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小林运用桂枝加附子汤经验

合集下载

桂枝加附子汤,方证对应,效如桴鼓经方就是如此神奇

桂枝加附子汤,方证对应,效如桴鼓经方就是如此神奇

桂枝加附子汤,方证对应,效如桴鼓经方就是如此神奇1. 此为我的个人案例。

我是张汉英,男,现年47岁,现移居加拿大蒙特利尔。

2. 一直以来,凌晨3点左右易醒,醒来身上有汗。

但因右臂疼痛,主诉一直不是汗出问题。

3. 右臂掣痛,从2017年11月底以来,医生都是用的当归四逆汤加减。

右臂疼痛减轻许多。

••••一、方证对应,效如桴鼓。

经方就是如此神奇。

1、20180201凌晨3点多有汗。

昨夜睡得晚点,也没加衣服,可能受寒了一点儿。

此也为营卫不和,一摸脉浮,也有鼻独鼻鸣症状,准拟煎桂枝汤。

煎桂枝汤前,喝了一碗温温的小米粥,结果还出了比较大的汗,耳朵也微蒙。

左右小肠经小海穴疼痛,右手尤甚。

手指有微厥感觉,阴阳气不相顺接。

小便利,大便难。

因稍微行动就有汗,于是临时决定煎桂枝加附子汤,固阳以摄阴。

附子24g、桂枝15g、芍药15g、生姜15g、大枣15g、甘草10g、夹杂1g细辛末。

近十天来,嘴唇起皮,感觉嘴唇瘦了点儿。

无所苦。

2、20180202凌晨两点多醒来,发现无汗。

然后一觉睡到6点多,发现无汗,全身干爽。

心里真高兴。

方证对应,经方真的是效如桴鼓。

自20180110以来,一直吃的是当归四逆汤加生姜、吴茱萸和附子。

自20180124,去掉了吴茱萸,另加了黄芪和西洋参。

在黄煌老师不合方和拆方的思路影响下,我一直琢磨着拆方,昨天终于让我逮住了机会。

3、今日停药,以观后效。

二、不合方、拆方是本次案例的一个意外收获。

自2018年1月10日以来,我的方子都是当归四逆汤加生姜、吴茱萸、附子加减,其中已完全包含了桂枝加附子汤。

但这并不能解决我的汗出问题。

可是,昨天我拆方之后,用的药和剂量完全是原方里的,细辛末捡不出来,还残留在里面。

但一剂药就立即见效。

这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黄煌老师的实验。

我想黄煌老师的实验必会对经方用药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方证对应,不需要完全对应。

【6.21】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讲义附子汤

桂枝加讲义附子汤

(六)乳漏案 孙某,女,38岁,1985年9月10日诊。患者生三
子,未育已十载。半年前双侧乳房乳汁自溢,点滴 不断,量少色清。白天内衣浸湿,需更衣1-2次,至 夜乳溢自停,能安然入睡。乳房不胀不痛,治疗无 效。肢软倦怠,精神不振,嗜睡懒言,畏寒喜温, 月经减少,近2月未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 缓。治拟温阳敛阴以缩乳,以桂枝加附子汤化裁: 桂枝9克,白芍15克,熟附片6克,煅龙骨、煅牡砺 各18克,生麦芽20克,大枣10枚,生姜4克。服6剂, 乳漏减少大半,觉口渴欲饮,去生姜、龙骨、桂枝, 附子减半,加麦冬9克,白人参3克,9剂。乳漏停 止,精神渐振。以十全大补丸善后,月经来潮,诸 症悉愈。(戴建林医案)
按语:《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凡阴阳 之要,阳秘乃固。”阳虚不固,则阴不自守, 汗出、乳漏诸症迭现。本案乳漏量少色清, 伴神倦懒言,畏寒喜温,舌淡,脉缓,阳虚 证见,故用桂枝加附子汤以温复阳气,并加 龙骨、牡蛎以增固摄阴液之功。阳固阴藏, 则乳漏自止,经水亦随之而通矣。
(七)寒疝案
王某,因寒冬涉水兼房事不节,诱发睾丸剧痛,
桂枝加附子汤
【原文】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
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 汤主之。(20)
【方解】 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祛风。
熟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
【功效】调和营卫,扶阳固表 【主治】
1、主症:恶风,汗漏不止,四肢微急,屈伸 不利,小便难。 2、副症:发热,脉浮或浮阳,而 且损阴。大汗淋漓、四肢拘急、脉沉而微, 有阳亡之虞,急以桂枝加附子汤温阳固表, 所幸一剂汗止。若不止,当以四逆汤收功。
(三)阳虚寒凝腿痛案
丁某,男,成人,西北轻工业学院机械厂工人。 1976年秋因两腿膝盖痛而就诊。患者腿痛一月,伸 屈不能自如,阴天下雨则加重,畏寒怕冷,出汗怕 风,口不渴,大便正常,小便色白,少而不畅,曾 在某医院吃过六剂独活寄生汤,无效。详细了解病 史,乃一月前因感冒吃发汗药,发汗过多而又受寒 引起。舌色淡有白苔,脉浮细。病情符合《伤寒论》 第20条,乃发汗过度而阳虚的病证,应用桂枝加附 子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9克、生姜9克、大 枣10枚、制附子9克,水煎服。患者服一剂后,显 著减轻,又服二剂而愈。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方歌:汗因过发漏漫漫,肢急常愁伸屈难,尚有尿难风又恶,桂枝加附一枚安。

相关条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方组: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煎服方法: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桂枝加附子汤案例15则1、安徽省苏昌富医生案例:患者:吴某当涂县人性别:男年龄:52岁初诊日期:2015年1月18号病史:自述5年前得了一次急性胃肠炎,当时输液几天感觉好了,但肛门坠胀感出现了,曾多次到南京某医院诊治,效果不佳,后来做肠镜报告为溃疡性结肠炎。

面黄,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弱,易出汗,形体略瘦,纳可,眠一般,大便一日数次,伴粘液。

处方:桂枝加附子汤方组:制附片15g,桂枝45g,白芍45g,生姜45g(切),大枣12枚(撕),炙甘草30g。

剂量:五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用冷水1500m乚浸泡1小时,煮开后再煮25分钟,分三次温服。

二诊:1月23号,患者很高兴,肛门坠胀已大大减轻,大便一天一到二次,已没有粘液。

调整处方:桂枝人参汤方组:制附片15g,桂枝60g,炙甘草60g,白术45g,党参45g,生姜45g(切)剂量: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用冷水1500m乚浸泡1小时,煮开后再煮25分钟,分三次温服。

三诊:自述症状全部消失。

桂枝人参汤七剂调理。

效果:已愈。

2、湖南省艾青松医生案例:患者:唐某娄底涟源人性别:女年龄:57岁初诊:2015年5月27日主诉:出汗多年,近来加重自述:多年前就有喜出汗的毛病,听别人说这是更年期综合症,都会有这个症状,所以一直就没管。

最近两年越来越严重,严重到稍微一做事汗就全部湿透衣服,每天至少要换七、八套衣服。

中间在市里几大名医处吃中药几十付,做过针灸、火疗等,效果不佳。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加附子汤
调和营卫,固表扶阳。
主治 太阳病发汗太过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少而不畅,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用于治疗表虚漏汗,顽固性盗汗,窦性心动过缓,小儿虚脱,乙型肝炎等。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日1剂水煎服。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表虚漏汗:应用本方:桂枝7g,9-15g,炙甘草6g,大枣8枚,生姜6g,黑附子9-15g。日1剂水煎服。治疗表虚漏汗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25岁以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身疼、关节不利、恶寒及小便短涩症状。结果:全部患者服药1剂后出汗均开始减少,其中服1剂汗止38例,服2剂汗止44例,服3剂汗止9例,服4剂汗止3例,治愈率为100%。
5. 利尿:桂枝有利尿作用。
本文来自: 医学生网() 详细出处参考:/yao/fangji/201002/38854.html
药理作用 主要有强心,扩血管,解热镇痛,镇静、抗惊厥,抗炎,利尿等作用。
1.对心血管作用:附子有扩张血管,强心作用。桂枝也有扩张血管作用。 惊厥:桂枝、芍药有镇静作用。桂枝、芍药、生姜、甘草有抗惊厥作用。
4.抗炎:芍药、甘草、附子有抗炎作用。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医案,桂枝加附子汤方解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医案,桂枝加附子汤方解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医案,桂枝加附子汤方解【桂枝加附子汤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0)【组成】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炮附子6g 生姜10g 红枣12枚【煎服方法】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

【主治】太阳病,发汗过多,汗漏不止,恶风寒,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脉象微弱者。

【禁忌】1.口干、口苦、思饮、思冷者,忌之。

2. 无脉微、恶风寒者,忌之。

【类方】1. 芍药甘草附子汤:皆可治汗后恶寒。

不同者,芍药甘草附子汤证表证已罢,阴阳两虚,故不发热,仅恶寒。

本证因表邪未解,阳气损伤,故仍有发热。

2.桂枝新加汤:同可治汗后发热、恶风、身疼痛。

不同者,桂枝新加汤证,气阴两虚,脉见沉迟。

本证汗出过多,阳气损伤。

以汗漏不止、脉象微弱为主要症状。

【临床运用】1.贫血体质、老人衰弱、产妇等汗出过多,而有失水倾向者;神经痛、偻麻质斯、足腓肠肌痉挛等。

2. 外感后行房,致汗多如雨,恶寒,脉浮涩者。

3. 治心腹疼痛,手足逆冷,身体拘急。

4. 鼻衄。

症见脉微细迟,口淡,苔白,清便自调,投寒凉止血剂不效。

5. 乳漏。

兼乳汁色清,神疲嗜睡,畏寒喜温,脉沉缓。

6. 麻疹出而不透。

伴疹色淡白,四末不温,舌淡,神倦嗜睡。

【桂枝加附子汤方解】此治太阳少阴同病之方,具有调和营卫,温阳固表,敛液止汗之能。

临床用于汗漏不止,恶风寒,四肢拘急,脉微或浮而无力者。

本证汗不如法,汗出太过,表证未解,反致阳气损伤。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阳之要,阳秘乃固。

”阳虚不固,则阴不内守而汗漏不止;汗多津伤则小便难;筋脉失于濡养,则四肢酸痛,屈伸不利。

临床伴有面色咣白,倦怠神疲,嗜睡懒言,畏寒喜温,其汗多凉,肌肤、四末不温,小便清白,舌质淡,苔白多津,脉微、或浮而无力等症状。

阳虚不固之证,其表证不因汗出而解,发热不为汗出而减。

单纯用桂枝汤非所宜也,须加附子以益阳固表。

仝小林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仝小林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虚”的阶段
这一时期是临床最常见的阶段,病机也最为 复杂.前一阶段燥、热未除,壮火食气,燥热伤 阴,气阴两伤,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表现为肺 胃津伤、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 脾肾阳虚等多种证型,但多虚实夹杂,可夹热、 夹痰、夹湿、夹淤等。
Your company slogan
“损”的阶段
这一阶段相当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期。或因虚极而脏腑受损,或因久病入 络,络癖脉损而使脏腑器官功能失调,机 体正气更虚,体内各种代谢失衡,从而促 进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Your company slogan
苏连饮方中黄连味苦,清降胃火,苏叶味甘辛而气芳 香,通降顺气,和胃降逆,二药相合辛开苦降,使中焦 大气恢复运转,升降有序,尤适宜胃热引起的剧烈呕 吐,在临证时仝师常加苏梗以增强理气宽中降逆之 功,在量上多以黄连15g,苏叶、梗各9g配伍,临床 多收佳效。
旋覆代赭汤出自中旋复花苦辛性温,下气化痰,降逆 止呕,代赭石甘寒质重,降逆下气,二药相合共奏重 镇降逆之功效。在临床上适用于顽固性呕吐,尤 其合并有顽固性呢逆的患者
Your company slogan
3.辅助降血糖 通过中药调理改普体质,提高机体对降糖药 物的敏感性,消除药物的继发失效。最终,通 过上述这些方式达到降低血糖,减少降糖西 药的种类和胰岛素的作用.
Your company slogan
糖尿病的辨证治疗
仝小林教授根据糖尿病的不同阶段将其分为 糖尿病期和并发症期。 糖尿病期包括痰(湿)热互结证、热盛伤津证、 气阴两虚证;并发症期包括肝肾阴虚证、阴 阳两虚证;此外还有兼夹证:兼痰浊、兼血瘀 证。 2007年发布的《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采 纳了这种辨证分型方法。
Your company slogan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20条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方解:本方即桂枝汤加附子,故治桂枝汤太阳中风而陷于阴证者,即由表阳证太阳病变为表阴证少阴病。

简单说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太阳少阴合病偏于实证,本方侧重太阳少阴合病偏于虚症;《伤寒论》20条云:“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方解:本方即桂枝汤加附子,故治桂枝汤太阳中风而陷于阴证者,即由表阳证太阳病变为表阴证少阴病。

简单说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太阳少阴合病偏于实证,本方侧重太阳少阴合病偏于虚症;刘渡舟解释:桂枝加附子汤证,是太阳中风又兼有表阳虚的证候,可见于太阳病发汗之后。

太阳病用发汗的方法治疗理所应当,但为什么病没有治好,反而伤了表阳呢?问题就在于汗不得法。

按要求,太阳病发汗只宜发微汗,不可大汗令“如水流漓”。

若发汗太过,不仅邪不去、表不解,反而使阳从汗泄,更伤卫阳。

表不解,则仍见汗出、恶风;表阳虚,肌表不固,则汗漏不止;汗出过多,津气俱伤,筋脉失养,气化不利,所以“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此时,表不解又兼见亡阳脱液,故以桂枝汤解肌发表,加附子以温经回阳,固表敛汗。

本证既有津伤,但方中并不加生津益阴的药物,其理何在?陆渊雷作了很好的说明:“津伤而阳不亡者,其津自能再生;阳亡而津不伤者,其津亦无后继。

是以良工治病,不患津之伤,而患阳之....桂枝加附子汤之证,伤津而兼亡阳也,仲景则回其阳而已,不养其津,学者当深思之”。

仝小林运用附子理中汤治疗胃肠病症验案4则

仝小林运用附子理中汤治疗胃肠病症验案4则
“ 气 相应 ” 血 声
患者 近半 年 胃脘 部 时 常 有气 逆 上 冲感 , 伴 振 常 水声 , 容 易消化 , 气多 , 便不干 , 少 , 梦 , 不 排 大 量 多 腰 酸 。 走 时 间长 则 酸 困 难 忍 , 法 继 续 行走 , 累 行 无 劳 后 眼睑 及 下肢 浮 肿 , 冷甚 , 质 淡 胖 或 舌边 齿 痕 , 怕 舌 舌 苔 白滑 , 底瘀 滞 , 偏 沉 细 无 力 。 既往 史 : 糖 舌 脉 患 尿 病 5年 , 子宫 切 除 术后 3年 。胃镜 示 : 流性 食 管 反
胃 肠 病 症 验 条 4: 『 ! j
王 亚 军 李 宝 珍 张 晶 倩 周 丽 波
按 : 者 之 胃气 上 逆 、 肿 考 虑 为 脾 肾 阳虚 , 患 水 阳 虚 不 能蒸 腾津 液 , 虚不 能 温化 摄水 , 用 温 阳法 健 气 遂 脾 肾之 阳 、 气化 祛 水湿 。取方 附子 理 中汤 , 用 附 助 药 子 暖下 , 肾阳 , 温 助气 化 , 桂枝 取苓 桂 术甘 汤 之 意 , 加 以助 附子 温 阳化气 利水 。处方 立 意始 终 以扶 下 焦 阳 气 和振 奋脾 阳为根 本 , 收效 很好 。 故 胃脘 部 振水 声是 应 用 茯 苓 的 指 征 , 重 用 云 苓 。 般 用 量 3 g 甚 可 需 一 0, 用 至 6~ 2 g 0 1 0 。二诊 时加 用 肉苁蓉 、 碎补 、 骨脂 骨 补 以增 强 温 肾助 阳之 力 ,加 香 附 、佛 手 取疏 肝 理 气之
5 参 考 文 献
炎 . 性 浅 表 性 胃炎 ; 理 示 : 慢 病 胃窦 幽 门 型黏 膜 呈 轻 [ 徐 莲 薇 , 淑 君 , 卓 君 . 绝 经 期 综 合 征 病 因 病 机 特 点 度 慢 性 浅 表 性 胃炎 。 方 予 附 子 理 中汤 合 苓 桂 术 甘 1 】 张 孙 围

桂枝加附子汤方剂配方

桂枝加附子汤方剂配方

桂枝加附子汤方剂配方桂枝加附子汤【方剂名】桂枝加附子汤,出自汉·《伤寒论》。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各三两(各9克),大枣十二枚(3枚),附子一枚(9克)。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扶阳固表,调和营卫。

【主治】主治伤寒表阳虚弱,恶风发热,汗漏不止,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小便难,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虚【临床病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盗汗、慢性鼻炎、疼痛、室性早搏及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

1.盗汗(个案):患者证系心阳不足,卫气虚弱一以本方加枣仁、五味子治疗。

3剂后复诊,盗汗显减,再进3剂原方,盗汗止,心悸除,食欲增进:瞩其按上方为丸,连服2周以巩固疗效。

半年后随访,盗汗一直未发。

(《中医药学报》1990年第1期)2.慢性鼻炎:以本方合玉屏风散治疗慢性鼻炎120例。

中药治疗前4日停用西医抗组胺药和鼻喷雾剂。

1个疗程为15日,治疗2个疗程:与盐酸羟甲唑啉鼻喷雾剂联合鼻甲封闭治疗120例对照。

1个疗程为5次。

显效标准:单纯性鼻炎:鼻腔通畅,分泌物消失,鼻黏膜恢复正常;肥厚性鼻炎:鼻塞消失,鼻甲明显缩小。

结果:显效67例,有效4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33%。

(《陕西中医》2013年第2期)3.疼痛:以本方加减合济生肾气丸治疗糖尿病性疼痛30例,与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及芬必得治疗30例对照。

2组均予控制血糖:1个疗程均为2周,观察2个疗程。

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前和治疗后1、2、3、4周的疼痛强度变化。

疗效评定以疼痛程度减轻2度以上即为显效。

结果: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

(《河北中医》2008年第5期)4.室性早搏(个案):本方加味治疗:患者证属阳虚自汗。

予以本方。

三诊,患者自觉冷汗止,身体轻松,自行再服原方4剂,心悸消失。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新中医》2002年第5期)5.更年期综合征:以本方加减治疗52例,与更年安片治疗42例对照。

桂枝加附子汤---扶阳固本,调和营卫

桂枝加附子汤---扶阳固本,调和营卫

桂枝加附子汤---扶阳固本,调和营卫桂枝加附子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6g 生姜9g 大枣7枚制附子9g 上6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

注:本方证仅是阳虚而未至亡阳,伤津而未亡血阶段,故方申之附子宜炮用、轻用,不宜生用、重用。

(功效)扶阳固本,调和营卫。

(主治)主证:恶风,汗出不止,四肢微急,屈伸不利,小溲难。

副证:发热,脉浮或浮大而虚。

(临证加减)1。

心腹疼痛:手足逆冷,身体拘急者,本方加当归、通草、细辛效佳。

2.风寒痹痛:用方中桂枝汤温经散寒,调和营卫;附子祛寒止痛.并可加麻黄以散寒通阳,黄精益气升阳,当归补血活血,并防桂附之燥。

若寒甚痛剧者,可加制川乌、草乌;下肢痛者加鸡血藤、千年健、怀牛膝;腰背痛重者加川断、狗脊、桑枝、桑寄生;夹湿者加苍术、薏苡仁.3.妇人阳虚崩漏带下:本方加阿胶、车前子、怀山药、艾叶,或合四物汤。

4。

阳虚泄泻:本方加健脾之味,如白扁豆、党参、焦白术、陈皮、怀山药等。

5.痈疽:痈疽虚冷,瘀逐难尽,新肉不长,酌加忍冬藤、皂角刺、当归、川芎、桔梗、没药、乳香、黄芪等。

6.疮疡:寒化内陷,心痞便溏,呕呃昏愦者,酌加丁香、川连、白术、枳壳、柿蒂等。

7.本方治疗鼻衄症:凡遇鼻衄服寒凉止血药不效者,多以本方收效。

其应用标准是:脉微细软芤迟,苔白,溲清为主,若已投寒凉止血剂未效,或反而出血更多者,更为对证;若初起脉数身热,口燥唇焦,并非所宜。

8.治疗表虚出汗症:其中阳虚者重用附子,津伤甚者重用芍药,兼发热则减附子用量。

9。

本方加白术。

治发汗恶风,小便不利或尿意频,四肢关节肿痛,运动不灵活者,名桂枝加术附汤。

[经验方](三)桂枝加附子汤证(20) [原文]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0)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桂枝加附子汤汗证治验

桂枝加附子汤汗证治验

桂枝加附子汤汗证治验作者:高红勤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4年第01期关键词:桂枝加附子汤;汗证;伤寒论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1-0103-022009年,笔者在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学习期间,曾在导师江苏省中医院李七一教授指导下,以桂枝加附子汤成功治验1例重度汗证患者,现报道如下。

1 典型病例患者,男,55岁,已婚,驾驶员,2009年2月9日初诊。

患者嗜烟34年,于2004年因眩晕、心悸被诊为“房颤”,服胺碘酮后转为窦性心律,之后口服胺碘酮每日0.2 g维持治疗,房颤每月发作1~3次,每次1~2 h缓解。

2008年4月发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而停用胺碘酮,改服丙基硫氧嘧啶100 mg,每日3次。

2008年6月起,夜间盗汗,服中药欠效。

1个月后,房颤发作频繁。

2008年8月住院20 d,期间查甲状腺功能正常,心脏超声检查示“二尖瓣轻度反流”,停丙基硫氧嘧啶,予地高辛、普罗帕酮治疗,房颤未能控制,盗汗依然,手足汗出尤多。

出院3周后自停全部西药,转服中药至今,但病情未减,又增白昼手足汗出。

刻诊:面色无华,手心湿冷,侧掌片刻见汗水下滴,舌红紫,苔薄少,脉细小数、节律不整。

查:血压130/90 mm Hg (1 mm Hg=0.133 kPa),心率108次/min、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

近日曾在外院查甲状腺功能正常,超声示“甲状腺右叶小腺瘤”。

西医诊断:房颤,甲状腺腺瘤。

中医诊断:汗证。

辨证:患者年逾五十,又长期嗜烟,耗伤气阴,阻滞气血,致脉律不整,发为房颤。

日久药毒复损正气,气阴更亏,血行瘀滞,营卫失调,自汗盗汗,久治不愈。

脉细小数、节律不整、舌红紫、苔薄少,亦气阴两虚、血行不畅之象。

治拟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以血府逐瘀汤合玉屏风散加减:生地黄10 g,当归10 g,川芎10 g,赤芍10 g,桃仁10 g,红花5 g,醋柴胡5 g,黄芪10 g,白术10 g,防风5 g,枳壳10 g,牛膝20 g,浮小麦30 g,甘草5 g。

仝小林运用桂枝加附子汤经验

仝小林运用桂枝加附子汤经验

桂枝加附子汤扶 阳解表或透表, 使阳复表解, 或阳复伏透。 本案患者风寒 内伏, 阳气亏虚, 药证 相符 , 故投之即效。方中以 桂枝汤祛风透表、调和营卫, 此时桂枝汤的主要作用不在于解 表, 因患者无表证相关症状, 而在于开表或透表, 使伏于体内的 风寒 之邪 得 以外 出, 即 “ 邪之入路 , 亦 乃邪 之出路 ” 。《 本草备

8 6・
C hi le I S e J ou r n a1 o f I n f or mat i O i l O i l T C M
J u1 .2 0 1 3 V o1 . 20 N o .7
・专 家 经 验

仝小林运用桂枝加 附子汤经验
彭智 平, 周 强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北京 1 0 0 0 5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5 . 5 3 0 4 ( 2 0 1 3 ) 0 7 — 0 0 8 6 — 0 2 己正常 。西医诊断:荨麻疹 。中医诊断 :瘾疹 ( 证属风寒 内伏, 阳气亏虚) 。处方 :桂枝 3 0 g , 白芍 3 0 g , 炙甘草 1 5 g , 黑附片 ( 先煎 2 ~4 h ) 4 5 g , 生姜 5大片, 大枣 5枚。水煎服, 每 日1 剂。 二诊: 患者服上方 7 剂后诸症改善, 守方加三七粉 ( 分冲) 9 g 、 当归 1 5 g , 继服 2 8剂后, 诸症缓解, 且 自觉较从前耐寒。 按 :“ 疹性喜透, 非透 难解 ”, 患者 自 2 0 0 8年冬开始发作, 且 丘疹伴有痒感, 加之后来 多在 受寒后发作 , 可推 断当时因感 受风寒之邪 , 人体正气无力与之相搏 ;从平素怕冷可知其素体 阳气不足 , 使风寒之邪冰伏 体内与阳气相争 。当内伏之风寒不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

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应用

桂枝加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由桂枝汤加附子组成。

吾师指出本方使用要点如下:本证病位在表,以卫阳虚失于固摄为主,有无表邪皆可,有表邪可解,无表邪可和。

该方的临证突出表现有二:一为汗出,为卫虚失摄,营阴外泄之征;二是恶风寒,系卫阳不足,失于温煦之象;二者同时并见,是使用本方之标的。

本方一能和营卫,二能扶卫阳,但以温为主,补力不足,故对卫阳虚弱明显者,应加用温补卫气卫阳之品,如黄芪、巴戟之品等。

本方重在扶卫和营,以治本为法,对汗多者,应加入收涩止汗之品,如牡蛎、五味子、浮小麦、麻黄根等,标本同治,疗效方捷。

现略举验案如下。

外感汗出不解案黄某某,女,64岁,2018年4月3日初诊。

主诉:汗出畏寒2月余。

患者2月前因“淋雨”后出现头痛、汗出、鼻流清涕等症状,自行服“姜汤”后头痛止,但出现畏寒、怕冷、周身汗出不解,故来求诊。

刻下:身困,气短,纳差,畏寒,汗出,喜暖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

处方:桂枝加附子汤加减,药取: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炮附子9g (先煎),黄芪20g,五味子12g,牡蛎30g (先煎),连翘12g,浮小麦20g,麻黄根12g,山楂20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4月10日二诊:药后诸症减轻,舌脉同前。

于上方基础上,加巴戟天9g。

再进7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守方加减化裁前后调422020.08 No.23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患者素体阳虚,反复感冒日久,营卫失调,卫外不固,营不内守,腠理开泄,阳虚失温,故而恶风、怕冷、汗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亏虚,肌体失养,故而身困乏力;肾阳亏虚,昼日膀胱气化不利,故昼日尿少,夜晚阴盛,肾失固摄,故夜晚尿反多;舌质淡,苔白,脉沉亦为阳气不足之征。

故治以解肌温阳,调和营卫,方用桂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温经扶阳,固表止汗;加黄可透散郁热,现代药理学亦证明连翘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作杜仲、桑寄生、巴戟天。

中医十大类方——桂枝加附子汤

中医十大类方——桂枝加附子汤

中医十大类方——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伤寒论》桂枝三两(15g)芍药三两(15g)生姜三两(15g)甘草三两(15g)大枣十二枚(20g)附子一枚(10g)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将息如桂枝汤。

桂枝汤证属于表虚证,若虚的程度更为严重,出现汗出不止,皮肤湿冷,或非但表虚,而且里寒,即体内的阳气亦不足,出现恶寒、手足拘挛疼痛、舌淡、脉迟的时候,仅用桂枝汤原方便不行了,须加附子。

这便成了《伤寒论》的桂枝加附子汤。

《伤寒论》规定:“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附子是中医常用的温阳散寒镇痛药,有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血液循环、强心、升高血压、调节微循环、调节体温、调节胃肠功能及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多用于虚寒性的病症(请参见附子类方)。

附子有毒性,药量一般在15g以内,若用大量时,必须配合干姜或生姜,以及久煎1~2小时以减轻毒性。

桂枝加附子汤证如下:1.桂枝汤证见冷汗、皮肤湿冷、过汗、脉弱浮大、舌质淡诸证者;2.桂枝汤证伴见关节疼痛较剧、四肢拘挛者;3.寒疝、腹痛、体痛、手足冷等见脉沉迟、舌质淡者。

以上诸证,属于表虚寒证。

这里要着重就“虚寒”作一说明。

虚是指全身功能衰弱或局部的机体调节功能失调,或自汗、多汗,或大便溏泻、滑泄不禁、漏下不收等。

这在前面已作介绍。

寒与热相对,反映机体反应状态的性质。

寒是指机体的热量不足,生理功能与代谢率低下,患者出现畏寒怯冷、小便清长等证;热指机体的热量过剩,生理功能与新陈代谢亢进,患者出现畏热喜冷、面红气粗、小便黄赤等证。

虚证与寒证在临床上常可并见,称虚寒证,是体内阳气不足的结果。

桂枝加附子汤证便是这种表虚寒证。

——桂枝加附子汤证多见于老人体虚感冒时,或素体阳虚感冒的多汗肢冷。

郭氏曾治疗1例慢性肾盂肾炎的入院患者,因感冒头痛、全身不适、喷嚏、清涕,用参苏饮1剂,指望先解其表,后治其里,不料是夜大汗淋漓、心慌气怯、脉微肢厥,乃以桂枝加附子汤急煎顿服而缓解,其感冒也因之而愈[1]。

《轻松学经方7》第61讲雪中送炭方——桂枝加附子汤13

《轻松学经方7》第61讲雪中送炭方——桂枝加附子汤13

《轻松学经方7》第61讲雪中送炭方——桂枝加附子汤13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所以,回到棋艺水平的提高,有时不是靠年龄的累积,而是靠难行能行品质的升提。

你敢不敢跟高人叫板?敢不敢跟古圣先贤媲美?敢不敢跟最上乘的品质打拼?一个敢字,你水平就离他不远;一个不敢,你就跟他疏远了。

所以,大家别小看噢,看人就看这点,功夫自苦难中练出,境界从吃苦中得来啊。

这就是难行能行、苦行妙行。

所以有人说一个行业里头,你要花十万个小时才能成就,你要用一大推时间来堆积出技术和学问。

我跟你讲这只是其中一个小条件。

你花再多时间,可是你的意志力不够强大,在困难现前你还会皱眉,还会放弃的,不好意思,十万小心没有用,一百万小心都不成功。

可是,你一咬紧牙关老是跟高手对战的时候,输了再站起来,输了再站起来,反复的输输输,再后呐偶有一两局赢过他了,他就刮目相看,最后赢的次数会越来越多。

这个就是崛起。

所以,老师有句最喜欢的名言“不怕百战失利,就怕灰心丧气。

”什么叫灰心丧气?碰到难的就皱眉头——灰心丧气。

碰到难的硬柴、硬土、硬树,你就上去跟他硬干,你的硬功夫就出来了。

所以小习惯虽然不值一提,但是它却决定你的命运。

好,我们今天看,如果你确实碰到你克难的意志力不够坚强,不用担心,我们有个方子可以提升你的阳气。

人碰到困难就退缩的是阳气不够。

阳主卫外,阳主骨密。

就是说阳光一晒,骨钙会变得致密。

阳光一晒会增强抵抗力。

一个人一旦扶阳以后,他的拳头会变得有力,他的腿脚会有后劲,他遇到困难不会像娘娘腔。

而这个克难之方就是桂枝加附子汤!今天我们来看这个方子的组成,它是对付阳虚的人。

有人问老师什么是阳虚呀?中医你能把阳虚解释清楚了,悟透了,那基本上一般的江山都归你了。

虚就是无力,虚弱。

阳就是阳气,阳刚之气。

阳也是温度,阳火。

阳火、温度、阳刚之气弱了,馁了。

而阳分为上中下。

上焦是什么阳?心阳。

中焦呢?脾阳。

下焦呢?肾阳。

这个方子为什么说它是补阳奇方?因为上中下三焦之阳它通补。

6-22【名医医案医话】仝小林:桂枝加附子汤

6-22【名医医案医话】仝小林:桂枝加附子汤

6-22【名医医案医话】仝小林: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一)原文及应用1、原文《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应用桂枝加附子汤【主症】恶风寒,汗多,肢体拘急。

【证候】阳气不足,风寒外束。

【临床运用】阳虚外感,流感,产后发热,产后大汗,过敏性鼻炎,风湿,类风湿,窦性心动过缓,小儿虚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自汗、盗汗、漏汗诸证,妇科阳虚之崩漏、带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脑血管意外后半身不遂,肾盂肾炎,神经痛,小儿麻痹证等。

桂枝加葛根汤【主症】恶风寒,汗出,肢体拘急。

【证候】风寒外束,经脉拘急。

【临床运用】风寒外感,颈椎病,落枕,三叉神经痛,肩周炎,风疹,瘾疹。

(二)经方新用,病案赏析1、结缔组织未分化病张某,女,30岁,2009年7月20日初诊。

主诉:双肘、双膝关节冷痛4年,全身恶寒、自汗半年。

现病史:患者4年前产后出现恶风明显,受风后肘膝关节冷痛,半年前出现全身乏力、自汗,受风后全身肌肉、关节冷痛。

入院检查:X片示:胸肺未见异常,胸椎、颈椎轻度骨质增生,双膝骨性关节炎。

骨密度、心电图、腹部B超、甲状腺B超、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甲状腺功能、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未见异常。

HLA-B27(-),抗ds-DNA(-),抗CCP抗体(-),AKP(-),APF(-),ANA(1:80),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补体C3:68.1 ↓,补体C4:11.0 ↓。

眼科查示:双干眼征。

西医诊断为:①双膝骨性关节炎。

②颈椎病。

③双干眼征。

④结缔组织未分化病。

中医诊断:尪痹(风寒闭阻证)。

予鹿瓜多肽、血塞通注射液静滴,及祛风湿、补肝肾中药汤剂口服。

《轻松学经方7》第63讲雪中送炭方——桂枝加附子汤22

《轻松学经方7》第63讲雪中送炭方——桂枝加附子汤22

《轻松学经方7》第63讲雪中送炭方——桂枝加附子汤22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好,我们接着看,昨天讲桂枝加附子汤。

今天第几讲啊?第63讲了。

其实,我讲的每个汤方好像都不一样,但是每个汤方讲法一样,都不离阴阳气血脏腑经络生克制化。

这个治阳的方子,添油还加火的方子,让上焦心阳温则头面暖洋洋,有微笑。

桂枝加附子汤会让笑容回归,脸常年僵硬板结如坚冰没有微笑,桂枝加附子汤。

破冰回暖之方,暖洋洋则乐哈哈。

所以此方是取暖回阳、积极乐观向上的方子。

有报道用此方治疗伤口反复流脓水不愈。

昨天,我们讲了脾主四肢及肌肉,伤口老不愈合,“阳生阴长”功能减退。

国外有个发现紫外线的丹麦医生获得诺贝尔奖,他怎么发现紫外线的?人啊,“道在日常”,他发现一只花猫,老是爬到屋顶晒太阳,刚开始爬得很是辛苦,后来越怕越灵活。

仔细看看,原来花猫的大腿有条大伤口。

发现猫很奇怪,跟向日葵一样会跟着太阳走,七天伤口就愈合了,像针缝过一样,密合无间。

他又注意到,邻居家的猫也受伤了,被绳子拴在家里养,十五天了,伤口仍未愈合。

后来,邻居接收他的建议将猫放在阳台上晒太阳,三天就愈合了。

他因此产生一个强烈的念力,阳光里一定有生命的秘密。

他从第一只猫观察到动物疗伤之密,晒太阳。

并将此方用在第二只猫身上,结果,伤口愈合的相当好。

老师曾叫一个茶农,在山里搞天灸。

他的糖尿病烂足,医生建议截肢,刚开始黑在脚指头,后来黑到小腿,最后整个腿黑至膝关节。

我去的时候,他整个人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他几个兄弟已经聚首在家,商量后事了。

60多岁的人,就即将告别人世了。

医生说截肢不截肢意义都不大了。

怎么办呢?我当时就想到,万物在阴暗潮湿处都发黑,在阳光照耀处则白亮。

黑就是发霉,人走倒霉运。

人走倒霉运不是运气差,是阳气不足了。

“制阳光,消阴翳”。

“出太阳,晒乌云”,硬把他晒开来。

我说,把这大叔挪到院子外面,天天晒太阳。

晒烫晒热了,就反复翻身晒。

同时加桂枝汤,加补中益气汤,治心阳暖脾阳;加附子温肾阳。

《轻松学经方7》第64讲雪中送炭方——桂枝加附子汤24

《轻松学经方7》第64讲雪中送炭方——桂枝加附子汤24

《轻松学经方7》第64讲雪中送炭方——桂枝加附子汤24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好,准备好了吗?前面我们讲了什么方子?桂枝加附子汤,众人答。

桂枝加附子汤与桂枝附子汤不一样,桂枝汤加附子一味药。

桂枝汤强心阳,附子强肾阳。

人体内有两股阳气,一股是心阳从上往下行,谓之天阳,心像太阳,温煦五脏六腑。

若心阳不足,五脏六腑都不温暖。

一到冬天太阳离我们远了,好多地方河水结冰,阳气不够了,冰块沉了。

人体阳气少,积液就多了;阳气弱了,水饮水湿不化了;阳气虚了,衣服毛巾就晾干不了。

桂枝汤制阳光,这个方子能让心脏有力气,让心包里的积液、积水挤出来。

有些患者去医院抽积液积水,很奇怪现象,抽完又有了。

因为没提升心脏动力。

中老年人的心脏功能越老越衰弱,水湿停留就越多。

有人早上起来眼肿肿的;下午太阳下山,腿沉沉的;一干活手就酸胀胀的,都是体内有积液、积水、积湿,要把水湿弄干,一.太阳烤;二.用手使劲拧干。

桂枝加白芍尤如太阳当空照,太阳烤;姜加大枣、甘草增强脾主肌肉能力,让心脏开合有力,把体内的积液、积水挤出。

老师治疗各类慢性炎症,老好不了,如咽炎、胃炎,怕凉,桂枝加白术、茯苓健脾胃的或四君子,一吃胃就好了,能把心阳引到胃里去;那驼背后,怕冷风,吹一下风就头痛,用桂枝加颈三药(葛根、川芎、丹参),一两剂下去,头不痛了,也不怕风了。

在外面采药、旅游不小吹到风了,头痛得厉害,光用桂枝一味药泡酒带在身边,这时桂枝酒喝二口小酒下去,头痛就好了。

采药的郎中一般有上好的药酒,路上采药难免不会吹到风,淋到雨;难免遇到让人担惊受怕的事。

桂枝酒一下去,那些阴影、害怕都通通没了。

酒壮肝胆,桂枝强心肺,两个一配合,发汗解表,汗出一身轻啊。

所以那些平时受风寒多的,如超市里在冻柜里给顾客取东西的;空调、风扇对着后背吹的收银员,颈背吹得僵僵地,用桂枝加附子汤。

这是阳光的重要性,这是天阳。

还有地阳,那什么是地阳?地阳就是肾阳。

你们有没有发现,好奇怪,冬天水是暖的、热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仝小林运用桂枝加附子汤经验
标签:名医经验;仝小林;桂枝加附子汤;治疗应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擅长运用经方,对多种疑难病症收效明显。

笔者随师侍诊,收获良多。

现将仝师运用桂枝加附子汤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理论基础
桂枝加附子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炮附子6味药组成,即为桂枝汤加附子。

此方为太阳病发汗太过,致阳虚汗漏不止,且表邪仍未解而设,以桂枝汤调和营卫,附子温经扶阳、振奋卫阳,在扶阳基础上,透邪外出或祛风解肌、调和营卫。

2 桂枝加附子汤应用分析
仝师认为,凡因感受外邪而致的阳气亏虚,无论是否兼夹表邪,均宜表里同治。

若单纯解表,则阳气无力鼓动;单纯治里,则外邪伏而不出。

故应鼓动阳气,并开表引伏邪外出。

徐灵胎谓:“盗贼入室,定当先驱盗贼,而后固其墙垣,未有盗贼未去,而先固其墙垣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亦有言:“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

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

”可知治表不仅为有表证立法,亦为沉难痼疾的法宝,皮毛乃外邪入侵的重要途径,亦应为邪气外出的通道,开门逐盗最为上策。

喻嘉言更谓:“邪陷入里,虽百日之久,仍当引邪由表出里,不死不休!”桂枝加附子汤以附子温肾壮阳、鼓动阳气,桂枝汤则有表证解表,无表证则起开门逐盗之功。

3 典型病例
案例1:患者,女,27岁,2009年12月16日初诊。

荨麻疹反复发作1年。

2008年冬,无明显诱因出现大面积红色丘疹,高出皮肤约1 cm,痒甚,20~30 min 可自行消退,丘疹主要集中于大腿和面部,多在受寒后发作,平素怕冷。

刻诊:全身丘疹,瘙痒,口干,但不欲多饮,月经常后错7~14 d、量尚可,伴痛经,纳可,寐可,大便日1次,舌淡红,苔厚,脉略滑。

既往史:8年前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一直服用优甲乐至今,甲状腺功能
已正常。

西医诊断:荨麻疹。

中医诊断:瘾疹(证属风寒内伏,阳气亏虚)。

处方:桂枝30 g,白芍30 g,炙甘草15 g,黑附片(先煎2~4 h)45 g,生姜5大片,大枣5枚。

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服上方7剂后诸症改善,守方加三七粉(分冲)9 g、当归15 g,继服28剂后,诸症缓解,且自觉较从前耐寒。

按:“疹性喜透,非透难解”,患者自2008年冬开始发作,且丘疹伴有痒感,加之后来多在受寒后发作,可推断当时因感受风寒之邪,人体正气无力与之相搏;从平素怕冷可知其素体阳气不足,使风寒之邪冰伏体内与阳气相争。

当内伏之风寒不敌人体之阳气时,表现为丘疹消退,当感受寒邪时,加之体内之伏寒,人体正气不足与邪气抗争,丘疹再次发作,且伏寒进一步耗伤阳气而使阳气亏虚。

口干但不欲多饮,乃肾阳亏虚,不能蒸腾津液上承所致;月经后错及痛经,乃阳虚兼有寒邪引起,寒性凝滞,不通则痛,经血亦不能如期而至。

总的病机乃属风寒内伏,阳气亏虚。

桂枝加附子汤扶阳解表或透表,使阳复表解,或阳复伏透。

本案患者风寒内伏,阳气亏虚,药证相符,故投之即效。

方中以桂枝汤祛风透表、调和营卫,此时桂枝汤的主要作用不在于解表,因患者无表证相关症状,而在于开表或透表,使伏于体内的风寒之邪得以外出,即“邪之入路,亦乃邪之出路”。

《本草备要》言(附子)“大燥,回阳,补肾命火,逐风寒湿,辛甘有毒,大热纯阳。

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

能引补气药以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以滋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逐在表之风寒(同干姜、桂枝,温经散寒发汗),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在里之寒湿”。

附子以其大热纯阳、浮而不沉、走而不守之功,鼓动阳气驱逐邪气向外透达。

附子与辛温发散的桂枝相配能逐表之风寒、开通腠理,桂枝又能入肾,达下焦,与附子同用,能驱在里之寒,二者合用既能逐伏寒,又能开通,故收效明显。

《本草崇原》更谓“附子味辛性温,生于彰明赤水,是禀大热之气,而益太阳之标阳”,可知其能直接振奋表阳。

二诊时见已收效,故效不更方,在原有基础上加养血活血之品,因患者发作时伴有瘙痒,知其兼夹风邪,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佐以养血活血之品,有助于风邪外出,且寒邪凝滞,易造成血瘀而致寒瘀,故佐以养血活血之品,有助于瘀血消散。

三七,《本草求真》谓“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试以诸血之中入以三七,则血旋化为水矣”,其化瘀血之功可见一斑,合当归补血活血,又能使祛瘀而不伤正。

案例2:患者,女,41岁,2009年2月16初诊。

2004年,患者因产后失于护理保养,导致肢体畏寒,口服附子理中丸、玉屏风散之类,未见明显疗效。

刻下:体表怕冷,恶风,易汗出,汗出后畏寒甚,受凉易落枕、易肌肉紧张,受凉处喜温喜按,怕食凉物,纳可,多梦易醒,大便先干后稀、受凉则日行3~4次,小便清长,舌淡、舌底瘀,脉细弦数。

既往有2次自然流产史。

西医诊断:产后综合征。

中医诊断:产后风(证属风寒外束,营卫不和,阳气亏虚)。

处方:桂枝30 g,白芍30 g,炙甘草9 g,黑附片(先煎2~4 h)15 g,当归15 g,三七粉(分冲)12 g,蒲黄15 g,柴胡6 g,黄芩30 g。

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患者服上方14剂后,怕冷、怕风、汗出皆减轻,仍易醒,近日出现左锁骨中线一过性刺痛。

遂在原方基础上去蒲黄、柴胡、黄芩,加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各30 g,血竭粉(分冲)3 g,葛根30 g,鸡血藤30 g,生姜5大片,炒酸枣仁30 g,五味子9 g。

继服14剂,诸症明显好转,后以此稍作加减,调治3月而愈,未再复发。

按:患者因产后失于护理,外邪乘虚而入,致人体阳气亏虚而表现出畏寒。

体表怕冷、恶风、汗出乃表阳虚的表现,“阳加于阴谓之汗”,汗出后进一步耗损阳气,故汗出后畏寒甚。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阳气亏虚时再加受凉伤阳,阳气失其精柔之性,表现为筋脉肌肉拘挛,故受凉后容易出现落枕、肌肉紧张。

喜温喜按、怕食凉物、小便清长,乃里阳虚的表现。

总之,本案患者病机为风寒外束,营卫不和,阳气亏虚。

故选用桂枝加附子汤扶阳解表。

虽始因感受外邪所致,但邪气未伏留体内,又出现风寒表虚证的相关表现,故本案方中桂枝汤的功用不在透表,而在于解表,取其祛风解肌、调和营卫的作用。

黑附片和桂枝亦为温肾壮阳之用。

舌底瘀乃阳虚寒凝或久病所致血瘀的表现,故配以当归、三七粉、蒲黄活血化瘀。

又因脉中夹有弦数之象,可知表虚的太阳证兼少阳证,故以小剂量柴胡与大剂量黄芩配伍和解少阳,并协同蒲黄以清少阳之里热为主,此配伍在方中还具有“未病先防”、“先安未受邪之地”的作用。

二诊时,肝热之象已无,故去蒲黄、柴胡、黄芩,配以煅龙骨、煅牡蛎收涩敛汗,炒酸枣仁、五味子安神,血竭粉、葛根、鸡血藤舒筋解肌,其中,血竭粉和鸡血藤还能加强活血化瘀之力。

4 结语
总之,仝师临证运用桂枝加附子汤时,凡具有外邪所致阳气亏虚,外邪伏于内或仍位于表外的病机即应用此方,不拘于何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