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考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就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作为为满足社会需求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必须与时俱进,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二、课程设置的现状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课程内容与实际就业需求不相符合。

由于缺乏有效信息渠道和企业的参与,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无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化。

其次,过于注重理论课程而忽视实践教学。

虽然理论课程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最后,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

教学科目的设置应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使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和特长。

三、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高职院校需要进行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使教学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

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四、教学改革的途径与对策教学改革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与行业和企业的密切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从而更好地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

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高职院校可以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通过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五、结语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是适应社会需求和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

通过与行业和企业的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和教师培训,可以使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更加贴合市场需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哲学思考

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哲学思考

以 《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关 于 进 一 步 加 强 和 改 进 大 学 生 中
思想政 治教 育 的意 见 》 中发 E o4 1 号 ) 指 导 , ( 2o]6 为
进 一 步 加 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体 把 系 融 人 到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的 全 过 程 。 要 高 度 重 视 学 生 的 职 业 道 德 教 育 和 法 制 教 育 , 视 培 养 学 重 生 的 诚 信 品 质 、 业 精 神 和 责 任 意 识 、 纪 守 法 意 敬 遵 识 , 养 出 一 批 高 素 质 的技 能 性 人 才 l 。 培 _ 2 ] 在 这 个 指 导 思 想 下 , 多 学 者 就 对 于 如 何 有 效 许
和 外 因 ; 六 , 论 和 实 践 。 本 文 分 析 前 三 对 哲 学 范 第 理
畴 , 期 运 用 好 武 器 , 握 好 范 畴 , 理 好 问 题 ( 革 以 把 处 改 和 建 设 中 出 现 的 ) 从 而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 进 “ 政 , 促 思
课 ” 革 和建设 取得成 功 。 改
摘 要 : 高 职 院校 “ 政 课 ” 程 改 革和 建设 过 程 中要 把 握 好 三 对 哲 学范 畴 : 是 内容 和形 式 ; 是 量 变 和 质 变 ; 在 思 课 一 二 三是 结 构 和 功
能 。运 用 好 武 器 , 握 好 范畴 , 理 好 问题 , 而提 高教 学质 量 , 进 改 革和 建设 取 得 成 功 。 把 处 从 促 关键 词 : 职 院校 ; 政 课 ;改 革与 建设 ; 学 ; 考 高 思 哲 思 中 图分 类 号 : 7 G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 9 1 ( O O 0 — 0 1 一O 1 7 — 7 9 2 1 )4 l 3 3

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改革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改革的思考
体 系 和 内容 既是 新 颖 的 ,又 是科 学 的 、适 用 的 。
加 重 视 体 育 教 育 ,这 是 由其 培 养 目标 所 决 定 的 。 高
职院校培养 专业 技能程度 高的复合 型高等职业技 术
人 才 , 突 出 表 现 在 “ 干 ” ,这 就 要 求 学 生 有 较 强 能 的 身 体 素 质 。 除 了先 天 遗 传 因素 外 ,身 体 素 质 主要
[ 关键词J 高职院校 体 育课 程 技 能培养
高 职 院 校 是 培 养 高 技 能 人 才 的 基 地 。 体 育 课 程
靠 后 天 的 体 育 锻 炼 形 成 。体 育 运 动 技 能 的 形 成 具 有 教 育 性 、协 作 性 、规 范 性 、实 践 性 等 特 征 ,它 对 劳
动 技 能 的形 成 有 积 极 的促 进 作 用 。而 劳 动 技 能 的 展
体 育 的 实 践 性 、技 能 性 和 应 用 性 符 合 职 业 教 育
的课 程体 系 校 更
留 精 华 , 突 出 特 色 ,反 映 时 代 发 展 趋 势 。 只 有 这 样 ,才 能 找 到 更 新 课 程 的 依 据 ,才 能使 改 革 的课 程
不 单 纯 追 求 学 科 的 系 统 性 和 完 整 性 。 根 据 培 养 目标 的 能 力 因素 和 岗 位 需 求 ,筛 选 学 科 中 与 培 养 职 业 能 力 直 接 有 关 且 使 用 效 率 较 高 的 专 业 知识 内 容 ,配 合 实 践 性 教 育 环 节 ,形 成 一 个 以综 合 能 力 培 养 为 主 体 、突 出技 能 和 岗位 要 求 为 目 的 的课 程 教 育 体 系 。 体 育 教 学 的 显 著 特 征 是 实 践 性 强 ,学 生要 通 过 反 复

高职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高职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与评价
分析表的构建
课程 构建
(4)形成课程
(3)课程内容的
体系
重构与序化
能力与职业岗位的分析
构建通用 能力平台 以职业生 涯为背景 构建通用 能力平台 以职业岗 位为框架 重构与序 化教学内容 以工作任 务为项目 设计教学 方法与手段 以工作过 程为标准
返回
课程的实施: 课程评价:
“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突出技能,强调“过程+结果”,并有
(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1. 高职课程开发的主流模式: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 程开发。
主流模式 特点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 发展潜能”为主导思想。 以促进个人发展为主的课 程目标。 以“任务”组合为特点的课 程结构体系。
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构建
(1)能力与职
业岗位的分析
(5)课程实施 (2)工作任务
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带来利益。
(2) 工学结合课程的特点 ① 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体现以学生就业为 导向; ② 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整合重构教学内 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构 建职业能力体系,体现以职业生涯为背景; ③ 灵活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式, 体现以工作情景为支撑; ④ 灵活采用学做合一、理实一体等教学方法和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体现以能力培养为 主线。
企业参与评价与考核。
(三)高职课程建设需重视 的问题
教学 方法 改革 课程团 队建设 校企 合作 考核 方法的 改革
课程 教学内 容改革

谢!
高职课程建设的精品不够精
课程建设与课程开发不规范
题问
主 要 原 因
1. 高职教育者对高职教育的课程、课 程模式、课程开发的内涵与本质的 认识缺少准确、深刻的把握; 2. 高职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重大隐患使 课程建设成为无根之木; 3. 课程方法论启蒙和普及不到位影响 了高职课程开发的建设。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策略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策略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策略的思考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其公共基础课教学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和实施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策略,以提高学生成长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高职院校要注重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加强课程建设。

公共基础课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求职需求,设计专业相适应的公共基础课课程。

课程设置要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要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紧跟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的变化,确保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

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

公共基础课的教学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公共基础课教师的培训和引导,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公共基础课教师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激励优秀教师,对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高职院校要推进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方式可能存在单一、传统、理论脱离实际等问题,高职院校应该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践教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要加强对学生的实习实训环节,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社会的合作,促进校企合作共赢。

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需要与实际产业的需求相结合,高职院校应该加强与相关企业、社会组织的沟通与合作,了解实际行业需求,与企业、社会开展对接合作,将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保障。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增加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对我国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分析与思考

对我国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分析与思考

然而,由于我 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内涵建设相 对薄弱 ,特别是内涵建设的核心— { 程建设,更是 处于不断探索之中,无论是课程设计理念和思想 , 还 是课程设置 的方法 与实施 都不成熟 。而 “ 课程建设与 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 的核心 ,也是教学改 革的重点和
难点”。 回
或必修类课程 、 选修类课程;或知识类课程、技能类 课程、素质类课程等等。不同类型的课程根据一定的 课程设置理念 ,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列组合 , 就构成课 程体系 ,或 叫课程模 式 。课程体 系加上一些 学制、考试 、 毕业等的一些规定就构成人才培养计划,

9 ・ 8

各类教育 ・
对我 国高职课程体 系改革 的分析 与思考
置模 式也是 以学科 为中心或学 科本位 理念 为指导 ,以
专业 知识为 主线构建课 程体 系 .通 常包 括基 础课 、专
业基 础课 、专业 课三部 分 ,因此 ,叫 “ 三段式 ”课程
结 构 ,也 叫 “ 三层 楼 ”或 “ 字塔 ”课 程体 系结构 。 金
高 教 探 索
21 00年第 4期
H i he g r Edu a i n Ex o a i n c to p
摘 要 :我 国高职教 育经历 了 “ 学科本位 ” “ 、 能力本位 ”和 “ 工作过 程导向”的三次较大规模的课 程体 系的
图 1 学 科本位 为导 向的 课程设 置模 式
第三次是 “ 工作 过程导 向” 的课 程开发 与设 置模 式 ,时间大约是 20 年 以来 。2 06 0世纪 9 0年代 ,德 国 不莱 梅大学技术 与教 育研 究所在所长菲利克斯 ・ 劳耐尔 (ex an0 教授 的带 领下与德 国大众 汽车公 司合 F l R ue i

高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建设与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高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建设与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距 离。
地分 析并提炼 出以突出职业 能力培养 为重 点 ( 符合 知 识、 能力 、 素质 结构要 求 ) 的课 程标准 。 并在此标 准基础 之上 , 重新构 建 以能力 为本位 、 以工作 任务或项 目为 载 体 的课程 和课 程体系 ,同时规范课程教学 的基本要求 , 改革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 、 、 ” 融 教 学 做 为一体 , 强化学生 能力 的培养 , 提高课 程教学质量 。 ( ) 二 构建基 于工作过程的课 程体系 基 于工作过程 的课 程体 系构建必须 坚持校 企合作 原则 , 从企业 中来 , 来源于企业又要高于企业 , 将企业 的 工作过程升华 为教 育过程 , 而不是企业工作过程简单重 复 。具体过程是 , 对企业 的生产任 务对应 的岗位 ( ) 群 进 行筛选 和归纳 , 确定本 专业所 面对 的典 型 岗位 ( )再 群 , 对典 型岗位 ( ) r 群 的二 作任 务进行 分析 , 归纳 出学生需要
掌握 的技术 和操作 能力 , 技术和操作能力需要 的知识 对
( ) 程建设 要求与校企合作条件存 在差距 二 课 基于_ 作 过程的课程 不再把 知识传 授和技 能训 练 l 二 作 为教学 的核心任务 ,而是把完成具体 的工作任 务 、 提 高学 生 的职业 行动能 力作为教 学 目标 。这就要 求 高职 教 师在开发课 程 的过 程 中必须 与行业 企业联 系 。客 观
二 、 于 工 作 过 程 课 程 建 设 与 改 革 的 构 想 基
图 1 企 业 工 作 过 程 与 学 校 教 育 过程 关 系
( ) 一 课程建设要有颠覆性突破
根 据 教 育 部 教 高 [0 6 1号 文 件 精 神 , 职 的 课 程 2 0 ]6 高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考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一、在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构建符合时代需求、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性1.适应社会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应紧密围绕社会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课程建设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建设为教师提供了发展的平台,通过课程建设,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4.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通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三、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现状与问题1.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仍然较为传统,未能完全摆脱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

2.课程内容更新滞后: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内容更新滞后,不能及时反映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

3.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但部分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

4.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课程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四、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策略1.坚持市场需求导向:课程建设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围绕行业需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促进教师与企业专家的交流与合作。

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连接中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桥梁。

近年来,高职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高职院校逐步兴起,教学工作也不断创新改善。

但是,目前高职教育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下面简单谈谈个人的几点思考。

一、强调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具有各自所在领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机构。

因此,应该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实践教学作为重中之重,引导学生去实际操作,掌握职业技能和能力,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素养提升。

同时,建立良好的实践基地和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职业世界,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注重学生主体性,加强个性化教育高职教育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在学习期间他们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实践内容,这一点与本科生是有所不同的。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性,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职业需求进行针对性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

可以采用课程差异化、教材多样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等措施,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完全的学习和个性的职业发展计划。

三、引入互联网教育模式,打破教学传统模式互联网技术是当前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资源,引入互联网教育模式,可以大大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可以开设线上课程,提供线上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选择。

同时,还可以采用互联网新技术来优化教学管理,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这也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教学过程更加智能化和灵活化。

这是未来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在高职教育中,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至关重要。

教师是高职教育的中坚力量,只有教师有扎实的知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将这些知识和能力带给学生。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展开探讨,探索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一、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学科结构不够完善,缺乏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新课程。

一些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过于传统,缺乏与行业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

一些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需要进行课程建设的改革。

一方面,需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的结合,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需要丰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

还需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一)拓宽学科设置,引入新的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拓宽学科设置,引入新的课程,使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和丰富。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和幼儿园教育管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入幼儿教育技能、幼儿发展评估、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等新的课程,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选择,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除了课程设置的改革外,还需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组织实习实训、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到实际的教育实践中,锻炼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实际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 于高职 院校公共艺术课 课程建设 和教学改革 的思考
一 邓 全 明
白教育部于 2 0 0 6年发布 了《 学校 艺术教育工作 规
因材 施教是 教育 的基本 原则 之一 . 这意 味着我 们 开展 教育教 学活 动之前 , 首先必须 认识 我们 的教育对 象 的特点 以及相应 的教育 目标 , 开展 高职 院校 公共 艺 术课 教学改 革也是 如此 。 业性是 高等职业 教育不 同 职 于普 通高等 教育 的一个本 质特征 , 已成 为职业 教育界
省 “ 业 学 校 学 生 的 认 知 特 点 以 及 与 数 学 学 习 的 矛 职 盾 意 的 是 , 并 [ 1 课 这
不 意 味 着 职 业 院 校 学 生 的 智 力 明 显 低 于 同 等 其 他 学
了决定 性 的东西 , 由此 ,艺 术 作 品被 理解 为生命 之 完 美 的象 征性 再 现 。每 一种 体 验 似乎 正 走 向这 种再
法。 并形成可操作性的工作 思路 , 以便推广。 全校 的班主 任每人研究一个案例 , 一学期下来数 量就可观 了 , 比较
敏 感 的德 育 问题 也 会 一 个 个 凸显 出 来 , 如 : 亲 家 庭 诸 单
任经验交 流会 , 定期开展案例研 讨会 , 促使年轻班 主任
快 速 成 长 , 步 趋 向成 熟 。 逐
形 式 , 断 提 高德 育 工 作 者 自身素 质 。 不
趋 势的问题 等 。 都在班 主任研 究范 围之 中 , 进行专题研
究 , 德 育工 作 达 到 “ 使 实实 在 在 , 时 刻刻 ” 时 的效 果 。 案 例研 究 不 仅 提 高 了德 育 工作 的有 效 性 , 促 使 班 也

关于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几点思考

第16卷第2期2009年6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sha S ocia l Work Colleg e Vol 116No 12Jun 12009关于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几点思考付艳枚(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摘 要]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借助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着力提高高职教育质量。

[关键词] 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09)02-0073-03 [收稿日期] 5 [作者简介] 付艳枚(),女,湖南安化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教务干事。

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已经引起我国高职院校院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其操作层面的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势必会碰到重重困难与疑惑。

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近期所参加的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杭州论坛所获取的一些信息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高职课程体系改革 在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已开展两年的全体教师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训及考核工作的基础上,要启动“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体系开发”工程,研究并制订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范式和具体建设内容的开发手册,明确课程体系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置课程,形成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

下面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为例加以说明。

根据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岗位细分化、规模非集约化的发展趋势,该专业与企业通力合作共同制定新的专业培养目标,从单纯培养技能、技巧,转向注重学生设计思维、空间设计能力与项目独立整合能力的训练,构建了“课证一体、项目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性、现状、未来趋势以及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课程改革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其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未来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渐行渐远。

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课程改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改革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课程改革的现状近年来,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课程设置过于僵化,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个性化的教学;实践环节不足,导致学生实践经验不足;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等。

三、未来趋势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变革,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需要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实践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

2、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开展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个性化教学的推广。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

4、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的表现,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规划。

四、实施方案为了推进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汇报人:日期:•引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及问题•课程改革方案•课程改革的效果与影响•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内外针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实施方案研究意义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研究目的和意义0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及问题当前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缺乏明确的定位,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及未来的职业需求。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课程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

课程设置单一课程设置中往往缺乏实践环节,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

缺乏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往往过于陈旧,没有及时更新,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

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调缺乏心理辅导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往往以传统的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参与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中往往缺乏针对学生个体心理问题的辅导,无法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心理问题。

03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问题0201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缺乏兴趣,认为课程枯燥无味,没有吸引力。

学生缺乏兴趣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度低,往往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学生参与度低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普遍不佳,认为课程没有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心理问题。

学生反馈不佳学生对课程的反馈03课程改革方案针对学生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可以增加一些新的课程,如职业规划、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

增加实践环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可以增加实践环节,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结合专业特色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开设具有专业特色的心理健康课程,如针对医护专业的心理健康课程。

基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思考

基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思考
馥攀 索
基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思考
董英全
绥化市党校黑龙江绥化1 5 2 0 0 0 【 摘要 】高职 院校 课程 改革是 目前高职院校教 学改革所面临的重点 在 比较轻松 的环 境中享受学习。 因为不是 完全被老 师拖 着走 , 多数 时 间 和 难点 , 也是职业教育人 才培养模式创新 的关键 。 高职院校在专业发展 和 是在 兵教兵 的的氛 围中进行, 可 以不停 地产生新 的兴奋增 长点 , 甚 至产 人才 培 养模 式建 设的前提 以课 程改革为突破 口 , 正确把握 职业岗位所需 生 “ 知识 超 市” 的壮观 画面 。 多数学 生往往 觉得一 节课过 得太快 , 而 不 要 的知 识、 素质和 能力结构, 创建 突出 职 业能力 培 养的课 程标准, 将有利于 是那 种 “ 怎 么还不下课” 的难 熬感觉。 ( 3 ) 较有利 于接收 能力差的同学 。 创新完成人 才 培 养目 标, 从而使学生的职 业能力大幅度提 高。 因为 给了参 与的机会 , 就会逐渐找 到成功 的感觉, 从而也能享 受学习的 【 关 键词J高职 院校; 课程 改革 ; 课程体 系; 教 学模式 乐趣 , 逐渐克服厌学 情绪。 4 . 课 改未 来 高职 院校 课程 建设 与改革是 提高 高职院 校教学 质量的核心 , 是提 任何 模式都 不可 能是绝 对的完 美和绝对 的一无是 处。 通过一个 学 升高职 院 校办 学水平 的重要途径 , 也 是高职 院校 当前所面 临的 教学改 期的实践 , 课 改还存在 以下急待解决的问题 : 革的重 点和难点 。 高职院 校在深化教 学改革过程 中, 要以课程 建设和 改 ( 1 ) 学 生美术功底 有待提 高, 对专业知识 灵活运用不够 , 独 立创作的 革为重点 , 创建 突出职业 能力培养 的课程标 准 , 从 人才 培养 目 标 出发 , 能力不强 , 设 计的作 品中缺 少创新意 识。 ( 2 ) 教师知 识结构 欠完整 , 在图 把 课程设 在职 业岗位的 “ 缺口 ” 和 岗位 能力要求上 , 正确 把握职 业 岗位 形图像处理方面 不够熟练 。 ( 3 ) 教 学资源匮乏 , 缺 少系统的教学及学习资 所需要 的知识 、 素质和能 力结 构。 按 照淡化专业、 强化课 程、 弃 旧图新、 源, 教师与 学生 互动有 限 , 建 立教学 资源库 , 以方便学 生随 时学 习, 提 紧跟时代 的思 路, 在课 程设置和 课程内容改革 中及时反映新技 术 、 新工 高学 习效率 ; 通 过论坛等方 式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教 师答疑 。 艺、 新 材料、 新 成果。 ( 4 ) 重视以真实的社 会项 目 作为教学内容 , 倡导将 教学结果作为项 目内容 1 . 课改背景 直接提 交给用户, 使 得学另外生能够零 距离地 接触 市场 。 扩大 校外 实训 传 统的课堂 教学形式一般是 教师讲, 学生听 和记。 它的缺 点是不可 基地 建设 , 以满 足本课程真实工作任务下的教学 。 能 面向全 体 , 其效果与老 师的 师德 、 经验 、 教 艺、 魅 力及学生的求知欲 、 课程的建设与 改革是一项长期而 艰巨的系统 工程 , 是需 要教 师、 学 注 意 力、 与感悟 能 力直接 相 关。 对 这 三者 都较 差 的学 生 , 便 会逐 渐掉 生和管理者 等多方参与、 多方配合的能 动性过程 。 只有把每一 门课程 建 队, 最终造成 两极 分化 , 使部 分学生彻底失去 学习兴趣 而被淘汰 。 设 好, 才能把 每一个 专业建 设好, 也才 能把高职 学院建 设好。 对 于教 师 如 何真正地 调动学生学 习的 主动性 , 培 养社会 需要的人 才, 是 摆在 来说 , 课程建 设与改革既是机 遇也是挑 战, 在课程 建设与改革过程 中需 每 一个教 育者面 前的难题 。 在新 一轮课程 改革中, 改变课程 实施 过于强 要不 断地学 习, 不断地进 取 , 不断地研 究来发展 自己, 完善 自己' 为高职 调 接受 学 习、 死记 硬背、 机 械 训练 的现状 , 倡导 学生 主动参 与, 乐 于探 院校 整体水平的提 高及培 养新形势下的高素质技能 型人才服务。 究, 勤 于思 索, 培 养学生 搜集和 处理信 息的能 力, 获取 新知识 的能 力, 分析 和解 决的 能力及 交流合作 的能 力。 因此 , 推 行课 改, 改 变学生 的学 习方式 , 增强课堂学 习活动的实效性 , 成为 当务之急。 2 . 课改方案 2 . 1 教学方法 在教 学过 程中, 我们 加以 引导 , 理论 够用为度 , 重点培养 学生动 手 实践 能力和 自 学能 力, 采用以实践 为主 的, 理论为辅 , 着重于每堂课 的效 果, 主要采用课 堂讲解及案例 分析的教 学方法, 同时 结合多媒体课件演 示、 上机 操作 , 个别辅 导等 传统 教学法 , 并尝 试案 例录像 演示 、 阶 段实 训, 综合实 训的新 教学 方法充分调 动学 习的兴 趣 。 并在教 学当中, 注 意 引导学 生提高 审美能 力, 强调 技 术与艺术 的融合, 将网页作品当作一份 具有生命力的艺术 品。 通过 阶段实训 的教学方 法可 以定期 给学 生一些虚 拟项 目作为课程 设计, 培养 学生单独规范 的做项 目 的能 力及网站设计 的综合能 力。 录像 演示 教学方 法主要 针对接 收能 力较差 的同学 , 可 以通 过观 看 案例制作录 像的方法 , 完成 本课基本 案例的制作。 案例教学 法通过 对各案例的 实际操 作 , 学 生可 以快 速上手, 熟 悉软 件功能和艺术设计思路。 通过和学生一起分析作品设计过程的同时, 把 所学知识 贯穿于其中。 这些 教学方 法的改 革力求做 到每 个同学每 堂课都 有所 收获 。 当尝 试到成功 的喜悦 , 会更进一步激 发 学习动机 。 2 . 2 考核方式 打破 传统 的考试 方法, 采 用平 时5 O % 加期末 考试 5 0 %的方法 , 给出 参考文献 最 终考 试 的结果 , 平 时成绩 由每堂学 生完 成老 师布置 的实训任 务情况 [ 1 】 武汉职 业技 术 学院. 打 造湖 北高职教育 品牌 的思路 与实践【 J 1 . 学 给 出, 在每 个作品的完成 过程 中, 要充分体 现学生对基 本知识 的掌握情 习月刊, 2 0 0 6 , ( 5 ) . 况以及其 中是 否发 挥了自己的 创新意 识, 平时成绩 的累积也体现 出学生 【 2 】 顾建 军. 试论 职 业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理 念 转 变【 J 】 . 教 育 与职 每 堂课的学 习情况 , 对以后 的教学也 有很好的导 向作用 。 最终 的期末考 业 , 2 0 0 6 , ( 5 ) . 核, 综 合题的完成情况 还能检验学 生一 个学期 的学 习效果 。 【 5 】 何克抗 , 李文光 . 教 育技 术 学【 M 】 . 北京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版 3 , 课改效果 社, 2 0 0 2. ( 1 ) 课 改使学生 从单纯 的受众 变成 自我摄 取知识 的主体 , 最大 程度 [ 4 】 武汉职业技 术 学院. 打 遣湖 北高职教育 品牌 的思路 与实践[ J 】 . 学 地调动了学 生的学 习主动性和 积极性 。 ( 2 ) 有 利于活跃课堂 气氛 , 使学生 习月刊,  ̄ o o 6 ( 1 0 ) .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改 革为抓手 , 提高教学质 量 , 是 实现人 才培养 目标 的必然 在 广 泛 开 展 职 业 教 育 思 想 大 讨 论 的基 础 上 ,采 取 多 种 途 多种形式加强教 师的培训、 交流和学 习, 鼓励教 师积 极 选择。随着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 育教学质量 径、 参 与 课 程 改 革 , 在 改 革 的 过 程 中转 变 观 念 、 统 一思想 、 提 高 的若干 意见》 和 国务 院《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 育的决定》 的
e n s u r e t } l a t t h e e u r r i c u l u m r e f o r m a c h i e v e s a c t u a l e f f e c t ,we h a v e t o r e ar m e d u c a t i o n t h o u g h t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c o n c e p t a s t h e g u i d e ,t a k e s b u i l d i n g a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r e a s o n a b l e c u r ic r u l u m s y s t e m a s t h e k e y p o i n t ,t h r o u g h t h e f u l l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c u r r i c u l u m r e f o r m, p e r f e c t t h e me c h a n i s m t o e n s u r e t h e h e a l t h y a n d o r d e r l y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c u r i r c u l u m r e f o m . r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未来改革方向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未来改革方向的思考
的模 块 式 教 学 体 系 ,其 核 心 要 素 是 以 职 业 岗位技 能 的专项性 和 操作 性为依 据 ,
改 革 应 与 国 际教 育 接 轨 ,把 行 业 或 国 家
以 及 国 际 上 认 可 的 职 业 资格 或 技 术 等 级 证 书 引 入 学 校 的教 学 过 程 之 中 ,提 高 高 职教 育 质 量 标 准 的 国 际 化 水 平 ,实 现 真
业 眼 中 的教 育— — 反 映 企 业 需 求 ,企 业
手 中的 教 育 — — 实 现 企 业 参 与 ,企 业 心
中的教 育— — 达 到 企 业 满 意 ” 。
重点 、 以掌 握 经 验 为 目标 , 融“ 教、 学、 做”
3 . 在教 学方式上 , 由 老 三 中 心 ( 课 堂、 教师、 书本 ) 向 新 三 中心 ( 学 生、 在 做 中学、 经验 ) 转 变 。传统 的教
学 模 式 是 以课 堂 为 阵 地 、 以教师 为主体 、 以书本为本位 , 教学过程 重理论轻实 践 , 培 养 出来 的学 生 难 以适 应 岗位 能 力需
思 路 ,在 课 程 设 置 和 课 程 内 容 改 革 中及 时 反 映 新技 术 、 新 工艺 、 新材料 、 新成果。


高 职 院 校 课程 改革 的转 变 方 向
1 .在 理 念 上 , 由教 程 向 学程 转
变。 传 统 的教 学 观 是 单 向传 授 的教 学观 , 它 以教 师 为 主 体 , 学 生 为 客 体 。高 职 院 校
求, 难 以适 应社 会需 要 。高 职 院 校 教 学过 程具有实践性 、 开 放 性 和 职 业 性 。实 验 、 实训 、 实习是三个关键环 节 , 在 教学过程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赴泰国易三仓大学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赴泰国易三仓大学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神 州教 育
对州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 的几点思考 赴泰 国易三仓大学学 习的收获和体会
武莉 莉 孙 丽 杰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出众 。 当前我 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 战略机遇期 , 走新 型 工业 化道路 、 建设创新 型国家 、 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 村 、 构建社 会 主义 和谐社会 , 都需要培养一大批 高技 能人才 。 当前我们所 面临的严 峻问题是 面向生产 、 建设 、 管理和服务第一线 的技 能 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为此在“ 十二五” 的第一 年, 高职院校在课 程改革过 程中要适 应社 会需 求 , 紧密联 系经 济发展实 际 , 走工学结合 、 校企合作 、 产学研相结合 的道路 , 使 高职教育成为 “ 企业眼中的教育—— 反映企业需求 , 企业手 中 A s s u m p t i o n U n i v e r s i t y( 中文: 易三仓 大学) 位 于 泰国首都 的教育——实现企业参与 ,企业心 中的教育——达 到企业满 。 曼谷 , 是泰 国第一所 国际大学 , 也 是泰国最早采用全英语教学 意 ” 的高等学府同 时也是泰 国最大 、 声誉最高 的私立大学 。2 0 1 2 3 . 与就业市 场接轨。易三仓大学与美 国 、 英国、 澳大利亚 年1 月。 本人随黑龙江省 1 1 所 高职院校的学习 团来 到泰 国易 等国家的众多大学和教育机构保持者合作关系 , 包括教师交 三仓大学学 习 , 历时 1 0天 , 学习 了易三仓大学 的办学 理念 , 教 流 , 访问学者 , 学生交换和联合培养项 目 等 。高职教育就是就 高职教育要 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教育教学全过程 , 企业 学模式 , 课程设置 , 了解 了该 校的师资队伍情况 以及学生 在校 业教育 。 的学 习情况 , 感受颇深 , 就现 在我 国高职院校课程建设 与改革 参与 到人才培养 的全过程之 中,企业要与学校共 同组织好学 这一话题谈谈 我 自己的几点 看法 。 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 手能力 , 为学生就业 、 创业服务 。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应实现“ 四个转变” 1 . 在理念上 , 易三仓 大学坚持 的办 学理念 是教 育学生 尊 三、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做到“ 三个融合” 1 . 课程设置 与岗位群的职业标准相 融合 。易三仓大学共 重 国家的宗教 , 尊 重 自己的国家 , 尊 重 国王 , 尊重 民主 自由的 三十七个学科, 尤其工商管理 、 计算机专业在 生活 , 培养人们通过高尚的劳动证明自 身存在的信仰, 承担引 设十二个学院, 导人们获得知识 和理解 生活真谛的义务 。 亚洲影响较大 。 学校采用学分制 , 以修满学分和完成毕业论文 2 . 在价值 取向上 , 易三仓大学坚持为 国家服务 的原则 , 为 作为毕业条件 , 并保证符合 国际标 准 , 所获学分 和学历世界各 人 民提供 自 然科学 和人 文科 学方 面的知识 ,特别是商业 教育 国都予 以承认 。 和管理科学领域的跨学科方法和研究。高职教育应该由学科 2 . 课程 内容 与相应 的职业 资格证书 内容 相融合 。易三仓 知识本位 向职业能力本 位转 变。 大学获得泰 国教育部高校办公室完全认证 ,毕业生 和国立大 3 . 在教学方式上 , 易三仓大学在课 堂教学的基础上 , 穿插 学毕业生享有 同等待遇 。有课程设计 , 实 践学习等等 。我们 也应 业委员会认可 。我 国教育部《 关 于以就业 为导向 , 深化高等职 该 由老三 中心( 课堂 、 教师 、 书本 ) 向新 三 中心 ( 学生 、 在做 中 业教育改革 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 “ 高等职业 院校必须把培 学、 经验 ) 转变 。 传统 的教学模式是 以课堂为阵地 、 以教师为主 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 突出的地 体、 以书本 为本位 , 教学 过程重理论 轻实践 , 培养 出来 的学 生 位 , 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 。 3 . 课程教学 中的知识 传授与能力培养相 融合。高等职业 难 以适应 岗位能力需求 , 难以适应社会需要 。 高职院校教 学过 程具有实践性 、 开放性和职业性。 教育要按照职业 岗位对应能力的要求组织教学 , 基 础知识 、 基 够用 为原 则 , 不强调理论 的系统性 , 而要强调 4 . 在课程导向上, 易三仓大学努力培养具备以下素质的 本理 论 以必需 、 熟练性和服务的规范性, 强调知识的传授与能 毕业生 : 品行端正, 具有开放意识 , 持续性成长, 重视言论 自 技术的先进性、 在传授理论的同时,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 由。 通过在伦理学, 自 然科学 , 商业管理学和语言方面的学习, 力的培养相融合。 即培养学 生的职业实践能力 、 岗位适 应能力 、 可持 吸收正确思想和意识。 对于高职教育要求学生通过刻苦学习, 职业 能力 , 认真思考 和有效 的决 断 , 在学业上取得优秀成绩 , 由教学 专家 续发展能力 。 向消费者需求转变 。 四、 结束 语 综上所述 ,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是一项 复杂的系统工程 , 我 二、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应做到“ 三个接轨” 标, 根据 我国的国情 ,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本 1 . 与 国际教育接轨 。当今社会 , 经济 全球化 已成 为发展趋 们必须 明确改革 目 势, 国际分工越来越精细 , 人 才竞 争越来 越激烈 。作为泰 国首 身 的特点 和课程改革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从而选择正确而 屈一指 的著名学府 , 易 三仓 大学 以其卓越 的声望和严谨 的教 有效 的改革策 略 , 使改革走 上有领导 、 有计划 、 有 步骤的 比较 学原则 吸引 了美 国 、 英国、 澳洲 、 比利时等众 多 国际 著名 国际 稳妥 的发展道路 。 大学 的注意 。我 国加入 了 WT O, 高职教 育培养的人才实 际已 黑龙江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十二五” 规划课 面临国际性的竞争 , 为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 充分利用国外 题 : 基于“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的高职院校《 电工电子技术> 课 优质教 育资源 , 培养外 向型 、 复合型人才 , 高职院校课 程改革 程项 目化建设 应与 国际教育接轨 ,把行业或 国家 以及 国际上认可的职业资 课题编号 : H G J X HB 1 1 1 1 0 3 8 格或技术等级证书引入学校的教学过程之中,提高高职教育 作者简介 : 质量标准 的国际化水平 ,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 国际教育接 轨 , 武莉莉 。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技术学院。 从而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全球就业能力 , 提升国家的竞争 专任教师 。 副教授 ; 力。 孙丽杰 .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督导 办公室 . 酣教授 。 2 . 与社会经 济发 展接轨。易三仓大学 已经成 为泰 国商务 、 管理和信息技术类学校的中流砥柱。其毕业生在工业 、 政府、 银行 和跨 国公 司中 , 无 论是 在管理层 还是在技术方 面都表 现

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职业教育发展新的历史时期,随着高职院校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基于核心素养的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也在全面推进。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三教”改革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和重点,而“三教”改革的落实者和实施者是高职院校教师,是“三教”改革的关键。

因此,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成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改革和提升的关键所在。

在此背景下,关注高职教师课程实施能力问题,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是一个值得各方关注的问题。

一、高职教师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积极性不高高职教育区别于小初高教育,社会及家庭对教师的教学方面关注较少,教师教学压力相对较低,存在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并不直接影响职称与收入水平的现象。

因此,部分教师缺乏提升教学能力的内在动力,自我提升意识不强,进行课程实施改革积极性不高。

此外,部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动机较弱,安于现状,对自身能力发展的积极性不高,在外部强制条件也只是象征性地进行课程改革。

所以,教师,以简单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教学有效性、学生差异性,没有深入去发现和挖掘教育的基本规律,课程实施积极性不高。

(二)课程实施能力存在不足1.部分教师专业能力不够。

高职教师要进行课程教学,首先要对课程和课程服务专业有深刻的理解。

为顺应市场和企业岗位的需要,高职很多专业课都是“五年大改,三年小改”。

大改和小改都需要教师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

在教学中发现部分教师不愿意去接受新技术,对新内容掌握不够,导致教学时实践操作不熟练,理论讲解不透彻。

2.部分教师教学技能存在不足。

高职大多数教师是大学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学校任教,除师范生外,大部分没有系统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

高职还有部分教师直接来自企业,这些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也缺乏必要的高职教育理论。

因此,在教学中存在教学设计不太合理、不善于组织课堂、对课堂管理不够以及对学生的评價较为单一等问题,这些都主要归根于教师的教学技能不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高职院校相继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均以课程建设和改革为重点,开发突出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其中心思想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建设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中,构建理实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集中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改革新体系。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一)教学观念上的改革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教师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学生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在课堂上有绝对的主动权,以强制的方式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不管学生喜不喜欢,只能是被动地接受。

新的教学观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兼顾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愿望,充分了解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来制定学习任务。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从旁指导,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遇到的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完成相应学习任务。

这个改革过程,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学习,从思想深处彻底摆脱过去传统观念的束缚,只有从观念上实现了改革,才会着手进行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二)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为阵地、以书本为基础、以黑板为教具,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环节,纸上谈兵,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岗位能力需求。

而新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强,课程设置要面向实际的工作岗位,将课堂设置到实训室,做到理实结合,理论内容为实践服务,即实际生产中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知识,就讲解什么样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实践训练,实践训练围绕企业具体的工作岗位,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的实际生产零距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即能上岗。

(三)教学体制的改革传统的教学体制是一门课程由一个教师来讲授,而这个教师只注重自己所讲授的课程的内容,对其他课程的讲授内容不甚了解。

存在一种故步自封的现象,这就导致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可能存在脱节现象,也可能会出现知识的重复与中断现象。

新的教学体制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本门课程的发展动态,还要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及培养目标,可以通过相互听课,集体备课,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订等等,来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掌握本专业各课程的设置内容与标准,使得课程之间能够融会贯通,更好地为本专业培养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内容(一)师资队伍建设教学队伍的师资水平是课程建设的前提,而在这支教师队伍中,不仅需要有学术造诣高,在该学科影响力强,具有一定领导能力或协调能力的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还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

这支队伍的年龄结构合理,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在职称结构上,也应具备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同时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即能文能武、能攻能讲,既有雄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首先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相关企业去工作,熟悉企业的岗位任务及未来发展方向,掌握实际操作的本领,回来后指导学生实习。

其次可以从企业聘请专家到学校任教,或者作为校外兼职教师,定期给学生做一些指导,使校内学习知识与企业工作岗位相一致,为学生就业上岗提供便利。

再有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缺少经验的年轻教师结成对,让青年教师跟老教师学习,通过互相听课,学习经验,来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

另外,通过一些奖励政策,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研究课题,制作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参加培训,写教学改革论文,作学术报告,参加教学改革研究,攻读学位等。

通过种种方式来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软件支撑。

(二)课程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环节,优秀的教材可以为课程建设提供非常有效的帮助。

教材建设是针对课程的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资料,既包括必需的理论知识,又包括实践与实训的内容,还应该包括一些本课程的前沿知识。

教材建设还应该与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网络测试、仿真教学软件等环节相配套进行建设,应展现一种全方面、立体化的教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不仅满足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还应该满足学生课后自学的需要。

高职院校应多鼓励教师开发新教材,通过新教材的开发,会激发教师多方面[摘要]课程建设是学院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衡量学院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文章主要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入手,对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建设、考核方式和教学管理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改革[作者简介]张春玲(1974-),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工程设备课程教学研究。

(吉林四平136000)[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22-02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考张春玲查找资料,学习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会进行有效的社会调查,把现实工作中真正有用的知识与技能融入教材之中。

(三)课程内容建设1.理论教学建设的主要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应摒弃深奥、复杂知识的堆积,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原则。

基础课应为后续的专业课服务,内容安排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从分析工作任务的角度出发,能够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有序地组织起来,将多领域的知识相协调、组织,并且在讲授过程中,也应联系实际工作任务,安排一些案例教学,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

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课程内容应围绕具体的工作任务展开教学,将课程内容项目化、情境化、任务化,强调技能性和可操作性。

2.实践教学建设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企业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形成各专业能力要求,确定各知识领域,应包括有基础知识领域、专业基础领域、专业技能领域、综合实训领域及顶岗实习领域。

各个领域的实践内容分块设置,分期递进式完成。

在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调查,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将技能考核、技能大赛项目、第二课堂活动等纳入实践教学环节,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1)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构建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学生实践训练和考核的要求。

校内的实践实习基地应与企业实际生产挂钩,也应与行业岗位需要挂钩,学生在实践基地进行生产实训,并能进行职业资格证的考核。

实践教学基地还应具备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配套设施,有些课程可以在实践基地进行,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需要。

(2)构建强有力的校外实训基地。

应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与周边相关企业合作,将企业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把课程搬到企业中,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校外兼职教师,定期到校内讲学,学生可到企业参观实习、顶岗实习,为学生打开就业之门,让其在校学习期间与企业的实际生产零距离接触,增加了企业的阅历,使学生在校的学习更具有了实用性和目的性。

(3)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课外教学可以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给人才的成长创造了条件。

例如,可以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对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进行专门的培训;请一些专家学者为学生讲学;指导学生制作各种模型,学生可以自主设计、自主研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还可以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对有兴趣的同学进行短期培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里乃至全国性的大赛,通过参赛,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网络化的课程体系构建。

网络是目前信息贮存量最大的资源,也是沟通和交流最便利的方式,应该充分利用其为学生服务。

可以构建一个网络在线交流的平台,师生之间进行课外的交流和答疑;在网络平台上提供给学生各种课程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教案、电子书籍、参考资料、优秀网站链接等网络教学资源;在网络上开发考核软件,完成测试、成绩查询、结果统计等教学管理工作;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学生对各课程的疑问、专题讨论、教师教学质量调查统计,反馈学生意见等教学辅助工作。

(5)仿真实验室的构建。

利用人工智能和行业专家共同研发,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际生产操作过程,将复杂的工艺操作和设备结合成一套电子软件,学生通过对软件的操作来完成实践教学内容。

它摒弃了过去实践教学对时间、场地的限制,也大大节省了设备在真实环境中的运行、维护费用。

将一些难度高、复杂的实验环节进行反复操作,通过改变实验参数来得出不同的结果,对比这些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一点在真实的实验环境下是无法实现的。

仿真软件已经涉及各个学科领域,也在全国操作技能大赛中使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它也将越来越完善,更有效地为实践教学服务。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考核方式和内容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性的表达,传统的考核方式,通常是三七开的方式,即学生的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学生的学习重点放在了期末考试上,平时则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改革原来的考核方式,把考核过程分成阶段式进行,将学习内容分成几个项目,每个项目单独进行考核,每一个考核过程列出一张考核表,考核内容包括平时的学习态度、出勤率、实践成绩、汇报效果等内容,以学生之间互评、自评以及教师评三方评价的方式给出每一项考核成绩,再将每一项考核成绩按不同的权重汇总到一张考核总表上,最终得出这门课程的成绩。

(五)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设优秀的课程改革方案需要优秀的管理层作为后盾,学院领导应亲自督导课程建设团队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从方案设计到教学内容的选取,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统一部署,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校内各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课程方案设计和实施。

比如设备处负责进行教学设备和仪器的购买,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务处负责课程建设内容的组织管理,不定期进行期中和期末检查;督导组负责对教师进行教学水平评估,及时提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对青年教师起到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作用;课程组全面负责课程标准的制定、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手段及方法的实施;网络技术组负责网络平台开发、视频制作、网站的建设及维护。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定期进行汇报和总结,以保证课程建设的质量。

三、结语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需要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等多方参与、多方配合的能动性过程。

只有把每一门课程建设好,才能把每一个专业建设好,也才能把高职学院建设好。

对于教师来说,课程建设与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不断地研究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为高职院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及培养新形势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