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圈的物质交换“详案编写
水循环探究活动——《水是我们的好朋友》大班教案计
水循环探究活动——《水是我们的好朋友》大班教案计随着全民教育的普及,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幼儿园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多样化、具体化的科学活动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水循环”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水是我们的好朋友》在幼儿园大班中得到了广泛开展。
一、活动目标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与幼儿一起观察实验、模拟水循环过程、动手实践等方式,让幼儿对水循环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同时,还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群体中对水保护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从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过程1. 活动前准备准备材料:玻璃杯、筷子、小蘑菇等幼菇、面粉、水、食用油、棉花球等。
活动前准备课件:制作一些幼儿喜欢的水循环相关绘本和卡片,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活动正式开始2.1 第一步:启发幼儿对水的认知提出问题:你知什么是水吗?水从哪里来?有什么用处?向幼儿展示制作好的绘本和卡片等资料,帮助幼儿对水有一个初步认识。
2.2 第二步:实验观察将玻璃杯装满水,将小蘑菇放入水中,用一根筷子将小蘑菇压在杯底,观察蘑菇在水中先沉入底部,慢慢浮起来的过程。
问题引导:幼儿们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为什么蘑菇会沉入水中,再慢慢浮起来。
2.3 第三步:动手操作在小团体的带领下,幼儿们自己动手做面团蛋糕,并观察和记录蛋糕由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
2.4 第四步:课堂展示幼儿们可以将自己的动手制作的留作展示和总结。
2.5 第五步:总结课程所有实验通过成果展示的方式展现出来,幼儿们可以进一步理解水的重要性,并学习一些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三、活动效果通过这个探究主题的活动,幼儿们不仅对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增强了对环保的意识。
在日常活动中,幼儿们也开始主动做到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这样的环保活动肯定会让幼儿园中的环境更好,同时还有利于幼儿们整体素质的提高。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的详案编写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的详案编写课题名称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相互联系的水体”部分的学习,学生能说出水圈的组成、各种水体的相互联系及其相互转化规律。
2、通过对“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部分的学习,学生能说出水循环的概念;能绘制出水循环示意图,学会用图说明问题的方法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并概括出水循环的动力、主要环节、类型;3、通过对“水循环的意义”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其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能运用水循环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在观看flash动画水循环示意图时,尝试概括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过程,体会归纳、总结、概括、提炼及运用书面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的方法。
2、通过对水循环三种类型的比较,强化比较法的使用,尝试运用表格的形式概括出三种类型的不同点。
3、通过探寻“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领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尝试用辩证的方法探讨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体验从地理事物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水循环运动”的过程中,认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要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在“举例说出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中,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运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水圈的组成、水体的分类2、水循环的类型、过程和主要环节。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难点1、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2、水循环的成因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教学方法1、讲练结合2、提问教学3、图表演示4、学生绘图训练5、问题讨论法6、多媒体辅助教学7、归纳总结8、巩固练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主要环节与时间教师(讲解、提问、演示等)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导入(时间:0-3分钟)(课件展示地球照片)提问:“地球”为什么又叫“水球”呢?思考活动、讨论、举手回答在我们生活的星球上,广阔的海洋占据了绝大部分的面积,所以我们的地球是蓝色的。
教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x
第二章自然环境屮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高二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口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意义3.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分类4.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5.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屮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2.使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Z间是和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三、教学重点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2.洋流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小组式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读图分析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讨论法; 自主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师导入】你知道吗?李白的《将进酒》屮有佳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二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真理还是错误【生回答】错误【板书】一、水循环【生活动】请同7们思考绘出地球上水循坏的示意图。
请1—2名同学到黑板上绘图,具他同学在座位上自己绘图。
同学们绘出的水循环示意图是否正确、完整?地球上的水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1.水循环的概念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坏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Z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 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教案
1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水循环 洋流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设计思路】水圈是地球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水圈中的水在太阳能作用下,不断交替转化为气态、液态或者固态,并通过全球水循环在地球表层及大气中不断运动。
为此,正确生疏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既是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同学理解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同学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水循环与洋流”学问框架;三是进行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本节课利用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和洋流模式图来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环节,暴露同学答题时的思维障碍,培育同学描述地理事物、阐释地理原理、运用地理、运用地理规律的力量。
其次课时:洋流 【学问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 “洋流”。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利用课前预备中的自我诊断部分对“洋流”部分考点的把握程度进行自我检查,找出学问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学问框架,查漏补缺、巩固学问,乐观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 1、复习重点: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复习难点:结合实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前预备】 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学问,构建专题内的学问体系。
结合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学问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缘由。
【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新课导入设计教学 内容老师活动同学活动设计意图学情 诊断使用多媒体呈现同学关于考试内容要求的自我诊断,诊断同学对相关学问的把握状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水的运动(第1课时)水循环教案 中图版必修1
2-2 水的运动第一课时:《水循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水循环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各种水循环类型的示意图,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的表述水循环的过程;能够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德育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通过问题讨论,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及实际应用教学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及成因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讨论法;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学生实验、问题讨论、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激趣设悬引入】李白诗《将进酒》中有两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其实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错误,你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吗?违背了地理学中的什么原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水的运动的第一课时:水循环板书:水循环【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做好教材上“模拟水循环”的实验。
为了让实验更明显、快速,可以适当改变实验条件,把“将器皿放在阳光下直晒或用台灯直接照射”的条件改为在“器皿下用酒精灯加热”。
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如下一些问题:1、器皿中的水和小瓶中装的沙分别相当于现实中的什么?2、为什么要在塑料纸盖上压放石头,且要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其作用是什么?3、要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归纳: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水从器皿中蒸发,然后在塑料纸上凝结,并沿压放石头的正下方滴落到小瓶中的沙上,这就类似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课件展示】1A—D—E—G、H过程,I—J—E过程分别属于何种水循环类型?学生回答: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
2、各种水循环的完成,各要通过哪些主要的环节?学生回答:海陆间大循环: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地表、地下)——海洋海上内循环: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海洋陆地内循环:陆地水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陆地3、根据水循环的过程,你能给水循环下个定义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各个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连续运动的过程叫水循环。
高考地理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课时)教案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考试说明要求】【设计思路】水圈是地球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水圈中的水在太阳能作用下,不断交替转化为气态、液态或者固态,并通过全球水循环在地球表层及大气中不断运动。
为此,正确认识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既是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水循环与洋流”知识框架;三是进行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本节课利用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和洋流模式图来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环节,暴露学生答题时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阐释地理原理、运用地理、运用地理规律的能力。
第一课时:水圈与水循环【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水循环”。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二是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利用课前准备中的自我诊断部分对“水循环”部分考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检查,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的把握应该是水循环过程和水循环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河流补给及河流水文特征。
1、复习重点:水循环过程和水循环主要环节。
2、复习难点:以水体运动为线索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河流的水文特征。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知识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考点诠释1: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水循环【内容解析】水循环的发生,既有内因,又有外因。
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 水的运动(第1课时)水循环教案 中图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 水的运动(第1课时)水循环教案中图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 水的运动(第1课时)水循环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 水的运动(第1课时)水循环教案中图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2—2 水的运动第一课时:《水循环》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水循环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各种水循环类型的示意图,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的表述水循环的过程;能够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德育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通过问题讨论,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及实际应用教学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及成因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讨论法;学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学生实验、问题讨论、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激趣设悬引入】李白诗《将进酒》中有两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实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错误,你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吗?违背了地理学中的什么原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二节水的运动的第一课时:水循环板书:水循环【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做好教材上“模拟水循环”的实验。
水圈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PPT课件
第18页/共22页
【例题】(2009·北京文综)读下表,回答下题。 非洲西海 岸沿19°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
离海岸距 离/km
0
52 104 208 312 416 520 624 728
水温/℃ 14.7 16.4 17.4 18.4 19.1 19.7 20.3 20.8 21.2
C
该海域沿岸( ) 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 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 C.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 D.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
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河流补 给类型
水 循 环 和 洋 流
①降水补给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③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④湖泊水补给 ⑤地下水补给
第1页/共22页
第2页/共22页
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①降水补给
河流补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给类型
③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第17页/共22页
【例题】(2007·江苏地理)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 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1 ~2题。
A
1.a位于( ) A.太平洋 B.亚洲大陆 C.非洲大陆 D.印度洋
2.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 )
D
A.西风漂流
B.日本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
(5)在印度洋北部形成了季风环流。
第11页/共22页
90°N
60°N 30°N
副热带
0°
30°S
副热带
60°S 西风漂流
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 陆上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①降水补给
河流补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课时水圈与水循环学案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课时:水圈与水循环【学习目标】1利用课前准备中的自我诊断部分对“水循环”部分考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检查,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习策略】在复习中应注意结合区域图、示意图和表格资料,以水体运动为线索,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水资源问题。
【课堂活动】考点诠释1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水循环1. 绘制水循环示意图2•归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探究活动1: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典型例题1] (2015年全国卷新课标I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2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狭义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如图 3所示:(2)水资源的分布① 影响水资源数量的因素一一 ② 衡量水资源丰歉的指标一一 ③ 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一一2.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目前,缺水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一般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两种类型。
导致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是人为原因, 其原因与解决措施具体如下表所示:考点诠释:河流补给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 具体A.为植物提供养分B. 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C.砂层和砾石层(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水资源1.水资源及其分布(1)水资源的概念 ①D. B. D.B. 种植土层和砂层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保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局地小气候广义的水资源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江苏省扬州市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课时 水圈与水循环学案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课时:水圈与水循环【学习目标】1.利用课前准备中的自我诊断部分对“水循环”部分考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检查,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习策略】在复习中应注意结合区域图、示意图和表格资料,以水体运动为线索,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水资源问题。
【课堂活动】考点诠释1: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水循环1.绘制水循环示意图2.归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探究活动1: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典型例题1](2015年全国卷新课标Ⅰ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2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图2(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 为植物提供养分B. 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 吸附雨水污染物D. 保持土壤水分(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 种植土层和砂层C. 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 调节局地小气候水资源1. 水资源及其分布(1) 水资源的概念①广义的水资源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②狭义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③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如图3所示:(2) 水资源的分布①影响水资源数量的因素——②衡量水资源丰歉的指标——③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2.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目前,缺水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一般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两种类型。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洋流教案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考试说明要求】【设计思路】水圈是地球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水圈中的水在太阳能作用下,不断交替转化为气态、液态或者固态,并通过全球水循环在地球表层及大气中不断运动。
为此,正确认识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既是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水循环与洋流”知识框架;三是进行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本节课利用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和洋流模式图来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环节,暴露学生答题时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阐释地理原理、运用地理、运用地理规律的能力。
第二课时:洋流【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洋流”。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利用课前准备中的自我诊断部分对“洋流”部分考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检查,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1、复习重点: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复习难点:结合实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知识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考点诠释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一、世界洋流及其分布规律[内容解析]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洋流是暖流,较流经海区低的洋流是寒流。
世界洋流的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洋流教案1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考试说明要求】水圈是地球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水圈中的水在太阳能作用下,不断交替转化为气态、液态或者固态,并通过全球水循环在地球表层及大气中不断运动。
为此,正确认识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既是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水循环与洋流”知识框架;三是进行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本节课利用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和洋流模式图来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环节,暴露学生答题时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阐释地理原理、运用地理、运用地理规律的能力。
第二课时:洋流【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洋流”。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利用课前准备中的自我诊断部分对“洋流”部分考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检查,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1、复习重点: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复习难点:结合实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考点诠释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一、世界洋流及其分布规律 [内容解析]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洋流是暖流,较流经海区低的洋流是寒流。
世界洋流的 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高考地理 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教案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考试说明要求】【设计思路】水圈是地球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水圈中的水在太阳能作用下,不断交替转化为气态、液态或者固态,并通过全球水循环在地球表层及大气中不断运动。
为此,正确认识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既是高考考试说明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水循环与洋流”知识框架;三是进行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本节课利用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和洋流模式图来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环节,暴露学生答题时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阐释地理原理、运用地理、运用地理规律的能力。
第二课时:洋流 【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洋流”。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1、复习重点: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复习难点:结合实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知识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考点诠释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一、世界洋流及其分布规律 [内容解析]水温较流经海区水温高的洋流是暖流,较流经海区低的洋流是寒流。
世界洋流的 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探究活动1: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小组合作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识记世界主要洋流。
江苏省扬州市西湖实验学校高考地理 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课时)学案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课时:水圈与水循环【学习目标】1.利用课前准备中的自我诊断部分对“水循环”部分考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检查,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习策略】在复习中应注意结合区域图、示意图和表格资料,以水体运动为线索,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水资源问题。
【课堂活动】考点诠释1: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水循环1.绘制水循环示意图2.归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探究活动1: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典型例题1](2015年全国卷新课标Ⅰ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2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图2(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 为植物提供养分B. 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 吸附雨水污染物D. 保持土壤水分(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 种植土层和砂层C. 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 调节局地小气候水资源1. 水资源及其分布(1) 水资源的概念①广义的水资源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②狭义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③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如图3所示:(2) 水资源的分布①影响水资源数量的因素——②衡量水资源丰歉的指标——③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2.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目前,缺水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一般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两种类型。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水循环学案湘教版必修1(2021年整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水循环学案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水循环学案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水循环学案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水循环一、考点突破1。
水循环的类型;2。
运用示意图,说出不同类型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3. 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4. 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难点:结合具体实例,说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一、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形态的变化。
二、形成: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及地球重力能,并通过吸收热量或释放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相互转化。
三、环节:是指实现水循环运动的途径。
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重要提示】水循环是在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范围内进行的。
四、类型:按照发生的领域,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
如类型环节作用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只发生在外流区域)最重要的水循环,陆地水资源得以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蒸发、植物蒸腾、降水(外流参与水量小,只对陆地水体进环区域和内流区域均发生)行更新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只发生在海洋上)参与水量最大,占水循环的90%左右【核心归纳】五、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4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2021学年)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4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南宫市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4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南宫市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4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湘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水循环和洋流课型是新授课,首先说教材,分教材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
本课选自现行湘教版教材高一学年必修一模块第二章第四节第二课时的内容.现在我就本节的教材、学情、教法和教学流程四个方面的教学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洋流这节内容在本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球运动、大气环境以及水循环的基础上,对洋流进行的具体深入学习。
洋流的形成及分布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密切相关。
启下:洋流的分布又对大气的运动、气候的形成、海洋生物的生存、航行等具有深刻的影响,是后面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一种表现.(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建构以下三个教学维度:1.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运用实际案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解法正确表示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2)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3)运用案例分析,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4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学习目标1.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导引一、水循环1.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太阳能和地球重力。
3.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1)海陆间循环(也叫大循环):海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大海(2)陆地循环:陆地→蒸发(蒸腾)→降水→陆地(3)海洋循环:海洋→蒸发→降水→海洋4.水循环的意义(1)海陆间水循环使大量水分以降水的形式进入陆地,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
(2)水循环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地表形态。
(3)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促使自然界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海陆间水循环的领域(空间范围)为三种水循环类型之最,且其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和补充意义重大,故又称为大循环。
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最多(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联系的水体也最多,因而其与人类的关系也最密切。
二、洋流1.概念: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的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2.类型:洋流按性质可分为暖流和寒流两大类。
3.主要成因:盛行风作用。
南、北赤道暖流(信风作用),西风漂流(分布在北纬35°~45°和南纬30°~60°的宽阔地带),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
4.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2)中高纬度(北半球):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规模较大的海域常形成世界级大渔场。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课时 水圈与水循环学案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课时水圈与水循环学案水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课时:水圈与水循环【学习目标】1.利用课前准备中的自我诊断部分对“水循环”部分考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检查,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习策略】在复习中应注意结合区域图、示意图和表格资料,以水体运动为线索,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水循环原理及其应用、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水资源问题。
【课堂活动】考点诠释1: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水循环1.绘制水循环示意图2.归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探究活动1: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典型例题1](xx年全国卷新课标Ⅰ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图2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 为植物提供养分B. 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 吸附雨水污染物D. 保持土壤水分(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 种植土层和砂层C. 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 调节局地小气候水资源1. 水资源及其分布(1) 水资源的概念①广义的水资源包括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②狭义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③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如图3所示:(2) 水资源的分布①影响水资源数量的因素——②衡量水资源丰歉的指标——③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2.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目前,缺水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一般可分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两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圈的物质”交换详案编写
课题名称水圈的物质交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水圈的概念和范围。
(2)分析水圈与其他圈层的关系,并绘制出各大圈层的循环示意图。
(3)能以海洋、河流、湖泊、冰川为例,分别说出它们在水圈的物质交换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水圈与其他各圈层的循环示意图,体验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概况事物的方法。
(2)通过本节的学习,领会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各圈层的物质交换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自然环境观念。
(2)在学习河流、湖泊、冰川对水圈的物质交换的影响的过程中,体会到部分对整体的作用,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圈的五种类型海洋、河流、湖泊、冰川、沼泽与其他圈层的物质交换。
难点:水圈与其他各大圈层的物质交换。
教学方法讲解、提问教学、图文结合、归纳总结
教学用具地图册
课时安排0.5 课时
主要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新课导入时间:0——3 分钟
我们都是看着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长大的一代,相信其中一个情节大家都还记得,小燕子写了一篇关羽《喝水》喝水的文章——“老人要喝水,大人要喝水,小孩要喝水,早上要喝水,中午要喝水,晚上要喝水…”水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三天不沾水就会脱水而死。
其实,不仅是人要喝水,动植物同样离不开水。
那么,你们谁能告诉我:“我们喝的水中有些什么东西?”。
没错,正如这位同学回答的,像我们喝的矿泉水中就有很多矿物质,其实不仅仅是矿泉水,自然界中完全不存在化学纯水,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圈的物质交换”。
(板书:水圈的物质交换)
回忆、思考、回答
二、新课展示
复习水圈的概念时间:4—6 分钟
前面我们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现在,先来复习一下:水圈的概念。
(板书)水圈:水圈是由世界大洋、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及矿物质中的水分组成的。
其主体为液态水,但含有多种可溶性盐、悬浮固体物质、有机体、溶解气体。
回忆,思考
水圈的五种类型与其他圈层之间总的物质交换时间:7—20 分钟我们之前已经学习过,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四大圈层,即水圈、岩石圈、大气
圈、生物圈,那么水圈与其他几大圈层之间有怎样的物质交换呢?这也是本节课要重点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32页“水圈的物质交换”。
(板书)一、水圈的五种类型:海洋、河流、湖泊、冰川、沼泽
二、水圈的物质交换
1、海洋
2、河流
3、湖泊
4、冰川
5、沼泽
(讲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洋与其他圈层的物质交换,水圈的主体是世界大洋,由于太阳能和重力的作用,水不断从一个地理要素转入另一个要素。
世界大洋以蒸发的形式将水汽输入大气圈,水体会进入岩石圈,水也是生物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另一方面,海洋也接受大气降水、岩石圈的地表径流以及径流所携带的各种物质。
水圈之所以成为生物早期形成与发育的良好环境,无疑与水圈中分布有大量岩石圈物质和溶解气体有密切关系。
(承转)河流、湖泊、冰川也是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三种类型的物质交换。
请同学们仔细看到书的33页第2、3、4段的内容。
看完后请同学分别回答河流与其他圈层、湖泊与其他圈层、冰川与其他圈层的物质是怎样交换?从水圈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圈由世界大洋、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水体组成。
其中每个组成成分在水圈的物质交换中都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总结概括:水经过渗入作用深入岩石圈中,又由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携带岩石圈中的物质进入水圈;水以蒸发的形式进入大气圈,再接受大气降水;水是生物有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生物早期形成和发育的良好环境。
沼泽也是水圈的组成成分之一,它与其他圈层的物质交换和湖泊与其他圈层的物质交换相似。
根据以上的总结,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明了的图来表示水圈的几种主要类型的水体与其他各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板画—水循环示意图)综上所述可知,水的变化和地理环境要素间不断转移,乃是自然地理过程统一性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有力证据。
地表径流、大气降水改变了水圈和岩石圈物质组成,也改变了陆地和海洋地貌湖泊大气降水有机体发育的环境,促进岩石圈地夷平冰川大气固体降水影响气候变化,改变地貌,影响大范围有机界的发展从上面我们知道,水圈的任一组成成分都对自然界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冰川,由于温室效应,全球冰川大范围的减少,致使海平面上升,许多沿海地区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机,因此,如何减弱温室效应的影响,挽救我们的家园值得我们深思。
思考、总结、回答、
三、结课时间20—22 分钟
本节我们重点学习了水圈五种类型分别与其他各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分析了大洋、河流、湖泊、冰川、沼泽与其他圈层的物质交换,现在我们一起简单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
水圈除此之外水圈其他的组成成分如地下水等又在水圈的物质交换中有什么重要的地位呢?这留给大家课后思考。
好了,本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