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心理健康
第六章 幼儿的心理健康1-3节(答案版)
第六章第一节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一、填空题1.一个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
2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是(智力正常),可采用智力测验的结果,即(智商)作为标准。
3.智力一般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形象力)的综合,它是以(思维力)为核心的。
4.智力正常或超常只能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而不是(唯一)标志。
5.心理健康的幼儿在情绪上表现为(安定)、(积极向上)、(具有对他人的爱和同情心)。
6.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7.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具有良好自我意识的幼儿能(了解自己),(悦纳自己),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8.心理不健康的幼儿性格多表现出(胆怯、冷漠、吝啬、孤僻、敌意)等。
9.人的健康具有动态的特点,也就是说,人的健康状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止)的状态。
提出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可以把它看成是(培养幼儿全面健康应努力达到)的目标。
10.幼儿卫生保健的任务不仅仅是维护幼儿的(生理健康)、防治疾病,而且也包括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使之具有良好的适应状态。
二、判断题1.某幼儿很少生病,他很健康。
(错)2.某幼儿智商为110分,他是个心理健康的人。
(错)3.我们要培养幼儿活泼开朗、乐观、自信、谦虚诚实、勇敢等健康的心理。
(对)4.幼儿的人际关系不够和谐表现为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缺乏同情心,斤斤计较,嫉炉,猜疑,与他人格格不入。
(对)5.一个人的行为常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心理不健康的可能性就高。
(对)6.儿童的自我意识主要来自父母、教师、小朋友的评价。
(对)7.对于婴幼儿来说,健康是第一重要的。
(对)8.性格是个性的最核心、最本质的表现,性格良好反映了人格的健全与统一。
(对)9.通过训练,轻度智力低下的幼儿可望逐步适应社会生活与学习,达到心理健康状态。
(对)10.幼儿具有攻击性行为、遗尿等,是很正常的现象,不需予以关注。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录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录》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论
1.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特征
1.2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区别
1.3 心理健康对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性
1.4 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心理健康知识
2.1 情绪管理和情绪调适
2.2 压力管理和压力释放
2.3 恐惧和焦虑的应对
2.4 抑郁的早期识别和处理
2.5 自我认知和自我塑造
2.6 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
第三章:心理健康维护
3.1 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
3.2 良好睡眠的重要性及培养
3.3 应对挫折和困难的策略
3.4 整合自我价值观和核心信念
第四章: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处理
4.1 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预警
4.2 沟通、倾诉和寻求帮助
4.3 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策略
4.4 分享他人的心理健康资源
第五章:心理健康在学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5.1 心理健康对学习和工作的积极影响
5.2 心理健康对身心健康的维护
5.3 心理健康对自我发展的推动
第六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
6.1 心理健康知识的实际应用
6.2 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个案研讨
6.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际操作
6.4 个人心理健康问题的集体解决
通过以上课程目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录》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健康素养,增强心理韧性,有效预防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业和生活质量。
《幼儿卫生保健》第六章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心理健康的 十大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地了解自己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5.保持个性完整与和谐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表达与控制自己情绪
9.适度发挥自身才能与兴趣爱好
10.个人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
•
心理健康VS心理不健康
https:///a/233196132_495073
幼儿心理健康标志
•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绪反应适度
• 情绪适中:喜怒哀乐 主流:愉快、稳定
幼儿心理健康标志
• 四、行为统一协调
• 知情意行(心理与行为)
• 心理健康的幼儿行为表现为既不过敏,又 不迟钝,面对新的刺激情境能做出合理反 应,具有与大多数同龄幼儿基本相符的行 为特征。
第一节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什么是健康: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 的定义: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 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
心理健康:就是良好的、持续的、积极发展 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 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 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 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 1、智力发展正常 • 3、情绪反应适度 • 5、人际关系融洽
2、性格特征良好 4、行为统一协调 6、自我意识良好
幼儿心理健康标志
• 一、智力发展正常
•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也 可以说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
• 智力一般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 想象力的总和,它是以思维力为核心的。
幼儿心理健康标志
• 五、人际关系融洽
• 人际关系融洽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 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第六章教案
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压力的概念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 掌握压力的来源和分类。
- 熟悉压力管理的有效策略。
2. 技能目标:- 学会识别和评估个人压力水平。
- 掌握压力管理的具体技巧,如时间管理、放松技巧等。
3. 情感目标:- 增强对压力管理的认识和重视。
- 提升面对压力时的积极心态。
教学重点:- 压力的定义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 压力管理的有效策略。
教学难点:- 压力管理的具体技巧的实践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材料。
- 学生准备分享个人经历和压力管理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 通过提问:“什么是压力?你经历过哪些压力?”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普遍性和影响。
二、讲授新课(40分钟)1. 压力的定义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讲解压力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
- 分析压力对个体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2. 压力的来源和分类- 介绍压力的常见来源,如学业、人际关系、工作等。
- 分类压力,如慢性压力、急性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分享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个体如何应对压力。
- 讨论案例中的压力管理方法及其有效性。
四、小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你认为自己的压力来源是什么?- 你有哪些压力管理的方法?- 你认为哪些压力管理方法最有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压力管理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30分钟)1. 压力管理的有效策略-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
- 放松技巧:学习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技巧。
- 积极心态: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
- 求助:寻求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的帮助。
三、实践练习(30分钟)- 教师演示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与反馈(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心理健康六年级第六章案例分析
心理健康六年级第六章案例分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
本文将以六年级第六章的案例分析为主题,探讨一个关于孩子自尊心问题的案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分析:小明的自尊心问题小明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他平时在学习上表现很好,但在与同学相处时却常常表现出自卑与退缩的行为。
在班级聚会中,同学们都穿着漂亮的衣服,而小明却选择了一件普通的运动服。
小明的同学常常给他取一些昵称,比如"文静书虫",这让小明感到很受伤。
小明有时会选择主动退缩,不与同学一起玩耍。
分析原因小明的自尊心问题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首先,他可能面临着家庭压力,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导致他过度紧张和自卑。
其次,他在班级中面对同学的评价和取笑,无法积极地应对,进一步加剧了自尊心的问题。
解决方案1. 建立积极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自尊心有着重要影响。
父母应该理解和尊重孩子的个性,不要过度要求,给予他们合理的成长空间。
同时,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
2. 培养自我价值感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小明树立自信和自尊心。
例如,鼓励小明参加学校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让他们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的才华,提升自信心。
此外,老师可以定期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同学们相互尊重和理解,避免取笑和歧视行为的发生。
3.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一个良好的朋友圈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学校和家长可以鼓励小明参加社交活动,培养他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同时,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小明与同学建立友好关系,提升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减少冲突和孤立的发生。
通过以上的解决方案,相信小明的自尊心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
当然,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
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第六章第一节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2.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
4岁儿童出现了情境化语言。
最极端的语境不合的情况表现在自闭症患儿的身上。
3.热爱游戏,善于游戏
游戏是婴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也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
象征性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结构性游戏能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
角色游戏和社会性游戏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运用你已有的心理学知识,逐条分析一下婴幼儿心理健康标准的心理学含义。
活动三:
调动思维
探究新知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1.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
(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长牙十会走)
动作常模一一大多数儿童的某一种行为模式发生的时间。
动作发展是婴儿心理发展的外在指标,动作是思维的起点。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是婴幼儿心理健康的第一个标志。
(4)社会性焦虑:跟着社会的风气走,没有主见,商业炒作的结果。
(社会性焦虑反映教育的浮躁)
在儿童,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最普遍的问题表现为保护过度和期望过高。
(三)社会文化(重要保障)
主要是风俗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大众媒体;
社会文化的质量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诱因。
(四)个体因素
是决定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
5.年龄特征明显
6.很快适应环境变化
三、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与疾病
(二)家庭教养方式
生物性焦虑
成长性焦虑
目标性焦虑
社会性焦虑
(三)社会文化(重要保障)
(四)个体因素
作业:
1.请根据本次学习,完成课后思考题与练习相关习题。
2.完成本小节课程的堂堂清训练。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与评价课件
学习交流PPT
1
• 主要内容:健康的含义与标志、心理健康测量的本 质、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制作与使用、不同人生阶 段的心理健康测量常用量表类型、社会适应能力及 其常用测量量表类型等。
• 重点、难点:心理健康测量的方法、社会适应能力 测量量表与评价方法。
学习交流PPT
2
第一节 心理健康测量概述
学习交流PPT
3
一、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与标准
• 1、健康与健康标准 • 2、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标准
学习交流PPT
4
二、测量与心理健康测量
• 1、测量 • 2、心理健康测量
学习交流PPT
5
三、心理健康的可测性
• 1、弄清测量的本质,看它对被测对象的要求是什么; • 2、查明心理健康特质的属性,看它能否满足测量所
• (10)幻想性
• (11)世故性
• (12)忧虑性
• (13)实验性
• (14)独立性
学习交流PPT
27
二、社会适应能力测量
• 3、陈建文《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2004) • 4、傅宏《幼儿社会适应状况量表》(2000) • 5、内外向性格类型量表 • 6、中国人社交关系量表(CSRSV1.0)
学习交流PPT
19
常见的中学生心理测量的类别与量表 有
• (1)中学生学习的适应性测量:如福建师大吕冠编制的中学生 学习方法问卷、中学生学习动机测量问卷、意志测量问卷、 中学生考试心理得健康状况检测。
• (2)中学生价值观自测的问卷: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 制的中学生价值观自测问卷、中学生成熟程度测量。
发展的核心因素; • 4、小学生具有情绪不稳定的特点; • 5、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还处于比较微弱的状态。 • 中国常用的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测量: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
第六章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 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编制
? 虽然从事心理健康测量工作并不一定要编制心 理健康测量工具,因为测量用的工具可向专门 机构订购或直接从市场上购买,但如果想使心 理健康测量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就少不了测 量工具的制作。
? 心理健康测量中典型的测量工具是测验或量表。
一、编制心理健康测验的操作流程
一般地,编制心理健康测验的流程主要由以下6个环节构成。 1.确定测验的目的; 2.确定测验的性质; 3.确定测验的内容; 4.建立测验的指标体系; 5.编写和筛选题目; 6.对测验的标准化处理; 7.对测验的技术分析和鉴定; 8.编写测验指导书。
1.从统计的角度来确立标准; 2.从症状角度来确立标准; 3.从内心体验的角度来确立标准; 4.从解决问题能力的角度来确立标准。
由此看来,单从某一种角度来确 立心理健康的评判标准,是很难满足 心理健康测量的需要的。比较明智的 做法是,多变换些角度,用多种标准 来考察,效果将会好得多。
二、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健康的测量
?
心理症状发生率与外在压力成正比,而与个体的自我强度成反比。
综上所述,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具有密切关系。
二、社会适应能力测量
社会适应能力测量的目的旨在了解被试者 在自然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对社会成熟度、与 学习能力有关的行为等。测量的方法主要有: 临床谈话法、实验法、社会测量法和问卷调查 法。前两种主要用于低龄儿童和有生理缺陷人 群的研究,用得比较普遍的是社会测量法和问 卷调查法。
? 适应行为量表;
?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
三、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
(一)心理健康的模式 (二)社会智力的模式 (三)社会胜任力的模式 (四)自我监督的模式 (五)压力应对的模式
四、社会适应不良及自我调节
心理健康六年级第六章案例分析解析研究探讨
心理健康六年级第六章案例分析解析研究探讨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尤其在儿童群体中,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六年级教材的第六章给出了一些案例,供学生们进行分析、解析、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以此为基础,对案例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案例一:小明的学习压力小明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他一直以来都非常用功,对学习非常认真。
然而,在近几个月里,小明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他感到很自责和焦虑。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小明的学习压力过大,导致他无法有效地应对学习困难。
为了帮助小明缓解压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合理的学习计划:为小明提供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帮助他分解学习任务,减轻他的负担。
2. 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为小明提供学习上的指导,教他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和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3. 关注小明的心理情绪:与小明进行心理疏导,鼓励他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增强他的情绪调控能力。
4. 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引导小明关注其他领域的兴趣爱好,让他在学习压力之外,寻找到心灵的快乐和满足。
案例二:小红的社交困扰小红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生,她对与陌生人交流感到非常害怕和紧张。
在班级中,小红很难融入集体,也没有很多朋友。
为了帮助小红解决社交困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社交技巧培训:通过开设社交技巧培训课程或活动,教小红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2. 创建宽松友好的班级氛围: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友好、互助的班级氛围,让小红感到接纳和温暖,从而鼓励她更主动地参与社交。
3. 搭建社交平台:为小红提供各种社交机会和平台,如参加兴趣小组、班级活动等,让她有更多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4. 培养小红的自信心:通过夸奖和正面反馈,鼓励小红发展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克服社交困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六年级第六章的案例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儿童心理问题的机会,并引导我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心理健康工作管理条例
心理健康工作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心理健康工作的管理,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_____范围内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机构和个人。
第三条心理健康工作应当遵循科学、公正、专业、保密的原则,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
第四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心理健康工作,共同推动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
第二章心理健康工作机构第五条心理健康工作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包括专业人员、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等。
第六条心理健康工作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服务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第七条心理健康工作机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不得从事违法违规活动。
第八条心理健康工作机构应当加强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第三章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第九条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并定期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十条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和知情权,保护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地评估和诊断服务对象的心理状况,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和干预方案。
第十二条心理健康工作人员不得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得泄露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和隐私。
第四章心理健康服务对象第十三条心理健康服务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家庭、团体和社会组织等。
第十四条服务对象有权了解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方式和收费标准等信息,并自主选择是否接受服务。
第十五条服务对象应当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和相关情况,配合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工作。
第十六条服务对象有权对心理健康服务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价。
第五章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第十七条心理健康服务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
第十八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第六章人格.ppt
〔4〕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 事在人为。
〔5〕克服人际交往障碍
〔二〕依赖型人格障碍
1、依赖型人格障碍:一种强烈的需要别人照顾的行 为模式,并由此导致顺从、粘着行为和对别离的 恐惧。
2、依赖型人格特征: 〔1〕在没有得到他人大量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
1、回避型人格障碍:
一种社会抑制、不适应感觉以及对负性评价极度敏 感的行为模式
2、回避型人格特点: 〔1〕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以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 〔3〕除非确信受欢送,一般总是不愿投入他人事务
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 总是尽力逃避;
一、人格障碍
二、人格障碍的种类与特征
〔一〕人格障碍的种类:参照美国1980年的? 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Ⅲ〕 把人格障碍分成三大类。
1、第一类,以行为怪癖、奇异为特点,有偏 执性、分裂型人格障碍、分列样人格障碍;
2、第二类,以情感强烈、不稳定为特点,有 表演性、自恋型、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9〕病态的自我中心,自大、自私、心理不 成熟,没有爱和依恋能力;
〔10〕麻木不仁,对重要事件的情感反响冷 淡;
〔11〕缺乏真正的洞察力,不能自知问题的 性质;
〔12〕好欺诈,好控制;
〔13〕做出梦想的或使人讨厌的行为,对他 人给予的关心和蔼意无动于衷;
〔14〕无真正的自杀企图的历史; 〔15〕容易厌倦,需要刺激。性生活轻浮、
2、分裂型人格障碍特点: 〔1〕关联观念; 〔2〕过渡社会焦虑症; 〔3〕奇异的信念和想法,存在与社会文化背
景不一致的行为〔相信第六感〕; 〔4〕有奇怪的、反常的、特别的行为与外表; 〔5〕言语怪异〔自言自语〕; 〔6〕不寻常的知觉体验〔近似于梦想〕; 〔7〕对人冷淡; 〔8〕表情冷淡,缺乏强烈的、生动的情感体
心理健康 ppt课件
h
11
例: 一天夜里,一个男孩看见父亲殴打母亲。事
后被问及这次经历时,男孩坚持他从未见过 这样的事情。也许他并没有撒谎。相反,或 许是因为那一幕恐怖得让他难以接受,因此 将这个经验压抑于意识之外。 例如,春娇与男人志明交往了三年,订婚的 前夕,忽然志明变心了,母亲知道春娇十分 爱志明,担心她想不开,就好言安慰她,焉 知春娇说:“志明是谁?你能不能告诉我到 底发生什么事情?我和他是什么关系?为什 么我一点也想不起来?”春娇所用的防卫方 式是“压抑”。
h
5
心理健康的含义
广义:心理健康以促进人们自我调节、发挥 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心理健康的人能够 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生 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贡献。
狭义:心理健康以预防人们的心理障碍、心 理疾病和行为障碍的发生为目的。包括两层 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 起码的含义;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 状态,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
升华
h
18
升华是惟一真正成功的防御机制。与压 抑不同,升华用得越多,自我的生产性 越强。
升华是可以将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接 受行为的渠道。如果你把攻击性本我的 冲动直接指向你想攻击的人,那么你将 陷入困境。但把这些冲动升华为诸如搏 击性运动、对抗性运动之类的活动是可 以被接受的。
h
19
(5)否认(Denial)
是祸水”;追不到女朋友的男孩说“这种女
人品德不端、水性杨花,嫁给我,我都不 要”。
h
14
(2)甜柠檬(sweet lemon)
与酸葡萄相反的,另一种自卫机制是甜柠檬,此
方法是指企图说服自己和别人,自己所做成或拥有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六章 学习与心理健康 课件PPT
第二节 大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学习策略问题
大学的学习特点与中学有很大不同, 大学学习具有自主性、专业性、广 泛性和探索性等特点,课程的数量 和难度都加大 了,记忆性的知识 减少,理解性的知识增多,这需要 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焦虑问题
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是有 效帮助大学生积极健康地学习、提高 学习效率和 成绩、减轻学习压力的重 要措施和有力保障。
在进入学习活动之前 和学习的过程中积 极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带着 并保持一种愉快的心境进入学习 和完成 学习活动,是保证积极健康的学习心态 和良好的学习状态的重要条件。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第二节 大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二)学习对大学 生情绪意志的影响
学习是大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因此它的过程和结果都 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 同时,大学学习要求更强的自主性、选择 性,这对学习主体的意志力也会产生影响。
第二节 大学生的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一、学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其二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的,是以掌握系统的科
一、学习与大学生的学习
大学生学习的特殊性
其三
学生的学习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 人的知识与经验,重要的是间接经 验的学习与掌握,学生的实践活动
是服从于学习目的的。
其四
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与 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品德及 促进健康个性的发展,形成科学的
学习自卑问题
进入大学后,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 自尊感特别突出,如不能正确地进 行自我评价则会 导致自我意识失调。 自卑心 理产生的原因有的与家庭教 育方法不当、社会影响不良有关; 有的是由于学校教育失误造成 的; 有的则因个人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影响所致。
心理健康六年级第六章案例分析研究
心理健康六年级第六章案例分析研究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六年级教材中,第六章是案例分析研究。
案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讨论和总结,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心理问题,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六年级第六章案例分析研究进行探讨。
一、案例分析的意义和作用案例分析是通过研究具体案例,总结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案例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心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步骤1. 选择适当的案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或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教学目标相符的案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的方式,分析案例中涉及的心理问题。
可以从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和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3. 总结案例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学生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出案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法。
4. 提出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案例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5.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扮演案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实践来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
三、案例分析在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际应用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
2.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能够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四、案例分析的注意事项1. 提倡主动思考: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应该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讨论和总结。
2. 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在案例分析中,每个学生的观点都应该得到尊重和重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3. 鼓励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讨论。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第六章 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
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1、心理评估的对象是()A.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B.学生的异常心理C.学生的异常行为D.学生的心理状态【答案】A【解析】心理评估是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2、教师通过()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
A.心理测验B.观察法C.自述法D.评估性会谈【答案】D【解析】评估性会谈可以在会谈中当面澄清问题,也可以通过言语、行为等对学生的认知、态度、情绪施加影响。
3、厌恶疗法属于()A.行为矫正法B.精神分析法C.人本主义疗法D.合理情绪疗法【答案】A【解析】厌恶疗法是通过呈现或体验厌恶性刺激,来逐步消除不良行为或消极情绪的一种行为疗法。
4、教师通过奖励小红花来表扬学生的行为,这种方法属于()A.示范法B.惩罚法C.代币奖励法D.肯定性训练【答案】C【解析】小红花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属于代币的一种,所以这种方法属于代币奖励法。
5、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B.发展学生的能力C.提高学生的成绩D.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答案】A【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6、ABC理论中B指的是()A.诱发性事件B.个体的情绪C.对事件的看法D.个体的行为反应【答案】C【解析】ABC理论中A是诱发性事件,B是个体对该事件的看法,C是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7、对于一个过分害怕猫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猫,逐步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
这种方法在心理治疗中称为()A.松弛训练B.肯定性训练C.系统脱敏疗法D.合理情绪疗法【答案】C【解析】系统脱敏疗法是指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心理健康六年级第六章案例分析解析思考
心理健康六年级第六章案例分析解析思考在学习心理健康的六年级课程中,我们进入了第六章,这一章节主要围绕案例分析展开。
通过学习案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且学会如何解析和思考问题。
本文将对心理健康六年级第六章的案例进行分析、解析和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知识。
案例1:小明的挫折感小明成绩一直很优秀,但最近一次数学考试却得到了一个较低的分数。
他感到非常沮丧,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个聪明的学生。
他开始对数学失去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消极。
同时,他也觉得周围同学对他的评价发生了变化,认为自己的朋友不再喜欢他。
分析:小明遇到了挫折,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
他之前对自己的能力有着高度的认可,但这次考试让他感到自己失去了光环。
他的消极情绪和对自己影响的负面评价是他对这次挫折的不良应对。
解析:小明在面对挫折时,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为。
首先,他需要接受这次失利,并意识到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
他可以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来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并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来逐步提高成绩。
此外,他也应该主动寻找积极的社交经历,从而增加自己的自尊心。
思考:小明的问题不仅仅是数学分数的下降,更重要的是他对挫折的应对方式。
在面对挫折时,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并努力提升自己。
同时,一个积极的社交圈子也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和增强自信心。
案例2:小红的家庭问题小红家庭中存在着相互间的冲突和不和谐,她经常在家里听到父母吵架的声音。
这让她感到压力很大,她觉得自己身不由己,无法改变家庭中的情况。
她变得孤独而沉默,并对学习和社交失去了兴趣。
分析:小红的心理压力来自于家庭的不和谐氛围。
她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导致她的消极情绪和对学习和社交的退缩。
解析:小红应该找到适当的方式来应对家庭问题。
首先,她可以寻求成年人的帮助,如老师、辅导员或者亲戚。
他们可能能够给予她合适的建议和支持。
其次,她可以通过参加兴趣班或社团活动来丰富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子,从而减轻心理的负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关注学前儿童的情绪健康
1.注意儿童情绪发展的任务要与年龄阶段相适应 2.形成新的依恋 3.帮助儿童集中注意力 游戏是锻炼专注力的最好途径 4.多与家长沟通
二、帮助学前儿童克服情绪危机
1.妥善处理分离焦虑 转移注意力、依恋对象 2.敏锐察觉儿童的情绪 细心,多练习 3.关心单亲家庭的儿童 不歧视,帮助幼儿认识父母离婚与儿童无关 4.帮助幼儿了解死亡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及其影响因素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 1.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
• 三抬四翻六坐七滚八爬九长牙十会走
• 2.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
• 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 3.热爱游戏,善于游戏
• 这是孩子的天性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4.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
需要正能量
三、帮助儿童掌握社会性技巧
(一)培养儿童的移情能力 (二)帮助儿童积累分享的经验 (三)帮助边缘儿童提高社交技巧
四、维护儿童的自尊
1.接纳和关心所有的儿童 ----公平 2.肯定和认可儿童 3.尊重儿童
五、爱护特殊儿童
1.帮助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发展自控能力 2.指引情绪障碍的儿童度过纷扰 3.善待攻击性儿童
36
目录
1、观察幼儿园环境布置(装饰方式、使用 材料等),并思考环境布置的特色、教育 作用。
2、观察幼儿园大、中、小班半日教学活动
3、了解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教育工作 的事,企图通过孩子来实现
4.社会性焦虑:跟着社会的风气走,没有主见,商业炒作的结果
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三)社会文化 暴力、色情、毒品、歹毒
(四)个体因素 如: 抑郁质气质 能力弱
第三节 积极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
一、关注学前儿童的情绪健康
1.注意儿童情绪发展的任务要与年龄阶段相适应 2.形成新的依恋 3.帮助儿童集中注意力 游戏是锻炼专注力的最好途径 4.多与家长沟通
5.年龄特征明显
天真、幼稚、活泼
6.很快适应环境变化
变化随时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 能快速适应变化则能快速恢复情绪
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遗传与疾病
(二)家庭教养方式
1.四种教养方式: 民主型 专制型
放任型
冷漠型
2.家庭焦虑:
1.生物性焦虑:不相信自己可以抚养好孩子
2.成长性焦虑:急功求成,拔苗助长
第六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当我从11楼跳下
心理健康应从娃娃抓起!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适应过程,是认知、情感、
社会化的均衡发展过程,是个性和谐状态。 ----概括为:心理和谐即健康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10个标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