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疾病详解共48页文档

合集下载

周围血管病

周围血管病
NO23
一、【临床分型】
据病变部位分为三型: Ⅰ型 腹主动脉末端及两侧髂总动脉 Ⅱ型 广泛累及髂外及股总动脉 Ⅲ型 腹主动脉末端伴有股腘动脉病变
NO24
一、【临床表现】
间歇性跛行 静息痛及组织坏疽 缺血性神经病变 废用性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NO25
(一)【诊断】
年龄60岁左右,男性占绝大多数,大多数 患 者有吸烟历史。
NO74
NO5
静 脉:
将各器官代谢产物送回流入心脏,经肺排出 CO2、经肾排除代谢产物。当静脉狭窄、阻塞及 静脉瓣功能不全后,导致回流受阻,静脉压增高, 出现静脉曲张、淤血、肿胀,最后缺血缺氧。
NO6
【常见临床表现】 一、感觉异常:
间歇性 疼痛
痛觉
持续性

疼痛



运动性 疼痛
体位性 疼痛
温差性 疼痛
运动、体位、温度 增加耗氧增加,而 动脉狭窄情况下, 不能增加的耗氧部 分、出现相对缺血 缺氧、休息可缓解, 如间歇性跛
NO34
NO35
NO36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非手术治疗
戒烟 运动锻炼 药物治疗
NO37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
NO38
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 周期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病变,主要 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血 管为主,病人绝大多数为青壮年、 男性。
NO39
【病 因】
① 外 因:
吸烟、寒冷、潮湿、外伤、感染、 慢性损伤等。
② 内 因:
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激素和前列 腺素失调、遗传因素等。
NO40
【病 理】
① 主要侵袭周围中小动静脉,始于动脉,累 及静脉,下肢为主,由远端向近端发展。

周围血管病PPT课件

周围血管病PPT课件
超声多普勒、静脉造影。
12
不同部位血栓的临床表现
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以肢体疼痛为主要 表现,肿 胀范围局限,霍 曼征阳性。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突然性、广泛性的单侧下肢粗 肿为主要特征,伴有肢体胀痛和浅静脉怒张,全身反 应一般不严重。 继发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起源于小腿肌肉内的 腓肠浅静脉丛内,顺行性生长,临床称混合型。 后遗症:肢体肿胀,浅静脉怒张,色素沉着,溃疡 形成。
45
发病机理
各种病因导致肢体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 塞,使肢体缺血、缺氧,从而产生肢体温度 降低、肌肉萎缩、皮肤营养不良、疼痛等表 现。严重者可发生肢体组织坏死。
46
47
病因病机
脾气不健 槁 肾阳不足 落
+ 外受寒冻 寒邪侵袭
(指)
四肢气血不充, 皮肉枯
失于濡养
坏死脱
四肢气血凝滞 经郁络积阻化塞热
1、清淡饮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2、对高危病人应定期服用抗凝药物或活
血祛瘀中药。 3、术后病人慎用止血药。 4、术后或长期卧床病人宜早期活动下肢。 5、发病后早期卧床休息,不做剧烈活动。 6、后期可使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
17
血栓性浅静脉炎
定义
是发生在肢体浅静脉的炎性、血栓性 疾病。相当于西医的血栓性浅静脉炎。 又名“赤脉”“恶脉”“青蛇 毒”“黄鳅痈”
喜冷恶热,或有条索状物;或微恶寒发热;苔 黄腻或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通络 方药:清利通络汤加减
22
辩证论治
②脉络瘀阻证 证候:患肢疼痛、肿胀、皮色红紫,活动后 则甚,小腿部挤压刺痛,或见条索状物,按之 柔韧或似弓弦;舌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或沉 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散结 方药:活血通脉汤加鸡血藤、桃仁。忍冬藤

周围血管疾病PPT课件

周围血管疾病PPT课件
周围血管疾病
定义:周围血管疾病是指发生 于心、脑、肾等脏器组 织血管以外的血管疾病。 主要包括动脉病和静脉 病两大类。
• 动脉病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 化性闭塞症、糖尿病动脉闭塞症、动脉栓 塞、多发性大动脉炎、动脉瘤等。另外还 包括动脉肢端舒缩功能紊乱疾病,如雷诺 综合征,红斑性肢痛症等。
• 肢体出现坏疽病灶,提示血液循环供应局 部的营养不足以维持静息时组织的代谢需 要,以致发生不可逆变化。
临床检查
• 是获取临床信息的重要手段,临证时重点 检查皮温、皮肤颜色、肢体营养状况、有 无肿胀及萎缩、有无溃疡或坏疽等。
1.皮温检查
• 对比同一平面两侧肢体的温度差别,当较 对侧皮温降低时提示该部动脉血流减少, 见于动脉栓塞、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高 于对侧提示该部动脉或静脉血流量增加, 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动静脉瘘等,临床上 多采用扪诊法。
• 临床上彩超、血管造影、及核磁共振对血 管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检查时优先行 无创检查。
• 目前血管造影是诊断周围血管疾病的主要 标准。
病因病机

外因:外感六淫、特殊毒邪、外伤等
• 病因

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脏腑经

络功能失调、淤血、痰饮等
• 病机:周围血管疾病的病机特点是血瘀,

血液瘀滞,气血不得输注而致周围
2.营养状况
• 重点观察肢体皮肤及附件、肌肉有无营养 障碍性改变,包括坏疽、溃疡等。
3.动脉搏动
• 主要是检查动脉血管通畅或有无。
4.特殊血管检查方法
• 1)皮肤指压试验:用手指压迫指(趾)端 或甲床,观察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可了解 肢端动脉血液供应情况。
• 2)艾伦试验:用于检查尺动脉是否通畅, 嘱病人将上肢举过头,检查者用手压迫阻 断桡动脉,再嘱患者反复握拳,直至手变 苍白,然后继续压迫桡动脉将病人上肢逐 渐放下至心脏水平,将手放松,正常20-40 秒内转红,若持续苍白提示尺动脉阻塞。

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
皮温低,色苍白,足背或胫后动脉减弱; 反复(fǎnfù)发作的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 炎
第三十七页,共152页。
第2期 营养障碍期(中期) 间跛明显,静息痛;入夜痛剧,抚足坐
不能寐,皮温显降、色苍白、或紫斑、 潮红。皮肤干燥(gānzào)、无汗,趾甲增 厚变形,小腿肌肉萎缩,足背、胫后动 脉搏动消失。
第三十五页,共152页。
4 临床表现和分期
临床表现
① 患肢怕冷,皮温降低 ② 皮色苍白,或发绀 ③ 感觉异常 ④ 患肢疼痛:炎症刺激、缺血 ⑤ 营养障碍 ⑥ 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⑦ 游走性浅静脉炎 ⑧ 干性坏疽(huàijū),溃疡不愈
第三十六页,共152页。
分 期1
按缺血程度分 第1期 局部缺血期(早期) 患肢凉麻、畏寒,跛距500-1000m,
第三十八页,共152页。
第3期 组织坏死期(晚期) 有见第1、2期临床表现,患肢血循环严
重(yánzhòng)障碍,趾端发黑、干瘪坏疽、 溃疡形成。持续痛剧,继发感染转为湿 性溃疡
第三十九页,共152页。
分期(fēn qī)2
1期:患肢无明显临床症状或较轻 2期:肢体活动后出现间歇性跛行为 2a大于200m 2b小于200m足背动脉(dòngmài)搏动
感觉(gǎnjué)异常
沉重 感觉异常 疼痛、潮热、倦怠感、 麻木、针刺(zhēn cì)或蚁行感。 感觉丧失
第十七页,共152页。
皮温改变(gǎibiàn)
动脉性阻塞(zǔsè):皮温降 静脉性阻塞(zǔsè):皮温升
第十八页,共152页。
皮色改变(gǎibiàn)
正常:苍白(cāngbái)、发红;
第四十五页,共152页。
TAO与动脉缺血性疾病(jíbìng)鉴别 ① 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 ② 多发性大动脉炎: ③ 糖尿病足

周围血管及淋巴管疾病讲课文档

周围血管及淋巴管疾病讲课文档
第四十六页,共四十八页。
病因
原发性淋巴水肿:淋巴管发育异常(极为少 见)
部分青春期女性或年轻妇女,于月经期可能出 现淋巴水肿,推测病因可能与内分泌紊乱有 关。
继发性淋巴水肿:由淋巴管阻塞引起,如丝 虫感染、放疗、淋巴结清扫术后等
第四十七页,共四十八页。
病理
淋巴是细胞间隙中的组织液,经淋巴管回流入静脉。 若淋巴系统先天性发育不良或由于某种原因发生闭塞或破坏,
存在高危因素的病人,给予抗凝、四肢主动 运动、早期下床活动等
四肢肌肉等长收缩 踝泵功能锻炼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八页。
DVT的治疗
一般治疗:抬高患肢,弹力绷带 药物治疗:抗凝、溶栓、利尿 介入溶栓 手术取栓
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八页。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
定义:是一种主要累及四肢远端中、小动脉、 静脉的慢性、节段性、周期发作性的血管炎 性病变。
2、药物疗法:中医中药,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抗血 小板药物治疗
3、交感神经阻滞 4、高压氧疗法
5、抗生素及对症治疗
手术疗法
胸或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适用于早期患者
第四十页,共四十八页。
第四十一页,共四十八页。
动脉栓塞
栓子的种类:血栓、空气、脂肪、癌细胞、 医疗置入材料等
栓子的来源: 1、心源性 2、医源性 3、血管源性 4、其Βιβλιοθήκη 来源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八页。
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
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八页。
彩超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八页。
静脉造影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八页。
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
外支持疗法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八页。
硬化剂注射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八页。

周围血管疾病PPT课件

周围血管疾病PPT课件
端收缩以及血栓形成,出血可自行停止,血管 部分断裂时,由于壁层纵横纤维的收缩,使伤 口扩大,往往导致大量出血不止, 继发血栓形成:血管内膜损伤或血管受压后,局 部血液循环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使得远端血流 减少、缓慢、甚至停滞,极易引起继发性血栓 形成。
编辑版ppt
5
病理
主要病理改变:
组织缺血:特别是肢体动脉损伤后,远端的肢体 将发生明显的缺血症状
其他病理改变:损伤性动静脉瘘,血管损伤周围 血肿、假性动脉瘤等。
编辑版ppt
6
临床表现
症状 :创伤部位伤口大量出血,肢体明显肿胀 疼痛。
体征:动脉损伤表现为博动性出血,呈鲜红色 ,动脉搏动消失伴远端缺血征象,局部血肿进 行性扩大,静脉出血表现为自伤口深部持续涌 出暗红色血液,局部出现缓慢增大的非搏动性 血肿,病情急剧而危重者,易发生休克。
编辑版ppt
17
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
(1)部位:上臂外伤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上1/3处,前 臂或手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下1/3处,不能扎在上臂的 中1/3处,因该处神经走行贴近肱骨,易被损伤。下 肢外伤大出血应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处。
(2)衬垫:使用止血带的部位应该有衬垫,否则会损 伤皮肤。止血带可扎在衣服外面,把衣服当衬垫。
处于坐位或卧位。
编辑版ppt
15
指压胫前、后动脉:用于一侧足部的大出血,用 两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伤脚足背中部搏动的
胫前动脉及足跟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编辑版ppt
16
止血带止血发
适用于四肢的动脉出血,是快速、彻底而且最有效的止血 方法
橡皮止血带 将止血带扎在伤员的上臂或大腿中上1/3交界处,缠绕 肢体2~3圈后固定,借助橡皮管的弹性回缩而扎紧动脉

ppt周围血管疾病PPT课件

ppt周围血管疾病PPT课件

其他静脉疾病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01
介绍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
疗措施。
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
02
阐述该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03
介绍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
疗方法。
04
淋巴系统疾病
淋巴水肿
定义
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管 阻塞或淋巴回流障碍引
磁共振成像(MRI)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获取血管图像,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显示血管壁和 周围组织结构。
血管造影
通过注入造影剂在X射线下观察血管 形态和血流情况,是诊断血管疾病的 金标准。
实验室检查及生物标志物检测
01
02
03
04
血常规
评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等血液成分的数量和 形态。
凝血功能检查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好发 人群及主要危险因素,如手术、创伤、长
期卧床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详细描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症状 、体征及诊断方法,如超声、静脉造影等

病理生理
阐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包 括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内膜损伤和血流缓 慢等方面。
治疗与预防
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包 括抗凝、溶栓、手术取栓等,以及预防措 施,如早期活动、穿弹力袜等。
通过穿刺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 理学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和类 型。
血管内超声(IVUS)
将超声探头置于血管内进行超 声检查,可评估血管内膜和中 膜病变情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
利用光学原理获取血管高分辨 率图像,可观察血管微观结构 和病变细节。

(医学课件)周围血管疾病

(医学课件)周围血管疾病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预防 周围血管疾病。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预防周围血管疾病。
康复治疗与护理
康复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 如步行、游泳等,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改善肢体血液循环。
压力治疗
使用弹力袜或绷带等压力治疗措施, 减轻肢体水肿和淤血,预防血栓形成 。
康复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 括运动、心理等方面的治 疗。
05
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戒烟
戒烟是预防周围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 内皮,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控制慢性病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 水平,降低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流行病学
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与人口老龄化、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流行 病学调查显示,周围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存在差异。
发病率
根据不同研究数据,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10%-20%之间。其中,动脉粥样 硬化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占发病率的70%-80%。
02
常见周围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03
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
症状与体征
疼痛
肢体麻木
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常出现疼痛症状,如肢 体疼痛、胸痛等。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因疾 病类型和病情不同而异。
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可 能出现肢体麻木的症状,表现为感觉减退 或消失。
皮肤温度变化
肌肉萎缩
周围血管疾病可能导致皮肤温度异常,如 患肢皮肤温度降低或升高。
CT和MRI检查
通过CT和MRI检查可以更清晰 地观察血管结构和病变情况, 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周围血管疾病 ppt课件

周围血管疾病  ppt课件

ppt课件
11
ppt课件
12
检 查
1. 深静脉回流试验(Perthes试验)
站立,下肢静脉曲张明显
后在大腿上1/3扎上止血带
,嘱病人屈伸膝部10-20次
曲张静脉消失 或明显减轻
深静脉功能良好
ppt课件
13
检 查
2.大隐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 burg)
下肢抬高,大腿根部扎一止血带 (主要阻止浅静脉返流)
ppt课件 18
治疗

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抬高患肢避免 久站,适应于:症状轻,妊娠期间, 耐受力差者。

硬化剂注射压迫疗法:适应于手术残留曲张静脉 术后复发。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剥脱术。 新进展:激光,透镜下旋切。

ppt课件
19
并发症的治疗
血栓性静脉炎:抬高,热敷,弹力袜, 手术 小腿慢性溃疡:抬高,换药,抗 生素, 手术,植皮。 出血:抬高,加压包扎,缝扎止血。 溃疡恶变:病理切片,切除,截肢。
临床分期
Ⅰ期:无明显临床症状
Ⅱ期:间歇性跛行 Ⅲ期:缺血性静息痛 Ⅳ期:缺血坏死、感染
ppt课件
33
临床分期
• Ⅰ期:局部缺血期:间歇性跛行,足背胫 后动脉搏动减弱,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功能性因素(痉挛)大于器质性因素(闭 塞)。 • Ⅱ期:营养障碍期:静息痛,足背动胫后 动脉搏动消失,患肢营养障碍,器质性因 素为主,肢体依靠侧支循环保持存活。 • Ⅲ期:组织坏死期:缺血性溃疡,坏疽, 继发感染症状,疼痛日夜屈膝抚足而坐。
第一根绷带
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ppt课件
16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Trendelenburg 试 验

(医学课件)周围血管疾病

(医学课件)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xx年xx月xx日•周围血管疾病概述•周围血管疾病的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分型与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预防与康复目•周围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录01周围血管疾病概述周围血管疾病是指血管壁、血管腔、血管周围组织及血管支配的组织发生的疾病,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定义周围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疾病、静脉疾病和其他周围血管疾病。

分类定义与分类发病率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下肢血管疾病更为常见。

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是周围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因病变部位和严重程度而异,可出现疼痛、感觉异常、皮温改变、搏动性肿块、出血等。

诊断方法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如彩色多普勒超声、CTA、MRA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02周围血管疾病的病因与病理生理机制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周围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累及全身动脉系统,包括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等。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是周围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高血压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吸烟高血脂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高血脂1病理生理机制23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脂质在血管内皮细胞下沉积,形成泡沫细胞和脂质条纹,逐渐发展为粥样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流动力学,引起组织缺血、缺氧。

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导致血栓形成,引起急性缺血和组织坏死。

血栓形成病程发展周围血管疾病的早期表现为局部缺血、疼痛、感觉异常等。

早期表现缺血性病变出血性病变慢性病变长期缺血可导致组织萎缩、变性、坏死,出现溃疡、坏疽等症状。

血管破裂可导致出血,引起局部血肿、疼痛等症状。

周围血管疾病慢性病变表现为血管狭窄、闭塞等,可引起长期缺血、组织坏死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