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眼睛的作用(章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眼睛的作用

章维明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旨在学生对人体感知器官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拆解、拼装眼球模型、观看视频等活动,让学生认识人眼的结构和作用,并通过测量视角、动手试验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双眼的作用和意义。这样既让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类比能力,也培养了书生科学认识人体感知器官的科学素养,激发了学生对人体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拆装模型,知道人眼的基本结构,提高学生拆解、拼装模型的动手能力;

2.通过观看视频、交流、观察等方式,知道人眼基本结构的作用,提高学生类比能力;

3.通过测视角和套笔套,知道双眼的视野比单眼大,且能产生立体感,培养学生能通过测量、试验等科学方法去探究人体科学。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人眼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难点:能正确测量视角。

四.教学准备:

眼球结构模型、视角测量仪、自制PPT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眼睛的基本结构

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导入:哪种感官接受信息最多的?

交流:眼睛的结构。

操作:拆解眼球模型,认识名称、观察位置、思考影像进入眼球的顺序,最后拼装完整。

交流:根据影像进入眼球的顺序来介绍各结构名称,并拼装讲台上的眼球模型。

提示学生阅读P18的小资料。

不求全,为了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可纠正一些结构的名称。

提示学生参考P17的示意图。

投影讲台上的眼球模型。

活动二:认识眼睛基本结构的作用

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看:有关眼球各结构作用的视频。

交流:眼球各结构的作用,它们类似于生活中的什么物品。

观看:有关大脑在产生视觉时做了什么的视频。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加以介绍和演示方便学生的理解。

小结:既然一只眼睛已经能看清影像,为什么还要两只眼睛呢?况且这样还加重了大脑的“负担”。

活动三:比较单眼与双眼的本领

学生活动指导要点

交流:学生认为的双眼的作用。

操作:测量并记录单眼和双眼的视角大小。

交流:从测量数据中有什么发现?

操作:“套笔套”的试验。

交流:根据试验结果有什么发现?

适当引导学生闭上一只眼和睁开双眼感受一下。

介绍、演示、辅导学生使用视角测量仪。

实验中请部分同学将数据写到黑板上。

介绍“套笔套”试验的要求。

以举数字的方式了解其他同学的试验结果。

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眼球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双眼的作用。下节课继续了解其他的感知器官。

六.教学设计:

对于本科的教学设计,我主要贯彻了“用教材教”的原则,并根据“三原色”教学中的“绿色”,使学生的学习源于对生活的已有经验,并运用此经验获得新的认知的方式,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调整。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以下是我对本课的一些设计说明。

(一)充分运用教材资源:

当我问及学生“哪种感官接受信息最多?”时,指导学生阅读p18的小资料,让学生直截了当明确眼睛这一感知器官在感知外部信息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当学生拆解、拼装眼球模型时,提示学生对照p17的眼球结构示意图,以帮助学生认识各结构的名称和位置。并提示学生思考“影像”信息先后

进入了哪个结构,这样的有序记忆法有助于学生对眼球产生视觉的基本结构的识记。

(二)利用视频使教材内容更形象:

在对眼球基本结构的作用,以及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的教学中,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眼球产生视觉时的动态过程,能更形象的了解大脑处理视觉信息的作用。

(三)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改动:

1.我利用视频、类比和介绍的教学活动替代了“模拟人眼的工作原理”的实验。

原因在于:

首先,原有的实验容易误导学生对瞳孔和晶状体的作用。当移动模拟晶状体的凸透镜时,学生会误以为眼球对影像焦距的调节是依靠晶状体的前后移动所产生。同时,当影像在模拟视网膜的屏幕上产生颠倒的影像时,学生会误把此现象与小孔成像实验的已有经验相联系。从而产生这两大误解,却又很难向学生解释,因为小学生尚不具备对光先后穿过稍大的孔和凸透镜后产生影像的认知能力。

其次,该实验的效果不佳,且对应的眼球结构不全面。在实验中学生既要调节带孔的纸板,又要调节凸透镜,只有当两者与烛光、屏幕都处于理想的位置时才能得到实验结果,这对小学生来说是有相当大的困难的。并且该实验既缺少了角膜和视神经这两个结构,又未在实验中体现瞳孔的作用,这大大降低了实验的有效性。

再次,我认为类比的方法更能形象的让学生理解眼球各基本结构的作用。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认知,体现了教学三原色中的“绿色”。

最后,我对视网膜和视神经的扩展介绍,也有助于学生对本单元第四课中神经和脑的相关教学的理解和掌握。

2.我将“对笔尖”的试验改成“套笔套”试验,以提高试验的有效性。因为这是一个定性的试验,不需要精准度,所以套笔套更能体现试验的成功与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