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中的终极问题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终极视域与终极本体

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的终极视域与终极本体
等 ,均指 向终 极 本 体 在 人 类 知 性 范 围 内 的无 规 定 性 与 不 可 知 性 。
1 08
社会科学
21 0 2年 第 9期
苟 小 泉 : 中国 传 统 哲 学 本体 论 中 的终 极 视 域 与 终 极 本 体
老 子在 揭示 终极 本 体 时 ,运 用 的 完全 是 非 逻 辑 性 的 描述 : “ 冲 而用 之 或 不盈 ,渊兮 似 万 物之 道 宗 ,……湛 兮似 或存 ,吾 不 知 谁 之 子 ,象 帝 之 先 。 ① 这 里 的 “ ” 通 “ ” ” 冲 盅 ,是 指 器 物 之 虚 , 其 象征地 揭示 出终 极 本体 ( “ 常道 ” )所 具有 的非 现象 、非 显现 的 “ ” 的 内涵 ; “ 虚 用之 不盈 ” 、 “ 渊兮似 万物 之宗 ” 是 说 ,终极 本体 就像 器物 之虚 一样 用 之 不尽 、并 能 够 承载 万 物 ,这反 映 的是
究和探 索 ,是 中国传统 哲学 本体论 中的核 心 问题 之 一 ,如 老子 在 《 德 经》 中对 “ 道 ” 的研 道 常
究 ,庄 子对 于 “ 天道 ” 的研 究 ,周敦 颐 、邵 雍 、朱熹 等对 “ 太极 ” 的研 究 ,张 载 对 “ 虚 ” 的 太 研 究等 等 ,都可 以看 成是对 终极 视域 进行 的探索 。 在 中国传统 哲学 家对终 极视 域 的研究 中 ,一个 主要 的思路 是 ,对 终极 本体 的把握 采取 了非逻 辑性 的思 维方式 ,这 与西方 哲学 中的 “ 论 ”或 “ 在论 ” ( no g )形 成鲜 明 的对 比。 比如 , 是 存 O t oy l
社 会科 学
21 02年第 9期
苟 小 泉 :中 国传 统 哲 学 本 体 论 中 的 终极 视 域 与 终 极 本 体

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

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

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
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是唯心三个的终极问题,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分为唯物三个终极问题和唯心三个终极问题。

唯物三个终极问题:
1、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

2、如何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关于人类的问题。

3.如何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关于人生的问题。

唯心三个终极问题:
1、我是谁?
2、我从哪里来?
3、我要到哪里去?
扩展资料
哲学就是元知识、元理学,即所谓大道至简。

哲学任务就是对现实世界进行元理层面的把握,把多综合为一或把一区分为多,一和多都是元理。

元理也要清晰表达、系统构造,这样的元理系统才适用于阐释世界或指导实践。

哲学是元理,科学是原理、方法、事实,元理与原理划分并非绝对,实用依据可以是:元理是需要时刻记着即时可用的元初理论,原理是可以查工具书利用的基础理论。

哲学三大问题是什么
最原始的哲学要解决人生三大问题是:
1、人是从哪里来的?
2、人在世界上生活,有什么目的?
3、人过了今世后,要到哪里去?
哲学上唯物的三个问题
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

2、如何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关于人类的问题。

3、如何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关于人生的问题。

哲学家解决不了的八大终极问题

哲学家解决不了的八大终极问题

哲学家解决不了的八大终极问题哲学所研究的是硬科学、自然科学无法,或者不会研究的领域。

哲学家是世界上被许可的,可以“胡思乱想”的人群:从形而上学到道德。

好的一方面是,哲学家可能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本质性问题的答案,比如关于人类的存在。

不过坏的就是,有太多哲学问题根本就超出了人类的理解范围,而这也导致了这些问题至今无解。

下面提出的这些问题,可能人类永远都找不到答案。

1、为什么哪里都有“存在”而没有绝对的虚无?我们在宇宙中的存在因为太随机,太费解而无法用语言表述。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俗世已经将人类的存在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总有一些时候你会从人类的自大中走出来,进入关于人类存在意义的思考,然后你会问:为什么宇宙中到处都有“物质”?为什么这么大一个宇宙都能被一些很精准的定律法则所牵制?我们生活的宇宙里为什么会同时存在螺旋状星云,北极光,海绵宝宝,痞老板这些互相不相干的东西呢?宇宙学家 Sean Carroll 指出,“现代物理学中还没有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使用的是这样的物理法则的内容,不过现在倒是经常听见物理学家说——‘如果我们当时认真考虑哲学家的话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这样的问题,哲学家们的对策是想出了一种“人择原理”(anthropic principle)——简而言之,即谓正是人类的存在,才能解释我们这个宇宙的种种特性,包括各个基本自然常数。

因为宇宙若不是这个样子,就不会有我们这样的智慧生命来谈论它。

宇宙是为观测者而形成的——不过这个概念有很多科学家都“不喜欢”。

2、我们的宇宙真实吗?这是一个很经典的问题。

“为了追求真理,必须对一切都尽可能地怀疑,甚至像“上帝存在”这样的教条,怀疑它也不会产生思想矛盾”,这是笛卡尔式的怀疑。

本质上这个问题就是:人类是怎么知道我们所看见的一切不是一场奢华的幻觉而是真实存在的?有看不见的巨大力量在控制我们吗?近几年这个问题被重新阐述为“桶中的大脑”问题,或是“模拟论证”。

黑格尔 存在论 本质论 概念论 目的论

黑格尔 存在论 本质论 概念论 目的论

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和目的论是其核心概念之一。

这些概念在黑格尔哲学思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理解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整体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这几个核心概念展开深入探讨,并结合作者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1. 存在论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存在论是哲学的首要问题之一。

黑格尔认为存在是绝对的,存在即合理,是唯一真实的。

在存在的理念中,黑格尔主张存在是普遍的,不存在绝对的非存在。

存在不仅是静态的实在,更包含了自发的运动和发展。

存在不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黑格尔通过存在论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精神世界的存在关系,进一步揭示了存在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2. 本质论本质论是黑格尔哲学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在黑格尔看来,本质是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本原。

这些本质不是孤立的、静态的存在,而是通过不断发展和运动而展现出来的。

在黑格尔哲学中,本质是通过对存在的辩证法思维过程所揭示出来的。

本质不是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通过与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展现出来的。

本质论揭示了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为深入理解存在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3. 概念论概念论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核心之一。

在黑格尔看来,概念是对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和理解。

概念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存在,而是通过对存在的辩证法思维过程逐步揭示出来的。

在黑格尔的哲学中,概念是通过对存在的不断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概念不是一个静态的思维产品,而是通过与存在的不断相互作用和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的。

概念论揭示了概念是对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和理解,进一步揭示了存在和概念的辩证关系,为理解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本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4. 目的论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目的论是另一个核心概念。

在黑格尔看来,目的是存在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的发展方向和终极目标。

目的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而是通过实践和认识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展现的。

哲学的终极三问

哲学的终极三问

哲学的终极三问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生意义、真理和存在的学科,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思想家和学者。

在哲学的探索中,有三个问题被认为是其核心,也是终极的问题,它们是: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存在的本质是什么?下面将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类对生命的意义的探索始于远古时期。

不同的哲学流派和宗教体系都试图回答这个关键问题。

有些哲学家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和快乐,而有些哲学家则认为它在于追求真理和智慧。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每个人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都是独特的。

然而,许多哲学家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实现个人的潜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对于人类如何认识世界这个问题,哲学史上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自古希腊开始,哲学家们就一直在思考人类知识的来源和范围。

有些哲学家认为我们通过感官和理性来认识世界,而有些哲学家则认为认识是主观的,不能客观地反映现实。

在现代的科学哲学中,认识论成为一门重要的分支,许多哲学家试图探讨科学知识的本质和可靠性,以及科学方法对于认识世界的限制。

存在的本质是什么?存在的本质是哲学思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从古至今,哲学家们一直在探讨存在的意义和本质。

有些哲学家认为存在是客观的,独立于人类的意识和思想,而有些哲学家则认为存在是主观的,只存在于人类的认识之中。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哲学流派有不同的看法,涉及形而上学、本体论等领域。

在当代哲学中,存在主义成为一个重要的思潮,强调个体的存在和选择对于现实的重要性。

通过对生命的意义、认识世界和存在的本质这三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哲学的核心内容和意义。

哲学的探索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还能够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深度。

让我们继续追寻哲学的奥秘,不断探索人类思维的边界。

以上内容是对哲学的终极三问的探讨,希望能为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愿我们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探索生命的深奥之处。

哲学的终极解释:48张图了解48种主义

哲学的终极解释:48张图了解48种主义

哲学的终极解释:48张图了解48种主义哲学家建立了事物的基本概念,我们在讨论中遵循它,有时误用它,有时颠覆它。

以下48个基本概念常常出现在公共讨论里,伦敦设计师Genis Carreras用最简单的线条、形状和色块对它们进行了诠释。

1. absolutism 绝对主义/ 色盲绝对主义认为在任何一种学说里,某种观点必定是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的。

2. absurdism 荒诞主义/ 恶搞“荒诞主义”是对人生的极端反叛,认为人生的意义并不存在,所以可以活得很无厘头都无所谓。

3. aestheticism 唯美主义/ 外貌协会唯美主义者的人生目的就是去创造和享受一切美的东西。

4. altruism 利他主义/ 雷锋精神利他主义者是一种随时都在无私地为他人福利着想的行为,在道德判断上,认为别人的幸福快乐比自己的来得重要。

利他主义在许多思想和文化中是一种美德。

5. anarchism 无政府主义/ 互联网精神“无政府”一词并不代表混乱、虚无或道德沦丧的状态,而是一种由自由的个体自愿结合,以建立互助、自治、反独裁主义的和谐社会。

庄子被认为是最早的无政府主义者。

6. anthropocentrism 人类中心主义/ “以人为本”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核心或者最重要的物种,评价现实的真实与否依靠人类的视角。

人类中心主义是环境伦理学和环境哲学的主要概念,被认为是人类为何与自然环境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但这种理念已经根植在大多数人类的心中。

7. atheism 无神论/ “上帝已死”无神论并没有统一的哲学思想,一些无神论者可能完全否定任何超自然事物,但另一些无神论者可能相信诸如占星术等伪科学。

无神论经常同不可知论、反神论或反有神论相混淆。

无神论者是认为没有神,不可知论者是认为神的存在是不可知,而反神论者是直接明确反对有神论。

(“有神论”的设计参见第46条)8. capitalism 资本主义/ 大富翁资本主义的特色是私人拥有生产资料,且投资活动是由个人决策左右,而非由国家所控制,经济行为则以寻求利润为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前沿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前沿问题【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侯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仍然是一种富有解释力和影响力的哲学理论。

同时,它也面临许多重大的时代性课题,有些甚至具有根本的挑战性,需要结合新的实践经验和时代条件进行创造性的诠释、丰富和发挥。

这里,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1.本体论问题是当代世界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人们甚至认为,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也不过是在拒斥传统本体论的同时所实现的一种当代的“本体论复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不仅是研究本体论需要加以讨论和澄清的一个问题,而且也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理解。

这里首先需要研究和探讨的是马克思本人的本体观。

对马克思本人的哲学思想与本体论的关系,学者们见解不一。

本文认为,马克思哲学有其“本体论”(“存在论”)。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变革就源于对传统本体论首先是传统本体观的变革。

马克思的本体论是一种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物质-实践存在论。

这一本体论构成整个马克思哲学大厦的基石。

同时,它也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的逻辑起点。

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概括为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物质-实践存在论,具有下述三层含义:其一,它表明了生产力的观点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基础地位,以及由此决定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主要特征;其二,它揭示和展现出物质对象与人类实践活动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内在关联,即将物质和实践这两者视为同构一体和密不可分的。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感性的客观的物质活动,而作为客体的物质则是实践化的物质。

因此,就此而言,物质的实践和实践化的物质在马克思那里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其三,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称为“存在论”,不仅符合“本体论”一词的固有含义,而且也更切合马克思哲学的主旨和本质精神(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之所以在多数场合沿用“本体论”这一概念,仅仅是考虑到既有的通行习惯用法)。

人们对本体论概念的理解颇具歧异。

梭罗哲学的终极追求

梭罗哲学的终极追求

梭罗哲学的终极追求梭罗哲学超越了超验主义哲学本身,在对超验主义哲学的核心观念“精神、自然、个人”的体悟和践行过程中,梭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考。

在他看来人之所以生活的不幸福,社会不能进步的主要原因在于人性不能进步。

人、人性的进步关键在于个人精神世界的觉醒与提高,人性的解放是个人提高与解放,人类进步与彻底解放的先决条件。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费尔巴哈把宗教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梭罗的思想体系中,人性,即人的本质,是一个可以提高,可以变化的属性,这就扬弃了基督教世界人性恶的宗教认识藩篱,自然也扬弃了儒家文化关于人性善的片面性。

这种认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辩证法认识有不谋而合之妙。

即使在学术界,有不少人把梭罗误解为一个避世者,一个近代社会的隐士。

然而他离群索居的超验主义体验对于他本人以及人类思想史都赋予了重要意义。

他旨在完成上天与人类历史共同赋予一个伟大生命的崇高使命一一给人、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体悟出一些自己的答案。

这些答案就是人如何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社会如何进步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人性的不能进步是社会不能进步的主要原因,当然社会的不能进步亦影响人性的进步,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非但不是一个厌世者、避世者,他对人、人类社会生活怀有凡人难有的深厚感情与深度的关切,他因为看到无数可怜的人们遭受社会、自己的压迫而喘不过气来而痛心疾首。

从人类思想史的视野看,梭罗的所作所为和对后世的影响是在步柏拉图,托马? 斯莫尔,卡尔?马克思传,让雅克?卢梭这样一些伟大思想家的后尘。

在宗教信仰的态度上他已经不再是一个传统的基督教清教徒,也不是一个泛神论者,他基本上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最重要的是他把宗教作为有不同智慧述说和理想诉求的哲学体系,虔诚而清醒地汲取其中的精华,去其糟粕。

尽管其理论范畴和传统经院派哲学家们逻辑论证的出发点和方法各不相同,这是正常而且必然的,可是他在探索人的全面进步、更高程度的解放这个终极目标上与人类思想的圣者们是殊途同归的。

恩格斯“哲学的终结”的真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学院】

恩格斯“哲学的终结”的真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学院】

恩格斯“哲学的终结”的真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学院】当前位置: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在线恩格斯“哲学的终结”的真实意义——与陈文通教授...-马克...恩格斯“哲学的终结”的真实意义——与陈文通教授商榷2014-10-21在恩格斯“哲学的终结”语境背后,既包含着“哲学的终结”的思想内涵,也包含着马克思的“新世界观”与德国古典哲学乃至西方传统哲学的关系问题,还隐藏着对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性质的理解问题。

可见,正确理解恩格斯“哲学的终结”的思想,是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也是我国哲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最近,拜读了陈文通教授《重新解读“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以下简称陈文)颇受启发。

陈文对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部著作基本内容的阐发,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分析,确有不少独到见解。

同时,我也感到,陈文对恩格斯“哲学的终结”及其相关论述的解读,大有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必要。

本文就这些问题谈几点体会,与陈文通教授商榷,并就教于陈老师和各位读者。

一、“哲学的终结”是“以往全部哲学的终结”,而不是“全部哲学的终结”恩格斯的“哲学的终结”,究竟是指“全部哲学的终结”,还是指“以往全部哲学的终结”?陈文在阐述了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主要内容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终结》一文的核心和要害是“哲学的终结”,并认为,“哲学的终结”不仅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而且是“全部哲学的终结”。

陈文主张,“一旦我们认识到黑格尔哲学体系(从而'绝对观念’和'绝对真理’)的荒谬性质,那么,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为基本问题和最高问题的全部哲学也就完结了。

”[1]20显然,陈文在这里所说的“全部哲学”,舍弃了恩格斯所说的“以往那种意义上的全部哲学”的限制词,把“以往全部哲学的终结”理解为“全部哲学的终结”。

语言与终极——老子、慧能于此的哲学追问

语言与终极——老子、慧能于此的哲学追问

【 收稿 日期】 0 5 0 - 8 20-90
【 者简介]朱丽 霞( 90 )女 , 作 17一 , 甘肃镇原人 , 现为河南大学哲学与公 共管理 学院副教授 , 哲学博士 , 主要研 究方向为中 国哲 学、 藏传佛教哲学。

8 — 3
维普资讯
西藏 民族 学院 学报 ( 哲学社会科 学版 )
语 言所无法正面说明的, 当时 的哲人们唯一能做 的 以后 ’形上学玄想 与表达 的开始 ) ( 之间极其微妙 的 就是不断地通过否定来彰显其非名相 的本源性 , 辩证性 吊诡关系” 这种关系是在《 这 , 老子》 开宗 明义 传统也为 印度佛教所继承。 中国, 在 庄子坦言“ 所云 :道可道 , 六 “ 非常道 ; 名可名 , 非常名” 时已经蕴 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孔子也是“ ; 夫子之言性与天 含着 的“ 一体两面或分合关 系。”沿着这个线索来 翻 道, 不可得而闻也。” 从主体上看 , 作为古代东方一 理解道与言之间的关系 , 的思路在某种程度上 我们 位杰出的思想家 ,老子在面对语言与道的关系时, 豁然开朗, 它避免了将老子的“ 推向神秘主义和 道” 无疑也是契应了这种精神的。也就是所谓 的“ 知者 不可知的境地 , 避免 了切断人类回归 自己本原状态 不言, 言者不知 ”《 (老子》 五十六章 ) 以及第一章的 之路 。无论在那一种文化及哲学体系中 , 哲人及宗 “ 道可道 , 非常道 ; 名可名 , 非常名 。” 从总体上看 , 教家预设某种终极存 在 , 其超于言象的部分 , 只是 “ 被老子预设成为一个无 限圆满、 限整合 的混 为了给人类提供一个无 限超拔 的参照系 , 道” 无 使人类能 成无形之物 , 它的无 限性 、 混成性与语言的有限性 、 透过现实无限地走向无 限的理想。 但这种终极存在 人为性、 意识性 、 先验性在根本上是对立的 , 以有限 并不是一个与人类毫不相干的、无法触摸的存在 , 去界定无限, 无疑是对道 的切割和降低 , 最终损失 尤其在 中国的文化传统下 , 我们必将走上“ 天人合 了其终极性和全貌 , 损失了其超越性。所 以老子只 ” 人道合一” 或“ 之路 。老子的道被惯常地看作既 能使用这样 的语言去描述它 : 是 内在的又是超越的 , 其内在的便是其形而上 的部 视之不见 , 日“ ; 名 夷” 听之不 闻, 日“ ; 分 , 名 希”搏 是可以为言语所描述的, 为人类所直面的。 其超 之 不得 , 日“ ” 名 微 。此 三 者不 可致 诘 , 混 而为一 。 越 的部分则是超形 而上 的,同时也是超言绝象的、 故 其 上 不缴 , 下 不昧 , 绳兮 不 可 名 , 归 于无 物 。 排斥人类的一切认识 的。 其 绳 复 作为一个形而上和超形而 是谓无状之状 , 无物之 象, 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 上 的综合体 , 才使得“ 人法地 , 地法天 , 天法道 , 道法 首, 随之不见其后 。(老子》 《 十四章) 自然”《 (老子》 二十五章 ) 成为可能 , 才使得“ 闻道” 、 正如佛家的遮诠法一样 , 老子 只能“ 将经验世 “ 体道” “ 、为道” 成为可能。 界的许多概念用上 ,然后一一否定它们 的适应性 , 其二 , 言的角度来看 , 从语 万物都有回归其本 并将经验世界的种种界限都加 以否定 , 由此反显出 然 、 原初 的 自然状 态的可能 , 那么语言作为人为智 ‘ 的深为诡秘之存在 。” 日 道’ 【 力 的派生 物 , 有可能 随着 人的流归 , 损之 又 也 而“ , 先机 因素层层削去 , 以最 的确 , 作为统一性原理的道 , 虽然可 以通过语 损” 卷 第4 7 期

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是?

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是?

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是?人生是一个过程,我们都是行者。

现代人的许多苦恼都来缘于不认识自己。

这种认识自我认识,在心理学叫:自我认知;西方哲学叫:认识自己;儒家文化叫:知者自知;佛家文化叫:回归自性;道家文化叫:自知之明。

一说到哲学,很多人认为离自己很远,这些人估计多生活中昏乱中……其实哲学是我们理解生活的工具,不要为了哲学而哲学,生活就是哲学。

下面是关于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的思考:一、唯物的三个终极问题1、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

2、如何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关于人类的问题。

3、如何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关于人生的问题。

二、唯心三个终极问题1、你是谁?2、你从哪里来?3、你要到哪里去?三、处事的三个终极问题1 、什么人最重要?2 、什么事最重要?3 、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几则小故事,以便于理解:一、国王的困惑——托尔斯泰有一个国王每天都在思考三个最最终极的哲学问题:在这个世界上:1 什么人最重要?2 什么事最重要?3 什么时间做事最重要?就这三个问题,举朝大臣,没人能够回答得出来。

他很苦闷。

后来有一天,出去微服私访,走到一个很偏远的地方,投宿到一个陌生的老汉家。

半夜里,他被一阵喧闹声惊醒,发现一个浑身是血的人闯进老汉家。

那个人说,后面有人追我。

老汉说,那你就在我这儿避一避吧。

就把他藏起来了。

国王吓得不敢睡,一会儿看见追兵来了。

追兵问老汉,有没有看到一个人跑过来?老头说,不知道,我家里没有别人。

后来追兵走了,那个被追捕的人说了一些感激的话也走了。

老汉关上门继续睡觉。

第二天国王问老汉说,你为什么敢收留那个人?你就不怕惹上杀身之祸?而且你就那么放他走了,你怎么不问他是谁呢?老汉淡淡地跟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 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 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那个国王恍然大悟,他那三个久思不解的哲学问题,一下都解决了.二、白领的困惑中午,一位老同事(公司领导)约见绿岛咖啡厅,约好十二点,她迟到半个多小时匆匆赶来,原来她下班后还面试了一个应聘者。

20世纪十大哲学问题

20世纪十大哲学问题

20世纪重大哲学问题的提出及发展深化,主要动因是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的猛烈动荡和急剧变革,对上世纪乃至几千年哲学发展的批判和继承,以及各哲学学派之间,哲学与其他社会、人文学科之间的影响和借鉴。

20世纪哲学以新颖性和多元论为特征,阅读和理解现代哲学,比学习古典哲学要困难得多;康德、黑格尔的庞大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各家各派都在一定范围内独领风骚。

本文不拟教科书式地罗列介绍各种流派和观点,而是论列最具普遍性和争议性的十大问题。

显然,如何遴选是见仁见智的事,本文的考虑既包括问题在学理上的份量,也兼顾其在中国的影响和反应,以及对于解决中国当前及未来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启发意义。

可以将此十大问题视为未成定论的坐标,考察中国哲学界对世界哲学研究熟悉和理解的程度,解决自己问题时借鉴利用外来资源的能力,以及参与共建人类精神文明最有希望的切入点。

一、反形而上学这里所说的形而上学,是就西方哲学传统而言,不是机械观的对立面,而是超验玄想的同义语。

除了新托马斯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等带“新”字号的哲学,几乎每家每派都以反形而上学相标榜,都以破除形而上学为开辟新说的前提。

问题在于,对于不同派别而言,作为对立面的形而上学是大不相同的,甚至有这样的情况:某家某派所欲破除的形而上学,正是另一家另一派立论的精髓之所在。

最早亮出反形而上学旗号的,应属活跃于上一个世纪之交的尼采。

他自称反形而上学家,宣称要向形而上学开战,他以自己的透视主义认识论为武器,抽去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两块基石——道德和逻辑,宣称传统形而上学自以为把握了世界的终极本质,实为一厢情愿。

不过,当他用强力意志对世界的根源和本质作概括时,他开创了一种新的形而上学。

在二、三十年代,分析哲学的开创者罗素和维也纳小组的石里克、卡尔纳普等人对形而上学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他们的出发点是逻辑和语言分析。

罗素批评说,黑格尔那庞大而堂皇的思想体系,不过是建立在传统的主谓辞逻辑的基础上。

哲学理论常识

哲学理论常识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2、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2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即世界本原的问题;另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3、唯物主义:将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物质由原材料产生,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具体又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他是错误的5、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

6、不可知论: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

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哲学与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不同、揭示的规律不同。

哲学是以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科学是以某一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哲学研究并揭示的是整个世界存在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具体科学研究揭示的是某一领域、某一局部存在的特殊规律。

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并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对各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8、形而上学与辩证法对立的世界观或方法论。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予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形而上学:它用孤立、静止、片面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

哲学大问题敢于知道,因为真理使你自由。

哲学大问题敢于知道,因为真理使你自由。

哲学大问题敢于知道,因为真理使你自由。

“Whereof one cannot speak, thereof one must be silent.”——Ludwig Wittgenstein「这篇文章是关于什么的?」这是一篇关于课程「哲学大问题」的笔记总结和脉络梳理,以关键词提示、文字简述和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文章将探讨「何为心灵」、「何为真实」、「何为科学」、「何为艺术」、「何为终极实在」、「何为美好生活」和「何为自由」。

对应哲学领域是:心灵哲学、认识论、科学哲学、艺术哲学、形而上学、伦理学。

(建议:图片可以在横屏模式下放大观看)「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是难以给出理想答案的,但探讨哲学的特性是可行的。

哲学不是提供现成答案的学科,但可以教你如何提问和探索。

哲学不是速成的「人生智慧」,是对于智慧的追求。

学习哲学不是为了掌握必胜的诡辩技巧,打赢对手,是用脑子「举铁」,使自己的思维更强健。

哲学不是靠诉诸情感和堆砌辞藻来说服他人,是系统且理性化的思考方法。

哲学不是与普通人无关的玄奥学问,是与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可能想明白的学问。

「为何讨论哲学?」一部分出于听课以来的经常悸动,越来越认识到哲学的有趣,以分享讨论为义。

一部分出于听课后的些许兴趣,做阶段性记录和输出,以促进知识落地为要。

觉得「有趣」比讨论「有用」意义大太多了。

第一讲 | 何为心灵关键词:心灵的、物理的、心灵哲学;灵魂不朽、身心二分问题;一元论、二元论;笛卡尔、波西米亚公主伊丽莎白;唯心主义、贝克莱;唯物主义、莱尔、逻辑行为主义、同一性理论、功能主义;斯宾诺莎、平行主义;莱布尼兹、前定和谐简述:要理解「心灵的」这一概念,需要与「物理的」作对比理解。

二者是理解自身存在形式的不同层面,性质不同。

「物理的」部分占据空间,是有广延的,必然有朽的;「心灵的」部分不占据空间,是无广延的,有可能不朽的。

「物理的」部分是服从机械定律的,是被决定的,可被其他人观察到的;「心灵的」部分似乎是拥有自由的,至少直觉上是这样的,是私密的,他人只能间接推测。

终极之思——由西方哲学想到的一种哲学观

终极之思——由西方哲学想到的一种哲学观

西方哲学发展史体现 了终极之思
女 ,为神学服务。但经院哲学也没有逃脱哲学的思 维方式 ,经院哲学以其独特的方式论证上帝是世界
对 整个宇宙大厦根基追问 的思维方式在早期 古希腊哲学中就明显地表现 出来 了 ,当时 的哲学 家都力图探 寻事物存在 的本源 ,即万事万物 由这 个本源组成 ,待该事物消亡 之后又 回归于这个本 源 。例如 ,有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之称 的泰勒斯 认为宇宙的本原是水 ,世界开始是一片汪洋 ,后 来水 中产生 了陆地进而形成了世界上 的一切 。此
外还有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者本原论 、阿那克西米 尼的气本原论 、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论、毕达哥拉
思思维 ,它不仅要求知其然和知其所 以然 ,它更 注重 “ 然”和 “ 以然 ”成立 的依据和前提条件 , 所 也即从最 根本上解决 问题 ,即追问万事万物存在 的终极 根基。对终极存在 的追问是几千年哲学发 展史探讨的永恒话题 。但是 ,看到终极二字人们 最易想到形而上学 ,其 实这种思维定势本身就是 种形而上学思维 方式。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 每一代 的哲学家总是在现有 的条件下追 问终极存
识 。而以笛卡尔 、斯宾诺莎 、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
理论者则坚持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先验的知识 , 经
验不能提供知识。最后两派哲学在康德哲学里调和 起来 ,即知识是由先验的范畴对经验材料的整理加 工 而得来 的。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 的集大成者 。他为整个 世界找到的终极依据是绝对精神 ,整个世界是绝对 精神的外化和对象化的结果 ,世界变化的动因就在

维普资讯
7 2
口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物必有 因,因又有因,这样在无限的因果链条的终 端必 然 有一 个第 一 原 因 ,这个 第 一 原 因就 是 上帝 , 当然类似的烦琐论证还有许多 ,但从这两点就足以 看 出经院哲学对终极存在进行思考的方式了。 到了近代 , 哲学 由本体论转向了认识论 ,但哲 学的终极之思的思维方式并没有因哲学内容的转变 而转变 。它 表现在 认识 论上 就是 追 问认 识 的终极来 源。以培根、霍布斯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论者坚持 人的一切知识最终来源于经验 ,否认人有先验的知

论终极关怀与哲学基本问题

论终极关怀与哲学基本问题

论终极关怀与哲学基本问题Chapter 1:引言- 简述终极关怀的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 提出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Chapter 2:终极关怀的概念和意义- 解释终极关怀的定义和内涵- 探讨终极关怀在人类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Chapter 3:哲学基本问题的分类和解析- 对哲学基本问题进行分类和概括- 对每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解析,包括存在、真理、价值、自由等问题Chapter 4:终极关怀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探讨终极关怀与哲学基本问题之间的关联和互动- 从哲学的角度深入分析终极关怀的本质及其与哲学基本问题的联系Chapter 5:终极关怀与人的生命意义- 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考虑终极关怀对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影响- 探讨终极关怀如何从哲学的角度帮助人们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Chapter 6:结论- 总结全文,强调终极关怀和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和关联- 提出展望和未来研究的方向Chapter 1:引言终极关怀与哲学基本问题一直被认为是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这两个问题反映了人类智慧、思考和自我探索的最深刻意义。

终极关怀是指关心人类的本质和意义,探讨存在的本质和意义,推进人类发展和进步,而哲学基本问题则是围绕人类的认识、存在、价值、自由等方面进行思考、探究、解答的问题。

终极关怀与哲学基本问题紧密联系,两者相互促进,以人为本、追求真理和意义是其共同的理念。

本文旨在探讨终极关怀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并从哲学的角度探究它们各自的内涵、意义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Chapter 2:终极关怀的概念和意义终极关怀一词最初由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指的是对人类存在中最基本的问题和本质的关注和关怀。

终极关怀是人所面临的思想难题,也是哲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终极关怀的研究涉及哲学、宗教、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神学等多个领域,它被视为人类生活中最高级别的思想和认知活动。

终极关怀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从人类个体的角度,终极关怀是寻求个体自我超越和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二是从社会大局的角度,终极关怀是引导社会发展朝着更加自由、平等、公正、和谐和美好的方向前进的思想指引。

哲学三大终极问题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哲学三大终极问题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门卫的哲学问题任丘 2012-10-21 13:29:11记得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小故事,某人到一家单位公干,该处管理严格、戒备森然,在大门口,门卫拦住了某人的去路,一连问出了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某人一下子陷入了巨大的惶恐,因为门卫的几个问题正是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人类穷尽几千年的智慧都没法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又怎么可能让一个普通人在瞬间给出合理的回复呢?在这三大问题里面,“你从哪里来”说白了其实就是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在世界各国的神话传说和宗教里面,都有一个相似的造物主创造了人类,无论是中国神话中的女娲、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抑或是基督教里面的上帝,都不约而同的把人类起源的原因归结到了外力的作用。

然而十九世纪《物种起源》的面世,达尔文把人类的起源指向了自身的选择和进化,一举颠覆了前人的观念。

进化论出现之后遭受了巨大的争议和指责,但最终获得了主流世界的认可,甚至堂而皇之的进入了我们的教科书,成为人人皆知的真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甚至被移植到社会学的领域,产生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多个臭名昭著的政权所利用,估计达尔文要是地下有知,也会苦笑不已。

进化论只是从生物学的角度给出了一个人类起源的答案,但几千年来关于造物主的观念借由宗教的传播早已深入人心,以致于人们在遇到科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仍然会把原因归结于超自然的力量。

君不见创立了力学三大定律的牛顿,晚年也被第一推动的问题困扰,只能把原因归结到上帝。

宇宙大爆炸的理论颠覆和拓宽了人类对于宇宙的概念,可是霍金自己也解释不了大爆炸之前宇宙基点产生的原因。

随着天体物理和空间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幻作家把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外星文明联系起来,阿瑟•克拉克的名著《2001,太空漫游》里面,就出现了一块黑色的石板,借由未知的力量,影响了人类的进化,成功的把造物主理论和进化论有机的结合到了一起,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克拉克和库布里克合作拍摄的同名电影也成为了电影史上不可替代的经典。

人类三大终极哲学问题(范文5篇)

人类三大终极哲学问题(范文5篇)

人类三大终极哲学问题(范文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人类三大终极哲学问题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人类三大终极哲学问题范文一》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是谁从客观角度说,我来自一颗受精卵,经历成长、衰老,最终死亡,我有名有姓,生活学习工作,就是一个普通的人。

然后再想想,我会思想,那么我的思想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呢思想怎么产生的,谁也说不清,对吧,我们来自偶然、来自混沌、来自虚无然后随着慢慢长大,我们接受教育,获得知识,眼睛看,手摸,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世界,经历酸甜苦辣,但是有一天我们会想,我们死了以后思想到哪里去了呢,到黑洞里?完全没有感觉了?恐惧从此就扎根在心里的了。

生活过程中,我们难免受到挫折,遇到困难,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但是这些痛苦、这些烦恼这么来的呢?完全来自客观世界吗?不对。

比如当看到漂亮的风景,我喜欢,我愉悦,那风景给了你什么吗?没有,只是心里的感觉。

当我被骂了一顿,我难受,那挨骂让我失去了什么吗?没有,只是心里的感觉。

当我们的内心里的痛苦、烦恼越来越多,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也越来越黑暗。

但是,观察下小孩子,他们对这个世界总是充满兴趣,他们兴致勃勃,他们高兴;那我们为什么很难像他们一样获得快乐了呢?因为我们的内心之中充满了痛苦、烦恼这些负面的情绪,我们就不能像小孩子一样快乐地去看待世界了。

我们就这样痛苦着、烦恼着,一直到死去。

不,我不想这样,几千年前,佛陀说他在树下思考,终于有所得,于是创立了佛教几百年前,王阳明也在龙场思考他也成功了,他创立了心学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很简单他们都没有获得外物那么答案就在内心啊是啊,痛苦的根源就在内心,快乐的根源也在内心,一切我的感受,都在我的内心;你的感受,都在你的内心啊其实这世界并没有苦,苦的是我们的心;也没有快乐,快乐也源自我们的内心我在乌镇的时候,感受到当地人那种享受生活的感觉,享受的感觉来自何处,来自他的内心啊我回来,我思考,我陪女儿玩,看她开心的样子,开心源自何处,来自她的内心啊我学着以享受生活的态度去生活,学着用快乐的心去看世界,去感受身边点点滴滴的美好一刹那间世界在我面前豁然开朗原来世界这么美啊,整个世界都变得跟原来不一样了当我产生这种感觉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心就是快乐的源泉,而且是永不枯竭、源源不断的快乐充满我整个人换个角度看世界,用平和去看他,世界就是平和的;用快乐去看他,世界就是快乐的一霎那间我忽然明白了人生的真谛,我的归宿就是我的内心啊我的内心一直在等我啊我和我的内心对话,好像什么问题都能找到答案什么是正面情绪,什么是负面情绪,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完全明了了痛苦、烦恼这些负面的情绪这一刻间都统统无影无踪物质的享受、物质的东西都仿佛在我脚下很远的地方,是啊,我随时跟整个世界轻松地交流,整个世界就是我的朋友,物质的东西算什么呢快乐啊,我随时跟世界交流,世界也轻轻的合着我我一看佛陀的话,就明白了,这么浅显的道理我以前怎么不明白了灵山净土就在自己的心中啊,六道轮回就是自己内心恶与善的轮转啊我很想找人印证这种感觉,太想了,但昨天跟同学聊了下,我看了下王阳明,昨天我第一次看王阳明的话,太直白了,大白话啊,心即理,我就知道,我是对的,我是对的我现在的感觉就是平和、美好,这世界多美好啊我又想,把这份感觉传递给你,让你也体悟到这种感觉对,传递,佛陀不是拈花微笑吗,正是这样啊,拈着美丽的花,笑看世界,多美好啊,微笑不就是想把这种感觉传递给你吗我想,如果人人都可以体会到这种感觉,用微笑去看世界,体会到这种美好的情感,然后自然就会又传递这种感觉到这个世界那这个世界会多么美好他就是天堂他就是极乐世界实在不明白,就微笑面对世界,微笑面对任何一个你碰到的人,学会以享受生活的态度去生活,不久你就会明白的简单再说一句,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来感受美好的事物的,不是来承受痛苦的。

哲学的“终极关怀”

哲学的“终极关怀”

哲学的“终极关怀”陈伯海2012年06月12日08:43 来源:光明日报人作为有灵性的生物,对其生存意义之究竟不能不有所关顾,即通常所谓的“终极关怀”。

而当终极关怀以终极思考的方式展示出来时,我们就有了哲学。

哲学思考要穷源尽委,往往以追索终极真理为目标,终极真理不可能存在,思考的目标实难达到,但充当思考动力的终极关怀却源源不绝地在发动着。

一方不停地推进,一方又始终落实不到目标,于是哲学永远行进在途中,这也便是很多人之所以迷恋上哲学思考的缘由。

说哲学“永远在途中”,并不意味着它停滞不前。

恰恰相反,它经常呈现为不断前进、变化的运动过程,具体表现形式便是哲学史上反复出现的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的努力。

严肃而深思的哲学家们每提出一个新问题,往往就能打开一片耐人探究的新领域,而为解决这个问题所采取的各种尝试,亦为充实与丰富这方面领域的探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哲学便是这样不断地更新和拓展着自己的思维空间,并藉以促成人类思考方式愈益向前发展。

相比之下,我个人似更倾向于提出问题的重要价值,我认为其对于思考方式的更新具有决定性作用,至于为解答问题所展开的种种努力,尽管也有助于促进人们的思考,尚非关键所在,因为各个领域的问题都必然要关联到哲学本原问题,而说到底,“本原”是不可能予以彻底“解决”的(那样必然会陷入对“终极真理”的迷误),一切为解答问题所作的努力,再好也只能达到在这个领域内穷尽其可解数的程度,且最终会证明这个领域和这条思路自身仍有其不可克服的局限性,从而提示人们必须转换思路,以寻觅新的问题切入点和新的思考方式。

这样一种由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交相更替轮回而构成的运动轨迹,已为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历史所证实。

众所周知,西方哲学史的关注重心,有一个由本体论转为认识论以至语言论与生存论的演进过程。

两千多年前,在哲学的故乡——古希腊,哲思的发端以直接追问什么是世界(存在)的本原为标志,这个习惯延续了很长的时间,一代又一代的哲人为之绞尽脑汁,给出众多不同的答案,而终不免陷于“独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前人的总结和今人的探索
哲学归根结底是要解决三个问题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来做什么
我们到哪里去
关于这三个问题个人有个人的见解
而问题至今没有解决的原因正是因为人们在解答的时候
没有触动问题的本质
比如回答说我们从来的地方来
来做要做的事
到要去的地方去
这应该是最准确的答案了吧
可是现在问题变成了来的地方是哪里在哪里为什么要来
要做的事是什么事怎么做为什么要做
要去的地方是哪里在哪里为什么要去
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无限的延伸
于是发展到了物质和事件的本质上主要牵涉到了时间的概念
也牵涉到了物理问题的解决
于是就产生了唯心和唯物的分别
据我所知唯心学说发展到最后世界上就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
而这个世界和所有的人也就是说包括现在所有被人所认知的事物
全都来自于自己的意识整个世界都是由意识创造的
或者说是由意识虚构的
可是这并没有解决本质问题
如果说我们来自于自己的意识中的话那么
之前呢意识形成之前呢我们在哪里于是
人就迷失在自己的意识和自己的意识所创造的问题中
据我所知
唯物学说发展到最后接触并认知的是物质的本质
可是在认识物质的过程中人遇到了两个问题
即无限无限大和无限小这两个无穷尽概念成了前进的障碍
物质构成了宇宙宇宙究竟有多大呢
构成宇宙的物质是什么呢物质的本质有多小呢
于是在研究物理的时候又被一个向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发展的问题所困扰人就迷失在物质和自己所创造的物质问题中
所以我们现在还没有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也就是说我们的认识有错误我们的概念或者思维方式有问题
那么这个问题又如何认识和解决呢
下面我就不在多说了这些话只是想告诉大家
哲学我们目前所认识的哲学离真理真的还很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