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马”看古代文化
摘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在历史的进程中演变积淀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汉族先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通过对马部字的挖掘我们可了解马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马,马文化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在历史的进程中演变积淀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汉族先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从简简单单的一个字,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它的构造,来判断它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比如:“马”。
《说文解字》中提到马:“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段注:“以叠韵为
训。古,籀文皆以彡象髦据。玉篇古文作 故云二者同有髦也。”《义证》载:“《玉
篇》,马,武兽也,怒也。”《三字经》言:“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由此可见,马居六畜之首,善行负重,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和作战工具,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形成了以马为中心的多彩文化。
一.祭祀文化
因为认知的缺陷与对自然未知的恐惧,古人常以祭祀的方式祈求愿望实现。然而在祭祀时,古人往往用到猪,牛,羊,而很少用到马。那是因为马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是古人重要的运输,生产工具,且在战争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犹如“馬”这个字,马在古人心中有一种勇猛,灵动的感觉,被认为是具有神性,因此反而成为祭祀的对象。
《周礼.夏官.司马》载:“春祭马祖,执驹;夏祭先牧,颂马攻特;秋祭马社,臧仆;冬祭马步,献马,讲驭夫。郑玄注:“马祖天驷也。《孝经说》上也有“房为龙马,是马之祖”的说法。可见,在古人眼里,马不但被神化,还与龙联系在了一起。
《说文》载:“騋马七尺为騋,八尺为龙。”《吕氏春秋.本味》记:“马之美者,青龙之匹,遗风之乘。”其中龙首或龙身的神马就是龙马。《艺文类聚》卷第九十九载:“尚书中候曰:尧时,龙马衔甲,赤文绿色,临坛上。”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虚构出来的神化物,龙与马的结合更使马也上升至神的地位。龙与马的结合,实际上是我国龙文化与马文化的结合,以至于有了“飞而在天则为龙,行而在地则为马”之说。而以此诞生的龙马精神,也成为了中国人像飞奔的骏马一样勇猛坚强,自强不息的象征。
二.相马文化
说到马,不得不说到千里马;而一说到千里马,总会让人想起伯乐。马在古代是战争的武器,如何选择优秀的马自然成了摆在故人面前的难题,于是,相马成了古人文化中的重要一环。
古人相马,分毛色,年龄,马速。郑锷曰:“八尺绝高矣,出乎其类,追奔电,逐遗风,一去千里,故以龙名之。七尺以上亦异乎其类矣,不谓之马而谓之騋,意其由种而生,既高且大,有所自来矣,岂种马之子孙乎?”
但是无论多好的马,都离不开一位能看到它的优势的伯乐。韩愈在《马说》中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亦是如此。古人常以千里马自居,来抒发自己对伯乐的渴望。如李白的“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李贺的“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等等。由此可见,相马文化不仅仅是马文化,更是一种相人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从简简单单的马字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可以说,汉字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滔滔历史长河中认识,改造世界的过程,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它自己的灵魂,然而简体字的推行确实让汉字变得简单易学,但是从它的形体上,我们却
已无从感受到几千年积淀的韵味,岂不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