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民俗文化保护中中西方态度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民俗文化保护中中西方态度的差异摘要: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民俗文化的保护遇到了极大的难题。同时也出现了对文化判断与爱好的多重选择问题,比如中国人与外国人对本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不同态度引起我们对民俗文化保护的深刻反思。我们更应该思考外国人对中国民俗文化保护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能够客观的看待并分析表层与深层的问题。

关键词:民俗文化商业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

民俗文化所包含的种类众多,广义的民俗文化可以说几乎包含着现存的一切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激烈的社会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狂热扩张性,使得我国的中国地域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很多都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保护中国民俗文化已成为全世界文化爱好者的责任,更是我们国人的责任。然而现实中出现了很多值得深思的现象,比如国人对民俗文化的轻视与破坏、优秀民俗文化传承面临的严重困难等等;另外,很值得反思的一件事是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民俗文化很轻视,而西方的汉学者或文化爱好者却在努力的保护中国的民俗文化。

一、外国人保护中国的民俗文化悲哀与否

针对中国已经面临消亡的民间艺术,却发现很多外国人却花费大力气去保护,这是悲哀吗?或许是,也或许不是。如果说是,原因有:民俗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必须基于国家、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组成部分的文化软实力,民俗文化又作为本国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对提高人民精神文化修养、提高中国文化发展水平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每一个中国人,不论是出于对先人的尊重还是处于对国家的责任,都应该努力保护民俗文化、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

如果说外国人保护中国的民俗文化这不是悲哀,原因有:中国人在努力的学习西方,将西方优秀的东西甚至西方不流行、不重视而我们认为非常优秀的东西,努力地学习、研究,并逐步的转化吸收,促进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我们在慨叹西方对自己优秀的东西如此不重视的时候,为什么就不允许西方人说中国对自己的民俗文化不重视,为什么就不能允许西方来研究、保护他们认为很有必要保护的中国文化呢?本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每一个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都有权利去保护自己感兴趣的民俗文化,更甚一步,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有义务去保护全世界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

二、客观看待外国人保护中国的民俗文化

有很多外国人或者外国机构努力保护中国的民俗文化,一方面

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民俗文化的优秀吸引了他们;但是,我们也不能不对他们保护我们的民俗文化做出清醒的认识。

首先,我们应该思索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外国人的目的是什么。第一,出于对中国民俗文化的热爱,保护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学习的过程也是新的创作的过程;第二,很多情况下,外国人对中国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带有很强的商业性,最终可能将本类民俗文化彻底推向了商业运营的大潮中。实际上民俗文化的发生本身具有极强的是地域性和历史性特征,封闭性极强,很难进行商业化运营。民俗文化很难或者说不能进行商业化改革,尤其是处于现代主义具有强烈扩张性的今天。或许有人会问,中国古代接触了那么多的外来文化,不一一都被同化了吗,比如佛教,比如唐代的胡乐等等,现在为什么叫就不能将其推入市场,让它进行自身的变革呢?实际上民俗其本身是文化的象征,其发展也会受到经济的发展的影响,唐时中国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整个社会处于上升阶段,此刻,相对弱小而变化较少的文化难以摧毁中国的民俗文化。

其次,我们应该思索外国人对中国民俗文化的保护会出现什么结果:外国人即使保护或是出于商业目的,或是单纯的保护,却往往因为他们对文化了解不够而扭曲,本是“民族的”,却变成了“大众的”、“世界的”,最终民俗性也会消失的,更无世界性可谈。

再次,民俗文化的东西方艺术融合方面。中西方有没有必要融合近代早已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我赞同潘天寿的观点——“二者各

有其自身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它们就像两大高峰,对峙欧亚两大陆之间。两者之间尽可取所长,以为两峰增加高度和宽度。二者不可随便吸收,不然可能减去自己的高阔,将两峰拉平,失去了各自独特的风格”。

三、民俗文化的留舍问题:

针对中国部分文化艺术的消逝,今天我们确实应该保护,但方法却很难。因为已经没有了那种生活环境,正如诗歌在唐代之后尤其是今天不会再那么兴盛,因为没有了创作语境。然而我们又不能像古代那样听之任之灭绝。现在全球化的环境早已不同于当时相对封闭的中国,今天如果一种物事灭绝,那么高科技带来的补充将促使这么艺术真的消亡,民族的东西会越来越少。

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的象征,民俗文化的群体构成了中国文化的dna序列,必须保护。在全球化的今天仿佛一切民族的都成了遗产,都有其不可再生性。因而,即使没有了市场竞争力我们也不能舍却他,否则民族精神的缺失将导致国家精神的缺失,更是难以立足世界了。在斟酌损益之后,那些本是落后、腐朽的封建残余我们必须予以坚决消除,而对于具有文化特征的民俗应该加大保护,虽然我们还很难让其继续发展壮大,但是要保护它而不让它自生自灭,或许将来在人们真正厌倦了城市的喧嚣时,民俗会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和精神的慰藉。另外民俗文化对今天现代艺术极有帮助,经历了岁月的洗涤和沉淀,讲究的色彩、古朴的感觉,都在倾

诉着历史,咀嚼着沧桑。现代艺术利用其已有的形式美感,在高科技物美价廉、简洁妍美的效果下,批量的生产、本质的破坏、文化的易体,民族精神已失,剩余的知识高科技承载者的民族文化的躯壳——形式美。

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应该充分发挥各种力量去保护民俗文化,但是考虑到民俗文化的不可再生性和封闭性,对于投入短时期内很少会有较好的结果,因而最好的保护方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项与国家的拨款。但是,我们同时又不得不考虑这种硬性的保护会不会也导致民俗文化的变味,其自身的惰性和衰退性会不断显现,最终成为一项靠着营养液生存的植物人。民俗文化保护之路任重道远,其方法也是难以具体和绝对,有待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巫鸿美术史十议[m] 上海:三联书店 2008.06

[2]王衍军中国民俗文化[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8.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