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思想理论与艺术特征浅析
浅论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
浅论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词、文、赋等多个领域,作品具有深邃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苏轼的艺术气质和文艺思想是他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轼的艺术气质主要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
他的诗作多是清新自然、豁达洒脱,充满人生哲理,引人入胜;他的词作则善于表现人情世态、感性细腻,字里行间透露着浓郁的情感色彩;他的散文则深邃内敛,极具文学审美价值。
苏轼的作品不仅表现出他自身的个性和艺术风格,也反映了他对社会、人类、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苏轼的文艺思想主要包括自由、人文、审美三个方面。
自由是苏轼文艺思想的核心。
他提倡自由舒畅的人生态度和写作方式。
他认为,作品应当不受约束地从内心深处流露而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也要有超越现实的思考和追求。
人文是苏轼文艺思想的另一个方面。
他认为,人性是文学艺术的本质,作品的价值在于对人类情感、品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描绘和表达。
苏轼善于表现人情世态,及时雨、杜鹃啼血等作品都深刻而真实地描绘了人性的不同侧面。
审美则是苏轼文艺思想的又一方面。
他认为,作品是美的表达,审美价值在于其美妙与完美。
苏轼强调艺术的审美效果,尤其重视语言、韵律、节奏等方面的运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诗、词、文。
总体而言,苏轼的艺术气质和文艺思想贯彻着人性、自由、美的倡导,既反映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和思考,也深受当代文人的推崇和传颂。
他的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宝库,更是人文关怀和艺术鉴赏的标志。
北宋文人苏轼的诗词思想
北宋文人苏轼的诗词思想引言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达的一个重要时期,而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杰出文人,他的诗词在当时就备受推崇。
苏轼以其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开创了北宋文坛的新篇章。
本文将探讨苏轼在其诗词中所体现出的独特思想。
一、对自然的崇拜与亲近苏轼非常注重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在他的诗中经常能找到对山水、花草、鸟兽等自然元素深入细腻地描写。
他认为自然是上天赐予人类最宝贵的礼物,而通过与自然交融,人们才能感悟生命真谛。
他倡导返璞归真,反对浮华繁琐。
二、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苏轼身世显赫,但他不满于权势富贵,更加关注国家的兴衰和民生之艰辛。
在一些作品中,他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愤懑之情。
他倡导以人民为中心,主张官员要忠于职守,为民众谋福祉。
三、思想观念与人生态度苏轼的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探索和人生智慧。
他把握当下,强调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一切。
他对世间事物持有一种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善于从细微之处领悟人生真谛。
四、个性特点与创作风格苏轼独特的个性和才华使其诗词作品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
他以豪放洒脱、率真直接而闻名,同时也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对音韵把握准确,能够巧妙地运用平仄散仗等技巧,使其诗歌更加有韵味。
结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文人之一。
通过对其诗词思想进行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北宋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苏轼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他对自然、对国家、对人生的深入思考,使其诗词作品具有珍贵的时代意义和艺术价值。
浅析苏轼的绘画特征及其艺术思想的形成
浅析苏轼的绘画特征及其艺术思想的形成【摘要】苏轼作为宋代著名文人,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同时也在绘画领域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才华。
本文从苏轼的绘画艺术意义和作为文人画家的身份入手,探讨了苏轼在绘画中的特征表现、影响因素、艺术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他的绘画主题、表现手法和作品的价值。
通过对苏轼绘画艺术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作品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和历史的独特见解。
苏轼的绘画艺术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现出他绘画风格的独特性和艺术思想的时代意义。
苏轼的绘画作品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收藏,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
【关键词】苏轼、绘画特征、艺术思想、文人画家、主题、表现手法、价值、影响因素、独特性、时代意义、影响、形成过程。
1. 引言1.1 苏轼的绘画艺术意义苏轼作为宋代文学大家,其绘画艺术也是备受瞩目的。
苏轼的绘画艺术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苏轼的绘画作品在形式、内容和意境上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和人文的深刻理解。
苏轼的绘画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一。
苏轼的绘画艺术意义在于展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对艺术的独特见解,为中国绘画史增添了一笔璀璨的色彩。
通过深入研究苏轼的绘画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作为文人画家的身份,并体会到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苏轼的绘画艺术不仅是他个人的表现方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意义。
1.2 苏轼作为文人画家的身份苏轼作为文人画家,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懂得绘画的文人。
他以诗文著称于世,同时也擅长书法和绘画,展现出了多才多艺的一面。
苏轼在绘画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审美观念,他的画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创作,更蕴含着他对生活、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作为文人画家,苏轼对绘画的追求并非只在于技巧的表现,更注重作品的内涵与意境的表达。
浅论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
浅论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许
多不朽的作品。
凭借着其才气与人格魅力,苏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
本文将谈及
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
苏轼的艺术气质,在他的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
苏轼的艺术气质主要表现在他笔下的
气度磅礴、恢弘宏伟之处。
苏轼的文学作品毫不矫揉造作,平实自然,展现出一种自由、
豁达的心态。
如《行香子·别后题梅》中的一句“自是寒芜里”,虽形容梅树在寒冬中傲
然挺立,却也流露出苏轼对梅花这种处世潇洒的情感态度。
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
夜记梦》表现了苏轼对金冠鹤的怀想之情,直抒胸臆,文字朴实,却深具感人之韵。
苏轼的文艺思想在诗歌、散文作品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闲适自然”。
例如《赤壁赋》中描绘了红楼梦的一段描述,其文艺思想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苏轼借助这段描写,切实将自己最本质的思想表达出来。
另一方面,在《水调歌头》中其
文艺思想也表现得十分明显,涵盖了诗人对于人生、世界的理解和审美情趣的追求。
这体
现出苏轼“唯一”的艺术追求,即“修身养性,既欣赏自然之美,又向往外的美”。
总之,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作品不仅仅是艺术上的
佳作,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其思想及创作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文学家及文化人。
他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化人,更是一位凭借着其个性魅力,改变了乐府诗歌风格的重要
人物。
苏轼的文学思想和创作理论
苏轼的文学思想和创作理论一、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苏轼青年时代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提出过许多改革政治的有益建议,但是他和当时新党与旧党在政见上都有所不合,因此仕途坎坷,多次被贬,晚年还被贬到岭南的惠州和海南的琼州。
然而不幸的遭遇也使他有机会更多地接触社会和人民,饱览祖国大好河山,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穷而后工,成为伟大的文学家。
由于政治上的挫折也使他对释老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并从中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与解脱,故而在文学思想和创作理论上,受庄学和禅学的影响颇深。
二、苏轼的文学思想和创作理论1.论艺术创作中“知”与“能”的关系苏轼认为无论文学还是艺术创作,都包含着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作者对所要表现的事物是否认识得很清楚很正确,二是对已经认识了的事物如何运用艺术方式充分地把它表现出来。
他要求文学家、艺术家不但要“知”之深,还要善于“能”,认为这是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前提。
2.论艺术构思中的“虚静”、“物化”苏轼认为在文学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要使创作对象(“物”)“了然于心”。
从文学家、艺术家的主体方面说,必须要进入“虚静”、“物化”的精神境界。
这样,才有可能排除各种与创作无关的主观或客观因素之干扰,对“物”作深入的观察和研究,从而充分地掌握它的内在特点和规律。
3.论艺术想像和形象捕捉苏轼认为不论是诗还是画,审美意象的构成都要经过一个“妙想”的过程。
“妙想”,即是指艺术想象,因为它不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活动,而是和外界的各种生动景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感性的、形象的思维活动。
4.论形象塑造的“随物赋形”和生动“传神”(1)文学创作离不开对外在的人和事的描写,而现实中的人和事是纷繁复杂而又多姿多态的,苏轼认为对艺术形象描绘和刻画的总的原则是:“随物赋形”,“尽物之态”。
(2)苏轼强调“随物赋形”的目的,是要求艺术形象的刻画应以合乎自然造化为最高标准。
苏轼认为要得自然真态的关键在努力做到以传神为主而形神并茂。
浅析苏轼的绘画特征及其艺术思想的形成
浅析苏轼的绘画特征及其艺术思想的形成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书画家。
苏轼的绘画作品流传至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征。
本文将浅析苏轼的绘画特征以及这些特征背后的艺术思想的形成。
一、苏轼绘画特征1.山水画的独特风格苏轼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他善于运用墨色和水墨技法,以简洁、凝练的笔墨表现出山水风景的气势和神韵。
苏轼的山水画注重画面的布局和构图,常常通过借景增幅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
此外,苏轼的山水画多用意象化的手法表现情感,使观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自然之美。
2.人物画的生动表现除了山水画外,苏轼还擅长绘制人物画。
他对人物的描绘非常有生命力,通过细腻的线条和饱满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苏轼的人物画常常注重人物形态的自然流畅,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
他注重描绘人物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姿态,使人物形象真实而栩栩如生。
3.草书的独特风格苏轼的绘画作品中,草书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书写草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草书风格。
苏轼的草书字形奔放、洒脱,富有灵动的生命力。
他注重在草书中体现情感的表达和自我情绪的宣泄,使草书不仅是一种文字的书写形式,更成为一种传递心灵感悟和情感表达的艺术表现。
二、苏轼艺术思想的形成1.对古人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苏轼对古人艺术情有独钟,他积极学习古代文人的绘画作品,吸取他们的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
他深入研究古代绘画理论,尤其对大家谢赫心仪,这对于他形成自己的艺术思想起到了关键作用。
2.文学与绘画的结合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他的文学才华对他的绘画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将自己的文学才华与绘画相结合,通过绘画表达文学情感,通过文字补充绘画的意境。
他善于通过诗词来解读自己的绘画作品,使绘画和文学相得益彰。
3.追求心灵自由与审美追求的统一苏轼的艺术思想强调个人内心的自由和审美追求的统一。
浅论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
浅论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文学作品风格多样,包括诗、词、散文、书信等,而且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出色的成就。
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后人,被誉为“苏文”。
本文将就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进行浅论。
一、艺术气质1.开放包容苏轼的艺术气质首先体现在他的开放包容之处。
苏轼自幼聪慧好学,广泛涉猎各种文化,接受过程朝的儒学经典教育,又喜欢研究佛教、道教等,兼通经史集传,喜阅古今文集,博学多才。
他的作品从题材到形式,都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展现出了开放包容的气质。
在他的诗词作品中,既有关于自然风光、人生哲理的抒发,也有对历史典故、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更是融合了古今典籍的书法风格,既有秀丽俊逸的楷书,又有豪放洒脱的草书,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
2.豁达豁达苏轼的艺术气质还表现在他的豁达豁达之处。
苏轼一生历经沧桑,从官场坎坷、流放谪居,到最后风华尽逝,但他的一颗豁达豁达的心态却从未改变。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流露出了一种坦然处之、豁达看待人生的情怀,无论是面对官场挫折,还是对流放生活的感慨,他都能以超然的姿态面对,表现出了一种殷切豁达的性情。
这种豁达的性情也体现在他的书法和绘画中,字迹冷峻、洒脱,画风清新自然,不拘一格,表现出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奇特气质。
3.崇尚真实苏轼的艺术气质还表现在他的崇尚真实之处。
苏轼一生坚持以诗词、书法、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他的作品深受真实感情的驱使。
在他的诗词作品中,既有对政治风云的痛惜,也有对人生百态的感慨,无论是赞美风景,还是抒发感情,他都能以真挚的情感表现出来,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这种真实的情感也贯穿在他的书法和绘画中,字迹挥洒自如,笔墨奔放,不做作做作,力求以最真实的表达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展现了一种崇尚真实的艺术品格。
二、文艺思想1.文学意境苏轼的文艺思想首先体现在他的文学意境之处。
浅论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
浅论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摘要】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他的作品在中国文人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本文将从苏轼的绘画艺术、诗词创作、散文写作、文学观念和审美观念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分析苏轼的艺术成就和文艺思想,揭示苏轼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独特魅力和造诣。
苏轼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杰出成就,而且在审美观念和文学理论方面也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贡献。
结论部分将总结苏轼在文艺领域的影响,以及他的艺术成就与文艺思想的关系,同时探讨苏轼对后世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展现苏轼作为文学巨匠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通过对苏轼的艺术气质和文艺思想的全面展现,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位文学巨匠对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苏轼、艺术气质、文艺思想、绘画艺术、诗词创作、散文写作、文学观念、审美观念、影响、关系、后世、文学艺术。
1. 引言1.1 苏轼的艺术成就苏轼的艺术成就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画家。
在绘画方面,苏轼擅长山水画,他善于运用墨色渲染山石树木,营造出气势恢宏的自然景观。
他的画作多以峰峦叠嶂、江河流水为题材,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感受,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独特领悟和感悟。
除了绘画,苏轼在诗词创作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他的诗词清丽豪放,富有韵味,常常表现出他的豁达和激情。
苏轼的诗词反映了他对人生、情感、自然的独特见解,被誉为“苏门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他的诗词和绘画上,更体现在他对文学艺术的探索和实践上。
他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独特见解,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1.2 苏轼的文艺思想苏轼的文艺思想包括对文学艺术的独特见解和理念,反映了他对文学创作的态度和追求。
苏轼认为文学应该为心灵提供慰藉和启迪,是一种超越现实、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他主张文学作品应该追求真挚、纯粹,不受功利和功名的干扰,注重对人性、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苏轼的文艺思想中蕴含着对人世间矛盾和困境的观察和反思,希望通过文学艺术来启迪人们的心灵,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浅析苏轼的绘画特征及其艺术思想的形成
浅析苏轼的绘画特征及其艺术思想的形成【摘要】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大家,同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他的绘画作品在中国艺术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从苏轼的艺术家生涯和绘画背景入手,探讨了苏轼绘画的技艺特征、题材取向、风格特点以及艺术思想的形成过程。
苏轼的绘画作品富有诗意和情感,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
他追求表现简洁而自由的艺术风格,注重意境和情感表达。
苏轼的艺术思想深受儒家和道家哲学的影响,强调审美情感与生活体验的融合。
在绘画史上,苏轼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艺术思想,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绘画作品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他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关键词】关键词: 苏轼, 绘画, 艺术家, 生涯, 背景, 技艺特征, 题材取向, 风格特点, 艺术思想, 艺术追求, 独特魅力, 影响, 地位, 绘画史1. 引言1.1 苏轼的艺术家生涯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文学巨匠,他的诗词散文被传颂至今,苏轼还是一位出色的绘画家。
苏轼的艺术家生涯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他的绘画才华使他在当时的艺术圈内声名远播。
苏轼在文学和绘画两个领域都有着非凡的造诣,他通过绘画表现出对自然、人生和人性的独特见解,展现了他丰富的艺术情感和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苏轼的绘画作品虽然在数量上不及其文学作品,但在质量和影响力上却同样引人注目。
苏轼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
苏轼的艺术家生涯不仅令人钦佩,也启发后人对绘画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1.2 苏轼绘画的背景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文艺评论家和政治家,其绘画才华也备受世人瞩目。
苏轼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而他的绘画才华同样值得一提。
苏轼的绘画背景可以追溯到他在青年时期就开始涉足绘画领域。
苏轼学习绘画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他对文学与绘画之间的联系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文人雅士的文学与绘画双修的追求。
浅论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
浅论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精湛的书法艺术和卓越的政治智慧,被誉为“豪放派文人”的代表人物。
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非常有特色,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借鉴。
苏轼具有超常的才智和创作力,他的文学作品充满诗意、深情和浪漫,融汇了唐宋两代文学的精华。
他善于抒发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作品中常常流露出悲壮、豪放、忧国忧民等多种情感。
他的诗歌既有宛转婉约之作,又有壮丽豪放之作,如《赤壁赋》、《江城子》等都是其代表作品。
他的诗才横溢,以三百多首诗传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苏轼的书法风格独特,兼具刚劲和婉约之美,堪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笔力雄健,横竖皆有韵律感,字迹流畅,气度雄壮,毫无拖泥带水之感。
他的草书尤为出色,以执笔如飞、龙蛇起伏,风格豪放,意境磅礴著称。
他的书法作品影响了后世很多书法家,被誉为“欧楼草书之宗”。
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仅在于技法的娴熟,更在于他对书法的深入理解和精神追求。
苏轼的文艺思想富有创新和开拓性,他提出了“诗以时为事,文以事为诗”的观点,主张在文学创作中融入现实生活和社会思潮。
他反对空洞的文学追求,主张情感真实、意境艺术,对文学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的文艺思想影响了后世文人,为后人提供了很多的创作借鉴和思路。
除了文学和书法方面的成就,苏轼还具备卓越的政治才华,曾任文学官、宋代文化发达的禅宗大宗师。
他对社会变革和政治思考有着深刻的见解,主张以道德伦理和人文关怀来治理国家。
他通过自己的政治实践和宣传活动,反对腐朽的官僚体制和追求奢靡享乐的生活方式,为社会变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苏轼的艺术气质和文艺思想是他卓越成就的根本原因。
他的文学才华、书法艺术和政治智慧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一位重要的艺术家和思想家。
在后世文人眼中,他是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文化英雄,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于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创作思想总结
苏轼的创作思想总结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其创作思想独特且影响深远。
苏轼在文学创作上力图追求自由、真实、独立的艺术表达,注重情感的自然流露和个体生命的独立性,充分展示了他的创作思想。
苏轼的创作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追求自由与真实:苏轼主张文学不应受到束缚,应该敢于展示个体思想与情感的自由表达。
他反对机械式的文学创作,主张真情实感的表达,尤其注重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他通过切身的体验来表达真实的情感。
他不追求唯美的形式,而更关注文字的真实性和生命感。
2. 主张审美独立:苏轼认为审美是一种个人独立的体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和感受。
他鼓励作家要有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标准,不应过分依赖传统,要有勇气打破传统的束缚,敢于创新,以自己的创作角度去审视世界。
3. 心境与思想高远:苏轼的创作思想注重心灵的修养和思想的深度。
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宁,倡导与世无争,有一颗宽广的胸怀。
他在文学作品中展现了自己的思想深度,关注生活的真谛,追问人生的意义,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领悟。
4.强调文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苏轼认为文人有责任在社会上发出正义的声音,为民众争取权益,批判不公与不平。
他通过文学作品表达批判的声音,关怀社会弱势群体的命运,呼吁改革与进步。
他反对拘泥于封建礼教,主张文人要敢于直言,批评时弊,勇于担当社会的责任。
苏轼的创作思想深受后人的推崇和影响。
他主张追求自由与真实,不受制于传统观念;倡导审美独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注重心境与思想的高远,以个体的视角探究人生的意义;强调文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通过文学作品批判时弊,呼吁改革。
这些思想观点在诗歌、散文、书法等领域都对后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思想流派之一。
苏轼的创作思想总结是什么
苏轼的创作思想总结是什么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和文化名人,其创作思想具有独特性和深远影响。
苏轼的创作思想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倡导真实情感和个性表达。
苏轼注重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和个性,他坚持以真实、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不拘泥于形式主义和套路化的表达方式。
他认为文学创作应当源于真实的生活和情感,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活、情感真实,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
二、追求自由、坦荡的创作态度。
苏轼反对约束束缚和偏见的创作环境,主张以自由、坦荡的态度来面对文学创作。
他强调作家应该有自主的思想和独立的审美标准,不受世俗观念和权威的影响。
他宣扬个性的独立、创新的精神和风格,以独具一格的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抗争和反抗的意识。
苏轼生活在一个动荡、权贵腐败的时代,他对社会不公、政治腐败有很强的抗争和反抗意识。
他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批判社会现象和揭示权力的丑恶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愤怒。
他的作品中常常体现出正义的力量和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四、追求艺术的完美和卓越。
苏轼对艺术有很高的要求,他追求艺术的完美和卓越。
他在文学创作上注重技巧的运用和形式的琢磨,不断探索和创新,从而使自己的作品在美学上呈现出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貌。
他注重对词藻和语言的精细雕琢,追求意境的深远和情感的升华,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总之,苏轼的创作思想具有对个性、真实情感的追求,追求自由、坦荡的创作态度,抗争和反抗的意识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和完美的追求。
这些思想不仅在苏轼自己的作品中得以体现,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启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论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
浅论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以其卓越的艺术气质和文艺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苏轼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意味,表现出他对自然、人生和人情的独特见解,这些都体现了他的文艺思想。
本文将从苏轼的艺术气质和文艺思想两个方面来浅论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
苏轼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文章无不展示出他的渊博知识和对文学的热爱。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包括了诗、词、文章等文学体裁,还有许多对自然景物的赏析和写生作品,甚至他的书法和绘画也十分突出。
在诗词方面,苏轼以他那优美的文笔和华丽的辞藻,擅长描述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
在文章方面,他则通过对社会状况的观察和批判,展现出他对时事的关注和对社会的热情。
而在书法和绘画方面,苏轼则将他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通过笔墨呈现在纸上,展现出一种无声但有力的艺术魅力。
这些多样化的文艺形式充分展现了苏轼的博大精深的艺术气质。
苏轼的文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和诗词中。
苏轼对自然的理解和表现体现了他的文艺思想。
在他的诗词中,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描绘是其中的一大特色。
他观察细致入微的自然景物,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的独特领悟,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苏轼的文艺思想还体现在他对人生和人情的思考和表现上。
在他的作品中,不乏对人生百态和人情世故的描绘,无论是赞美还是抱怨,苏轼都能够通过文字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人情的感悟,展现了他对人生和人情的深刻思考。
苏轼的文艺思想还表现在他对时事和社会的关注上。
在他的文章中,关于社会状况和时事议论是不少见的,他对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乱象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抨击,体现了他对社会的热情和对社会状况的关注。
苏轼的艺术气质和文艺思想都表现出了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见解。
他以卓越的艺术天赋和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艺术气质,更体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等方面的独特见解,这些都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浅析苏轼的绘画特征及其艺术思想的形成
浅析苏轼的绘画特征及其艺术思想的形成在中国绘画史的历史长河中,宋代可以说是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的绘画形成了空前繁荣的景象。
在院体画派的基础上产生了文人画这一新兴画派。
以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追求“尚简”,“尚神”,“尚意”的审美意趣,对艺术要求是不拘于形似,而要得其“常理”、“得之象外”,抒发主观情思。
对后世的画家影响深远。
一、艺术特征苏轼从中年开始从事绘画,流传下来的作品较少,最具代表的作品是《古木怪石图》。
从这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绘画上的一些艺术特征。
《古木怪石图》画的是一块怪石于左,怪石左上露出一些碎小丛竹,怪石之右画一株虬曲的古木,倾斜而上。
古木有枝无叶,怪石与古木皆用清淡,空灵,松散之笔似勾似擦,草草而成。
土坡一笔带过,怪石似卷云皴,实则无皴法,信手写出,不求形似,不具皴法。
体现出一种“萧散简远”,“古雅淡泊”的意味。
米芾曾这样评价这幅画“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
”认为苏轼所画的枯木,石头,枝干盘缠曲折,石纹奇怪皆无一定法度的画风,认作是苏轼胸中的郁闷盘结而发。
画家将自身的内在精神与外在的自然表现对应在一起,表现出极佳的意境。
苏轼想以大刀阔斧的写意笔法来改造宋代严谨精细的书画实践,要冲破创作对象外在形式的束缚。
由此看出,苏轼所推崇的艺术境界是“萧散简远”、“简古”和“澹泊”。
二、绘画思想绘画作品体现画家的绘画风格,绘画风格反映画家的主流思想。
苏轼的艺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提出的几个理论观点上,如“常理”和“常形”、“象外”“身与竹化”等。
苏轼首次提出“常理”和“常形”两个概念是在熙宁三年(1070)《净因画院记》里: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
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常形之失,人皆知之。
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
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
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
浅论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
浅论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1. 引言1.1 苏轼的艺术气质苏轼的艺术气质体现在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才华上。
苏轼的作品通常充满了情感和个性,表现出他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时事的深刻思考。
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展现出他对生活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苏轼的文学作品多样丰富,不拘泥于传统格律,而是充满了变化和创新。
这种艺术气质使得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备受推崇,并且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苏轼的文学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真挚,表达出他对人生苦乐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他常常以平实的语言描绘出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引起读者共鸣。
苏轼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的探讨和对世界的观察,展现出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力。
这种艺术气质使得苏轼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作品被广泛传播和赞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1.2 苏轼的文艺思想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家之一,他在文艺思想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苏轼认为文学创作应当追求真实和自然,反对墨守成规和刻意追求华丽的修辞。
他主张文学作品应当以情感为基础,充满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思考,才能触动读者的心灵。
苏轼强调文学的力量在于表达个人的情感和观点,而非迎合时尚或者追求功利。
他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传递道义和思想,引导人们审视人生,反思社会现实,勉励人们追求卓越和真善美。
苏轼的文艺思想深受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注重内心修养和个人境界的提升,同时也将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故融入文学创作中,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触动读者的心灵共鸣。
在苏轼的文艺思想中,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人格修养和情感交流的载体,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苏轼独特的文学风格苏轼独特的文学风格体现在他对文学形式的驾轻就熟和玩味,并在其中展现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情感体验。
苏轼的文学风格清新自然,凝炼简约,不拘泥于传统格律,敢于突破常规,创新出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
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
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苏轼,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眉山的一位著名诗人、画家和散文家。
他出生于1037年,去世于1101年,被誉为“文学巨匠”和“艺术天才”。
他的多才多艺和卓越的书画艺术天赋,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
苏轼的才华横溢,表现于他在各个艺术领域的造诣。
他擅长书法,精于楷书、行书和草书,其书法风格独特,自成一家。
在绘画方面,他尤其擅长山水画,其画作充满诗意,将自然美景和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他在诗词、散文等领域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面发展的艺术家。
苏轼的文艺思想,展现了他对艺术和美学的独特见解。
他主张“无意于佳乃佳”,强调创作应追求自然、真实、深刻,反对矫揉造作和刻意求工。
他认为,艺术创作应以表达情感和意境为目的,而非以技巧和形式为重心。
这种艺术理念,不仅体现了苏轼对艺术的高度追求和严格要求,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苏轼看来,艺术与民生息息相关。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民生活的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他以独具匠心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表达了他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这种民生的精神,为当时的文艺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中国古代文艺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是他全面发展的文学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才华横溢使他成为文学艺术史上的杰出代表,而他的文艺思想则体现了他对艺术和美学的独特见解。
这种对艺术的高度追求和严格要求以及对民生的,使苏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不仅在于他的艺术成就,更在于他对后世文艺发展的启示和引领作用。
苏轼,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和艺术大家,他的艺术思想在文图关系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从理论背景、苏轼的绘画理念、苏轼的文学创作和苏轼艺术思想的现实意义等方面,深入研究苏轼艺术思想中的文图关系。
苏轼生活在一个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这为他的艺术思想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苏轼的思想理论与艺术特征浅析
苏轼文的思想理论与艺术特征浅析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之为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
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
苏轼是我国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在诗词文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又影响深远的文化名人。
“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
”王国宪在《重修儋县志叙》中评价这样苏轼。
在苏轼的文中,他较多的推崇韩愈和欧阳修,他认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又认为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记事似司马迁“,苏轼的文学思想就是文道并重。
他的文章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
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文章并不仅仅是载到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物固有是理,患不知之,知之患不能达之于口与手,所谓文者,能达是也。
”而这些技巧,决不是随心所欲地发挥奇思异想就能有的,而是严格遵循艺术科学的自身规律(“理”),在艺术实践中经过艰苦磨练才能得到的。
苏轼在谈文论艺是屡次提到“随物赋形”,也就是说,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什么样子,就该给它写成什么样子,不同事物就该写出它们种种不同的样子。
另一方面,苏轼心目中的道不尽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
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该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世间万物虽然千变万化,但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法度。
因此,他极力提倡“自然论”的文艺观,提倡“无意为文”,反对搜索枯肠,要为作文而作文。
他不但要求艺术创作要自然而发,还要求创作要自然而成。
他曾在《<南行前集>叙》中写道:“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
浅析苏轼的绘画特征及其艺术思想的形成
浅析苏轼的绘画特征及其艺术思想的形成苏轼(1037年-1101年)是中国宋代文学家、文学理论家、书法家、篆刻家、绘画家,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绘画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并且与他的文学作品密切相关。
苏轼在绘画方面主要从事山水画创作,他的绘画特征和艺术思想的形成与其人生经历、文学才华以及对古人艺术的研究都有关系。
首先,苏轼的绘画特征表现在他对于自然景物的写实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上。
他常常以真实的笔触和丰富的绘画技巧刻画山水形态和景物细节,使观者感受到画面的相对准确和真实。
他的细腻入微的笔触展示了他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才能。
同时,他在绘画中也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情绪。
苏轼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相融合,通过笔墨的运用,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其次,苏轼的绘画特征还表现在他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创新上。
苏轼深受古代文人绘画的影响,如韩干、李公麟等,尤其推崇北宋以来的文人绘画传统,他对古代绘画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
他吸收传统艺术的精华,加以继承和发展,在传统中注入新的元素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他将文人雅致的品味与绘画技巧相结合,形成了具有苏氏风格的作品。
苏轼的艺术思想的形成与他的人生经历、文学才华以及对古人艺术的研究密切相关。
首先,苏轼曾经历政治斗争和流放等不幸经历,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
他将自然景物视为逃避世俗疾苦的精神寄托,通过绘画表达了自己追求心灵自由和宁静的愿望。
其次,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对文学的追求和对诗词的巧妙运用也影响了他的绘画创作。
苏轼在绘画中注重意境的表达和诗意的描绘,通过笔墨的运用来创造独特的艺术效果。
最后,苏轼是古代艺术的热衷研究者,他对古代绘画的研究和模仿使他对古人绘画的技法和艺术才华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
他通过对古代绘画的学习和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使他的绘画作品更具有古人的神韵和艺术魅力。
总之,苏轼的绘画特征和艺术思想的形成与他对自然景物的写实描绘和个人情感的表达,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创新,以及他的人生经历、文学才华和对古人艺术的研究密切相关。
浅论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
浅论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艺思想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学家都以其独特的艺术气质和文艺思想成为后人传颂的文学巨匠,其中苏轼无疑是其中之一。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词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学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和独特的文艺思想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苏轼的艺术气质和文艺思想两方面进行浅论,以期更全面地展现苏轼的文学魅力。
首先要讨论的是苏轼的艺术气质。
苏轼的文学作品以其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内涵而著称,他的诗词散文既有宋代文学的清新雅致,又融入了唐代的豪放风采。
苏轼的艺术气质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文学追求和审美取向。
首先是苏轼的情感表现。
他的诗词多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主,表现出了深沉的感情和浓厚的个人色彩。
其次是苏轼的文学表现。
他的文学作品语言流畅、意境深远,色彩丰富,情感真挚。
苏轼的诗词给人深刻而持久的震撼,让人不得不为他的文学才情和艺术气质所折服。
苏轼的艺术气质不仅在于他的文学作品,还体现在他的书法艺术上。
苏轼的书法以行草为主,用笔婉约清丽,意境深远,气韵横生,被誉为“苏子风华”。
他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古今中外的书法艺术精华,独具一格,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
其次要讨论的是苏轼的文艺思想。
苏轼的文艺思想是他文学作品的灵魂和底蕴,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是苏轼的文学追求。
苏轼在文学上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注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净化,追求艺术的完美和人性的升华。
其次是苏轼的文学态度。
苏轼在文学创作上持宽容、豁达、开放的态度,他认为文学应当展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拘泥于形式和风格,注重表达个性和真实性。
最后是苏轼的文学理念。
苏轼提倡“以诗为心,以词为体”,他认为诗在表现情感和思想上更为自由,词在表现意境和形式上更为丰富,两者结合起来能够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苏轼的文艺思想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宋代以后的文学发展中,苏轼的理念成为了文学家们的典范和楷模。
苏轼的诗词艺术特点与社会思潮
苏轼的诗词艺术特点与社会思潮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才华和独特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探讨苏轼的诗词艺术特点以及他与当时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
一、自由奔放的艺术表达1.1 自然意境:苏轼倾向于描写山水风景和田园生活,通过大自然与人文情感相结合来表现内心世界。
1.2 艺术手法:苏轼善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1.3 情感抒发:他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并通过诗词来传递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二、嬉游怀古的文化追求2.1 怀旧之情:苏轼常常回顾历史,怀念过去时光,并以此为素材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留恋。
2.2 以古鉴今:他善于通过回忆过去,借鉴历史教训,指出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2.3 独创风格:苏轼将怀古与个人情感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诗词风格,使他的作品更加丰满、生动。
三、对社会思潮的回应3.1 忧国忧民:苏轼深知当时社会政局的不稳定和百姓生活的困境,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与忧虑。
3.2 明理辨时:他对时事敏锐感知,能够准确判断某个时期所处之势力对幕僚班进行人事嘉洛娝遣。
di則%3.3 改革呼声:苏轼主张变法革新,认为通过改革可以解决社会问题,并开启一个更加公正和富饶的未来。
结论苏轼作为北宋文学家的代表之一,他在诗词创作中展现了自由奔放的艺术表达,嬉游怀古的文化追求,并对当时的社会思潮进行批判与反思。
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拥有独特魅力,而且深刻地展现了他对社会和人民的关心与忧虑。
因此,苏轼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具一格的重要人物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文的思想理论与艺术特征浅析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之为苏东坡。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
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
苏轼是我国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在诗词文等方面都有杰出成就,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又影响深远的文化名人。
“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
”王国宪在《重修儋县志叙》中评价这样苏轼。
在苏轼的文中,他较多的推崇韩愈和欧阳修,他认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又认为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记事似司马迁“,苏轼的文学思想就是文道并重。
他的文章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
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文章并不仅仅是载到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物固有是理,患不知之,知之患不能达之于口与手,所谓文者,能达是也。
”而这些技巧,决不是随心所欲地发挥奇思异想就能有的,而是严格遵循艺术科学的自身规律(“理”),在艺术实践中经过艰苦磨练才能得到的。
苏轼在谈文论艺是屡次提到“随物赋形”,也就是说,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什么样子,就该给它写成什么样子,不同事物就该写出它们种种不同的样子。
另一方面,苏轼心目中的道不尽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
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该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世间万物虽然千变万化,但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法度。
因此,他极力提倡“自然论”的文艺观,提倡“无意为文”,反对搜索枯肠,要为作文而作文。
他不但要求艺术创作要自然而发,还要求创作要自然而成。
他曾在《<南行前集>叙》中写道:“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
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夫虽欲无有,其可得耶?子少闻家君之论文,以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者,故轼与弟辙为文至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
”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学思想指导下,苏轼的文章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他广泛的从前代作品中汲取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肆意的行文风格。
因此,他在《自评文》中指出:”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
在平地滔滔汩汩,一日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在这儿,我们可以看出苏轼认为自己的文学作品都是一种自由的心灵之作,是艺术家自己的真情流露,毫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感。
文学作品应该有着某种随性,伴着自己的主观感受之出而出,随着自己的主观情感之止而止,这“行之所当行”和“止之所不可不止”才是真正的“无意为文”“自然而发”。
苏轼写的文种很多,史论、政论、杂说、书札、序跋、叙事游记、笔记小品、四六文等。
苏轼的史论散文大露峥嵘,凭借大量的历史事实加以周密的论证,形成了纵横捭阖,挥洒自如和观点独特,富有创造性的艺术特色,不但给宋代散文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还对明清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苏轼文中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他认为,文章好比行云流水,开始并无固定的目标,常常是该行就行,不得不止就止,这样的文章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苏轼的史论散文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他早期写的史论散文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
如,他在《贾谊论》中责备贾谊不知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朝廷等。
他的文章观点独特,翻新出奇,但是见解却新颖深刻,富有启发性,再加上其高超的论说技巧,成为当时士子参加科场考试的范文。
苏轼的政论文与其政治生活密切相关,有很强的现实性,大多内容深刻,见解独到,内容上有的放矢,言辞上剀切沉着,具有
雄放的气势和高超的论辩技巧,同时又想象丰富奇特。
在苏轼的文章中,杂说、书札、序跋更能体现苏轼的文学成就。
他在作文时特别注重“辞达”,他的“辞达”不同于孔子所言之“辞达”,他是系风捕影般的求物之妙,是要求作文者在物了然于心,即具有观察,观赏,识别的能力的前提下,使物了然于口和手,是把一种以个人内在感受为基础的很高的艺术境界作为“辞达”的要求。
他的这些文章同样善于翻新出奇,但形式更为活泼,议论更为生动,而且往往是夹叙夹议,兼带抒情。
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所以比史论和政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
例如《日喻》论证了对事物的认识不能依赖片面的见闻,必须经过实践才能掌握事物规律的道理,说理十分透辟,但他的说理是借助生动的事例,或者说是通过形象来展现的,所以他给读者的印象不但深刻而且生动形象,既能使人得到知性的认识,又能带来审美的愉悦。
同时苏轼的叙事游记散文十分出色,他的游记散文以叙事为基本框架,融入充满诗意的抒情,以及富有哲理的议论,我们学过的《石钟山记》《赤壁赋》等都是其代表作品。
在《赤壁赋》中,情、景、理浑然一体,诗情、画意、理趣完美统一,表现了苏轼坦荡洒脱的胸襟怀抱。
总之,在文中苏轼的记叙简洁洗练,描写生动形象抒情真挚感人,议论精辟深刻,总是以议论飙发而文章又通体和谐为依归,构成了他的深刻的个性色彩。
小品文小但有品,即有性情,苏轼对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吸收加上其活泼多鲜的生活感受和艺术体验,使其在写小品文时思想深刻机智,在宋代文学中影响深远。
林语堂说:“在苏东坡完全松弛下来而精神安然自在之时,他所写的随笔杂记,就具有一种酣甜的诙谐美。
他开始在他的随笔里写了很多漫谈偶记,既无道德目的,又乏使命作用,却成了最为人喜爱的作品。
”在苏轼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下,他的小品文上承唐古文运动之余绪,下启晚明小品文写作之先河,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艺术特色。
苏轼“当行即行,当止即止”的“辞达”原则在他的笔记小品文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如《记承天寺夜游》仅八十余字,但意境超然,韵味隽永。
他的辞赋则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消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
他在辞赋中善于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夹杂人生哲理,又加上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给人以美的享受,堪称优美的散文诗。
他的文章整体行云流水,在性情中作文,真切感人。
总之苏轼的文章超脱世俗。
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仕途上的不得志,使得他成为超越于生死、物我之上而又洞悉人生底蕴的人。
他的文章中处处穿插着对人生的深邃思考和对事理、本真和自然的向往。
表现出他执着淳朴,完美安详,大气豪迈,狂放超拔,若晨露一样清澈透亮,若劲松一样傲岸含霜,若山溪一样百折不回,若禾苗一样力举重鼎。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2009年3月1日)
《苏轼诗词文选评》作者:王水照、朱刚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1版(2012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