必须注意,相对保留值绝对不是两个组份保留时间或保留体积 之比 。
根据以上所述,将色谱法的分类总结于下表中。
第二节
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1、色谱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样品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得到分离后随流动相依次流出色谱柱, 先后到达检测器。经检测器把各组分的浓度信号转变成电 信号,然后用记录仪或工作站软件将组分的信号记录下来, 这种组分响应信号大小随时间变化所记录下来的曲线称为 色谱流出曲线,也叫做色谱图。
第三节 色谱法基本原理




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 组分要达到完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两峰间的 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的 热力学性质有关。两组分分配系数相差越大,两色谱峰间的 距离就越大。 但是两峰间虽有一定距离,如果每个峰都很宽,以致彼此重 叠,还是不能分开。这些峰的宽或窄是由组分在色谱柱中传 质和扩散行为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的动力学性质有关。 因此,要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来研究色谱行为。
3、色谱法的本质
色谱法共同的基本特点是具备两个相: 不动的一相,称 为固定相;另一相是携带样品流过固定相的流动体,称 为流动相。 当流动相中样品混合物经过固定相时,就会与固定 相发生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 定相相互作用的类型、强弱也有差异,因此在同一推动 力的作用下,不同组分在固定相滞留时间长短不同,从 而按先后不同的次序从固定相中流出。 色谱法是基于混合物各组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之 间的不均匀分配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目前色谱法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成为十分重要 的分离分析手段。许多气体、液体和固体样品都能找到 合适的色谱法进行分离和分析。
27.96
29.98 1 7.22
20.33 20 Time (min) 25 30
34.09 35
37.1 8
40.33 40
色谱图中曲线突起的部分称为色谱峰,由于响应信号的 大小或强度与物质的量或物质的浓度成正比,色谱流 出曲线实际上是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曲线。

如果进样量很小,浓度很低,在吸附等温线的线 性范围内,色谱峰如果对称,可用Gauss正态分 布函数表示:
(2)按分离机理分类





吸附色谱法:利用组分在吸附剂(固定相)上的吸附能 力强弱不同而得以分离的方法。 分配色谱法:利用组分在固定液(固定相)中溶解度不 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组分在离子交换剂(固定相)上 的亲和力大小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凝胶色谱法或尺寸排阻色谱法:利用大小不同的分子在 多孔固定相中的选择渗透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亲和色谱法:最近,又有一种新分离技术,利用不同组 分与固定相(固定化分子)的高专属性亲和力进行分离 的技术,常用于蛋白质的分离。
RT: 0.00 - 42.26 1 00 90 80 70 SM : 7G 23.93 NL: 7.27E7 TIC M S 2002-475
Relative Abundance
60 50 40 30 20 1 0 0 0 5.62 5 1 0 9.63 1 2.01 1 5 4.20 25.68
规律:由于不同离子与同一树脂交换能力不同,移动速度
也不同,在柱上形成色谱带,另选一适当的洗脱剂(含有比 吸附物质更活泼的离子)进行洗脱交换,可将吸附物质按先 后顺序从柱上洗脱下来,即可实现不同组分物质的分离。
范围:主要用于分离氨基酸,生物碱,糖类化合物。
d.凝胶色谱法
原理: 也叫分子筛过滤,利用分子筛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
C0 1 t tr 2 C exp[ ( ) ] 2 2

式中:C—不同时间t时某物质在柱出口处的浓度, C0—进样浓度,tr—保留时间,σ—标准偏差。
2、基线
在实验操作条件下,柱中仅有流动相通过时,检 测器响应讯号的记录值,即图中O-t线。它应该 是一条直线,若是斜线就称为基线漂移,如果 基线出现上下波动则称为噪声。保持基线平稳, 是进行色谱分析的最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