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被动句和日语被动句型

合集下载

古汉语被动句和日语被动句型

古汉语被动句和日语被动句型

二、古汉语被动句和日语被动句型“…は…に…れる”,“…は…に…られる”的对应关系用行为的受事者(被动者)作主语的句子叫被动句,是相对于主动句而言的。

古汉语的被动句常借助于被动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于字句为“主语使宾语动”。

在这种使动句中,宾语不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而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

其动词可以是及物动词亦可以是不及物动词。

可对应为“…は…に…せる”,“…は…に…させる”。

例21 墨子曰,何不见我于王?(《墨子.公输》)例22 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对应为例23 父は兄に新闻を読ませる。

/ 父亲让哥哥读报纸。

例24 人工的に雨を降らせる。

/ 人工降雨。

例21的译句为“墨子说:你为何不让我见大王?”,其中,“我”是宾语,“见于王”的施动者也是“我”;例23亦是如此,“兄に”是宾语,同时“兄”也是“读报纸”的施动者;例21中的“见”是一个及物动词,例22中的“活”则是一个不及物动词;而例23中的“読む”是一个类似于及物动词的日语他动词,例24中的“降る”则是一个类似于不及物动词的日语自动词。

(2)名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名词作使动的情况也很多,所谓名词的使动,就是“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即宾语具有使动意义。

此时,在日语中可以看做与“…を…にする”,“…を…になる”的对应。

例25 纵使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例26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史记•秦世家》)对应为例27 砂漠をオアシスにする。

/ 使沙漠变成绿洲。

显而易见,例26中的宾语“国”和例27中的宾语“砂漠を”都是具有使动含义的名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形容词作使动用法时,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就不是主语所有,而是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和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

日语中可对应为“…を形容词词干く+する”,“…を形容动词词干にする等句型。

例28 君子正其衣冠。

(《论语•尧曰》)例29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从中日对译的角度看中日被动句的差异

从中日对译的角度看中日被动句的差异

从中日对译的角度看中日被动句的差异由于日语被动句在与汉语进行对译时,两种语言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所以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日语被动句是日语学习中的一大难点。

从中日对译的角度对中日被动句进行对比,进而分析日语被动句的特点,帮助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加深对日语被动句的理解。

被动句中日对译差异中日被动句在对译上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日语被动句是日语学习的一大难点。

本论文将围绕日语被动句,通过与汉语的对译进行比较,探索中日被动句的差异所在。

一、行为对象由格助词「を」表示的被动句(1)子供が母親に叱られる。

翻译为汉语如下:(1)′孩子被母亲责备。

这种类型的日语被动句与汉语的被动句正好是对应的,因此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比较容易理解。

二、行为对象由格助词「に」表示的被动句(2)春子は見知らぬ男に話しかけられた。

直译为汉语如下:(2)′春子被不认识的男子打招呼。

直译后的汉语被动句是不自然的,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更倾向于使用主动句。

因此,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更习惯用主动句式来翻译以上的日语句子。

但是,当受事者变为主语的情况下,在日语中必须要使用被动句式,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

三、所有者被动句(3)彼はスリに財布をとられた。

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受母语迁移的影响,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容易翻译为:(3)′彼の財布がスリにとられた。

实际上,以上的句子在日语中是很少用的。

在日语中,动作主体当因为某种行为而受到影响的时候,特别是蒙受不好影响的时候,倾向于把动作主体,即所谓的有情物作为主语,再使用被动句式以表达这种影响,而不用“他的钱包”等无情物作为被动句的主语。

在日语中,有情物做被动句的主语是由来已久的表达传统。

与此不同的是,汉语中无论是有情物还是无情物都可以作为被动句的主语,没有限制。

因此该种类型的日语被动句,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但是,无情物作为主语的被动句在日语中也不是完全没有。

特别是在书面语中,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使用无情物作为被动句的主语。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对应形式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对应形式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对应形式在日语及汉语语法中,被动句均表示主语受到动作的影响。

但是,两者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本文将分别介绍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对应形式。

一、日语被动句日语被动句的基本结构是“を+受身形”。

例1:父がリンゴを食べた。

(父亲吃了苹果。

)→リンゴが父に食べられた。

(苹果被父亲吃了。

)例2:私たちがラーメンを作った。

(我们做了拉面。

)→ラーメンが私たちに作られた。

(拉面被我们做了。

)可见,被动句中的主语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接受动作的对象。

同时,表示动作的谓语动词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了受身形,即“变轻音+られる”。

除此之外,当句子中存在“ている”“てある”“てもらう”等构成句法时,若要将其变为被动句,需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转换。

例3:彼がコーヒーを飲んでいます。

(他在喝咖啡。

)→コーヒーが彼に飲まれています。

(咖啡被他喝了。

)例4:部屋を掃除してある。

(房间已经打扫了。

)→部屋が掃除されている。

(房间被打扫了。

)例5:姉が私に漫画を貸してくれた。

(姐姐借给我漫画。

)→私に漫画が姉に貸されてくれた。

(漫画被姐姐借给了我。

)在汉语中,被动句的基本形式是“被+动词+宾语+补语”。

例6:我吃了一个苹果。

→我被一个苹果吃了。

例7:他写了一封信。

→一封信被他写了。

例8:我们打了三场比赛。

→三场比赛被我们打了。

不过,汉语被动句的结构较为灵活,也可以进行结构转化,例如:例9:他对我说了一句话。

→我听到了他对我说的一句话。

例10:我看到了他做的功课。

→他的功课被我看到了。

在这种转化结构的汉语被动句中,主语同样发生了变化,谓语动词则变化为了另一个动词。

同时,宾语变成了被动的对象。

总结:。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对比研究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对比研究
2 汉语被动句的特征
2.1 汉语被动句谓语的特征 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中的野被冶其词性是介词遥如果要表达野耀被耀袁耀冶
必须用野被渊介词冤+动词冶的结构遥 例渊9冤她也许是被希望鼓舞着袁也许是被焦虑折磨着遥 渊 巴金 叶春曳冤 例渊9冤中袁野被折磨冶是由野被冶与动词野折磨冶两部分构成的遥 由此可
以看出院汉语中的被字结构大体上都是由介词野被冶与具有实际汉语意 思的动词都成袁并且动词不发生任何形式上的变化遥 2.2 汉语被动句的句型特征
也会使学生对理论知识丧失兴趣袁因为企业一味的要求提高专业技能 水平袁错误引导学生认为只要是多参加社会实践尧见习尧实习袁就能满 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袁就业就会变得简单袁从而大幅度减少理论知识方 面的学习袁进而忽视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遥
4 小结
其实袁高校教学改革不仅仅体现在就业指导课改革上袁专业课尧公 共课尧选修课均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袁以就业指导课为突破口袁 为其他课程改革打好基础袁为高校教育实现更快尧更好发展而夯实基 础袁前提是要把握好就业指导课实行校企合作的利与弊遥
渊23冤他的意图竟被我们感觉到了遥
渊24冤他的行踪被特务知道了遥
但也不是所有的心理认知动词都能进入 野被冶 字句充当述语袁如
野怕冶尧野希望冶尧野害怕冶尧野主张冶尧野觉得冶等就不能进入遥 综合起来看袁不
能进入野被冶字句的动词有院
关系动词院是尧有尧没有尧像尧姓尧等于尧属于尧意味着等曰
助动词院能尧会尧可以尧应该等曰
渊2冤Beaten by insects, I felt painful. 例渊1冤中袁与野被表扬冶相对应的日语动词是野praised冶曰例渊2冤中与 野被咬冶相对应的日语动词是野Beaten冶曰由此可以看出院汉语中表达的 野被+动词冶相当于日语中的被动动词即野未然形+ reru窑rareru冶的形式遥 1.2 日语被动句的句型特征 日语被动句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根据野主语是否是人冶分类袁或根据 野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语意联系冶分类两种方法遥 本文以按照野主语 是否是人冶的分类方法为基础袁又结合根据野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语 意联系冶的分类方法袁对日语的被动句做以下说明遥 1.2.1 有情主语句 主要指以人作为主语的句子袁是日语固有的被动句遥 员冤直接被动句 指将接受动作或作用的人作为主语来叙述遥

古代汉语被动句有哪些表示法?举例说明。

古代汉语被动句有哪些表示法?举例说明。

古代汉语被动句有哪些表示法?举例说明。

【摘要】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特点是在动作的承受者放在句子的主语位置,动作的执行者放在谓语位置。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基本结构是主语+被+动作+的+结果。

表示被动的方法包括使用“受”、“为”、“披”等词语,以及使用被动词“受、受披、为、被”等。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被动句的表示法可以通过“受、为、被”等词语来展示。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特殊表示法包括用“当”、“及”等词语表示被动。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典型案例有“吾被之也”、“穷我之人”等。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应用范围广泛,现代汉语仍然保留了一定的被动句表达方式,如“被”字结构。

在现代传承中,古代汉语被动句的表达方式仍有影响,但已逐渐演变为更简洁明了的方式。

【关键词】古代汉语被动句、特点、基本结构、表示法、举例、特殊表示法、典型案例、应用范围、现代传承1. 引言1.1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特点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动作主体常常是不明确的,即谁是动作的执行者往往不清楚。

这种不明确性使得被动句适用于描述一些无需强调执行者身份的情况。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重点通常放在动作的承受者身上,强调动作对承受者的影响或作用。

这种关注承受者的特点也是被动句的一大特点。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语法结构相对复杂,需要通过不同的表示法来表达被动动作。

这种复杂的结构使得古代汉语被动句在表达方式上更加灵活多样。

古代汉语被动句在语法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动作主体不明确、重点在承受者身上以及复杂的表示法等方面。

这些特点使得古代汉语被动句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2. 正文2.1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基本结构古代汉语被动句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主语、动词、被动结构和宾语。

在古代汉语中,被动句的标志通常是“为”、“受”等字,而被动结构的位置一般在动词后面。

被动句的基本结构可以通过以下例句来说明:1. 他被打了。

在这个句子中,“他”是主语,“被”是表示被动关系的标志,“打”是动词,“了”是动作发生的标志。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对应形式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对应形式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对应形式【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的对应形式。

文章概述了日语和汉语被动句的结构;然后对比了两种语言中被动句的构成方式;接着举例说明了如何将日语被动句转换为汉语被动句;最后总结了学习日语和汉语被动句时需要注意的语法点。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日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的对应形式,提高对两种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关键词】日语被动句、汉语被动句、对应形式、举例说明、语法注意点、引言、结论、概述、总结1. 引言1.1 概述被动句是语法中常见的一种句型,能够将动作的承受者置于主语的位置,从而突出动作的对象。

在日语和汉语中,被动句也是非常常用的句式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对应形式,分析其结构及用法,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用法。

在日语中,被动句的构成主要通过动词的词尾变化来表示,同时需要调整句子结构来表达动作的承受者。

相比之下,在汉语中,被动句的结构相对简单,一般通过在动词前加上“被”字来表示。

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都有各自独特的用法和注意点,需要学习者注意灵活运用。

2. 正文2.1 日语被动句的结构日语被动句的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主语(被施事者)、助动词「られる/れる」或「される」、动作的对象、动作的主语(施事者)。

主语通常是被动发出者或被动受事者,助动词「られる/れる」或「される」表示动作的被动形式,动作的对象是受到影响的对象,动作的主语是执行动作的对象。

举个例子,假设原句是「私は友達にケーキを食べさせました」(我让朋友吃了蛋糕),这个句子中的主语是「私は」(我),助动词是「させました」(让),动作的对象是「友達」(朋友),动作的主语是「ケーキ」(蛋糕)。

如果改为被动句,就可以变为「私は友達にケーキを食べさせられました」(我被朋友吃了蛋糕)。

日语被动句的结构相对比较固定,但需要注意的是动作的主语和动作的对象在句子中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进行理解和翻译。

日汉被动句语用对比分析

日汉被动句语用对比分析

日汉被动句语用对比分析【摘要】被动句作为一个特殊的句式,在日语和汉语中都大量存在。

我们在具体运用时不难发现,有时二者不能互译,日汉被动句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就目前的研究资料来看,从语法和语义方面对被动句的研究比较集中。

本论文拟从语用学方面入手,使用中日对译语料库等分析日汉被动句的语用条件及语用功能。

【关键词】日语被动句;汉语被动句;语用分析一、日汉被动句语保持篇简洁、连贯的语用分析当要叙述某件含有大量信息的事件时,为了使叙述意图明确、有条理、简洁,可以采用被动句。

下面我们来分析两个例子:(1)小父さんが弟をほめた。

弟はとてもうれしそうだった。

/ 叔叔夸奖了弟弟,弟弟很高兴。

(2)弟は小父さんに褒められて、とてもうれしそうだった。

/弟弟被叔叔夸奖了,很高兴。

例(1)和例(2),使用两种句式叙述了同一件事,例(1)使用了主动句,例(2)使用了被动句。

根据合作原则及四个准则中的方式准则要求:避免晦涩;避免歧义;简练;井井有条的要求,例(1)中不论日语还是汉语的句子中都重复出现了两次“弟弟”,使表述显得松散、累赘,违反了简练的要求,而例(2)中“弟弟”作为受事,被置于主位,属于已知信息(旧信息),后面的述位部分作为新信息,围绕主位展开,就没有再次强调“弟弟”的必要,因此被动句的使用避免了已知信息的重复,使整个句子显得紧凑、简洁、在紧密联系的上下文中结成一体。

二、日汉被动句视点选取的语用分析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理解是一个根据话语提供信息或假设去寻找最佳关联性的推理过程。

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听话人需要一系列的语境假设去处理说话人话语里的新信息或新架设,推导出话语含义及说话人的意图。

(3)a:太郎が次郎を殴った。

/太郎打了次郎。

b:次郎が太郎に殴られた。

/次郎被太郎打了。

根据例(3)的句意,我们可以想象次郎可能是哭着回到了家里,那么此时日语方面,b句更适合表达这一事态。

在具体语境中,选用被动句,说话人的意图是说明“次郎被打”的这一结果及影响,并且强调被打的对象是“太郎”,其中带有一种对次郎的同情,以及对“太郎不满”的言外之意。

中日被动句对比研究

中日被动句对比研究

中日被动句对比研究作者:赵榕来源:《文学教育》 2017年第1期内容摘要:中日语法体系中都存在被动句,但学习中我们发现两者用法却大有相同。

对于学习日语的中国人来说,日语被动句的掌握一直是日语语法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而使用过程中我们经常出现混淆误用的情况,所以清楚地掌握二者的异同点能帮助我们正确恰当的使用日语被动句。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日被动句的异同点,希望能对今后的日语学习产生帮助。

关键词:中日对比被动句异同点日语学习一.有关中日被动句简单来说,汉语的被动句指在动词前面带有“被、叫、让、给”等标志的句子。

日语的被动句则一般为「Aは/がBに/から/によって(Cを)+動詞未然形+れる/られる」所形成的句子。

汉语属于孤立语,词汇缺乏形态变化,因此汉语主要通过虚词及语序来表达语法关系。

汉语的动词没有被动态,只有通过添加前置词“被、叫、让、给”等来形成被动。

而日语是粘着语,主要通过助词、助动词粘着在独立词后面的情况来判断句子的形态。

而日语被动态的主要表现手段则由助词「に」、「から」、「によって」和助动词「れる」、「られる」构成。

汉语被动句按照有无被动形式标志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无标志的被动句,或叫意义被动句、概念被动句,如:“作业写完了”,另一类则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典型的就是“被”字句。

而常见的日语教科书、语法书中一般把日语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两种。

“直接被动句”指主语直接受到动作或者作用的影响,主语又是动作作用的直接承受者。

“间接被动句”主语不是动作的直接承受者,而是间接地受到与之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的影响。

且这种影响往往是对主语(主体)不利的,所以在日语中它又叫做“受害被动句”(「迷惑受身文」)。

也还有按照“主语是否是人”的分类方法将日语被动句分为有情物主语句和无情物主语句,或根据“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语意联系”分类的。

二.中日被动句异同点a.不同点:1.所有者被动句汉语中常有以“持有者的持有物”的形式为主语出现的被动句,而日语认为受事者不应该为无情物,应该是它的所有者,有情性的人,所以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将这类情况翻译为「持ち人の持ち物+は+(Bに)動詞未然形+れる/られる」的句式。

古汉语的被动句式

古汉语的被动句式

古汉语的被动句式一、被动关系:主语和谓语之间是施受关系,即主语是受动者,是谓语发出动作的接受者。

二、两类被动句:(1)意念上的被动句,没有形式标记,是被动句的胚胎。

(汉语多此类句子:杯子打烂了,英译?be+broken+by me)①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②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③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

(2)被动句,有形式标记。

三、古汉语常用形式标记:见、于、为、被(一)、“见”字句(见,助动词,表被动,最早的被动句式,先秦时期)1、SP(受事主语)+见+V。

这是最古老的句式,甲骨文已经出现。

如:①今日王其步,见雨,无灾。

(今日商王出行,被雨淋,无灾)这种句式在春秋战国及其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在使用。

如:①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墨子)②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③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汙;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2、SP+见+V+于/於+OA(主动者)(用介词“于/於”引进主动者)如:①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庄子)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SP+见+V+O如:①后有渤海陈斐见授此郡,忧愁不乐。

(太平广记)4、主+见+V有两种句式:(1)受事主语+见+V(2)施事主语+见+V(见≈我)①少加孤露,母兄见骄。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客气说法:①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

②张希祖若欲相识,自应见诣。

今天:请见谅、见怪、过蒙您见爱,实不敢当、不知有何见教?让您见笑了。

(二)、“于”字句(“于”介词,引进主动者,先秦时期)1、SP+V+于+OA。

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对比,常常用“于”字句,如:①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

②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三)、“为”字句(由助动词—→介词,先秦——唐代)1、SP+为+V,“为”是助动词。

常见动词有:戮、禽、虏、杀、笑等。

如: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韩非子)(“为”与“见”相互呼应,并列,所以说此处的“见”和“为”字的功能是一样的。

中日被动句的对比研究

中日被动句的对比研究

中日被动句的对比研究
语言学家通常把被动句分类为两大类:中日被动句。

被动句通常表示动作,在日语中
表达的被动句和中文的有一些差异。

为了研究这种差异,对中日被动句进行对比分析是必
要的。

首先,从句子结构来看,中文的被动句结构是主谓宾的形式,即“S + B + O”,其
中S表示谓语动词,B表示被动语态,O表示宾语。

而日语的被动句结构是“A + V + O”,其中A表示被动动词,V表示动词,O表示对象。

由于日语的表达方式不同,被动句在两
种语言里含义和用法也不相同。

其次,从语义上来看,中文的被动句特别关注的是受让的人,即“吃饭”句子中的“被”,也就是“被吃”的人。

而日语的被动句则多涉及受让行为本身,即“吃”。

两种
语言在表达同一种意思时,要用不同的句型,如“他被逮捕了”这句中文可用“他(が)
逮捕された"来表示,二者在表达上有较大不同。

此外,在时态上也存在差异。

由于日语的被动句并不区分时间,通常不会加上时间副词,如“水被喝完了”,在日语中可以只用“水(を)飲みおわった”表示,而在中文中
必须加上“了”才可以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中日被动句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句子结构、语义和时态等方面,这也反
映出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若想要有效地运用被动语态,就要深入了
解两种语言的差异特点,以便在表达上更为精准。

03第三节 古汉语被动句

03第三节   古汉语被动句

6.“被×所×”式、“被×之所×”式、“被所 ×”式(受“为”字句类化而产生) 其王本姓温,月氏人也。旧居祁连山北昭 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踰葱岭,遂有其国。 (魏书·西域传) 为半钱债而失四钱,兼有道路疲劳乏困, 所债甚少所失极多,果被众人之所怪笑。 (百喻经·债半钱喻) 达非司马懿对手,必被所擒。(三国演 义·第九十四回)
(二)带有标记的被动句。
第一大类:单纯型 1.于字式(及物动词+于+施事者) ①若于帝。……不若于帝。(丙212) 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汉 书·贾邹枚路传) 比较:治于人者食人。(被动结构作主语, 非被动句。)
“及物动词+于+施事者”句式经常出现在 主动与被动对比的句子里。如: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 文公上)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荀子·修身)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籍传)
附:“被”的词义演变
被:寝衣(被子)→覆盖、扩展→施加、到达 (好事) • →蒙受、遭受→助动词 → →介词 • (多用于不愉快或不幸 的事) • 光被四表。(尚书·尧典) • 泽被生民。(荀子·臣道) • 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
第二大类:综合型
• 1.“为×于×”式 • 暴王桀纣幽厉……失其国家,身死为 于天 下。(墨子·法仪) • 比较: • 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亡,为 天下 。(墨子·所染) • 秦王安能制晋、楚……楚少出兵,则晋、 楚不信,多出兵,则晋、楚为制于秦。(战国 策·秦策二) • 胥之父兄为戮于楚。(史记·吴世家)
2.为字式
A.为+及物动词 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失礼违命,宜其为禽也。(左传·宣公二年)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三) B.为+施事+及物动词 卒为天下笑。(战国策·赵策三)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

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

• 下施之万民,万民被其利,终身无已。(墨子·尚贤 中)
• 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创,创伤 。
• 晋献惑于骊姬兮,申生孝而被殃。(楚辞)
• 处非道之位,被众口之谮。(韩非子)
• 行直而被刑,则修身者不劝。(淮南子)
• 泗水以北,宜五谷桑麻六畜,地小人众,数被水旱 之害,民好畜藏,故秦、夏、梁、鲁好农而重民。 (史记·货殖列传)
• b. 夫制于燕者,苏子也。(《战国策·燕策 一》)苏子,苏秦。
贰、“见”字式
• 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左传·僖公二十年》)随,随国,姬姓侯 爵,故城在今湖北随县南。不量力,自不量力 。过,过错。
•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论语 ·阳货)
•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楚辞·渔父)
意念被动句是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意念被动句是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主动和被动的区分主要靠语境以及词义主动和被动的区分主要靠语境以及词语之间的语义选择限制关系这种句子实语之间的语义选择限制关系这种句子实际上就是受事主语句从甲骨文到现代汉际上就是受事主语句从甲骨文到现代汉语一直都在使用语一直都在使用
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
(《古代汉语教程》第190-191页) 注:本讲所说的被动句不限于先秦 西汉,也涉及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汉语。
零、意念被动句
• “意念被动句”是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 义,主动和被动的区分主要靠语境以及词 语之间的语义选择限制关系,这种句子实 际上就是受事主语句,从甲骨文到现代汉 语,一直都在使用。
• 李牧诛,司马尚免。(《史记·赵世家》) 李牧、司马尚,赵幽穆王时的大将,此指 李牧被赵幽穆王诛杀,司马尚被赵幽穆王 免职。

古代汉语中被动句的主要类型

古代汉语中被动句的主要类型

古代汉语中被动句的主要类型
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是指句子中的动作或状态是由句子的宾语承受的,而不是由主语执行的句子。

被动句在古代汉语中是非常常见的,下面列举了一些主要类型。

1. 被动语态:被动语态是最常见的被动句类型。

在被动语态中,动作的承受者成为主语,而动作的执行者则成为宾语。

例如:“这本书被我借走了。


2. 使役被动句:使役被动句是指主语通过某种手段使宾语承受动作。

例如:“他被老师罚站了。


3. 客观被动句:客观被动句是指动作的承受者是不可控的,即无法由人为控制。

例如:“这个城市被地震摧毁了。


4. 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是指动作的承受者不是直接的宾语,而是通过介词与宾语相连。

例如:“这个问题被他们讨论了。


5. 被动使役句:被动使役句是指主语被迫承受某种动作。

例如:“他被逼着签了字。


6. 被动补语句:被动补语句是指主语的状态或性质是由宾语所决定的。

例如:“他被认为是一个好学生。


7. 被动副词句:被动副词句是指句子中的副词表示动作的承受者。

例如:“这个问题被大家都关注。


8. 被动介词句:被动介词句是指介词后面的宾语承受动作。

例如:“他被老板炒了鱿鱼。


9. 被动动名词句:被动动名词句是指动名词作为宾语承受动作。

例如:“他被打了一顿。

”。

小议汉日被动句差异

小议汉日被动句差异

26/2011作者简介:段力(1982.9-),女,湖南,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助教,日汉对比,日语教学,对日汉语教学。

小议汉日被动句差异(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省528225)段力摘要汉语和日语都有被动句式,但两种语言又都存在不少的差异。

在日语教学或者对日汉语教学中对两种语言进行对照可以解释对外汉语或日语学习学生学习被动句产生偏误的原因,对被字句教学有很积极地作用。

本文试从汉日被动句的谓语、受事、施事这3个方面简单探讨汉日被动句的差异。

关键词日语被动句汉语被动句汉日被动句差异汉语和日语都有被动句式,它们的结构都是相对固定的。

但是不管是从它们的外部结构还是深层含义,都存在不少的差异。

本文从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汉日被动句的差异。

一、汉日被动句的谓语差异我们首先来看一些典型的汉语被动句:例1.这种错误政策被执行过。

例2.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

例3.风浪中行船的人随时会被风浪吞噬。

再来看一些典型的日语被动句:例1.その子は母親にしかられて、泣き出した。

那个孩子被妈妈训斥,哭了。

例2.森さんは知らない人から話し掛けられた。

森先生被不认识的人搭讪。

(一)从谓语动词的形式来看,汉语的被字句的谓语动词一般不能是光杆动词,如例1。

极少数的光杆动词在满足了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才能充当汉语被字句的谓语动词,且多指不利的事,如例2。

少量的单个双音节动词本身是动结式动词,而且被字后带有宾语,谓语动词前有某种状语,如例3。

而日语由于是粘着语,在日语中,动词未然形之后加上被动助动词れる/られる就构成了动词的被动态,所以形式上都是由光杆动词充当。

(二)关于日语和汉语中的不及物动词被动句汉语不及物动词被动句例句:例1.年轻的母亲被孩子哭得心烦意乱。

例2.他被化装成小丑。

日语自动词(相当于不及物动词,但不完全等同)的例句:例1.忙しい時に客に来られて、仕事ができなかった。

正忙的时候来了客人,结果工作没干成。

例2.彼は奥さんに逃げられて、すっかり元気をなくしてしまった。

第八章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第八章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古 代 汉 语
第八章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一、被动与被动句式 二、古汉语常见被动句式
一、被动与被动句式
被动:所谓被动,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 为动作的受事者、承受者,而不是发出者、施事 者。如: 蔓草犹不可除。(《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蔓草犹不可除。(《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 。( 这种只有从意义上能理解出其中的被动含义,而 句中没有任何特殊词语能体现其被动含义的被动 句,被称为“意念被动句”,也叫做“无标志的 被动句”。
4、“被”字句 “被”字被动句式在战国末期已经出现,汉代以 后逐渐增多,并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中,成为现代 汉语的最主要被动句式。
构成: 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加“被”,后来在
“被”之后可以出现主动者。 “被”本身可以表示被动,后来 也可作介词引入行为动作 ②能引入主动者。
“被”是由动词逐步演变、虚化来表示被动含义和 引入主动者的。被动句中的“被”的源头是动词“ 被”,是“蒙受”、“遭受”的意思。如: 地少人众,数被水旱之灾。(《史记货殖列 地少人众, 被水旱之灾。(《史记 。( 传》) 先王能令其民蹈白刃,被石矢。(《商君书 先王能令其民蹈白刃,被石矢。(《商君书 。( 慎法》) 慎法》
特点:
3、“见”字句 古代汉语中另一种常见的被动句式是“见”字句。 构成: 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直接加“见”。 “见”的作用: “见”是副词,本身表达“被”的 意思,即直接表示被动。 ①“见”出现在动词之前。 特点: ②“见”不能引入主动者。 ③可以靠“于”字句帮助,构成“见…… 于”式,引入主动者。 如: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楚辞渔父》 (《楚辞渔父》)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对比研究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对比研究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对比研究作者:王莉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18期【摘要】不论是现代日语还是现代汉语,被动句都可以说是一个难点。

在日语中被动句是由被动助动词“reru·rareru”参与构成的句型。

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中的“被”其词性是介词。

如果要表达“~被~,~”必须用“被(介词)+动词”的结构。

此文就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对比做以下研究。

【关键词】日语;汉语;被动句;对比1 日语被动句的特征1.1 日语被动句谓语的特征被动句简言之即表示“被…”之意的句式。

日语中被动句是由被动助动词“reru·rareru”参与构成的句型。

但整体而言,日语中的“未然形+ reru·rareru”都被看成一个整体即被当作一个动词来用。

例:(1)Mr. Tian was praised.(2)Beaten by insects, I felt painful.例(1)中,与“被表扬”相对应的日语动词是“praised”;例(2)中与“被咬”相对应的日语动词是“Beaten”;由此可以看出:汉语中表达的“被+动词”相当于日语中的被动动词即“未然形+ reru·rareru”的形式。

1.2 日语被动句的句型特征日语被动句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根据“主语是否是人”分类,或根据“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语意联系”分类两种方法。

本文以按照“主语是否是人”的分类方法为基础,又结合根据“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语意联系”的分类方法,对日语的被动句做以下说明。

1.2.1 有情主语句主要指以人作为主语的句子,是日语固有的被动句。

1)直接被动句指将接受动作或作用的人作为主语来叙述。

(3)He grew up under the pride.原本被动句是只用于表示主语(主体)受到伤害、利益受到损害等不利影响时的表达,但近年来由于受西洋语法影响,日语中也出现了以下这种并非“受害”,反而有点“受益、受惠”的被动句。

中日被动句对比分析

中日被动句对比分析

中日被动句对比分析中日被动句对比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和日本是两个东亚国家,但他们在语言结构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尤其是在被动句方面,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中日被动句的结构和用法上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帮助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

一、中文被动句1.1中文被动句结构在中文中,被动句是一种虚拟语气,由“被”动词+及物动词的宾语+受事者的宾格+受事者的变体或者“被”动词+及物动词的宾语+受事者的宾格组成。

例如:这本书被我读了(被+动词宾语+宾格),这本书被我读完了(被+动词宾语+宾格+宾语补足语)。

1.2中文被动句用法在中文中,被动句通常用于表达“某物或某人受到某人或某物的动作”,即表达“主动方”和“被动方”之间的关系。

例如:这本书被我读了(表示“我”是主动方,“这本书”是被动方)。

二、日文被动句2.1日文被动句结构在日文中,被动句也是一种虚拟语气,由“される”(表示被动意义的助動词)+ 及物动词+ 受事者+ 受事者变体组成。

例如:この本は私に読まれた(される+ 动词+ 宾格+ 宾格变体),この本は私に読み終わられた(される+ 动词+ 宾格+ 宾格变体+ 助動词“られる”+ 动词宾语补足语)。

2.2日文被动句用法在日文中,被动句通常用于表示“某人或某物受到某人或某物的影响”,即表示“主动方”和“被动方”之间的关系。

例如:この本は私に読まれた(表示“私”是主动方,“この本”是被动方)。

三、中日被动句对比分析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文和日文在被动句的结构和用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在中文中,使用的是“被”字和宾格来表示被动意义;而在日文中,使用的是“される”助動词和宾格变体来表示被动意义。

其次,在中文中,被动句通常用于表达“主动方”和“被动方”之间的关系;而在日文中,被动句通常用于表示“主动方”和“被动方”之间的影响关系。

最后,在宾语补足语方面,日文要求宾格前必须要有一个宾格变体来补充它的意思。

以日语被动句分类为基础的中日被动句对比研究

以日语被动句分类为基础的中日被动句对比研究

138以日语被动句分类为基础的中日被动句对比研究郭 栩 李丽君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摘要:被”字句是现代汉语语法的特殊句型,日语中也有被动句日语叫做“受身文”,跟中国的被动句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关键词:被”字句;受身文一、直接被动句直接被动句是指主语直接受到动作或者作用的影响,主语又是动作作用的直接承受者。

直接被动句根据受事有无生命分为以下两类:受事为有生命体和受事为无生命体。

(一)受事为有生命体受事施事都为有生命体时,被动句受事者为人或其他有生命体,这种受事受到外力的影响比较严重,日语中施事出现的这类被动句一般跟汉语的“被”字句相对应,也可以跟使用“给、叫、让”等介词被动句相对应,还可以跟使用动词“受、遭、挨”的意义被动句相对应。

在日语的直接被动句中如果受事是有生命体,施事不管是无生命体还是有生命体一般都跟汉语有标志被动句相对应。

例如:(1)私は また 友人に 笑われた。

直译: 我又 朋友 被笑了。

意译:我又被朋友笑了。

(2)私は 時々担任の先生に褒められる。

直译:我 经常 班主任 被表扬。

意译:我经常被班主任表扬。

例(1)中施事对象是“友人(朋友)”,受事对象是“私(我)”,两个都是有生命体,所以例(1)翻译为我又被朋友笑了。

例(2)中施事对象是“担任の先生(班主任)”,受事对象是“私(我)”,都是有生命的人,这些句子都能直接转换为“被”字句。

(二)受事为无生命体日语被动句的基本特点是在主语位置出现的是受事,受事除了有生命体以外还有具体物、抽象物等情况。

在直接被动句中施事和受事为无生命体时,翻译成汉语基本上为 “被”字句。

例如:(1)太陽は 黒い雲に 遮られた。

直译:太阳 黑云 被遮住。

意译:太阳被黑云遮住了。

这个句子中,受事是“太陽(太阳)”是无生命体,施事是“黒い雲(黑云)”也是无生命体,这样的句子和汉语中的“被”字句对应。

二、间接被动句日语间接被动句主语不是动作的直接承受者,而是间接地受到与之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的影响。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补充说明




以上各例中的“被”其所以不宜看作介词,是因为它们都 是直接加在动词之前的,“被”字后引进行为动作施事者 的用例在先秦两汉很难找到,也就是说,在先秦两汉, “被”并没有引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以构成介词结构的功 能。从魏晋开始,“被”才具有了带介词宾语的功能,故 只能认为自魏晋以后“被”才真正转化成了介词。例如: ①瑒、祯各被太祖辟。 《三国志· 魏书· 王桀传》 ② 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世说新语· 政事》 ③ 亮子被苏峻害,改适江虨。 《世说新语· 方正》 ④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世说新语· 言语》 ⑤ 后与王珣俱被桓温辟为掾,并礼重之。《晋书· 谢安传· 谢
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一、被动与被动句式
被动 被动句式

二、古汉语常见被动句式
被动


被动:所谓被动,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 为动作的受事者、承受者,而不是发出者、施事 者。如 蔓草犹不可除。(《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 五蠹》) 这种只有从意义上能理解出其中的被动含义,而 句中没有任何特殊词语能体现其被动含义的被动 句,被称为“意念被动句”,也叫做“无标志的 被动句”。这种被动句古今汉语是相同的,现代 汉语中也有。如: 大楼建好了。 鸡杀了。
2、“……为(名词、动词)……”



在动词谓语前用介词“为”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介词 “为”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 状语。例如: ①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五蠹》 ②身体离散,为天下戮。 《吕氏春秋· 慎大》 ③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史记· 淮阴侯列传》 介词“为”引进的行为施事者也可以不出现。只要有“为” 字在,同样可以构成被动句式,例如: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设。 《战国策· 策燕三》 ②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 《左传· 襄公十年》 ③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论 衡· 自纪》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对应形式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对应形式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对应形式作者:徐琦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20年第02期【摘要】被动句在日语和汉语中的运用都非常广泛,近年来有关汉日被动句对比的论文并不少见,但本文是从类型学的角度对汉日被动句进行对比。

首先对日汉被动句的类型进行了比较研究。

其次探讨了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对应形式。

最终得出结论:除日语的间接被动句外,直接被动句和物主被动句都可以在汉语被动句中找到对应形式。

【关键词】日语被动句汉语被动句类型学1. 日汉被动句的类型1.1 日语被动句的类型森山卓郎(2000)等人认为日语被动句可以分为:直接被动句和间接被动句。

北原保雄(1995)等人则把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和物主被动句。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观点。

仁田义雄(1980)的分类:(1)まともの受身; ;次郎が太郎に殴られた。

(2)第三者の受身; ;父は子に死なれた。

(3)持ち主の受身; ;次郎が太郎に頭を殴られた。

铃木康之(2000)的分类:(1)直接対象の受身; 三郎が次郎に殴られた。

(2)相手の受身; ; ; 花子がイヌに噛みつかれた。

(3)持主の受身; ; ; 次郎が太郎に自転車を壊された。

(4)第三者の受身; ; 兄は雨に降られた。

从以上分类可知日语被动句的分类方法众多。

笔者在本文中依据《综合日语》(2010)中提到的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和物主被动句的三分类法进行论述。

1.1.1直接被动句a. N1(人)が/はN2(人)にV(ら)れる这种被动句中,主语一般是表人名词,由原主动句中的“を格”名词充当,用「は/が」表示,原主动句中做主语的动作主体变为补语,用“に格”表示,谓语动词是他动词。

它与主动句完全相对应,二者可以自由转换。

(1)先生が学生をほめる。

→学生が先生にほめられる。

(《综合日语》)b. N1(事/物)が/は[N2(人)に]V(ら)れる被动句的主语为事物性名词,多用于客观地描述某一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汉语被动句和日语被动句型“…は…に…れる”,“…は…に…られる”的对应关系用行为的受事者(被动者)作主语的句子叫被动句,是相对于主动句而言的。

古汉语的被动句常借助于被动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于字句
为“主语使宾语动”。

在这种使动句中,宾语不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而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

其动词可以是及物动词亦可以是不及物动词。

可对应为“…は…に…せる”,“…は…に…させる”。

例21 墨子曰,何不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例22 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项羽本纪》)
对应为例23 父は兄に新闻を読ませる。

/ 父亲让哥哥读报纸。

例24 人工的に雨を降らせる。

/ 人工降雨。

例21的译句为“墨子说:你为何不让我见大王?”,其中,“我”是宾语,“见于王”的施动者也是“我”;例23亦是如此,“兄に”是宾语,同时“兄”也是“读报纸”的施动者;例21中的“见”是一个及物动词,例22中的“活”则是一个不及物动词;而例23中的“読む”是一个类似于及物动词的日语他动词,例24中的“降る”则是一个类似于不及物动词的日语自动词。

(2)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名词作使动的情况也很多,所谓名词的使动,就是“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即宾语具有使动意义。

此时,在日语中可以看做与“…を…にする”,“…を…になる”的对应。

例25 纵使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例26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史记•秦世家》)
对应为例27 砂漠をオアシスにする。

/ 使沙漠变成绿洲。

显而易见,例26中的宾语“国”和例27中的宾语“砂漠を”都是具有使动含义的名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汉语中,形容词作使动用法时,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就不是主语所有,而是主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和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

日语中可对应为“…を形容词词干く+する”,“…を形容动词词干にする等句型。

例28 君子正其衣冠。

(《论语•尧曰》)
例29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史记•项羽本纪》)
和现代汉语不同,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判断词“是”,但古汉语则不然,往往是用名词性结构或形容词性结构来充当谓语,在形式上与“也”相结合构成了名词谓语句或形容词谓语句,其典型表现是“…者…也”句式或“……也”句式。

而在现代日语中,判断助动词“です”也是与体言性词语(名词等)相结合,共同充当谓语,构成判断句。

由此可见,古汉语“…者…也”句式或“……也”句式和日语判断句“…は…です”或“…です”有着异曲同工的对应关系。

其主要类型有:
(1)在主语后面用关系词“者”停顿,谓语后面用“也”结尾,构成“…者…也”句式。

例1 南冥者,天池也。

(《庄子•逍遥游》)
(2)直接在谓语后面用加语气词“也”,构成“……也”句式。

例2 董狐,古之良吏也。

(《左传•宣公二年》)
(3)二者都不用,直接构成判断句式。

例3 秦,虎狼之国。

(《史记•屈原列传》)是典型的名词做谓语句。

(4)由形容词性结构来充当谓语的判断句式。

例4 韩氏之兵,非削弱也;民,非蒙愚也。

(《战国策•韩策》)
如果把以上这些判断句式翻译成日语,则都可以套用日语判断句“…は(が)…です”、“…
です”。

在动词后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构成“动+于+名”的句式,即主语为被动者,宾语为主动者。

可对应为“…は…に…れる”,“…は…に…られる”的被动句式。

例12 隐公慈而杀于弟。

(《孟子•告子上》)可对应为例13 良子は先生に褒められた。

/ち良子被老师表扬了,例12中的主语“隐公”是谓语动词“杀”的被动者,加上介词“于”便引出了这一动作的主动者“弟”。

而例13中的“良子”为表扬的对象,是主语和被动者;并通过助词“に”引出作为宾语和主动者的“先生”。

这与古汉语在成分对应上保持了呼应。

(2)为字句
在动词前面加上介词“为”引出行为的主动者。

有时,主动者可以省略,成为“为+动”的句式,也可发展成为“为所+动”的句式。

可对应为日语中省略主动者,“…は…れる”,“…は…られる”的被动句式。

例14 父母宗族,皆为戳没。

(《战国策•燕策》)
例15 岱不从,遂于战,果为所杀。

(《三国志.魏书》)
对应为例16 村田は叱られた。

/ 村田被骂了。

由比较可见,例14、例15和例16的主语都存在于句首,并都省略去了行为的主动者。

(3)见字句
在动词前面加上助词“见”,构成“见+动”的句式,这种句式中行为的主动者经常不出现,也可对应为“…は…れる”,“…は…られる”。

例17 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史记.高祖本纪》)
对应为例18 あの女はなぜ杀されたか。

/ 那女的为何被杀?
(4)被字句
在动词前面加上助词“被”,构成“被+动”的句式,可对应为“……れる”,“……られる”。

例19 错卒以被戳。

(《史记.酷吏列转》)
对应为例20 最後、やはり骗された。

/ 最终还是被骗了。

三、
众所周知,中国是日本的文化母国。

公元二世纪起(中国东汉时期),日本大规模地从中国接受了语言、文字并逐渐发展成有别于中国语言、文字的大和言语。

尽管在音韵法则等方面迥别于汉语,但其基础单词的词义还保持着某种共性,如中日同形类义语、中日同形同义语等就是明证。

若再对中国古汉语和现代日语进行仔细观察,我们又不难发现,在现代日语中依旧能够找到古汉语的“影子”即与古汉语句法相类似的对应关系。

也就是说,日本语的文法构造与古汉语也同样存在着一些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语法层次上来讲,日语是粘着语,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是孤立语。

两者在语法上有着比较大的差异。

但是通过比较和研究我们又能发现,汉语,特别是古汉语在语音、词和语法方面,又和日语有着很多不寻常的联系。

正因为在现代日语中,很多语法、句型以及表达方式和古汉语之间有着某种程度的关联,古汉语和日语之间的某种渊源关系便在其中可见一斑。

本文则通过中日的一些典型的句式比较,来探求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