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与和质量控制》教学大纲09(本站推荐)
《软件测试与和质量控制》教学大纲09(本站推荐)第一篇:《软件测试与和质量控制》教学大纲09(本站推荐)《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软件测试是从事软件开发和系统安全的人员应该掌握的一门技术,随着软件的规模及复杂性的日益增加,软件质量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专业化、高效的软件测试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软件测试是一项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它包含许多理论和实践。
《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是软件工程本科的专业方向必修课程。
培养学生实现从软件测试计划到软件测试结果的分析和总结,为今后进一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以及分析、研发和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适用于软件工程本科专业。
课程教学目的、要求:(一)从内容上,本课程包括软件测试和质量控制两部分内容。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的重要部分,也是本课程的讲解重点。
(二)从能力方面,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手段与方法;了解测试与软件开发的关系;学会使用白盒与黑盒测试技术,进行单元、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从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3个层面深入分析了如何选择和设计有效的测试用例,制定合适的测试策略;掌握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和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
(三)从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三、相关课程及关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推进方法”等,本课程的学习应在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知识、程序设计以及软件工程的基础上进行。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总学时:40 学时理论学习:28学时实验学时:12学时(一)软件测试概述(2课时)1、软件测试的背景与现状介绍软件的产生的缺陷和故障及产生缺陷的原因。
了解软件测试的发展历程和行业现状。
2、软件测试的理论基础掌握软件测试的定义;软件测试技术的分类;软件测试的目的、原则;软件测试工作流程;软件测试中的误区。
教学大纲-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第2版)-朱少民-清华大学出版社
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学分:课程总学时:48(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一、课程概述《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是软件工程专业或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质量和软件质量的概念、软件质量标准、软件质量工程体系、配置管理、质量度量等,还涉及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程和测试、软件发布和维护等各个阶段的软件质量活动,包括质量人员的组织和培训、质量策划、设计模式的有效应用、编程的最佳实践等。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刻理解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的重要性,了解软件质量工程体系及其代表性的模型或理论(如CMM、TQM、六西格玛和零缺陷管理等),建立正确的质量文化和理念,掌握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和管理方法,灵活运用质量管理工具,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测试或管理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学习本课程的先修课程:《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导论》,最好学过《软件测试》、《需求工程》等课程。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理解下列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软件质量活动中所需的基本技能,抓住重点,克服难点,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的质量管理方法。
基本概念和知识:质量、缺陷、流程、软件质量保证(SQA)、软件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M)、度量、质量成本及劣质成本、软件质量指标、软件质量模型、质量计划、软件评审、配置项、基线及其配置管理、零缺陷管理、六西格玛等。
基本技能:能组织软件评审会议、根据企业特点剪裁质量标准、使用软件质量控制工具(如检查表、直方图等)、通过配置管理工具实施配置管理、运用质量管理方法以及帮助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或软件质量管理规范。
重点:质量工具、质量模型、质量度量。
难点:软件质量管理和质量工程体系的建立,工程方法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每一章教学内容之后给出,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课程编号:***总学时:36 总学分: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适用对象:软件工程专业执笔人:*** 审核人:***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课程性质:《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定位在软件测试基本原理和测试技术的学习,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如何保证软件质量,如何避免或减少软件测试风险。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和软件工程中的地位、作用,学习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技术方法、设计文档、实施步骤和常用的软件测试工具,掌握软件开发中的测试过程管理、测试用例的设计、软件系统测试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软件开发素质,为后续的专业综合实验和毕业设计等课程奠定良好的软件测试理论、技术。
教学目标: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是为软件工程专业开的一门必修课程,具体目标:知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和测试方法、技术,理解。
能力:熟练掌握软件测试方法的不同分类及方法,能够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软件开发中的测试过程管理、测试用例的设计等基本能力,培养良好的软件开发素质。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和软件工程中的地位、作用,了解企业测试流程;理解测试中常用的术语及概念;掌握软件测试的不同分类和方法,掌握各种测试方法,能够独立应用这些方法进行具体的案例测试。
三、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第1章引论2学时教学重点:软件测试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软件测试的定义及观点,测试和质量保证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必要性;掌握测试和质量保证之间的关系。
第2章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2学时教学重点:软件缺陷及软件测试的分类。
教学难点:软件测试的级别。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软件缺陷的定义,产生和构成,了解软件测试的分类,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主动测试和被动测试等基本概念。
软件工程中的软件质量保证教程
未来发展方向
感谢
感谢参与者
祝福
感谢各位参与者的聆听 感谢各位参与者的支持
祝大家在软件质量保证的道路 上越走越远
第8章 结语
●08
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性
软件质量保证是软件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 节。它涉及到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质量 控制和保证,影响着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 验。通过本教程的学习,希望能让大家对软件 质量保证有更深入的理解,提升软件开发的质
对软件系统进行维护和优化。
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概念
缺陷管理
识别、跟踪和解决 软件中的缺陷
配置管理
管理软件和相关文 档的变更和版本控
制
风险管理
评估和规避软件开 发过程中的风险
软件质量保证的目标
提高软件产品质量
确保软件功能完善、性能优良
降低软件开发成本
减少软件缺陷修复成本
提高用户满意度
确保软件符合用户需求
代码审查
持续集成是将开发人员的代码 集成到共享存储库中,并定期 构建和测试整个应用程序的过
程。
敏捷开发是一种迭代和增量的 开发方法,注重人和交互作用,
更胜于流程和工具。
测试驱动开发是一种软件开发 过程,其中测试用例在编写实 际代码之前编写,并且只编写 足以通过失败测试的代码。
代码审查是一种通过检查代码 来发现错误的软件测试方法, 可以提高代码质量和开发人员
洁、高效、安全的工作环境。
第五章 质量保证的技术手段
●05
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一种在软件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手 段,通过分析源代码或其他软件文档的方式 来评估软件的质量。静态分析方法包括代码
审查、静态代码分析工具等。
风险分析的概念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教学大纲课程以GB/T 38634—2020系统软件与软件工程软件测试国家标准为基准,结合ISTQB软件测试工程师认证大纲,组织教学内容,重点讲解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实践方面强调开源测试工具的应用。
课程概述本课程以中小企软件企业对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人才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践内容,强调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方法、过程、工具的讲解,注重学生的软件测试、质量保证实战能力养成,内容涵盖GB/T 38634—2020系统软件与软件工程软件测试国家标准、ISTQB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认证考试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软件质量保证、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软件测试、质量保证相关岗位奠定基础。
授课目标面向普通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进行授课,强调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导向。
课程大纲第1章软件质量1.3 软件质量成本1.4 软件质量管理专题1:软件质量模型1.1 软件的定义及特点1.2 如何理解软件质量第1章作业第2章软件缺陷管理专题2:程序员视角的单元测试与软件调试2.2 软件缺陷的属性2.3 软件缺陷的分类2.4 软件缺陷生存周期2.5 软件缺陷管理过程2.1 软件缺陷、软件故障和软件失效第3章软件测试概述3.1 软件测试是什么?3.5 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之间的关系3.2 软件测试的原则实验2:软件静态测试实战专题3:软件静态测试3.4 软件测试的分类3.3 如何进行软件测试?第4章软件测试过程4.5 测试成熟度模型TMMi4.4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实验3:使用ZenTaoPMS进行测试管理4.3 软件测试过程概述4.2 全程软件测试的观点4.1 软件过程模型第5章软件测试的方法论5.4 基于组合技术和组合优化的测试方法5.7 基于场景的测试方法5.1 软件测试的流派5.3 基于输入域的测试方法专题4:基本路径测试方法作业2:三角形问题的测试用例设计5.5 基于逻辑覆盖的测试方法5.6 基于模型的测试方法5.2 基于直觉和经验的测试方法作业3:控制流测试第6章开发者测试6.2 开发者测试技术专题6:逻辑覆盖测试工具EclEmma 实验4:开发者测试实践(全)6.1 概述专题5:JUnit单元测试框架6.3 开发者测试的工作重点第7章质量保证测试7.6 安全性测试7.5 兼容性测试7.3 易用性测试7.8 可靠性测试7.7 容错性测试7.1 质量保证测试概述7.4 性能、负载、压力测试7.2 功能测试第8章软件测试自动化8.4 自动化测试过程8.1 手工测试VS自动化测试8.2 自动化测试原理8.5 自动化测试工具8.3 自动化测试成熟度第9章软件质量保证9.1 软件质量保证概述9.2 软件质量保证体系9.3 软件质量保证措施预备知识要求学员已经完成了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基础、软件工程等先修课程,或已具备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
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教材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28
软件全面质量管理
• 一切为用户着想、一切以预防为主、一切凭数据说 话和一切按PDCA循环办事; 发轫于质量运动,但非简单 的质量管理;实质是文化变革,关键在建立实施框架。
• - Sarah Fister Gale
路漫漫其悠远ຫໍສະໝຸດ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还强调质量管理内容
•10.2.1 领导变革和管理承诺 •10.2.2 品牌战略和市场竞争 •10.2.3 降低质量成本
路漫漫其悠远
10.2.1 领导变革和管理承诺
• 正如迪斯蒙德贝尔先生所说:“如果要回答什么使6 Sigma获得成功的话,可以说大约25%来自于技术能力 ,而75%来自于领导与人。”
• 文化变革是TQM、零缺陷、6 Sigma质量管理的核心 管理阻力是来自于组织现有的管理结构和管理机制的阻
路漫漫其悠远
6 Sigma 质量
传统质量
注重产品质量 不注重使用数据作出决定 。 注重检验 使用一些工具
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路漫漫其悠远
注重流程质量 结构化的改进 数据为决定的依据 结构化的闭环 一次做好的理念
解决根本原因
准确性
T
USL
USL
μ
靠近目标
T
USL
USL
μ
不够正确-系统误差
T
USL
USL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以顾客为中心 全员参与 持续改进
服务全社会
质量管理八项原则
顾客
供方
路漫漫其悠远
10.1.2 零缺陷管理
• 质量大师克劳士比的“零缺陷管理”,强调预防为主 ,事情第一次就做好
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教学设计
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教学设计一、背景介绍如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软件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挑战。
软件质量成为了异军突起的重要问题。
因此,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质量的保证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将会针对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讲解。
二、教学目标1.理解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的重要性;2.掌握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策略;3.掌握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内容1.软件质量保证的定义及重要性介绍 - 什么是软件质量保证 - 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性 - 软件质量保证的目标2.软件质量管理策略及方法介绍•质量标准体系介绍•质量控制与测试方法介绍•质量评估方法介绍3.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案例分析•案例一:腾讯公司的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实践•案例二:微软公司的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实践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讲解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的基本概念、方法及案例。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3.多媒体技术教学法:通过PPT、教学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估1.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的短文,并在下堂课交流分享。
2.课堂测验:通过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3.课程总结:通过课程总结,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指导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方向。
六、教材参考《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第四版)著者:Roger S. Pressman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的认识还很肤浅,对于具体的实践操作还有很大的欠缺。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相关知识,我会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实践操作的环节,并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进一步提高学生们对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的认识及实际操作能力。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教学大纲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and Testing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44221101,课程总学时:51,周学时:3,学分:2.5,开课学期6。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
2.适用专业:适用于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专业。
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的思想和基本理论;熟悉多种软件的测试方法、相关技术和系统地软件测试过程;会熟练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报告,并熟悉几种自动化测试工具,从而从工程化角度提高和培养学生从事大型软件的测试技术和能力。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先修课要求: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基础。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软件测试案例与实践教程,古乐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专用——软件测试技术经典教程,赵斌编著,科学出版社,2007(3)软件测试技术,(美)Ron Patton著,机械工业出版社(4)面向对象软件测试,John D.McGregor, David A.sykes, 机械工业出版社6.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除了1/3课时的课内实验,鼓励同学另外通过一些课外实践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课堂讲授采用案例驱动和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期终成绩60%,实验成绩30%,平时成绩10%。
8.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实验一:黑盒测试实验实验二:白盒测试实验实验三:单元测试实验实验四:测试工具实验实验五:性能测试实验实验六:测试综合实验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一)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基础(3学时)1、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软件质量保证和软件测试的背景、目的和作用,软件测试的相关概念,软件测试的分类和测试原则,测试用例的定义和标识,错误与缺陷定义和分类。
软件质量概念软件质量保证软件可靠软件配置管理课件
符合需求
软件产品应满足用户明确和隐 含的需求,实现预期的功能和 性能。
易用性
软件产品应易于理解、学习和 使用,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 文档。
可维护性
软件产品应易于修改、扩展和 适应环境变化,降低维护成本。
软件质量属性
功能性
软件产品提供的功能 和服务应满足用户需 求,包括正确性、完 整性、安全性等。
可靠性
CMMI质量标准
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 维护性和可移植性等六个质量特性,每个 特性下包含若干子特性。
关注软件开发过程的成熟度,通过持续改 进和标准化流程来提高软件质量。
IEEE质量标准
敏捷开发质量标准
涉及软件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 等各个阶段的质量标准,强调全生命周期 的质量管理。
第三章
软件质量保证。系统阐述质量保证原则、方法、 技术和工具,包括测试、评审、审计等。
第四章
软件可靠性。深入讲解可靠性概念、模型、度量方 法及其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第五章
软件配置管理。全面概述配置管理原理、流程、 技术和工具,包括版本控制、变更管理等。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和 应用前景。
课件学习建议与要求
学习建议
建议学员在课前预习相关知识点,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并结合实际项目经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鼓励 学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要求
要求学员掌握软件质量的基本概念、评价标准和方法,熟悉质量保证和可靠性的原理和技术,了解配置管理的基 本流程和工具。同时,要求学员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项目管理经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持续集成工具
如Jenkins、Travis CI等, 用于实现持续集成和持 续交付流程中的自动化 构建、测试和部署。
第1章 质量与软件质量-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第2版)-朱少民-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教材特点
本教材力求整合学界和业界的优秀经验,更新软件质量体系,并力求体现它 的模块化、工程化、过程化、工具化等特点。
教材编排的模块化,分为三大模块:基础篇、实践篇、过程篇。
软件质量活动的工程化,强调软件质量工程是软件工程的一个剖面,为凸 显其工程化的特点,强化了软件工程中与质量相关的实践活动。
负责协调质量工作
中层质量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者组成的质量委员会
1.1.2 质量因客户而存在
识别客户
知道“谁是我们的客户?”
客户洞察
客户数据管理、客户分析与洞察力应用,即通常所说的客户数据的收集、分析使用和客户数据 挖掘等。
对客户有必要进行分类
外部客户和内部客户; 实际客户和潜在客户; 直接客户和间接客户; 关键少数客户和次要多数客户
所有有关人员,无论内部还是外部
如何认识质量
基于职能部门
基于普遍适用的朱兰三部曲原理
质量目标体现在
工厂的各项指标中
公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营计划承诺和社会责任
劣质成本
与不合格的制造品有关
无缺陷使成本总和最低
质量的评价主要基于
符合规范、程序和标准
满足客户的需求
改进是用于提高
部门业绩
公司业绩
质量管理培训
集中在质量部门
全公司范围内
软件质量管理的过程化,不仅体现在由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质量改进等构成质量管理全过程。而且体现质量管理贯穿软件研发和运维 整个过程,即在软件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等不同活动中不断思考如何 保证和提升软件质量。
质量工具箱的整合,融合了《质量工具箱》一书的思想,将与软件质量相 关的分析工具抽取出来,将加以汇总,并给出了在实际软件质量活动中如 何进行选择和应用这些工具的建议。
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名称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Software Testing Technology & Quality Assurance二、课程编号:三、课程类别:专业课四、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五、适用专业与学时学分:1.软件工程课程总学时:40 ;总学分:2.5;实验课学时:12六、实验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实践环节从应用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使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掌握软件测试的技术和方法,让学生树立软件测试的思想,培养学生软件测试的能力和一定的测试文档编写能力。
每完成一个实验,需提交对应的测试文档和实验报告。
七、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一种编程工具,一种数据库工具。
八、实验课程内容及要求九、考核要求(1)成果要求:按照《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课程的要求完成每个实验的测试文档,并提交实验报告。
(2)考核方式a、学生进行实验前由指导教师点名。
b、学生完成每次实验后须经指导教师验收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c、指导教师对每次实验提交的测试文档及实验报告进行批改、评分,并将成绩登录在册。
有缺项者要求及时订正补齐,不符合实验要求的重做。
d、该课程所有实验结束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及提交的测试文档、实验报告及出勤情况给出实验考核成绩。
十、采用教材、参考书(一)推荐使用教材《软件测试技术概论》,曲朝阳、刘志颖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二)主要参考书目:《软件测试教程》,周元哲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软件测试教程》,贺平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软件测试实验指导教程》,蔡建平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软件质量管理》课件
案例三
总结词
快速迭代、持续改进
详细描述
某移动应用在持续集成和持续质量改进方面 采取了快速迭代和持续改进的策略。通过自 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等技术手段,实现快 速迭代开发。同时,通过收集用户反馈和监 控应用性能,持续改进软件质量,提升用户
质量保证的工具和技术
静态代码分析工具
用于检测代码中的缺陷和错误,提高代码质 量。
单元测试框架
用于编写和执行单元测试用例,确保代码的 正确性和可靠性。
集成测试框架
用于测试不同模块之间的集成和交互,确保 系统整体功能的正确性。
自动化测试工具
用于自动化执行测试用例,提高测试效率和 准确性。
03
软件测试
高质量的软件更能保障用户信息安 全,减少安全风险。
04
软件质量标准
ISO 9126
软件质量模型,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 、可维护性等五个方面。
CMMI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用于评估软件开发过程的能力 成熟度。
Agile Manifesto
敏捷宣言,强调软件质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敏 捷开发方法提高软件质量。
质量保证的量要求和评估指 标。
实施质量保证措施
实施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如代码审查、测试、 评审等,确保软件质量符合标准。
ABCD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 质量改进等方面。
持续改进
通过收集反馈和监控质量数据,持续改进质量保 证措施和体系,提高软件质量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
课程总学时:48(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
一、课程概述
《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是软件工程专业或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质量和软件质量的概念、软件质量标准、软件质量工程体系、配置管理、质量度量等,还涉及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程和测试、软件发布和维护等各个阶段的软件质量活动,包括质量人员的组织和培训、质量策划、设计模式的有效应用、编程的最佳实践等。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刻理解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的重要性,了解软件质量工程体系及其代表性的模型或理论(如CMM、TQM、六西格玛和零缺陷管理等),建立正确的质量文化和理念,掌握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和管理方法,灵活运用质量管理工具,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测试或管理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先修课程:《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导论》,最好学过《软件测试》、《需求工程》等课程。
课程教学的基本
要求是理解下列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软件质量活动中所需的基本技能,抓住重点,克服难点,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的质量管理方法。
基本概念和知识:质量、缺陷、流程、软件质量保证(SQA)、软件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TQM)、度量、质量成本及劣质成本、软件质量指标、软件质量模型、质量计划、软件评审、配置项、基线及其配置管理、零缺陷管理、六西格玛等。
基本技能:能组织软件评审会议、根据企业特点剪裁质量标准、使用软件质量控制工具(如检查表、直方图等)、通过配置管理工具实施配置管理、运用质量管理方法以及帮助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或软件质量管理规范。
重点:质量工具、质量模型、质量度量。
难点:软件质量管理和质量工程体系的建立,工程方法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课程的教学要求在每一章教学内容之后给出,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
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四、教学手段和方法
该课程教学,以前期《软件工程》等课程中的案例为基础,作为本课程的案例,继续讨论,这里主要围绕SQA和SQM展开讨论。
对关键性概念、设计思想方面的问题可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
通过一些案例、故事等,使学生更好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互动、案例讲解,是本课程教学的要点。
以案例教学为主线,通过丰富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对具体的质量保证概念等有深刻的
认识,,并注重研讨式、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尝试自己阅读更多的参考书、寻找资料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实验与作业
为了进一步弄清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及实际的应用,配合讲课,设置下列实验和作业内容/
1.阅读一本质量大师的著作。
2.对不同的软件质量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构造适合某一类特定软件的质量模型。
3.零缺陷作业法的实践。
4.通过SVN,更好地理解软件配置管理。
5.结合EXCEL和MINITAB工具学会使用典型软件质量控制工具。
6.针对一个项目或实际的开源软件,完成一些简单的软件度量工作(估算、代码规模、结构度量等)
7.针对某个特定软件需求文档,组织(模拟)一次软件评审会议。
8.针对某个开源软件,展开设计优化的讨论。
9.通过使用单元测试工具,如Checkstyle、FindBugs等,更好理解编程规则和代码风格,并结合自动化,完成敏捷的持续集成。
此部分在软件质量保证的课程设计中完成。
六、推荐教材
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考核由期末卷面考试、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验报告等部分组成。
其中,期末卷面考试采用闭卷方式。
期末考试:60%
实验、实践:20%
课堂表现(含平时考勤、提问)10%
平时作业: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